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賈廟中學

賈廟中學

發布時間: 2021-06-08 21:35:04

『壹』 賈廟鄉的教育

賈廟小學
賈廟小學位於大崎山南麓,泉華山腳下, 始建於50年代未,於1996年在鄉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起一幢四層12間大教室的教學樓。2009年在上級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建起了標準的環保廁所,並對校園進行了綠化和硬化。
現在的賈廟小學與賈廟中學毗鄰,教學資源共亨,環境優美,教育教學設施配套完善,形成了教學區、生活區、活動區,相分離的基本格局,計算機室、多媒體教室,地面教學資源衛星接收系統齊備。寬敞的教學樓、舒適的宿舍樓、標準的運動場、電腦室、多媒體教室、實驗室、會議室、辦公室、綠化園、一應俱全,整齊規范。校園內綠蔭匝地,鳥語花香,為師生營造了理想的育人環境。
這里,風景如畫,凝聚著賈廟人的智慧結晶。這里,涌動著青春,張揚著活力,孕育著希望,勤奮團結的賈廟人,將秉承光榮傳統,踐行「以人為本,以德立校」的理念,堅持開拓創新,爭強進位的跨越式發展思路,凝心聚力。集成創新,團結奮進,為建設質量優秀,特色鮮明,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的市級一流學校而不懈的努力奮斗。
賈廟中學
賈廟中學位於大崎山南麓,泉華山腳下,始建於1958年。幾十年來,在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上級教育主部門的正確領導下,以及仁人志士及全鄉人民的共同努力,學校已發展成為初具規模的全日制初級中學。
93年,在日本民間組織水月會的資助,及賈廟鄉黨委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興建了一座四層共16間教室,8間附樓的教學大樓.同時學校更名為黃州市中日友好賈廟中學.96年建成250米環形跑道的標准化運動場。
96年團風建縣後,學校更名為「團風縣賈廟鄉初級中學」。98年學校又集資興建了三幢教職工宿舍樓,總建築面積為2880平米,一幢學生宿舍樓,總建築面積為1050平米。08、09年相繼建成了全縣一流的學生食堂、學生公寓、公共廁所,硬化了校內道路,綠化面積達5000平方米。現在校園佔地面積為20203平方米,生均佔地面積為29.8平方米。學校有能容納上千人的學生食堂,目前已形成了教學區、生活區、活動區相分離的基本格局。計算機室、多媒體教室、地面教學資源衛星接收系統齊備。理化生實驗室均達到國家二類實驗室標准。教學設施不斷配套完善,寬敞的教學樓、舒適的宿舍樓、標準的運動場、電腦室、多媒體教室、實驗室、辦公室、會議室、食堂一應俱全,整齊規范。校園內綠蔭匝地,鳥語花香,清幽寧靜,為師生創造了理想的育人環境。
2002年以來,學校中考成績年年居全縣前列。05、06、07、08、09連續五年獲「團風縣教學質量特別優秀獎」,向重點高中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因此學校多次榮獲「黃岡市市級辦學先進單位」、「黃岡市德育先進單位」、「團風縣縣級示範學校」、「教育教學優秀單位」、「團風縣安全文明單位」等光榮稱號。
今天的賈廟中學,將秉承光榮傳統,踐行「以人為本,以德立校」的理念,堅持開拓創新、爭強進位的跨越式發展思路,凝心聚力、集成創新、團結奮進,為建設質量優秀、特色鮮明、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的市級一流中學而努力奮斗。 團風縣賈廟鄉大崎中心小學 團風縣賈廟鄉小崎中心小學 團風縣賈廟鄉張家河小學 團風縣賈廟鄉月形灣中心小學 團風縣賈廟鄉楊泗坳中心小學 團風縣賈廟鄉漆柱山中心小學 團風縣賈廟鄉胡家山村小學 團風縣賈廟鄉金雞中心小學

『貳』 武漢市新洲區李集鎮簡介

繁忙的新洲碼頭
[編輯本段]新洲概況
區名
新洲區(英語:Xinzhou 漢語拼音:xinzhou)。 經緯度
位於北緯28度42分24秒,東經112度33分11秒。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湖北省(Hubei Province)

