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校園棋文化

校園棋文化

發布時間: 2021-06-13 12:43:55

A. 大學生校園文化包含什麼

什麼是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學生為代表的文化觀念以及由此所規范的學生特有的思維特徵、行為特徵和方式;學生課餘生活中一切以群體形式出現的文化活動,如詩社、棋牌俱樂部、書社、文學社等社團活動,其中最能體現校園文化本質內容的是校園風氣或校園精神。

B. 什麼是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並涵蓋院校領導、教職工,回以育人為主要導向,以精答神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等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精神、文明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學生為代表的文化觀念以及有所規范的學生特有的思維特徵、行為特徵和方式;學生課餘生活中一切以群體形式出現的文化活動,如詩社、棋牌俱樂部、書社、文學社等社團活動,其中最能體現校園文化本質內容的是校園風氣或校園精神。

校園文化是學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它包括校園建築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准則。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C. 校園文化有哪些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它所包含的內容是十分廣泛的,它通過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各種各樣的形式對學生價值觀念、道德情操、思想內涵和行為模式的形成和發展起著較深的影響。

D. 校園文化指什麼麻煩告訴我

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滲透。文化的力量,不僅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人們的思想政治影響越來越大。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意義十分重大。
校園文化是指校園中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它反映在硬體部分包括校園環境教育設施和教學、生活管理制度;反映在軟體方麵包括校風、教風、學風、校園文體活動等。具有鮮明特色、濃厚文化底蘊、統一和諧的校園理念形象,是一種高尚的精神塑造、無聲的熏陶和感染,是教育的未來性、生命性、社會性和校園建設與發展的主體性、生成性、原創性的綜合體現。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具有催人奮發向上、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的教育力量。它可以促使學生在一種無形的巨大力量推動下,在積極向上的氛圍中受到激勵、鞭策、健康成長。
面向21世紀的教育,是努力使人的個性全面、和諧發展的系統工程。學校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進人的成長與發展,學校工作的著眼點,應當聚焦在未來人類社會的生存需要和未來社會創造者發展的需要。校園文化建設與發展,要求促進人的發展、為人的發展服務。
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遵循文化發展規律,借鑒吸收人類文明有益成果,以實施科學文化素質教育為基礎,以建設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以優化校園文化環境為重點,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導向,弘揚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強管理,注重積累,努力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徵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不斷滿足大學生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使高等學校成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基地、示範區和輻射源。 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任務是:(1)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2)重視和加強校風建設,培育良好的教風和學風,形成對教職工具有凝聚作用、對學生具有陶冶作用、對社會具有示範作用的優良校風。(3)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把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起來,寓教育於文化活動之中,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協調發展。(4)加強校園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建設,建造精神內涵豐富的物質文化環境,努力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

