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中學生愛國

中學生愛國

發布時間: 2021-06-16 12:38:40

❶ 怎樣理解愛國中學生應該怎麼愛國

愛國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之一,我們每個人都會為自己是龍的傳人而自豪。但是,愛國不是口號,不是裝潢,愛國要通過一件件小事,有時是微不足道的小事而體現出來。我們應該從點點滴滴的事情做起,培養自己的愛國情懷。我們要自覺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而不能像下面故事中的那個中國學生一樣,口頭是一套,而行動又是一套。
看看中國近代史會有感覺 恨與愛是相對的 對歷史侵掠者的恨會增家對祖國的愛
但要慎重否則會造成下一代與別國關系緊張
其實我個人覺得,中學生是可以發揚一下愛國熱情的,但真正的問題在於要怎麼發揚.這要從根本上講起,如果每個中學生都像他們那樣去發傳單,不務正業,那中國的未來,我們這些下一代還能繼承發揚么?

中學生的根本是學習,只有學了更多的知識,你才有本去和那些敵對分子去理論,單單去發個傳單,又能起什麼作用???

我認為,中學生的愛國熱情應該表現在學習上,而不是去宣傳那些"莫須有"的事情.很多東西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發發傳單可以從根本上打退那些反對北京奧運的人么???

孟子的那句話說的好,"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所以我們要首先自己強大起來,做好自己的本分,才能期望明天.

還是那句話,要想打退那些反對北京奧運的人,就要強大;要想強大,就要有實力,有根本;要想有實力,有根本,就要努力學習,讓他們看到我們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

❷ 中學生如何做到愛國主義

弘揚愛國主義 立志為國進取
愛國就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歷朝歷代,許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強烈的憂國憂民思想,以國事為己任,前仆後繼,臨難不屈,保衛祖國,關懷民生,這種可貴的精神,使中華民族歷經劫難而不衰。愛國的內容十分廣泛,熱愛祖國的山河,熱愛民族的歷史,關心祖國的命運,在危難之時英勇戰斗,為祖國捐軀,都是愛國主義的表現。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的民族精神。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正是由於對祖國的深切熱愛,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共同開拓了遼闊的疆域,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我們,要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積極維護祖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祖國的領土寸土不能丟,不能被分裂侵佔;要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為創造更加輝煌的民族文化而盡心盡力。
今天,我國已步入新的歷史時期,加入世貿組織使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系更加密切,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新情況、新問題。推進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更需要我們不斷弘揚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重振雄風,為人類文明與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少年興則國興,小年強則國強。我們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增強愛國的情感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主義旗幟,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為創造祖國輝煌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我是顏YQ

❸ 作為中學生,我們如何踐行愛國主義精神

一要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青年要把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和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具體的奮斗目標結合起來。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自己的學習和工作同國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緊密結合起來。遵紀守法,有效抵制各種錯誤思想的侵蝕。

二要具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立足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勤奮學習,掌握知識,提高能力。要敢於向已有的科學成果挑戰,敢於向未知的新領域進軍,勇敢地去實踐,去探討。因為,當代青年是否具有強烈的開拓和創新能力關繫到我國科學的興衰。

三要具有健全的心理人格。在對待現實的態度,對國家、對人民有強烈的愛心;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有強烈的責任感;對待人生,積極奮發,不消極頹廢,不得過且過;對學習,對工作興趣廣泛,求知慾望強烈,勤奮刻苦,有創新精神,有自信心;奮斗目標明確,意志堅定;對他人情操高潔,易於合作,有團隊精神。

四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健康的體魄是人才成功的關鍵。只有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才能從事緊張的、艱苦的創造性勞動,才能攀登事業的高峰。健康的體魄在人才成長與成功的過程中起基礎性作用。每一個立志成才者,對這一因素決不可忽視。不僅要堅持經常性的體育鍛煉,還要積極參加有利於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