武漢市(Wuhan City)副省級城市
政府
區委書記張林,區長王世益。政府駐地:邾城街
面積
全區面積1500平方公里。
全區人口97萬。
城市綜合排名
2007年全省76個縣、市、區列第9位
郵政編碼
430400–430415
電話區號
027(+86)
汽車牌照
鄂A、鄂O(警察和行政用車)
新洲區是武漢市的新型城區,位於武漢市東北部、大別山余脈南端、長江中游北岸,界於東經114°30′—115°5′和北緯30°35′—30°2′之間,東鄰團風,西接黃陂,南與青山、鄂州隔江相望,北與紅安、麻城毗鄰交錯,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山崗與河流呈「川」字型排列,俗稱「一江(長江)、兩湖(武湖、漲渡湖)、三河(舉水河、倒水、沙河)、四崗(樓寨崗、葉顧崗、長嶺崗、倉陽崗)」。1951年,新洲從黃岡析出建縣;1983年,劃歸武漢市管轄;1998年,撤縣設區。全區版圖面積1500.66平方公里,其中陸地佔82%,水域佔18%;總人口98.57萬,轄10街3鎮1個經濟開發區1個風景旅遊區。區政府所在地邾城是武漢市的衛星城,陽邏開發區是市區共建的省級經濟開發區,道觀河風景旅遊區是武漢市四大風景旅遊區之一。
——能源資源豐富。陽邏電廠是華中地區最大的火力發電廠,2007年裝機容量240萬千瓦,終期裝機容量將達440萬千瓦。天發油氣庫、中南石油公司、湖北石化6714油庫等一批規模較大的能源基地每年中轉液化氣和成品油75萬余噸。陽邏電廠目前供汽能力為50噸/小時,三期工程完工後可達200噸/小時。境內花崗岩、片麻岩、紅砂、黃砂、石英及粘土等礦產資源豐富,舉水、倒水、沙河黃砂儲量達9000萬立方米,砂金礦、磁鐵礦儲量也十分豐富。

