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欺凌調查問卷
❶ 校園欺凌的調查結果
根據教育署系2002至2003年度的統計數字顯示,中學校園欺凌和暴力事件約七百多宗。若扣除學校假期,則平均每日三宗。亦有調查結果顯示,於同一年中學訓導老師曾處理六百四十三宗「欺凌同學」個案,數目佔中學生人數的百分之零點一四。可見欺凌個案在校園是相當嚴重的。
其實,任何形式的欺凌行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為欺凌對「受傷者」造成傷害外,對「欺凌者」和「旁觀者」同樣造成傷害。「欺凌者」長期欺負別人,會很自我中心,對同學缺少同理心等等,而「旁觀者」會因為幫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內疚,不安等等。同時間也會影響到學校的整體紀律和風氣。所以,欺凌是學校須正視並加以制止及預防的問題。但同學和家長的合作也很重要的。
❷ 有哪些預防校園欺凌的意見或建議
預防和應對校園欺凌的建議以及預防措施 在校園中,校園欺凌事件時常發生,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在威脅與暴力來臨之際,首先告訴自己不要害怕。要相信邪不壓正,本文是預防和應對校園欺凌的建議以及預防措施,讓我們一起預防校園欺凌,共創和諧校園吧! 一、校園欺凌事件存在的原因 1.家庭防線的失守。很多農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些人許多年才回家一次,孩子的教育無人過問。鄭州市九十九中學是一所主要招收行為偏常的「問題學生」的學校。目前學校有400多名學生,30多名教職工。從學校情況來看,出現問題的孩子超過80%來自單親或類似單親的家庭。一方面,家庭結構失能,使得孩子在成長中缺少關愛和教導,另一方面,一些家庭雖然看起來美滿,家長對孩子也充滿關愛,但由於教育理念和方法存在問題,也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消極影響。一些家長這種明顯走偏的觀念,不僅使孩子遇到問題時傾向於用暴力方式解決,同時也讓校園里一些原本稀鬆平常的「磕磕碰碰」,被上升到不可調和的程度。 2.學校教育的缺位。在校園欺凌背後,學校法制教育和德育的缺失不容忽視。教育部門對法制教育有專門的規定,要求做到進課
2020年寧波心理咨詢報名報考_新政策公布
廣告 2020年心理考試條件:取消對專業及學歷的限制,非專業也可參加報考!本科學歷可 查看詳情 >
堂、進教材,教師落實,課時落實,但現在看來做得還不夠。一方面,學校沒有法律教師人才儲備,講課的基本上都是政治、思想品德教師;另一方面,法律知識被分散在多本教材中,既不系統,也不深入,加上學校出於升學率的考量,並不重視普法,使得法制教育效果十分有限。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治理機制」課題組2014年曾開展過一項專門調查。調查中,65%的調查對象在回答「此次犯罪的原因」時選擇「不懂法律」;%的選擇了「不知道自己的行為觸犯了法律」;%的調查對象表示,如果知道犯罪的沉重代價,就不會實施違法行為。法制教育缺失,加上學校和社會缺乏相應的懲戒手段,難以對校園欺凌行為形成警示和震懾作用。而本應對欺凌行為發揮重要預防作用的德育,其現狀也十分堪憂。 3.社會不良風氣侵蝕滲透。現在的社會上,經常能夠看到相互偶爾觸碰就會引爆無休無止的爭吵,甚至為一點小事就大打出手。目前市面、網路上的大量小說、游戲都包含色情、暴力情節,處於青春期的學生非常容易受到影響。甚至連一些熱門幼兒動畫片里也開始出現「暴力美學」,這些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理和行為,導致他們極易因盲目模仿、追求刺激而產生暴力沖動。十多歲的孩子正是表現欲和模仿能力最強的時期,如果不加以限制,很
孩子應該如何教育,秋季隨時隨地輕松學
廣告 「學而思網校」"直播+輔導"雙師教學,主講直播帶著學,輔導老師1V1答疑,學會為止。 查看詳情 >
多孩子就會不自覺模仿從網路上接受的信息。此外,當前社會上「一夜成名」「拜金主義」等不良風氣也影響著校園。根據我國法律規定,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不會被追究刑事責任,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也只有8種嚴重犯罪才會追究刑事責任。由於年齡原因,很多孩子實施校園欺凌卻不會受到懲罰,這也容易使他們形成「藐視法律」的心態。當前社會應提高對包括校園欺凌在內的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重視程度,做好預防工作,避免這部分孩子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二、校園欺凌事件建議 1.治理校園欺凌,應遵循事前預防和事後懲戒相結合的原則,在強化家庭的監護責任,凈化社會風氣,加強未成年人品德、法制、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還應完善相關法規,為校園撐起保護傘。 2.嚴守法律底線 加大矯治力度校園欺凌事件頻發,反映出我國在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處理制度建設方面,存在一定滯後和不足。孩子們不懂法、對法律缺少應有的敬畏,這說明法制教育沒有落實到位。在現有法律框架下,未成年人出現嚴重不良行為,對其負有監護和教育責任的家長、學校並未承擔相應責任。在監護人方
