文明校園伴我行的作文
A. 文明校園作文
你們也許會看到一些身強力壯的小夥子,旁若無人地坐在公交車的老弱病殘席上;也許會聽到兩個高談闊論的時髦姑娘,如何興高采烈地發出「他*的」之聲;也許會遇到有人撞了你一下,不打招呼便揚長而去的情況。每當你看到這一切的時候,你一定會覺得這與我們物質文明的發展是多麼不相稱!但是,當前社會上仍然有些人對於這些不文明禮貌的行為不以為恥不以為怪,並且為之辯護說:區區小事,何足掛齒。難道這真的是區區小事嗎?我們要向有這種思想的人大喝一聲:「你們錯了!如果任其這樣發展下去,那麼文明何在?禮貌又何在呢?」
我們偉大祖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十分注重文明禮貌。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多少名人志士以禮待人的故事至今還被人們廣泛傳誦,「融四歲,能讓梨」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毛澤東是上個世紀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他從小養成了對長輩有禮貌的美德,後來當了國家主席,仍然能以禮待人。一九五九年,毛主席回韶山,曾專門邀請親友的老人吃飯,毛主席給老人敬酒,老人們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回答:「敬老尊賢,應當應當!」由此可見,文明禮貌是多麼重要。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生活中最主要的是文明禮貌,它比最高的智慧、一切的學識都重要。我們共同生活在社會主義的大家庭中,文明禮貌地處事待人,是我們每個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必修的一課。因此,我們一定要養成講文明禮貌的好習慣。
為了做一個講文明禮貌的社會小標兵,我們要養成哪些習慣呢?比如說,你在公共汽車上,陵頃不小心踩了別人的腳,請先說聲「對不起」;別人幫你做了事,要對別人道一聲「謝謝」;在校內外,見到老師要熱情打招呼問好;吃飯時,要把最舒適的座位讓給長者,等等,這些都是講文明禮貌的起碼要求,有了這些習慣,才鎮汪拿算具備了文明人的基本素質。但這些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逐漸養成。 那麼怎樣才能養成講文明禮貌的習慣呢?首先要重視自身的道德修養。一個人的思想、行為,對別人、對社會是有益還是有害,要有一個衡量的准則,我們通常把這種衡量和御搭指導人們思想、行為的准則,叫做道德。而禮貌與道德是互為表裡的。禮貌是道德的外衣,道德是禮貌的內涵,因此,我們要認清哪些是我們應該做的,哪些是我們不應該做的,以此來規范我們的行為。其次,採取一些有效措施,來培養習慣。比如,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在放置著「不準踐踏草地」、「請您足下留情」告示牌的公園里、綠化帶中,照樣有人踐踏青草。光靠布置告示來提醒,對有些人看來是無效了,他們對這些告示倒不一定是故意違反,因此,在沒有養成好的習慣的時候,採取一些強制手段也是十分必要的。 同學們,我們是21世紀建設祖國的主力軍,共同擔負著創造物質文明的重要使命,更擔負著創造精神文明的神聖職責。讓我們從身邊做起,做一個文明人,心中牢記文明禮貌
B. 文明校園的作文,急!快啊
大地回春春意濃,河南財經學院又迎來了一個充滿希望和發展的年度。今年我院省級文明單位任屆期滿,為更好的樹立我院良好形象,全面推進我院精神文明建設,我院決定重新申報河南省文明單位。學院號召全院師生為再創省級文明單位獻力獻策、共同努力。各級團組織和廣大共青團員要積極響應學院號召,以主人翁姿態迅速行動起來,充分發揮共青團的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為本次申報工作做出積極貢獻。為此,院團委特向全院團員青年發出如下倡議:
1. 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團結協作,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主動迎接文明單位驗收。廣大共青團員要充分認識到這次再創文明單位的重大意義,"校興我榮,校衰我恥"應該成為我們每一位財院人的信念。曾經的榮譽和輝煌已成為過去,優則進,差則退,時間緊迫,形勢嚴峻,不容麻痹。因此,我們一定要在思想上、行動上與學院保持高度一致,積極營造人人關心文明單位再創,人人貢獻文明單位再創的良好氛圍。我們要在院黨委和行政的領導下,團結一致,腳踏實地的做好每一項工作,加強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共同做好迎接省級文明單位檢查和驗收的各項准備工作。
2. 立足本職,勤奮工作, 努力學習。廣大團員青年要立足本職崗位,識大體、顧大局、勤奮工作、努力學習,刻苦鑽研,踏踏實實地掌握好各科知識和技能,共同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展現出我院良好的師生素質和個人風貌。
