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納校園
1. 我在學校沒有朋友怎麼辦
小傢伙送你幾句話:
1、有識有膽,有膽有識,知識與膽量是互相促進的。
2、體育鍛煉可以(有時可以迅速)使人樂觀(科學實驗證明)。
3、勤奮,機會,樂觀是成功的三要素。(注意:傳統觀念認為勤奮和機會是成功的要素,但是經過統計學和成功人士的分析得出,樂觀是成功的第三要素)
4、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5、獲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興。(野心是使人勤奮的原因,節制使人枯萎)
6、熱愛你所擁有的。——列夫·托爾斯泰
7、(一般情況下)不想三年以後的事,只想現在的事(現在有成就,以後才能更輝煌)
8、把問題看寬廣些,沒有解決不了的事。(真理路廣,人慾路窄;當然不要超越時代去想現在任何人都解決不了的事)
9、不問收獲,只問耕耘。(如同種樹,先有根莖,再有枝葉,爾後花實,好好勞動,不要想太多,那樣只會使人膽小、懶惰)
10、忍耐和信仰
11、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
12、智慧之泉必須暢飲才能使人清醒 .
不要懷疑,每個人都有人生的低谷,你現在很顯然就處於一個低谷時期,換了一個新的環境,要想溶入新的集體的確不容易,這就需要你有積極的心態,正確的方法.首先,你要有積極的心態,主動的去認識別人.你不能指望別人先來接觸你,你要懂得人都是有保守性和排外性的.但同時人都是有好奇心的,你可以找些機會多表現一下自己,讓別人了解你,比如你要是會吹笛子,你可以找個時間在他們面前演奏一下,肯定會有好些人會對你感興趣.把你拿手的露出來,可以吸引那些和你有共同愛好的人.這樣就不愁沒有朋友.其次,要是你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話,你可以使用兵法中的各個擊破策略,你可以觀察,看看班中哪個人最孤單,這個人就是你的突破口,你可以和他接近,交上朋友,再尋找其他你喜歡的類型,找一個做突破口,相信在你的算計之下無人能逃你的毒手,呵呵……
怎樣搞好同學之間的關系同學關系也是一種人際關系。社會心理學家指出,影響人在際關系的因素固然很多,但舉其要者,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交往水平。人與人之間關系要密切,彼此間的交往是其必不可少的前提。原先關系親密的兩個人,後來由於交往少了,關系可能會淡薄下去;原先不很熟悉的兩個人,由於經常在一起活動,關系也可能親密起來。一般地說,人際關系的親密程度是同交往水平成正比的,交往水平越高,人際關系就越易密切;反之亦然。②互酬水平。心理學的研究指出,人們之間的行為具有某種互酬性。這里的「酬」,不僅包括物質方面的內容,而且也包括情緒、情感等心理方面的內容。人與人相處中,彼此的互酬水平越高,關系越是穩定、密切。有些同學之所以與同學處不好關系,互酬性低恐怕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這種「低」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對同學的需求、困難漠不關心,使人感到你很冷淡;其二,用「等價交換」的商品買賣原則來看待同學間的相互關心與幫助,使人感到你「太精」、「太實惠」。別人從你這里既然得不到感情上的溫暖與偷快,與你關系疏遠當然是情理中事了。③評價水平。所謂評價水平,通俗地說,就是指你對別人怎麼看以及要求別人怎麼看你。評價水平的高低,主要不取決於你講別人好話的多少,而在於評價是否真誠和符合實際。有的同學對別人的評價缺乏真誠性,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或者嫉妒同學的優點、才乾和成績;或者從來對人不講心裡話,使人感到你很虛偽、做假;還有的同學,只喜歡聽恭維話,一聽到刺耳話,馬上就表現出情感上的厭煩與不滿,別人見你氣量如此之狹小,當然避之猶恐不及了。④包容水平。人與人之間的生理、心理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對這種差異能否包容,也是人際關系協調的條件。包容水平越高,與他人相處的適應性也就越大,人際關系當然會好F反之,遇事不能容人,所謂「只有人讓他,沒有他讓人」,包容水平低,人際關系當然不會好了。那麼,究竟怎樣才能與同學處好關系呢?人際關系學家認為,主要要注意以下幾點:
