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陵中學
❶ 在地質災害評價與其他地質調查中的應用
一、地質災害評價與監測
地質災害主要指崩塌(含危岩體)、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和地裂縫等。災害的地質評價與監測的目的是為了科學地確定地質體特徵、穩定狀態和發展趨勢,為分析地質災害發生的危險性,論證地質災害防治的可行性和比選防治方案,最終確定是否要治理,採取躲避方案或實施防治工程對策提供依據。
地質災害勘查的任務與內容包括查明地質災害體的特徵及其地質環境以及自然演化過程或人為誘發因素;分析研究地質災害體的成因機制;勘查地質災害體的形態、結構和主要作用因素等,並評價其穩定性;預測地質災害體的發展趨勢,評價其危險性;和進行防治工程可行性論證,提出防治工程規劃方案。
1.工程建築場地的岩溶和洞穴的調查
對於機場、公路及大型工程建築場地,地下洞穴、人防工程嚴重威脅著地面建築的安全。由於地下洞穴或人防工程的存在,引起地表塌陷,地面建築遭受破壞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一現象已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如我國北方的一些城市,廢棄的人防工程已經成為城市建設的主要地質災害之一。因此,在工程地質勘查中採用物探方法查明埋藏地下的土洞、人防工程等不良地質現象,對合理地進行地面建築設計和地基加固是十分必要的。
柳州機場在施工過程中發現有數處大小不一的土洞,為確保機場跑道的安全,在跑道位置進行了探地雷達探測。探測中採用了SIR-10型地質雷達,天線頻率為100 MHz。在跑道位置探查出三處洞穴異常。經開挖驗證,均發現有較大洞穴。洞穴在雷達圖像上的反映呈雙曲線形,圖5-4-1為土洞的地質雷達圖像,開挖驗證的實際洞穴如圖5-4-2。這一探測結果,排除了機場跑道的隱患。
溶洞是可溶岩的一種常見的地質現象,溶洞的存在對可溶岩區的工程建築有較大的危害。當岩面覆蓋為易被沖蝕的滲透地層,且岩溶與上覆地層存在水力聯系時,這種水力聯系加速了岩溶發育。當岩溶頂部變薄不能支持上方地層負荷時,就會發生塌落。
圖5-4-3為廣州花都市某地的開口溶洞的探地雷達圖像。該處覆蓋層為細顆粒粉砂,有一定滲透性,其下為灰岩。灰岩面附近岩溶發育,在灰岩面的地質雷達圖像中可見不規則強反射波。強反射波形成的區域內有一組周期短的弱反射波,其特徵與上覆地層反射波特徵類似,這表明灰岩中空洞已被上覆地層沖蝕的土體所充填。由於開口溶洞上方土體已遭沖蝕,因此,其反射波形態特徵與周圍土層的反射波形態特徵不同,表明上覆地層已受到擾動。擾動土層與充填溶洞構成了開口溶洞特徵。這類溶洞使上覆地層承載力明顯降低,容易引起坍塌。
圖5-4-1 柳州機場洞穴的雷達圖像
圖5-4-2 開挖驗證的實際洞穴圖像
唐山市坐落在斷裂活動帶和隱伏岩溶區,在自然和人為因素影響下曾多次發生岩溶塌陷、地面變形等地質災害,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建設帶來巨大危害。為了查明第四系覆蓋層厚度並確定基岩中溶洞與斷層位置。在唐山市第十中學操場,對曾經發生過岩溶塌陷並已作填石處理的地段開展了人工地震勘探。縱波反射觀測採用1 m道間距,20 m偏移距,12 次水平疊加;橫波反射觀測參數採用1m道間距,20m偏移距,6次水平疊加。
圖5-4-3 某開口溶洞的地質雷達圖像
該區基岩為中厚微晶灰岩夾泥岩,埋深24.2 m。圖5-4-4為該測區縱波剖面圖,圖中,基岩反射波在已知塌陷坑處同相軸缺失,並有錯斷,反映了斷層破碎帶的形態。其他部位基岩反射波同相軸連續,是完整基岩的反映。
圖5-4-4 唐山市第十中學操場岩溶塌陷地震縱波反射剖面圖
2.地裂縫的物探勘查