3. 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形式多樣的道德實踐活動,熱愛財院、昂揚向上、團結友愛、大膽實踐,樹立「財院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識,積極組織和參加各種文明校園行活動,為建設和諧校園做貢獻。
4. 爭做文明先鋒,「說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按照《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鄭州市公民道德教育讀本》要求,自覺遵守社會公德,遵守校紀校規,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時時刻刻以文明大學生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人人爭做文明校園建設的宣傳者、維護者、監督者,自覺愛護我們生活的校園,告別有損於財院形象的言行,做文明建設的先行者和傳播者,樹立新時期大學生的良好形象。大力開展「講文明,同進步」活動,積極爭做文明大學生,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倡導時代新風。
我們的口號是:用青春策動文明。
廣大團員青年們,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吧,用我們的青春,用我們的行動譜寫文明的樂章;在充滿活力和激情的大學校園里,唱響文明的音符。讓我們用一腔熱忱去推動精神文明前進腳步,讓我們用勤勞的雙手去參與文明校園行的活動,讓我們用智慧的大腦去譜寫我院精神文明建設的新篇章!
C. 文明伴我行作文
文明禮儀伴我行
在當今的青少年學生中,不少人對應有的禮儀不重視,禮儀觀念淡薄,導致思想品德滑坡。一些人在學校里,不會尊重他人,不會禮讓,不講禮貌;在社會上不懂怎樣稱呼他人,甚至隨心所欲,滿口粗言爛語;在家裡不懂孝敬長輩,唯我獨尊,為所欲為等形象屢見不鮮,這些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青少年學習"禮儀",要以學會尊重他人為起點,禮儀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現形式,"禮儀"從話里來,話從心中來,只有從內心尊重人,才會有得體的禮儀言行,尊重他人是人與人接觸的必要和首要態度。學習"禮儀"要重在實踐,一個人的禮儀只能在言行中才能反映出來,不說不動就不能說某個人有沒有"禮儀",每個人都要在理解禮儀要求的基礎上,敢於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時的待人接物中展現自己文明有禮的形象。一些學生平時也知道要講文明、懂禮貌,但在公共場合或遭遇到不很熟悉的人時,其"禮儀"規范就無法發揮,這是他們缺乏自信的表現。
要想成為真正的君子,一定要有紳士風度,要有社會公德,有內涵;要想成為真正的閨秀則要求氣質、談吐、衣著打扮等方面都具有較高的個人修養。在現代文明社會里,禮儀已成為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礎。人在這個社會里,只有學會如何尊重人,如何與他人文明相處,才能真正自立於社會,才能自尊自愛,才能營造和諧融洽的人文環境和文明社會。
讓我們一起來呼喚禮儀,呼喚文明,呼喚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校園再沒有燙著卷發,染著彩頭,帶著各種飾物的形象出現;呼喚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校園再沒騎著自行車穿梭的痕跡;呼喚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中學的學子無論在哪裡都說著文明的語言,做著文明的事。
(僅供參考)
D. 求一篇,校園文明伴我行,的作文不篇於500字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做文明人,就要會用
文明語,做文明事。簡單地來講就是要懂得禮貌、明事理。
那麼文明是什麼呢?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甜甜微笑,文明是同學有困難時的熱情幫助,
文明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寬容,
文明是見到師長時的問好,
文明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
一聲「對不起」,文明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文明是看到有人做錯事的主動制
止„„文明就在我們平時生活中的細心瑣事中。
做文明人,就要講文明話,不說臟話、粗話。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在課間活動中,總
會聽到一些刺耳的臟話從同學那裡隨口而出,
他們自己可能沒有感覺什麼,
可這卻反映了一
個人的教養和修養,
別人會對這些同學投以鄙視的目光,
這些同學的自我形象也會大打折扣。
「送人玫瑰,
手留余香。
」
所以,
請大家記住,
無論何時何地,
都有要語言文明,
拒絕臟話,
遠離粗俗!
