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中學教育調查報告

中學教育調查報告

發布時間: 2021-08-12 20:48:13

教育調查報告怎麼寫呢

以下內容來自網路知道http://..com/question/81888478.html中學教育科研現狀的調查報告

蒲江縣教育局教研室 呂德雄

一、調查目的

教育科研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熱門話題。順利開展群眾性教育科研活動,是我們教研管理部門需要研究的工作策略。

我們開展中學教育科研現狀的調查活動,旨在了解目前我縣中學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態度、教育科研知識掌握的程度、參與教育科研的情況、對教育科研的困惑、期望等;了解中學開展教育科研的認識、組織、管理以及教育科研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等方面。通過調查求得第一手原始資料,再對原始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從而對問題進行歸因分析研究,尋求解決問題的路徑,提出工作建議,為我縣「十五」期間中學教育科研的深化發展提供指導、服務、管理決策等方面的參考。

二、調查內容及方式

開展中學教育科研現狀的調查活動,主要是對我縣中學教師對教育科研的認識觀點和參與行為,以及學校倡導教育科研,推行教育科研的情況作調查了解。因此,調查主要圍繞下面幾個方面設計內容和方式。

(一)、調查的內容

1、教師對教育科研意義的基本認識

調查教師對科研意義的基本認識,其目的是要了解中學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態度和認識水平。態度決定行為,認識決定動力。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態度和認識水平是開展教育科研的基礎,是教師需求與教研管理部門服務有機結合的前提條件。

2、教師對教育科研常識的掌握程度

教育科學研究有其自身的規律性。認識教育科研的規律、按照教育科研的規律開展活動,教師必須要有一定的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識。了解多少教育科研常識,明白多少教育科研原理,直接影響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信度和效度。教師具備的教育科研知識達到什麼程度,是教研管理部門普及教育科研活動必須掌握的基本情況。

3、學校開展教育科研的組織和管理方式

教師開展教研科研活動除了教師自覺的行動外,更需要學校對教育科研的倡導、對教育科研活動的肯定、對教育科研成果的獎勵。否則,教師的積極性得不到保護,追求價值得不到承認,教育科研活動就會偃旗息鼓、半途而廢。這就涉及到學校開展教育科研的組織和管理機制。了解目前學校在這方面的關注程度、存在什麼樣的問題,教研部門才能更好地開展指導和管理工作。

4、學校和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迫切希望

開展教育科研活動,學校是主陣地,教師是生力軍。了解學校和教師對教育科研的希望,滿足他們的需求,充分發揮學校和教師實施教育科研的潛力,教育科研活動才會蓬勃興旺、充滿生機。教研部門開展教育科研的服務和管理,這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調查的方式

1、調查形式

從調查的廣泛性和調查操作的人力物力和時間考慮,擬定本次調查主要以問卷調查的形式開展工作。問卷題項除充分考慮其合理的內涵和外延外,主要根據一般經驗和預測來設計所選問題及數量。題項語句的設計盡量簡單明確、具體實在,避免含混不清或隱含某種誘導。行文盡可能.注意語氣委婉,避免引發反感而影響調查的客觀性。問卷的題目設置包含限制性和開放性兩個方面。限制性題目共設置十九個,每個題目四個選項,要求做單項選擇。開放性題目只設置一個,要求被調查者按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認識提出兩個方面的希望和建議。

2、調查的范圍和對象

本次調查從學校和教師的區域和層次的代表性、以及調查者本身工作的職責考慮,調查的范圍擬定為全縣所有初中(含九年制學校)、高中(含職中)課程的學校。調查對象為各學校隨機確定的領導及任課教師。

3、調查樣本的確定

本次調查共印製問卷三百份。擬定樣本為完中共一百一十份、初中共一百四十份、九年一貫制學校共五十份,總計取樣三百份。問卷投放根據各個學校教職工人數的大致比例分發,請各學校教導主任主持答卷和回收問卷。經過統計整理,回收到有效問卷共二百六十九份。問卷樣本為教師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參加工作1-5年的教師為84人,佔31.23%;參加工作6-10.年的教師為60人,佔22.3%;參加工作11-15年的教師為63人,佔23.4%;參加工作16以上的教師為62人,佔23.05%;教師群體類別比達到科學調查要求的基本規范,樣本信度比較可靠。

三、調查結果分析

(一)、教師對教育科研與常規教學工作的關系認識

這部分的內容包含在問卷中第2-6題中。其涉及的內容有責任、態度、觀念、認識、興趣等方面。這些方面的內容主要反映的是教師的理念和開展教育科研的內動力情況。從統計來看,比例較大的選項有

1、認為「開展教育科研是每位教師都應該嘗試的事情」佔83.46%;

2、對教育科研「願意參與的」佔36.4%,「覺得太難」的佔29.37%,「確定不了課題」的佔25.65%,「缺乏信心」的佔14.87;