愛國主義精神,指的是在幾千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是一種崇高的思想品德。

(3)中學生愛國擴展閱讀:

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它同為國奉獻、對國家盡責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愛國主義是一種崇高的思想品德。

中華民族的歷史之所以悠久和偉大,是因為愛國主義作為一種精神支柱和精神財富是起了重要作用的,愛國主義是一種深厚的感情,一種對於自己生長的國土和民族所懷有的深切的依戀之情.這種感情在歷史的長河中,經過千百年的凝聚,無數次的激發,最終被整個民族的社會心理所認同,升華為愛國意識,因而它又是一種道德力量,它對國家、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為祖國奉獻一切的獻身精神是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美德之一。

在古代歷史上曾涌現出許多著名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如不畏強暴的晏嬰,英勇抗擊匈奴的衛青、霍去病,精忠報國的岳飛,「男兒到死心如鐵」的辛棄疾,保衛北京的於謙,抗擊倭寇的戚繼光,橫戈戍邊抗清的袁崇煥,少年英雄夏完淳。

「也留正氣在乾坤」的張煌言,收復台灣的鄭成功、畢生致力革命創導新學的何子淵等,他們的愛國獻身精神至今仍具有巨大的精神感召力,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素材。

特別是在近現代的歷史上,當中國遭到帝國主義列強的瘋狂侵略,出現了亡國滅種的危機時,中華兒女的愛國主義精神更是越加激發而不可動搖,越發顯示出它的戰斗鋒芒和精神力量。

從孫中山、黃興、何子淵、鄒容、秋瑾等資產階級革命家到李大釗、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彭德懷、董必武等無產階級革命家,都繼承了中華民族「以天下為己任」的愛國主義優良傳統,將振興中華的責任置於肩上。

❹ 中學生愛國作文範文

「中國,是我們的家。愛她,崇敬她,是每個中國人的准則。是中國人,就要自強不息,為中國爭光。」是呀,作為一名中國人,愛國是我們的責任。詹天佑就是一個堅守著這樣一個責任的人。
《詹天佑》這篇文章中講述了詹天佑不怕困難、危險和嘲笑,用了短短四年時間,便將京張鐵路修築成功了。1895年至1899年間,中國有1萬公里的鐵路修築權被霸佔,但清政府卻束手無策。是什麼樣的力量使詹天佑不僅完成連外國人都不敢嘗試的工程,還提前兩年竣工呢?是詹天佑一腔愛國之情,是詹天佑的那顆滿腔熱情的心,激勵著詹天佑克服了種種困難險阻,將別人認為不可能的完成的工程修築成功;是詹天佑為了祖國爭光,無論付出多大代價也在所不惜,只要能讓中國人的腰板直起來。
我們學過的另一篇課文《燈光》中的郝副營長就是一個像詹天佑一樣愛國的人。為了讓後續部隊在一片黑暗的環境中看到突破口,郝副營長將一本書點燃,高高舉起,給後續部隊照路。雖然郝副營長因火光暴露了自己而犧牲了,但他那種愛國精神卻讓我銘記在心。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也要做像詹天佑、像郝副營長一樣愛國的人。
其實愛國並不代表一定要為國家獻出寶貴的生命,可以體現在許多方面。看,奧運健兒們揮汗如雨的鍛煉,只為那金光閃閃的冠軍獎牌,在奧運史冊上鐫刻中國人的名字;瞧,科學家們為了研製高科技,在實驗室廢寢忘食的身影……這些都是從心底迸發出的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這種感情是純真的,是熾熱的,是發自肺腑的,身為中國人而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
我敬佩詹天佑,他讓我明白了要好好學習,為國爭光;是他讓我知道了要熱愛自己的國家,為國家做出貢獻;也是他讓我懂得了什麼是愛國精神。