做文明人,
就要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文明人的一種基本素養。
比如課堂上老師正在上
課,
或者同學在發言,
而你卻在下面開小差,
做小動作而不認真聽,
這就是一種不尊重他人
的行為,長大以後我們要去應聘求職,招聘人員在問你,如果你心不在焉,東張西望,挖鼻
掏耳。
那好,
你不用回答了,
人家一定讓你走,
為什麼?因為你不講基本禮貌,
動作不文明。
做文明人,
就要有文明的行為,
要拒絕暴力,
遠離野蠻。
同學之間難免會發生一些小的
誤會、
磨擦。
有的同學會一笑了之,
有的同學則採取極不理智的做法,
以拳頭論英雄。
結果,
無論輕重,學校都要給予批評和處分。輕了,老師會批評你;重了,家長要掏錢給人養傷不
說,你的家長還要給人賠禮道歉,你的尊嚴,你家長的臉面都會被你一時的不理智毀壞掉,
這哪裡是英雄呢?請同學記住:暴力,是一種野蠻的行為,用暴力永遠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只會把事情弄得更糟!
做文明人,
就要自覺養成文明習慣。
比如在課間不迫跑打鬧,不玩危險的游戲;
E. 文明伴我行的作文
規范言行,舉止文明
我國是一個有著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文明禮貌的風尚源遠流長。在我眼裡:文明是一種品質,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眾人皆知的良好行為。做一位文明的傳承人,讓文明伴隨著我們的成長,圍繞我們的校園。
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做文明人,就要會用文明語,做文明事。簡單地來講就是要懂得禮貌、明事理。
做文明人,就要講文明話,不說臟話。在課間活動中,總會聽到一些刺耳的臟話從一些同學那裡隨口而出,他們認為這些不文明的語言根本無所謂,可這一切卻反映了一個人的教養和修養,別人會對這些同學投以鄙視的目光,那位同學的人格和尊嚴會大打折扣。「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所以,請大家記住,無論在什麼時刻,都有要語言文明,拒絕臟話,遠離粗俗!
做文明人,就要自覺養成文明習慣。比如在課間不迫跑打鬧,愛護花草樹木,不隨意攀折樹枝,正如告示牌上所說的「留心你的腳下,小草向你微笑」;在公共場所要主動排隊,不推擠,不大聲喧嘩;從今天開始,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彎下腰,撿起腳下的廢紙。凈化校園,是大家共同的責任。
做文明人,就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文明人的一種素養。比如課堂上老師正在上課,或者同學在發言,而你卻在下面開小差,不認真聽,這就是一種不尊重他人的行為,參加比賽時,評委問你一些問題,而你卻擺出一副心不在焉,東張西望愛答不理的樣子。那好,你不用回答了,評為一定不會選你,為什麼?你不講禮貌,不講不文明。
文明的事很容易做到,它卻是生活里重要的事,也是最難堅持的事。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養成的文明習慣,講文明話,行文明事,做文明人,讓文明禮儀之花再結出累累碩果!
