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中學生
首先,我要肯定當代中學生的主流是好的:熱愛祖國、積極上進、刻苦學習、朝氣蓬勃、意氣風發、立志振興中華是大多數現代中學生所擁有的精神面貌;思維活躍、敏捷、興趣廣泛、努力掌握各種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和煅煉自已多方面的能力,則是當代中學生的主要表現;樂於探索、接受新知識和新事物,渴望了解祖國悠久的歷史知燦爛的文化、了解祖國在改革開放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了解21世紀我國建設和發展的宏偉藍圖,是當代中學生的普遍心願。像這些好的主流方面,在賓高里的學生也是不乏其身影的。
其次,我們也要看到,在改革攻堅和發展的新時期,在社會情況發生了復雜而深刻變化的今天,中學生中出現了許多新問題和新情況,現在我就把針對賓高學生的實際情況所做的一些調查作如下匯報:
(1)學習壓力仍是中學生的第一壓力。在「應試教育」的思想影響下,中學生的學習時間長,課外活動時間少,參考書多、作業多,教師不怎麼願意進行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創新,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以賓高的思想政治課為例,教師仍然不得不重復大量的練習和機械記憶,畢業班的教師和學生更要應付每周六下午的學習和工作。根據賓高的調查顯示「學習壓力仍是學生的第一苦惱」佔45.4%,但明顯表現出年級段特徵,越是高年級越是擔心考不上重點高中或大學,隨著高考的接近,學生心理緊張度逐步增加「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帶來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考前心態和考場心態已成為中學生能否發揮自已能力的重要因素,因而擔心考試發揮失常的學生明顯上升。
(2)學生學習的動力更注重自身的發展。中國教育給人的印象是學生為社會、為家庭學習,但在一次我在230班舉行的班會課《主動與被動學習》中調查發現,學生「為自已的成長成功」而學習佔有較高的比例,為51.8%,使「自已將來更有作為」的佔39.2%,「為國家貢獻」的為25.2%,「為家庭爭光」的僅佔12.5%。學生渴望實現人生價值,學生更注重個人今後潛力的發揮,因為他們從小就在競爭的環境中長大,導致在考慮問題上更多的考慮自已,當然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們之間缺乏團結合作的精神。
(3)目標顯示功利性。「能充分發揮自已才能,成為有用的人才」佔27.9%,「人生目標的實現」佔25.8%,這說明中學生更重要的是今後事業的成功。此外,「有職有權」目標佔8.7%,這與家庭環境是密切聯系的,有的父母在子女還未學成就已為其找好了「後路」使其沒有遠大理想,虛度時光。
(4)中學生的價值取向呈現利己性趨勢。在一次我對賓高高一214、215、229、230等班的學生關於就業取向問題的調查中就發現,有60%以上的學生嚮往高尚、體面、有錢的職業。首選金融界管理者、企事業領導者、現代科技工作者等職業的各佔一定比例,僅有1.5%的學生首選職業是技術工人。數據表明,中學生崇尚對高薪職業的追求,不太願意從事「藍領」階層的職業技術工作。當然,這里也存有對我們過去德育所進行的「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兵」的錯誤理解的因素,另外在開放的今天,西方腐朽的價值觀也直接的考驗了我們的中學生,出現了中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產生了動搖的現象,反之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卻有所滋長。
