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明圖標
❶ 校園文化標識設計
校園環境標識系統設計分析
--------------------------------------------------------------------------------
發布時間:2006年6月12日 20時07分
摘 要:環境標識作為一種信息載體,已經成為現代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校園環境標識為烘托校園環境的文化氛圍,張顯學校的魅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充分重視校園環境標識系統的設計。
關鍵詞:環境 標識 分級 導向
在今天現代化、國際化的社會生活中,在建築內外空間中,形形色色、不同功用的指示標志到處可見,為不同環境起著分流、指導、咨訊、警示等作用。圖文並茂的標識,超越了語言障礙,為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們之間進行交流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標識系統在校園環境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出色的標識不但是一種導向載體,而且是學校形象的宣傳者;不但能張顯學校的魅力,而且能夠喚起師生以及來訪者的情感,使他們擁有親切、愉快的心境。
一、校園環境的特殊性
環境標識作為環境的配件,是實實在在存在於空間環境中的,以創造宜人的環境為設計前提,烘托環境氣氛,顯示環境個性,因此,不能孤立於環境之外,必須與環境相互依存。校園環境有著一定的特殊性,不能與一般的商業環境相提並論。它所體現的應當是一種校園文化氛圍。何謂文化,即以文教化,「人是文化的主體,文化是自然的人類化」文化既可以表現人的行為模式,也是人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的體現。(引自諸葛鎧《設計文化》初稿)。因此,在進行校園環境標識系統設計時應充分考慮文化的背景。
校園環境標識系統設計應具有科學性、前瞻性,體現現代化、信息化、園林化、生態化的校園特點。以適應教學、科研、生活質量等方面不斷提高的需要,使校園規劃更具有科學和文化氛圍,同時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校園生態、資源環境,設計時應留有充分的擴展餘地。
二、校園環境標識的設計依據
在進行校園環境標識系統設計之前,應當從以下幾點考慮:
·明確設計定位以及校園文化理念的表達要求;
·遵循以人為本,為人服務的原則;
·深入了解校園景觀環境條件、結構(外環境)以及交通流線分析;
·各學院樓、公共教學樓、師生公寓樓、公共活動場所、對外交流場所等建築內部部門結構、分流分析;
·校園標識導向分級原則;
·與校園整體形象設計原則相符。
三、校園環境標識導向分級原則
與一般環境標識導向分級原則類似,要依照從外到內,從大到小的順序。通過對校園環境的分析調研(學校性質不同,標識系統的設計內容與設計風格應有所區別),對標識系統進行分類,便於設計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
校園環境標識一級導向應當從外環境入手。甚至可以在校園外交通道路兩旁市政允許的情況下設置校園戶外形象標識;可以設想作為一個從來沒有進入過該校園的人,如何依靠信息完整、方位指示明確的標識輕松尋找目的地,而不是見人就問路,見路口就停步,從校門開始,就要首先明確學校名稱,認清校名標識;一個對校園環境一無所知的人,最先想看到的是校園的總平面圖,以便明確大方向,因此,入口處的校園總圖標識必不可少;有了對總圖的初步認識,繼而依次根據校園交通道路指引標識、道路分流標識、道路名稱標識、樓宇場館名稱標識到達目的地。此外,校園公共服務設施標識(報亭、停車場—入口/停車導視、電話亭、洗衣房、書店、活動中心、便利店、銀行、公共浴室、ATM機、開水間、商務中心等)、交通指示標識(標准)等也是一級導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校園環境標識二級導向屬於內環境部分的樓宇內部標識。一般包括樓宇總索引及平面圖、各樓層索引及平面圖、大廳/走廊指示、樓內公共服務設施(洗手間、問訊處等)標識、出入口標識、公告欄等。在這一級導向中應特別注意各樓宇的使用性質(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博物館、科學會堂、培訓中心、活動中心、學術報告廳、校醫院、體育館、游泳館等),有些標識應該依照一定原則通用,例如消防安全標識,醫院內部標識,有些則可以根據校園文化的特色,根據各學院的特徵進行個性設計。
