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駕宮中學
『壹』 陝西省咸陽市永壽縣御駕宮鄉九龍咀村郵編是什麼
陝西省咸陽市永壽縣御駕宮鄉九龍咀村郵編是713400
『貳』 永壽縣的教育
解放前,永壽縣無幼兒教育。
1969年,在監軍鎮小學,西村小學和永壽中學,分別設幼兒班。1980至1981年,全縣17所中心小學,辦起幼兒班15處。1985年,增至39處。1987年,辦起永壽縣幼兒園。監軍、常寧、店頭三鎮改建擴建幼兒教育用房;監軍、常寧、店頭、甘井、渡馬5所中心小學附設幼兒班。至1987年,全縣有幼兒園、班65處、63班,入園、班幼兒1696人,教職工68人,其中專職教養員67人。 清代村學為家塾、私塾、義學。康熙七年(1667),按里與人口聚居處設立義學。乾隆五十六年(1791),因屢遭兵燹,僅存車平里在永里義學兩處。雍正十一年(1733),於縣城創辦翠屏書院,收授生童14名(生員6名,童生8名)。光緒二十九年(1903),改書院為養正學堂。三十一年(1905),改養正學堂為高等小學堂。民國開始,興辦學校。元年(1912),於縣城創辦第一高級小學堂。三十年(1941),更名永平鄉中心國民學校;民國十四年(1925),於監軍鎮創辦第二高級小學;同年於復興巷創辦女子小學。三十五年更名為監軍鎮第一中心國民學校;民國二十六年(1937),創立渡馬小學,三十五年(1946),更名為渡馬鄉中心國民學校;民國二十九年(1940),創立常寧鎮小學,三十五年更名為常寧鎮中心國民學校;民國三十年(1941),相繼創辦車村小學、店儀鎮小學,後分別更名為中心國民學校。是年,共有中心國民學校7處,保國民學校106處,127班,學生405人。小學多系舊有寺廟改建。
1949年,全縣有小學132所,在校學生3927名,教職工200名。至1952年,小學全部改為公辦。
1953—1957年,先後調整小學布局,貫徹「兩條腿走路」辦學方針,採取公辦、民辦形式辦學,全縣小學增至190所,在校學生10738名,教職工598名。1962年,經調整全縣有小學180所,在校學生9193人。後發展耕讀小學、簡易小學,至1965年,全縣全日制小學增至396所,學生達19343人;耕讀小學250所,在校學生12368人,計31711人,其中學令兒童24572人,入學率為71%。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耕讀小學、簡易小學多被廢止,學令兒童入學率下降。
1973至1975年,全縣學令兒童入學率達88.5%。1978年,合理調整布局,在鞏固入學率的同時,致力提高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質量,至1985年,全縣有學令兒童16431人,入學人數為16030人,兒童入學率達97.6%。 永壽縣初級中學,是民國二十八年(1939)利用監軍鎮南廟「坤元宮」改建的。民國三十年(1941)春擴建。至三十七年(1948),有6個教學班,在校學生300餘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逐步改變不合理布局。1956年,常寧、儀井分別設初級中學。永壽中學始設高中教學班。1958—1962年,先後辦起公社初級中學14所。1966—1969年「文化大革命」,中學「停課」。1970年改好畤、永太、監軍、常寧城關中學為九年一貫制學校。1971年,全縣有高級中學5所,初級中學13所;在校學生4677名,教職工282名。1972年,渡馬、永平兩所初級中學設高中教學班;因師資不濟,將初級中學縮減為11所。1975—1976年,搞所謂「學朝農」,反「回潮」,中學教育再度陷入混亂,考試制度被廢除。1977年,甘井、蒿店、竇家、馬坊、御駕宮、渠子、店頭、永平、永安等10所七年制學校,設高中教學班;將郭村、北堡、永壽坊、洛安、班白、折樓、新華、常寧城關、安德、店子頭、張家原、監軍城關、封侯、西村、古屯、永壽坊、民豐、永安、底角溝、平遙、三誼、延村、七聯23個村的五年制學校改為「七年一貫制」學校。全縣有七年制學校23所,九年制學校10所,完全中學6所;在校學生10431名,教職工583名。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撥亂反正,經過整頓,至1989年,有高級中學2所,初級中學16所。