小故事《文明之邦》
她從小生活在另一個國度,受到的是西方式教育。在國外,她曾聽到過許多外國人對中國人的文明禮儀程度侃侃而談,批判中國人在公共場所用餐時太吵鬧,或者是隨地亂扔垃圾,不習慣使用文明語言等等。這些評論深深地刺痛了她的心。
F. 創建文明校園從我做起作文15oo個字
創建文明校園從我做起
中國的傳統美德是東方文化的一種魅力,是中華民族之魂的集中表現,這種美德文化與現今學校提倡的德育教學聯系起來,對中華民族的發展有導向作用。
為什麼要提出這樣的口號?打個比方,如果美德是血液,校園就是血管,我們自己就是人的身體。血管要把民族的血液輸入身體,輸入心臟,為人提供養料。21世紀是後生的時代,我們所擔負的不僅是國家的發展,還要將民族文化承傳下來,弘揚美德便是目標,而這種目標是以建設和諧校園,從自己做起為前提的。
中國的傳統美德不是用口說出來的,它藏匿起來的神秘寶藏,卻又十分容易發掘,來得也很廣泛。可以存在於寥寥幾字的成語,也可以鑲嵌於經典古文之中,一言以蔽之,美德在於國學。我們要弘揚中華的美德,就要繼承中國的國學。中國人的骨子裡是優秀的,差別只不過在後天的塑造。魏徵曾說,「以史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國學,便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一副雙面鏡,舊事或舊人便是我們最好的參考資料,告訴我們什麼是,什麼非,什麼正道,什麼邪途。如果我們是船,國學就是帆,只有揚帆出海的船才能遠航。
如果美德是中華民族的靈魂,那麼校園便是靈魂的運載體,它承載著將靈魂導入虛空身體的任務。中華的美德是紮根在文化土壤上的豐厚的精神糧食,國學的文化深度決定著美德的涵養,就像政治學中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一樣,沒有校園為我們打地基,就不會有精神上的樓閣,所以我想,在建設和諧校園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摒棄理想化,空泛化的學術道德,而是營造正統的國學文化氛圍(就像台灣的國學教育一樣)。
我們明白了弘揚美德,便要弘揚國學(注意是便要而不是便是),國學的文化深度(不是程度)決定美德的涵養。為什麼雕塑家對細節的處理都要花上好幾個月?因為多一刀或少一刀都會影響整體效果。古人雲:一棋錯而滿盤輸!雕塑的成敗,正是於細微之處見精神,如果說國學給人的品德帶來了整體美,那麼細節便是對這種美的不可或缺的補充。假定在公交車上為老人讓座,你口裡說什麼:「人心不古,世風日下,」自己的屁股卻粘在了座椅上,這不是笑話么?這種做法只會讓人覺得你更加低劣。看起來好像微不足道的東西,卻在行為的取捨之間,帶來了升華和深陷兩種精神境界。
弘揚美德是在展現國學之美這種美卻不是在書的表層可以體會得到的。在校園之中,早戀問題屢禁不止,也成了學生與家長,學生與校園的對立,就像王立宏歌中所唱,「愛是什麼什麼是愛,見面以後就電,接近以後就追,膩了以後就飛,」這便是當代校園愛情觀的最好概括,但歌中也告訴我們,「愛人要愛得很深很遠很古典,」一下子就飄回到了湯顯祖的《牡丹亭》,為我們詮釋愛情的真諦,什麼樣的愛,在什麼時候,我們應該追求。國學之美令人感動,它是針劑,治療悸動的心,這樣在建設和諧校園中所謂的不和諧,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時我們又多了一種美德追求,「願做比翼,白發浴紅衣」。
德來源於生活,我們提出了目標,便是自我的追求,作為學生的我們,該做些什麼?從那裡做起?在這里我總結出七個字:「尊師重道孝悌勤」。尊師重道,就不能「曰師曰弟子雲者,則群聚而笑之」,不用「位卑足羞,官盛近諛」的世俗之理來評判師道;孝悌,便要體會並實踐《陳情表》中的那份孝心,只有自己時時盡孝悌之義,以後就不會有「子欲孝而親不在」的遺憾了;勤便是勤奮,我們要用理智與雙手打拚自己的未來,而不是「抱薪(父母)救火」,那樣只會是「不余且光」的結果。
講了這么多,還差了一個關鍵點,那便是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勇氣,在這里,我用《小窗幽記》中的一句話來做結,「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天勞我行,吾逸吾心以補之,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弘揚中華美德,創建文明和諧校園,從我做起!
