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校園欺凌
㈠ 幼兒園防學生欺凌與暴力事故安全教育
提高個人思想素質。團結同學,和同學和睦相處,善於化解同學之間的矛盾。嚴禁打架、罵人。
關注課間安全。請同學們在課間不做劇烈的活動,避免發生各種傷害事故;上下樓梯右邊走。
學會自護自救,提高防禦能力。學會簡易的防護自救方法,遇到偶發事件要冷靜對待;敢於批評。
講究飲食衛生,養成良好習慣。拒絕三無食品,不吃零食,不喝生水,不偏食,不暴飲暴食;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
㈡ 校園欺凌解決方法
校園欺凌是指學生之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學生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路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或誹謗,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學生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
1.校園欺凌與校園暴力之間只存在量的差異,沒有質的區別。校園欺凌主要表現是欺負弱小的同學,令受害者在心靈及肉體上感到痛苦。校園欺凌通常都是重復發生,而不是單一的偶發事件。
2.給孩子的穿戴和學慣用品盡量低調,不要過於招搖。
3.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去挑逗比較霸道和強悍的同伴;在學校不主動與同學發生沖突,一旦發生及時找老師解決。
4.教育孩子上下學和活動時盡可能結伴而行;獨自出去找同學玩時,不要走僻靜、人少的地方;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學不要在路上貪玩,按時回家。
5.如果侵犯者偷你孩子的東西,就給孩子要帶到學校去的學習、生活用具上貼上姓名。這樣有利於證明這些物品都是屬於你的孩子的,甚至可能起到防止侵犯的作用。
6.教育孩子,如果他在某些方面與別人不一樣,這也沒有什麼關系。盡早地讓孩子明白這一點,孩子會形成堅實的自我價值感,會認同自己,感到自己也同樣值得尊重。
7.讓孩子參加自衛訓練。你也許並不希望孩子對侵犯者實施身體上的報復,但情況一旦惡化,讓孩子有自我保護的能力總是好的。這些訓練還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尊嚴,減小他成為受欺負者的可能。
8.如果欺負僅僅是口頭或網路上的,告訴你的孩子不要理會那個侵犯者。有時侯,侵犯者在得不到回應或是被欺負者並未因此而擔驚受怕的情況下,他們往往會失去興趣,事情就過去了(當然,但願他們不是繼續去搜尋下一個目標)。
9.如果遇到校園欺凌,首先可以大聲警告對方,他們的所作所為是違法違紀的,會受到法律紀律嚴厲的制裁,會為此付出應有的代價。(幼兒園的兒童可以說:你為什麼打我,你這樣做是壞孩子。)這樣做的目的一是大聲告訴周圍的老師同學關注欺凌者的行為,二是欺凌者大都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對,心虛,洪亮的聲音可以起一個震攝作用。如果對方還是繼續欺凌行為的話,應適當自衛,而不是忍受挨打。
10.如果遇到校園暴力,一定要沉著冷靜,採取迂迴戰術,盡可能拖延時間。當他在公共場合受到一群人脅迫的時候,應該採取向路人呼救求助的態度,這種辦法會免去一些麻煩。真正等到事情發生之後,到了一個封閉場所裡面就比較難辦了。如果呼救或者反抗的話,可能會遭來更加激烈的一些暴力。
11.事情發生後,父母有必要保持冷靜,並把發生的情況告訴孩子的老師、咨詢員、園長或校長。可以先問問孩子是願意自己去告訴,還是由你去告訴。嚴重的暴力行為應以法律方式來維護自身權益。
拓展資料
校園安全與每個師生、家長和社會有著切身的關系。從廣義上講,校園事故是指學生在校期間,由於某種偶然突發的因素而導致的人為傷害事件。就其特點而言,一般是因為責任人疏忽大意過失失職而不是因為故意而導致事故的發生。
㈢ 幼兒園里發生欺凌事件,家長們該如何應對
幼兒園是幫助孩子們學習必要生活知識、建立夥伴關系的重要場所,也是稚嫩純真的代名詞。但是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時有發生,連幼兒園也不能倖免。雖然經過政府部門的專項治理已經制定了相當完善的法律法規,但也不能杜絕欺凌現象的發生,要全面預防還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防微杜漸。那麼,站在家長的角度,面對校園欺凌事件,應該做些什麼呢?
