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有什麼危害
❶ 校園欺凌對學生的危害
校園暴力是侵犯學生的人身權利的。對於施暴者而言:給他人帶來傷害,要承擔治療甚至專賠償費用,要受到學屬校老師的嚴肅批評教育,甚至無法繼續完成學業。他們的行為很難獲得社會(主要是學校和家庭)的認可,那些常在中小學打架,特別是加入到暴力幫派的學生,很多最終都走上了犯罪道路。對於受害者而言:帶來肉體損傷甚至殘疾;易造成性格懦弱、自卑,缺乏信心和勇氣;造成心靈的陰影和傷害;厭學甚至輟學。
❷ 什麼是「校園欺凌」它的危害是什麼
校園欺凌是在校園內外學生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路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
危害:「欺凌者」由於長期欺負別人,內心得到極大滿足,以自我中心,對同學缺少同情心,而「旁觀者」會因為幫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內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園欺凌」對受害者的傷害也不可小視,受欺凌的學生通常在身體上和心靈上受到雙重創傷,並且容易留下陰影長期難以平復。
同時「校園欺凌」也會影響到學校的整體紀律和風氣。所以,學校須正視並加以制止和預防欺凌事件的發生。並且同學和家長的努力也非常重要的。
(2)校園欺凌有什麼危害擴展閱讀
2018年11月12日,廣東省教育廳等13部門聯合出台了《加強中小學生欺凌綜合治理方案的實施辦法(試行)》,對校園欺凌的分類、預防、治理等問題作出明確規定。
其中,對被欺凌者身體和心理造成「輕微痛苦」或者「明顯傷害」的欺凌事件,分別列為「輕微」或者「惡劣」。
「攜帶刀具等器械威脅或打被欺凌者的」「多次強脫被欺凌者衣物的」「多次強索被欺凌者財物的」等屬於「惡劣」范疇的嚴重欺凌事件。
值得關注的是,學校對於屢教不改或者情節惡劣的嚴重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在進行批評的同時給予懲戒,嚴重者可以給予留校察看、勒令退學、開除學籍的處分。
❸ 校園暴力事件都有哪些危害
校園暴力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校園暴力的存在,不同程度地影響到學校教學秩序,學生健康成長,家族正常生活,社會安定團結。損害學生身心健康,耽誤學習,甚至改變學生的人生。對青少年暴力受害者來說,遭遇暴力侵害無疑是一場夢魘,在心理上很可能會留下永久的傷痕。
學校出現校園暴力,無論何種形式,什麼程度,勢必對校園正常的教學活動,校園生活造成不良後果,這對教學計劃的安排,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精力的分配等都形成沖擊和干擾,影響校園秩序的方方面面。
引發學生家長恐慌,產生連鎖反應。影響到家長的工作、生活,極易導致家長對學校不滿。影響校園聲譽,社會反應強烈,極大地降低了教師的整體社會評價,甚至導致某些學校的信任危機。
校園暴力的逐級演變,最終導致學生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❹ 校園欺凌事件存在哪些危害
欺負同學會對同學構成心理問題,影響健康,甚至影響人格發展。
身心影響:恐懼、消沉抑鬱、創傷後遺症、憂慮、胃痛、吸毒、酗酒、自殘、自殺,自己也成為欺凌者。
會極度缺乏自信,害怕與人溝通。校園欺凌也是誘發精神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4)校園欺凌有什麼危害擴展閱讀:
校園欺凌是指同學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路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 ,校園欺凌多發生在中小學。校園欺凌分為單人實施的暴力,少數人數暴力,和多人 實施暴力。實施環境地區多為校園周邊或人少僻靜處。
校園欺凌不一定在校園內發生,放學後同學間的欺負行為也算在內。
其主要表現是身體強壯的學生欺負弱小的學生,令其在心靈及肉體上感到痛苦。校園欺凌通常都是重復發生,而不是單一的偶發事件。有時是一人欺負一人;有時集體欺負一人。
通常欺負者不覺得自己不對,而且受害者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發欺凌者。 因此,惡性循環導致受害者的身心深受煎熬。
❺ 校園暴力的危害有哪些