1.關心別人。希望得到別人的關心是人的基本需要。與同學處不好關系的人之所以常感孤獨與煩惱,歸根結底是滿足不了被人關心的需要。怎樣才能得到別人的關心呢?唯一的辦法是你首先要去關心別人。因為你有希望得到別人關心的需要,別人也有同樣的需要。你愈關心別人,你在他生活中的重要性將因之而得到增加,自然地他也會轉而關心你。一旦彼此間能互相關心,同學關系也就自然親密了。關心別人要無私。有些人表面上很熱情,實際上卻是「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他關心別人,目的是希圖「放長線釣大魚」,從別人那裡撈到更大的好處。這樣的人,可以博得別人一時的好感,但很少有人能與之「患難與共」,當然最終也不可能有良好的同學關系。
2.悅納別人。所謂悅納別人即要從心底里高興地把別人當作自己的朋友。這包括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別人。古語說: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不要因為某人有這個缺點,某人有那種毛病,就輕易地嫌棄他,遠離他。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朋」的說法是有道理的。悅納別人當然不等於悅納他的缺點和毛病,而是悅納此人,並誠心地幫助他克服缺點和毛病。一旦別人感受到你的真誠的悅納,自然就會心悅誠服地和你處好關系。
3.改變自己。同學關系緊張的人大多在性格和習慣方面有些毛病。例如,清高、傲氣往往讓人敬而遠之;狹隘、自私往往受人厭棄;吝嗇、刻薄往往受人卑視;花言巧語,愛耍手腕最終會被人唾棄,等等。另外,有的人還有不少影響他人的壞習慣,或經常有令人討厭的舉動,這都會影響到同學關系。所以,刻意改變自己的不良性格和習慣,也應作為處好同學關系的一條重要措施。
4.加強交往。良好的同學關系全賴互相了解。要達到互相之間彼此了解,就要加強交往,在思想和態度方面經常溝通。所以,除了在學習中彼此主動互相照應外,學習之餘要多搞些社交活動,主動找同學談談心,討論某個問題、交流某些信息;也可以一起下下棋、打打撲克;還可以搞點郊遊、遠足之類的集體活動。總之,只有你了解同學、同學了解你,水乳交融,才能密切同學關系。
5.完整人格。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個性,有其特有的行為模式,這也是健全人格的特徵之一。與同學相處時,固然需要遷就別人的需要,持比較隨和的態度,但那也是有限度的。因為隨和不是放棄一切原則,遷就亦非予取予求。真正那樣做的人,根本就不會得到同學的信任和尊敬。但是,當你拒絕同學的一些有違於自己的原則和立場的請求時,有一點值得你注意的是,即不可過分強調自己的道德和行為標准,標榜自己的公正、清高、廉潔和守法的品質,從而使對方感到難堪,甚至覺得你是在間接地責備他。你只需說明你不能滿足他的願望的原因,特別是要指出元益於對方的情況。對方若是明理之人,當不會責怪你;如果你這樣做仍不為對方所諒解,也就只好隨他了。「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這兩句話有時是要記住的。當然,最好的辦法是在平日的接人待物中,能將自己的處事原則和態度明白地表現出來,讓同學知道你是怎樣的一個人。這樣,別人知道了你的作風,就不會過分勉強你去做你不願做的事情了。
怎樣才能使同學都喜歡你
古語說:「世事通明皆學間,人情練達即文章」 。確實,待人處世是一門學間,不能不講,不可不學。為了能使你周圍的同學都喜歡你,希望你注意以下幾點待人處世之道:
1、服飾整潔美觀。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奧爾波特曾作過一項研究,他發現一群陌生人中,初會時最具有對別人吸引力的人,盡管因素很多,但身體和風度上的魅力,如容貌、體型、服飾等,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為了使周圍的同學喜歡你,你的衣著一定要整潔美觀,要與自己的身份相符,同時要照顧你所在班級的群體習慣。
2、習慣面含微笑。笑臉迎人,就會給人以一種溫暖親切之感。如果你面孔老是板著,即使心地是善良的、對人是友好的,周圍的人也會感到不舒服。有些心理學家指出,呆板的表情是人際交往中的障礙,它就象一塊掛在路口的木牌,告訴人們此路不通。別人會盡量迴避你,有話少說,無話不說。笑容碰到冰冷的面孔如同水蝸的觸角碰到東西似的也會縮回去。可見,笑也是一種交際手段,笑能討人喜歡。你應該學會微笑外交,習慣面含微笑。
3.注意言談舉止。言談舉止要講文明禮貌,不要以為是「小事」 、「小節」 而滿不在乎。比如,別的同學談興正濃時,你卻硬插進去打斷人家的談話;聽同學談話時,二郎腿蹺蹺,東張西望,心不在焉;初到同學家就隨便翻人家東西,等等。都會引起同學對你的反感。
4.不要賣弄自己。在同學面前切勿誇誇其談,賣弄自己懂得多、懂得早。因為在這種你自認為最得意的時候,往往就是別人最討厭你的時候。須知:過於倨傲、目中無人、唯我獨尊,開口便是「我如何如何」 ,只顧自吹自擂的人,下次將沒有人再願意與他交談。社會心理學家指出,一般人都不喜歡嘴上老掛著「我」 字的人。
5.善於贊美別人。人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贊美,贊美的詞語也是人所最易入耳的話語。贊美別人通常不是太難的事,因為每個人多少總有一些值得贊美的地方。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通常我們可能由於太注意自己,因而不常能發現別人的可稱贊之處。在與同學的交往中,如果我們能仔細觀察,多注意別人,並且對別人的優點不嫉妒,不採取「不承認主義」 ,則常可發現他有很多方面是值得贊美的。當然,這里所說的贊美,是指誠心誠意、真真實實的贊美,而不是虛偽的應酬話,也不是言不由衷的阿諛之辭。生活中雖然也有不少人愛聽逢迎獻媚的話,但大多數人都能輕易地辨別對方話語中所含的誠意的。須知,虛偽的恭維話並不能給人以好印象,這正象俗語所說的那樣----話說多了被當成騙子。
6.多多幫助別人。同學學習有困難,你主動去幫助他,他一定很感激;你有熱門的好書,不妨主動拿出來給同學看看,也一定很高興;同學要托你辦事,即使你一時辦不成,如能主動解釋為什麼幫不了忙,他也會對你有好感。總之,經常幫助別人將能使別人懂得你的存在對他的價值,作為投桃報李的結果,必然是「愛人者人恆愛之」 。換言之,要想使同學喜歡你,必須記住助人為樂是處世之要。
3. 你好,惡勢力,學校要舉辦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周,主題是「悅納自我,暢享青春」,這方面我沒經驗,能幫忙嗎
你問的問題比較籠統,我只能按照我的理解來回答,看看能不能幫助到你。
從主體關鍵詞中可以得知,關鍵詞是「自我」,那麼我首先就想到了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等等概念,不過你們應該是面向所有學生的,專業的東西就不要搞了,我們只談跟學生相關的問題。
當代大學生中什麼樣的心理狀況與「自我接受」有關呢,最典型的就是自卑心理,自己不接受自己,因為家境,長相亦或是性格等方面的原因,不敢交朋友,不敢參加活動,甚至自我保護心理過分強烈,導致拒絕他人幫助等畸形心理狀態。