校園環境標識三級導向更加細化,從各教室、實驗室到行政、後勤等單位的單元牌都屬於這一級導向。
校園環境標識四級導向可以作為最後一級導向,即門牌/設施牌/窗口牌/桌牌/樹木牌、草地牌(外環境)。其中設施牌主要指的是公共服務設施中的標牌,如洗手間、投幣飲料機等,窗口牌則主要針對校內銀行、學生食堂、公共浴室等空間內部的功能性指示牌。至於草地牌,作為校園環境景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必完全嚴格按照園林系統公共標志實施規程執行,可以設計有校園特色的、溫馨的標識,無論從造型、語言還是色彩均可如此。樹木牌在校園樹種層次較多的情況下,非常有必要設置,生活中不乏這樣的實例,在一個環境中生活了數年,對環境中的樹木花草知曉名稱習性的人少之又少,在學校這樣的環境中,有必要使學生了解樹木花草的名稱、產地、習性等,既為環境添色又增長了知識。
四、校園環境標識系統設計內容
校園環境標識系統應具有簡潔、連續、統一的特徵,並有較強的可視性。標識的基本尺寸包括外觀尺寸、內部圖形文字尺寸、與周圍空間的體量關系、模塊化設計參照等,過大或過小的標識都不能起到應有的功用。標識尺寸過大,笨拙而又破壞環境的協調性,標識尺寸過小,可視性就會弱。
一級導向標識外觀造型的設計首先要考慮校園的整體建築風格、標識與周圍建築環境之間的體量關系、建築物的朝向、建築物的造型等,標識造型應該與周圍環境相融合,不能孤立於環境之外,適合的標識會為建築增添光彩。
二級導向以下的標識尺寸設計的前提是滿足使用功能需要。同種性質、分級越低的導向尺寸越應統一。
字體在標識設計內容中佔有很大比重,學校視覺形象識別VI手冊中一般都會對文字應用有充分考慮,通常環境標識系統設計中使用印刷字體居多,既便於識別,後期維護更換也有標准控制。文字與背景板的色彩應有明顯的對比,字體大小應可在一定距離內准確辨認。現代化的校園與國際交往更加密切,文字中必須有中英文對照,有時英文名稱可能長於中文名稱,要留出足夠空間。國際慣例母語優先,因此採用中文在上、英文或其它語種在下的方式排列。
標識內容通常包括圖形、文字的排版定位、色彩等。依從現代人的閱讀習慣,版式設計多採用橫式。傳統的版式標准一般上中文下英文(或其他種),作為校園環境中的一個景觀組成部分,在保持文字可讀性的情況下,適度的誇張變形、錯位的組合、與異形外觀造型的匹配排列等等現代自由版式已經成為校園環境標識系統設計的首要選擇。應用於同種性質的固定位置的標識,版式應盡量具有一致性。以便使人產生視覺慣性和視覺依賴性,即便轉換不同樓層,也能很容易到達目的地。
圖形設計不僅僅是指在標識設計中採用平面圖形式或者象徵圖形配合文字,涉及到位置導的必須有方位明確的指示箭頭圖形。某些校園交通警示、公共設施(如禁止快行、禁止車輛通行、洗手間、電話亭、消防通道等)可以單純以圖形代替文字,應用於公共服務功能。有些國際慣用或標准圖例,例如男女衛生間、殘疾人通道、電話亭等可以直接使用。
標識設計中充分利用色彩給人的強烈的感官刺激、直觀感覺,可以使標識更加醒目,同時應當注意的是標識的主色調必須與周圍的環境協調。校園環境標識系統的色彩可以採用學校視覺形象標准色搭配,突出校園形象整體性。也可以使用各學院標准色,活躍空間環境,增加易辨性。但是,色彩的使用要注意量的控制,越是分級向下的導向色彩越不能過於煩瑣,以免使人無所適從。
環境標識材料的選擇應考慮材料的耐久性(特別是外環境)、易維護性、安全可靠性、使用便利性等因素。通用標識一般採用模塊結構,節約成本,補充更換內容方便。學校出於形象及宣傳需要,多採用相對個性化的標識設計,雖然製作成本提高,但是,校園環境特色即刻躍然而出。
隨著近年來人性化設計越來越得到重視,無障礙標識系統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國外很多公共場所都為殘障人士提供各項設施以體現人文關懷。例如有可供輪椅使用的衛生間,內側刻有盲文指示的扶手、供盲人以聲音來參觀展覽的音響設備觸摸開關等等,這些設施均有明顯的標識。目前,我國也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無障礙環境標識系統。 學校的發展是持續不斷的,校園環境標識系統設計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解勇、胡溧:《導向設計》,遼寧美術出版社,2002年。/②(美)迪爾沃茲編輯:《公共環境標識設計》,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