『叄』 咸陽永壽縣仇琳琳在那裡她家在御駕宮鄉人現在在那裡
咸陽位於陝西省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宗山亘北,山水俱陽,故稱咸陽。它東鄰省會西安,北與甘肅接壤,是古絲綢之路的第一站,我國中原地區通往大西北的要沖。咸陽風景秀麗,四季分明,物產豐富,人傑地靈。氣候屬暖溫帶大陸型季風氣候,冬冷夏熱,雨熱同季。地處陝西關中平原腹地的咸陽,有著235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國甲級對外開放城市、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全國雙擁模範城、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地熱城、全國十佳宜居城市及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市。2004年,又被評為首屆中國魅力城市。 市人民政府住所地:咸陽市渭陽中路6號,郵政編碼:712000,電話區號:029. 咸陽市位於關中平原的中部,既在九嵕山南, 又在渭水以北,山南叫陽,水北也叫陽,山水俱陽,故名咸陽。咸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中國的封建王朝一秦王朝建都之地。南北長1 45千米,東西最寬106千米,面積1 0119平方千米。轄秦都、渭城2個區,興平市一市,旬邑、武功、涇陽、三原、禮泉、乾縣、永壽、彬縣、長武、淳化10個縣,共有216個鄉鎮,8個街道辦事處,3843個行政村,163個居委會。人口504萬人。 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呈階梯形,表現為三個單元:一是南部渭河、涇河平原,約占總面積1/5;二是中部台塬區,也約占總面積的1/5;三是北部高原丘陵區,約占總面積3/5。境內大小11條土石山嶺,集中在北部。市區海拔378—421米。東北部的石門山海拔為1885.3米,為全市最高點。全市最低處在東南部三原縣大程鎮清河出境地,海拔362米。境內山脈集中分布在中北部,主要有子午嶺余脈的馬欄山、石門山,中部嵯峨山、筆架山、九峻山,北仲山和五峰山自南而北依次排列。 氣候:因地形特徵,又分為兩個具有明顯差異的氣候區:南部平原地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2℃,無霜期213天;北部高原溝壑區,氣候稍寒,冬春略長,年平均氣溫不足1 0℃,無霜期180天。全境年均降水量500—600毫米,由南向北遞增,50%集中在7、8、9月,常常秋雨連綿,久陰不晴。 河流:涇河從西北入境,向東南流出注入渭河。渭河自西向東沿南界流過,形成「人」型水系。其大大小小的河溝,像毛細血管一樣,分別注入涇渭兩條動脈。 礦藏:主要有煤、鐵,石灰石、陶土、鐵礦石、大理石等1 6種。市區北部屬渭北「黑腰帶」的一部分,煤炭儲量在100億噸以上,為陝西第二大煤田。中部石灰石儲量40億立方米。 經濟: 有耕地41.54萬公頃,是陝西主要糧、棉生產基地,全市有9個省級優質商品糧基地縣和6個國家級優質商品糧基地縣,人均產糧居陝西之首,每年提供商品糧5億多公斤。多種經營已形成以棉花,蘋果、烤煙、蔬菜、籠養雞、生豬等產品為主的1 5個商品基地。尤其是「紅富士」 蘋果等新品種多次獲國家和省優質果品獎。大力發展禮泉短富、皇家嘎拉、美國8號等優質品種。美國紅地球葡萄已在涇陽、三原、禮泉、永壽建立了200公頃開發示範園。境內動物以家畜家禽為主,是關中驢、秦川牛的主要產地,奶山羊發展較快,已成為陝西奶山羊基地之一。天然次生林5萬公頃,優勢樹種有遼東櫟,山楊,白樺、油松等,林木總蓄積量為456.5萬立方米。11.5萬公頃草場。中草葯資源比較豐富,已發現品種達626種。