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南雄油山中學

南雄油山中學

發布時間: 2021-06-14 15:23:05

A. 南雄的教育

2014年末擁有普通中學19所(其中,完全中學1所,高級中學2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小學29所,幼兒園54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教育入園率92.8%,小學毛入學率101.8%,初中毛入學率111.2%,高中毛入學率97.15%。全年各級基礎教育招生19259人,比上年下降1.7%;在校學生65462人,比上年下降0.8%;畢業生16307人,比上年下降13.5%。
高考成績創歷史新高。高考錄取人數2952人,增長1.2%,其中,本科錄取1070人,增長5.7%,專科錄取1882人,下降1.3%。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學生1030人,下降6.8%,畢業生211人,下降13.9%,當年招生143人,下降22%。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1153人,畢業生489人,招生326人。
年末擁有科研開發機構5個,省級高新技術企業3家,省級民營科技企業2家。全年舉辦科技交流會10次,參加人數1250人次;舉辦科普講座10次,參加人數9600多人次;科技攻關項目6個,全年專利申請247件。全年取得科技成果2項,獲韶關市科技進步獎2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 南雄中學創建於1906年,至2006年剛好走過100年的歷程。到2002年,南雄中學校園面積增至148畝,建築面積57289平方米,教學設施日臻完善,有功能齊全的圖書館、實驗樓和各種教學輔助室、功能室,配有新式電腦335台,建成了校園網,圖書館藏書10萬多冊,生均圖書36冊,並擁有400多個座位的閱覽室和各種標準的體育運動場所。
南雄市第一中學創辦於1982年,是南雄市的一所市屬重點普通高中,2003年高分通過「廣東省一級學校」評估。學校現有72個班,學生4700多人,校園佔地192多畝,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有教學用樓5棟,建有教學中心,信息中心,藝術中心,田徑中心等樓館,基礎建設頗具有規模;有400米標准運動場,籃球場,羽毛球場等運動設施;學校藏書達81000多冊,電子圖書20000多冊;學校建成了320多個信息點,1000兆寬頻接入,100兆交換到桌面的完善校園網,擁有一個中心,二個庫,五大功能室,七個子系統,為教學,科研,管理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平台。
黃坑中學創辦於1956年。位於廣東省韶關市南雄東北部21公里處,黃坑中學圍繞打造「粵北一流農村完全中學」這個目標,發揚「黃中人」精神,銳意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積極籌措資金不斷完善教育基礎設施,先後投入近3000萬元,新建、改建和擴建了學校圖書館、教學大樓、學生食堂與宿舍等,擴增校園面積達4萬多平方米。
南雄市中等職業學校位於廣東省南雄市城區中山街34號,創辦於1956年10月。1984年10月把普通高中部改為職業高中, 1990年由南雄縣編委更名為南雄縣職業高級中學,2008年更名為南雄市中等職業學校。1992年3月通過省教育廳的評估,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重點職業高級中學。 新城王錦輝中學、南雄市第二中學、烏逕中學、珠璣中學、全安中學、坪田中學、油山中學、界址中學等。