(作者:洪纓 中國礦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講師)
❷ 文明禮儀爭章圖標
上Bai 圖片搜索一下
❸ 文明的標志是什麼
人類文明史應該從文字出現開始算起。以上兩點中,都可以採納~~至於中國的文明史也應該從文字出現的年代開始記數,但國內學術界目前尚未有明確的論斷說明我國文字出現的具體時間,而且這似乎是很難去解決的歷史難題。。。
個人認為,夏朝的建立只是標志著中國的奴隸社會進入了一個在大統一的環境下發展的時期,而在夏之前早已有了奴隸制度的部族。其不同點在於兩者發展速度的不同,我們都知道,在和平統一的環境下,科技(特別是有關民生的)的發展速度將是飛快的,就好比我國的唐代。
顧而,文字的出現與使用才該是文明的起點。只有文字才能起到最基本的傳承早期文明發展成果的功用並被後輩發揚,形成多樣化的文明。
從史前考古的內容上講~我認為,第二個觀點也有其合理性~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學者對文明形成的標志的認識,多集中於文字、青銅器、城址等,並將其稱作「文明的要素」。對文明起源研究,往往成為對這些「文明要素」的追溯。但是,縱觀世界各古老文明,可以看出,上述要素在各文明中都非缺一不可,倒是好幾個文明都缺乏其中的某一項。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到底文明形成有沒有統一的標志?如果有,那麼標志是什麼?中國學者中,很多人根據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提出的「國家是文明社會的概括」的著名論斷,提出以國家的出現作為文明形成的標志。但是,如何在沒有文字明確記載的情況下,通過考古資料來判斷是否出現了國家,是一個尚未形成共識的問題。這個問題既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一個實踐問題。我認為,文明可以分為文化的和社會的兩個方面。文化的方面又可以分為物質的和精神的兩部分。決定文明性質的,是文明的社會層面,也可稱為「制度文明」或「政治文明」。也就是社會的結構、官僚機構的出現、強制性權力的形成、維護統治秩序的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也就是國家的出現。而判斷國家是否出現,根據中國的資料,應當是看是否出現了反映專制權力形成的那些遺跡和遺物,如面積達數百萬平方米的大型城邑的興建所表現出的對大量人力的組織和協調,規模巨大的宮殿或宗廟的興建所反映的對王權的強化,規模大且隨葬品豐富的顯貴墓葬所表明的社會貴賤貧富的懸殊差別,製作精美的各種「禮器」所體現的等級制度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這些都應當是國家出現的最為直接的物化表徵。至於青銅器製作、文字的使用等,則是中華文明在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的表現。任何文明盡管其文化發展的表現會各有不同,但無一例外都是以權力的強化及其結果———國家的出現作為基本特徵的。因此,權力的強化和國家的出現應當是世界上各個古代文明的共同特點。對文明起源的研究,應當以對權力形成發展過程的考察為重點。判斷一個社會是否進入了文明社會,也應當以此為基本標准。
❹ 學校標志設計
你要的在這里子自己看3wl、ccm、gugj
❺ 文明的標志
在《全球通史》中這樣寫到:
文明一詞的含義確切地說,究竟是指什麼呢?人類學者指出了將文明與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區別開來的文明的一些特徵。這些特徵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確立的國家的政治權力,納貢或稅收,文字,社會分為階級或等級,巨大的建築物,各種專門的藝術和科學,等等。並非所有的文明都具備這一切特徵。例如:南美安第斯山脈的文明是在沒有文字的情況下發展起來的,而埃及文明和瑪雅人文明則沒有通常所說的城市。但是,這一組特徵在確定世界各地各時期的文明的性質時,可用作一般的指南。
之所以世界上只承認我國的三千多年歷史,是從有甲骨文算起的。我們說的上下五千年是從三皇五帝算起,都是神話傳說,沒有確切的考古發現可以證明。
我個人覺得,世界上不承認我國的三皇五帝那段歷史情有可原,但是不承認夏朝的歷史叫人很費解,我國不是發現很多夏朝的遺跡了嗎?哎!也許是文明程度還不高吧,不清楚!