新洲區位於長江中游北岸、武漢市東北部,居東經114°30′—115°5′和北緯30°35′—30°2′之間,東鄰團風,西接黃陂,北與紅安、麻城毗鄰交錯,南與青山、鄂州隔江相望,版圖面積1500.66平方公里。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東北部為低山丘陵,中部為崗地、平原相間,西南部為濱江、濱湖平原和江湖水域。陸地海拔高度在20—100米之間,最高點將軍山頂海拔675米,最低點武湖二墾區段家崗農場(爛泥淌筲箕底)海拔15.2米。山崗均系大別山余脈,經黃岡、麻城、紅安等地延伸入境。河流沿山崗蜿蜒注入長江。
山地 境內主要有樓寨山地和沙潭河山地,皆西接沙河平原,東北靠麻城,東南連黃岡。總面積68.74平方公里,地勢北高南低,海拔在100米以上。受河庫割切,山丘各自成脈,自北向南延伸,自東向西排列,其中:將軍山矗立於東北端,海拔675米,峰巒疊翠,風景秀麗;大羅山位於東端,海拔264.6米;鳳凰山盤踞東南,海拔381.8米;普安堂寨屹立東南端,海拔192米。
丘崗 境內主要有3條丘崗,分別為葉顧崗、長嶺崗、倉陽崗,皆自北向南縱貫中部,自東向西與河流相間排列,總面積721.79平方公里。
葉顧崗位於沙河和舉水之間,東北起自張星斗,西南抵止魯肅城,由東北向西南傾料,海拔在30—100米之間。東支徐古崗,為沙河與其支流徐古土河之分水嶺;中支李店崗,為沙河支流賀橋土河與徐古土河之分水嶺;西支潘塘崗,為賀橋土河與舉水及其支流東河之分水嶺。
長嶺崗位於舉水和倒水之間,主崗北起余家山,經郭崗、劉敏崗、西峰寺,止於張店;西翼經沈家崗、長嶺崗、桂家山,止於汪集;東翼經寶龍崗,止於葉店。
倉陽崗位於新洲西部,為倒水與武湖之分水嶺,北起旋網頂,經上崗、林崗、陶崗、靠山、孫崗、施崗,止於長江。東支有金台崗、宋家崗,西支有蔡家崗、周程崗,地勢南高北低,海拔在30—90.9米之間。
平原 境內主要有沿河、濱湖、濱江三大平原,總面積691.07平方公里。
沿河平原位於舉水、倒水和沙河沿岸,面積289.67平方公里。其中:舉水平原在葉顧崗和長嶺崗之間,北起余家寨、份子街,南止余家樓、破月村,地勢北高南低,海拔在20—30米之間;倒水平原在長嶺崗和倉陽崗之間,北起劉家河頭,南止任家咀,地勢北高南低,海拔在20—30米之間;沙河平原在葉顧崗與低山丘陵區之間,東北起沙河街,西南抵勝利湖,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海拔在20—30米之間。
濱湖平原位於西南部,包括武湖平原和漲渡湖平原,由群眾圍墾成田而成,面積約274.38平方公里。其中:武湖平原西北與黃陂相連,南瀕長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海拔在15.2—22米之間;漲渡湖平原南連濱江平原,北接沿河平原,東臨舉水,西靠倉陽崗,地勢東西北略高,向漲渡湖傾斜,海拔在15.6—22米之間。
濱江平原為龍口至大埠的狹長地帶,俗稱「七十里雙柳地」,東臨舉水,西接倒水,南靠長江,北鄰漲渡湖平原,地勢西高東低,海拔在20—22米之間,面積127.02平方公里。
[編輯本段]氣候特徵
新洲地處北半球中緯度,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明顯,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水充沛,無霜期長,嚴寒期短。春季氣溫回升,日照增加,雨量增多,天氣多變,偶有寒潮、冰雹、大風;夏季雨多溫高,初夏時有梅雨,盛夏多發伏旱;秋季涼爽,晴多雨少,偶有秋澇;冬季乾冷,日照時間短,時有寒潮大風、雨雪冰凍。
夏季多偏南風,冬季多偏北風,春秋兩季為過渡季節,風向介於偏南風和偏北風之間。偏南風風力弱,以6—7月為多;偏北風風力強,時間長,平均頻率為26%。全年平均風速為2.4米/秒,最大風速為19米/秒。
常年平均氣溫為16.6℃,月平均氣溫以1月的3.8℃為最低,7月的28.5℃為最高。日極端最高氣溫為40.3℃(有史資料記載,下同),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1.5℃。
年際間降水變化大,降水最多的年份為1982年的2165.4毫米,降水最少的年份為2001年的848.5毫米;季節性降水變化明顯,夏季降水量佔全年的46%,春季佔28.2%,秋季佔16%,冬季佔9.8%;全年降水天數平均為120.6天,最多年份為137天,最少年份也有98天。
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018.6小時,最多年份2369.3小時(1979年),最少年份1721.9小時(2003年)。一年中,8月日照時數237.3小時為全年最多,2月112.4小時為最少。
初霜日一般在11月16日左右,終霜日一般在3月3日左右。無霜期平均為253.7天,1999年的無霜期最長,達278天,1995年最短,只226天。
[編輯本段]經濟發展
2007年,在新洲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區上下按照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緊緊圍繞「工業新洲、生態新洲、和諧新洲」的目標,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國民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的增長,社會事業取得全面進步,城鄉面貌進一步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實現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一、綜合
經濟平穩較快增長。2007年,全區生產總值1099005萬元,按可比價比上年增長17.6%,比上年快4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8014萬元,增長6.6%;第二產業增加值556769萬元,增長27.1%;第三產業增加值274223萬元,增長 11.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為12691元,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15.3%。企業效益不斷提高,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54500萬元,增長18.8%。財政總收入比上年增長30.5%,財政收入佔全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0.2%提高到11.2%,提高了1個百分點。