B. 南雄的詳細資料

面 積: 2361.4平方千米
人 口: 46萬人
代 碼: 440282
郵 編: 512400
駐 地: 雄州街道
拼 音: Nanxiong Shi
區 號: 0751
車 牌: 粵F
南雄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大庾嶺南麓,毗鄰江西、湖南。全市總面積2361.4平方千米,總人口46萬人(2006年)。
南雄南北兩面群山連綿,中部丘陵沿湞江伸展,形成一狹長盆地,地質學稱之為「南雄盆地」。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區。
[編輯本段]【基本概況】
南雄市處廣東省東北部,大庾嶺南麓,毗鄰江西、湖南,自古是嶺南通往中原的要道,史稱「居五嶺之首,為江廣之沖」、「枕楚跨粵,為南北咽喉」。
南雄南北兩面群山連綿,中部丘陵沿湞江伸展,形成一狹長盆地,地質學稱之為「南雄盆地」。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
南雄歷史悠久,春秋時為百越地,戰國屬楚。唐光宅元年(公元684年)置湞昌縣,南漢乾亨四年在湞昌縣置雄州,宋開寶四年改為南雄州,明洪武元年置府,清嘉慶十二年改為直隸南雄州,民國時改為南雄縣,隸屬廣東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沿襲不變,1996年撤縣設市。全市總面積2361.4平方公里,轄20個鎮,31個居委會,221個村委會,人口46萬人。
南雄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境內名勝古跡眾多。「嶺南第一關」——梅關,自唐代名相張九齡奉旨開鑿驛道後,成為嶺南通往中原之要道,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毅的不朽詩篇《梅嶺三章》也誕生於此;聞名海內外的珠璣巷一度是中華民族拓展南疆的聚居地和眾多廣府人及海外赤子的發祥地,其獨特的人文歷史,對嶺南經濟文化產生過深遠影響;位於市區的三影古塔是廣東省唯一有絕對年代可考的宋塔,至今雄姿猶存;面積達 1800 平方公里的「南雄紅層」,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標准層之一,其中恐龍等古生物化石極為豐富,對地質學和古生物學的研究具有相當重要的科學價值;正實施開發、具有丹霞地貌特徵的蒼石寨自然風光旅遊區,景色怡人。
南雄資源豐富,主要資源有礦產、森林、水力、陶土、花崗石、葯材等,發展工農業生產的潛力大。現有耕地面積47.1萬畝;有林地280萬畝,森林覆蓋率63.4% ,活立木蓄積量580萬立方米;毛竹面積36萬畝,是廣東省毛竹的主要產區之一。主要農作物有水稻、花生、大豆,主要經濟作物有黃煙、銀杏、田七。素有「黃煙之鄉」「銀杏之鄉」之美譽。
有大小河流110條,多年平均地表徑流總量18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達6.47萬千瓦,可開發量近5萬千瓦,尚未開發1.2萬千瓦。全市庫塘水面1467公頃,蓄水量2.1億立方米,既可發展養殖業,又可發展庫區和山澗旅遊業。
有豐富的花崗石和紅土資源。全市花崗石蘊藏量達2.6億立方米,品種有17個之多,市內有多家花崗石板材廠。面積達700多平方公里的南雄紅土,是燒制防潮磚、彩釉磚的優質原料。
南雄盆地中部的紫色土壤,富含磷、鉀,是發展優質煙葉生產得天獨厚的條件。南雄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所產煙葉色澤金黃,煙味醇香,易燃灰白,素負盛名。南雄有300 年的黃煙種植歷史,是著名的「中國黃煙之鄉」,現被國家煙草公司列為「國際型優質烤煙生產基地」。
投資環境日臻完善。近年來,加強了交通、能源、通訊等方面的改造建設。轄區內已形成以G323線、S342線為骨架,以縣、鄉道為網路的公路體系,G323線縱貫南北,S342線穿越東西,縣鄉道聯接各鎮,公路總里程1300多公里,公路密度達每百平方公里55.4公里,通往20個鎮的公路已鋪就水泥路面,鎮到行政村公路硬化率達63% ,市轄公路東連京九鐵路,西接京廣鐵路,北通105國道,南接正在建設中的京珠高速公路。
郵電通信已形成城鄉一體化,長途業務可直撥世界各地,行動電話、數據通訊已全面開通;聲訊業務、業務信箱、傳真存儲轉發、網際網路、郵政快件等通信業務覆蓋全市。現代化信息技術引入政府運作,政府管理和服務全面創新,政府信息資源得到有效開發和利用。
供電設施齊備,電力供應充裕,全市有11萬伏變電站二座;建成水電站73座,年發電量1.5億千瓦時,每年約有4000萬千瓦時電力富餘。
水源充裕,供水能力逐步增強。目前有日供水2.5萬噸的自來水廠一座,日供水量5萬噸的新自來水廠正在籌建中。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近年來共投入市政建設資金7億多元,市區醫院、學校、市場、商場、賓館、灑家、公園、供水、供電、文化等一批重點服務設施項目已基本完善。市區規模不斷擴大,規劃達到 23.8 平方公里,市區常住人口8萬人。城市管理得到進一步加強,是廣東省衛生城市。
招商引資已成熱潮。南雄民風淳樸、社會穩定、政治清明,是一方投資的熱土。成立的「行政服務中心」進一步規范了行政行為,優化了投資環境,提高了辦事效率,為市民和客商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服務。市委、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得到了全面貫徹落實,「誠招天下客,廣納八方財」已成為全市人民的共識,招商引資已成為發展南雄經濟的主旋律之一。
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農業經濟從粗放型向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經營過渡。工業在改革中穩步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速,招商引資成效明顯。 2002年,全市GDP達23.3億元,工農業總產值29.4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100萬元。
【城市榮譽】
廣東省文明城市,恐龍之鄉,黃煙之鄉,銀杏之鄉。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南雄市境內四周群山環抱,中部丘陵平原,稱「南雄紅層盆地」,是遠古時代恐龍的故鄉。 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素有「中國黃煙之鄉」、「中國嶺南銀杏之鄉」等美稱。
南雄境內地質屬燕山期花崗岩體及寒武紀震旦紀變質岩體。四周群山環抱,湞凌二江斜貫腹地。地勢為西北高,東南低。西北山區最高峰為觀音峰,海拔1429米,南部山區最高山峰為青嶂山,海拔917米。中部為狹長丘陵,自東北向西南沿湞江兩岸伸展,直到始興縣馬市,稱為「南雄紅層盆地」。紅層下蘊藏著大量的古生物化石。1961年廣東區測隊採得的晚白堊紀恐龍化石非常珍貴,是全世界研究恐龍的最佳地方。
[編輯本段]【農業概況】
農業是南雄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該市充分利用和發揮自然資源優勢,大面積種植黃煙、優質稻、銀杏、竹子、油茶以及葯材等經濟作物,培育和形成了一批較大規模的商品生產基地。
黃煙生產:南雄種植黃煙的歷史可追朔到明朝末年,通過300多年的發展,現在已經形成了每年種植黃煙18萬畝左右,年總產量40萬擔以上,占據廣東省煙草市場的「半壁河山」的規模。南雄煙葉品質優良,聲名遠播,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已成為美、英等國際市場的優質煙生產基地,有中國「黃煙之鄉」的美稱。
銀杏生產:南雄銀杏,歷史悠久。據專家考證,在該市坪田、油山等鎮至今仍生長著2000多株樹齡在幾百年以上的古銀杏 樹,已被上級科考部門列為古銀杏樹種群保護地區。其中在該市油山鎮黃地村有一株銀杏樹樹齡已達1260多年,該樹年產銀杏多時達1000餘公斤,號稱「華南第一古樹」,已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近年該市發揮這一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擴大銀杏種植面積已達到了10多萬畝200多萬株,80%已開始 掛果,五成以上已進入盛產期,年總產量可達上千噸,被譽為「銀杏之鄉」。
竹類生產:南雄市竹子生產規模大,品種全。全市有竹類面積60多萬畝,有毛竹、黃竹、泥竹、雷竹、臘竹、撐高竹、筍竹等10多個品種,其中毛竹45萬畝,黃竹和泥竹等叢生竹15萬畝;現有活立毛竹儲量5000多萬條,年可生產毛竹100多萬條,叢生竹1.5萬噸、竹筍1萬多噸。豐富優質的竹類資源,為發展造紙、食用筍加工、竹製工藝、竹地板等加工生產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優質稻生產:通過多年的引進試驗、示範和推廣,全市每年已種植各類優質稻達到16萬多畝,由於有適宜的土壤、氣候,加之科技興農的普及,該市優質稻產量和質量都較高,加工生產的優質米成為市場的熱銷產品,全市每年可生產優質谷6萬多噸。
松脂生產:全市有松林面積100多萬畝,通過精心撫育,有45萬畝已建成可采脂的純松脂生產基地,年可產松脂已過萬噸。
田七、杜仲等葯材生產:全市有各類葯材種植面積1萬多畝,主要有田七、杜仲、土茯苓等主要品種,其中田七年產量上萬噸[3]。
[編輯本段]【特色產業】
食生產是南雄的基礎產業。改革開放以來,積極推廣雜優稻,實行高栽培技術規范化,實現穩產高產。1981年,全縣糧食畝產超千斤(市斤),榮列「千斤縣」。1993年,南雄縣被國家列為「八五」第二批商品糧基地。1995年又被省列為「九五」商品糧基地。1996年,全市稻穀總產23.52萬噸,平均畝產1000公斤,步入「噸谷市」行列。
黃煙生產是南雄的支柱產業,改革開放以來,根據市場需要,改良品種,推廣烤煙,實行「三化」(種植區域化、品種良種化、栽培技術規范化)生產,產量連年大幅度增產,煙葉質量大大提高。1985年煙葉總產突破萬噸,1988年又突破2萬噸,1992年達31600噸,14年增長了9倍。收購上來的烤煙,有80%左右為上中等煙葉,暢銷國內各大卷煙廠。 [1]
[編輯本段]【經濟概況】
南雄有豐富的花崗石和紅土資源。全市花崗石蘊藏量達2.6億立方米,品種有17個之多,市內有多家花崗石板材廠。面積達700多平方公里的南雄紅土,是燒制防潮磚、彩釉磚的優質原料。
南雄勞力資源充足,全市有勞力20多萬,其中富餘勞力達10萬。
特色產業黃煙。南雄種植黃煙已有300多年歷史,南雄盆地中部的紫色土地為優質煙葉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南雄煙葉品質上乘,歷來飲譽中外,曾一度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現內銷全國23個大中城市。近年來,南雄種植煙葉的農戶達6萬多戶,年種植黃煙穩定在16萬畝左右。收購量25萬擔到30萬擔,佔全省煙葉總量的40%。南雄注重實施科技興煙,大力推廣優良品種,狠抓國際型優質烤煙開發基地和曬黃煙兩個基地建設。推廣三段式烘烤技術,實行封閉式密碼收購,南雄煙葉從科研、生產、收購到加工、銷售形成了生產經營體系。經國家局考核,南雄煙葉大田生產和外觀質量已達到了較高水平,南雄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黃煙之鄉。黃煙生產已成為南雄的支柱產業。
投資環境日臻完善。近年來,南雄加強了交通、能源、通訊等方面的改造建設。轄區內已形成以G323線、S342線為骨架,以縣、鄉道為網路的公路體系,G323線縱貫南北,S342線穿越東西,縣鄉道聯接各鎮,公路總里程1300多公里,公路密度達每百平方公里55.4公里,通往20個鎮的公路已鋪就水泥路面,鎮到行政村公路硬化率達63%,市轄公路東連京九鐵路,西接京廣鐵路,北通105國道,南接京珠高速公路。
郵電通信已形成城鄉一體化,長途業務可直撥世界各地,行動電話、數據通訊已全面開通;聲訊業務、業務信箱、傳真存儲轉發、網際網路、郵政快件等通信業務覆蓋全市。
供電設施齊備,電力供應充裕,全市有11萬伏變電站三座;水源充裕,供水能力逐步增強。目前有日供水2.5萬噸的自來水廠一座,日供水量5萬噸的新自來水廠正在籌建中。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近年來共投入市政建設資金7億多元,市區醫院、學校、市場、商場、賓館、酒家、公園、供水、供電、文化等一批重點服務設施項目已基本完善。市區規模不斷擴大,規劃達到23.8平方公里,市區常住人口8萬。城市管理得到進一步加強,是廣東省衛生城市。