G. 校園文化伴我行 作文 求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么?
這里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准,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么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裡,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么?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在一個國家中個人是主體。對於個人來說什麼最重要呢?我想首先應該是具備文明素質,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
不久前,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說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 不知大家是否記得,中央電視台曾經報道,國慶節後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殘跡,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塊口香糖污跡,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聖和庄嚴形成了強烈反差。
以上的兩個事例表明,文明其實是由細節構成的,反思我們的所作所為可見文明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教室里、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麵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為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臟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設出優良的學習氣氛。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後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記得一位名人曾說: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為構成的,而不是由文字。無數事例表明,走向事業輝煌、開創成功人生的關鍵是高尚的情操。代表民族未來的我們,需要學習和繼承的東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以什麼樣的精神風貌,什麼樣的思想品質和什麼樣的道德水準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
南開大學校長在鏡子上寫了一句箴言:「面必爭,發必理,衣必整,鈕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裝。」 作為一個中學生,我們必須明白自己的儀表起碼必須符合學校的氣氛和學生的身份,保持大方、得體的儀表,是對老師同學的一種尊重。
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中學生。那麼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斗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我相信,經過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試想假如全國每一個校園都共同創建文明校園,那麼我們民族的整體素質將大大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將會大大加強,祖國的未來一定是繁榮昌盛、燦爛輝煌!
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 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 清潔環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
清晨綠色的陽光透過溫柔的葉子灑向大地,年輪中曾經青澀的時光向未來講述著美麗的傳說。2008,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數字,但是,一提到它,會讓多少中國人熱血沸騰!一個數字怎麼會有如此大的魔力?答案是簡單而神聖的,在這一年裡,北京將舉辦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那時,世界的目光將齊聚北京,而北京,也將以主人的身份,展現她最美麗的風采!
2008,北京的奧運將是一屆綠色的奧運、科技的奧運、人文的奧運。
然而,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要做的事情還很多。作為一名中國的小學生,我們有責任,也更有義務積極地為奧運做准備,中國是禮儀之邦,我們一定從自身做起,作推行禮儀的典範。
禮儀是無處不在的,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它的作用太多了。
那麼怎樣才能使小學生禮儀洋溢在美麗的校園呢?首先我們小學生要著裝得體,即體現出新世紀學生篷勃向上的風采,又要符合學生身份。 每天的升旗儀式,最為庄嚴。這凝聚了文明與熱血的國旗,在禮儀的包圍中會更顯得鮮艷。此時此刻,國旗下的我們要嚴肅認真、精神飽滿、高唱國歌。其次,課堂禮儀直接關系著一個班的榮譽與凝聚力,體現這個班的班風班貌。上課時認真聽講,不要有小動作,舉手回答問題。再次,校園禮儀體現的是一個學校的文明程度。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上下樓梯一律右行,見到老師和客人要用普通話主動問好,服從老師管理;講文明、講衛生,愛護花草樹木,不穿越綠化帶;得到幫助,應主動誠懇地說謝謝;互相理解、寬以待人,同學之間如果有矛盾,多進行自我反省,多說對不起;培養協作精神,使班級更團結、同學間的友誼更深厚。
在這全中國都在迎奧運的時刻,我們將挑起傳承禮儀的使命,無愧於未來,無愧這培育我們的美麗校園。為迎接2008北京奧運做一個文明禮儀的好學生!