E. 談談校園中的傳統文化現象

國學大師錢穆說過:「如果一個國家民族沒有了文化,那就等於沒有了生命。」
中華民族擁有其他國家難以比擬的悠久歷史與燦爛文化。盡管近年來《百家講壇》、《國學大講堂》等節目很受歡迎,在一定程度上掀起了民眾對國學及傳統文化的學習研究熱潮;許多高校也開展了各種倡導傳統文化的活動,然而在我們身邊,諸如「聖誕熱,春節冷」、「外語熱,漢語冷」及「哈韓哈日」等現象都表現出民眾尤其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陌生與忽視,並且這已經漸漸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在西方文化日益受到大學生追捧的時候,傳統文化難道真的不再有作用了么?到底應該何去何從?怎樣才能使其真正融入我們的校園生活?這應當引起我們的思考。
傳統·漸行漸遠?
一位中國傳統文化課程的老師在博客中寫到,在課堂上他想了解同學們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究竟了解多少。然而他略有傷感的發現,這些大學生竟然難以明確地概括出我們的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內涵,甚至有的人在面對這個話題時竟然啞口無言。可見,大學生對這方面的知識非常缺乏了解。
而對傳統文化的忽視在校園里並不是個別現象,記者采訪調查了本校各個學院的多位同學,近80%的同學並不確認傳統文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范圍,涵蓋著怎樣的文化實體。不過,對於傳統文化,大部分同學仍然存在著認同感。只有2%的同學表示不再以「仁義禮信忠孝廉恥」的道德標准為基本准則,而53%的同學則認為傳統文化對當下的中國社會仍然很重要,69%的同學表示仍會考慮古代讀書人的理想「齊家治國平天下」,且24%的同學認為「那一直是我的理想」。當被問及「如果有機會進行傳統文化方面的學習,你會?」69%的同學選擇了「很有興趣」。可見,傳統文化的被忽視並不是因為其本身的「落伍」或魅力不再,而是我們確實缺乏有效地傳播傳統文化的措施及途徑。
文學院潘同學說出了心聲:「無論時代如何變化,我們的文化如何多元,文化的根依舊存在於傳統文化之中。但是當今是科學的時代,更強調思想性的傳統文化更多地被我們藏在心中,在新事物的學習中越壓越深,漸漸忽略甚至遺忘。」
但是忽略並不代表大學生不具備傳統文化的底蘊。通過采訪了解到,同學們認為傳統文化的底蘊可以體現在一種傳統美德的繼承與發揚,如尊師重道、虛心待人、拾金不昧等。還表現在對詩詞歌賦的學習研究、對古典文學的鑒賞能力,也可以直接表現在舉止談吐上。歷史文化學院的劉同學說:「畢竟我們從小就開始背誦唐詩宋詞,學習古文,而家庭教育也多是以傳統美德為准,其實一直就受著傳統文化的熏陶。」
由此可見,並不缺傳統底蘊的大學生也不缺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顯然傳統文化今日在校園里邊緣化的趨勢問題不是出現在其本體,也不在接受它的客體上。而是沒有良好的氛圍保證,在體制上保障不夠,在傳播中出現了障礙。
傳統·濤聲依舊!
我們不禁疑問,為何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在高等學府中受到冷落呢?文學院金同學說:「外因有社會潮流的影響,內因有自身生活體驗不足,對生活平淡與奮斗的真實特徵認識的不深刻,因而對生活抱有太多的幻想,使我們難以真正靜下心來學習傳統文化。」大學生普遍更易接受新生事物的表現形式,在接受調查的同學裡面,我們按照打分的形式來測試同學們對流行歌曲和京劇的喜愛程度,結果流行歌曲為7.77分,京劇僅為2.50分(滿分10分)。所以當前傳統文化在校園里略顯尷尬的地位不足為怪。對此國際關系學院的李同學談到:「大多數同學對傳統文化並不排斥,關鍵是需要以有效並且具有吸引力的形式來使同學們真正地對傳統文化開始感興趣,並真正有所獲得,另外當前學校里的宣傳活動形式顯得單一而陳舊。」
生物科學學院的王同學說:「現在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專業課的學習上,尤其對理科學生而言,常常忙的不可開交。而即便對傳統文化很感興趣,但因為需要耗費大量時間,並且對專業並沒有什麼輔助作用」。
要想切實地在校園里弘揚傳統文化,必須使同學們真正意識到傳統文化對於人生觀樹立乃至學習的作用。接受調查的近乎全部同學都認同當前校園內普遍存在對傳統文化忽視的現象,而近六成的同學認為傳統文化確實有利於提升人文素質,但對大學學習並沒有明顯的實際促進作用。文學院的紀同學說:「大學生傳統文化底蘊的缺乏是結構性的,就像大廈沒有結構是無法建設的,而從對傳統文化的需求方面,其實存在一個眾口難調的問題」。
而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冷落的原因也不應只歸因於大學生本身,也有很重要的社會因素。與一些應用性強的知識相比,傳統文化知識看似無用;而越來越多元化的社會知識體系也決定了學生難以在傳統文化的學習上分配太多的時間。由此可見,盡管每個人實際都對傳統文化有一定的需求,但許多時候他們都望而止步。使傳統文化更易接受,並貼近現實生活,乃至直接促進同學們的學習或實踐,將在無形中極大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播。接受調查的同學們各有各的愛好,各有各的想法,傳媒科學學院的王同學認為作為大學生,補充關於歷史,我國歷史上曾經輝煌的各思想流派的大致思想,古典美術、音樂藝術等常識性知識十分必要。歷史文化學院的謝同學則說:「我更希望了解關於書法和國畫的知識,並能夠實在地通過活動學習方法,這樣對於陶冶情操好處,也可以培養一技之長,對以後的工作也可能有作用。」
莫非傳統文化僅僅有些增添內涵的作用?顯然不是。專家們指出傳統文化對於改善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完善學生的道德素質都具有很大的作用。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張再興談到中國改革發展在學習借鑒其他國家先進經驗的同時,必須挖掘和繼承傳統文化的積極因素。當前許多大學生不熟悉本國歷史,民族觀念淡薄。要形成優美高雅的校園文化,必須充分利用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因素,這樣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健康成長。而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束縛大學生思維與創造力的觀點其實站不住腳,正是傳統文化底蘊的不足使得學生涉及面過窄,進而求知慾不強。同時,對其他領域知識也很難然他們從多個角度尋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的王殿卿教授則表示,「仁義禮智信」在我國兩千多年來的歷史進程中,擔當了中華民族核心道德的功能,這種核心道德正是中華民族長盛不衰的精神源泉,將他們賦予新時代的新內涵,並將其融入學生的生活,將極大提高大學德育水平。大學生不僅是需要傳統文化,而應該努力地學習傳統文化,取其精華,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傳統·路在何方?
調查顯示,80%的同學指出對傳統文化的忽視並不等同於厭煩,一方面因為課業壓力難以學習,另一方麵包括我校在內的各高校盡管大力組織活動宣傳,但過於單一接近說教式的講座的形式難以富有真正的吸引力。
對以什麼形式才能真正有效地傳播傳統文化,同學各抒己見。其中最鮮明也最有力的一種觀點就是直接利用課程教學。外國語學院的王同學說:「多開設有關傳統文化的選修課乃至通修課是最有效的一種途徑,這樣使同學們真正地主動地去學習去了解,長期堅持必然提升傳統文化在校園的了解度。」歷史文化學院的的劉同學則認為關於傳統文化課程的設置將極大地增濃我校的傳統文化氛圍,這樣便可以提高同學們的自覺性。而國內學者對傳統文化在大學內的課程設置也早有論述,「就顯性課程而言,主要表現在體現傳統文化內容的科目比例、課時少;就隱性課程而言,主要表現在體現傳統文化精神的內容和因素少。」
然而課程設置或課改不是短時間內能夠進行和產生直接影響的。同學們認為知識可能固定,但形式可以多變。數學學院的楊同學說:「傳統形式的教授獨自陳述的講座除非是趣味橫生,或者非常貼切自己專業的,不然許多同學都是抱著充數去聽,注意力不集中。最好是以座談的形式,尤其是師生互動比較多,能產生思想交流和碰撞的類型。或者全國知名的學者的演講也可以增加效應」。
美術學院的張同學則提倡用更為新穎的形式來進行宣傳。「可以嘗試舉辦校園傳統文化藝術節,通過歌舞、戲曲、歌劇等藝術形式將傳統文化的精髓表現出來。還有書畫展覽、海報展覽,可以引起同學們學習的熱情。另外,具有競爭性的比賽,或者定期的像書法測試如若得到堅持,也將有一定作用。」政法學院的羅同學強調我們應當利用現代傳媒的巨大傳播作用,他說:「當前大學生對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極高,都喜歡追求時髦潮流,才會漸漸忽略傳統文化的吸收。網路,電視的受關注度將極大提高傳統文化的曝光率,《百家講壇》就是最好的例子。」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保持民族性必須要發揚改進我們的傳統文化,使之在大學校園乃至全社會最大程度地傳播,深入人心。這樣才能培養出我們民族意識,民族性格和民族責任感,也將帶來全新的創造活力和建設動力。而傳統文化究竟該怎樣結合時代,究竟怎樣的途徑才能使其的宣傳達到最大效果,使其發揮最大的作用,還需要我們持續的關注和探索,仍然任重而道遠。

