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校園建設
人人關注,各方參與,平安校園建設深入人心。在各方努力下,全縣形成了「高位推動、部門落實、學校跟進、家長參與」的人人關注、全員參與法治平安校園創建的濃厚氛圍。一是高位推動。成立了由縣人民政府縣長任組長,分管政法、教育的縣領導任副組長,縣教育體育局、縣綜治辦等19個部門單位以及24個鄉鎮場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泰和縣學校安全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堅持每年召開兩次以上全縣性的學校安全工作會議,專題部署學校安全工作。二是部門落實。作為主管部門,縣教育部門堅持把安全視為學校各項工作的「保障線」,切實將安全工作作為召開會議、下鄉督查、每月工作匯報的「保留議程」、「固定項目」,形成了「逢會必講、下鄉必查、每月必報」安全常抓常管工作格局。同時,堅持每學期開學前對全縣所有中小學校、幼兒園開展一次安全評估,通過實地評估,發現問題,消除隱患,確保校園安全萬無一失。三是學校主導。重點抓好教育和管理兩個方面。一方面,用好五個安全教育平台。五個平台,即建好校內法治平安宣傳室(長廊),要求每個學校必須建設一個法治活動室、安全宣傳室(長廊)等校內宣傳平台;用好校外教育資源,要求公安、交警、消防及鄉鎮公安派出所、林業派出所等單位與轄區內中小學校結成對子,每年必須入校開展一次以上安全普法教育;開好主題班會,組織編印了《學生安全知識手冊》,以典型案例、漫畫圖片、安全小博士、學知園等形式,對課間運動、體育活動、交通安全、火災應對、食物中毒等45個安全知識進行普及,並結合每周一次的主題班會時間,對手冊進行分章節講授;用好校園廣播、校報、網路等資源,將課間廣播和下課鈴聲錄製成安全警示語,結合各地發生的學校安全事故及時刊載安全知識,做到時時刻刻提醒到位;開展學生逃生演練,在「5·12」和「11·9」舉行防震和防火逃生演練等。另一方面,履行好安全管理三級職責。一是落實校長學校安全管理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每學期逐級逐層簽訂了目標責任狀;二是落實副校長牽頭負責的日常管理責任,明確人員每日定期開展值班巡邏,杜絕安全隱患;三是落實教師安全教導責任,堅持每天上午、下午最後一節課「兩個五分鍾」安全警示教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將安全知識入腦入心。四是家長參與。針對春季防疾病傳染、夏季防游泳溺水、秋季防爬山登高、冬季防煤氣中毒等季節性防禦重點,每個學期各學校會召開兩次以上的家長會,在每個長假日前及自然災害發生後,通過《致家長的一封信》、手機簡訊等方式提醒家長重視學生安全,回歸家長安全監護責任。同時,在《致家長一封信》附有回執欄,由家長簽字後上交,確保學生家長知曉並參與其中。
2. 如何加強校園法制文化建設
1、通過牆壁上繪描大標語,宣傳欄定期法制專欄,教室懸掛宣傳橫幅和標語牌給學生提供一個校園法制文化建設氛圍。
2、每星期開設一堂法制教育課。
3、要求教師在教授文化課時滲透有關法律法規內容。
4、每學期請公檢法系統人員上一堂法制教育課。
3. 如何運用法治理念推進中學校園建設
中學繼續深入開展「法制教育進課堂」教育實踐活動,推進「法制校園」建設。
學校利用校園網、校園廣播等全方位開展「法制教育進課堂」學習宣傳教育,推動師生學法、遵法、守法意識,強化文明行為養成教育和依法治校理念。
外聘鎮派出所的法制副校長、法制班主任每周定期到學校授課或指導學校組織的法制教育實踐活動,用真實案例詮釋法律條文,把「遵法文明,違法可恥」的法制觀念植根學生日常行為習慣中。
結合「依法治國」宣傳學習活動,倡樹「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學風教風,打造師德高尚、依法執教的教師團隊,用高尚的師德、公正的法德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學校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結合「法治、感恩、日行一善」等主題教育活動,加強學生文明禮儀、法治觀念、公民意識等的教育,自覺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
4. 作文《弘揚憲法精神,建設法治校園》600字怎麼寫