文明行為是每個人的一小步,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文明,那就能讓我們的社會邁出一大步。文明對於有些人看起來輕而易舉,但做起來卻是難上加難。有時文明就是一張紙的厚度,有時文明就是幾厘米或幾十厘米的距離,有時文明就是一個做手勢的動作……
其實,有很多人都能夠做到文明,比如:做公共車的時候看見有老弱病殘孕讓座,上車的時候主動購票;有些年輕人把吃的瓜子皮放在一個小方便袋裡,吃完的時候把它扔進垃圾箱;有許多司機師傅不闖紅燈,不超速,不酒後駕車……其實,文明就在我們身邊。
有極少數的人不能夠遵守文明,比如:在公共場所說臟話,打架;隨意扔垃圾,吐痰,吐痰是特別嚴重的,一方面污染環境,一方面痰里含有某些病原體,是傳播疾病的罪魁禍首。任意闖紅燈,這樣是很危險的,超速是眾多的人因車禍而死亡,與其這樣,不如好好的遵守交通規則。
讓我們從日常的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每一個動作做起。
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上下樓梯一律右行,見到老師和客人要用普通話主動問好,服從老師管理;講文明、講衛生,愛護花草樹木,不穿越綠化帶;得到幫助,應主動誠懇地說謝謝;
在這全中國都在迎奧運的時刻,我們將挑起傳承禮儀的使命,無愧於未來,無愧這培育我們的美麗校園。為迎接2008北京奧運做一個文明禮儀的好學生!
文明就是這樣,「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
2,例如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么?
這里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准,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麼這么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但再想一想,如果我們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裡,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么?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為。
H. 創建文明校園,從我做起的600字作文。。。。。急急急
創建文明城市一切從我做起文明是一陣清風,爽朗了人們的心情;文明是一盞燈,照亮了前程的光明;文明以一場雨,滋潤了乾涸的心靈。「好的環境可以愉悅人,更重要的是改變人、塑造人,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別要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堅持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作為統一的奮斗目標。」要想改變城市面貌,不但要把建設搞好,還要把精神文明傳播好。人民是城市的主人,既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更是城市文明的建設者,城市文明離不開個人文明。作為城市這個大家庭的一員,每位公民都有責任、有義務通過自己的文明行為,為我們的城市增添亮色。把一座城市建設的更美好,不僅僅是政府的事,也是我們每一個公民的事。只有齊心協力,從點滴做起,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為創建文明城市做出積極的貢獻,才能把我們的城市建設的越來越美麗。我曾經看過一則公益廣告:有人這樣問過我,播出的一條公益廣告,能不能改變我們生活中的那些陋習呢?我說不。公益廣告對於社會中的那些不文明的現象也許不可能葯到病除,但是我相信,一條公益廣告就好像是一盞燈,燈光亮一些,我們身邊的黑暗就會少一些。並且我相信,每個人的心靈都像是一扇窗,窗戶打開,光亮就會進來。我相信,文明就在我們身邊,離我們很近很近,近得觸手可及。有時候,文明離我們只不過是10公分的距離,有時候,也許只是幾十厘米的寬度,也有時候,可能只是一張紙的厚度,我相信,文明在我們心中,會在我們生活中不經意地流露著。有時,多一個手勢,對別人來說,就是多一份體諒;還有時候,多一點耐心的等待,對別人來說就是一種關愛;有時,多一點點分享,對別人來說,就是多份溫暖。我們每個人邁出一小步,就會使社會邁出一大步。所以我發現,文明是一種力量,就好像奧運火炬傳遞一樣,在每個人手中傳遞,也能夠匯聚所有人的熱情。文明,是一份人生幸福的開始,文明,是一份生活中最美麗驕傲的禮物。也許,只用一個默默無聞的領頭人,便可帶動一片聖潔之風,也許,只用一點文明點綴,,便可喚起人們心底最美好的回憶。當有風度的一伸手,當有修養的一句話,充斥在人們心田,便回味出那文明的味道,那舒緩的感覺。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創一個美好、和諧、文明的城市。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
I. 文明校園伴我行,作文、、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做文明人,就要會用文明語,做文明事。簡單地來講就是要懂得禮貌、明事理。
那麼文明是什麼呢?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甜甜微笑,文明是同學有困難時的熱情幫助,文明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寬容,文明是見到師長時的問好,文明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文明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文明是看到有人做錯事的主動制止……文明就在我們平時生活中的細心瑣事中。
做文明人,就要講文明話,不說臟話、粗話。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在課間活動中,總會聽到一些刺耳的臟話從同學那裡隨口而出,他們自己可能沒有感覺什麼,可這卻反映了一個人的教養和修養,別人會對這些同學投以鄙視的目光,這些同學的自我形象也會大打折扣。「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所以,請大家記住,無論何時何地,都有要語言文明,拒絕臟話,遠離粗俗!