首先,明確孩子是否遭受了欺凌
家長們可能由於過度擔心而誤解了孩子,關心則亂,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存在以下兩種錯誤的觀念。
1.對孩子的行為過度解讀
在幼兒園里,經常會出現孩子之間相互吵鬧,甚至動手打架的現象。其實,學齡前的孩子在玩鬧中出現爭端是正常的,即使打鬧,也可以歸於調皮,算不上欺凌。因為孩子在這個年齡所謂的欺凌可以說是無意識的,而且即便相互吵鬧、動手完後,也能很快合好,忘記所有。
2.過度擔心
孩子上幼兒園也是孩子第一次正式離開父母的身邊,不少父母自然會擔憂孩子在幼兒園有沒有吃飽睡好,能不能和小朋友相處好,會不會受欺凌等。
幼兒園是孩子社會性地學習跟同齡人建立良好夥伴關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場所。而家長時時擔憂孩子被欺凌,是因為孩子真的時刻需要保護?還是因為家長需要憑仗「擔憂孩子」,找存在感,維系跟孩子的聯絡濃度,以及減輕自己的某種焦慮?
有時候,父母的愛就有這么具有吞噬性。那些總為孩子擔憂的父母們,都需要好好處理自己的分離焦慮。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有研究表明,長時間被擔憂的小孩會無形被催眠,他們會出於對父母的愛和忠實,下意識讓自己變得無能、脆弱,以協作父母的「擔憂」。
孩子遭受欺凌的原因
有研究表明,經常被欺凌的孩子一般有沉默、內向和自卑的特徵,這些孩子大多不懂拒絕和不會反抗。
其實,很多孩子在剛開始欺凌他人時,只是無意做法。但是,當他發現被欺凌者不像別的孩子一樣會激烈抵禦後,他就會從這種欺凌做法中得到滿足,變成有意欺凌。
那麼當孩子被欺凌了,該怎樣處理呢?
1.關注孩子的心情,多跟孩子交流
當孩子被欺凌後,父母不應該去指責孩子或者責問孩子為什麼不打回去,應當鼓勵孩子,給孩子做心理疏導,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安全的,被保護著的。
2.教孩子如何應對
孩子在被欺凌時,要馬上說不!家長要讓孩子意識到,一味地忍讓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助長欺凌者的氣焰,給自己帶來更多的損害。
但是,這並不是教孩子面對傷害時直接打回去,而是注意分寸,還手要有限度,如果欺負停止了,回擊也要停止,不要主動地攻擊和傷害,還手的目的是為了讓對方知道我並不懦弱,請你停止傷害我。
3.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
內向、沉默寡言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出事,應該讓孩子從小就活潑開朗一些,學會與同齡人相處,同時一定要教孩子不要膽小怕事,咱可以不惹事,但事情找上門來了也不要怕。
4.幫孩子了解自己的許可權規劃
所謂自己的許可權規劃,便是對方不可以逾越這個鴻溝。平日里,父親媽媽就要多敬重孩子的許可權,多給孩子選擇權,以及拒絕的權利。
5.培養孩子人際交往的能力
創造條件,使孩子多接觸人,接觸新鮮事物,教會孩子處理人際關系的竅門。除此之外,當孩子恰到好處地解決麻煩或者疑問時,應當及時給予認可和鼓勵。
6.讓孩子多鍛煉身體
恰當的運動既有益於增強身體調和性和柔韌性,又能推動大腦發育。多與孩子進行運動方面的互動,既可以拉近親子關系,又可以保持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心情愉快!
(文中圖片來自互聯網,僅做示意圖用)
關注兒童,關注教育,關注博苑兒童之家(byertongjia)——您隨身閱讀的育兒雜志,您口袋裡的育兒專家
㈣ 幼兒園就有校園欺凌,這些問題孩子長大會不會變本加厲
不好說,要看事情發生後,孩子的成長情況。同學對孩子的孤立和排斥是間接欺凌和一種冷暴力。在這種情況下,父母首先需要找到自己的原因,然後嘗試改變,如果這不是他們自己的問題,則可以向學校尋求幫助。特別是在幼兒園,孩子還很年輕。不太可能會故意對同學進行騷擾。
3,.愛打小報告;一些孩子非常活躍,並且通常會不停地說話,但是即使這些孩子與世隔絕,許多父母也會更加困惑,並更有可能認為這是學校的錯。當遇到不熟悉的事情時,一些孩子經常選擇向老師或父母抱怨。實際上,孩子總是在一起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他們之間會有摩擦,因此孩子必須學會接受差異,有問題可以親自指出的問題,不要在後面打小報告。
㈤ 如果受到校園欺凌,孩子身上會有哪四種異常
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後,總是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焦慮的現象。其實面對分離感到不適的不僅僅是孩子,父母也同樣會產生不舍、擔憂的情緒。即想讓孩子在學校學到知識獲得成長,又怕孩子受到欺負,出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