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中學生心理問題案例

中學生心理問題案例

發布時間: 2021-06-15 00:07:03

中學生因心理問題自殺的實例

6日晚上,河西桐梓坡發生悲劇的一幕,年僅13歲的女中學生付某留下遺書後,從17層高樓縱身跳下,當場身亡,這為中學生心理問題又敲響了一記警鍾。

據當地居民介紹,當天晚上7時半許,付同學和另外一女同學一起爬上附近的高樓,不出多久只聽得「嘭」一聲響,付同學從17層高樓跳下,當場氣絕身亡。事情發生後,另外那名女同學隨即被警方帶走。

據了解,跳樓自殺的付同學今年讀初二,平時性格比較內向,和離婚後的父親生活在一起。由於父母親均下崗,其家庭經濟條件比較窘困。早在兩年前,付同學就萌生過自殺的念頭,但並沒有引起家庭的足夠重視。

事後,記者與其所在的學校取得了聯系。據學校有關負責人透露,付同學在學校成績中等,表現尚可,此前一天上課表現正常,均沒有異常表現。

針對付同學自殺,中國心理學會湖南心理教育輔導中心副主任黃振芳教授接受了本網記者的采訪。黃教授認為,付同學肯定存在心理問題,她生活在單親家庭 ,得不到家庭應有的溫暖;家庭條件比較困難,性格內向,就會產生自卑的心理 ;加上學習帶來的壓力,心理承受能力不夠,於是會產生厭世的心理,導致了悲劇的發生。為此,黃教授呼籲應該將中小學生心理問題提高到一個更高的高度重視,任課老師班主任尤其應該注意那些性格內向或性格暴躁的兩類學生,這兩類學生心理往往不穩定,容易做出偏激的行為。

---------------------------------------------------------------------
瀟湘晨報岳陽訊 2月24日晚,汨羅市屈子祠鎮中學初三女生黃英(化名)在家服毒自殺。因黃英在自殺前並無多少徵兆,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位花季少女走上絕路,目前無人知曉。

據黃父透露,2月24日,黃英放學回家時臉上顯露出一些不悅,當晚沒吃多少飯。晚上9時,她看了一會電視就上樓了。上樓後不久,黃英就服下了胛胺磷農葯,當家人發現時,她已口吐白沫,沒多久就命赴黃泉了。據鄰居吳某透露,黃英品學兼優,但平時寡言少語,性格內向且喜歡生
悶氣。黃英的老師和同學萬分惋惜地說,在黃英選擇這條絕路前,他們都沒有發現她有輕生的念頭。
`------------------------------------------------------------------
嘿嘿 還有外國的!!!!!!
東方網6月15日消息:近日,一名18歲的德國中學生由於不堪考試壓力,當著全班同學和老師的面自殺身亡。

據報道,這場悲劇發生在德國西部城市埃森。警方沒有透露這名中學生的全名,只稱他托馬斯·M。托馬斯的同桌說:「當老師告訴他考試成績時,他站起來把刀捅向腹部,捅了好幾十刀。


