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校園采訪稿

校園采訪稿

發布時間: 2020-11-23 00:03:49

『壹』 求關於校園的采訪稿,要有範文,300字左右,急!!!!!!!!!!必採納!!!!!!!!!!!!!

時間:2013年9月25日

地點:家中

采訪人:徐奇琪

被采訪人:爸爸專

我:(疑惑不解)爸屬爸,你每天上班累嗎?

爸爸:當然了!從早上六點上班到晚上六點多,甚至七點才回家,能不累嗎?你試試。

我:(笑笑)是哦!每天工作這么久,晚上為什麼還要玩手機,一直到九點才睡覺呢?

爸爸:(差點沒話說)……看看新聞嘛!

我:(無奈)好吧。那為什麼還要在我和媽媽看不到的時間看新聞呢?

爸爸:(笑)還不是怕你這個「小二報」告訴你媽,你媽來教訓我!

我:哦,原來是這樣啊!我終於明白了。我還有問題。

爸爸:你說吧。

我:你每天都抽香煙嗎?

爸爸:(嘲笑)哪有男人不抽香煙的!你說說看。

我:那你一般抽多少啊?

爸爸:幾根吧!

我:(有模有樣)爸爸,你為了自己的健康以及家人的健康,要少抽香煙啊!

爸爸:知道啦!會少的!

采訪結束

『貳』 關於報導校園記者采訪稿

我姐當過記者,她的彩稿多的是

『叄』 請問作為一名校園記者,怎麼寫采訪稿

我認為你應該以采訪的形式.對學習成績好的進行采訪.以對話或者對比的形式寫版
如:
.對於現行中國教權育體系有什麼看法?
2.對於「天才教育法」有何看法?
3.對於學校里所謂的差學生,應該如何進行教育?
4.你認為孩子應該有玩的權利嗎?
5.現在的老師待遇的貧富大落差是何看法,對於此項有無解決辦法?
6.你認為做一個合格的教師,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素質或標准?
7.我國的教師資格認證規范、合理嗎?
8.如何減少教師對學生的犯罪行為?
9.怎樣的學生是好學生
10.學生家裡條件好壞會影響在老師心裡的地位嗎
11.是不是感覺教師這個職業是鐵飯碗呢
12.對我們中國現在的應試教育有什麼看法
13.老師對怎樣的學生最頭痛
14.覺的文憑重要還是能力重要,可否具體分析
15.對自己的職業怎麼看?覺得自己付出的和得到的成正比嗎

『肆』 如何寫采訪稿註:校園(小學)

時間、地點、采訪者、被采訪者、內容,如:校長,你對學校的教育滿意嗎?XX家長,你對學校有什麼建議呢?