(5)包容成了當代中學生處理朋友關系的一種行為准則。賓高的學生多出生在80年代的中後期,成長在改革開放的年代,家裡的兄弟姐妹不是很多,很少有家庭的孩子超過兩個以上的。因而現在的孩子缺乏兄弟姐妹之間的爭吵和陪伴,有的是父母的愛和說教,因而現在的中學生渴望友誼渴望同齡人之間的理解、交流,他們對朋友不良行為的態度己非成人簡單的「非此即彼」而更多的是「亦此亦彼或非此非彼」。據我在一次訪談調查中顯示,當被問到「你的朋友有偷竊或作弊行為時」回答「不告發,幫他改正錯誤」占調查人數的60.5%,「不告發,但斷絕來往」的僅佔12.1%,包容已成了當代中學生處理朋友關系的一種行為准則。
(6)從目前中學生的現狀來看,學生的審美能力較差,隨之而來的是中學生的法律意識淡薄和道德規范淡化。家庭生活富裕了,對子女特別是獨生子女過分溺愛或放任自流,再加上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中學生容易接受一些流行的審美標准和趣味,不能正確提示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丑,更兼涉世不深,事非分辨能力不強,使得相當一部分中學生法律意識和道德規范也隨之淡薄和淡化。在我隨機抽查賓高的個別學生中發現,在回答「因某事與同學發生爭執,如果對方動手打你,你回不回還手?」一題時,只有42.5%的學生選擇了不還手,也就是用其它途徑解決問題,而有33.5%的學生選擇了不知道,更有24%的學生選擇了還手。又如在問及是否知道《未成年保護法》主要內容的問題時,雖然92.5%的學生表示知道或者知道一點《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主要內容,但其中有63.5%的學生選擇了「知道一點,並不是很清楚」這一答案,只有29%的學生表示「知道」,可見絕大多數學生對於《未成年人保護法》只是有一些淺層次的、泛泛的認識和了解。另有一些網上數據顯示,青少年犯罪已佔了刑事犯罪的70%以上,並出現了低齡化,手段智能化,團伙性和暴力性等特點。
(7)亞健康狀況普遍存在。在此次調查中雖然顯示學生的身體和心理活動總體是健康的,但存在一些心理問題已影響到學生的健康。如有孤獨感、嚴重恐懼感、嚴重不安全感、羞怯感 的學生超過兩成,在這兩成中又以女生佔了較大比例,超過40%的學生缺乏自信,羞怯心重,容易自卑。隨著生理和心理的發育發展競爭壓力的增加,中學生逐步產生了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無心上學、不思上進、自暴自棄,動不動就有離家出走的念頭。
B. 你覺得當今中學生是怎樣的一代人
現在的中學生對自我的認識比較全面,佔了一半以上,應此有責任感、道德觀,要好好培養。 1.道德品質高,2.自立自強,3.積極向上。 我就是一名初中生 現在的中學生對自我的認識已經比較全面,佔了一半以上,應此有責任感、道德觀,要好好培養。 1.道德品質高,2.自立自強,3.積極向上.
.道德品質高,.自立自強,.積極向上
「一半以上的人認為道德品質很重要,大部分人覺得通過自己的努力做成一件事是最開心的,過半的人認為自己的努力能決定命運。可以說,當代青年人是奮斗不息,自立自強的一代人。」
當今中學生是有良好的道德,會獨立自強,並有自己的目標,會去用自己的努力去達到自己的目標,堅強的一代人,。
Beat一詞的意義有十幾種:令人厭倦、疲憊、困頓、不安,消耗、搖滾音樂中的節拍,敲打等等。該詞由凱魯亞克最先使用,按他自己說是聽到一個朋友用這個此來表達精神上的絕望和世界末日快要到來的感覺,後來有一次他在家鄉的教堂里受到啟示,覺得這個詞與《聖經》里耶酥「登山訓誨」的福音(the Beatitudes)又有聯系,同時...
現在的中學生對自我的認識比較全面,佔了一半以上,應此有責任感、道德觀,要好好培養。 1.道德品質高,2.自立自強,3.積極向上。 我就是一名初中生 * 每一點1分 還有一分看句子
當今部分中學生都是有責任感、道德觀,執著追求理想,喜歡靠自己努力做一件事! 回
示例:當今中學生有較強的責任感,有正確的道德觀,能自強自立,是積極向上的一代人。 參考資料:浙教版七年級語文作業本答案
C. 當今,中學生最流行什麼
無論在什麼時代,中學生都有他們自己的流行。那是一些只在校園里風靡,成年人往往摸不著脈的現象。如果你想走近他們,了解他們,先去找這些能開門的「芝麻」吧,然後再想,怎麼跟這些有一點主見、有一點饞、有一點虛榮、有一點錢的傢伙們談心。
鐵板燒、麻辣燙
只要一放學,校門口的鐵板燒、麻辣燙必定被圍個水泄不通。盡管媒體總在揭露小販們的衛生問題,校方一邊提醒學生,一邊連哄帶趕,但各校同學一般都搶著往上遞錢,生怕老闆把自己那份給忘了。連他們自己也納悶:這天天吃的東西怎麼就吃不膩呀!