招商引資已成熱潮。南雄民風淳樸、社會穩定、政治清明,是一方投資的熱土。市委、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得到了全面貫徹落實,「誠招天下客,廣納八方財」已成為全市人民的共識,招商引資已成為發展南雄經濟的主旋律之一。
初步核算,2008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9.14億元,比上年增長13.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4.17億元,增長7.0%;第二產業增加值9.41億元,增長19.5%;第三產業增加值15.56億元,增長14.7%。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36.2%、24.0%和39.8%。一、二、三產業對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0.0%、34.5%和45.5%。
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5.1%,高於上年2.5個百分點。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為107.1%,低於上年1.44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為108.1%,高於上年5.3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經營價格指數為103.5%,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為105.0%。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南雄市轄1個街道、17個鎮:雄州街道、烏逕鎮、界址鎮、坪田鎮、黃坑鎮、鄧坊鎮、油山鎮、南畝鎮、水口鎮、江頭鎮、湖口鎮、珠璣鎮、主田鎮、古市鎮、全安鎮、百順鎮、瀾河鎮、帽子峰鎮。共有31個居委會、208個村委會。市人民政府駐雄州街道。
【學校概括】
目前南雄市只有三所高中,分別是《南雄中學》, 《南雄市一中》,《黃坑中學》。市內初中有《新城王錦輝中學》,《雄州中學》。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南雄春秋時為百越地,戰國屬楚,秦屬南海郡,兩漢為南野縣,三國時屬吳國南野縣盧陵郡。唐光宅元年(684年)置湞昌縣,南漢乾亨四年在湞昌縣置雄州,宋開寶四年改為南雄州。明洪武元年置府,清嘉慶十二年改為直隸南雄州。民國時改為南雄縣,隸屬廣東省。
1996年6月17日,民政部批復(民行批[1996]46號)撤銷南雄縣,設立南雄市。
2000年,南雄市轄24個鎮。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372844人,其中:烏逕鎮 26303人、孔江鎮 6509人、新龍鎮 10087人、界址鎮 9975人、坪田鎮 8832人、黃坑鎮 19652人、鄧坊鎮 9533人、油山鎮 7712人、大塘鎮 17727人、南畝鎮 11340人、水口鎮 17427人、江頭鎮 8462人、湖口鎮 26516人、珠璣鎮 26055人、梅嶺鎮 7081人、主田鎮 10465人、古市鎮 16503人、黎口鎮 18912人、全安鎮 16878人、蒼石鎮 3363人、百順鎮 9997人、瀾河鎮 7796人、帽子峰鎮 7187人、雄州鎮 68532人。
2002年,南雄市轄24個鎮(雄州 梅嶺 珠璣 湖口 大塘 黃坑 烏逕 界址 水口 古市 百順 瀾河 黎口 鄧坊 油山 孔江 新龍 南畝 坪田 江頭 主田 蒼石 全安 帽子峰),221個村委會、31個居委會。
2005年1月26日,廣東省民政廳(粵民區[2005]8號)批准撤銷南雄市梅嶺鎮,並入珠璣鎮;撤銷黎口鎮,並入雄州鎮。截至5月底,南雄市轄18個鎮(雄州、珠璣、湖口、黃坑、烏逕、界址、水口、古市、百順、瀾河、鄧坊、油山、南畝、坪田、江頭、主田、全安、帽子峰)。
2005年7月6日,廣東省民政廳(粵民區[2005]35號)批准撤銷南雄市雄州鎮,設立雄州街道辦事處,作為市政府的派出機構。管轄原雄州鎮的行政區域范圍,共有7個居委會和13個村委會,總面積94.1平方千米,戶籍人口89137人。辦事處駐雄州大道中18號,即原鎮政府駐地。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南雄市轄1個街道(雄州)、17個鎮(雄州、珠璣、湖口、黃坑、烏逕、界址、水口、古市、百順、瀾河、鄧坊、油山、南畝、坪田、江頭、主田、全安、帽子峰)。
[編輯本段]【地方特色】
風土人情
南雄的風俗民情植根於特殊的地理環境、濃厚的鄉土情緒以及熱愛生命、祈盼太平的熾熱情感。這種風俗民情既是中原與嶺南文化的融合,也是粵贛之間民情的交匯,最重要的是南雄人根據本土風俗而進行的約定和創造。
服飾習俗:男無特殊,婦女勞作時腰系圍裙,頭扎黑頭帕,手戴手套。飲吃習慣:城鄉皆吃辣椒,農村尤甚,無菜不辣,春節吃臘味,家家以臘鴨、臘肉、臘腸等臘味和自製的糯米酒款待來訪親朋。婚姻習俗:舊時同姓不通婚。在佳節慶典時候南雄人民喜歡以舞龍舞獅等數十種民間藝術表達自己的喜悅心情。象香火龍、茶花燈、飄色、龍船歌、推車燈、高腳獅等民間藝術非常有特色。
南雄珠璣鎮被評為省級民間藝術之鄉。曲調優美、清新悅耳的採茶戲是南雄人民喜聞樂見的地方戲劇。
土特產品
☆ 南雄煙葉
☆ 北山竹筍
☆ 銀 杏
☆ 金友香米
☆ 油山香菇
☆ 板鴨
☆ 高山油茶
☆ 腐竹
☆ 南畝涼果
☆ 梅嶺鵝王
【著名典故】
毛澤東率紅軍三過梅嶺到南雄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曾三次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經過粵贛交界的梅嶺,進入廣東南雄從事革命活動,為南雄人民革命史增添了濃厚的一筆。
1929年1月24日。紅四軍前委書記毛澤東率領一支部隊攻下梅關,第一次踏上了南雄這塊土地。紅軍行至梅嶺角灣村與敵人相遇,經過短暫的戰斗,打敗了阻擊的敵人。然後取道上、下楊梅村,從鄧坊往大塘方向轉移。與此同時,軍長朱德率領紅四軍一部由江西經油山廣停坑、上蘭田、下蘭田半夜到達寨下的山溝里露營。當時,贛敵李振球獲悉紅四軍到了油山,便帶領一個團的兵力由江西池江進入南雄,搶先佔領了油山坪田坳的大石埂山頭,將紅軍包圍住,企圖以一條舊溝壕為陣地,伏擊紅軍。在朱德的親自指揮下,紅軍與游擊隊、上朔赤衛隊一道迅速搶佔了制高點白石徑,對敵實行反包圍,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戰斗,至中午戰斗結束,紅軍獲勝。之後,朱德率部隊在油山夾河口與毛澤東率領的部隊會合,開往錦陂村。第二天到達烏逕山下村宿營。次日清晨離開烏逕,經官門樓,穿過界址圩向江西信豐進發。油山上朔一帶農村牆壁上至今仍留有《十大政綱》、《當紅軍歌》等紅軍標語。
1930年4月1日凌晨。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主力離開江西大余縣城,由南雄游擊隊中隊長彭吉妹帶路,越過梅關,進入南雄境內,在中站城與陳濟棠部吳文獻的一個營遭遇。紅軍速戰速決,殲敵百餘人,繳獲槍支200多支。紅軍行至珠璣石子嶺,又遇敵一個營,敵不堪一擊,四處潰逃。毛澤東、朱德率部乘勝包圍南雄城,激戰數小時,下午5時左右,攻佔了南雄城。紅軍在下武廟和上武廟召開群眾大會,宣傳革命道理。毛澤東講了話,他風趣地說:「大家經常講朱毛,朱毛到底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呢?現在我告訴你們,朱毛是兩個人,我就是毛澤東,朱德也來了,他就在這里!」毛澤東繼續說:「我們是紅軍第四軍。紅軍是為人民服務的,是打土豪劣紳分田地的。打倒帝國主義……。」並提出「萬富准備錢,千富不相連,貧窮跟我去,每日一弔錢」的口號。會後,紅軍宣傳隊還演了一出戲《王老三交糧支援紅軍》。4月7日,毛澤東、朱德率部離開南雄,朝江西信豐縣進發。
1932年7月7日。粵軍第四師張枚新部奉贛南粵軍總指揮余漢謀之命,由信豐經烏逕退守南雄。8日凌晨,正向烏逕開進的紅五軍團發現粵軍第四師向水口方向轉移,即命軍團各部向水口阻擊。下午,兩軍在水口遭遇,粵軍被紅五軍團優勢兵力擊潰,當晚退守水口圩及附近高地,並向大余、南雄兩地守軍發報求援。可是,紅軍誤認為水口之敵已向南雄逃竄,一軍團和十二軍改變向水口增援計劃。9日凌晨,粵軍第四師得到來自南雄城張達、陳章6個團的支援,同時還出動了18架飛機助戰。粵軍即組織優勢兵力向紅軍反撲,戰斗激烈。9日下午,紅五軍團總指揮董振棠親自指揮數千名大刀手,分四路沖向粵軍第四師陣地,展開白刃戰,戰斗達到白熱化程度。下午4時,紅五軍團第三軍傷亡很大,預備隊已全部參戰,軍長、政委、參謀長均親自參戰,彈葯也漸漸缺乏。6時許,紅五軍團第三軍陷於困境時,幸得陳毅率領江西獨立3師、6師趕到增援,打退粵軍,穩住了戰地。10日拂曉,一軍團和十二軍在毛澤東親自率領下,過梅關,走中站、里東、鄧坊,星夜賓士,直接趕到水口戰場向粵軍發起全面反攻。下午2時,紅三軍團的第七軍從江西大余遊仙趕到水口增援。這時候,紅軍的進攻更加猛烈,敵人全線潰退南雄城,紅軍乘勝追擊。水口之戰,是中國工農紅軍與國民黨陳濟棠部在南雄水口打的一場惡仗。雙方傷亡很大,戰場景象之慘烈,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所罕見。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文中指出:「一九三二年七月在廣東南雄水口圩地區對陳濟棠的作戰」,「吃了兵力不集中的虧,如象水口圩……這類的仗,本來一般算作勝仗,而且還算作大勝仗的,然而我們歷來就不歡迎這種勝仗」,「因為沒有繳獲或繳獲不超過消耗」。
毛澤東三過梅嶺四到南雄播下了革命的種子,為日後項英、陳毅等在粵贛邊堅持三年游擊戰爭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彭德懷率紅五軍佔領南雄城
1929年5月20日,按照紅五軍軍委和湘贛特委共同確定的「向外發展,在發展中鞏固蘇區」的方針,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和王佐特務營共千餘人,離開井岡山,轉戰湘東、粵北。
紅五軍首先攻佔了湘東的酃縣、桂東等地,籌措了一批現款和物資。接著又攻佔了粵北仁化縣城口,繳獲槍械200餘支、子彈3萬余發,籌款3萬元。然後經仁化縣長江、扶溪,准備攻佔仁化縣城,後來得知南雄沒有國民黨正規軍的防守,只有民團、警衛隊等地方武裝,戰鬥力不強,於是決定改為奔襲南雄,並立即向南雄進發。
紅五軍經過仁化的聞韶、南雄的百順、蒼石,於6月1日下午抵達南雄縣城。國民黨南雄縣長方新聽說紅軍來了,嚇得驚慌失措,急忙剃須化裝逃跑,民團、警衛隊亦聞風而逃。紅五軍沒有經過大的戰斗,就順利地佔領了南雄城。
中共南雄縣委得知紅五軍來南雄的消息後,率領游擊隊攻打了坪崗、里溪、水口一路的民團,然後,進城與紅五軍會合。
紅五軍進南雄城後,分別住在上武廟(現八一路小學)、下武廟(現人民醫院門診部)等處。住下之後就開展宣傳工作,在下武廟門前、孔聖廟(現南雄市政府)、福音堂(現南雄中醫院)門口等處召開群眾大會,由中共南雄縣委委員周群標主持大會,彭德懷、滕代遠在會上講了話,著重宣傳黨的政策、紅軍的宗旨以及革命事業必勝的道理;揭露國民黨反動派欺壓群眾和地主豪紳剝削貧苦農民的罪行。號召廣大群眾團結起來,打倒帝國主義!打倒國民黨反動派和地主豪紳!
紅五軍紀律嚴明,所到之處秋毫無犯,買賣公平,為群眾所稱贊。對於那些作惡多端,罪惡滔天的反動官吏、土豪劣紳,就堅決打擊。他們根據南雄地下黨提供的情況和群眾的要求,鎮壓了國民黨南雄縣黨部執行委員、縣警察署訓導董芳輝,縣政府科長粱紹恆,土豪劣紳鍾榮偉、劉伯陶等;燒毀了國民黨南雄縣署;沒收了四家與反動官吏串通一氣,欺壓群眾的商號的財物,分給貧苦群眾;還打開監獄釋放了一批「政治犯」和革命群眾。
南雄的地下黨和游擊隊,在縣城協助紅五軍發動群眾,籌款、購物。紅五軍在南雄住了五天,籌款3萬多元,因地方反動武裝早已聞風逃匿,只繳獲槍械300支左右。他們將籌得的款項在南雄購買了大批葯品、食鹽和布匹,還集中全城的縫衣工人趕做了一千多套灰布軍裝,充實了部隊的供給。
6月5日,紅五軍離開南雄城,向江西崇義轉移。
紅五軍來到南雄,對南雄黨的工作和武裝斗爭作了具體的指導,促進了南雄革命武裝的發展,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反動統治,為在暴動失敗後遭到國民黨反動派嚴重迫害的革命人民增添了斗爭信心,有力地推動了油山根據地的創建。