弘揚憲法精神,建設法治校園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弘揚憲法精神,建設法治校園。今天是12月4日是全國法制宣傳日,也是我國的第一個國家憲法日。
自改革開放以來,黨一貫高度重視法治建設,經過不斷的發展完善,我國逐步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屢有發生。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人們遇到問題和糾紛首先想到的是托關系、找熟人、走後門,或者忍氣吞聲,或者拳腳相加,很少想到用法律途徑去解決等不良現象。這些現象無不說明我們整個社會法治意識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在全社會普遍開展憲法教育,並將每年12月4日定為國家憲法日。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憲法是所有法律之母,更是人民意志最集中的體現,是一切組織和公民最根本的活動准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庄嚴地記載在憲法之上,公民的各項權利和義務也同樣記載在憲法之上。憲法的實施和落實,就是人民權利和地位的落實。從這個角度講,誰不關注憲法,誰就是不關注自己的權利和應有的主人翁地位。
設立憲法日的決定,不僅體現了黨心,更符合民意。從黨心的角度看,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帶頭執行憲法和法律,將自己的一切活動置身於憲法和法律的范圍之內,即依憲執政、依法執政。而從民意的角度看,設立憲法日,更值得我們每一個公民期待,我們應伸開雙臂,去擁抱這即將到來的第一個憲法日。
「設立國家憲法日,不僅是增加一個紀念日,更要使這一天成為全民的憲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作為一名學生,更應在日常生活中踐行憲法精神,做好力所能及的小事。如認真對待每一次升旗儀式,滿懷崇敬地高唱國歌;在校園中,遵守校規校紀,整齊穿著校服;在課堂上,用心學習,尊重憲法給予我們的受教育權;在上下學途中,遵守交通規則,文明禮讓……
同學們,選擇了法律與約束,也就選擇了理智和自由。讓我們每一位淮外人都牢記憲法精神,人人都來弘揚憲法精神,相信法治風尚必將在我校得到廣泛傳播,民主法治之花也必將在我校處處盛開。讓我們堅持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爭做文明時代的青少年、爭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注入法治的正能量。
5. 如何依法治校,打造法治校園
高校法治文明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學校整體法治文明意識比較淡薄。很內多學校的法律體系容 不夠完善。加強高校法治文明建設的途徑:加強法制教育,增強依法治校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高校自覺、主動依法治校是法治文明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法治文明程度的主要表現。加強高 校法治文化建設,文化是文明的起點,大學文化是育人的重要手段, 應把法治文化納入到大 學文化的建設范圍內。完善法規體系,健全學校各項制度,我國的高校是社會的縮影,涉及教 育行政管理人員、教師、學生等多元主體。他們構成高校法治的主體,其權利與義務關系構成 高校法治的對象。這幾個 多元主體彼此相對獨立、 彼此依賴、彼此互相制約而又彼此合作, 權利與權力的相互關聯,關於高校的法制與法規應有針對性地對此加以調控和制約,以實現高 校各主體之間的和諧共進,共同發展。增強聯動力度,密切高校與司法部門的聯合,規范高校 活動依賴於外部的國家法律與高校內部各項制度,這些法律與制度的制定是為了高校有法可依 ,但要做到高校內部的規章制度與國家法規之間不沖突,制定的制度要根據學校外部環境與高 校自身 發展情況,不脫離實際情況的需要。
6. 如何建設法治社會法治校園法制寢室