經濟結構繼續完善。2007年,在全區生產總值中第二產業增加值佔全區生產總值比重由上年的46.8%調整為50.67%,提高了3.9個百分點,一產業增加值比重由26.6%調整為24.4%,下降了2.2個百分點。新型工業化穩步推進。全區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5.2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值達8.19億元。非公有制經濟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4.9%,增幅提高了11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全年新增私營企業456家,個體工商戶3479戶。
市場物價持續上漲。全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4.6%,漲幅比上年提高了0.4個百分點。漲幅最大的是,食品類上漲11.8%,煙酒及用品上漲了3.3%,衣著上漲了1.2%,居住上漲了3.7%。
和諧社會建設穩步推進。全年為民辦好10件實事的目標全面完成。幫助4765個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新增就業人員7244人,完成各類職業技能培訓14061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2.2萬人。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79341人,比上年增長48.4%,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2107人,比上年增長1.1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達679510人,參合率達90.7%。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年末已保人數44281人。全年累計募集善款1200萬元,資助貧困大學生616人。設立了50萬元的農民工維權救助資金,免費為223003名外出農民工辦理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經濟發展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工業經濟總量不大,規模企業數量偏少;工農業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新興服務業發展緩慢;節能降耗、環境保護任務十分艱巨,農民持續增收後勁不足等。
二、農林牧漁業
2007年全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34422萬元,比上年增長13.9%。年末全區總耕地面積48415公頃,其中年內新增耕地面積191公頃,當年減少耕地面積63公頃。糧食總產量322842噸,比上年增加15349噸;棉花總產9479噸,比上年增加735噸,增長8.41%,油料總產50071噸,比上年增加4790噸。當年造林面積7321畝,其中用材林5765畝,零星植樹245萬株。全年肉類產量50013噸,比上年增加1966噸,禽蛋產量80889噸,比上年增加18792噸,增長30.3%。全年水產品產量85304噸,增長13.7%。農業結構出現新變化。全區糧食棉花產值占種植業總產值的比重為21.3%和6.6%,分別比上年下降0.3和0.7個百分點;油料佔比重為7.4 %,比上年上升2個百分點。生豬、禽蛋占畜牧業總產值比重為36.7%和47.3%,分別比上年下降1.7個百分點和上升2.9個百分點。食用菌、蔬菜、畜禽、水產品等四大優勢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成功舉辦了第二屆蘑菇節活動,被國家授予「全國雙孢蘑菇之鄉」。建立了13個畜禽養殖區,蛋雞養殖規模居全省第一,新增13個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品牌。全區農田有效灌溉面積43058公頃。全年農村用電量14871萬千瓦/小時,比上年增長3.3%。沙河橡膠壩主體工程順利竣工。
三、工業和建築業
2007年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05.6億元,比上年增長50.8% ,到年底全區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達84家,比上年增加11家,增長15.1%,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50941萬元,比上年增長72.9%,增加值221603萬元,增長61.7%。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增加值124474萬元,增長42.4%;股份合作企業增加值78534萬元,增長61.4%;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加值11264萬元,增長29.5%;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加值7331萬元,增長9.7%。輕、重工業結構由2006年的27.2 :72.8變為22.0:78.0。產銷銜接進一步向好,產品銷售率為97.5%,比上年提高了0.2 個百分點。企業虧損面為22.6 %,減少3.4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產值8.188億元,佔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10.9 %。重點骨幹企業不斷壯大,全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由上年8家增加到13家。武鋼江北基地已建成投產。
全年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3.41億元,比上年增長13.9 %。到目前為止全區一級資質企業達到7家,建築施工總承包企業達到42家,年創總產值可達90億元。新八集團成功晉升為特級資質企業,已進入全國前500強民營企業。
四、固定資產投資
2007年固定資產投資突破50億元大關,達51241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2%。其中城鎮5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429889萬元,增長17.4%;農村5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16610萬元,增長1.3 倍。農村私人建房完成65916萬元,比上年增長56.0%。重點工程建設實施順利。陽邏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平江西路改造和刷黑工程完成投資6461萬元;漢施公路排水管道安裝工程完成投資4924萬元;重冶二期工程完成投資1億元,開轉車間和熱處理車間已投產,重型廠房正在安裝設備。武鋼江北鋼材深加工基地本年完成投資5億元;湖北亞東水泥本年完成投資2.05億元,一號旋窯及二號粉磨站年底已投入使用。武漢一棉搬遷工程完成投資1億元,一期車間已試運行。黃石機電學校搬遷工程已正式投入使用,新洲一中陽邏校區二期工程完成投資6400萬元,創業服務中心配套服務樓的陽邏大酒店和商住樓主體工程已完成,正在進行全面裝修。
