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校園貸
首先我們要加強大學生的勤儉節約的意識,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但是現在有些大學生注重享樂、盲目攀比,缺少勤儉節約的意識,當然首先我們要從整個社會風氣、校園風氣著手,引導師生形成良好的勤儉節約風氣,加強對大學生勤儉節約意識的教育。
其次我們要及時糾正大學生超前消費、過渡消費和錯誤消費等錯誤的消費觀念,學校和家庭應該引導學生樹立合理消費、理性消費、科學消費等正確的消費觀念。
學校還應該建立日常校園不良網路借貸日常監測機制,同時密切關注網路貸款、校園貸款等在校園擴展情況,輔導員、班主任、學生骨幹隊伍也要關注身邊大學生的異常消費情況,及早發現、及早制止。
同時學校還應該建立健全對不良校園貸的處理機制,對於校園貸等不良網路借貸及個人侵犯學生合法權益情況,及時向政府有關部門報警,請求政府機關及時依法處置,消除安全風險隱患。
加強在校園裡面普及金融安全、網路安全知識力度,可以開設像金融學、網路安全學等相關的課,學校也可以邀請金融、監管、網信安全等相關部門的專業人士個大學生普及金融知識,網路安全知識,幫助學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利息、利率等相關概念。
社會和政府也要保障對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力度,切實提高學生的生活條件、滿足學生的基本生活保障等,學校要將國家和社會的各項資助政策落實到實處,避免學生因貧借貸現象的發生。
⑵ 校園貸害人不淺,該如何杜絕校園貸呢
應加強對大學生基礎金融知識的教育,提高學生風險意識,培養學生的「財商」。大學生只有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識、消除懵懂的借貸心理,才能理性借貸,不被一時的享樂沖昏頭腦。
拒絕攀比心理:首先大家要給自己一個合理的社會定位,我們是一個學生那麼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因為每個人的家庭情況不同,所以消費能力也與之不同。這個時候我們要持有一顆平常心,切勿進行攀比購買不必要的生活品。
從法律的角度說有合法的校園貸,但為什麼還有這么多不好的校園貸事件發生呢。其實,有人利用這種方式賺取牟利,才導致這樣的惡性事件。如今,教育部相關部門出台的關於校園貸的整頓通知,希望有所好轉。
⑶ 什麼是校園貸
校園貸是指在校學生向正規金融機構或者其他借貸平台借錢的行為。
2016年4月,教育部與銀監會聯合發布了《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路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園不良網路借貸日常監測機制和實時預警機制,同時,建立校園不良網路借貸應對處置機制。
2017年9月6日,教育部發布明確「取締校園貸款業務,任何網路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
(3)加強校園貸擴展閱讀:
防範識別
經過整治,校園貸得到遏制,但出現回租貸、培訓貸等諸多「新馬甲」。
校園貸嚴重擾亂校園環境和市場環境,嚴重危害學生人身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教育部等部門2017年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未經銀行業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機構不得進入校園為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
公安機關始終保持對校園貸的高壓嚴打,前不久沈陽公安就破獲一起校園貸案件,涉案金額高達1000餘萬元。此外,很多商業銀行加大高校助學、培訓、消費、創業等金融產品的研發和推廣,為大學生提供規范、合法的金融服務,從而將不良網貸趕出校園。
⑷ 什麼是校園貸
指在校學生向各類借貸平台借錢的行為。
2016年4月,教育部與銀監會聯合發布專了《關於加強校園不屬良網路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園不良網路借貸日常監測機制和實時預警機制,同時,建立校園不良網路借貸應對處置機制。
2017年9月6日,教育部發布明確「取締校園貸款業務,任何網路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
(4)加強校園貸擴展閱讀
非法校園貸潛滋暗長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借貸機構用較低的門檻誘騙學生上當;
二是大學生金融知識匱乏;
三是虛榮心所致。