人關注,各方參與,平安校園建設深入人心。在各方努力下,全縣形成了「高位推動、部門落實、學校跟進、家長參與」的人人關注、全員參與法治平安校園創建的濃厚氛圍。一是高位推動。成立了由縣人民政府縣長任組長,分管政法、教育的縣領導任副組長,縣教育體育局、縣綜治辦等19個部門單位以及24個鄉鎮場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泰和縣學校安全管理工作領導小組,堅持每年召開兩次以上全縣性的學校安全工作會議,專題部署學校安全工作。二是部門落實。作為主管部門,縣教育部門堅持把安全視為學校各項工作的「保障線」,切實將安全工作作為召開會議、下鄉督查、每月工作匯報的「保留議程」、「固定項目」,形成了「逢會必講、下鄉必查、每月必報」安全常抓常管工作格局。同時,堅持每學期開學前對全縣所有中小學校、幼兒園開展一次安全評估,通過實地評估,發現問題,消除隱患,確保校園安全萬無一失。三是學校主導。重點抓好教育和管理兩個方面。一方面,用好五個安全教育平台。五個平台,即建好校內法治平安宣傳室(長廊),要求每個學校必須建設一個法治活動室、安全宣傳室(長廊)等校內宣傳平台;用好校外教育資源,要求公安、交警、消防及鄉鎮公安派出所、林業派出所等單位與轄區內中小學校結成對子,每年必須入校開展一次以上安全普法教育;開好主題班會,組織編印了《學生安全知識手冊》,以典型案例、漫畫圖片、安全小博士、學知園等形式,對課間運動、體育活動、交通安全、火災應對、食物中毒等45個安全知識進行普及,並結合每周一次的主題班會時間,對手冊進行分章節講授;用好校園廣播、校報、網路等資源,將課間廣播和下課鈴聲錄製成安全警示語,結合各地發生的學校安全事故及時刊載安全知識,做到時時刻刻提醒到位;開展學生逃生演練,在「5·12」和「11·9」舉行防震和防火逃生演練等。另一方面,履行好安全管理三級職責。一是落實校長學校安全管理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每學期逐級逐層簽訂了目標責任狀;二是落實副校長牽頭負責的日常管理責任,明確人員每日定期開展值班巡邏,杜絕安全隱患;三是落實教師安全教導責任,堅持每天上午、下午最後一節課「兩個五分鍾」安全警示教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將安全知識入腦入心。四是家長參與。針對春季防疾病傳染、夏季防游泳溺水、秋季防爬山登高、冬季防煤氣中毒等季節性防禦重點,每個學期各學校會召開兩次以上的家長會,在每個長假日前及自然災害發生後,通過《致家長的一封信》、手機簡訊等方式提醒家長重視學生安全,回歸家長安全監護責任。同時,在《致家長一封信》附有回執欄,由家長簽字後上交,確保學生家長知曉並參與其中。
7. 加強法治教育建設法治校園 需要做哪些具體工作
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上課,在校園內做好法治宣傳畫冊、教育,法法通學習法律知識
8. 法制校園的內容有哪些
要尊敬國旗、國徽,維護祖國尊嚴。
要遵守交通規則,服從交通管理。
要講究公共衛生,保持市容整潔。
要遵守公共秩序,維護公共安全。
要愛護公共財產,保護公民合法財產。
要愛護名勝古跡和珍貴文物。
要愛護珍貴和有益的動物,保護樹木莊稼。
要開展有益的文化體育活動,不看壞書和壞錄像片、不賭博。
要尊重通信自由,不私拆、撕毀別人信件和揭取郵票。
要相信科學,不參加迷信活動。
要建立同學問的正常友誼,敢於與壞人壞事作斗爭。
從小學法守法;做遵紀守法的好少年。
9. 建設法治校園常見問題和解決途徑有哪些
高校法治文明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學校整體法治文明意識比較淡薄。很多學校的法律體系 不夠完善。加強高校法治文明建設的途徑:加強法制教育,增強依法治校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高校自覺、主動依法治校是法治文明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法治文明程度的主要表現。加強高 校法治文化建設,文化是文明的起點,大學文化是育人的重要手段, 應把法治文化納入到大 學文化的建設范圍內。完善法規體系,健全學校各項制度,我國的高校是社會的縮影,涉及教 育行政管理人員、教師、學生等多元主體。他們構成高校法治的主體,其權利與義務關系構成 高校法治的對象。這幾個 多元主體彼此相對獨立、 彼此依賴、彼此互相制約而又彼此合作, 權利與權力的相互關聯,關於高校的法制與法規應有針對性地對此加以調控和制約,以實現高 校各主體之間的和諧共進,共同發展。增強聯動力度,密切高校與司法部門的聯合,規范高校 活動依賴於外部的國家法律與高校內部各項制度,這些法律與制度的制定是為了高校有法可依 ,但要做到高校內部的規章制度與國家法規之間不沖突,制定的制度要根據學校外部環境與高 校自身 發展情況,不脫離實際情況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