五、國內貿易
2007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76063萬元,增長8.0%,其中,國有經濟實現58496萬元,比上年增長6.5%,私營個體實現82813萬元和287074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8.0%和10.7%。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規模日益擴大,實現零售額379764萬元,比上年增長11.1%,佔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5.9%,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97646萬元,增長2.3%;其他行業實現98653萬元,增長0.2%。中百倉儲,中商平價等一批連鎖經營商店,購銷兩旺,規模不斷擴大,一大批自選超市應運而生,服務檔次不斷提高。陽邏武漢新港集裝箱中轉量達15萬標箱。鋼材、煤炭、商貿、糧食四大物流項目全面啟動。2007年末全區有個體戶17519戶,從業人員32103人,私營企業2623家,從業人員41855人。
六、對外經濟貿易和旅遊
2007年完成外貿出口額8200萬美元,比上年增加1040萬美元,增長14.5%,實際利用外資603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9.5%。全年引進項目37個,實現招商引資額12.3億元。世界500強企業德國西門子、法國阿海琺以及國內500強企業北新建材和香港招商局集團,成功落戶新洲。陽邏開發區已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期,投資環境不斷優化,新增建設用地3090畝,保障一批重點項目順利推進。總長46公里的「三縱三橫」道路主體工程基本竣工。
全區擁有文物保護區14個,其中省級1個,市級7個。擁有名勝風景區1個,有星級飯店3個,客房總數525間。全年接待入境旅遊者142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6100萬元。
七、交通郵電
2007年全區有機動車輛62534輛,載客汽車14773輛,載貨汽車8141輛,農用拖拉機2253台,摩托車37367輛。全區人民盼望已久的陽邏長江大橋已建成通車;武漢至陽邏城市公交車順利開通;新道、劉大兩條通鄉公路改造全面完成。「三縱三橫」總體道路主體工程已完工。漢施公路、平江西路和余泊路、陽光路、金陽大道、柴泊大道本年共完成投資1.8億元。成立了農村公路養護中心,對全區1413公里通村公路路基、邊溝、路面進行了規范和養護。
郵電通信業快速增長。全年郵政業完成業務收入1389萬元,比上年增長16.1%,函件20萬件,包件2萬件。特快專遞6萬件,增長50%,訂銷報紙累計244萬份。電信業務營業收入7151萬元,增長5.2%,年末電話用戶已達149186戶,其中小靈通15535戶,比上年凈增9711戶;行動電話用戶達289089戶,比上年增長1.2倍。
八、財政金融
2007年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122477萬元,比上年增長30.5%,完成地方財政收入68028萬元,增長25.8%,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46840萬元,增長32.0%,工商稅收佔地方財政收入比重達45.0%。最佳金融信用區創建工作已扎實推進。年末全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699605萬元,比上年增長25.1%,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473492萬元,比上年增加59781萬元,增長14.4%。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565563萬元,比年初增長15.1%,其中短期貸款余額224362萬元,中長期貸款328615萬元,比上年增加102942萬元。農業貸款61039萬元,基本建設貸款228950萬元,增長10.3%。
[編輯本段]社會事業
一、教育和科學技術
2007年全區共有各類學校187所,其中小學96所,初中36所,普通高中8所,職業教育5所,特教學校1所,幼兒園41所。義務教育取得新進展,普及程度進一步提高。全區小學在校學生49959人,初中在校生51691人,普通高中生22305人。小學學齡入學率為100%,初中升學率為99.29%。幼兒園在校學生8373人。有32名學生在全市中小學藝術節中獲獎,1000餘名中小學學生在國家、省、市各類知識競賽中獲獎。中高考成績繼續保持全市領先,全市中考22名「狀元」中該區佔22%;高考全區過重點線1031人,連續四年突破千人大關,本科上線人數和比例居全市第一。
全年組織實施各類科研項目52項,其中市級以上科技項目已立項12項,頒發科技進步獎27項。其中全區有優秀星火科技示範戶80戶。全年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8.2億元。創建全國科技進步區順利通過省級驗收。
二、文化、體育、衛生
2007年末全區擁有表演藝術團體34個,文化館站13個,其中文化館3個。成功舉辦了第四屆民間藝術節,為社區、農村免費送戲62場,放映電影2356場。全區共有有線網路站23個,電視差轉台450/4瓦/台,地面衛星接收站26座,已通有線電視村549個,電視人口覆蓋率100%。體育運動蓬勃發展,參加省市各類運動會獲獎牌20枚,其中金牌4枚。舉辦區級以上運動會5次,參加各類運動會活動人數4萬人次。成功舉辦了首屆農民運動會。
全區擁有衛生機構101個,醫院共有病床1498張,有各類衛生工作人員4626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3665人,有執業醫師683人,執業助理醫師1036人,注冊護士809人,每千人擁有醫院醫生1.78人,每千人擁有衛生院床位數1.6張,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進入全市先進行列,全區參合人數達67.95萬人,參合率達到90.65%。適齡兒童計劃免疫接種率為97.7%。嬰兒死亡率為6.23‰。7所街鎮衛生院和100個村衛生室標准化建設任務全面完成。
三、人口與人民生活