老師當即暈倒,學生們趕緊叫來了救護車,但是由於托馬斯一共捅了自己12刀,失血過多,剛到醫院就斷了氣。

學校老師說托馬斯是個很受歡迎的學生,籃球打得很好,從不吸毒。但是他一直擔心自己不能畢業。

自殺嘛都是心理問題嘛!你要實例在網路搜中學生自殺實例 就可以找到很多的,你自己看咯。

Ⅱ 青少年心理問題案例

案例一:天天,4歲,心理問題:分離性焦慮症 可愛的小男孩天天從出生後,就是全家人的中心。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都對他寵愛得不得了,只要天天有一點病痛,一家人就非常緊張。家境的優越使天天沒有吃過一點苦,但是自從上幼兒園後,天天變得很奇怪,在家裡非常活潑可愛,可是一到幼兒園就一句話也不說,就像換了一個人一樣。 專家分析:天天的症狀是典型的因家人溺愛而導致的分離型焦慮症,在家庭這個小環境里,天天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有求必應的心理優勢,但是在幼兒園這個集體環境里,老師和同學不可能再為他提供相同的寵愛保溫箱,天天產生了強烈的失落感,於是產生對抗及逃避心理,人際交往出現障礙。如不及早糾正會對將來入學和融入社會都產生影響。如今獨生子女都或多或少有類似的心理適應期,父母和家人應該及早調整心態,培養孩子獨立生活和尊重他人的好習慣,不要寵壞了孩子。 案例二:林波,15歲,心理問題:考前焦慮症 林波從小學習自覺,鄰居常常拿他給自家的孩子樹立榜樣。上了重點中學後,父母更是以他為榮,為了在中考時取得好成績,林波放棄了很多業余愛好,一心鑽到學習上。但是隨著考期臨近,林波出現了反常行為,失眠,消瘦,最奇怪的是上廁所的時間明顯加長,有時候一進衛生間就是兩三個小時。 專家分析:林波的反常行為與考前的焦慮有密切關系,由於父母視兒子為榮,林波幼小的雙肩承擔了過重的升學壓力,因為沒有業余愛好調劑,林波的焦慮無處排遣,洗手間成為他暫時卸下重壓的空間,所以林波上廁所的時間才會越來越長。林波的父母應該及時舒緩兒子的心境,指導林波合理調配學習和休息的時間,勞逸結合。周末及晚飯後抽出時間進行體育鍛煉或文娛活動,找回積極樂觀的心態,對林波的成績和身體都是非常重要的。 案例三:菲菲,14歲,心理問題:創傷後應激障礙 菲菲長得很漂亮,上中學後父母為了讓她有更好的學習環境,將她送到一所寄宿制學校。去年秋天的一個周末傍晚,菲菲從學校返家搭乘計程車時,被司機繞路到郊區進行調戲,幸遇路人菲菲沒有受到更大傷害,但是經歷這次「突發事件」後,菲菲受到很大刺激,晚上不敢單獨入睡,見到男性會出現恐慌甚至是昏厥現象,哪怕是過去喜歡親近的爸爸也讓她感到害怕。 專家分析:菲菲遭遇驚嚇後,由於沒有及時到醫院進行心理輔導,導致她一直沉浸在創傷的心境里,身體和情緒隨之出現多種應激症狀。在這種情況下,家人應該盡早將她送到專業的心理醫院,通過催眠和暗示治療,醫生可將「無須害怕,你現在很安全」「雖然遇到了不愉快的事,可是你的純潔沒有受到破壞,你還像過去一樣美麗可愛」這樣的信息有效傳遞給菲菲,讓她走出陰影,恢復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Ⅲ 誰有關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案例

推薦給你一本書《青春隱私--影響青少年成長的30道心理關卡》
施承孫著
新華出版社
定價19元
這是一本案例豐富的心理書籍,並對每一個案例進行貼切的心理分析,使讀者在感悟每一個案例的同時,也進一步認識了心理問題的由來和發展。在心理分析後面,書中還介紹了與每一個心理問題相關的心理學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它不僅能夠讓大家學到不少心理學知識,更為重要的是倍受心理困擾的人,可以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走上健康發展的成長道路。

Ⅳ 青少年因心理問題自殺的真實案例

每年都有因為高考失利自殺的案例或者被老師批評,與同學發生矛盾自殺的案例,可以在網路上搜索一下

Ⅳ 初中生心理案例

一、問題行為情境(案例):

小洋,15歲,是一名初中二年級的學生。他小學的成績還一般般,處於班級的中等水平。自從上了初中以後,常常因為考試成績的低分而遭致家長的責罵。由於在外地住校,每個月才回家一次,老師頻頻與家長聯系,反映其在校學習過程中學習態度很不端正,經常在上課的時候無精打采,提不起學習興趣,也常常曠課在宿舍睡覺,並且屢教不改,初一學年結束時學校要求其轉學。初中二年級的上學期,在新的學校中他的表現也是非常的糟糕,班主任也常與家長聯系,甚至還請家長到校進行面談,可小洋的表現並沒有多大的改善。初中二年級上學期結束後,小洋主動向家長提出退學要求。