『伍』 校園(小學)采訪稿

采訪老師
第一句該說:新年快樂

『陸』 急需一篇校園人物采訪稿範文

1.找好人物2.寫下提綱(問題)3.進行采訪(並記下重要語句)4.利用采訪後的內容,寫下采訪文。

『柒』 急需一篇以「安全」為主題的校園新聞采訪稿、、各位幫幫忙啊~~

一、采訪形式:校園采訪 二、采訪對象:安全管理處主任、學校校長 三、采訪目的: 通過此次采訪,達到宣傳和普及校園安全知識,提高學生安全自救意識的目的;並且加強校園保衛人員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采訪的地點:學校教室、宿舍 采訪的對象:Q主任、E校長 記者:學校安全管理處人員對同學們有什麼要求? Q主任:對於校園安全工作,學校非常重視,對同學們安排進行了的安全教育。在這里我提醒同學們嚴格遵守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管制刀具、嚴謹進校管理規定,公寓是同學休息的場所同學們,提醒全體同學們別玩火火災無情啊;上海商學院不就是因為學生違規使用電器,引發火災4名同學喪生嗎!各位同學要提防,遵守學校的安全規章,安全常識記在心上。不熬校園玩火、點蠟燭、、蚊香、亂接亂拉電線。不要再教室、宿舍、充電;一旦遇到緊急情況要自防自救,血的教訓要牢記。 記者:現在學校里同學們使用手機的不再少數,學校有何措施制止學生充電? Q主任:關於學生攜帶手機的問題,這是一個社會現象。據不完全統計,現在農村高中學校將近有40%的學生在使用手機。如何對待學生攜帶手機的問題,我認為「硬禁」不可取,需要理性引導。建議在校學生買手機是可以的,但是最好不要帶到學校,並且不能影響到學習,因為讀書才是最重要的。 學校在公寓安裝定時供電的設備,學生不再宿舍時。學生宿舍沒有電,但是公寓值班室、應急燈、樓道都有電。也希望同學理解。 記者:在采訪最後您好有話要多全體師生說嗎? E校長:同學們: 在我們這個可愛的"大家庭"里,我們快快樂樂地學習、生活,有說有笑,就像一隻只活潑的小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真希望我們的快樂是長久的。校園安全是個永恆的主題,在這里我引用教育部原部長周濟同志說的:第一:珍愛生命、安全第一 世界上最寶貴的是生民,「生命不保、何談教育、何談發展、何談幸福」。我們要把學生的生命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學校安全責任終於泰山 第二.安全教育、至觀重要:這事件是同學們違規造成。實例表明安全教育是有用的是有效的。同學們平常多接受一次安全學習,危難的時候就多一次生的希望,希望同學們積極的參加安全演練、掌握安全知識。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 第三、人人關心、保護生命:你們是家庭的希望,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全社會都要關心學校的安全,保護學生的安全,共同的為我們的孩子們撐起安全的天空,使我們的孩子們能夠平安、健康、茁壯成長。謝謝大家!!

採納哦

『捌』 新聞采訪稿怎麼寫有關於校園生活的好題材沒

標題:一般分為引題、正題及副題,亦有隻寫一個標題

導言:扼要描述新聞的整體輪廓,撮述最具新聞價值的內容,使人得悉全篇梗概


正文:將導言所述具體化,仔細地交代新聞事件,內容要包括何時、何地、何人、何事、為何及如何六大要素

『玖』 急需采訪稿 關於校園人物的

人物專訪的提問技巧- -

人物專訪,是記者請新聞人物就專門性的問題進行解答的一種方式,是記者帶著目的對有關人士進行專門的采訪。是以記者同人物的談話為主取得直接材料並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種特殊通訊。它比一般報道要詳細而生動。專訪中少不了采訪對象、記者兩個因素。專訪的特點在一個"專"字,重點是一個訪。人物專訪既強調新聞性、政治性又要強調其可讀性。相對於其它新聞形式,人物專訪可讀性具有親和力。因此,為受眾所喜聞樂見。

人物專訪難寫在於人們對其要求和關注程度高。人物專訪難寫在於如何不流於平淡、所寫人物有鮮明特點。如果讀者看完後能記住這個人物,並與其他人物區分開來,這就可以說是一篇成功的人物專訪。而鮮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動的細節都取決於采訪的成功與否。記者與被采訪者的交談溝通是最重要的一個途徑。採得好採得細,對人物就有較為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就能夠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從而發現人物的閃光點和與眾不同之處,才能更加准確地提煉主題,讓讀者想看、愛看,覺得可信、可親、可學。采訪失敗,就是再精心運作,也寫不好。采訪的好壞,記者提問的技巧尤為重要,問題提得好、提得准有助於打開采訪對象的話匣子。

筆者認為目前記者在提問中容易出現以下幾點不足:一是提問過大過空,讓被采訪者不知如何回答。一些記者采訪還是喜歡"你有什麼感想"等"老三問"套話。二是記者口頭表達能力差,提問不能簡明扼要。問話讓采訪對象不得要領,一些記者輕問重寫,提問辭不達意,他們往往筆頭功夫過硬,嘴上功夫不行,在認識上還有偏見:認為注重口才是講花架子,不務實。筆者經常能看到一些記者提問,說了好多話繞不到主題上,如問一個農民企業家,下一步的打算,是否有意於資助農村教育。說來說去,不僅把被采訪者說糊塗了,連記者自己也不明白說了什麼。三是記者的采訪態度不端正,也有學識有限。有的記者提問時信口開河,對對方回答不理解,使對方在心理上產生反感,從而與記者拉開了心理距離。這些都在無形中影響了采訪對象的談話情趣。

