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仁中學
① 黃甫仁是什麼朝代的人
1931年參加革命,任游擊隊指導員,1932年被反動派殺害,時年42歲。
② 朱勃的個人簡介
原名朱如初,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他在「比較教育」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在國內外學術界都受到極大關注。他的家鄉,便是素有「秦道明關」之稱的宣威。1919年7月5日,朱勃出生於曲靖市宣威來賓觀音堂村一個富裕農民家庭。兄妹六人中,他排行老大,取名如初。
朱勃一面在觀音堂小學讀書,一面在家讀私塾,受著雙重教育。小學畢業後,他考入縣城三元宮小學(今榕城一小)讀高小。1936年又考入昆華中學初級部讀初中,1939年1月考入昆華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在此期間,他與該校中共地下黨員竇甫仁、左啟先等組織讀書會,組織進步學生閱讀艾思奇著的《大眾哲學》等進步書刊。
③ 朱勃的介紹
朱勃(1919-1988),原名朱如初,男,1919年7月5日出生於雲南宣威縣來賓鄉觀音堂村的一戶富裕家庭。啟蒙後進入小學,同時在家讀私塾。初小畢業考入縣城三元宮高小。1936年前往昆明求學,考入昆華中學初級部讀初中,1939年1月考入昆華高級工業職業學校。1939年6月由杜竇甫仁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④ 朱勃的個人履歷
1939年6月,經竇甫仁介紹加人中國共產黨。後任該校地下黨黨支部書記。1939年,雲南旅遊地曲靖市宣威朱勃與在昆讀書的王文炳等人利用假期到宣威中學和省立宣威鄉村師范,在進步師生中組織星火讀書會,開辦《星火壁報》,積極開展抗日宣傳活動。1941年9月他改名朱勃,轉移到大理喜洲華中大學,以讀書為掩護,繼續開展工作。1946年省工委指派朱勃到宣威師范任教務主任。1947年春,朱勃奉命離開雲南旅遊地曲靖市宣威師范回到昆明,後經胡毅介紹到昆明師范學院英語系任教。
1948年5月,經省工委同意,雲南旅遊地曲靖市宣威朱勃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成為宣威首批留美學生之一,在美期間,他刻苦攻讀,僅用一年的時間便攻讀了兩年的課程。1949年秋,他取得了碩士學位。隨後,他與50餘名留美學生一起,繞道香港,乘船北上到天津,在1949年9月到達北京。到京後,朱勃獲准到北京華北大學政治研究院學習,並任該院第四班學委會主席。
1950年7月,雲南旅遊地曲靖市宣威朱勃被分配到陝西師范大學,任副教授,並相繼擔任教育系黨支部書記等職。1957年8月,他被派往蘇聯莫斯科列寧師范學院進修教育學。1959年9月,學習期滿後重返原單位。相繼擔任該校黨委委員、黨委常委、教育系主任、教育研究所副所長。1963年10月調華南師范大學工作,先後任校黨委委員、黨委常委、教育系外語系黨總支書記、系主任、華南師范大學韶關分教處處長、廣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並被授予教授職稱。
此後,朱勃歷任外國教育研究所所長,並被聘為《世界教育文摘》主編,為中國教育學術委員會委員,全國外國教育研究會理事,中國比較教育學會顧問,雲南師范大學客座教授。他是國家教育部《比較教育》的主編之一。他撰寫的《教育三面向和今日比較教育》曾榮獲廣東省社會科學聯合會的嘉獎。他所著的《比較教育史略》、《比較教育名著評論》、《比較教育研究方法》、《悉尼大學》等專著,先後出版,在國內外均有積極影響。他曾先後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開的國際教育學術會議,還應澳中友協的邀請,前往澳大利亞講學、訪問,並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贊助前往英、法考察教育。