西安市是地裂縫的多發區,近年來由於頻繁的構造運動及大量抽水等作用,地面及地下常出現地裂縫,嚴重地破壞了地面及地下的各種建築設施。查明地裂縫的存在與否及地裂縫的位置、埋深、下延深度及其走向延伸,對西安地區的城市規劃和建設有重要意義。
為了證實地裂縫是基底斷裂構造向上延展活動的成因機制,開展了淺層高解析度地震勘探,對展布在西安市的十條地裂縫帶布置了垂直地裂縫帶的地震測線,任務是探查地裂縫帶下是否有隱伏的第四紀斷層。
觀測系統為道間距5 m,最小偏移距220 m。儀器參數為:采樣間隔1 ms,記錄長度512 ms或1024 ms,低截頻率90 Hz。
在第四系平均厚度600 m的地層內,存在可連續追蹤的地震反射層有七組,按其反射時間由小到大標記為t1~t7,與鑽孔地質剖面對比,七組反射層與地質層位關系如表5-4-1。
表5-4-1 地震反射與地層關系表
地震勘查結果證明,跨越地裂縫帶的24條地震剖面,均存在有第四紀斷層,斷層面南傾,傾角較陡,南側的上盤下降,北側的下盤上升,其產狀和斷層特性與其上部地裂縫具有的正斷層式差異沉降特徵是一致的,即以地裂縫為界,南側的上盤土體相對下沉,北側的下盤土體相對上升(圖5-4-5)。
隨著反射層t1~t6深度逐漸加深,各反射層所對應的斷距逐漸加大,而不是所有反射層的斷距都相等。這種現象在所有地震剖面上都存在,它反映了第四紀斷裂是基底斷裂繼承性發展,地裂縫是第四紀斷層在地表的出露。
由於地裂縫具有寬度小、埋深變化大和走向延伸較長等特點,因此,高密度電阻率法對地裂縫探測也有較好的效果。西安工程學院採用中間梯度法和高密度電法相結合對西安市地裂縫進行實驗研究。圖5-4-6是在已知地裂縫上的電探綜合剖面圖,由圖可見,視電阻率高值帶不僅反映出地裂縫的位置,而且也反映出其傾向和位錯動情況。該處探槽可見地裂縫F1、F2寬度分別為1 cm和2 cm。可見,高密度電阻率法在地裂縫探測中有較高的解析度。
地質雷達方法對地裂縫的探測也十分有效(圖5-4-7)。地層受剪切和張力作用產生裂縫,造成地層某一位置錯斷。垂直裂縫走向布置地質雷達測量,地裂縫在雷達剖面上表現為同相軸錯斷,其錯斷程度與裂縫發育程度有關,若裂痕沿橫向發育,裂縫內物質電磁波的吸收,也往往造成此部位反射波同相軸局部缺失,其缺失的范圍與裂縫發育范圍有關。
圖5-4-5 跨越地表地裂縫的反射地震剖面
圖5-4-6 地裂縫上的綜合勘測剖面圖
3.滑坡的監測與調查
在滑坡動態監測中,根據岩土的動力學特徵的動態變化與地球物理場變化的相關性研究,可監測滑坡的形成與發展的動態過程,為災害的預測與防治提供參考資料。
滑坡是由岩石的突然崩塌或岩(土)體滑動造成,地質環境各異,成因各不相同。目前用於調查滑坡范圍及隨時間變化過程研究的地球物理方法較多,如用重力測量圈定滑坡范圍,自然電位監測滑坡動態,地溫測量監測與滑坡有關的地下水流動態。放射性、電法、地震、地質雷達測量也是滑坡調查中常用的方法。
圖5-4-7 地裂縫上的地質雷達剖面圖
此外,目前正在進行研究的有:利用岩石破碎時的聲發射與電磁脈沖輻射,採用聲波測量與電磁波測量監測滑坡動態;利用微動觀測監測滑坡體震動頻譜,確定滑坡滑動方向與滑動面蠕變等方法。
圖5-4-8 為電法和地震研究滑坡的實例,滑坡體靠近高加索,由砂質粘土組成,下部為泥岩風化殼。電測深結果將斜坡斷面分三層,上層為滑體(ρ1=13~29Ω· m),中層為風化泥岩,屬滑動面(ρ2=2~4Ω·m),下層是未風化泥岩組成滑床(ρ3=2~12Ω·m)。地震測量結果將滑坡分上、下兩層與滑體和滑動帶相對應(vP=340~360 m/s),下層與未風化泥岩頂部相符(vP=1360~1400 m/s),速度界面只有一個。在滑坡上部電法和地震的上界面十分吻合,而在滑坡底部速度界面高出電性界面,原因是未風化泥岩上部裂隙度增大造成,這種軟弱帶有可能產生新的滑坡。
圖5-4-8 根據地球物理研究結果綜合繪制的電性界面斷面圖