被采訪對象容易出現下面幾種情況:一、主觀上是配合採訪的,但卻由於緊張或激動總是開不了口。來自基層的農牧民、工人容易出現這種現象。二、消極應付采訪。雖然開了口,卻總是偏離主題,或有意識地迴避記者某些敏感問題。三是采訪對象牽引著記者跑,被采訪者信馬由韁,一瀉千里地講下去,記者不能控制局面,采訪費了不少時間,看似記了一大堆,要用的卻不多,既費時又費力。

針對以上一些不足和問題,筆者依據自己膚淺的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同行探討。
一、事先圍繞主題設計一些重要問題。在采訪過程中,記者要確立主題,圍繞主題事先精心設計幾個問題。一些問題可以現場發揮,但關鍵的問題一定要做准備。記者在采訪前主題明確既可保證采訪有的放矢,也能減少時間浪費。記者必須要有幾個直奔主題的問題,事先要有充分的估計,不打無准備之戰。有些口才不太好的記者,用這種方法,效果更好。一是可以做到心中有底,臨陣不會慌亂。二是也可以事先練習問話。幾個問題其實也就是采訪的大綱和思路。有助於記者控制局面,把采訪者引到主題上來。筆者在采訪一個商界女強人時,這個女企業家見多識廣,表現慾望很強,話很多卻總跑題。筆者事先設計的幾個問題就用上了,一跑題,就用一個問題把她問回來。

二、用內行話提問。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沒有。記者張嘴一問,被采訪者就能聽出來,你對他的事情了解不了解,你對他的工作認識程度有多高。記者問外行話,很難獲得被采訪者的認同,也就無從深談,記者也就難以探尋到被采訪者的內心世界。記者要與采訪對象交朋友,觸及他最敏感的神經,探索其心靈。最容易找的共同語言就是采訪對象的行業話題。這對於采訪性格內向、靦腆、有膽怯心理、不易開口的采訪對象有效果。記者可以提問一些他所熟悉的話題來引導他開口,最簡單就是和農民談他的莊稼施了什麼肥;和牧民談產了幾只冬羔;和司機談車的型號性能。當然千萬不能不懂裝懂,冒充內行。如記者采訪下崗再就業典型,采訪對象是做針織品的。筆者以前曾長期采訪紡織行業,對針織較為了解,采訪時順口說出氨綸、細螺紋針、圓形織機等專業用詞,讓采訪對象很驚喜。她認為對她的行業很看重,無形中縮小了心理距離。這次的采訪用了8個小時,采訪對象把想說的不想說的都說了出來,情況掌握得細、全,通訊寫出來就真、有感染力。

三、提問輕松話題,安定采訪對象情緒。對一些由於激動或緊張不能很快進入狀態的采訪對象,為了讓他們情緒安定下來,記者可以先談與主題無關而又輕松的話題。通過輕松話題讓對方放鬆情緒,盡快縮短兩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一盆花、一段經歷,對一個問題的看法,或對方的興趣愛好都可以成為提問的話題。筆者在采訪中常採用這種方法。有次采訪一位英勇犧牲的警察妻子,警嫂心情總平靜不下來,筆者就問有關他們女兒的事情,從年齡問到女兒對父親的死如何說的、如何想的。然後就引到了采訪的主線上來。在采訪殘疾音樂家方放(國際大獎獲得者)時,他因為反感采訪,加之緊張,采訪無法進行。筆者就問古典吉它與民謠吉它的不同等他所熟悉的問題,使他放鬆。

四、對迴避采訪的,以提問對方感興趣的問題,誘導其配合採訪。用老話說,采訪也是功夫在詩外。豐富的知識的確有助於采訪。筆者在采訪一個銳意改革的全國先進法院院長時,院長怕宣傳自己影響不好,筆者事先了解被采訪者古文造詣很深,對法家思想和軍事很有研究,就問他對韓非子、荀子、商鞅和《呂氏春秋》的評價,通過對商鞅"輕罪重判重罪不將至也"的看法,自然而然他就談到了他進行的改革。采訪進行下去了,並改變了采訪對象的態度。原只限半個小時的采訪時間,不知不覺延長到五個小時。