首先,那些備受虐待煎熬的學生很可憐。他們天性懦弱一些,身體單薄一些,沒辦法反抗小惡棍的壓迫,屢受傷害成為他們的成長障礙。他們不缺乏正義感和善良,當覺得現實生活「欺騙」了自己,他們也會反抗,崇拜心目中的正義英雄多啦A夢。由於恐懼報復,他們甚至不敢和老師、父母及時溝通境況,心靈往往受壓抑甚至扭曲。壓抑到極限,就可能出現吳健國同學那樣的血案。
其次,施害的小惡棍也是害人害己。除了受到不良環境的影響,家長過於溺愛疏於管教,或者家長自身有暴力思想和言行(有報道住在對門的鄰居因為孩子爭一個紙筒竟然將一對夫妻砍成重傷),都可能催生校園「小混混」。他們往往不思學習,沉迷於游戲和網路,沾染攀比享樂習氣,小小年紀儼然有一股「邪氣」。男孩子頑皮一點是正常的,但學校老師和家長應該區分清楚頑皮和「邪氣」。漸失善良和正義感,無羞惡之心,是非黑白不辨,這樣的學生哪怕只露出一點一點苗頭,就該加強管教疏導了。
最後,校園暴力受害方是未來的社會。中國人普遍認同一個說法——三歲看大。家長、學校如果沒有教育好孩子,就是將一件「殘缺品」交給了未來社會,惡果也許會在將來長得更大。又有俗話說,小時偷針,長大偷金。中小學階段道德人格教育的失敗,無異於向未來社會排污。
防範校園暴力,也許並不需要多麼復雜的方案。關鍵在於學校加強管理服務,可以設立一個校園防暴舉報點,對舉報校園暴力作出快速懲處教育,可以考慮和學校心理輔導室、保衛科等一體化設置。另外,班主任老師應該細心體察學生的思想言行,防範校園暴力萌芽。對舉報核實的小惡棍,除了按照規章及時懲處,特別是要讓其家長配合管教。
學校教育培養目標是全面發展的學生,可以「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不能任由那些調皮過頭的小傢伙沾染野蠻的精神,慢慢滑向邪惡的深淵。
校園暴力有哪些危害經過上文的講述我們已經知道了,希望同學們可以通過上文講述的內容自覺地遠離校園暴力共同營造安全快樂的校園環境。
❻ 校園欺凌行為有什麼危害
1、身體影響
不同程度的輕重傷。 永久性的後遺症、傷殘、明顯傷痕。 死亡。
2、心理影版響權
恐懼、消沉抑鬱 、憂慮、 胃痛、 厭食。
3、深層影響
創傷後遺症、 人格分裂、 人格扭曲、 價值觀錯亂、 失去對人性的信任。
4、行為影響
吸毒、酗酒、 自殘、 自殺、 厭學、逃學、 成為欺凌者、 反社會行動、 學生運動、 引發校園槍擊案。
5、學習影響
缺席、曠課、退學、逃學, 失去對教師的信任與尊重,失去與同學間的和諧關系。
(6)校園欺凌有什麼危害擴展閱讀
欺凌形式
1、肢體欺凌
推撞、拳打腳踢,扇打以及搶奪財物等,是容易察覺欺凌形式。
2、言語欺凌
當眾嘲笑、辱罵以及替別人取侮辱性綽號等,是不容易察覺的欺凌形式。
3、社交欺凌
孤立、杯葛以及令其身邊沒有朋友等,是不容易察覺的欺凌形式。
4、網路欺凌
在網路發表對受害者不利的網路言論、曝光隱私以及對受害者的照片進行惡搞等,是容易察覺欺凌形式。
❼ 校園欺凌的壞處
1.被欺負者往往具有某些消極的自我概念或自我認知,自尊較低,缺乏自信版。
2.與一般兒權童和欺負者相比,受欺負兒童對自己的智力與社會交往能力評價偏低,在長期遭受同伴的羞辱又無力自衛時,他們極易產生對現實世界的不信任,並可能形成習得性無助感。
3.受欺負者在內外向性維度上得分較低,而在神經質維度上的得分較高,這說明受欺負者較內向而對外界刺激又過於敏感,因而對他人的攻擊行為感受比較強烈,反應也比較強烈,情緒波動較大,心理挫折的感受比一般兒童強,經常被抑鬱焦慮等不良情緒所困擾,這類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表現出孤獨、自卑、學習困難(注意力分散,厭學)、人際交往障礙等問題,有的還會出現生理反應,如頭痛,胃痛,失眠,噩夢等。
❽ 校園暴力對學生有哪些危害
一)厭學現象。受害者讓校園里的暴力現象嚇怕了,因此不敢去上學,上課也不敢主動提問題,膽子更小,最後導致輟學。
(二)學習效率下降。學生每天都處於緊張的迴避、逃避、躲避狀態,學習精力分散,學習效率自然下降。
(三)學校正氣受壓抑,邪氣上升。學生不是在團結的氣氛中,比學習、比智慧,而是在霸道的環境中比拳頭、比地位,班級風氣、學校風氣無形中自然偏離了方位,邪氣不除,正氣難正。
(四)學生人格扭曲。當學生受到無端欺辱時,其他同學由於害怕報復,不敢挺身而出主持公道,正義感被泯滅。周圍都是冷漠的眼神,「打去吧,打死償命,與我何干。」同情心、團結協作精神都一剎那轉變為倚強欺弱,人際關系淡漠,相互勾結、利用,一旦被壞人利用,將極易走上犯罪道路。
(五)爆發惡性事故。由於多次受到欺辱,受害者壓力很大,等壓抑達到不能承受時,就會產生報復心理,寧肯魚死網破,鋌而走險。小者找上更多的人打擊對手,大者致人死命。這些事件的發動者,往往都是平時的受害者,由於一時的沖動,闖下了大禍。沖突中,如果雙方的社會關系、家庭勢力參與進來,將會釀成更加嚴重的後果。
這些暴力行為,雖然都是些偶然現象,處理不好,其危害性卻遠不只是學生所受到的屈辱和痛苦。那種「樹大自然直」,忽視適時教育的觀念,將喪失教育的有效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