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學初三
⑴ 某中學初三(1)班對本班甲、乙兩名學生10次數學測驗的成績進行統計,得到兩組數據,其方差分別為 s
∵ s 2 甲 =0.002、 s 2 乙 =0.03 , ∴S 2 甲 <S 2 乙 , ∴甲比乙的成績穩定; 故選A. |
⑵ 某中學初三(3)班STS的小組在研究馬鈴薯在水中的浮沉情況時,通過往水中加鹽,終於使馬鈴薯飄浮在水面上
(1)開始時,馬鈴薯漂浮在水面上,所以F浮=G,則ρ液gV排=ρ物gV物.猜想1認為可能是鹽水的密度變大造成馬鈴薯下沉,如果是鹽水密度增大,則馬鈴薯受到的浮力會增大,馬鈴薯就會上浮而不是下沉.
(2)由表格中數據可知,馬鈴薯放在鹽水中過幾天後,質量會減小,所以猜想2是錯誤的.
因為馬鈴薯放入鹽水中過幾天後,都下沉了,所以F浮<G,則ρ液gV排<ρ物gV物,
因為下沉時,V排=V物,所以ρ液<ρ物,由於馬鈴薯的密度大於鹽水的密度,所以馬鈴薯在鹽水中下沉.
(3)根據小組的實驗過程可知,實驗小組先根據遇到的問題提出假設,然後進行實驗驗證假設是否正確,因此用到的研究方法有:B、作出假設與D、實驗探究.
故答案為:鹽水密度增大,馬鈴薯會上浮而不會下沉,與現象不符;錯誤;馬鈴薯的密度大於鹽水的密度;BD.
⑶ 某中學初三年級課外興趣小組的同學,按照圖甲所示的實物連接圖做「測定小燈泡的電阻」實驗(小燈泡標有2.
(1)滑動變阻器接左半段,滑片處於B端,連入電路的阻值最大,電路電流最小,對電路起保護作用.
實驗過程中,移動滑動變阻器滑片,改變燈泡的電壓和電流,完成多次測量,得出電阻變化規律.
(2)畫出電源符號,從電源正極開始,依次串聯開關、滑動變阻器、燈泡、電流表的符號,到電源負極、電壓表並聯在燈泡兩端.如圖.
所以,燈絲中電流增大,燈絲電阻增大.
故答案為:(1)B;改變燈泡兩端的電壓;(2)如圖;(3)0.32;7.8;(4)大.
⑷ 某中學初三年級的學生開展測量物體高度的實踐活動, 他們要測量一幢建築物AB的高度.如圖,他們先在點C處
![]() ⑸ 南京市某中學初三年級課外興趣小組的同學,按照圖甲所示的實物連接圖做「測定小燈泡的電阻」實驗(小燈泡
(1)電路圖如圖 U | I | |
而且是越來越大,說明隨著時間的推移,燈絲的溫度在不斷升高.
故答案為:變大;燈絲電阻隨溫度升高而變大.
⑹ 某中學初三年級A、B兩個班同學分別做常見酸和鹼與指示劑反應的實驗,使用的試劑如下圖所示.實驗後廢液分
由題意可知,當硫酸、鹽酸與氫氧化鈉混合時.硫酸、鹽酸分別與氫氧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氯化鈉和水. 由於A班觀察廢液呈紅色,則溶液中有剩餘的氫氧化鈉,則廢液中含有:NaCl、Na 2 SO 4 、NaOH; 由於B班觀察廢液呈無色,測pH=2,說明了酸有剩餘,則廢液中沒有NaOH,含有 NaCl、Na 2 SO 4 、HCl、H 2 SO 4 . 故答為:NaCl、Na 2 SO 4 、NaOH;NaOH;NaCl、Na 2 SO 4 、HCl、H 2 SO 4 . |
⑺ 某中學初三女生宿舍鬧鬼
心理障礙
首先,你們對某一事物的恐懼程度很高,有個先入為主的概念在腦海裡面形成了;
其次,一旦發生什麼奇怪的事情,潛意識就把這個事件與你們內心的恐怖事件聯系在一起了.
還有就是壓力太大了,學會自己給自己解壓;閉上眼睛,慢慢想美好的事物,慢慢就會好的.
實在害怕的不行,相信佛的么去求個護身符吧.
⑻ 某中學初三(1)(2)兩班學生從學校出發,到一山區小學進行「手拉手」活動.初三(1)班學生先出發,行
(1)y1=
15 |
60 |
(2)當初三(2)班的學生趕上初三(1)的學生時他們走的路程相等即y1=y2,
∴3x+0.75=3.5x,
∴x=1.5
答:1.5小時後,初三(2)班的學生趕上初三(1)的學生.
⑼ 某中學初三(1)班、(2)班各選5名同學參加「愛我中華」演講比賽,其預賽成績(滿分100分)如圖所示:
(1)中位數填85,眾數填100. (2)因為兩班的平均數都相同,但初三(1)班的中位數高,所以初三(1)班的成績較好. (3)如果每個班各選2名同學參加決賽,我認為初三(2)班實力更強些. 因為,雖然兩班的平均數相同,但在前兩名的高分區中初三(2)班的成績為100分,而初三(1)班的成績為100分和85分. |
⑽ 某中學初三(1)班的一次數學測試的平均成績為80分,男生平均成績為82分,女生平均成績為77分,則該班男
設男、女生的人數分別為x、y,
82x+77y=80(x+y),
整理得,2x=3y,
所以,x:y=3:2.
故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