前蘇聯成功的採用氡氣測量判斷坡度的穩定性,圈閉滑坡體並監測滑坡發展的過程。圖5-4-9示出莫斯科列寧山滑坡地區氡氣測量結果,由圖可見,滑動地塊中氡的濃度通常高於周圍的穩定地段。因此,在不同時間系統進行氡氣測量將可監測滑坡從穩定地塊向活動地塊發展的過程,以及趨向穩定的轉變。
4.煤田陷落柱的調查
陷落柱是煤田開采中危害極大的地質災害之一,它通常是由於基底厚層灰岩中古溶洞的塌陷加上煤層蓋層塌落形成的。目前對陷落柱的調查中通常採用的地球物理方法有放射性、電法及人工地震等。
圖5-4-9 俄羅斯莫斯科列寧山一個滑坡上氡氣測量的結果
放射性方法調查陷落柱的根據是地下水在循環過程中由淺部氧化帶溶解的微量鈾,到達深部還原帶並沉澱在陷落柱的空隙帶中,使得鈾的含量高於周圍的岩石。鈾衰變為鐳後在還原條件下易溶於水,含鐳的地下水沿孔隙向上運移到達氧化帶又沉澱在土壤表面形成鐳暈,同時鈾、鐳衰變後形成氡氣異常,氡氣又衰變為210Po核素,因此,通過氡氣測量或210Po測量,可以間接調查陷落柱。通過氡氣測量或210Po測量,可以間接調查陷落柱。一般來講,210Po法在陷落柱上方的剖面曲線特徵為馬鞍形,即陷落柱邊緣上異常曲線出現高峰值,而在陷落柱的中間210Po值較低,但仍然高出正常值。
河北大油村煤礦陷落柱調查以210Po測量為主,配合電測深、甚低頻電磁法、伽馬測量等地球物理方法,取得較好結果。礦區第四紀地層厚80~120 m,其中河卵石厚30~50 m,下部為二疊紀砂岩、粉砂岩、泥岩互層及煤層,礦區已發現兩個陷落柱,其中DX-1已由巷道控制,DX-2剛開始揭露。210Po測量結果如圖5-4-10所示,210Po脈沖數為60的異常值圈定的結果與已知陷落柱的范圍相符,並圈出新的異常區DX-2的范圍。
5.采空區的調查
采空區是由人類活動引起的地質災害之一,它對地面建築和人身安全帶來嚴重隱患。為了研究對采空區的有效探測方法技術,近年來,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和其他一些科研部門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表明,採用地震勘探、高密度電法、瞬變電磁、地質雷達、鑽孔彈性波CT、α卡法測量法等物探方法對探測采空區都具有一定的效果。由於每一種物探方法的應用都受到探測深度、地形地貌和岩土特徵的影響,因此,各種方法都有其適應范圍,在實際應用中,應根據具體的地質情況和方法的有效性實驗後選擇適用的物探方法。
圖5-4-10 大油村煤礦210Po異常平面圖
高密度電阻率法和地質雷達對埋藏較淺的采空區具有較好的探測效果。石—太高速公路山西平定境內遇有礬土采空區,由於工程治理的需要,在施工前需查明采空區的空間分布和規模。探測區段上部為第四系覆蓋層,以粘土為主,電阻率為20~30Ω·m,厚度為0~10 m不等。底部為石炭系地層,以粉砂岩和泥岩為主,電阻率為50~100Ω·m,厚度較大。采空區由於坍塌、充填物鬆散、潮濕或充水,電阻率與圍岩相比差異較大,呈低阻特徵。其中3號采空區由於採用旁柱式開采,截面積較大,其坍塌也更嚴重,埋深大約為20 m。
由於地形地表條件復雜,在高密度探測中採用了非正規測網,在120 m×100 m2,的范圍內共布設12條測線。點距2 m,極距a=(1~16)·x。圖5 4 11為3號采空區Ⅱ、Ⅲ測線的高密度測量結果圖。由圖可見,除地表局部地形和電性不均勻體形成的向上開口的「V」字型干擾異常外,在其深部(39點下方)有一低阻閉合圈異常,范圍較大,相應埋深也較大,與正常背景電阻率相差僅10Ω· m,在相鄰測線上連續出現類似異常,深度變化不大,該低阻異常由采空區形成,異常下方為采空區位置。
圖5-4-11 3號采空區Ⅰ、Ⅲ測線的高密度測量結果
地震勘探是采空區探測中應用廣泛的方法之一。由於采空區的存在,采空區周圍的應力平衡受到破壞,產生局部的應力集中,采空區圍岩在上覆岩層壓力作用下,經過一段時間後發生變形、破碎、位移和塌落,這使得采空區地震波的特徵與未開采區圍岩地震波的特徵相比發生較大的差異。圖5-4-12為徐州某煤礦煤層采空區實測地震剖面圖。