野生動物資源有鳥類14目、30科、140餘種。 咸陽是一個新興的工業城市,已形成紡織、電子、煤炭、石油化工、機械為主體的工業體系。紡織工業經過5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棉紡、毛紡、化纖、印染、服裝、紡織機械及紡織科研門類齊全、相互配套的完整體系,成為全市出口創匯的主導產業,其年產值佔全省紡織業的I/3。電子工業已成為實力較強、技術裝備水平較高的新興產業,全國最大的彩管廠陝西彩色顯像管總廠等13家大中型電子企業集中於市區西郊,其年產值佔全省電子工業的近一半。秦都已被人們譽為「紡織電子城」。咸陽市已成為陝西最大的果品生產加工基地,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電子工業基地、能源化工基地,醫葯保健基地、紡織工業基地。 交通: 隴海鐵路貫通東西,咸(陽)銅(川)、西(安)韓(城)鐵路與隴海線在此交匯;西(安)蘭(州)、211國道、咸(陽)宋(家川)、西(安)寶(雞)、西(安)銅(川)等公路干線四通八達,縣縣、鄉鄉實現了油路化。已建成的西安至
『肆』 咸陽永壽縣有哪些中學
初中的話,各個鄉鎮都有,教學質量比較好的如:御駕宮中學等等。
高中只有永壽中學
『伍』 永壽縣有多少鄉鎮
永壽縣轄7個鎮、6個鄉:監軍鎮、店頭鎮、常寧鎮、儀井鎮、甘井鎮、馬坊鎮、豆家鎮、御駕宮鄉、渡馬鄉、上邑鄉、渠子鄉、永太鄉、永平鄉。
『陸』 陝西省永壽縣御駕宮鄉寨子村的郵政編碼是多少
郵編查詢
713411 陝西省咸陽市永壽縣御駕宮鄉寨子村
『柒』 BBS《新編初中語文擴展閱讀文言文》84篇至110篇翻譯!!急需!
可能版本不太一樣,給你翻譯個別吧。(88至100之間的篇名不知)84.孔融十歲的時候,跟隨父親到洛陽。當時李元禮名氣很大,做司隸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眾的人、有清高稱譽的人以及自己的親戚才被通報。孔融到了他家門前,對下邊的人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已經通報上去,一起坐下來。李元禮問:「您和我有什麼親戚關系?」孔融回答說:「過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經拜您的祖先伯陽為師,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來親戚關系。」李元禮和他的那些賓客沒有不對他的話感到驚奇的。太中大夫陳韙後來才到,別人就把孔融說的話告訴給他聽,陳韙說:「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孔融聽後說:「我猜想您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聽了感到非常不安。 85.齊桓公外出見到一地的丘墟變問這是原是誰家?回答說是郭氏的丘墟,又問郭氏為什麼會變成丘墟?回答說:那是因為他對好人友好,對壞人憎惡,齊桓公說:對好人友好,對壞人憎惡,應該是存在下去的原因,現在卻變成了丘墟,這是為什麼呢?回答說:對好人不去任用,而又不遠離壞人,那些好人知道他看重自己卻不任用自己,就會怨恨他。那些壞人因為他知道他們秉性不好而不喜歡他們,就會仇恨他,你讓好人怨恨你讓壞人仇恨你,又怎麼能不滅亡呢?86. 司馬昭同劉禪一起歡宴,司馬昭喊來樂工舞女,特地為劉禪演唱劉禪故國蜀地的樂音舞蹈,在旁的人們都為劉禪的忘國感到悲傷,只有劉禪一人歡樂嬉笑,無動於衷。司馬昭對賈充說:「沒有感情的人,竟然可以達到這樣子啊!即使諸葛亮在世,不能夠長時間完全輔佐他,更何況姜維呢?」賈充說:「不是這樣的話,殿下有什麼緣由吞並蜀國呢?」又另一天,司馬昭問劉禪:「你很思念蜀國嗎?」劉禪說:「這里好,這里歡樂,我不思念蜀國。」 87.謝公與別人下圍棋正在下圍棋,不一會兒淮上的謝玄的書信到了,謝公看了之後沒有說話,只是默默的和客人下著棋,客人問淮上的軍情如何,謝公回答說:"那些小子大破敵軍."在說話時,謝公的神色舉止和平常沒有什麼不同.