❺ 中學生如何愛國

處於迎合世界潮流和反攻復國大時代里,身為國家未來主人翁的我們--中
學生,對於版國家前途的開創,民族的生存,實負有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與其不可
拒絕接受的時代使命。
從中外歷史來觀察,多少人立大業、做大事,為國家留下轟轟烈烈的事跡,
這便是「愛國」。 國父在大學讀書時期,見清廷政治腐敗,屢次受帝國主義的
侵略,國際地位較低落到有「次殖民地」的危險,於是就立志革命,推翻滿清。
國父這種有理想、有抱負、具膽識、重情操、又富於國家觀念的愛國行動,值
得效法。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中學權生應該如何愛國呢?最重要的是,現在
努力用功讀書,充實自己,以後為國盡力。其次是遵守校規,不做對國家有害的
事情,以後到了社會,也將是一個守法的好國民。
處於迎合世界新潮流和反攻復國的大時代中,我們要開創富強的中華民
國,愛中華民國,這便是「愛國」。

❻ 中學生愛國主義文章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提高全民整體素質的基礎工程。我

省在全面貫徹《中學德育大綱》、《小學德育綱要》精神,改進和加強學校德育工作

的過程中,堅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旋律,落實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務,取得了較好

的效果。自中共中央頒發《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以後,進一步推動了我省中小學

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向著普及縱深方向發展。

一、明確教育任務,開展調查研究,增強教育的針對性。

中小學德育的基本任務是,把全體學生培養成為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具有社會公

德、文明行為習慣的遵紀守法的公民。為了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廣泛地

進行了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現狀調查。1949年上半年,由省教委組織調查組先後到大悟

縣、應城市、武漢市武昌區,聽取了縣市區教育部門的匯報,除請政府負責人及宣傳、

團委、婦聯、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門的同志進行了座談外,還同時19所學校(小學

5所,初中4所,高中6所,其它4所)的校長、主任和教師舉行了座談。各地反映,近

幾年來,我省中小學教育工作,特別是愛國主義教育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也存在不

少問題,其中有些問題還是比較突出的。據一所小學抽樣調查,不知道「十一」國慶

節的學生佔有15%,不知道國歌叫《義勇軍進行曲》的佔58%,不知道我國是「四大

發明」的文明古國的佔16%,認為外國比中國好,資本主義比社會主義好的佔有16%,

不知道為什麼要升國旗的佔60%,長大了出國賺大錢的佔領23%,不了解帝國主義侵

華史實的更是佔大多數。通過調查,我們感到震驚,不僅增強了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

育的緊迫感和使命感,也使我們進一步明確了愛國主義教育的任務。

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知道和認識祖國的過去,今天和未來的基

上,產生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學生確立正確的理想、信仰和人

生觀立志投身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去。要達到上述目的,必須

緊密聯系實際,增強教育的針對性。

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首先,我們針對學生對國旗、國歌、國慶的基本

常識。進一步又針對學生不了解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缺乏足夠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

感,甚至認為外國比中國好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在全省普遍開展了『兩史一情』、香

港回歸祖國和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方面的教育,激發他們崇敬和學習民族

英雄「興我中華,歷史的悲劇不能重演」的思想感情,培養他們為維護國家獨立、自

主、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思想觀念。愛國主義教育必須突出時代特徵。黨的基本路線

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現實主題。我們針對學生對『社會主義好』缺乏足夠認識的問

題,緊密聯系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實際,廣泛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基本路線教育