第二,還可以從自我價值實現方面來說,到了大學,很多同學就不知道自己該干什麼了,高中時期大家都有統一的目標就是考大學,然而上了大學之後呢?就沒有一個大家整齊劃一的目標方向了,於是乎有的同學開始盲目參加活動,盲目考證,甚至自甘墮落,終日泡吧玩游戲,那麼這種現象的產生與自己內心沒有明確方向有關。即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第三,外在的「我」與內在的「我」不一樣也是一個方向,就是同學會認為現在的我是以前的我了么?同學老師面前的我是不是真實的我?實際上這也是心裡在逐漸成成熟的一種表現,你們學校的心理導師很明白的。
上面所說的是內容分析,可以根據以上三點確立活動方向。
關於形式方面呢,可以搞「我與心理咨詢師面對面」;「校內漂流瓶,我知你的心」;「做回真自己,敞開千千結」;「原來這么想的不止我一個!」等很多形式的活動,只要切中同學們內心,我想活動效果應該會不錯的。
4. 談談怎樣適應新環境,增強自信心。主題:和諧校園 陽光心情 悅納自我 關愛他人
每個人都會到新環境里,小升初,初升高等等,將來去工作了,也會到一個新環境里,那麼,適應新環境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要做的就是與其他人搞好關系這個很簡單,還要讓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情也就是情緒,比如說升學了,到了新班級與同學有小矛盾,這並不是什麼事,不管誰的錯道個歉就完事了,畢竟抬頭不見低頭見沒必要把關系鬧的這么僵,退一步海闊天空
5. 因為在學校經常被欺負,很慘,欺負了三年,可以說天天被欺負,也不敢和別人交流。 都怕了,現在總以為別
大膽點,沒什麼大不了的。不客氣的說,你的感受對於他人重要嗎,勇敢一點,每天嘗試做出改變,如果被笑了,忍忍,受了委屈往心裡吞,鍛煉自己的意志。如果受不了,跟父母好好交流交流。人老實看起來很善良,但那時怯,是猥瑣。多想想未來,忍得了一時才能更好的進步。
6. 我現在很想轉回原來的學校
這件事讓你明白一個道理,世上很多事情都是沒有回頭路可走的,這也教會了你一個道理,在做任何事情時、做任何決定時都要學會冷靜地思考一下,不要憑一時的沖動處理任何事情,想來通過這件事,你也會成熟一些了;現在既然已經轉了,那就要努力使自己適應新的環境,跟上班上的進度,你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設法盡快融入新的集體,你就會適應現在的環境了,這個學校既然是重點學校,那對你今後的前途一定有很關鍵的轉折,所以你還是不要再想轉回去了,放棄這樣的念頭,你才會輕松地去適應新的環境,才會更快地融入到新的集體中。
怎樣搞好同學之間的關系同學關系也是一種人際關系。社會心理學家指出,影響人在際關系的因素固然很多,但舉其要者,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交往水平。人與人之間關系要密切,彼此間的交往是其必不可少的前提。原先關系親密的兩個人,後來由於交往少了,關系可能會淡薄下去;原先不很熟悉的兩個人,由於經常在一起活動,關系也可能親密起來。一般地說,人際關系的親密程度是同交往水平成正比的,交往水平越高,人際關系就越易密切;反之亦然。②互酬水平。心理學的研究指出,人們之間的行為具有某種互酬性。這里的「酬」,不僅包括物質方面的內容,而且也包括情緒、情感等心理方面的內容。人與人相處中,彼此的互酬水平越高,關系越是穩定、密切。有些同學之所以與同學處不好關系,互酬性低恐怕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這種「低」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對同學的需求、困難漠不關心,使人感到你很冷淡;其二,用「等價交換」的商品買賣原則來看待同學間的相互關心與幫助,使人感到你「太精」、「太實惠」。別人從你這里既然得不到感情上的溫暖與偷快,與你關系疏遠當然是情理中事了。③評價水平。所謂評價水平,通俗地說,就是指你對別人怎麼看以及要求別人怎麼看你。評價水平的高低,主要不取決於你講別人好話的多少,而在於評價是否真誠和符合實際。