3、認為教師搞教育科研「主要是為了提高自己理論水平」的佔79.63;

4、認為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最主要的問題是「缺乏專項經費」的佔29.7,「不懂教育科研方法」的佔23.05%,「時間安排不過來」的佔35.96%;

5、認為開展教育科研首先應該考慮的是「鑽研科研知識」的佔33.8%,「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的佔22.3%,「參觀學習」的佔26.39%。

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的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意義認識是比較深刻的,對教育科研是比較感興趣的。這比較充分地證實了我縣各中學開展教研科研濃厚氛圍已經形成,教研科研已成為當前大家相當關心的熱門話題。廣大教師不僅僅有了教育科研的意識,而且在開始琢磨教育科研的切入點了。教育科研對廣大教師來說還是新鮮事,對新鮮事總免不了這樣那樣的疑慮。教師們集中反映出的「覺得太難」、「確定不了課題」、「缺乏信心」、「不懂教育科研方法」「時間安排不過來」等等,說明教師們還對教育科研抱有神秘感。因為神秘,就難以涉入,未曾涉入其事,當然就難以知道該具體從那下手。這使我們教研部門應該注意,在提倡導教育科研的具體工作中,要研究怎麼來引導教師鑽研教育科研知識、怎麼從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來確定教育科研的切入點。

(二)、教師對教育科研本身的理解程度

這部分的內容主要是要了解教師對教育科研本質的初步認識和理解程度。其內容在問卷中第7-9、15-17題中反映。各題統計比例較為突出的選項如下。

1、認為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方向應該是「教學實踐研究」的佔72.4%;

2、對自己承擔課題研究所擔心的是「理論知識欠缺」的佔47.21%,「不知怎麼提煉成果」的佔28.62%,「影響教學」的佔20.82%;

3、認為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成果價值在於「教學成績有較大提高」的佔34.2%,「學會了怎麼去研究問題」的佔28.25%, 「有了教育科研的體會和感受」的佔26.77%;

4、對教育科研的知識「了解一些」的佔65.43,「比較熟悉」的佔12.64,「很陌生」的佔14.5%;

5、認為常規教研活動和教育科研活動是「有一定聯系」的佔44.61,「各有側重的」的佔27.51%,「一回事」的佔13.88%。

6、認為教育科研課題應該是「改進教學方法的問題」的佔51.67%,「解決工作問題的策略」的佔24.54%,「有關大綱教材的認識問題」的佔17.84%;

從這部分數據作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本質認識和理解,反映出了中小學教育科研應該立足於教育實踐研究的特點,這表明了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最感興趣的選題類別,是與教學工作密切相關的課題。教師對教育科研的價值評判不僅僅是在於教學成績提高,更在於教育科研的感受和體會、學會怎麼去研究問題。這表明教師開展教育科研,不是單純著眼於課題本身的成果大小,而是更看重於開展教育科研活動帶來的觀念、思維方式的進步。這種結果,正是普教科研的根本意義所在。

(三)、目前學校開展教育科研的狀況

這部分內容主要通過問卷中的第10-14題來了解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主要結症反映。各題統計選項比例較大的情況如下。

1、 認為學校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會使「教師深入學習教育理論」的佔70.26%;

2、認為學校開展教育科研的關鍵是「教師的自覺行為」佔33.46%,「學校的組織管理」的佔27.88%,「上級的指導」的佔15.61%;

3、認為要使學校的科研工作得到深化應該「完善激勵機制」的佔55.76%,「領導帶頭」的佔26.02%,「注重物質獎勵」的佔14.5%;

4、認為學校開展教育科研活動的主要問題是「沒有合適的問題」的佔35.32%,「沒有上級的支持和指導」的佔33.83%,「教師沒興趣」的佔21.19%;

這部分數據間接反映出,目前學校已將教育科研納入議事日程,教師們有了嘗試教育科研的沖動,意識到了教育理論學習與解決問題之間的關系。但是,學校的教育科研的管理還不能滿足教師的需要。教師對教育科研的價值取向需要學校引導、教育科研的熱情和過程操作需要學校的肯定、怎樣將自己工作中的問題上升為課題研究更需要有人點撥和指導。忽視這三方面的問題,就不容易讓教師將課題研究與自己的教學工作緊密結合,就不容易使教師注重過程研究,教師就不容易保持持久的動力。建立完善的激勵評價機制是學校目前開展群眾性教科研的突出問題。

(四)、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期望

這部分內容安排在問卷第18-20題,主要了解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迫切需求。其統計反映如下。

1、認為教研部門指導幫助學校開展教育科研工作應該側重「學校實際問題的剖析」的佔50.19%,「理論知識講座」的佔22.68%,「案例分析」的佔15.99%,「監督考核」的佔11.15%;

2、認為我縣對於教育科研的工作應該「設立單項基金」的佔39.03%,「列入對學校的綜合考評」的佔23.42%,「著重成果獎勵」的佔17.1%,「加強宣傳」的佔16.73%;