圖5-4-12 徐州某煤礦煤層采空區實測地震剖面圖
圖中可見,在采空區上地震剖面通常有如下特徵:反射波速度明顯降低;反射波(組)突然中斷,跨過采空區後又重新出現;反射波的波形發生紊亂。
α卡法探測采空區是通過測量地表氡射氣含量大小,區分出地質異常及其異常性質。實驗研究表明,地表氡射氣含量與地下構造有著密切關系,岩層的裂隙、斷層破碎帶、岩石風化帶和鬆散帶是氡氣向地表運移的良好通道,這為氡射氣探測地質問題提供了地球物理條件。在老窖采空區大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塌陷冒落和裂隙,采空區上方至地表將會形成裂隙發育帶和鬆散帶,成為氡氣上移的通道,通道上方將出現α粒子強度的明顯異常,依此可推斷采空區的位置及范圍。圖5-4-13為徐州某煤礦煤層采空區區段土氡射氣探測剖面圖,強異常出現在采空區上方。
圖5-4-13 徐州某煤層采空區區段土氡探測剖面圖
6.地震預報中的地球物理方法
地震頻繁發生的地區一般是地殼的薄弱帶和活動帶。深大斷裂是幔源物質上侵和地球脫氣的主要通道,是地震活動的發源地。地震活動又派生出新的構造運動,構造運動產生的裂隙帶是氣體上移的通道。利用地表自由逸出的氣體溶解於水中及吸附於土壤中氣體的濃度變化來監測預報地震,是當前國內外廣泛採用的地震預報方法。研究證實,地震前後由於地應力的變化,可引起地下水中化學成分的變化,特別是水中氣體成分對地應力的反應十分靈敏。因此,水中氣體成分的變化可作為地震發生過程的重要標志,其中汞是對地震前兆響應最為靈敏的有效指標。
1985年11月21日,北京西郊妙峰山發生4.1級地震,震中距北京火車站汞監測井40 km;同年11月30日河北巨鹿發生5.1級地震,震中距汞監測井125 km。據北京火車站觀測井的水汞含量觀測,水中汞濃度有明顯變化,正常情況下,水中汞的平均值為14 ng/L。妙峰山地震臨震前汞濃度達到629.3 ng/L,為平均值的42倍(圖5-4-14)。
圖5-4-14 京西妙峰山、巨鹿地震前後北京火車站觀測井水中汞量變化曲線
由於大地震的發生大多與斷層活動有關,而活動斷層是地表與地殼深部聯系的通道,在活動斷層附近,通過土壤中氡和水中氡測量,可以從地表直接獲得深部構造活動的信息。在山東菏澤,1987年發生7.0級地震,據劉西林和華愛軍1984年進行的8條剖面氡測量結果,認為1987年的7.0級地震和1983年的5.9級地震是北西向定陶—成武斷裂和北東向的解元集—小留集斷裂的共軛斷裂發震,並確定了其產狀和活動程度。
二、在考古研究中的應用
地球物理方法在考古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地面高精度磁測對古遺址分布區內與回填土的磁性差異的探測,可了解遺址的位置、邊界形態及鐵磁性器物的賦存特徵;通過電阻率法、激發極化法、自然電場法、地質雷達等手段了解不同岩土層及各種金屬器物和介質的電性差異;通過地震反射波和地震面波方法探測古墓與周圍介質的彈性差異,探索陵墓地宮的結構和深度的邊界及埋深;利用放射性勘測技術及天然氣態放射性元素氡濃度變化的測量,來了解某些陵墓區或古建築遺址地下結構的分布。物探方法用於考古工作,可實現對古文化的無損探測,提高了考古發掘的准確度。例如中科院地球物理所採用地震面波、高精度磁測、大地電場岩性探測和地球化學測汞對三峽庫區故陵楚墓的探測,准確地確定出故陵楚墓的位置和分布形態,證實了所推測的古墓的存在,為三峽庫區文物搶救保護解決了重要的難題。
1.高精度磁測在考古中的應用
地面高精度磁測是對古墓、古文化的分布探測中最主要的地球物理方法之一。古遺存或古人類化石本身及所處地層的磁性、磁化率、磁化率各向異性、剩餘磁化強度等與周圍環境存在的磁性差異是磁測考古的基礎。經有關學者研究得出如下結論:被火燒過的泥土製品、土壤、石頭等可獲得較強的磁性;有機質的腐爛使土壤獲得較高的磁性;人為翻動過的土壤或夯土、與周圍天然的沉積物之間有明顯的磁性差異;表5-4-2給出了不同考古材料的磁性參數。