淝水之戰晉軍大勝,捷報傳至謝安處時,他正於人對弈,聽到消息後強忍住心中的狂喜與激動 裝出一副無動於衷的冷靜樣子,事後發現因為太過激動竟然連木屐鞋底的橫木都踩斷了。 88.有人得罪齊景公,景公非常生氣,命人把他綁在大殿,准備處以分屍的極刑,並且說如果有人膽敢勸阻,一律格殺勿論。晏子(即晏嬰)左手抓著人犯的頭,右手拿著刀,抬頭問景公:「古時聖王明君肢解人犯時,不知先從人犯的哪個部位下刀?」景公立刻站起身說:「放了他吧,這是寡人的錯。」
景公時,刑律條文繁多。有一天景公出遊見有賣踴(被砍去一腳的罪犯所穿的鞋)的。景公就問晏子:「賢卿住的地方靠近市集,可知道踴貴還是普通鞋子貴?」晏子答:「踴貴。」
景公突然有所領悟,於是下令廢除刖刑(砍去罪犯一腳的刑法)。 100.陳勝稱王總共六個月的時間。當了王之後,以陳縣為國都。從前一位曾經與他一起僱傭給人家耕田的伙計聽說他做了王,來到了陳縣,敲著宮門說:「我要見陳涉。」守宮門的長官要把他捆綁起來。經他反復解說,才放開他,但仍然不肯為他通報。等陳王出門時,他攔路呼喊陳涉的名子。陳王聽到了,才召見了他,與他同乘一輛車子回宮。走進宮殿,看見殿堂房屋、帷幕帳簾之後,客人說:「夥頤!陳涉大王的宮殿高大深邃啊!」楚地人把「多」叫做「夥」,所以天下流傳「夥涉為王」的俗語,就是從陳涉開始的。這客人在宮中出出進進越來越隨便放肆,常常跟人講陳涉從前的一些舊事。有人就對陳王說:「您的客人愚昧無知,專門胡說八道,有損於您的威嚴。」陳王就把來客殺死了。從此之後,陳王的故舊知交都紛紛自動離去,沒有再親近陳王的人了。 101.劉南垣公是國朝尚書,告老還鄉。有一個直指使(官名),在飲食方面苛求下屬官吏,郡縣都感到害怕。公說:「這是我門下的學生,我應當開導他讓他知道。」等到他來了,款待他,說:「我將要開飯了,恐怕防礙了你的公務,特地留你下來吃一頓飯。但是我的妻子她去了別的地方,沒有人燒菜,家常便飯能夠吃嗎?」直指使因為這是老師的命令,不敢推辭。從早上到中午,飯還沒有出來,直指使感到很飢餓。等到飯上來後,只有米飯,豆腐一碗而已。他各吃了三小碗,直指使覺得很飽。過了一會兒,佳餚美酒,都擺滿在了他的面前,他都吃不下了。公強求要他吃,他說:「我已經飽了,不能吃了。」公笑著說:「可以知道飲食本來沒有精粗,餓的時候容易吃飯,飽的時候難以吃東西,是時勢所導致成這樣的罷了。」直指使經過這次教訓之後,不敢因為飲食責怪別人了。 102.於是項羽就想東渡烏江。烏江的亭長撐船靠岸等待項羽,他對項羽說:「江東雖小,也還有方圓千里的土地,幾十萬的民眾,也足夠稱王的了,請大王急速過江。現在只有我有船,漢軍即使追到這,也沒有船隻可渡。」項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還渡江干什麼?況且我項羽當初帶領江東的子弟八千人渡過烏江向西挺進,現在無一人生還,即使江東的父老兄弟憐愛我而擁我為王,我又有什麼臉見他們呢?或者即使他們不說,我項羽難道不感到內心有愧嗎?」接著對亭長說:「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長者,我騎這匹馬五年了,所向無敵,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殺掉它,把它賞給你吧!」於是命令騎馬的都下馬步行,手拿短小輕便的刀劍交戰。僅項羽一人就殺死漢軍幾百人。項羽自己也負傷十多處。忽然回頭看見了漢軍騎兵司馬呂馬童,說:「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嗎?」呂馬童面向項羽,指項羽給王翳看,說道:「這個人就是項羽。」項羽便說道:「我聽說漢王懸賞千兩黃金要買我的腦袋,並封為萬戶侯,我就送你這點好處吧!」說完就自殺。103.晉平公和臣子們在一起喝酒。酒興正濃時、他得意地說:「哈哈!沒有誰比做國君的更快樂了!他的話沒有誰敢違背!」著名音樂師師曠正在旁邊陪坐,聽了這話,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晉平公連忙收起衣襟躲讓。琴在牆壁上撞壞了。晉平公說:「太師,您撞誰呀?」 師曠故意答道:「剛才有個小人在胡說八道,因此我氣得要撞他。」 晉平公說:「說話的是我嘛。」 師曠說:「喲!這可不是做國王的人應說的話啊!」 左右臣子認為師曠犯上,都要求懲辦他。晉平公說:「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為鑒戒。」
104.四川的邊境上有兩個和尚,其中的一個貧窮,其中的一個富有。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想去南海,怎麼樣?」
富和尚說:「您靠什麼去呢?」
窮和尚說:「我靠著一個水瓶一個飯缽就足夠了。」
富和尚說:「我幾年來想雇船而往下遊走,還沒有能夠去成。您靠什麼能去!」
到了第二年,窮和尚從南海回來了,告訴富和尚。富和尚顯出了慚愧神色。
四川距離南海,不知道有幾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達可是窮和尚到達了。一個人立志求學,難道還不如四川邊境的那個窮和尚嗎?
