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電影海報
『壹』 校園海報張貼高度
校園海報張貼高度1.8m~2.5m
海報分很多種,具體海報尺寸如下:
一、一般海報尺寸(普通海報尺寸)
42cm × 57cm (寬 × 高),大度四開
57cm × 84cm (寬 × 高),大度對開
二、宣傳海報尺寸、商用海報尺寸
50cm × 70cm (寬 × 高)
57cm × 84cm (寬 × 高),大度對開
三、標准海報尺寸
13cm × 18cm
19cm × 25cm
42cm × 57cm
50cm × 70cm
60cm × 90cm
70cm × 100cm
42cm × 57cm
50cm × 70cm
四、電影海報尺寸
50cm × 70cm (寬 × 高)
57cm × 84cm (寬 × 高),大度對開
78cm × 100cm (寬 × 高)
五、招聘海報尺寸
90cm × 120cm (寬 × 高)
六、展板(KT板)
KT板標准尺寸為 90cm × 240cm 或者 120cm × 240cm,平分為兩塊,就成為 90cm × 120cm 或者 120cm × 120cm 的大小,這就是所謂的「標准板」。對半分開的「標准板」形成的尺寸(如90cm×60cm,或者120cm×60cm)都創意空間是「標准大小」。
七、X展架,易拉寶尺寸
X展架尺寸(寬×高):
60×160cm
80×180cm
120×200cm
27×42cm(台式的)
X展架和易拉寶是不同的東西,易拉寶要比X展架大而且牢固。區別在於X形展架畫布後面有個X形的架,相對牢固,而且架子以後也可以用,成本比易拉寶高。
易拉寶尺寸(寬×高):
60cm×160cm
80cm×200cm
85cm×200cm
90cm×200cm
100cm×200cm
120cm×200cm
150cm×200cm
『貳』 一部美國校園電影,一群女孩的,只記得一張海報的內容是她們穿著校服,很酷
野孩子?
還是女校風波。
我就看過這兩部的封面是這樣的。
不過這兩部電影確實不錯。
建議樓主看看。
『叄』 求名稱 日本校園電影 校園欺凌 復仇成功 青春電影 宣傳畫在具體提問里 日文翻譯
《關於莉莉周的一切》(日語:リリイ?シュシュのすべて;英文:All About Lily Chou-Chou),是日本知名導演岩版井俊二2001年的作品。權曾以《豆蔻年華》為名在第六屆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放映。
從2000年4月開始,岩井花費三個月的時間,以網路論壇的人群交際為題材,寫下了名為《關於莉莉周的一切》的長篇小說。據說岩井主要是從自己的主頁——「圓都」里得到的靈感,他經常在「圓都通信」這個BBS里化身普通ID參與並觀察著網路世界,小說的第一章到第六章,全部是用各個論壇的帖子組合而成,改編成電影時,岩井也大量使用了網路上的真實事件。
<椎名りんごにエーテル?>椎名林檎帶來的以太?
「以太」
以太是希臘語,原意為上層的空氣,指在天上的神所呼吸的空氣。在宇宙學中,是假想的光等電磁波的傳播介質,後被實驗證明不存在(電磁波可在真空中傳播,傳播介質是電磁場不是以太),以太理論隨即被拋棄。
以太這個詞在電影《關於莉莉周的一切》裡面,被賦予新的定義。
以太被認為是莉莉周賦予大家的空間,無處不感受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以太內心世界。
『肆』 請問:電影海報通常是用什麼軟體來製作完成的
POP
關於POP
什麼是POP海報?