二、對案例進行的分析

在初中生的眼中,學習本身是一個什麼樣的過程呢?在一些調查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約占總體學生的1/3或更多)認為學習是被動、煩惱的事。學生的學習負擔、頻繁的考試、艱苦緊張的學習生活都帶來了學生消極的學習心理狀態。而對學生的厭學心理和厭學行為的起到直接推動作用的是學生的個性特徵、學校環境、家庭環境等。

不良性格的影響。小洋的不良性格導致了其在面對老師與家長的批評時不能很好地調整來促進學業的進步,而是輕易地放棄了學習。小洋來自於農村,沒有受到很好的基礎教育,上了初中以後與城市的孩子對比,顯示出了明顯的劣勢,家庭的貧困也讓他在與眾多的城市學生的生活中覺得比不上別人,因而自暴自棄。同時母親對他的寵愛與驕縱形成了他對事實漠不關心,不願意承受過於沉重的學業壓力,追求享樂,不夠堅強,遇到困難就主動放棄的性格。而且比較神經質,情緒的波動比較大,按情緒的指引來行事。

學校學習環境的影響。沉重的學習負擔往往是造成學生厭學心理的主要原因,學習內容繁瑣與教學方法呆板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往往注重的是學生的考試成績高低,而忽略了學生的其它方面的素質,這種對學生能力的錯誤評價也使學生頗為不滿。有的教師僅僅因為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好,學生的平時表現不好便全盤否定他們的能力,公然歧視他們。這便直接導致學業不好的學生對他們的學習行為及結果進行消極的歸因,這便直接推動了厭學情緒的出現。

家庭環境的影響。家庭環境是造成學生厭學心理的重要原因。家庭教育方式不當給學生的學習情緒帶來了消極的影響。當孩子的學業成績上的表現達不到父母的要求時,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僅僅停留在不停地批評,不斷地否定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的時候,會導致孩子對自己的學習行為做出不正確的歸因,再加上對父母的不理解的不滿,那麼在這種心理的影響下,學生會更為消極對待自己的學習,從而導致厭學情緒的不斷增長,最後便不願意主動地接受學習,得過且過,最終放棄自己的學業。從小到大,小洋的成績一直都不好,常遭致父母的責罵,再加上父母將其與成績較好的哥哥進行對比,他便自暴自棄,最終放棄學業。同時,父母的榜樣作用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態度。父母是學生的啟蒙老師,因而,父母的學習行為與學習態度對學生的學習心理有重要的影響。如果家長對知識不重視,對本身對自身素質的提高不重視,在平時生活中也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學習的動機和學習行為,那麼孩子也會遵循家長的學習態度,對學習表示輕視,沒有端正的學習態度作為指導,學生就會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厭學情緒,那就更不可能有良好的學業成績,

三、對問題行為的診斷

傅安球等人認為「厭學是指學生對學習否定的內在反應傾向」,包括厭學情緒、厭學態度和厭學行為。表現為對學習厭惡反感,經常逃學或曠課,它的直接後果就是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下降。在本案例中,小洋即使知道學習的結果直接影響到他的未來,但是他仍然對學習表現得非常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寧願承受老師、家長以及其他親朋好友的責罵,也要逃課,或者是在課堂上睡覺,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這些行為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習成績的急速下降,從小洋的表現中可以判斷他存在著極度的厭學心理,而且在這種厭學思想的指導下,他無心向學,導致了嚴重的後果。