表5-4-2 不同考古材料的磁性參數(據中國地質大學閻桂林)
考古對象的空間規模一般較小,形態復雜,埋深不一。考古對象與周圍物質間雖有一定的磁性差別,但磁性還是較弱,再加上人文干擾,所以,考古對象產生的磁異常,其特點是范圍小,強度低,梯度變化大,形態多樣,有時干擾嚴重。因而,在考古調查中必須採用高精度的質子磁力儀或光泵磁力儀。
地面磁測時測網的比例尺一般為1∶100~1∶200。儀器探頭距地面高度可為1 m至0.1 m。除觀測磁場強度ΔT外,還可觀測磁場的垂直梯度變化ΔTZ。河南新鄭某古墓的調查是磁法考古探測的成功實例之一。
該測區位於一戰國至漢代古墓葬區內,黃土覆蓋,土質均勻,地形平坦。墓葬區已經初步鑽探普查,磁力調查是作為詳查和核實。採用兩台MP 4 型質子磁力儀,一台用於地磁日變觀測。儀器探頭距地面高0.5 m。測網比例尺1∶200,線距2 m,點測1 m。觀測結果見圖5-4-15。由ΔT平面等值線圖可見,在已知墓葬A、B、C及大型陪葬坑上顯示出一定強度和輪廓明顯的磁異常。有些異常還勾繪出墓葬的形態及細節。如A異常清楚顯示該墓有一較長的南北向墓道,墓室南側有兩個小耳室。A墓引起的磁異常為20 nT左右。據其形態,考古工作者判定為漢代「甲」字型磚墓。B異常形態表明該墓為典型的「刀」字型磚墓。圖中黑粗線輪廓是根據磁異常推斷的結果。C異常較弱,對其墓的形態輪廓顯示不清楚,這表明該墓為一土坑墓,非磚結構。E、D異常反映的是兩個新發現的墓葬,沒有原始資料。陪葬坑的磁異常南、北部分有較大的區別,它表明坑內較多的陶器物品主要堆放在坑的南半部。該區這些異常推斷的遺存埋深為地下1~2m。實際鑽探資料證實了磁測結果的分析。
圖5-4-15 河南新鄭戰國至漢代某古墓的磁異常等值線圖
2.電法在考古中的應用
電法也是考古工作中常採用的地球物理方法。一般古墓多埋藏於第四系鬆散地層中,古墓上下及周圍應有厚度不等的青膏泥(粘土)填充,構成一個以厚層粘土包裹著的「古墓體」,此外,墓室有可能有地下水滲入。這就使得古墓與周圍地層存在一定的磁性與電性差異,為採用電法探測古墓提供了地球物理條件。
圖5-4-16是河南省某古墓地面磁測剖面平面圖。圖中各測線在22~26點和30~36點形成了兩個近EW向的條帶狀正異常(ΔZmax=53 nT),其間有一下降近20 nT的鞍部,其南、北、東三面均為負異常。結合地面情況推斷兩條正異常的鞍部為古墓位置,而南、北、東三面負異常為高差近20 m的人工開挖陡壁引起。
圖5-4-17是0號 剖面等視電阻率斷面圖。由圖可見,0線在三角點往西有ρs小於8Ω·m的極小值區,其他測線也有同樣反映。極小值出現在AB/2=40~100 m之間,以AB/2=65 m為中心部位。圖5-4-18是AB/2=65 m的等ρs平面圖。由該圖反映出ρs小於8Ω·m的極小值范圍為坐標原點往西11.2 m,坐標原點往南9.8 m。該范圍內ρs值均在7.2~7.65Ω· m內,且范圍外 ρs變化梯度較大。由此推斷 ρs小於8Ω·m的范圍為主墓葬的位置。本區電測深曲線類型以H型為主,按電性可分為三層:第一層為覆蓋層,第二層為「古墓體」,第三層為「古墓體」底板。由電測深曲線解釋得主墓頂部埋深為6.9 m,底板埋深為21 m。經挖掘驗證,基本與物探探測結果相符。
圖5-4-16 河南省某古墓磁測剖面平面圖
圖5-4-17 0線等ρs斷面圖
圖5-4-18 等ρs平面圖
3.地質雷達在古遺址探測中的應用
由於古遺址體與周圍介質在相對介電常數上存在有差異,為地質雷達方法探測古遺址提供了地球物理條件。對於埋深較淺的古遺址,採用地質雷達方法具有較好的探測效果。湖北大冶銅錄山古銅礦遺址是我國西周末期與春秋戰國時期的采礦遺址,該銅礦目前仍在開采,為了協調礦山開采與古銅礦遺址保護之間的關系,應用地質雷達探測了銅礦遺址的規模及其分布,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探測結果。