❻ 文明禮儀的標志
1、儀表儀態禮儀:保持頭發清潔,修飾得體,發型與本人自身條件、身份和工作性質相適宜。男士應每天修面剃須。女士要簡約、清麗、素雅,避免過量使用芳香型化妝品,避免當眾化妝或補妝。表情自然從容,目光專注、穩重、柔和。手部保持清潔,在正式的場合忌有長指甲。
2、交談禮儀:態度誠懇,表情自然、大方,語言和氣親切,表達得體。談話時不可用手指指人,做手勢動作幅度要小。談話者應保持一定距離。在公共場合男女之間不要耳鬢廝磨,與非親屬關系的異性避免長時間攀談、耳語。
3、服飾禮儀:男士穿著西裝時務必整潔、筆挺。正式場合應穿著統一面料、統一顏色的套裝,內穿單色襯衫,打領帶,穿深色皮鞋。辦公室服飾的色彩不宜過於奪目,應盡量考慮與辦公室色調、氣氛相和諧,並與具體的職業分類相吻合。服飾應舒適方便,以適應整日的工作強度。坦露、花哨、反光的服飾是辦公室所忌用的。
(6)校園文明圖標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以個人為支點。個人禮儀是對社會成員個人自身行動的種種規定,而不是對任何社會組織或其他群體行為的限定。
2、以修養為基礎。個人禮儀不是簡單的個人行為表現,而是個人的公共道德修養在社會活動中的體現,反映的是一個人內在的品格與文化修養。若缺乏內在的修養,個人禮儀對個人行為的具體規定,也就不可能自覺遵守、自願執行。
3、以長遠為方針。個人禮儀的確會給人們以美好,給社會以文明,但所有這一切,都不可能立竿見影,也不是一日之功所能及的,必須經過個人長期不懈的努力和社會持續不斷的發展,因此對個人禮儀規范的掌握切不可急於求成,更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❼ 中國的十大文明標志有那些
廈門、青島、大連、寧波、深圳、包頭、中山、煙台、廊坊、張家港
❽ 什麼是校園文化標識
1、反映鮮明的時代特徵,體現當代大學生蓬勃向前、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2、反映環境保護、愛護公物、規范使用普通話、勤儉節約、身心健康等主題;
3、符合國家法律、不違法社會公德、不帶有封建和不健康的文化色彩;
4、標識能通過宣傳欄、橫幅、電子顯示屏、指示牌、宣傳牌等載體布置;並在方案中註明其載體;
5、方案簡明易懂,用語規范精練.
摘 要:環境標識作為一種信息載體,已經成為現代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校園環境標識為烘托校園環境的文化氛圍,張顯學校的魅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充分重視校園環境標識系統的設計。
關鍵詞:環境 標識 分級 導向
在今天現代化、國際化的社會生活中,在建築內外空間中,形形色色、不同功用的指示標志到處可見,為不同環境起著分流、指導、咨訊、警示等作用。圖文並茂的標識,超越了語言障礙,為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們之間進行交流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標識系統在校園環境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出色的標識不但是一種導向載體,而且是學校形象的宣傳者;不但能張顯學校的魅力,而且能夠喚起師生以及來訪者的情感,使他們擁有親切、愉快的心境。
一、校園環境的特殊性
環境標識作為環境的配件,是實實在在存在於空間環境中的,以創造宜人的環境為設計前提,烘托環境氣氛,顯示環境個性,因此,不能孤立於環境之外,必須與環境相互依存。校園環境有著一定的特殊性,不能與一般的商業環境相提並論。它所體現的應當是一種校園文化氛圍。何謂文化,即以文教化,「人是文化的主體,文化是自然的人類化」文化既可以表現人的行為模式,也是人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的體現。(引自諸葛鎧《設計文化》初稿)。因此,在進行校園環境標識系統設計時應充分考慮文化的背景。
校園環境標識系統設計應具有科學性、前瞻性,體現現代化、信息化、園林化、生態化的校園特點。以適應教學、科研、生活質量等方面不斷提高的需要,使校園規劃更具有科學和文化氛圍,同時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校園生態、資源環境,設計時應留有充分的擴展餘地。