F. 校園文化的定義是什麼

這個參考:

校園文化指的是學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它包括校園建築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准則。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校園文化在當今高等教育中應該發揮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是常新的,但是是能夠保持永恆魅力的,是能夠喚起青年一代心靈的,是能夠激發青年學生激情,是能夠喚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獨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比如校園的時代性活動等。

G. 校園象棋大賽宣傳語

l傳承歷史經典文化,推動校園藝術發展。

H. 校園文化都包括什麼

校園復文化它包括校園建築設計制、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范的行為准則。

由於學校是教育人、培養人的社區,因而校園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義。即學校共同成員在學校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學校最高目標、價值觀、校風、傳統習慣、行為規范和規章制度在內的精神總和。

(8)校園棋文化擴展閱讀

校園文化的作用:

1、首先它能促進師生、員工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升。素質的提升,不完全來自課堂,課堂之外的活動,包括必要的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社會公益活動是提升素質的重要渠道。

2、其次是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學生自己組織的社團活動,諸如體育競技比賽、登山、游泳對訓練體能、增強體質的好處自不待言,其中對培養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堅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手段與方式。

3、它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文藝、體育、軍訓、理論探討,學術報告,營造一種生機勃勃,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

熱點內容
晉商歷史 發布:2025-07-19 00:08:49 瀏覽:421
安大歷史考研 發布:2025-07-19 00:02:57 瀏覽:382
教師幫扶學生記錄 發布:2025-07-18 20:01:06 瀏覽:677
運動鞋哪些好 發布:2025-07-18 18:41:48 瀏覽:456
師生迷情八 發布:2025-07-18 11:58:43 瀏覽:478
三字經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8 11:46:47 瀏覽:45
希臘的歷史 發布:2025-07-18 10:33:00 瀏覽:654
人體中的數學 發布:2025-07-18 07:53:58 瀏覽:951
一級建造師機電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8 07:50:21 瀏覽:528
班主任工作計劃小學四年級 發布:2025-07-18 05:17:52 瀏覽: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