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育學
我很想幫你!但是我找了半天也沒找到。
『貳』 中學的教育學和小學的教育學區別大嗎拜託各位大神
不大,內容和篇幅基本一致。但實際上小學生和初中生心理素質是有區別的。你說是吧
希望採納
『叄』 中學教育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1、觀察法
教育科學研究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自然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並作出准確、具體和詳盡的記錄,以便全面而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觀察法不限於肉眼觀察、耳聽手記,還可以利用視聽工具,如錄音機、錄像機、電影機等作為手段。
2、文獻法
通過閱讀有關圖書、資料和文件來全面地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況。查閱的文件最好是第一手材料。如果是第二手材料,必須鑒別其真偽後才可選用。
3、調查法
研究者有計劃地通過親身接觸和廣泛了解(包括口頭或書面的,直接或間接的),比較充分地掌握有關教育實際的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並在大量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找出科學的結論,以指導以後的教育實踐活動。
4、統計法
通過觀察、測驗、調查、實驗,把得到的大量數據材料進行統計分類,以求得對研究的教育現象作出數量分析的結果。這是數理統計方法在教育方面的應用。統計法可用於對教育行政效率的檢驗,對教育經費的合理分配,對課程分量規定的測定,對學生的成績的科學比較等等。
5、行為法
一種綜合的研究方法。主要用於觀察和訪問,了解兒童的行為,進行分析研究,探求關於兒童行為的規律,從而採取具體措施,幫助兒童修改他的行為,故也稱為行為修改法。
6、歷史法
通過對人類歷史上豐富的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的分析研究,去認識教育發展的規律性,用以指導今天的教育工作。歷史研究須廣泛地查閱文獻,它同文獻法有關,但不能等同文獻法。文獻法不一定研究某一現象的全部過程,歷史研究法也不限於只查閱文獻。
7、比較法
比較法是對某類教育現象在不同時期、不同社會制度、不同地點、不同情況下的不同表現,進行比較研究,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規律及其特殊表現。採用比較法,要考慮各個國家的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歷史傳統、科學和技術以及文化發展的水平、教育理論及其在教育實踐中的反映,明確可比較的指標。
8、分析法
或稱邏輯分析法,即對所收集的材料進行分析研究的方法。這種方法本身包括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歸納、演繹等具體方法。
9、實驗法
在人工控制教育現象的情況下,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教育現象的變化和結果。它能使觀察、記錄更為精密,便於弄清每一個條件所產生的影響,保證研究工作的准確進行。實驗法可分為實驗室實驗法和自然實驗法。
10、個案法
對單一的人或事進行深入具體的研究。研究的人或事可能是典型的,也可能不是典型的。可以通過若干個個案研究,再作比較,找出規律性的東西,以指導工作。
11、假說演繹法
是指在觀察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根據所提出的假說進行演繹推理,再通過實驗驗證演繹推理的結論。如果實驗結果與預期相吻合,就證明假說是正確的,反之,則說明假說是錯誤的。
教育科學的歷史研究法,是指通過搜集某種教育現象發生發展和演變的歷史事實,加以系統的分析研究,從而達成疏理、解釋或評價、預測任務的一種方法。
(3)中學教育學擴展閱讀
教育研究的意義
1、首先,教育研究是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動力。通過教育研究,轉變教育觀念;探索教育體制、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改革的途徑、手段,並為教育行政部門制定教育政策、提高教育質量與辦學效益提供決策依據。教育研究既能提高教育決策的科學性,又能提高學校管理水平和辦學質量。
2、其次,教育研究是發展和完善教育科學理論的基礎。教育研究是充實和完善教育科學理論體系的根本前提,它在理論開拓與學科建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3、最後,教育研究能夠增強研究者的研究能力,是培養未來教育改革家的主要途徑。教育科學研究是提高研究者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
特別是對於廣大教師來說,通過教育科研,能夠使他們在教育實踐中勇於探索,由單憑經驗向依靠理論過渡,通過認識、學習和運用教育規律,掌握科研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成為研究型、學者型教師,成為未來的教育改革家。
『肆』 教資考試中學教育學研究有哪些基本方法
教育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觀察法、調查法、歷史法、實驗法和行動研究法五種。
觀察法是教育科學研究中使用廣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指是研究者依據一定的目的和計劃,在自然條件下,對研究對象進行系統的連續的觀察,並做出准確、具體和詳盡的記錄,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研究方法。
觀察法又分為了:自然情境中的觀察與實驗室中的觀察、直接觀察與間接觀察、參與性觀察與非參與性觀察、結構式觀察與非結構式觀察等。
調查法是研究者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有目的、有計劃地搜集研究對象的有關資料,對取得的第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從而揭示事物本質和規律,尋求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的研究方法。
調查法包括:普遍調查、抽樣調查和個案調查;問卷調查、訪談調查;現狀調查、相關調查等。
歷史法就是通過考察事物發生和發展的過程,從而揭示其本質和發展規律的研究方法。
實驗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創設一定的條件,人為地影響研究對象,從而驗證假設,探討條件和教育對象之問的因果關系的研究方法。
實驗法包括:實驗室實驗和自然實驗;單因素實驗和多因素實驗等。
行動研究法是指教師在現實教育教學情境中自主進行反思性探索,並以解決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目的的研究方法。
『伍』 中學教育學和心理學哪個好考一點!