二、校園環境標識的設計依據
在進行校園環境標識系統設計之前,應當從以下幾點考慮:
·明確設計定位以及校園文化理念的表達要求;
·遵循以人為本,為人服務的原則;
·深入了解校園景觀環境條件、結構(外環境)以及交通流線分析;
·各學院樓、公共教學樓、師生公寓樓、公共活動場所、對外交流場所等建築內部部門結構、分流分析;
·校園標識導向分級原則;
·與校園整體形象設計原則相符。
三、校園環境標識導向分級原則
與一般環境標識導向分級原則類似,要依照從外到內,從大到小的順序。通過對校園環境的分析調研(學校性質不同,標識系統的設計內容與設計風格應有所區別),對標識系統進行分類,便於設計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
校園環境標識一級導向應當從外環境入手。甚至可以在校園外交通道路兩旁市政允許的情況下設置校園戶外形象標識;可以設想作為一個從來沒有進入過該校園的人,如何依靠信息完整、方位指示明確的標識輕松尋找目的地,而不是見人就問路,見路口就停步,從校門開始,就要首先明確學校名稱,認清校名標識;一個對校園環境一無所知的人,最先想看到的是校園的總平面圖,以便明確大方向,因此,入口處的校園總圖標識必不可少;有了對總圖的初步認識,繼而依次根據校園交通道路指引標識、道路分流標識、道路名稱標識、樓宇場館名稱標識到達目的地。此外,校園公共服務設施標識(報亭、停車場—入口/停車導視、電話亭、洗衣房、書店、活動中心、便利店、銀行、公共浴室、ATM機、開水間、商務中心等)、交通指示標識(標准)等也是一級導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校園環境標識二級導向屬於內環境部分的樓宇內部標識。一般包括樓宇總索引及平面圖、各樓層索引及平面圖、大廳/走廊指示、樓內公共服務設施(洗手間、問訊處等)標識、出入口標識、公告欄等。在這一級導向中應特別注意各樓宇的使用性質(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博物館、科學會堂、培訓中心、活動中心、學術報告廳、校醫院、體育館、游泳館等),有些標識應該依照一定原則通用,例如消防安全標識,醫院內部標識,有些則可以根據校園文化的特色,根據各學院的特徵進行個性設計。
校園環境標識三級導向更加細化,從各教室、實驗室到行政、後勤等單位的單元牌都屬於這一級導向。
校園環境標識四級導向可以作為最後一級導向,即門牌/設施牌/窗口牌/桌牌/樹木牌、草地牌(外環境)。其中設施牌主要指的是公共服務設施中的標牌,如洗手間、投幣飲料機等,窗口牌則主要針對校內銀行、學生食堂、公共浴室等空間內部的功能性指示牌。至於草地牌,作為校園環境景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必完全嚴格按照園林系統公共標志實施規程執行,可以設計有校園特色的、溫馨的標識,無論從造型、語言還是色彩均可如此。樹木牌在校園樹種層次較多的情況下,非常有必要設置,生活中不乏這樣的實例,在一個環境中生活了數年,對環境中的樹木花草知曉名稱習性的人少之又少,在學校這樣的環境中,有必要使學生了解樹木花草的名稱、產地、習性等,既為環境添色又增長了知識。
四、校園環境標識系統設計內容
校園環境標識系統應具有簡潔、連續、統一的特徵,並有較強的可視性。標識的基本尺寸包括外觀尺寸、內部圖形文字尺寸、與周圍空間的體量關系、模塊化設計參照等,過大或過小的標識都不能起到應有的功用。標識尺寸過大,笨拙而又破壞環境的協調性,標識尺寸過小,可視性就會弱。
一級導向標識外觀造型的設計首先要考慮校園的整體建築風格、標識與周圍建築環境之間的體量關系、建築物的朝向、建築物的造型等,標識造型應該與周圍環境相融合,不能孤立於環境之外,適合的標識會為建築增添光彩。
二級導向以下的標識尺寸設計的前提是滿足使用功能需要。同種性質、分級越低的導向尺寸越應統一。
字體在標識設計內容中佔有很大比重,學校視覺形象識別VI手冊中一般都會對文字應用有充分考慮,通常環境標識系統設計中使用印刷字體居多,既便於識別,後期維護更換也有標准控制。文字與背景板的色彩應有明顯的對比,字體大小應可在一定距離內准確辨認。現代化的校園與國際交往更加密切,文字中必須有中英文對照,有時英文名稱可能長於中文名稱,要留出足夠空間。國際慣例母語優先,因此採用中文在上、英文或其它語種在下的方式排列。