C. 廣東省,韶關市,南雄市,新城王錦輝中學,九(16)的

我第一次看到誰問這個問題的人,哦,我是研究生。
環境一般般,地鐵王錦輝中學其實是可以說是一個地勢較高的地方。學校有舊門和門。的大門在2006年做出正確的事情。教育路側。在一旁綠樹成蔭西路的老城門。首先在斜坡上,道路邊坡坡度很漂亮了(至少我是這么認為的)從舊到整個綠色的門頭紙,正反兩面的那個地方的樹木,美麗的(直線斜率可以通過去學校學生宿舍梯子上的權利(也就是說,一個新的教室樓後面)。完成斜坡,左側門的鐵柵欄,一般會被鎖定,導致新城市小學操場,是一個「游樂場」學校的操場北面的一個老實驗組和計算機房,實驗室的建設「(至於現在 - 我沒有改變,我不知道這一年沒去。)在實驗室的建設前的升旗台,實驗室建設未來門是一個舊的黃色學校建築,5層(俗稱「黃屋)南操場是學校的新教室建築,7層3新的教學建築樓梯。新的教學建築後面的學生宿舍,餐飲大廳,作為以及在最重要的小賣部學生宿舍(在2007年,現在我做不知道,如果我有改變,和永遠不應該)兩個老的藍綠色地板1男孩,一個女孩。女性的宿舍下門是一個食堂,食堂門口是小賣部。
到後面的操場,操場西邊的樓梯,走在一個小地方,讓學生運動,有少量石乒乓球卓,單雙杠下來了一點,你會看到學校的行政建築,那裡是一個老教室的建設。下面有是一個斜坡,去另一個學校的新的「游樂場」(可能做的事情正確的,2006年)的操場上雙方允許學生到放電循環。建築有老師家庭這樣的人在操場的南側。西部新的校門口,東側是樓梯,價格昂貴,有到學校操場。
差不多就這樣吧。不知道你滿意或不滿意。一年沒有去看她。
新城中學是好的,因為,我花了三年??的初中生活對我來說,每一個地方很漂亮。