⑤ 李大榮的人物生平
李大榮出身於較為富裕的家庭,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時,他正在梁平中學讀書,在李次華領導下,梁山暴發了第一次學潮,他和薛子正、李維等人是示威遊行的組織者。梁中畢業後,被聘為虎城小學教師。
1927年初,石子安等人在虎城建立梁山第一個地下黨小組以後,他是被首批發展的黨員之一。此後,他積極參加各種革命活動:組織「教育研究會」,下鄉發動群眾,成立農會、婦女會,辦識字班,奪取地方軍政權力等,做了大量工作。尤其在一次剿匪活動中,軍閥部隊誤捉了虎城壯丁隊10名壯丁,激怒了壯丁隊家屬,李大榮大力聲援,積極出謀劃策,使家屬獲得經濟賠償,強迫偽政府撤換了壯丁隊長,為後來奪取軍政權力打下了基礎。
1929年秋,虎城天旱欠收,地主估產逼租。大地主周甫仁等帶領家丁到合興寨佃農家威逼地租,佃戶十分氣憤。李大榮組織農民武裝圍擊他們,農民一面怒吼,一面開槍,嚇得地主們抱頭鼠竄。周的兒子企圖頑抗,被當場打死。使得地主們紛紛減租。抗租取得了勝利,地下黨取得了群眾的信任。
1930年1月,虎城游擊隊處決了十惡不赦的虎城封建頭子石文蛟,石的爪牙胡映堂等既害怕又謀劃報復。地下黨也覺得主要力量須撤出貓兒寨,暫時隱蔽。胡探知實情,反動頭子石玉樓組織、策劃、帶領百多人的反動武裝攻打貓兒寨,殺害了四個進步青年,並捉住地下黨員石輕塵,毒打後殺害於石文蛟靈前。李大榮義憤至極,帶領群眾圍困貓兒寨,不讓反動頭子石玉樓逃走,一面派人到縣府控告石玉樓無辜殺人。縣府被迫將石收監。與此同時,李大榮派人截擊胡映堂,打死了他的爪牙石戶崗。
1930年7月,紅軍三路游擊隊東征失利後,李大榮與輾轉回到虎城的蔡奎,一起組建川東游擊第一支隊,繼續武裝斗爭,1932年夏,游擊隊失利,李大榮暫到江西從事軍運工作。1934年秋,又奉命回虎城組建黨組織,繼續開展革命活動。1937年秋,他第二次出任虎城小學校長,聘請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作教師,宣傳抗日,掩護地下革命活動。
抗日戰爭期間,經常為重慶《新華日報》購買紙張;經常為黨作通訊聯絡工作,長期賓士於崇山峻嶺之間,同志們稱他是「鐵腳板」,其辛苦可知。1941年,地下黨活動再次暴露,他被迫第二次離開虎城隱避。
1946年,解放戰爭開始,虎城地下黨活動重又活躍起來。1947年夏,黨派王敏等同志來「虎南大」地區清理黨組織,再次組建革命武裝,指定李大榮等同志負責。1947年底,虎南地區革命活動逐漸恢復,整建的黨組織和游擊隊,由李大榮任書記和游擊隊長。為了盡快武裝游擊隊,他便變賣了能賣的家產,創辦地下兵工廠,修造槍支彈葯。
1948年春,敵人發現李大榮領導的武裝革命活動,准備派兵清剿,地下黨聞訊,決定趁機暴動。暴動開始,震驚國民黨反動派,反動派調集附近幾縣兵力圍剿。為避免無謂犧牲,游擊隊分批撤退,李大榮家被抄,抄出大量槍支彈葯,敵人驚嘆,李大榮的家是共產黨的地下武器庫;後據《文化新報》登載:「在李大榮家抄出收報機1架,挖出造槍機器全套計268件,土造手槍1支,子彈28發,左輪槍子彈10發,手榴彈10枚,步槍14支,子彈58發。」
1948年2月,李大榮撤退到與梁平交界的忠縣石黃常家河壩的地下黨員常成凡家。一天,地下黨通知他給隱蔽在梁平和林的地下黨員李芳亮送信,完成任務後途經大觀鄉時,因口音不同,被盤查哨擋住,送往該鄉鄉公所關押,第二天便解送縣府監獄,駐軍旅長胡夷為邀功將他轉至重慶渣滓洞,受盡酷刑,未吐露一字。
1948年7月22日被槍殺,時年46歲,是梁平最先犧牲的紅岩烈士。
李大榮參加共產黨後,21年時間,無論在怎樣的險惡環境中都未中斷革命工作。4個兒子在他教育影響下,都繼承了他的革命精神。長子李奇俊在他犧牲後,1949年組建「梁達游擊隊」,迎接解放;其他三子都先後參加共產黨成為事業骨幹,都作了部門領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