POP海報(廣告)--英文point of purchase Ad的縮寫,其英文願意為「在購物場所能促進銷售的廣告」。所有在零售店面內外,能幫助促銷的廣告物,或其他提供有關商品情報、服務、指示、引導等標示,都可稱為POP廣告。可以稱做為「最貼心的傳播者」
POP入門基礎
1)、POP的定義
POP(Point Of Purchase)本來是指商業銷售中的一種店頭促銷工具,其型式不拘,但以擺設在店頭的展示物為主,如吊牌、海報、小貼紙、大招牌、實物模型、旗幟等等,都是林立在POP的范圍內。POP的中文名字又名「店頭陳設」。
POP手繪海報的興起
近年來,由於日本引進店頭展示的行銷觀,店家們開始重視門面的包裝,而店面上出現大量以紙張繪圖告知消費者訊息的海報出現,也許是大量印刷的或是手工繪制的,形成一波流行的潮流。而之中最令人側目的是手繪POP的興起。
早期由十分簡單,不重視美觀僅在乎告知訊息的文字POP,到最近演變出的一波手繪POP文化,大量的圖案及素材活潑地呈現在海報紙上,色彩豐富吸引人的目光,手繪POP是近年來的一項藝術。而除了在商業上應用之外,校園內也逐潮流行起海報繪制的工作,舉凡社團活動、學會宣傳、校際活動周知,無不利用最簡單的工具來繪制出五花十色的海報。而手繪海報也由最初的「大字報」時期變型成為文圖並茂的「圖文看板」。
三、POP手繪海報常使用的工具
繪制一張精美的POP海報,可以利用以下的工具來混合搭配,不限定一定要利用某一種特定的工具,這些都是完成一張POP手繪海報的基本工具,可以在美術行或是書店中買到:
一、彩色筆:分角頭及圓頭二種筆頭。
二、麥克筆:分角頭及圓頭二種筆頭,又分酒精、水性、油性三種溶液的麥克筆。
三、粉、蠟筆。
四、粉彩筆。
五、色鉛筆、素描鉛筆。
六、水彩、廣告顏料、圓或平的水彩筆。
七、毛筆、墨汁、色丹。
八、筆刀、美工刀、割圓器、造型剪刀、剪刀。
九、雙面膠、口紅膠、透明膠帶、紙膠帶、膠水、照片膠、台灣黏膠。
十、切割板、切割鋼尺(三十公分、七十公分、一百公分各一)、小尺、波浪尺、軟尺。
十一、圓規。
十二、針筆。
十三、立可白、修正帶、白漆筆、金漆筆、銀漆筆。
十四、手提袋、紙捲筒。
四、手繪POP海報的紙材
繪制一張精美的POP海報,常見利用下列的紙材,這些紙材大都可以在坊間的美術社買到,價格也不貴,而若需要利用到較特殊的紙材,也可以至美術社購買。
『伍』 校園電影院怎樣宣傳
可以在教學樓、食堂、宿舍、體育館、宣傳欄等貼海報,這是最經濟實惠的,如果回想把勢頭做大答點的話可以學深圳時代華納校園影院那樣在電影院門口搞個電影周活動,比如情侶主題,多放些適宜情侶觀影的片子,情侶票優惠或贈爆米花等。。
『陸』 請問這張圖是什麼電影的海報
是這部:《Dolls》
http://ke..com/view/783055.htm
海報:
http://www.mtime.com/movie/11491/posters_and_images/
『柒』 校園電影周海報設計
是手畫還是使用軟體製作?
手畫的話,真心不知道 要怎麼弄。
電腦製作的話。。
你可以選擇把最新的電影的海報做成馬賽克拼圖啊。
『捌』 他們在學校門口貼了一張電影海報。翻譯成英語
英文翻譯是They
put
up
a
movie
poster
in
front
of
the
school.
喔!