古銅礦遺址(稱老窿區)都形成於接觸破碎帶中相當於礦體的氧化次生富集帶中,鑒於當時開採的對象為高品位銅,因此老窿區發育地段首先要具備一定數量高品位銅礦可開采,二是當時用人力與較原始的工具挖掘,開采礦石的層位應該比較松軟,老窿區對應的是接觸破碎帶經強烈風化區,古礦坑內都有回填土充填,回填土與原狀土的差異明顯。因此調查中老窿區的探地雷達圖像應有如下特徵:①由於地層風化是逐漸加深,因此原狀土風化層應為一組均勻密集的窄反射波,同時地層風化進程是同步的,因此這些反射波的同相軸平整且可橫向追蹤;②老窿區現由回填土充填,而回填土與原狀土差異增大,並且老窿區應處在礦石高品位地段,雖然銅已被開采,但鐵礦石仍保留,因此反射信號強度大;③原狀大理岩或矽卡岩由於物性相對均勻,因此反射界面相對較少,基本無明顯的反射信號。
圖5-4-19 老窿區的探地雷達圖像
圖5-4-20 地質雷達與勘探結果對照圖
圖5-4-19為老窿區的地質雷達圖像。由圖可見原狀土為密集的窄反射波,而老窿區中的回填土為強反射波,橫向變化大且同相軸難以追蹤,原狀土與回填土兩者差異明顯。根據雷達剖面圖像我們構築了3個高程的老窿投影與勘探解釋進行對照。圖5-4-20為Ⅲ號遺址老窿投影的地質雷達與勘探結果對照圖。(a)是勘探結果,(b)是地質雷達解釋結果。由圖可見標高+53 m與+48 m老窿投影的地質雷達解釋結果與勘探結果基本一致,但標高+43 m的老窿區投影與雷達解釋結果有較大差異,這是因為在無鑽孔區地質人員往往採用外推法解釋。而這種解釋在不規則的老窿區會產生較大的誤差。
杭州雷峰塔始建於公元972年,於1924年倒塌,為了重建雷峰塔,浙江省考古所進行考古挖掘工作,為了確定雷峰塔是否存在有地宮,祝煒平等人開展了地質雷達方法探測工作,根據探測結果,明確了雷峰塔地宮的存在,提供了地宮的大致位置,為雷峰塔地宮的考古挖掘起到了指導作用。雷峰塔地宮探測中使用的地質雷達是瑞典瑪拉公司生產的RAMAC/GPR地質雷達,選用的工作天線的中心頻率為250 MHZ,在遺址上布置了四條呈「豐」字形地質雷達測線,測線間距為1.5 m,測點間距為0.03~0.05 m,採用剖面法測量。
圖5-4-21為雷峰塔塔基內的一條地質雷達探測剖面圖,橫坐標為1.0~2.8 m,縱坐標1.3~2.6 m處雷達波同相軸錯斷,橫坐標1.5~2.4 m,縱坐標2.6 m處有一雙曲線型拱起的反射波同相軸,塔基中心位置的雷達波圖像與周圍介質的雷達波圖像的差異明顯,因此,雙曲線型拱起異常應為地宮引起。地宮存在的范圍,測線1.0~2.8 m,埋藏深度1.3~3.1 m。考古挖掘表明,地質雷達探測的結果是准確的,水平位置1.0~2.8 m,縱向深度1.3~2.6 m處雷達波異常反射由夯土層引起,地宮大小為0.9×0.9 m,高0.5 m。圖5-4-22為地宮挖掘後繪制的地質剖面圖。
圖5-4-21 塔基內一條雷達探測剖面圖
圖5-4-22 地宮挖掘後繪制的地質剖面圖
❷ 重慶雲陽有多少所中學有那些中學
您好
雲陽新縣城有雲陽中學 外國語實驗學校 初一中 初二中
雙江鎮有雙江中學
高陽鎮有高陽中學
鳳鳴鎮有鳳鳴中學
沙市鎮有沙陀中學
魚泉鎮有魚泉中學
其中雲陽中學 外國語實驗學校的教學質量不錯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
❸ 重慶雲陽有多少所中學有那些中學
您好
雲陽新縣城有雲陽中學
外國語實驗學校
初一中
初二中
雙江鎮有雙江中學
高陽鎮有高陽中學
鳳鳴鎮有鳳鳴中學
沙市鎮有沙陀中學
魚泉鎮有魚泉中學
其中雲陽中學
外國語實驗學校的教學質量不錯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
❹ 誰有重慶市雲陽縣故陵鎮的老照片
你上雲陽人家論壇
裡面有個板塊
是攝影愛好者的專區
那個裡面有很多照片 很好很強大!