心理學比較好考,對於心理學而言,主要考的你可以理解記憶,對於很多概念,你可以用平常的生活中理解記憶!而對於教育學而言,他的知識比較死,而且抽象,不容易記憶!這是對我個人而言,動用中得看你的記憶偏向那個方面!
『陸』 請問考高中教師資格證和考初中教師資格證中的《中學教育學》、《中學教育心理學》有區別嗎
你好,考高中教師資格證和考初中教師資格證中的《中學教育學》、《中學教育心理學》是一樣的,主要是在試講的時候選擇初中課程還是高中課程的差異。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柒』 中學教育心理學和中學教育學的提綱
第一章 教育與教育學〖快速掌握課程學習〗
第一節 教育的發展
第二節 教育學的發展
第二章 教育與社會發展〖快速掌握課程學習〗
第一節 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
第二節 教育與生產力
第三節 教育與科學技術
第四節 教育與文化
第三章 教育與個人的發展〖快速掌握課程學習〗
第一節 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第二節 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因素
第三節 教育對人類地位的提升
第四節 普通中等教育促進青少年發展的特色任務
第四章 教育目的〖快速掌握課程學習〗
第一節 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層次結構
第二節 指定教育目的的幾本依據
第三節 我國的教育目的
第五章 學生與教師〖快速掌握課程學習〗
第一節 學生
第二節 教師
第三節 學生與教師的關系
第六章 課程〖快速掌握課程學習〗
第一節 課程概述
第二節 課程目標
第三節 課程設計
第四節 課程實施
第五節 課程評價
第七章 教學(上)〖快速掌握課程學習〗
第一節 教學工作的意義和任務
第二節 教學過程
第三節 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
第八章 教學(下)〖快速掌握課程學習〗
第一節 教學工作的基本程序
第二節 教學組織形式
第三節 教學策略
第九章 德育〖快速掌握課程學習〗
第一節 德育的意義,目標和內容
第二節 德育過程
第三節 德育的原則,途徑和方法
第四節 德育模式
第十章 班級管理〖快速掌握課程學習〗
第一節 班級管理的意義
第二節 班級管理的幾種模式
第三節 當前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第四節 班集體的形成
第五節 班主任與班級管理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學概述〖快速掌握課程學習〗
第一節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與研究內容
第二節 教育心理學的作用
第三節 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概況
第二章 中學生的心理發展與教育〖快速掌握課程學習〗
第一節 中學生的心理發展概述
第二節 中學生認知發展與教育
第三節 中學生的人格的發展
第四節 個別差異與因材施教
第三章 學習的基本理論〖快速掌握課程學習〗
第一節 學習的實質與類型
第二節 聯結學習理論
第三節 認知學習理論
第四章 學習動機〖快速掌握課程學習〗
第一節 學習動機概述
第二節 學習動機的理論
第三節 學習動機的激發和培養
第五章 學習的遷移〖快速掌握課程學習〗
第一節 學習遷移概述
第二節 學習遷移的基本理論
第三節 遷移與教學
第六章 知識的學習〖快速掌握課程學習〗
第一節 學習遷移概述
第二節 知識的獲取
第三節 知識的保持
第七章 技能的形成〖快速掌握課程學習〗
第一節 技能的一般概述
第二節 操作技能的形成
第三節 心智技能的形成
第八章 學習策略
第一節 學習策略概述
第二節 典型的學習策略
第三節 學習策略的訓練
第九章 問題解決與創造性
第一節 問題解決概述
第二節 創造性及其培養
第十章 態度與品德的形成
第一節 態度與品德的實質及關系
第二節 中學生品德發展的基本特徵
第三節 態度與品德學習的一般過程與條件
第四節 良好態度與品德的培養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節 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節 心理評估
第三節 心理輔導
第十二章 教學設計
第一節 設置教學目標
第二節 組織教學過程
第三節 選擇教學策略
第十三章 課堂管理
第一節 課堂管理概述
第二節 課堂群體的管理
第三節 課堂紀律的管理
第十四章 教育測量與評價
第一節 教學測量與評價的意義和作用
第二節 教學測量與評價的方法和技術
第十五章 教師心理
第一節 教師的心理特徵與職業成就的關系
第二節 專家型教師和新教師的比較研究
第三節 教師的成長與發展
『捌』 中學教育學中的三位一體具體指什麼
「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其實質是將成長性評價和一次性評價相結合,融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和高考三方面評價要素為一體的多元化招生考試評價體系。其中綜合素質評價包括中學綜合素質評價和高校綜合素質測試。
(8)中學教育學擴展閱讀:
1、報考條件
具體報考條件一般由高校自主確定經省教育考試院審核備案後公布。在每年的3-5月份,高校公布三位一體簡章,在全省高考統一報名之後。
考生還需參加試點高校「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報名,學生根據本人情況和高校規定的報考條件自主報考,報名時按高校要求提供材料,並簽訂《誠信承諾書》。
2、考試模式
報名參加「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的考生在中學階段完成學業水平測試之後,還需參加試點高校的綜合素質測試,以及在6月份舉辦的全國高考。
綜合素質測試的內容、標准、形式和辦法,由試點高校根據本校培養目標和學科專業的要求確定,體現對專業素養、專業潛質的考核,一般採用筆試、面試和操作考試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