全區年末總人口達985685人,其中農業人口764429人,占總人口的77.6%。2007年全年出生人口8538人,出生率8.66‰,死亡人口1910人,死亡率1.94‰,人口自然增長率6.72‰。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2007年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5022元,比上年增加636元,增長14.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58元,比上年增加917元,增長12.0%。經濟的健康發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也開始向高層次邁進。據城鄉住戶抽樣調查,2007年農村居民每百戶擁有彩色電視機122台,摩托車65輛,電話79部,行動電話151部,電冰箱42台,洗衣機46台,家用電腦8台。城鎮居民每百戶擁有電話145部,行動電話180部,電冰箱120台,彩電210台,空調58台,家用電腦38台。
[編輯本段]礦產資源
截止2003年,全區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有12種,已開發礦種4種,利用礦產地43處。2003年固體礦產生產總量為21.6萬噸,礦業產值294萬元。
全區礦產資源的主要特點是非金屬礦多於金屬礦,且分布廣,儲量大。已發現的有石材礦、玄武岩礦、硅石礦、粘土礦、型砂、建築石料、黃砂、彩石、瑪瑙、磁鐵礦砂、長石及偉晶岩。
石材礦主要分布在舊街、新集、徐古等地,花崗石石材儲量約1億立方米,大理石石材儲量約10萬立方米;玄武岩礦主要分布在徐古、潘塘、三店一帶,儲量約800萬噸;硅石礦分硅石、石英砂及石英石(脈)三種,硅石及石英砂分布在陽邏地區,儲量500萬噸,石英石(脈)分布在道觀河地區,儲量約10萬噸;粘土礦主要分布在徐古、新集、舊街、顧崗、辛沖、鳳凰、倉埠、陽邏等地的低丘崗地,儲量2000餘萬噸;型砂分(鐵質)紅砂及石英質鑄造用砂,紅砂分布在陽邏、雙柳、李集、徐古等地,石英型分布在陽邏地區,儲量約50萬噸;建築石料主要分布在鳳凰、李集等地,儲量約1000萬立方米;黃砂主要分布在舉水、倒水、沙河的河床,儲量約9000萬立方米;彩石主要分布在陽邏地區,儲量約1萬立方米;瑪瑙分布在陽邏地區;磁鐵礦砂主要分布在周鐵河、道觀河、三廟河等地的現代河流沉積處;長石及偉晶岩主要分布在舊街、道觀河、徐古等地,儲量約4.5萬噸。
[編輯本段]交通
近年來,隨著財力的不斷增加,新洲區加大了對交通建設的投入力度,路網結構不斷優化,道路等級明顯提升,等級公路密度進一步加大。截止2007年,全區公路總里程為2184.8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89公里(不含武英、大廣高速公路);通鄉公路20條258公里;全區547個建制村全部實現「村村通」,通村公路1200公里;1000多個自然灣建成通灣公路713公里。全區基本形成了干支相連、內接外聯、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路。
京九鐵路新洲段全長22.759公里,途經潘塘、舊街等5個街鎮22個建制村。新洲火車站是京九鐵路武漢境內唯一的火車站,1993年動工興建,1996年通車營運。陽邏電廠專用鐵路與京廣鐵路灄口站東側接軌,單線,全長21公里,設計年運輸量600萬噸,常年4台機車運行。
陽邏武漢新港區上起窯頭,下至龍口閘下游1530米,岸線全長12公里,陸域縱深50—800米。擁有堆場4.5萬平方米,倉庫2560平方米,泊位31個,最大靠泊能力5000噸,年貨物通過能力350萬噸。港區上段為淺水區和深水區,深水區有泊位6個,其中:集裝箱專用泊位2個,煤炭進口泊位2個,水泥熟料泊位1個,散裝水泥泊位1個。下段為陽邏老港區,碼頭密集,除5個公用碼頭外,其餘均為專用碼頭。2007年完成貨物吞吐量250萬噸,集裝箱運輸量10.8萬TEU。
全區現有各類橋梁74座、橋涵2860個,其中特大型橋梁1座,大型橋梁8座,小型橋梁65座。
空軍漢口機場於2002年1月遷建陽邏毛集,2005年12月建成,總投資18億元,佔地5600畝,其中飛機場佔地面積330萬平方米,可停飛波音737、767等大型運輸機。隨著空軍漢口機場的建成,新洲已形成水、鐵、公、空立體交通網路。
[編輯本段]發展前景
武漢2020年新建6個城市組群 建成區面積將翻番
到2020年,武漢市建成區面積,將在目前400平方公里的基礎上翻一番,達到800平方公里。不過,「擴張」方式不再是「攤大餅」式地建設環線,而是在主城區周邊布局6個城市組群。
記者從青山區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輔導報告會上獲悉,新建的6個城市組群,每個大體上容納30萬—60萬人,而像圍繞新洲區的陽邏武漢新港建設的城市組群可能達到100萬人。各城市組群的功能都比較完善,並與主城區的城市組團相互配套,之間建立起快速通道。
據介紹,過去建設環線的「攤大餅」做法,已帶來功能不全、交通擁堵、生活不便等許多問題,武漢的城市化發展不會再走這條老路。
新增400平方公里建成區,居住人口將來自三大方面。一是中心城區分流出去一部分,目前正在做規劃,初步考慮為50萬—100萬人。二是要承接我市農村轉移到城市的人口,我市的城市化率將從目前的60%多提高到70%—80%以上。三是承接省內外向武漢聚集的人口。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為黃岡縣。1951年從黃岡縣析置新洲縣,隸屬黃岡專署,1970年屬黃岡地區。
新洲史稱邾。戰國末期,楚宣王滅邾,其地並入楚,名邾城。秦置邾邑,漢設邾縣,魏晉南北朝時先後易名西陵縣、南安縣、齊安郡、衡州。隋開皇初,改衡州為黃州,於此首建黃岡縣,至唐中和末一直為州、縣治地,歷經304年。公元885年,州、縣治東移,乃為黃岡縣之西半部,稱黃岡西鄉。因黃州易址,新洲又俗稱舊州,隸黃州(府)近千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黃岡縣分為兩縣,其西半部析置建立新洲縣,隸屬黃岡地區。(出處)
1983年8月,新洲縣劃歸武漢市管轄。1998年9月15日,國務院(國函[1998]77號)批准:撤銷新洲縣,設立武漢市新洲區,以原新洲縣的行政區域為新洲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編輯本段]民風民俗
舊街花朝會
舊街花朝會,最遲起源於南宋淳熙年間,於每年的二月十五至十八在舊街河灘舉辦,迄今已有八百餘年的歷史。
每年花朝日的清晨,吃遠元宵的人們,明清之際,鄰縣黃岡之大崎山、泉華山、賈廟、鐵冶等地農民也慕名前來趕會,來時順帶些竹木器出售。武漢、黃陂及安徽省的宿松、太湖人也聞汛而來,他們順帶的是銅器和鐵器。民國期間,江蘇的綢緞,湖南的湘綉,皖豫的木耳、香菇……都來舊街趕會,使整個花朝會充滿了物資交流的色彩。會期也根據需要,由二月十五一天改為由十四至十六三天。由於增加了物資交流、群眾文化活動等新內容,舊街花朝會以其新的魅力,吸引著四方遊客,八方商賈。廟會期間,遊人如織,商賈如雲。山貨土產,琳琅滿目,會址亦由大廟內外改到空曠的河灘上。交流場里,叫買叫賣、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場上還搭起戲台唱戲助興,測字攤、茶攤、小吃攤一應俱全。遊人商賈無不各取所需,乘興而來,盡興而歸。