有的同學對別人的評價缺乏真誠性,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或者嫉妒同學的優點、才乾和成績;或者從來對人不講心裡話,使人感到你很虛偽、做假;還有的同學,只喜歡聽恭維話,一聽到刺耳話,馬上就表現出情感上的厭煩與不滿,別人見你氣量如此之狹小,當然避之猶恐不及了。④包容水平。人與人之間的生理、心理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對這種差異能否包容,也是人際關系協調的條件。包容水平越高,與他人相處的適應性也就越大,人際關系當然會好F反之,遇事不能容人,所謂「只有人讓他,沒有他讓人」,包容水平低,人際關系當然不會好了。那麼,究竟怎樣才能與同學處好關系呢?人際關系學家認為,主要要注意以下幾點:
1.關心別人。希望得到別人的關心是人的基本需要。與同學處不好關系的人之所以常感孤獨與煩惱,歸根結底是滿足不了被人關心的需要。怎樣才能得到別人的關心呢?唯一的辦法是你首先要去關心別人。因為你有希望得到別人關心的需要,別人也有同樣的需要。你愈關心別人,你在他生活中的重要性將因之而得到增加,自然地他也會轉而關心你。一旦彼此間能互相關心,同學關系也就自然親密了。關心別人要無私。有些人表面上很熱情,實際上卻是「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他關心別人,目的是希圖「放長線釣大魚」,從別人那裡撈到更大的好處。這樣的人,可以博得別人一時的好感,但很少有人能與之「患難與共」,當然最終也不可能有良好的同學關系。
2.悅納別人。所謂悅納別人即要從心底里高興地把別人當作自己的朋友。這包括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別人。古語說: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不要因為某人有這個缺點,某人有那種毛病,就輕易地嫌棄他,遠離他。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朋」的說法是有道理的。悅納別人當然不等於悅納他的缺點和毛病,而是悅納此人,並誠心地幫助他克服缺點和毛病。一旦別人感受到你的真誠的悅納,自然就會心悅誠服地和你處好關系。
3.改變自己。同學關系緊張的人大多在性格和習慣方面有些毛病。例如,清高、傲氣往往讓人敬而遠之;狹隘、自私往往受人厭棄;吝嗇、刻薄往往受人卑視;花言巧語,愛耍手腕最終會被人唾棄,等等。另外,有的人還有不少影響他人的壞習慣,或經常有令人討厭的舉動,這都會影響到同學關系。所以,刻意改變自己的不良性格和習慣,也應作為處好同學關系的一條重要措施。
4.加強交往。良好的同學關系全賴互相了解。要達到互相之間彼此了解,就要加強交往,在思想和態度方面經常溝通。所以,除了在學習中彼此主動互相照應外,學習之餘要多搞些社交活動,主動找同學談談心,討論某個問題、交流某些信息;也可以一起下下棋、打打撲克;還可以搞點郊遊、遠足之類的集體活動。總之,只有你了解同學、同學了解你,水乳交融,才能密切同學關系。
5.完整人格。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個性,有其特有的行為模式,這也是健全人格的特徵之一。與同學相處時,固然需要遷就別人的需要,持比較隨和的態度,但那也是有限度的。因為隨和不是放棄一切原則,遷就亦非予取予求。真正那樣做的人,根本就不會得到同學的信任和尊敬。但是,當你拒絕同學的一些有違於自己的原則和立場的請求時,有一點值得你注意的是,即不可過分強調自己的道德和行為標准,標榜自己的公正、清高、廉潔和守法的品質,從而使對方感到難堪,甚至覺得你是在間接地責備他。你只需說明你不能滿足他的願望的原因,特別是要指出元益於對方的情況。對方若是明理之人,當不會責怪你;如果你這樣做仍不為對方所諒解,也就只好隨他了。「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這兩句話有時是要記住的。當然,最好的辦法是在平日的接人待物中,能將自己的處事原則和態度明白地表現出來,讓同學知道你是怎樣的一個人。這樣,別人知道了你的作風,就不會過分勉強你去做你不願做的事情了。