活動。很多地方和學校組織了「在祖國懷抱里成長」、「改革開放使祖國欣欣向榮」

等主題教育活動。組織學生參觀訪問,進行「五看」的社會調查:看個人變化,看家

庭變化,看學校變化,看學校附近一條街的變化,看本地區的變化。「看變化,頌祖

國」、「看變化,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還有不少地方和學校,不僅開展了十

一屆三中全會前後的縱向對比教育,還結合開展了橫向對比的路線教育,同同等發達

程度的國家比成就,同發達國家比發展速度,激發了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

二、確定教育內容,設計教育專題,形成教育活動序列。

愛國主義教育任務的落實,關鍵在於教育內容的選擇和把握。愛國主義教育內容

豐富,涵蓋較廣。我們在確定教育內容、設計教育專題時,主要考慮了如下四點:一

是,根據學生年齡特徵,確定教育的可接收性;二是,根據教育內容的整體內涵,確

定教育內容的序列性;三是,在教育內容和教育對象的結合方面,確定教育內容的針

對性;四是,在教育內容的漸進和深化方面,確定教育內容的連續性。

(一)、根據學生年齡特徵,有針對性地安排合適的教育內容,選擇恰當的教育

活動方式。小學生心底純潔,活潑好動,熱情高,但知識面窄,缺乏理性認識能力。

在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選擇方面,重點是激發他們的主義情感,憎惡帝國主義的侵

略,了解祖國的偉大,從行動上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積極向英雄人物學習,

努力學習文化科學知識,長大了報效祖國。按照上述指導思想,各小學在開展「祖國

在我心中」、「我是祖國的花朵」、「我要做個了不起的中國人」等專題教育活動時,

形成了「九字活動系列」。即:唱(歌頌祖國、歌頌黨、歌頌社會主義);繪(描繪

祖國錦綉河山);看(革命遺跡,歷史名勝,建設成果);讀(英雄故事、歷史故事);

講(祖國變化、英雄事跡);寫(贊美祖國、贊美英雄、抒發情懷);做(學英雄做

好事、努力學習);(愛國主義知識和行為規范);展(活動成果、報國之志)。這

些活動深深地扣動了兒童的心弦,省實驗小學的「武漢是三好學生」王燕在去杭州參

加中央音樂學院的鋼琴考試前,深情地要求再當一次「升旗手」,立志將來當音樂家

為國爭光。

對於進入青少年時期的中學生,他們有了一定的知識和理性思考能力,可以提出

更高的要求,以課堂滲透教育為主,輔以有廣度和深度的課外活動。挖掘各學科中蘊

藏的愛國主義因素,把愛國主義教育要求和學科愛國主義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課

外活動方面,主要是用講座、報告會、讀書會、知識競賽、參觀等形式,有計劃、有

目的的讓學生了解中國的近代史、現代史,熟悉國情和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就,引導

學生進行比較和思考,堅定黨的基本路線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觀點。

(二)、根據愛國主義教育的整體內涵,設計教育專題,形成教育活動序列。愛

國主義教育有其自身的系統和整體內涵。在實施教育時,各學校分層次,精心設計專

題;在序列內容安排上充分注意其階段性和連續性。在小學低年級一般設計了「偉大

中華十知道」、「祖國山河多壯麗」等專題;在小學中年級安排了「偉大祖國名人多」、

「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等專題;在小學高年級安排了「屈辱的歷史、奮斗的歷史」、

「愛我中華、興我中華」等專題。在活動安排上,由參加嚴肅、隆重升旗儀式,搶答

祖國基本知識,聽講革命故事、唱革命歌曲,參觀祖國名勝和革命史跡,到較系統搜

集、編出《英雄譜》、《名人名言集》、《中華集錦》等。武昌曇華林小學精心設計

了「三個了不起」的專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該校學生在回答記者采訪是說:「參

加了『了不起』的教育活動後,心中有一種強烈的自豪感,有一種要大聲疾呼的激情:

中國了不起,中國人了不起,我要做一個了不起的中國人。」

中學階段按照學生思維日臻理性化特點,分別安排了「知我中華」、「只有社會

主義能夠救中國」、「騰飛的中華」等專題。很多學校還結合湖北的特點,編寫了系

列教材和製作了系列幻燈片:《錦綉湖北——湖北名山秀川、建設成就講話》、《鐵

血豐碑——湖北革命斗爭史講話》、《楚天英傑——湖北歷史上的傑出人物講話》,

系統地對學生開展了愛國主義序列教育,有的學生在演講中說道:「我們腳下是中華

的熱土,身後是祖國的錦綉河山,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不能忘記自己是中國人,不能