彩色鞋帶
別老是一雙NIKE不離腳了,現在流行的是花樣翻新。當然了,每天換鞋子的難度還是大了點,但咱可以換鞋帶呀。一雙板鞋配上它7雙鞋帶,每天的都不一樣,比新鞋還亮呢。這鞋帶可不是那鞋帶,顏色一個艷過一個,普通色的、熒光的、加金絲的,想要什麼樣的就有什麼樣的。
花樣書包
同樣是上學用的書包,從當年軍挎到保護肩膀的雙肩背,再到電視上看來的「幸子」包,各個時期的校園里一直都有不同的講究。如今女生單肩背的時尚書包,一個比一個大,樣子也決不雷同,什麼「小新」的,「中國娃娃」的,只要可愛就好。男生呢,斜背個布帶子,像足了面口袋,要不就是運動包,反正是怎麼酷怎麼扮,只有他們心裡知道自己找的是誰的感覺。
手機鏈
中學生絕對是手機鏈的目標消費者。他們換不起新鮮的手機,但手機的「外掛設備」卻換得比誰都新鮮。超大型號的毛絨玩具;或者一個手機配上它五六條鏈,一拿一大把,生怕別人注意不到。要不來個會說話的,「我愛你想的美」,「老師來了」,內容可謂是千奇百怪。
線控耳機
從當年的WALKMAN到後來的MP3、MD,在新玩意兒還沒普及的情況下,僅僅從他們塞在耳朵里、掛在胸前的那條電線上就能區分誰是學生。學生對耳機的要求往往超乎尋常,耳塞狀的、耳套狀的、單掛耳的,反正什麼樣的都有。再有那個線控裝置,別在胸前,是何其重要的位置,MP3的檔次就全靠它撐腰了,所以樣子一定要新穎,現在銀色的管狀線控好像很受他們追捧。
綠舌頭冰棍
這是今年風靡校園的一種新冰棍,形如其名,冰棍融化後就變成軟軟的「舌頭」了,而且越拉越長,極有韌性,看得旁人捏把汗以為要掉了,吃的人卻泰然自若:放心吧,沒事!「舌頭」咬上去像冰鎮的果凍,一塊錢左右也不貴,難怪滿街的中學生都開始「叼著舌頭」了。大頭貼
「大頭貼」是流行在學生中的一種可以自拍並且隨意粘貼的大頭照,最重要的是可以和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一起扮可愛。而且,背景圖案多得常常讓他們挑花了眼。有時剛拍過這張又發現那張更可愛;好朋友看著這張不錯,要走了;貼在文具上做個可愛的標志;價錢也在他們零花錢所能負擔的范圍內……總之找個借口就可以再進「照相屋」拍一次。
R&B、HIP-HOP
校園R&B、HIP-HOP風愈演愈烈,在學生族眼中,周傑倫、潘瑋柏等R&B、HIP-HOP歌手是有個性的代名詞,大家唯恐被當作落伍、沒個性的典型,於是競相模仿他們的歌,那些繞舌的歌詞一般人也許聽10遍還沒鬧明白唱的是什麼,但校園里的新新人類樂在其中,隨便拉出一人都能哼上幾句。
小商品市場
小商品市場里隔段時間就會有新鮮奇異的玩意兒上市,有些東西怪異到讓人看了都不知道是做什麼的,誰要是把這些奇特玩意兒的資訊都掌握全了,一定被同學們評為「走在潮流尖端第一人」。所以很多學生族為了「尋寶」,幾乎快把小市場逛穿了,尤其是學校附近的幾個,連午休時間都不放過。
韓劇
韓流還在刮,緊跟哈韓潮流的學生族當然不會放過看韓劇,裡面有俊男靚女的搭配組合,養眼不說,從他們的穿衣打扮和作派中,最能洞察出當前時尚流行的風向標。而且,風花雪月的故事情節也符合學生年齡層的特點,抱著毛巾邊哭邊看又不丟人。
D. 現代中學生有哪些特點
首先,我要肯定當代中學生的主流是好的:熱愛祖國、積極上進、刻苦學習、版朝氣蓬勃、意氣風發權、立志振興中華是大多數現代中學生所擁有的精神面貌;思維活躍、敏捷、興趣廣泛、努力掌握各種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和煅煉自已多方面的能力,則是當代中學生的主要表現;樂於探索、接受新知識和新事物,渴望了解祖國悠久的歷史知燦爛的文化、了解祖國在改革開放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了解21世紀我國建設和發展的宏偉藍圖,是當代中學生的普遍心願。
E. 現代的中學生有什麼特點
首先,我要肯定當代中學生的主流是好的:熱愛祖國、積極上進、刻苦學習、朝氣蓬勃、意氣風發、立志振興中華是大多數現代中學生所擁有的精神面貌;思維活躍、敏捷、興趣廣泛、努力掌握各種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和煅煉自已多方面的能力,則是當代中學生的主要表現;樂於探索、接受新知識和新事物,渴望了解祖國悠久的歷史知燦爛的文化、了解祖國在改革開放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了解21世紀我國建設和發展的宏偉藍圖,是當代中學生的普遍心願。像這些好的主流方面,在賓高里的學生也是不乏其身影的。
其次,我們也要看到,在改革攻堅和發展的新時期,在社會情況發生了復雜而深刻變化的今天,中學生中出現了許多新問題和新情況,現在我就把針對賓高學生的實際情況所做的一些調查作如下匯報:
(1)學習壓力仍是中學生的第一壓力。在「應試教育」的思想影響下,中學生的學習時間長,課外活動時間少,參考書多、作業多,教師不怎麼願意進行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創新,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以賓高的思想政治課為例,教師仍然不得不重復大量的練習和機械記憶,畢業班的教師和學生更要應付每周六下午的學習和工作。根據賓高的調查顯示「學習壓力仍是學生的第一苦惱」佔45.4%,但明顯表現出年級段特徵,越是高年級越是擔心考不上重點高中或大學,隨著高考的接近,學生心理緊張度逐步增加「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帶來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考前心態和考場心態已成為中學生能否發揮自已能力的重要因素,因而擔心考試發揮失常的學生明顯上升。
(2)學生學習的動力更注重自身的發展。中國教育給人的印象是學生為社會、為家庭學習,但在一次我在230班舉行的班會課《主動與被動學習》中調查發現,學生「為自已的成長成功」而學習佔有較高的比例,為51.8%,使「自已將來更有作為」的佔39.2%,「為國家貢獻」的為25.2%,「為家庭爭光」的僅佔12.5%。學生渴望實現人生價值,學生更注重個人今後潛力的發揮,因為他們從小就在競爭的環境中長大,導致在考慮問題上更多的考慮自已,當然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們之間缺乏團結合作的精神。
(3)目標顯示功利性。「能充分發揮自已才能,成為有用的人才」佔27.9%,「人生目標的實現」佔25.8%,這說明中學生更重要的是今後事業的成功。此外,「有職有權」目標佔8.7%,這與家庭環境是密切聯系的,有的父母在子女還未學成就已為其找好了「後路」使其沒有遠大理想,虛度時光。
(4)中學生的價值取向呈現利己性趨勢。在一次我對賓高高一214、215、229、230等班的學生關於就業取向問題的調查中就發現,有60%以上的學生嚮往高尚、體面、有錢的職業。首選金融界管理者、企事業領導者、現代科技工作者等職業的各佔一定比例,僅有1.5%的學生首選職業是技術工人。數據表明,中學生崇尚對高薪職業的追求,不太願意從事「藍領」階層的職業技術工作。當然,這里也存有對我們過去德育所進行的「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兵」的錯誤理解的因素,另外在開放的今天,西方腐朽的價值觀也直接的考驗了我們的中學生,出現了中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產生了動搖的現象,反之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卻有所滋長。
(5)包容成了當代中學生處理朋友關系的一種行為准則。賓高的學生多出生在80年代的中後期,成長在改革開放的年代,家裡的兄弟姐妹不是很多,很少有家庭的孩子超過兩個以上的。因而現在的孩子缺乏兄弟姐妹之間的爭吵和陪伴,有的是父母的愛和說教,因而現在的中學生渴望友誼渴望同齡人之間的理解、交流,他們對朋友不良行為的態度己非成人簡單的「非此即彼」而更多的是「亦此亦彼或非此非彼」。據我在一次訪談調查中顯示,當被問到「你的朋友有偷竊或作弊行為時」回答「不告發,幫他改正錯誤」占調查人數的60.5%,「不告發,但斷絕來往」的僅佔12.1%,包容已成了當代中學生處理朋友關系的一種行為准則。
(6)從目前中學生的現狀來看,學生的審美能力較差,隨之而來的是中學生的法律意識淡薄和道德規范淡化。家庭生活富裕了,對子女特別是獨生子女過分溺愛或放任自流,再加上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中學生容易接受一些流行的審美標准和趣味,不能正確提示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丑,更兼涉世不深,事非分辨能力不強,使得相當一部分中學生法律意識和道德規范也隨之淡薄和淡化。在我隨機抽查賓高的個別學生中發現,在回答「因某事與同學發生爭執,如果對方動手打你,你回不回還手?」一題時,只有42.5%的學生選擇了不還手,也就是用其它途徑解決問題,而有33.5%的學生選擇了不知道,更有24%的學生選擇了還手。又如在問及是否知道《未成年保護法》主要內容的問題時,雖然92.5%的學生表示知道或者知道一點《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主要內容,但其中有63.5%的學生選擇了「知道一點,並不是很清楚」這一答案,只有29%的學生表示「知道」,可見絕大多數學生對於《未成年人保護法》只是有一些淺層次的、泛泛的認識和了解。另有一些網上數據顯示,青少年犯罪已佔了刑事犯罪的70%以上,並出現了低齡化,手段智能化,團伙性和暴力性等特點。