D. 廣東省韶關市南雄市油山大塘中學什麼時候開學

在這里看到這個問題的朋友確實不多,建議你在貼吧的「南雄吧」發貼,不過今年開學時間有可能因為3號放假而調整。

E. 南雄中學的人物篇

從1906年南雄直隸州知州沈之乾將道南書院改為南雄州中學堂,委分州曾淞為首任監督(相當於校長)始,迄今100年。在一個世紀的歲月長河中,共有近50人擔任南雄中學校長(含清末時期的監督、主持校務的副校長等)。他們當中既有學識淵博、懂得管理的教育家,又有政府委任的官員(如清末時的監督),還有的身兼二職,既為地方政府領導,又是學校校長(如建國初期的縣長等,同時也是南雄中學的校長),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和條件下,他們以個人的人格力量和聰明才智影響和管理這所粵北著名學校,在滄海橫流中引領雄中揚帆前進。
曾淞,為清末時南雄州立中學堂首任監督(相當於校長),以分州身份(時為南雄地方行政長官)兼任。同時期擔任過南雄州立中學堂繼任監督的有鄭光棟、韋啟瑞、陳學海3人。
民國二年即1913年,南雄州立中學堂正式改名為廣東省立南雄中學,首任校長為日本宏文書院畢業生、英德人陳澤東。民國時期,共有22人出任南雄中學校長一職,分別是陳澤東、官家瑤、黃道純、林拔萃、鄧懷漢、方新(時為南雄縣長)、陳志雲、鄭廷選、何家愷、范兆祥、陳禹范、江耀春、王鴻燾、陸傲霞、梁勁、黃培才、關照祺、黃雲蔚、黃繼植。其中對學校發展較有影響的是王鴻淮、陸傲霞、黃繼植等。王鴻淮是該校首屆畢業生,南雄人。他在任期間,該校把中學階段4年改為初中3年、高中3年共6年,正式實行新學制。中山大學畢業生、從化人陸傲霞於1933年—1938年任校長期間,報請省政府撥款開辦高中師范一個班,增招初中一個班,使學校班級增至5個;同時,他致力籌措辦學經費,改善辦學條件,聘請高水平教師,充實師資力量,並十分重視體育教學;抗日戰爭爆發後,他辭去校長職務,北上參加抗日部隊。北京大學畢業生、梅州市梅縣區人黃繼植於1947年9月以廣東省督學的身份出任民國時期最後一任校長。1948年5月,由他主持舉行了44周年校慶慶典活動(從1904年清政府實行新學算起),是為該校第一次校慶。
建國後,人民政府接管了南雄中學。因當時該校與南雄縣立中學合並為南雄縣臨時聯合中學,由時任縣長的張尚瓊出任第一校長,縣委秘書鄧事型出任第二校長,兩人任職時間均是1949年10月—1950年8月。之後,南雄縣臨時聯合中學恢復為廣東南雄中學,校長由時任縣委副書記的黃可夫擔任。其後,該校繼任者連續五屆均為副校長主持校務工作,他們是李樹華(1950年8月—1953年5月)、李適存(1953年5月—1955年5月)、葉敬冉(支部書記)、林立(1955年6月—1957年7月)、高永清(1957年8月—1958年4月)。從1958年5月起,該校恢復校長主持工作,至文化大革命前,有三任校長和一任主持校務的副校長,他們分別是王仁順(1958年5月—1959年7月)、周群佇(1959年8月—1962年5月)、梁國泰(1962年6月—1964年10月)、雷聲(1964年10月—1966年5月,時為副校長主持校務)。
文化大革命爆發後,軍宣隊於1967年3月— 1968年7月接管學校,無校長主持工作;1968年8月—1970年3月,學校工作由時任南雄縣革委會主任的楊龍負責。1970年後,該校一分為三,搬至主田、黎口和南畝農村分別辦學,主田分校由李仕仁負責、黎口分校由朱鴻偉負責、南畝分校由曾靈飛負責,時間為1970年3月—1974年9月。學校搬回原址後,1974年9月—1977年8月由副校長肖昌源主持校務工作。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改革開放給南雄中學創造了嶄新的發展機遇。期間,李仕仁(1977年9月—1990年7月)、曾靈飛(1990年8月—1994年7月)、鄧根松(1994年8月—1998年7月)、康登生(1998年8月—2002年7月)、朱兆財(2002年8月—2004年12月)和胡鍾超(2005年1月—現今)先後擔任該校校長,其中李仕仁任職時間最長;康登生任校長期內,於2001年11月舉辦了95周年校慶,為該校第二次校慶。這一時期,國家恢復高考、深化教育改革,他們均引領雄中走在教育改革與創新的前列,該校多次榮獲國家、省級等各種獎譽,教育教學成績斐然,成為粵北地區乃至全省聞名的省一級重點學校。
自1906年由道南書院改為州立南雄中學堂後,有首批學生40人,至2006年下半年,已發展到擁有4000多名學生的省一級學校。100年間,該校為社會培養了各級各類人才3萬餘人,僅恢復高考後的1977年至2006年,該校考入高等院校的學生達到9612人,考入中專和師范學校的學生1667人,兩項合計11279人。如今,該校校友遍及整個南粵大地,在全國各地乃至港澳地區和海外均有雄中學子的身影,其中不少已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堅人才。
從南雄中學大門走出來的歷屆學子,因處於各個不同的歷史發展時期,也就成就了他們各領時代風騷的輝煌成績。他們當中不乏在科技、文化、教育、藝術、衛生以及政治、經濟等社會各個領域中做成非凡成就,成為行業佼佼者和社會精英。恢復高考後,該校幾乎每年都有考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國內一流大學學生,甚至有的學生還成為韶關市或全省的綜合狀元和單科狀元。
早在大革命時期,南雄中學較早地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的影響,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具有先進思想和革命思想的進步青年學生,他們當中的傑出代表人物有曾昭秀(曾任南雄蘇維埃政府主席、南雄縣委書記)、李樂天(曾任粵贛邊特委書記)、陳召南(曾任南雄縣委書記)、彭顯模(曾任南雄縣委書記兼油山游擊大隊政委)、周序龍(曾任南雄蘇維埃政府委員)、周群標(曾任南雄蘇維埃政府委員)、鍾蛟蟠(曾任晉察冀軍區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張尚瓊(曾任建國後南雄縣第一任縣長和南雄中學第一校長)、黃信明(曾任南雄縣抗日先鋒隊隊長、南雄中學地下黨支部書記)等。
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社會各個領域中,更多地活躍著該校校友的身影。他們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或成為經濟領域的技術骨幹,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或在科技、文化、教育等領域中具有深厚的造詣,成名成家,為社會奉獻更多的精神財富。如1934屆校友、曾任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張向明,1938年赴延安參加革命,一生為黨為革命做了大量工作; 1940屆校友、廣東著名雕塑家尹積昌,其主要雕塑作品有廣州市五羊石雕、孫中山雕像、廣州起義紀念碑和廣州解放紀念碑等;建國後曾任廣東省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的張建勛,1947年在雄中讀書時秘密入黨,就讀高二時上山參加革命部隊;1957屆校友、曾任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工程碩士研究生兼職導師,擁有多項發明,現任河北省開灤礦務局機電石總工程師,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68屆校友、現任廣東省紀委副書記、監察廳廳長江青粦,曾任南雄縣縣長、縣委書記。此外,該校知名校友還有:1951屆校友、中國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水利高級工程師江修恭;1955屆校友、廣東工業大學教授徐樂泉,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57屆校友、現任中國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林祥金;1958屆校友、現為中山大學眼科中心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龔向明,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59屆校友、現任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研究員沈步明,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63屆校友、教師立法第一人朱源星,現任省人大教科文委員會辦公室主任;1965屆校友、現任海關總署廣東分署黨組成員、紀檢組長葉柏梁;1978屆校友、博士、現為華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熊建文;1983屆校友、現任廣州市國家安全局黨委委員、政治部主任劉芳;1984屆校友、現為廣州長策實業有限公司總裁朱定鋒等等。
恢復高考後的第二年,該校學生曾曉輝考入清華大學,轟動一時。此後,該校歷屆高考均有學生考入國內一流大學,有的考生甚至成為當年的省、韶關市高考綜合狀元或單科狀元。該校考入北京大學的學生有黃少洲(1987年)、王虹(1995年)、陳華(1996年)、李家靖(1999年)、鄒緒森(2003年);考入清華大學的學生有曾曉輝(1978年)、饒少華(1988年)、賴藝禎(2005年)。1987年後摘取省和韶關市高考狀元的有黃少洲(1987年韶關市文史狀元)、劉明榮(1989年韶關市數學科狀元)、葉飛燕(2000年韶關市綜合分狀元)、陳正軒(2000年廣東省物理科狀元)、董秋娉(2002年韶關市英語科狀元)、李微茜(2004年韶關市綜合分狀元)、林立婷(2005年廣東省語文科狀元)、李聰(2006年韶關市語文科狀元)、賴志成(2006年韶關市地理科狀元)。

F. "2015江西贛州信豐中考,二中分數線是多少"

5015信豐初中考高一統招線:信豐中學634,信豐二中565
各校均衡線:
信豐中學和信豐二中如下:信豐三中514、487,信豐四中555、482,信豐五中514、448,龍舌中學514、480,星村中學514、518,西牛中學514、500,大塘中學514、463,古陂中學514、480,大橋中學554、532,新田中學514、467,安西中學514、520,虎山中學514、502,小江中學514、484,崇仙中學522、459,鐵石口中學558、506,志和中學514、504,萬隆中學514、486,正平中學514、505,九渡中學514、504,大阿中學559、494,黃泥中學514、487,油山中學514、524,陽明學校514、491,工業園學校514、506,金盆山學校514、524

G. 廣東省南雄市最出名的人是誰

董天錫

董天錫(1913—1948),字永齡。南雄縣烏逕鎮水松村人,革命烈士。

1931年,董天錫初中畢業後,考入廣州大學附中。1934年,在董姓公堂的資助下,進入廣州大學社會系深造。期間,「南雄留省學生會」改選,與張尚瓊、范流森、黃華焜、鄧述權等7人當選為學生會理事,並編輯《湞凌潮》。1935年加入中國青年同盟,曾4次參加學校舉行的抗日遊行示威。

抗戰前夕,董天錫停學回南雄組織讀書會、抗日同志會和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1937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秋,任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南雄縣隊隊長,領導「抗先隊」進行抗日宣傳,全縣「抗先」隊員發展到500多人。同年冬,發動募捐,慰問駐扎在南雄的「第23後方醫院」住院的抗日將士傷病員。1939年,參加由廣東省委書記張文彬主持召開的赤溪湖會議,會後積極開展南雄的統戰工作。1940年,根據黨組織的決定,與妻子邱崚平到英德縣私立輝南中學教書。

1942年,中共粵北省委被破壞後,董天錫從英德回到南雄,任中共烏逕區委書記,利用宗族關系,團結地方開明紳士,掩護地下黨員。1944年秋,日本侵略軍進攻粵北,國民黨南雄縣政府奉命組織民眾自衛隊,他利用宗族頭領出面「申請」,成立「南雄縣抗日後備隊第十四隊」和「龍溪鄉自衛中隊」兩支抗日武裝隊伍,抗擊日本侵略者。

1947年4月,中共五嶺地委和粵贛湘邊區人民解放總隊相繼成立,董天錫根據五嶺地委指示,建立水松鄉常備隊,自任隊長,與粵贛湘邊區人民解放總隊第六支隊第三大隊一起活動,不久調任人民解放總隊第三大隊政工隊長兼指導員,帶領政工隊在烏逕一帶開展「減租」、「減息」和「土改」運動。1948年3月,他率隊出山了解敵情和籌糧,在南雄縣孔江鄉老虎佛村的一個山岩遇敵被圍,在戰斗中犧牲,年僅35歲。