就此而言,大學生在學習金融常識的同時,也需要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需要學會自我管理、自我駕馭和自我剋制。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成長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如果不善於自我管理,就會最終迷失自我。
當非法校園貸被禁絕,也應增加合法借貸資源的供給。據報道,已有多家銀行開辦針對大學生小額信用貸款的業務。
金融機構在防範金融風險的同時,不妨在簡化程序、降低門檻方面做好文章,讓真正有需求的大學生更便利地得到金融支持,有尊嚴也有能力進行貸款消費。
⑸ 杜絕校園貸的基本措施都有哪些
1、高校應當加強法律、金融、安全等相關教育。大量學生受騙暴露出學生防騙意識、法律意識的淡薄,同時也反映出學校安全教育的薄弱。不少大學生發現自己落入高利貸圈套時,沒有在第一時間尋求法律的幫助,最終導致悲劇發生。這也說明,亟須對大學生加強法治教育,引導他們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2、監管部門應當加大監管力度。徹底解決校園貸亂象必然是一場持久戰,需要有關部門通過健全金融監管體系,持續加大監管打擊力度。
金融監管部門、網貸平台、學校以及公安機關可以探索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對可疑人員、可疑問題及時預警,實時監控校園貸平台的發展運行,保護學生遠離違法黑手。同時,還可以充分利用徵信系統,要求貸款平台實時上傳貸款人信息資料,及時堵塞監管漏洞,實現全鏈條全流程監督。
3、應當及時修改完善相關法律。我國刑法並沒有與高利貸直接相關的罪名,與之相關的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和高利轉貸罪。應當在刑法中設立相關罪名和罰則,以此加大對高利貸的制約力度,增加違法成本,充分發揮法律懲惡揚善的作用。
(5)加強校園貸擴展閱讀:
校園貸嚴重擾亂校園環境和市場環境,嚴重危害學生人身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教育部等部門2017年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未經銀行業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機構不得進入校園為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
公安機關始終保持對校園貸的高壓嚴打,前不久沈陽公安就破獲一起校園貸案件,涉案金額高達1000餘萬元。此外,很多商業銀行加大高校助學、培訓、消費、創業等金融產品的研發和推廣,為大學生提供規范、合法的金融服務,從而將不良網貸趕出校園。
⑹ 國家對於校園貸的治理思路是什麼
互聯網金融的蓬勃發展,大學生超前的消費觀念和創業需求、互聯網貸款申請的便利使得校園網貸快速發展,行業內出現了濫發高利貸、暴力催收、裸條貸款等違法違規現象,嚴重侵犯了學生的合法權益。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一步加大校園貸監管整治力度,從源頭上治理亂象,防範和化解校園貸風險。
二是強治理,防風險。從事校園貸業務的網貸機構一律暫停新發校園網貸業務標的,並根據自身存量業務情況,制定明確的退出整改計劃。同時,未經銀行業監督管理部門批准設立的機構不得進入校園為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監管部門應聯合各方力量,加強整治,及時糾偏。
三是正觀念,補教育。整頓校園貸市場的同時,要抓好校園秩序管理與學生教育引導工作。各高校開展豐富的宣傳教育活動以引導學生科學理性消費,健全舉報懲戒制度以維護校園穩定秩序。
⑺ 「校園貸」究竟該如何整治
近年來,「校園貸」屢屢引發悲劇,社會影響極為惡劣。
不少「校園貸」平台通過物色「代理人」在學校尋找貸款「唐僧肉」,有的詐騙分子還大力拉攏各貸款平台授信經理成為其公司的「業務員」,一起對大學生進行詐騙。
因此,許多「校園貸」的案件往往呈現涉案人數眾多的態勢。
第三,在風險處置方面,銀監會指出要形成監管合力,加大對「裸貸」等風險事件處置力度。
對「裸貸」等校園網貸風險事件,銀監會積極發揮牽頭部門作用,會同公安部、教育部等相關部門建立協調聯動監管整治工作機制,制定應急預案,各部門合力出擊,及時掌握輿情動態,認真開展風險研判,防範風險蔓延與疊加。
據悉,「裸貸」事件偵查獲得突破性進展,全國首例「裸貸」放貸者已於2017年1月19日被警方成功抓獲。
⑻ 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
校園貸太他媽坑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