四、治療

通過對小洋的案例分析可以知道,造成學生厭學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而對厭學心理的矯正也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努力,而對逃學這種問題行為的干預也需要學校的老師、家長以及被干預者的共同配合來保證干預過程的順利進行,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學校老師應該更為關注處於弱勢的學生。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接觸最多的長輩就是老師,對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產生最大影響的也是老師。因而老師們應該意識到他們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所起到的關鍵作用,努力改革課堂教學方法,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與教學手段的靈活性。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他們帶來學習的動力。而更為重要的是,老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積極關注,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也要關心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學生的人格的健全的發展需要老師的積極引導。

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家長應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給予積極的關注,要注重與進行孩子的心與心的交流,同時還要注重自己的行為與態度對孩子的示範作用。當孩子沒有取得預期的學習成績時,要注意採用恰當的教育方式,不要強化孩子對自己的學習行為的消極歸因。

進行有效的心理咨詢及行為干預。心理咨詢是改善學生厭學心理的較為的途徑。通過選擇恰當的干預技術和方法,如合理情緒療法、強化法、認知療法等,通過改變自身的認知和行為,轉變其對學習的看法和態度,引導其對自己的學習行為做出正確的歸因,通過分析自身的原因,從其自身的因素出發來提高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緩解其厭學情緒,激發其學習興趣,減少厭學行為,提高學習效率。在對學生進行心理過程的同時,建議採用家庭療法,爭取家庭的配合來進行積極的治療,整個家庭共同努力來矯正孩子的厭學行為。

五、評估

厭學心理是一種常見於中學生特別是初中生群體中的心理問題,正因為它的涉及之廣、危害之深而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在積極地尋找厭學心理的干預技術與方法的過程中,應針對具體個案進行分析,找出適合問題行為人的具體方法,有所側重地對問題行為進行干預,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在這個個案中,很明顯,小洋的厭學心理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家庭環境中家長對孩子對學習的態度及其所採取的並不恰當的教育方式而導致的,家庭的教育方式同時也導致了小洋不良性格的形成。因而在對小洋進行心理咨詢的過程中,就要特別注重家庭的作用,讓家長參與咨詢過程,促進家長與孩子的交流與心靈的互動。利用合理情緒療法可以使小洋對學習過程以及學習目的有更為客觀的理解,從而調整學習態度與學習動機水平,促進其從思想上改變對學習的認識,從一個更為積極的角度看待學習過程;強化法可以對小洋的積極學習予以強化,從而保證其學習過程的持續性;利用認知療法可以幫助小洋認清自己的性格上的缺陷,可以有助於完善其人格。

總之,只有對各個個案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才能恰當地選擇具體的干預方法對心理問題進行治療,才能保證治療的效果,最終達到解決問題行為的目的。