麥鐵杖

麥鐵杖(?~ 612 ),始興(今廣東南雄)人。驍勇有膂力,能日行五百里,追及奔馬。生性好酒、喜歡結交朋友,重信義,不治產業,只以漁獵為生。後來聚眾為盜被擒獲,淪為官戶(官府的奴隸),擔任持傘蓋的工作。但他盜性未改,每日早朝後,奔到南徐州劫掠財物,次日早趕回建康為陳主執蓋。南徐州人發覺,上告朝廷。官吏認為都城離南徐州幾百里,又見麥鐵杖天天上朝執蓋,都不相信,可是南徐州又多次上朝廷告發。尚書蔡征定計,懸賞送詔書到南徐州,須一日回來復命。麥鐵杖不知是計,欣然應往,並按時於次日上朝復命。於是真相大白。陳主因惜鐵杖勇捷,不予治罪,訓誡後遣送回鄉。陳亡,麥鐵杖徙居清流縣。

隋初,江東大姓反叛,麥鐵杖在楊素軍中。楊素遣他頭帶草束,夜浮渡江,偵察敵情。第一次成功,第二次被俘。敵將派三十名士兵押送他。途中,士兵可憐麥鐵杖肚子餓,松綁給他吃東西。麥鐵杖乘機奪刀盡殺士兵(好心沒好報啊),割下耳朵,逃回隋營,向楊素邀功。楊素大奇,但敘戰功時無鐵杖名。不久,楊素乘騎回京師,鐵杖步行追隨,每天晚上必宿衛於楊素館舍。楊素被鐵杖忠義所感動,特奏請隋主授鐵杖儀同三司之職。因鐵杖不識字,只好送其榮歸故里。

596年,成陽公李徹欣賞麥鐵杖驍勇,徵召入京,授車騎將軍。不久,鐵杖隨楊素北征突厥有功,進上開府。605年,隋煬帝楊廣即位,漢王楊諒反,麥鐵杖又隨楊素出征,每戰身先士卒,進封柱國,遷萊州刺史。因政績平平,轉任汝南太守。鐵杖乃注意學習法令,地方大治,群盜屏跡。一次他入朝,考功郎竇威嘲笑他:「麥是什麼姓?」他說:「麥和豆也沒什麼區別,有什麼好奇怪的?」竇威無言以對。

612年,楊廣親征遼東。麥鐵杖請纓為前鋒。將要出發時,他對醫生吳景賢說:「大丈夫命定於天,怎麼能用葯保命,而使自己死在家中!」又對三子說:「阿奴,准備淺色黃衫,今天是我以死報國的日子,我既被殺,你一定會得富貴,要記住誠與孝,努力吧。」在一次渡河戰斗中,橋未架成而敵已大至,麥鐵杖臨危一躍登岸,與敵力戰而死。楊廣為之流淚,出重金購得他的屍體,下詔褒揚。

譚大初

譚大初(1504--1578),字宗元,號次川,南雄府保昌縣北門街尚書里人。譚大初少時母教甚嚴,雞鳴早讀,勤學不輟。正德九年(1514),10歲補郡庠生。嘉靖十七年(1538)登進士,歷任戶部河南司主事、兵科給事中、江西按察副使、廣西左參政、工部右侍郎、戶部左侍郎。隆慶四年(1570)升南京戶部尚書。

譚大初為人剛正不阿,為官清正廉明,與海瑞交厚,名噪朝野。任兵科給事中時,奉使冊封淮藩,「遺一無所受」。出任江西按察副使時,審查軍籍,發現一批不屬軍籍的老百姓被地方官拉去充數,按律應予開轄。御使孫慎認為這樣會造成失額。譚大初則認為:「失額事小,殃民事大。」堅決開轄非軍籍的老百姓。譚大初體恤民情,獨持風紀,不撓權豪。當時嚴嵩權傾朝野,其戚友倚勢侵奪百姓產業,地方官吏不敢過問。譚大初偵得實情,一一依法懲辦,深得百姓贊譽。鄉民有枉抑之情,都說要請譚青天審理。譚大初因為官正直,得罪了一些官僚,好心人提醒他「直道難行」,他認為為官應該如此,否則不如辭官。當海瑞被排擠回鄉後,譚大初仗義執言,力薦海瑞「可以大用」。海瑞也很推崇大初,常用大初的事跡勉勵下屬。

萬曆六年(1578)年,譚大初病逝。死前告誡子孫,死後勿請恤表,勿求墓誌。但朝廷仍賜祭葬,謚庄懿。前戶部尚書馬森稱他:「涅不能緇,寵非能榮,文獻公後一人。」布政使陳善稱他:「清介足以勵頑,凝重足以鎮俗,進必三讓,退由一辭,卓然有大臣風,庶幾古社稷臣。」所著有《次川存稿》八卷,《族譜》五卷,《自敘年譜》一卷,《南雄府志》二卷。

胡定

翻開《清史稿》,人物列傳有298卷,入傳三千多人,其中第306卷胡定,是南雄在清代唯一入國史的重要歷史人物。《直隸南雄州志?宦跡》有胡定傳。國史、方誌都稱胡定是一位秉直敢言,不避權貴,名聞朝野的清官。

胡定(1709—1789),字敬醇,號靜園。其父鬍子開,於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 由江西泰和縣遷來南雄城定居,以縫紉為業,家境清貧。胡定小時性聰敏,六歲得曹□(忄+賓)先生賞識,收為門生,就學於凌江書院,「閱七月,背誦四書、毛詩。稍長,博通群書,陰陽卜筮推算,無不淹貫」,人稱神童。十五歲考取秀才,名列榜首。十八歲鄉試中舉,名列第二。二十二歲登進士第。雍正十一年,二十五歲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元年,廿八歲授檢討,充《大清一統志》纂修官。乾隆三年,三十歲主試廣西,預修《八旗通譜》。乾隆五年,三十二歲任陝西道監察御史,協理山東道事,可謂一路順風,青雲直上。

乾隆五年七月,胡定本著他那秉直的性格,上疏奏陳湖南巡撫許容誣陷糧道謝濟世一案,揭發湖廣總督孫嘉淦以及布政使、按察使、長沙知府、衡州通判、善化知縣等朋比傾陷謝濟世情狀。經朝廷派員勘察,雪謝濟世枉,奪孫嘉淦、許容等職。此案攪動了太平盛世的一潭死水,牽涉官員位高面廣,朝廷上下震動。乾隆帝親自過問此案,特下諭旨「諸督撫當深自儆省,以嘉淦、容為戒。」胡定亦因此而負秉直敢言之聲譽,轉兵科給事中,巡視北京西城。

胡定上任後,盡職盡責,訪得善良與惡棍姓名,於街道各立一榜,公之於眾,以示昭戒。民有訟者,即時傳訊判結。有御史貴戚誣告卧佛寺僧為盜,系入獄中。胡定秉公審案,查獲真盜,僧冤得雪,御史降官,貴戚除籍。京城人皆側目。

後來,胡定以母老乞歸養。服除,復授福建道御史。到任即參奏台防同知不法行為,風烈如故。旋以劾內務部郎中剝削傷民事,軍機大臣責胡所奏不實,奪職下獄,久之案定,罷歸。

胡定為官廿多年,從切身的經歷中深知直道難行,有幸保命歸來,欣然而語日:「書生之魂來歸舊壤,射聲之鬼無恨他鄉,是我今日之謂夫!」胡定歸來時,兩袖清風,殘牖破壁,生活淡泊,以教書謀生。他曾掌教於瑞州鳳儀書院,又先後主教韶陽、道南書院。乾隆二十二年,皇帝南巡,胡定往杭州接駕,得以復職。有人勸其再圖仕進,胡定淡然不應。築室雙柏廬,安度晚年,卒年七十九歲。著有《雙柏廬文集》《御纂通鑒綱目測議》,編纂《南雄府志》十九卷。

李樂天

李樂天(1905-1936),原名清操,字勵冰,南雄市湖口鎮新逕村人,革命烈士。

李樂天出生於一個「書香之家」,1921年即考入省立南雄中學,積極參加進步同學組織的閱讀進步書刊和馬克思著作的活動,受到馬克思主義啟蒙教育。1922年春,與其他進步學生一起領導同學開展了罷課斗爭,趕走了反動校長。1926年夏,畢業於江西省大余縣省立第十四中學,回南雄參加了黨組織的驅趕反動縣長的斗爭。1927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與與曾昭秀、彭顯模組織了以黨員和農會積極分子為骨乾的赤衛隊。1928年1月22日,領導了全縣武裝大暴動。同年8月,與陳召南帶領各地赤衛隊聚集油山,成立了油山游擊隊,任游擊大隊負責人。