標識內容通常包括圖形、文字的排版定位、色彩等。依從現代人的閱讀習慣,版式設計多採用橫式。傳統的版式標准一般上中文下英文(或其他種),作為校園環境中的一個景觀組成部分,在保持文字可讀性的情況下,適度的誇張變形、錯位的組合、與異形外觀造型的匹配排列等等現代自由版式已經成為校園環境標識系統設計的首要選擇。應用於同種性質的固定位置的標識,版式應盡量具有一致性。以便使人產生視覺慣性和視覺依賴性,即便轉換不同樓層,也能很容易到達目的地。
圖形設計不僅僅是指在標識設計中採用平面圖形式或者象徵圖形配合文字,涉及到位置導的必須有方位明確的指示箭頭圖形。某些校園交通警示、公共設施(如禁止快行、禁止車輛通行、洗手間、電話亭、消防通道等)可以單純以圖形代替文字,應用於公共服務功能。有些國際慣用或標准圖例,例如男女衛生間、殘疾人通道、電話亭等可以直接使用。
標識設計中充分利用色彩給人的強烈的感官刺激、直觀感覺,可以使標識更加醒目,同時應當注意的是標識的主色調必須與周圍的環境協調。校園環境標識系統的色彩可以採用學校視覺形象標准色搭配,突出校園形象整體性。也可以使用各學院標准色,活躍空間環境,增加易辨性。但是,色彩的使用要注意量的控制,越是分級向下的導向色彩越不能過於煩瑣,以免使人無所適從。
環境標識材料的選擇應考慮材料的耐久性(特別是外環境)、易維護性、安全可靠性、使用便利性等因素。通用標識一般採用模塊結構,節約成本,補充更換內容方便。學校出於形象及宣傳需要,多採用相對個性化的標識設計,雖然製作成本提高,但是,校園環境特色即刻躍然而出。
隨著近年來人性化設計越來越得到重視,無障礙標識系統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國外很多公共場所都為殘障人士提供各項設施以體現人文關懷。例如有可供輪椅使用的衛生間,內側刻有盲文指示的扶手、供盲人以聲音來參觀展覽的音響設備觸摸開關等等,這些設施均有明顯的標識。目前,我國也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無障礙環境標識系統。 學校的發展是持續不斷的,校園環境標識系統設計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解勇、胡溧:《導向設計》,遼寧美術出版社,2002年。/②(美)迪爾沃茲編輯:《公共環境標識設計》,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
(作者:洪纓 中國礦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講師)
❾ 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是學校對外形象的窗口,是病句嗎
參考答案:
1、×××火爆熱銷中。
病句。語義重復。可改為:×××火爆銷售中 。或:×××熱銷中。
2、創建文明窗口。
病句。語序錯誤。應為:文明窗口創建。
3、警惕全球變暖。
不屬於病句。「警惕」用作動詞。
4、根據×××精神。
不屬於病句。「精神」這里指內容的實質所在;主要的意義。
❿ 有人知道一些著名高校的校園文化標識是什麼嗎
首先,學校文化應該具有優美的校園環境。 自然隨意、特徵鮮明、層次豐富的校園環境使自然建築和人巧妙地融為一體,師生置身於這樣的環境,通過耳濡目染,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優美的校園環境又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制約著師生員工的思想和行動,學校每一個精心設計的環境,都能獲得比較理想的教育效果。 其次,學校文化必須體現學校精神。 學校精神是學校文化的核心,高品位的學校文化是以高尚的價值觀為主導的。校風是學校精神的一種表現形式,校風是在共同的目標指導下,經過學校全體成員長期努力而逐漸形成的一種行為風尚。是師生思想觀念、意志情感、言行舉止的一種共同傾向或表現。良好的校風能增強師生的責任感和自豪感。宿城區洋北初中 陳斯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