(7)亞健康狀況普遍存在。在此次調查中雖然顯示學生的身體和心理活動總體是健康的,但存在一些心理問題已影響到學生的健康。如有孤獨感、嚴重恐懼感、嚴重不安全感、羞怯感 的學生超過兩成,在這兩成中又以女生佔了較大比例,超過40%的學生缺乏自信,羞怯心重,容易自卑。隨著生理和心理的發育發展競爭壓力的增加,中學生逐步產生了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無心上學、不思上進、自暴自棄,動不動就有離家出走的念頭。
F. 現代中學生的生活狀況
許多學生的家長常常感嘆自己孩子的「兩面派」行為,他們在學校里表現積極,各方面都令老師交口稱贊,但一回到家裡,書包一扔,卻儼然一副公子小姐派頭。許多家長在學校里了解到的信息往往和自己想像相去甚遠,學校里的校紀校規使學生規矩工整,可在家裡,他們的表現到底如何呢? 近日,明略市場策劃(上海)有限公司( www.market-exp.com )就中學生在家裡看電視,勞動以及生日party的三個方面,對本市11所中學的初中生做了一次隨機抽樣調查,以透視他們的家庭表現。本次調查的樣本量為360名,調查時間為2002年5月8日至5月11日。 電視節目雖精彩,無奈超過六成家長限制。 調查顯示:有65.2%的學生家長限制他們看電視的時間。 略市場策劃公司的研究人員認為: 現在收看電視無疑已是人們業餘生活中的重頭戲了,在方寸熒屏上,電視節目越來越豐富,許多頻道在內容設置上更趨專業化,不同收視愛好的觀眾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節目。電視作為了解社會的一扇窗口,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而中學生處於接受新生事物認識世界的年齡階段,電視對他們的吸引力非常強。因此,有許多中學生熱衷於在家看電視。 中學生,尤其是初中生的年齡較小,自控能力較差,精彩節目往往會使他們「欲罷不能」,以至於耽誤功課,影響作息。因此,大部分家長會限制他們看電視的時間,尤其在家庭作業未完成的前提下,家長更是嚴格禁止。 部分不加限制的家長中存在一定的兩極分化現象。其中一些家長可能是平時忙於工作對孩子的關心受到工作和生活的限制。另外也有部分學生自覺性較強,他們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一些家長也無需去操那份心了。 時間限制條條框框,考試期間成為看電視的「禁日」 調查顯示:家長對學生看電視的限制主要為:「考試期間不允許看」,佔了總數的70.0%; 「只允許吃晚飯看」,佔了28.5%;「周一至周五不能看」,佔了24.0%;「晚上不能看得太晚」,佔16.5%;「只能看新聞節目」的佔12.3%。 明略市場策劃公司的研究人員認為: 家長對孩子看電視的限制主要體現在時間上,其基本原則是電視時間不能霸佔學習時間,尤其在考試期間,看電視更是被相當部分家長嚴令禁止,考試利益高於一切。這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已經在大多數家庭中通用。 不少家長對學生管制較為嚴格,平時看電視受到家長的限制,事實上,這完全是家長關心孩子成長的一種表現,由於青少年大多不具備分析能力和自控能力,他們往往會受到一些誇張的不切實際的電視節目的影響,同時現在的電視節目過於成人化,而且有許多並不太適合健康的青少年所收看的電視節目也被堂而皇之的在黃金時段播放,甚至還在青少年中流行,例如「流星花園」等所表現的一群不愛讀書,只會嬉鬧,整體無所事事談戀愛的不健康節目的反而在青少年中大肆流行,讓許多關心孩子健康成長的家長憂心重重,因此許多家長限制了孩子收看電視的時間。 娛樂綜藝類節目最受歡迎。 調查顯示:在各類電視節目中,娛樂綜藝類節目最受歡迎,其比例為53.6%;其次為卡通片,佔35.7%;青春劇占據了29.5%,體育類佔25.0%;新聞類佔14.3%。
採納哦
G. 作文650字:當代中學生(現在這個時代的中學生)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但是當代的中學生有什麼理想呢?藉此機會,我也表達一下自己的觀點,我演講的題目是:談當代中學生.