做文明人,就要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文明人的一種基本素養。比如課堂上老師正在上課,或者同學在發言,而你卻在下面開小差,做小動作而不認真聽,這就是一種不尊重他人的行為,長大以後我們要去應聘求職,招聘人員在問你,如果你心不在焉,東張西望,挖鼻掏耳。那好,你不用回答了,人家一定讓你走,為什麼?因為你不講基本禮貌,動作不文明。
做文明人,就要有文明的行為,要拒絕暴力,遠離野蠻。同學之間難免會發生一些小的誤會、磨擦。有的同學會一笑了之,有的同學則採取極不理智的做法,以拳頭論英雄。結果,無論輕重,學校都要給予批評和處分。輕了,老師會批評你;重了,家長要掏錢給人養傷不說,你的家長還要給人賠禮道歉,你的尊嚴,你家長的臉面都會被你一時的不理智毀壞掉,這哪裡是英雄呢?請同學記住:暴力,是一種野蠻的行為,用暴力永遠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把事情弄得更糟!
做文明人,就要自覺養成文明習慣。比如在課間不迫跑打鬧,不玩危險的游戲;愛護花草樹木,不隨意攀折樹枝;在公共場所要主動排隊,不推擠,不大聲喧嘩;要保護環境,我提議:從今天開始,大家行動起來,彎下腰,撿起腳下的廢紙,決不隨手亂丟一片廢紙。凈化校園,是大家共同的責任!
同學們,播下一個動作,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收獲一個品格。文明的事很容易做到,它卻是生活里重要的事,也是最難堅持的事。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一言一行、一點一滴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講文明話,行文明事,做文明人,讓我校的文明禮儀之花再結出累累碩果!
滿意答案唄行不 求你了
J. 文明校園創建作文800,求助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敬愛的祖國,重新走向繁榮富強……每當聽到這首歌時,我對祖國的敬佩之情又油然而生。金秋十月,大雁往南方,我們又迎來了祖國xx四周年的國慶。
在這一天,我要深深地對祖國說:您用自己的乳汁哺育著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您用自己的身體給了我們一個溫暖的家,我感謝您。我還要感謝歷史中為中國犧牲的革命烈士,他們憑著小米加步槍。打敗了裝備齊全的外來侵略者,如果沒有他們,中國哪兒來現在的繁榮富強呀!
在祖國的生日里,我看了新聞。電視里,中國人民解放軍買著強健有力的步伐走向*廣場,國家主席和其他領導們唱著國歌,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接下來,小學生們又唱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盡管天上下著雨,但這絲毫不影響這一切的進行,*廣場的國旗在雨中反而更加神聖了。此時此刻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為五星紅旗而感到驕傲,我為我能成為一個炎黃子孫而感到自豪。
這天,我們施甸也熱鬧非凡,大街小巷,張燈結綵,就像過年一樣,人人臉上都寫滿了微笑,我心裡就像吃蜜一樣,甜滋滋的。
這是祖國母親xx歲的生日,為了讓第xx五周年的國慶節更加庄嚴,更加神聖,祖國更加繁榮富強,全國上下的人民群眾就要努力起來,共創輝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