蘇州 心理咨詢讓你更具魅力
廣告 找TALKUP托卡,專注蘇州口才,蘇州演講培訓等業務,當眾講話口才培訓課程, 查看詳情 >
面,雖然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不滿14歲的未成年人出現嚴重不良行為,父母會受到公安機關的訓誡。如果未成年學生因欺凌行為而被送到青少年法院,父母也要一起進入司法程序;如果法官認定孩子欺凌行為與父母不法行為(如吸毒、酗酒)有關,法官可以把孩子的監護權轉移到寄養家庭;如果父母管教不當,法官會要求父母上訓導課程,學習如何合法管教子女;如果子女的欺凌行為造成他人受傷,父母必須承擔相應民事賠償責任。針對當前校園欺凌低齡化的趨勢,可以考慮適當降低完全不負刑事責任的年齡。 3.對於已經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相應的懲戒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對未滿18歲的校園欺凌涉案者,法院可以輔導警告等方式處置。但如果後果嚴重且施暴者有前科,即便是未成年人涉案,也可以當做成人刑事案件審理,按成人標準定罪量刑。美國不僅對欺凌行為實施刑事懲罰,而且會嚴懲其同夥。工讀學校,以前起到了很好的預防犯罪的作用。一個孩子進入工讀學校,必須家長、學校、派出所三方同意,但現實情況是家長一般不會同意。對此,應該細化、明確進入工讀學校的標准,比如可以參照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進行評估,只要符合這些條件,就應當送到工讀學校,專門的、有針對性的教育和矯正是必要的。
孩子怎麼厭學 這幾個方法看完不後悔 切記打罵
廣告 孩子怎麼厭學?孩子叛逆如何教育?平等教育,為您解決孩子的教育成長上的煩惱。 查看詳情 >
4.法制教育也至關重要。在校園法制教育層面,學校應提高對法制教育的重視程度,把法制教育擺在和其他學科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時,針對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確定教育內容,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制教育體系。應把中學生法制教育列入教學大綱,作為學生的必修課,並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律實踐,如案例教育、法官指導模擬法庭等。通過法制教育進課堂,普及法律知識,形成對法律的敬畏,使青少年養成遵紀守法、恪守社會規范的行為習慣。 三、校園欺凌的預防與措施 1.通過各種形式開展專題教育 ①國旗下講話,向學生宣講什麼是校園欺凌、校園欺凌的危害,並告知學生如何預防方法及發生校園欺凌的緊急應對。 ②主題班會,通過主題班會深入開展討論、分析「面對校園欺凌,我們該怎麼辦」。 ③通過校園網、微信公眾號、宣傳欄等平台加強宣傳和教育。 ④通過「家校溝通平台」加強宣傳教育和家校聯系。
❸ 出一些關於校園暴力的調查問卷題目
北極有一塊巨冰,各國窮盡人力物力,終於將巨冰壓入水底。一天,只經過了短短一天,巨冰又再次浮出水面,盡情嘲笑。故事教訓我們:融化巨冰,需要「溫暖」,並非「鎮壓」。
如何融化?「說之以理」、「動之以情」。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破冰三尺,亦不能單單倚靠一日之方。問題嚴重、棘手,解決校園暴力這一趟「破冰」之旅,斷不能一時三刻立即解決。
教育、教育……教育事業任重而道遠,我可從未聽過任何老師教課的時候說要重速效的哦。莫非今天面對校園暴力,面對萬千學子,在座諸君忍心以「速效」掛帥,讓教育的意義,讓教育的百年基業毀於一旦?不會吧!
剛才來此途中,見到幾位崇高的環境保護者正在合力解救一棵枯枝漸現的大樹。無知的人們,看看他們的手法吧。一方面剪斷枯枝,以「綏靖政策」緩減毒害,一刀切斬斷蔓延趨勢,令大樹病情不致於惡化。另一方面,環境保護者由根本出發,尋其根,究其底,送上久違的祝福。大家閉上眼晴,聽聽,聽聽吧——清風慰問、雨水親吻,然後大樹得以重生。
春風化雨,醫好大樹。同樣道理,面對校園暴力同時也面對莘莘學子,莫非我們面前只有「人道毀滅」這一個絕不人道的途徑?絕對不是!我們應該學習環境保護者,雙管齊下,治標治本。一方面以懲罰達致阻嚇作用,減少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和蔓延,先收立竿見影的功效;另一方面春風化雨,循循善誘,以禮儀,以道理,以關懷,以溫暖,融化問題學生的冰冷,為迷途羔羊尋找家園——校園。
每次猜拳,我總是出「布」。而「布」一定贏「拳頭」。大家又知不知道原因呢?因為,與其伸出「暴戾的拳頭」,為什麼我們不選擇伸出「關懷之手」?
結束之前,我誠懇呼籲各位,一起離題!對!面對莘莘學子、香港的未來,為什麼我們要「遏止」,而不「解決」校園暴力這個問題?
打個小比喻讓各位思考思考。正如面對咱們的董建華董伯伯,你想「遏止」他,還是想「解~~~~決~~~~」他?可見「解決」才能夠最徹底地令弊病「人間蒸發」,「解決」才是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