時下,常聽到人們議論:現代的中學生越來越不像話了,沒一點學生的樣子.
真的是這樣嗎?放眼四望,確實有那麼一點,有些學生在社會上偷殺搶掠,無惡不作.更有甚者,因為搶劫不成而殺死自己的同班同學,這件事不是也曾在電視上報導過嗎?隨著社會的發展,有些學生整日沉迷於電子游戲廳,打牌賭博無所不能,但是這只是生活中極小的角落,因為歷史是前進的,中學生的形象並未就此銷毀.
你看,在那幽靜的教室里,處處都有中學生在伏案思考,沉浸於知識的海洋中的情形.這能不令人贊嘆嗎?現代的中學生用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充實自己,在無邊無際的科學海域里扎實苦學,孜孜不倦地求學,豎立堅定的理想向著未來邁進.
當代的中學生具有敢於面對世界,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畢竟我們是21世紀的接班人,肩負著偉大的歷史重任,我們會試著去探索,試著去闖盪,試著去開拓.畢竟通往成功殿堂的路是曲曲折折的,所以我們會試著去嘗試,跌倒了也不流淚,重新爬起來繼續努力.因為他們相信:總有一天,血與汗的代價是會迎來凱旋的歌聲,這就是我們,擁有勇氣會默默努力
當代的中學生,是改革開放的主要力量,我們不僅在前人的基礎上耕耘著自己的知識沃土,還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理想,我們用自己的熱情,充滿著自信,向美好的夢想賓士,去開拓一條自由之路.這種自我創新的精神,不正是當代中學生開拓風范嗎?我們不再是父母羽翼下的 「花朵」,而是能夠自立自強的新一代,我們主動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增長社會知識,去掌握社會前進的腳步.
當代的中學生,能夠坦然面對失敗,不會哭泣,不會氣餒,任憑北風凜冽,任憑長路坎坷,我們都會笑著走過去,要在狂風中翱翔,要在駭浪中游弋,情願選擇布滿荊棘的小路,即使我們已經傷痕累累,也決不退縮,只因我們要開辟新天地,這就是我們,不畏懼困難,不折服於生活.
當代的中學生,最重視友情,真善美永駐在我們心中.探索和奮斗永遠是我們的主旋律,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是一根最堅實的紐帶,把彼此的心牢系在浩瀚無邊的學海上.
當代中學生最有風度,謙虛謹慎,誠實善良,積極向上一直是我們的宗旨.我們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和欣賞力,也會真誠地對待別人,我們不會將自己整天埋在題海里,不會注重自己的外表和舉止,更不會對自己不喜歡的東西而違心的加以贊賞,我們不會把自己的時間荒廢在武俠小說里也不會在大家面前 「吞雲吐霧」.
當代的中學昂揚進取如春之朝氣,如夏之熱烈,又瀟灑如秋之超然,也穩重如冬之閑適,我們馳騁於遠大的理想,將他升華在祖國母親無限的熱愛中,因為我們始終 「為中華之振興而奮斗」
H. 現代中學生
可憐天下父母心,現在社會競爭激烈,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以內後有好的學校可以讀書容,有好的工作可以養活自己。父母也是從孩子過來的。
可能有的時候因為太想孩子成才,以至於一些表達方式不被年輕人所接受,但是應該諒解。
孩子取得的一點成績都可以是他們的驕傲。
不知道現在可逆這樣說你明白不明白,我也是中學生過來的,明白中學生的心理。現在的年紀也理解父母的心理。
I. 當今的中學生幸福嗎
酸甜苦辣皆有 說實話 你把學習弄好 無論在哪你都辛福 不過現在的中學生要比原來要幸福的多了 新的教學樓 優秀的老師 新的桌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