忘記祖國的興衰大業。」

三、探索教育規律,優化教育方法。

在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各地在把握教育內容的基礎上,根據內容需要,貼切地

選擇教育方法,一般都採用了調查研究、比較、典型導引和情感體驗等方法,通過調

查、訪問、參觀、讀書等方式,增長學生的愛國主義知識。為了進一步深化愛國主義

教育,我們在總結各地活動經驗的同時,還有意識地定點開展這方面的實驗研究,探

索愛國主義教育規律。

(一)、滲透教育法:學校是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陣地,學科教學是實施愛

國主義教育的主要渠道。學生在校大量活動和受教育是學科課堂學習,對於中學生尤

為如此。因此,研究在學科教學中如何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

從學科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中,總結出了滲透的「六有」原則。即:有「意」

有意識地發掘學科中顯性或隱性的愛國主義教育因素;有「的」——有目的、有針對

性地確定愛國主義教育主題;有「機」——有機結合學科教學,融溶於載體,做到淡

化痕跡、「潤物細無聲」;有「度」——適度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內容,不沖淡學科教

學本色,學生易於接受;有「序」——有步驟有秩序地實施滲透;有「效」——講求

實效,克服形式主義和實用主義。在上述原則指導下,根據不同學科和較學內容,探

索出了「程序法」、「四環節法——知事、明理、動情、養成」,「聯系比較法」等。

如有的數學教師講利用正切函數值解直角三角形時,引用中國古代發明的利用稈子影

長確定季節和時令的歷法作例證,利用「四環節法」學生學了知識、激發了民族自豪

感。對於歷史、地理等具有很強的顯性愛國主義因素的知識,又採用「聯系比較法」,

擴大和增強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

(二)、環境教育法:充分利用校園的愛國主義文化環境的布置和創造濃郁的愛

國主義教育氛圍,讓學生在環境中熏陶,潛移默化,內化愛國主義教育情感,增長愛

國主義見識。如一走進武昌實驗小學校園,綠樹成蔭、甬道繁花縈繞,大紅色巨幅校

訓:「祖國利益高於一切」立刻印入眼簾。學校還充分利用校內《中央軍事政治學校

舊址》和惲代英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此工作過的史實,給最優秀少先隊命名為「惲代

英中隊」,開展「革命紅旗代代傳」的活動。很多學校都注意建立了具有愛國主義教

育意義的長廊和甬道。用中國歷史名人、名言錄掛幅裝點室內環境氛圍,是一種很具

愛國主義教育感染力的隱性教育課堂。

四、加強領導,重在建設,形成教育常規。

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常規教育。要形成愛國主義教育常規,首

先,要加強領導。中共湖北省委貫徹中央《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精神,制定、印

發了《湖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細則》,文件明確指出: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是提高

全省人民整體素質的一項基礎性的社會工程,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

對這項工作的領導,並從人力、物力、財力上予以支持;還對教育的內容、對象、建

設、實施等問題作了明確的規定和部署。為了加強領導,我省成立了由省委宣傳部牽

頭的愛國主義教育協調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十分重視提高各級領導和廣大幹部對愛國

主義教育意義的認識,加強理論建設,組織專門班子,撰寫了一批有理論深度的文章,

加大宣傳力度,造成輿論氛圍。為了指導面上工作,省教委等五單位聯合在武漢市武

昌區辦點,批轉了中共武漢市武昌區委員會《關於貫徹〈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細

則》的文件;第二,堅持愛國主義教育「四為主」的指導思想,即:愛國主義教育是

全民教育,其重點是青少年;學校是對廣大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陣地;課

堂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渠道;教師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力軍。第三,愛國