1929年1月下旬,李樂天帶領油山游擊隊積極配合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的紅四軍在南雄打擊敵人。4月,帶領游擊隊與彭德懷率領的紅五軍並肩作戰,攻克南雄縣城。1930年12月,領導油山游擊隊和當地群眾配合中央蘇區紅軍的第一、二、三次反「圍剿」斗爭,牽制敵人的一部分兵力。1932年春,任中共南雄縣委書記。1934年11月,任中共贛粵邊特委書記和贛粵邊軍分區司令員兼政委。1935年3月起,配合項英、陳毅等指揮部隊,粉碎了國民黨余漢謀第一軍和江西保安團對油山游擊根據地的「清剿」和封鎖,並建立秘密交通站,發展「三南」(全南、定南、龍南)等新游擊區。

1936年1月,在信豐縣凹背村被國民黨粵軍一個營包圍。突圍中,李樂天腿部受傷,流血不止,他毅然甩開隨行人員,大聲命令:「你們快走,我來掩護!」隨後,他舉槍擊斃幾個追上來的國民黨軍,用最後一顆子彈射向自己,為革命英勇捐軀。

彭顯倫

彭顯倫(1894~1958)廣東南雄人。1925年參加農民協會。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南雄縣區委書記。參加了南雄農民起義。1930年參加紅軍。後任紅軍政治部組織科科員、軍需處科長、軍醫處政治委員,紅3軍第9師供給處主任,紅1軍團第1師第2團供給處主任,軍團供給部出納科科長。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斗爭和中央紅軍長征。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115師供給部出納科科長,山東軍區供給部政治委員,濱海軍區供給部政治委員,華東軍區供給部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山東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58年5月1日病逝。

陳德文

雄州陳德文是個蘇武式人物。《直隸南雄州志8226;宦績》載:「陳德文,一名瑩中,字文石,號肅庵,北廂人。(明)洪武十九年(1382年)舉文學,授台州通判,居二年,左遷枝江令,又遷縉雲監稅,所至有聲,以兵部尚書唐鐸薦,拜北平道監察御史。明年,擢按察使。三十年,使西番撒馬兒罕國,開通西域,居十有二年,克舉使職,不辱君命。」

西域撒馬兒罕諸國為元太祖盪平西域時所立,以蒙古語命名。明洪武中,明太祖欲通西域,遣使招諭,各國陸續先後歸附。撒馬兒罕西南3000里,即距嘉峪關1.2萬里,有一個哈烈國,又名黑魯國,是西域大國。哈烈國王接到明太祖招諭後,以道遠不來朝貢。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又遣官前去招諭,賜給文綺彩幣,還是不來。洪武二十八年,再造給事中傅安、郭驥等率士卒一千五百人前往,途中為撒馬兒罕所留,沒有到達哈烈國。洪武三十年(1397年),明太祖復遣北平按察使陳德文等前往招諭,又一去不見回還,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即位,再次遣官以璽書彩幣賜給哈烈國王。該國仍不朝貢。滿朝上下為之不安。

原來,陳德文奉旨前往哈烈國後,不避艱險,跋涉到各國游說,宣傳明朝廷諭旨,勸各國歸附朝貢。但各國皆以道遠而不行。陳德文以使命未成,無以復命,乃繼續持節往各國游說,一年復一年;不覺過了12年,行程數萬里。各國國王終於被陳德文的精神感動了,答應歸附朝貢。永樂五年(1408年)陳德文回國。六年,哈烈國王沙哈魯把都兒遣使來朝貢。接著有俺的干、哈實兒等八國先後歸附入貢,陳德文因功擢都御史。

陳德文出使西域12年,不但不辱使命,還注意採集各國風土人情,寫成詩歌,獻給明成祖,得到明成祖嘉獎。陳德文西域采風詩歌是一部很有價值的西域民族史料。「內閣修西域志多案其言」。
陳德文出使西域寫的詩歌,今不存。舊志僅錄有一首《見雁懷友》:「上林書扎為誰將,漢節蘇卿憶帝鄉。萬里承恩來此地,何年歸覲列鴦行。綉衣塵滿關山杳,驄馬星馳道路長。此日雲邊看雁字,老懷無計附同窗。」

永樂七年六月,韃靼可汗木雅失里殺朝廷使者給事中郭驥。八年二月,明成祖御駕北征韃靼。陳德文隨駕至北平。成祖念陳德文久勞王事,擢為右都御史(正二品),賜錦綺十襲,名馬二匹,校尉四人護行。還鄉省墓。九年六月,復召任職。永樂十二年(1414年)三月,卒於位,進封左都御史,賜祭葬,入祀鄉賢祠。

陳德文墓在滿湖塘,有翰林學士括蒼王景撰摹志銘。在州城為陳德文立有「都憲」、「風紀流芳」兩坊表。

陳德文一門書香,代有仕宦,其孫陳萬善,嘉靖十七年貢生,任寧州訓導,升教授。陳萬化,嘉靖二十六年貢生,歷任來賓知縣,柳州府教授。後裔陳國瑞,乾隆辛酉舉人,歷任新安、合浦教諭,崖州學正,湖南善化縣、河南獲嘉縣知縣。

吳汝鎏

吳汝鎏,廣東人。抗日初期任中國空軍第三大隊長,領導29航空隊9架飛機駐中國空軍四十二航空站(即南雄飛機場),抗擊日本侵略者。

1938年8月30日上午10時50分,日機17架從始興方向侵來。此前,吳汝鎏已獲廣州防空情報,判斷98式日機續航能力只有4小時,在南雄停留時間不能超過半個小時;只要空戰超過半個小時,敵機就不能飛回海上航空母艦。所以決定待敵機飛來投彈之後堵截,只准其北逃,不準其南飛。當日機進入南雄空域,吳汝鎏以逸待勞,依計劃率9架戰機截擊。正當激戰之中,意外發現雲層上還有20多架日機,我方處於以少戰多,以低空戰高空的不利形勢。吳汝鎏率領的航空隊是一支英勇善戰的機群,不畏強敵,愈戰愈勇,擊落敵機兩架,並千方百計拖住敵機,不許南飛。一架日機發現吳汝鎏正在雲層中指揮戰斗,即加速攔腰撞去,吳機被撞成兩截起火,吳汝鎏壯烈犧牲。而日機也因戰斗超時,返航途中全部油盡墜海。南雄人民目睹這場空戰,十分感動,各界人士為吳汝鎏隆重舉行追悼大會。政府當局把南雄機場命名為汝鎏機場。

葉小鋼

葉小鋼,作曲家,男,漢族,1955年9月出生,廣東南雄人,無黨派,1972年9月參加工作。美國羅切斯特大學伊斯曼音樂學院作曲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現任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作曲系副主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他創作了大量的作品並在世界范圍內演出,其中:1990年,《悲歌》獲美國伊斯曼「路易斯.蘭」獎;1991年《冬》獲美國「哈沃德.漢森」獎;1993年《地平線》被選入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的「二十世紀華人音樂經典」,獲美國「李氏基金會」頒發的「學術傑出成就獎」;2001年交響樂《春天的故事》、《深圳故事》第一組曲、歌曲《花季雨季》獲中國音樂」金鍾獎」;電影音樂《刮痧》獲第21屆「金雞獎」最佳音樂獎等。其主要影視作品有《湘女瀟瀟》、《洗澡》、《玉觀音》、《驚濤駭浪》、《芬妮的微笑》等。他的教學成就顯著,其學生的作品多次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獲獎。他還在「中央電視台第11屆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中國音樂金鍾獎」等重大比賽中擔任評委。