怎樣才能使同學都喜歡你
古語說:「世事通明皆學間,人情練達即文章」 。確實,待人處世是一門學間,不能不講,不可不學。為了能使你周圍的同學都喜歡你,希望你注意以下幾點待人處世之道:
1、服飾整潔美觀。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奧爾波特曾作過一項研究,他發現一群陌生人中,初會時最具有對別人吸引力的人,盡管因素很多,但身體和風度上的魅力,如容貌、體型、服飾等,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為了使周圍的同學喜歡你,你的衣著一定要整潔美觀,要與自己的身份相符,同時要照顧你所在班級的群體習慣。
2、習慣面含微笑。笑臉迎人,就會給人以一種溫暖親切之感。如果你面孔老是板著,即使心地是善良的、對人是友好的,周圍的人也會感到不舒服。有些心理學家指出,呆板的表情是人際交往中的障礙,它就象一塊掛在路口的木牌,告訴人們此路不通。別人會盡量迴避你,有話少說,無話不說。笑容碰到冰冷的面孔如同水蝸的觸角碰到東西似的也會縮回去。可見,笑也是一種交際手段,笑能討人喜歡。你應該學會微笑外交,習慣面含微笑。
3.注意言談舉止。言談舉止要講文明禮貌,不要以為是「小事」 、「小節」 而滿不在乎。比如,別的同學談興正濃時,你卻硬插進去打斷人家的談話;聽同學談話時,二郎腿蹺蹺,東張西望,心不在焉;初到同學家就隨便翻人家東西,等等。都會引起同學對你的反感。
4.不要賣弄自己。在同學面前切勿誇誇其談,賣弄自己懂得多、懂得早。因為在這種你自認為最得意的時候,往往就是別人最討厭你的時候。須知:過於倨傲、目中無人、唯我獨尊,開口便是「我如何如何」 ,只顧自吹自擂的人,下次將沒有人再願意與他交談。社會心理學家指出,一般人都不喜歡嘴上老掛著「我」 字的人。
5.善於贊美別人。人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贊美,贊美的詞語也是人所最易入耳的話語。贊美別人通常不是太難的事,因為每個人多少總有一些值得贊美的地方。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通常我們可能由於太注意自己,因而不常能發現別人的可稱贊之處。在與同學的交往中,如果我們能仔細觀察,多注意別人,並且對別人的優點不嫉妒,不採取「不承認主義」 ,則常可發現他有很多方面是值得贊美的。當然,這里所說的贊美,是指誠心誠意、真真實實的贊美,而不是虛偽的應酬話,也不是言不由衷的阿諛之辭。生活中雖然也有不少人愛聽逢迎獻媚的話,但大多數人都能輕易地辨別對方話語中所含的誠意的。須知,虛偽的恭維話並不能給人以好印象,這正象俗語所說的那樣----話說多了被當成騙子。
6.多多幫助別人。同學學習有困難,你主動去幫助他,他一定很感激;你有熱門的好書,不妨主動拿出來給同學看看,也一定很高興;同學要托你辦事,即使你一時辦不成,如能主動解釋為什麼幫不了忙,他也會對你有好感。總之,經常幫助別人將能使別人懂得你的存在對他的價值,作為投桃報李的結果,必然是「愛人者人恆愛之」 。換言之,要想使同學喜歡你,必須記住助人為樂是處世之要。
7. 怎樣適應學校新環境
我的孩子在農村的奶奶家長大,到上學年齡,才接到城裡讀書。他在家,話比較多,可一到學校,就不愛說話了,常站一旁看同學做游戲,不敢加入其中,顯得有些孤僻。我該怎樣教育他才好呢?一位盼迴音的家長 從奶奶家回到父母身邊,從農村到城市,再從家庭進入校園。您6歲的孩子經歷了生活環境和人際關系環境的大跳躍。全新的環境讓他有點膽怯。他怕開口有鄉音,小朋友笑話;他怕不熟悉游戲,小朋友排斥——這是很正常的心理反應,他是個相當謹慎、有些內向、十分自尊的孩子。您別著急,要允許孩子對陌生的學校環境有個適應過程,要允許周圍小朋友有個悅納過程。怎樣促成這個過程的完成呢? ①家長再忙,也要多和孩子交流溝通,一則融洽親子關系,給予他安全感;二則學好普通話,增強人際交往信心。②多帶孩子串門,學習當好文明禮貌小客人,鼓勵他在別人家大膽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