主義教育必須堅持重在建設的方針,除上述理論建設外,各地都結合本地實際加強了

對教材、基地和制度的建設,多年來,大多數學校都編寫了愛國主義教育序列教材,

同革命紀念館、所、部隊等開展共建活動,創建了一批基地,全省由省政府行文,正

式命名了44個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各地也充分開發教育資源,相繼建設了一批本

地的教育基地,為了充分發揮基地的作用,文件還明確規定:各級各類愛國主義教育

基地對中小學生有組織的參觀活動要優先安排,實行收費參觀的單位,在節假日及雙

休日對中小學師生有組織的參觀應實行免費開放。同時,省教委還組織編寫了《中小

學生百部愛國主義教育影視片觀賞指南》以及序列教材。武昌區教委頒布的《武昌區

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常規十條》規定每個學生都要知道武昌農講所、辛亥首義舊址、

鐵軍、起義門、九女墩、六一亭等革命史跡…。要求各校在『五.四』、『七.一』、

『十.一』等節日組織相應的愛國常規教育活動。全省還定期開展「黃鶴美育節」大

型活動,多種形式匯演愛國主義節目,對全省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起了很大的推動作

用。各地和學校還相繼制訂了愛國主義教育常規制度,結合「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中有關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重點加強了訓練,形成常規。大部分地區和學校都明確規

定一年級新生入學和每學年,必須對學生進行國旗、國歌、國徽、首都及祖國版圖的

教育。通過上述安排,基本上達到了使我省愛國主義教育常抓不懈,充分發揮其時代

主旋律的作用。

❼ 中學生應怎樣愛國

一、從實踐出發
課堂教育是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場所,作為教育者,必須在課堂教育實踐中,充分發掘分散在課文中的祖國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中深厚的愛國因素,喚醒受教育者深沉的愛國思想和濃烈的愛國情愫,對學生進行民族的優越感、憂患感和使命感等多層次的愛國主義教育。
1、培養學生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卓越的古代文明的自豪感,諸如被馬克思高度評價為"資產階級發展的必要前提"的"四大發明",為世界文化界所推崇為人類文化源頭和思想源泉之一的老莊哲學、孔孟儒學等等,從中學生可以強烈感受到中華民族的精神和物質文明史上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和創造美,油然而生自豪、自尊和自信的民族優越感受。
2、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諸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艱"(屈原)式的仰天長嘆,"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龔自珍)的熱烈呼號,都表達了先賢諸哲對罹難祖國及其命運刻骨銘心的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這種蒼涼的憂患意識,貫穿於整個中國文化傳統之中。以憂國憂民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對象和內容,具有突出的現實意義。
3、培養學生為了祖國的新生和發展而舍棄個人一切的使命意識與犧牲精神。"取義成仁今日事, 人間遍種自由花"(陳毅)這種充滿悲劇美的千古絕唱,頗能激沸青少年一代骨髓深入的愛國熱血。應當說, 在面臨民族生死存亡、"小我"與"大我"兩者之間必擇其一的關鍵時刻往往最能迸發出愛國主義激情。
這樣旨在蓄養愛國主義激情的課堂教育,就能使學生對祖國燦爛文明、壯麗山川在生活動潑、富於創造的內心體驗中獲得巨大的滿足、幸福和陶醉,並油然升華成作為中華民族之一分子的崇高感和驕傲感受,樂意為這個多民族的團結而犧牲私利,奉獻所有。 久之,這種"犧牲"、這種"奉獻"也成為個體生命人格完善的最高精神需求,成為實踐人生最終價值的理想境界,愛國主義教育就步入了一處終極的大化之境。
二、 從生活出發
提起愛國主義教育,有人認為是不切實際空洞的大道理。其實不然,"經微之處見精神",在我們的生活處處都不乏愛國主義的高尚之舉。當我們隨手關緊水平考試籠頭,拉熄了"長明燈";當我們向處於困境的同學院伸出援助之手;當我們為希望工程捐出一元錢,為貧困山區的人們獻出一件寒;當我們畢業後回到家鄉破舊的三尺講台; 當我們學成回國,報效祖國之時……當我們默默地,很自然地做著這一切的時候,不下體現了我們對社會也是以國家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受嗎?只要我們時刻記住自己是中國人,那麼愛國主義就無時無刻不在我們心中。
因此,教師要善於將愛國主義這一大概念具體分解成與學生生活、學習相關的細節,使學生懂得一些生活小事也能體現愛國行為。自己也能做一些對國家有益的事情。如針對部分學生扔饃倒飯現嚴重,學校有目的地組織學生訪問敬老院老人們。老人們講到了自己童年時期吃野草,喝稀粥,忍飢挨餓,不少人活活必死的血淚史和新中國人民所過的幸福生活,並希望同學們為國家的富強,要珍惜每粒糧食,教師在最後總結:"我們國家有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地著比較貧困的生活,如果我們全國每人節約一分錢,一粒糧,就可以為國家節約一千餘萬元錢和幾十二月噸糧食。"這樣學生就受到了教育,提高了認識。