『捌』 永壽縣的區劃
北魏神龜年間,即有鄉里建制。
明天啟(1621)前,全縣編戶為二十里。天啟後改為在郭、永康、車村、平泉、常寧、強化、上宜、彭村、好畤、留村十里。清順治四年(1647),並十里為在永、車平、寧化、上彭、好留五里。
民國十九年(1930),廢里設區,區下設聯保。全縣分設四區、九聯保,一區轄監軍、渡馬2聯保;二區轄常寧、附北2聯保;三區轄店頭、儀井2聯保;四區轄永壽(舊縣城)、車馬、平遙3聯保。二十七年(1938),撤區改聯保為鄉、鎮、保甲制,改聯保公處為鄉(鎮)公所。全縣分設6個鄉(鎮)公所,30個保公所,617個甲,其中:常寧鎮轄5保123甲;永太鄉轄4保91甲;渡馬鄉轄5保100甲;永平鄉轄4保109甲;監軍鎮轄7保172甲;店儀鄉轄5保122甲。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廢鄉(鎮)保、甲制;全縣分設常寧、永太、永平、渡馬、監軍、店儀6個區和30個鄉(鎮),鄉下設114個行政村。
1950年,撤渡馬區,改常寧、永太、永平、監軍、店儀為一、二、三、四、五區。1952年3月,復置渡馬區。8月,增設蒿店區。鄉(鎮)由原來30個分設為40個。
1953年7月,復並為5個區,30個鄉(鎮)。
1956年,撤區並鄉,設店頭、好畤、儀井、監軍、永壽、甘井、蒿店、御駕宮、翟家、馬坊、袁家、上邑、竇家、永壽坊、車村、底角溝、舊縣城、平遙18個鄉(鎮)。
1958年9月,撤銷鄉建置,全縣設10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1959年元月,乾縣、禮泉、永壽3縣合並為乾縣,原永壽縣轄區設7個人民公社,21個管理區。常寧公社轄竇家、上邑、袁家、來家4個管理區;永太公社轄郭村、車村、渠子3個管理區;永平公社轄底角溝、平遙、舊縣城3個管理區;渡馬公社轄祁家、馬坊、御駕宮3個管理區;永壽公社轄監軍、蒿店、吳店3個管理區;關頭公社轄甘井、關頭、儀井3個管理區;店頭公社轄好畤、店頭2個管理區。
1961年9月,恢復永壽縣建制,全縣調整為13個公社,2個管區。1962年3月,增設馬坊公社,共14個公社,193個大隊,751個生產隊。1984年5月,政社分設,改公社建制為鄉鎮建制。全縣設14個鄉、3個鎮,下轄225個村,762個居民組(自然村)。
2015年06月28日陝西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發布《陝西省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公告》中顯示撤銷永壽縣監軍鎮,設立監軍街道辦事處;撤銷永太鎮,並入渠子鎮;撤銷儀井鎮,並入店頭鎮;撤銷御駕宮鎮,並入馬坊鎮;撤銷竇家鎮,並入常寧鎮。
永壽縣現轄:監軍街道、店頭鎮、常寧鎮、甘井鎮、馬坊鎮、渠子鎮、永平鎮,共1街道6鎮。
『玖』 陝西省咸陽市永壽縣御駕宮鄉許家村順豐快遞可以到嗎
順豐官網顯示御駕宮鄉都沒有順豐,所以許家村也不可能到。
幫助到你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