Ⅵ 有中學生心理問題引發的案件嗎

當然有,
目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正被教育行政部門的各級領導與越來越多的教師所重視,許多中小學都對這項工作進行了實驗與嘗試。筆者在從事對中學生的心理咨詢過程中,發現中學生的心理咨詢有兩個熱點問題,即考試焦慮與異性交往。現結合案例,對這兩個問題進行分析與討論。
考試焦慮
在"中學階段你最煩惱的事情是什麼"的調查,有78%的學生寫有"害怕考試"。有的同學寫道:"我在學習時,最頭痛的是怕考試,怕考不出好分數"、"一想到考試就頭痛"。這種怕考試和在考試中怯場的現象,實質上是一種心理性適應障礙。其症狀主要表現為:在考試前後或考試中,經常出現情緒高度緊張、全身恐慌、胸悶、頭昏,無法抑制自己焦慮的情緒,記憶困難,思想難以集中,原來復習過的知識考試時回憶不起來。嚴重的還伴有口乾、惡心、嘔吐、手指哆嗦、睡不好、吃不好,腹瀉等症狀。
案例一
某女同學,平時學習刻苦努力,成績一直很好,但心理壓力十分沉重,正如該生自己述說的:"進入這所省重點學校,情況發生了變化,學校的要求高了,家庭的希望大了,心理不知不覺就變得沉甸甸的,我對此感受很深。我從進校門的第一天,學習就相當刻苦,我幾乎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全部用在了文化學習上。有一份耕耘就有一分收獲,我的文化學習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與此同時,也給自己帶來了超負荷的心理壓力,我怕看到老師和家長期待的目光,一遇到考試就十分緊張,唯恐出現失誤,對不起學校和老師,對不起父母,對不起自己的努力。考試的分數象一塊巨石壓在我的心上,久久不能搬去。無疑,對我的學習和健康都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我有時也知道這樣不好,但是不能自拔。"
案例二
某男生,上初中( 非重點中學)時,該生的學習成績很好,又是一班之長。在學校的各種競賽中經常獲獎。考入重點高中,他非常興奮和高興,並對自己充滿了信心。他想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取得比初中時更優異的成績。但剛入學的摸底考試,就讓他大失所望。在極度的痛苦之後,他又振作起來,更加勤奮和刻苦,但期中考試的成績仍不理想。於是他開始懷疑自己,考試期間常常認為別人比自己強得多。他懷疑自己並不像原來那樣聰明。考試之前,他常常缺乏信心,精神緊張,並伴有嘔吐、惡心、小便頻繁,睡不好覺等症狀。
案例三
某女生,高二學生,平時學習成績不十分理想,在班上處於中等水平。該生對自己提出的要求很高,考試時對自己的期望值也很高,她很想成為一個好學生,一個尖子生。上課時認真聽講、專心記筆記,但平時不注意復習,臨考時又覺得需要復習的內容很多,手忙腳亂,抓不注重點,有時還會出現一些很奇怪的想法,如右手會不會突然再長出一個手指?自己會不會越來越笨?這種胡思亂想又使她更加焦慮,仍至影響復習。考場上常出現手指顫抖,以前會做的題目也不知從何入手等現象。
上述三個案例有兩個共同的特點:一是三位當事學生都有很強的自尊心,他們一心期望在考試中獲得好成績;二是三位當事學生在考試遇到挫折之後,均陷入極度的苦惱之中,例如,案例中的學生"覺得分數象一塊巨石壓在心上,久久不能搬去。"考試極度緊張,並伴有嘔吐、惡心、小便頻繁等。在考前胡思亂想、焦慮不安。考場上手指顫抖,思維受阻等。
一般來說,學習成績較好、心理素質欠缺的學生常會出現這種情況。對這類焦慮者的輔導主要是為其減壓,幫其卸掉沉重包袱,甩掉一切無用的顧慮;主要擔心他的自我意象增加威脅。在初中,他的自我意象幾乎完美無缺。進入重點中學後,地位的變化,使他對自己的評價也發生了變化,對自己少了些自信,多了些自卑,並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聰明。懷疑自己有沒有再將學習搞好的能力。對這類焦慮者,應主要幫助其分析自己在集體中地位的變化、角度的轉換,幫助其樹立自信,使其能面對現實,搞好心理閑適;引起考試焦慮的原因主要是擔心對應試的准備不足,但又想考出好成績。她對自己提出了過高的目標,但平時較少付出努力,即思想與行為常常脫節。對這類焦慮者的輔導,一方面應幫助其對自己提出合乎實際的奮斗目標,另一方面應培養和鍛煉他們的意志,訓練其意志行為。

熱點內容
爆高考語文 發布:2025-07-14 14:20:15 瀏覽:462
應用數學中心 發布:2025-07-14 13:37:52 瀏覽:19
雞哪裡最多 發布:2025-07-14 13:05:44 瀏覽:316
幼兒園安全教育活動方案 發布:2025-07-14 10:44:55 瀏覽:953
無翼鳥家庭教師 發布:2025-07-14 10:42:32 瀏覽:770
戴廟中學 發布:2025-07-14 09:56:33 瀏覽:699
寶寶吃多少 發布:2025-07-14 09:10:27 瀏覽:210
校園網學歷查詢 發布:2025-07-14 09:09:38 瀏覽:244
天策老師 發布:2025-07-14 08:46:39 瀏覽:801
初二物理奧賽 發布:2025-07-14 08:28:25 瀏覽: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