❽ 中學生該怎樣愛國

基本要求

1、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2、愛自己的骨肉同胞;

3、愛祖國的燦爛文化;

4、愛自己的祖國。

優良傳統

1、熱愛祖國,矢志不渝

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3、維護統一,反對分裂

4、同仇敵愾,抗禦外侮。

(8)中學生愛國擴展閱讀:

1、培養學生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卓越的古代文明的自豪感。

諸如被馬克思高度評價為"資產階級發展的必要前提"的"四大發明",為世界文化界所推崇為人類文化源頭和思想源泉之一的老莊哲學、孔孟儒學等等,從中學生可以強烈感受到中華民族的精神和物質文明史上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和創造美,油然而生自豪、自尊和自信的民族優越感受。

2、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

諸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艱"式的仰天長嘆,"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熱烈呼號,都表達了先賢諸哲對罹難祖國及其命運刻骨銘心的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

這種蒼涼的憂患意識,貫穿於整個中國文化傳統之中。以憂國憂民為愛國主義教育的對象和內容,具有突出的現實意義。

3、培養學生為了祖國的新生和發展而舍棄個人一切的使命意識與犧牲精神。

"取義成仁今日事, 人間遍種自由花"(陳毅)這種充滿悲劇美的千古絕唱,頗能激沸青少年一代骨髓深入的愛國熱血。應當說, 在面臨民族生死存亡、"小我"與"大我"兩者之間必擇其一的關鍵時刻往往最能迸發出愛國主義激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愛國主義

❾ 作為中學生,我們應如何愛國

愛國絕不是嘴上說說的而已,首先你要了解國家,才能去愛國家。像別人說的好好學習就不失為一個簡單的辦法,但是你學習了要有自己的主觀意識,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該做什麼。所謂為社會作貢獻首先都是要建立在你知道社會需要你做什麼的基礎上。盲目聽從別人,只做別人想要你去做的事,於個人於國家於社會都弊大於利。總之你自己先活得明白吧。實在不知道做什麼,就好好讀書。

熱點內容
寶藍色校園 發布:2025-07-11 20:31:21 瀏覽:714
幼兒教師演講稿精選 發布:2025-07-11 14:51:14 瀏覽:105
燃料電池歷史 發布:2025-07-11 13:49:58 瀏覽:96
什麼心理 發布:2025-07-11 11:13:50 瀏覽:198
天都教育 發布:2025-07-11 09:35:37 瀏覽:447
廈門在職教師招聘 發布:2025-07-11 09:05:50 瀏覽:694
十佳師德模範先進事跡材料 發布:2025-07-11 08:34:05 瀏覽:745
曲宏老師 發布:2025-07-11 08:29:28 瀏覽:130
初中物理考點 發布:2025-07-11 08:00:56 瀏覽:539
九年級上冊仁愛版英語 發布:2025-07-11 07:43:32 瀏覽: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