謝謝採納
分類名人為您解答
❺ 重慶市雲陽縣盤石中學的發展歷程
學校坐落在雲陽新縣城隔江相望的盤龍街道,始建於1976年10月,其發展歷程是:
鄉屬技校階段:(1976年9月-1982年8月)。
1976年,由雲陽縣革委會、縣委命名為永興鄉農校,1976年10月成立。校長:永興鄉公社書記余中貴,名譽校長:雲陽縣縣委副書記張美鑾,常務副校長:牟方清兼辦公室主任。校址:借用永興鄉街道正街「老觀廟」。
1979年9月至1980年8月, 「五七」農民大學遷校。校址:盤龍鎮龍安村2組(七丘田),校長:永興鄉公社書記向書業,名譽校長張美鑾,常務副校長牟方清。由於學校搬遷,學校停止辦學一年。1980年9月,恢復招生,開設農學專業,學制二年。
省屬技校階段:(1982年9月-1992年2月)
1982年,通過整頓,接受了萬縣地區行署檢查驗收,升格為雲陽縣農民技術學校,校長永興鄉書記向書業,名譽校長雲陽縣文教局副局長張君哲,常務副校長牟方清。
1984年9月,馮春雲同志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副校長牟方清,教導處主任方建,團委書記賈在國。
1986年3月,經雲陽縣委縣府同意,學校投資5萬元,並購永興鄉龍安村民校、龍安村辦公室。
1989年9月,學校財務為獨立的會計核算單位。在此前有盤石小學代管我校的工資發放部分。學校只管勤工儉學和四川省下撥的補助款。
縣屬中專階段:(1993年3月-1997年7月)
1992年7月,學校經四川省高教局批准,由雲陽縣農民技術學校升格為雲陽成人中等專業學校。1993年3月,雲陽縣成人中專校正式掛牌。校長馮春雲,副校長牟方清,副校長賈在國,教務主任彭燕飛,生產實習處主任蒲自國,總務處主任余洪泉,從此,學校舉辦中專教育。1994年9月,經四川省高教局批准,允許學校開設文秘專業、農學、建築、畜牧、醫士、護理專業。在校生375人,其中:建築專業一個班,農學專業兩個班,初中5個班,教職工38人。
1995年8月,馮春雲校長退休,牟方清副校長為調研員。校長兼黨支部書記賈在國,副校長蒲自國,工會主席兼總務主任余洪泉,生產實習處主任楊發術,教導主任彭燕飛。學校開設12個專業。即:農學、建築、畜牧、文秘、電子、旅遊、機械、財會、護士、醫士、計算機、經濟管理。
中專、正式初中兩塊牌子階段:(1997年8月-2009年4月)
1997年8月,經雲陽縣人民政府批准,學校合並了革嶺、盤石民中。學校形成了一個陣地,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的格局。教學班14個,其中:中專班4個、初中班10個,教職工52人。在校學生697人。提黃承靜為辦公室主任,田興勇為教導主任,盧波為團委書記。
2004年9月學校舉辦高中教育。
2006年8月,學校副校長蒲自國調職教中心任副校長,寶坪中學校長邱先議調入我校任副校長,分管安全和教學,賈在國校長分管後勤、工會、辦公室。
2007年開始做規模。縣委縣府計劃打造江南高中教育高地,從組織、人力物力財力上逐步傾斜學校發展。2007年8月,縣委縣府將養鹿中學校長畢家國調入我校任黨支部書記兼副校長,分管教學工作。邱先議副校長分管安全;賈在國校長分管後勤。當年調入教師32人,調到職教中心14人,教職工86人,在校學生1750人,教學班26個
2008年7月兼並故陵中學的高中班,在校學生人數達1950人,教學班29個,教職工104人
完全普通中學(高完中)階段:(2009年5月-現在)
2009年3月,市教委批准為「重慶市由於盤石中學校」,成為雲陽縣第八所完全中學,學校轉型為普通高完中學校,同年5月舉行了掛牌儀式,當年新招高中學生800人,在校學生達2545人,教職工132人,其中調入28名教師。
2010年從故陵、江口、鳳鳴、南溪、養鹿中學調入35人師資充實學校,同時派出21人到城區知名學校學習。
2011年,學校教職工達到186人,學生3000多人,常初中每個年級6-7個班,高中每個年級9-10個班,班級達到50個左右。