『叄』 賈廟中學里黃州禹王辦有多遠

這個 有好遠啊! 從黃州到 禹王也要得十幾分鍾呢。你從家廟到黃州大約40~50

『肆』 賈廟中學畢業生怎麼

不怎麼樣,好的有,但少的可憐,絕大多數初中讀完或者沒讀完就打工。
賈廟中學現在太 黑心 了,
一群傻子 領導,像什麼稀爛的校長,政教處,書記,都是對上面裝孫子,對下面裝大爺

『伍』 賈廟中學——考入中國一流大學的學生

昔日,從賈廟中學考入中國一流大學的人才

1,豐文佳——04屆畢業生,賈廟鄉大崎山人,04年初三畢業前被黃岡中學提前錄取,後來參加中考再次以高分考入黃岡中學,從黃岡中學畢業後,因全國中學生化學競賽成績優秀被保送至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後來高考成績也遠遠超過國家重點線,據說是全班第二名,保送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攻讀航空航天工程專業,據說目前在北航攻讀研究生,也有校友說他在清華大學攻讀研究生。

2,陳冬——05屆畢業生,賈廟鄉人(據說他爸爸是賈廟小學老師),05年初三畢業後考入團風中學,據說當初進的只是團中普通班,但08年高考以全班第四名的成績考入中國民航大學後,因對成績不滿意,毅然選擇進入團中實驗班復讀,第二年高考成績遠遠高於重點線,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入校後,因專業志願被調劑,刻苦學習一年後,大學二年級成功轉專業進入中國最大的核工業人才培養基地——哈爾濱工業大學(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學習。

3,易成——05屆畢業生,賈廟鄉人,05年初三畢業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被黃岡中學錄取,在賈廟中學讀書時成績經常全校第一,從黃岡中學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華中科技大學學習。