五、在提問時兼顧雙方,問受眾想知道的問題。記者在采訪人物之前總要認真思考。要站在讀者的角度想,想讀者想知道這個人物的什麼,會對他的哪些感興趣。只有心中想著讀者,讀者才會喜歡看你寫的文章。同樣,也要站在采訪對象角度考慮:他想要告訴讀者些什麼,他有什麼好的經驗和閃光的東西對讀者有啟迪。只有兩方面都想到了,記者提的問題才會讓雙方都感興趣。還要注意保護采訪對象的隱私,不要問粗俗、獵奇與主題無關的問題。

六、記者提問態度要真誠、客觀、不帶個人傾向。不要提有提示作用的問題,以免誘導或限制對方的回答。提問多用探討式、商量式而不要用生硬的、審判的口氣。提問方式根據不同對象採用正問、反問、引導、激將等。記者與采訪對象打交道要時刻記著貧賤不欺、富貴不媚,提問語氣要平和,話語要真誠,不能有訓斥、嘲笑的成分。

七、提問要開門見山,提問語要簡明扼要,易聽易懂。提問語要用開放式的,多用怎麼樣、什麼、如何等字眼,給對方以廣闊的回答空間。不要像法官審判一樣問:"是,還是不是。"提問語要注意具體,可把大問題分成幾個小問題。比如問一個農民:"你知道怎樣維護消費者利益嗎?"就可以分成:"你周圍的人買過假冒偽劣的東西嗎?""買了怎麼辦的?到哪去找?找誰?"

八、提問語要注意"五不用":不用長句、不用倒裝句、不用否定語氣提問、不用有歧義的話提問,在提問時不要生造詞語、任意改用專用名詞。學會多用口語,長句分成短句來問。

九、適當使用些激將法。充分發揮激將的作用。用有分量的尖銳提問使一些迴避主題的采訪者不得不直面回答。成功的采訪,所提問題不能人雲亦雲,也不要提一般性的問題,有意突出其尖銳的一面。有分量問題是記者水平的一個體現。名記者法拉奇就是以提問尖銳近乎挑釁而聞名的。筆者在采訪一致力於改變的某單位領導時,提出:"你用這種強制性的手段來推行改革,群眾會告你專制強權,也許以後會影響你的政治前途,你有可能會成為犧牲品,你對此怎麼看?"這個問題一下就引起了該領導的重視和興趣。采訪完後,他說:"本來想應付一下,念念材料就完了,可你的問題不得不讓我說話了。"而在采訪一位有爭議的企業家時,筆者直言不諱地問:"人們對你的評價是毀譽參半,你對此怎麼看,你對自己如何評價。"這個問題打開了采訪對象的話匣子,也撕開了他的防護衣。後來采訪對象說:"你是第一個涉及到這一問題的,我一下就覺得你對我很了解,而且是公正平等地對待我。"

寫一篇有血有肉、鮮活的人物專訪是采寫者的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做好提問是關鍵。問題問好了,第一步就走好了,離目標也就近了。

熱點內容
高危多久 發布:2025-08-11 09:08:38 瀏覽:763
絲襪教師媽媽 發布:2025-08-11 08:01:45 瀏覽:534
人類的英語 發布:2025-08-11 07:07:38 瀏覽:572
2017高考語文試題卷 發布:2025-08-11 06:51:09 瀏覽:714
舞蹈課教學目標 發布:2025-08-11 05:58:44 瀏覽:51
教師年度師德考核總結 發布:2025-08-11 05:47:45 瀏覽:897
教師性感圖片 發布:2025-08-11 05:47:39 瀏覽:878
非常好的英文怎麼寫 發布:2025-08-11 05:15:46 瀏覽:969
小學教師資格證習題 發布:2025-08-11 04:47:39 瀏覽:556
二年級下冊美術教案 發布:2025-08-11 03:35:25 瀏覽: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