2012年—2014年從部屬高校招聘優秀大學畢業生近100人。其中4名碩士研究生,有曲阜師大的化學專業畢業的馬瑞蘭、陝西師大體育專業畢業的宋占欽、中國地質大學政治專業畢業的沈婷,重慶師范大學數學專業畢業的向福。目前學校師資人數達到205人,教師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由於實行了招生政策的三限,所以目前在校學生近3000人。
❻ 雲陽的蔈草鎮和龍角鎮哪個好。
龍角要好些。1.區位優勢,龍角是龍缸,票草一線,泥溪一線去雲陽和萬州的必經點,連鳳鳴,寶坪.故陵等鎮,在江南鳳鳴是雲陽門戶,龍角則是交通樞紐。2.龍角為三峽移民鎮,現在鎮全部為重建,且三峽移民讓龍角成為為數不多的可通大貨船的鄉鎮。3.傳統優勢。龍角以前是片區,管轄票草,清水,祁陽,雲峰,泥溪,耀靈六個鄉,教育,公共基礎設施等都要領先票草。目前龍角兩所中學生源基本為上述地區。
❼ 雲陽有哪些農村初中
雲萬來路方向有:人和自中學、蓮花中學、巴陽中學;
雲利路方向:盤石中學、九龍中學、鳳鳴中學、耀靈九年制學校、龍角中學、清水九年制學校、故陵中學;
雲江路方向:水口中學、南溪中學、棲霞中學、青山九年制學校、雙土九年制學校、路陽九年制學校、江口中學、沙沱中學、向陽中學。我知道的就這些,也不一定完全正確
❽ 求雲陽各村、鄉、鎮、中小學名稱
具體到各村。。有空的時候我把學校電話簿的照片傳給你吧。 (不過這是02年發的一本)
中學:
新縣城:雲陽中學、外國語實驗學校(小學、初中、高中)、雙江中學、初一中、初二中、初三中、職高、雲師、成人中專校
其他鄉鎮:江口中學、鳳鳴中學、雲硐初中、南溪初中、沙陀初中、紅獅初中、高陽初中、小江初中、養鹿初中、故陵初中、龍角初中、黃龍初中、外郎初中、院庄初中
小學:
新縣城:實驗小學、雲師附小、杏家灣小學、民德小學、雙江小學、據說在建的北部新區小學
其他鄉鎮:
雲硐片區:雲安貌似還有毛壩小學、硐村小學、水磨、紅堰、棲霞、梅峰(九年制)、寶塔、廟中
鳳鳴片區:鳳鳴、外郎、院庄、盤石、里市(九年制)、革嶺、鳳橋、
………………
還有好幾頁,我哪天有空了再來打。。話說你要這個幹嘛。。
❾ 雲陽有多少鄉鎮和學校
雲陽有22個鎮、16個鄉、4個街道辦事處
溪鎮
高陽鎮
江口鎮
鳳鳴鎮
養鹿鄉
雲安鎮
平安鎮
雙江街道
紅獅鎮
人和鎮
盤龍鎮
龍角鎮
清水鄉
故陵鎮
寶坪鎮
青龍街道
黃石鎮
雙土鎮
渠馬鎮
路陽鎮
魚泉鎮
棲霞鄉
沙市鎮
桑坪鎮
票草鄉
雙龍鄉
外郎鄉
泥溪鄉
普安鄉
巴陽鎮
龍洞鄉
雲硐鄉
新津鄉
大陽鄉
上壩鄉
後葉鄉
農壩鎮
耀靈鄉
洞鹿鄉
石門鄉
堰坪鄉
有124所學校
實驗幼兒園 龍市初中 桑坪初中
杏家灣幼兒園 龍角小學 桑坪小學
復興初中 耀靈九年制學校 團壩小學
復興小學 桐林小學 石門小學
教師進修學院(雲師) 人和初中 泥溪小學 新陽小學
雲陽中學 人和小學 清水九年制學校 江口小學
外國語實驗學校 立新小學 清水民族小學 團灘小學
雙江中學 蓮花九年制學校 寶坪初中 路陽九年制學校
鳳鳴中學 巴陽初中 寶坪小學 向陽初中
江口中學 巴陽小學 雙壩小學 向陽小學
盤石中學 水口初中 蔈草小學 後葉小學
南溪中學 水口小學 歧陽小學 農壩小學
高陽中學 黃石初中 水磨小學 盛堡初中
職教中心 黃石小學 故陵小學 盛堡小學
初一中 雲硐小學 堰坪小學 千丘小學
初二中 廟中小學 新津小學 帆水小學
初三中 棲霞小學 普安小學 高陽小學
雲硐初中 毛壩小學 彭詠梧小學 渠馬小學
龍角初中 新建小學 雙梅小學 雙水小學
故陵初中 梅峰九年制學校 洞鹿小學 建全小學
紅獅初中 鳳鳴小學 龍洞九年制學校 文龍小學
天景初中 黃龍初中 南溪小學 平安小學
小江初中 院庄初中 水市小學 養鹿小學
養鹿初中 院庄小學 長洪初中 白龍九年制學校
沙沱初中 外郎小學 長洪小學 杉林初中
特教學校 外郎初中 鹽渠小學 龍塘小學
東山初中 鳳橋小學 青山九年制學校 沙市小學
實驗小學 里市小學 雙土九年制學校 上坪小學
雲師附小 盤石小學 無量小學 魚泉小學
杏家灣小學 革嶺小學 大陽小學 鹿鳴小學
民德小學 九龍初中 富家小學 上壩小學
雙江小學 九龍小學 白鶴小學 紅旗小學
以上信息來自雲陽人家網站
雲陽知道團隊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