4,程龍——05屆畢業生,賈廟鄉楊泗人,05年初三畢業後考入團風中學,據說當時進的是團中實驗班,在團中就讀期間成績一直優異,08年高考考入華中科技大學學習。

5,漆霖——05屆畢業生,賈廟鄉小崎山人,05年初三畢業後考入團風中學,08年在團中以高出重點線8分的成績考入華中農業大學。

6,楊宇——05屆畢業生,但店鄉人,05年初三畢業後考入團風中學,從團風中學畢業後
考入武漢科技大學。

7,林仁輝——05屆畢業生,賈廟鄉人,05年初三畢業後考入團風中學,從團風中學畢業後考入武漢科技大學。

( 以上學生都是考入全國重點名牌大學學生,謝絕轉載,作者:賈廟中學教師

『陸』 杜皮鄉的教育


杜皮鄉張體學小學位於杜皮鄉政府所在地以東的三角山下,1987年從賈廟區析置杜皮鄉後,在鄉政府駐地新設杜皮中心小學,轄區部分小學降為4年制,其優秀師資加入中心小學;1994年,為紀念曾在這一帶進行革命工作的張體學同志,命名為杜皮體學小學。
學校十分重視環境衛生教育,在廣大師生中學習和貫徹上級有關文件精神,認真組織學習有關知識,把環境衛生教育列入工作目標,制訂體學學校環境衛生教育三年規劃和年、學期工作計劃,增強幹部、師生的環衛意識。學校加強安全教育的宣傳工作和落實的力度。政教處、少先隊大隊部發揮了輿論宣傳工具的作用,在全校學生中加強安全教育,利用板報、廣播、集會進行安全教育宣傳,學校廣泛營造了安全教育的氛圍。及時排查安全隱患並及時採取果斷措施,確保學校無安全事故發生。
團風縣杜皮中小學校創辦於1975年,杜皮中小學校是由原杜皮中學、體學小學於2009年8月整合而成的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座落於大崎山西南麓,群山環抱之中,校園面積佔地面積達20餘畝,建有高聳的教學樓,功能齊全的科教樓等教學用房,擁有高標準的學生公寓樓,學生食堂、留守兒童託管中心辦公樓等生活用房,配有寬闊的廣場、田徑運動場、籃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台等體育運動場所,初步形成了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相對獨立,又互為整體的校園格局。
多年來,學校堅持「尊重個性,和諧發展,追求卓越,勇於創新」的辦學理念,走「依規辦校,教研興校,質量立校,管理強校」的道路,以教學為中心,積極推行素質教育,建立健全了一套高效靈活的管理機制,辦學水平穩步提高。學校的和諧促進了學校的發展。連續十年,學校中考成績穩居縣前列,近三年連續被評為教育教學質量特別優秀獎,已經成為團風縣農村中學的排頭兵。學校是中國教育學會初中專業委員會湖北分會會員校、湖北省整體改革專業委員會會員校、湖北省農村學校創新教育模式和方法研究課題實驗學校、華中師范大學信息技術教育實驗基地,先後被評為湖北省教研百強學校、黃岡市最佳文明單位、黃岡市安全文明單位、黃岡市體衛藝工作先進單位、黃岡市教科研先進單位、黃岡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黃岡市綠色學校。

『柒』 從西安事變到日本投降,國共打過什麼仗

西安事變、盧溝橋事變、平型關大捷、台兒庄戰役、百團大戰。這些都是重要戰役和事件 、 其餘小戰役多不勝數 , 難以整理 。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

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

「盧溝橋事變」標志著中華全民族抗日戰爭的開始。 中國人民經過流血犧牲、艱苦抗戰,終於在1945年8月15日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贏得了民族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

熱點內容
軍師生 發布:2025-08-04 09:22:14 瀏覽:41
班主任工作經驗收獲及感悟 發布:2025-08-04 09:13:20 瀏覽:583
傳說的教師 發布:2025-08-04 05:09:14 瀏覽:445
祁東教師招聘 發布:2025-08-04 03:08:14 瀏覽:453
大專數學教材 發布:2025-08-04 02:41:14 瀏覽:554
課程教學研究雜志 發布:2025-08-04 01:56:59 瀏覽:573
最便宜的手機多少錢 發布:2025-08-04 01:39:27 瀏覽:912
小學教師資格報名網 發布:2025-08-03 22:29:35 瀏覽:206
魚鉤如何綁 發布:2025-08-03 22:24:01 瀏覽:586
海南鍋庄教學 發布:2025-08-03 18:13:43 瀏覽: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