H. 李樂天的李樂天(廣東南雄人)

姓名:李樂天(原名清操,字勵冰)
性別:男
民族:漢族
籍貫:廣東南雄
出生年月:1905年
犧牲日期:1937年3月(一說犧牲於1936年)
出生於「書香之家」。1921年考入省立南雄中學,積極參加進步同學組織的閱讀進步書刊和馬克思著作的活動,受到馬克思主義啟蒙教育。1922年春,與其他進步學生一起領導同學開展了罷課斗爭,趕走了反動校長。1926年夏中學畢業後,參加了黨組織的驅趕反動縣長出南雄的斗爭。同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7年,與曾昭秀、彭顯模組織了以黨員和農會積極分子為骨乾的赤衛隊。1928年1月22日,領導了全縣武裝大暴動,由於敵我力量懸殊,赤衛隊撤入山區堅持斗爭。8月,與陳召南帶領各地赤衛隊聚集油山,成立了油山游擊隊,任游擊大隊負責人。1929年1月下旬,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進入南雄,帶領油山游擊隊積極配合,打擊敵人。4月,彭德懷率紅五軍到達南雄,帶領游擊隊與紅五軍並肩作戰,攻克南雄縣城。1930年12月,蔣介石連續發動對中央蘇區的「圍剿」,他領導油山游擊隊和當地群眾配合中央蘇區紅軍的第一、二、三次反「圍剿」斗爭,牽制敵人的一部分兵力。1932年春,任中共南雄縣委書記。紅軍長征以後,留在以油山為中心的贛粵邊地區堅持游擊戰爭。1934年11月,中共贛粵邊特委和贛粵邊軍分區成立,擔任特委書記和軍分區司令員兼政委。1935年3月起,國民黨余漢謀第一軍和江西保安團對油山游擊根據地接連不斷地進行「清剿」,他配合項英、陳毅等指揮部隊,粉碎了敵人的封鎖。在艱苦的游擊斗爭中,他十分注意加強游擊隊的政治工作,提高幹部的政治思想水平,使贛粵邊游擊隊成為一支堅強的紅色隊伍。1936年6月,發生了「兩廣事變」,贛粵邊特委根據中央分局關於「反對軍閥戰爭,實行抗日戰爭,變軍閥戰爭為抗日戰爭」的指示,決定對群眾進行廣泛的宣傳教育,積極開展政治斗爭。他親自率領一支游擊隊,進攻三南(龍南、虔南即今全南、定南)、南雄等地的敵人據點,使游擊隊的工作迅速推向平原和城鎮。1937年3月初,帶領游擊隊從油山出發到三南一帶領導群眾斗爭,當到達三南地區時,被敵人包圍。他立即指揮突圍。途中,大腿負傷,流血不止,敵人越追越近。他毅然命令:「你們快走,我來掩護!」便爬著鑽進小樹林,舉槍擊斃了幾個追上來的敵人。敵人包圍了小樹林,他繼續堅持戰斗,牽制住敵人,直到剩一顆子彈時,為了不被敵俘虜,自殺殉國 。 1.項英《三年來堅持的游擊戰爭》(1937年12月7日)
(本文系項英在延安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報告)
丙、第三階段——由敵人的封坑到兩廣事變
(二)領導機關的分散以加強各縣的領導
我們轉移到信康贛區後,鑒於山勢並不大,但有很好的群眾基礎,加以敵人封坑的結果,大的隊伍和機關的給養困難。各縣領導太弱,特別鑒於這時游(擊)戰更要依靠群眾力量,開展真正的群眾工作,才能有力的對抗敵人,決定我與陳毅到信豐縣委。李樂天帶直屬隊到崇賢(今信豐縣崇仙鄉)去加強該地領導,採取進攻擴大新游(擊)區(因敵人對該地一帶注意差),上魁(即楊尚奎)及阿丕(即陳丕顯)到南雄縣委,特委書記由我兼。另一原因就是我兩(倆)到特委以後,鑒於李樂天同志不以同志態度對我們,而以下級官對上級長官方式的官僚態度,尤其他同我們一路不便大吃大喝,自由行動,甚為不願,屢屢要求隨隊伍行動,公家無伙食,就設法逼我們帶來的錢,實際他們暗埋很多錢不告訴河東來的人。我們同他相處幾個月任何事上都覺得不痛快,雖用種種轉彎抹角的方式去教育他,爭取他,如若留他同我們一起,反而增加他的不滿,這也是領導機關分開的一個原因。
……
(三)黨的工作轉變和黨內斗爭的發動
我們到了信康贛縣委後,進一步的了解游區實際狀況和黨內情形,深深感覺許多嚴重現象的存在,有障於長期的堅持斗爭。
……
領導機關的腐化現象十分嚴重。我們初見李樂天大吃大喝的現象,還以為他們在失掉上級領導和長期游擊戰的條件下而養成,不料到信康贛縣委領導同志多是從河東過來的而且時間不過一年,當然不至大的腐化。豈料事實相反,以王龍光(野戰軍出動前派去的)為首的腐化現象,比李樂天有些地方還要超過。
(四)敵人的大舉抄山以及這時期所受的打擊
這時正是1936年春天,農民的春耕到了。我們發動出坑群眾要求回坑春耕的運動。敵人因為在封坑中我們游(擊)隊雖受了一次損失,但在外山有些工作發展,敵人借機來飢困瓦解我們而未達到目的,知道農民一回坑內對於我們有利而增加他們進攻的困難,遂在准許回坑春耕以前來一次大的「搜剿」,[企圖]將我們全部消滅。……
……
在敵人還未抄山以前,李樂天同志在信南回到南雄討論工作後轉回崇仙,因貪圖口食,在這一富農家裡吃東西過遲而不能回到住地,在房子後山露營而被粵敵包圍帶花自己槍殺死了。(第85-93頁)
2.張日清《艱難的歷程(節選)》(解放軍出版社1982年版)
四.在青龍山腹地站住了腳
項英、陳毅同志和特委的領導同志,……為了加強我們的戰鬥力,特地將特委的警衛班調撥給我們,班長吳少華同志帶著警衛班,於1936年1月來到了青龍山,我們把這個班改為偵察班。……
不久,傳入了一個不幸的消息。一天凌晨,突然聽到三四里外傳來了一陣激烈的槍聲,「怎麼回事?」同志們警惕起來,我在想著發生了什麼問題。
偵察班長吳少華來到跟前說:「我帶兩個人去看看吧?」
下午,少華同志帶回一個農民打扮的青年,一見面我們就認出來了,他的乳名叫狗仔,是李樂天同志身邊的警衛員。
狗仔見到了我,泣不成聲地說:「老曹同志,李司令到三南來找你們,今天早上犧牲了。」
我曉得他說的是李樂天同志。忙問:「怎麼出的事?」
狗仔傷心地向我作了匯報。事情是這樣:
前不久,項英、陳毅同志分析了當前的緊張形勢,提出領導同志分散到各游擊隊去檢查一下工作,確定李樂天同志到三南,他帶著5、6個人從北山出發,准備由崇仙、焦山一線進三南。犧牲的頭天晚上,到了信豐縣凹背村,在群眾家裡做了一頓飯吃,拂曉前准備趕路,哪知道有壞蛋「點了水」(告密),村子被廣東軍包圍了,藏也藏不住,只好突圍,跟隨李樂天同志的幾個人,護衛著李樂天同志邊打邊撤到村後的樹林中,准備從那裡突圍出去。戰鬥打響不久,就倒下了幾個,只剩下狗仔跟著李樂天同志往外沖,眼看快要脫離虎口了,突然,李樂天同志不幸腿部負重傷,他為掩護戰友突圍,一連擊斃幾個敵人後,用最後一顆子彈結束了自己的生命。(236-237頁)
3.葉樹林《「游擊司令」——李樂天》
1936年1月,國民黨軍隊對贛粵邊游擊區實行移民封坑,妄圖把游擊隊凍死、餓死、困死在山上,樂天同志來往於油山和崇仙、三南之間,向項英、陳毅同志匯報情況,傳達項英、陳毅和特委關於反對封坑的指示,領導三南遊擊隊和當地群眾積極開展反封坑斗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但游擊隊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1936年1月底,樂天同志和隨行人員在信豐縣的凹背村,被國民黨廣東軍隊一個營包圍。在突圍中,樂天同志腿部受傷,流血不止,他毅然甩開我們,大聲命令:你們快走,我來掩護!他舉槍擊斃了幾個追上來的國民黨軍以後,用最後一顆子彈射向自己,為革命英勇捐軀,時年僅30歲。(355頁)

熱點內容
洗牙多少錢一般多少錢 發布:2025-07-15 16:08:33 瀏覽:610
蒙脫石散多少錢 發布:2025-07-15 15:36:52 瀏覽:745
如何導出視頻 發布:2025-07-15 15:22:23 瀏覽:80
貴州教師資格成績查詢入口 發布:2025-07-15 14:34:34 瀏覽:22
迎澤區教育局 發布:2025-07-15 14:30:07 瀏覽:305
思則佳教育 發布:2025-07-15 14:13:58 瀏覽:519
幼兒園師德建設工作總結 發布:2025-07-15 14:13:58 瀏覽:160
化學發光儀價格 發布:2025-07-15 11:31:41 瀏覽:706
八年級上冊物理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5 11:24:42 瀏覽:557
中的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5-07-15 11:15:29 瀏覽: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