他們在學校門口貼了一張電影海報
♥以上回答希望有幫到你!♥
『玖』 什麼是校園海報
校園來海報不只是一種傳播源媒介,更是一種獨特的校園文化,手寫、手繪海報帶給人們的視覺沖擊和藝術享受,不是印刷品或電子公告所能代替的!"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張駿德認為,手寫海報承載著更多的或人文、或歷史、或精神的豐富內涵。
『拾』 校園海報的用處-----300字
網址有更多資料,我找了很久,給你搜了一個關鍵詞,校園經濟希望對你有幫助
校園經濟概述
校園經濟是面向學生、依託校園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區域性經濟。其主體是大學生,發展領域也主要來自於校園。「校園經濟」一詞,在我國教育界已經談了很多年,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校園經濟」被賦予了更多豐富的內涵。截至2006年底,互聯網用戶達1.34億人,其中25歲以下用戶比例超過51%;而在這超過51%的年輕用戶中,大學生的比例也日益提高,已達到30%。這充分表明了在日益活躍互聯網上的大學生群體,正逐漸成為中國互聯網經濟的核心使用者、主要提供者和消費者。
作為當前新經濟的代表,校園經濟在紅火的同時,也出現過一些問題,校園,特別是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具備著一些不同於外面世界的狀況,因此不能單純的沒有甄別的接納繁多的商業活動,不但會影響學校正常的教學,還會產生很多不利的後果和影響。因此,如何避免負面的影響,最大化的開發有利的一面,也是校園經濟發展所必須思考的。
良好的組織,良好的活動,良好的活動主辦方都是校園巡展這類活動成功的要點,都是校園經濟發展的良好催化劑,上面對於目前校園經濟現狀的介紹過於簡單,概括的也不一定規范和完整,但我們從中可以看到校園經濟作為一種系列產業經濟,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發展潛力。不可否認,校園經濟存在著種種不足和弊端,但只要積極地加以管理和引導,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也可以完善學校的一些缺陷,真正的為學生提供實惠,取得學生、學校、主辦方、三贏的良好結果。
微利下的校園經濟
學生開學,生意紅火,學生放假,門庭冷清。這是學校周邊經濟最明顯的「冷暖」規律。
眾商家瞄準校園
以學生為消費目標的「校園經濟」越來越紅火,瞄準「學生市場」的商販賺錢門道可謂是「五花八門」,「校園經濟」隨之應運而生。在商家眼中,校園絕對是個掙錢的好地方,形形色色的商家沿街為市。網吧、理發店、鞋店、餅屋、眼鏡店、教輔書店、軟體店、鮮花禮品店、彩色沖印店、路邊小吃等一應俱全,密密麻麻地擠在街道兩旁,組成了一個龐大的消費圈。每當中午放學,這里就會愈發繁華、喧鬧,與一牆之隔的寧靜校園形成鮮明對比。
眾多商家的熱捧,令沿線店面的租金也隨之水漲船高,在某中學的附近一家餐館的老闆告訴記者:「我這個不足10平方米的店面,租金一年已經高達8000多元了。」 但他也非常滿意餐館的收益,因為到店裡用餐的大流量學生,至少每天帶給他300多元的營業額。
為什麼那麼多商家熱衷於在校園附近安營紮寨呢?一家書店的老闆一語道破:「學生錢好掙唄!」現在的學生,開支不僅僅是吃飯穿衣,包括上網、逛街、通訊,還有娛樂消費等等,都列入了他們的日常開銷賬單。
校園經濟日趨升溫
隨著學校的開學,人氣最旺的店鋪當數日用百貨與文具飾品類了。這些商家所售商品豐富、價格低廉。據一日用百貨店老闆透露,開學的這一個月來店裡的營業收入比假期里高出不止10倍。
校園周邊的服裝飾品店也擠滿了愛美的女生,這里的飾品最好銷售。手機鏈、鑰匙鏈、錢包價格雖然不貴,但每天的薄利多銷都給商家帶來不少收益。休閑、運動服裝店更是利潤可觀。 一家店鋪老闆直言:「一天做成兩筆生意就可以保本。」
由於新學齊剛開始,書店的生意最好。每天都能迎來了一撥又一撥的買書學生。記者在最火的一家書店獲悉, 學生書籍以參考書、習題集最為熱銷,最高一天可賣出四五十本。
商家也「放假」
在某中學附近的一個小吃攤的老闆,「別看現在生意很火爆,但是每到學生放假後,就幾乎沒有生意了。我們和那些在學校邊上做流動小吃生意的,學生一放假,我們也放假。但是就算寒暑假3個月的時間不做生意,一年我們也不少掙。」
盡管每年近3個月假期的生意冷清侵襲了整個學校周邊市場,但是商家並不怎麼擔憂,他們大多都准備著在學生開學後,再次上演爭奪「生源」的商戰。學校周邊一旦出現門面轉讓的店鋪,很快就能有新商家出現。
一些小商店老闆抱怨:「競爭太激烈,生意也不好做,只能利潤越來越薄。況且房租也在年年上漲。」
其實,學校高校周邊的經濟已經進入「微利時代」,學生的消費由基本的吃、穿等物質消費轉化為用、玩 、學習等精神消費,涉及方方面面。隨著學生的消費項目的增多,在學校周邊投資的商業店鋪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全,校園周邊經濟帶逐漸形成,其店面租金也日益增長,商家的利潤空間就越來越小。
校園經濟成為新媒體網路的競相掘金焦點
近年來,蓬勃發展的教育事業帶來了巨大的校園經濟,龐大的大學生數量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依據教育部統計數據,截至2006年底,中國高校大學生總數高達2500萬,比上一年度增長8%;據預測,到2010年中國高校人數將達到3000萬。按照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2006年底的調查結果,大學生平均每人每年支出達15850元,其中非學費、非食宿消費支出佔50%,達8000元。按照這個數字估計,全國2500萬大學生消費市場總額幾乎達到2000億元人民幣。可以說,大學生群體有著巨大的現實消費能力。因此,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把目光鎖定這一市場,從服裝到飲料,從電腦到手機,還有MP3等各種數碼產品……大學校園已成為了眾商家的必爭之地。如此龐大的市場,無論是對於傳統行業,還是互聯網新興產業都是一個商機,那麼企業應該如何找尋商業價值、如何能夠撬動2000億市場、掀起新媒體網路時代下的「校園經濟」等一系列問題,的確值得人們思考。
挖掘潛力,找尋最佳增值點
在新媒體網路時代下,用戶對內容互動性的需求越來越高,以社區為代表的人際交互需求將成為用戶對互聯網服務更核心的需求。人際互動,不僅能夠深化原創內容的挖掘、開拓互聯網的信息來源,並且更加密切了用戶之間的聯系,由此形成的線上互聯網服務社區化以及新的線下服務模式,將成為各種服務創造新商業模式的關鍵要素。同時,以寬頻為基礎的互聯網服務將獲得高速發展,互聯網服務不僅承載了互聯網本身孵化出的數字產品,以及傳統產品在數字化後的銷售和服務的功能,而且正在成為營銷終端主要的實現方式,從而提供成本更低、方式更靈活的渠道,以及和商家、消費者、廠家之間溝通的解決方案。
從互聯網網民的職業分布來看,使用互聯網的人群中27%是學生。2500萬大學生是其中的主體。大學生由於上網普及率最高、規模龐大,且最活躍,成為了最有價值的客戶群體,也是推廣互聯網業務應用的最佳群體。
專家指出,基於互聯網的增值業務是必然的產業方向。以通信、媒體、互聯網產業融合成為了數字新媒體(TMT)產業。互聯網技術和業務發展模式在向寬頻、IPv6、Web2.0/3.0及多媒體方向發展。因此,結合當前的校園經濟發展潛力,以互聯網新媒體為基礎,建立起全國性、具備新一代校園門戶和校園渠道的增值服務平台,是完全符合產業趨勢和服務需求的。
品牌推廣,在校生是未來市場主體
校園經濟日益活躍,校園學生群體成為社會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已經成為知名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橋頭堡。同時,校園師生的購買力日益增強。以IT產品為例,目前的電腦普及率是70%,手機普及率為90%。這正是我們觸手可及的價值客戶群體,也是社會上ASP(服務提供商)及電子商務覬覦的市場。
據賽爾新概念公司CEO匡鵬分析,當前高校師生群體的消費習慣具有以下特點:第一,高校師生人數眾多,相對集中。大學生的上網普及率最高,他們對人與人之間交流、溝通的需求特別強烈。這使得起到溝通作用和具有社區化效應的互聯網服務尤其受大學生群體的喜歡。第二,高校師生擁有一定的即期購買力。由於現在的大學生已步入獨生子女時代,加上居民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學生的消費水平也大為上升。據中國高等教育網大學生消費調查表明,2007年,大學生的月平均消費更是上升到了1071元,是消費者行列里的「新貴」。第三,高校學生群體容易建立品牌的長期效應。正是因為高校學生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幾年後,他們都將成為社會的主流人群。如果能夠擁有這一人群市場,也就擁有了未來競爭優勢。第四,大學生受購買能力限制。大學生群體受到現有購買能力的限制,因此價格是一個非常敏感的營銷工具;大學生群體對新事物的接受度高,購買行為易受廣告影響;注重追求潮流時尚以及重視購買的便利性。
可以說,如果一個企業的品牌能讓學生普遍接受,那麼不僅會佔領現實的校園市場,對企業未來發展也同樣具有深遠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講,誰掌握了校園市場,誰就掌握了中國未來的中高端消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