3、對開展教育科研工作傾向性的希望和建議如下。

(1)希望:傾向性的是「教科研培訓、教育理論專題講座、專家指導、參觀學習的機會、案例分析、提供資料、參與課題組研究活動」等。

(2)建議:傾向性的是「設立相關獎勵政策、學校設單項考核、改善環境條件」等等。

從統計分析來看,教師對這一部分的總體反應是希望從自己身邊做起,希望找到自己科研的切入點,希望獲得教育科研的體驗。對於看中成果獎勵的教師並不多,這與前面「教師開展教育科研,不是單純著眼於課題本身的成果大小,而是更看重於開展教育科研活動帶來的觀念、思維方式的進步」相互印證

四、工作建議

(一)、領導應從辦學理念和學校的發展來研究課題

領導是學校各項工作的關鍵。領導對教科研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課題研究的發展。領導應當關注課題研究的工作。但是一年四季領導頭緒繁多,不可能只考慮教育科研的事情,也不可能花多少精力專門來做課題。但是,領導不能迴避教育科研,要從推動學校發展和教師隊伍建設來考慮新的工作方式。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發展,這是當前教育改革的新理念。領導搞科研,重在研究課題與辦學理念的關系、課題與學校的發展的關系、課題目標內容與教學改革的直接和間接的關系。考慮這些問題實質上就是課題研究的一部分,研究這些問題也就是把握學校課題研究發展方向的關鍵所在。

(二)、做課題的過程中培養教育科研骨幹

目前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在沒有專設教科室的情況下,一般是教導主任來擔當。教導主任對教育科研方面的認識相對普通教師來說要充實得多,看到的問題和對問題的本質分析也要深刻得多。但是,教導主任不可能自己一個人來解決問題,必須要依靠骨幹教師帶動廣大教師一道來解決問題。學校要培養科研骨幹,只有讓骨幹教師承擔課題,在做課題的過程中學習教育科研的方法,在做課題的過程中提高理論修養、提高研究水平。我們常常聽到很多主任感嘆教師不會教育科研,學校沒法開展課題研究工作,什麼時候讓我們的教師學一學教育科研。其實,與其說「學」教育科研,不如說「做」教育科研。學的目的是會做,但學的時候是不可能做的。不做,學的東西就有距離。做就會遇見問題,有問題就得去學,這時候的學就沒有距離感,就學得實在、適用。學會了再做,和在做的過程中學,那一種更適合學校的需要,這自然是很明白不過的了。

(三)、足現實條件搞課題

教師在做或者是准備要做課題的時候,往往是抱怨學校條件和環境差,沒有現成的資料。學校對於教師的不滿有很多苦衷,本來就是經費不足,條件差,資料設備欠缺是不足為怪的。對於教師的要求,學校往往很棘手,不回答不行,回答也不行。教師的不滿和學校的棘手,都在於潛意識里將教育科研與高科技聯在了一塊,將教育科研神秘化了,認為科研就是高設備高條件的產物。其實,學校教育科研主要是解決教學工作中所產生的困惑和問題。這些困惑和問題是常規教學工作方式下的產物。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一般是轉變觀念、改進方法、增添措施等。這些途徑完全是可以在現有條件下存在的,或者是不難提供的。明確了這一點,我們選題更多的考慮就是自己實際工作中的問題,搞研究考慮更多的就是怎麼充分挖掘潛力。這樣一來,我們就會完全立足於現實條件搞課題,搞課題也就有了生命力。

以上三個方面的建議,主要側重於教育科研 「做」的認識觀念。對於怎樣保證「做」,使「做」更有動力,這是學校和教育部門常規管理能夠解決的問題,這里不再贅言。

⑵ 中學生調查報告範文

中學生消費情況調查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學生的零錢越來越多,消費水平也越來越高,學生之間的攀比現象,以及社會上的少年犯罪現象也由於這些因素隨之越來越多。中學生不同於其他的消費階層,他們無經濟收入,但因為很多中學生都是獨生子女,被家長視為「小皇帝」,因而消費水平比較高。在初中階段,初中生作為消費者,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血汗錢,而初中的資料費、生活雜費都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初中生如何合理消費、節省開銷是我們所關注的焦點。因此,了解初中生如何消費,便知他們如何理財。

二、調查報告
研究目標:
1、通過活動,調查初中生學怎樣消費,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2、通過活動,正確認識金錢在現實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理性地思考我們當今的青少年應樹立什麼樣的金錢觀。
研究內容:調查初中生的零花錢的數目、來源、用途,以及零花錢使用時的消費理念。
研究方法:主要採取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問卷設計注意科學性,遵守題目制定的准則——越簡單越好,使題目簡明扼要,層次分明,為確保信度,問卷採用集中填寫當場收交的方法,問卷上不寫姓名,問卷結果不會對各位同學產生任何不利影響,請同學們如實回答。
研究對象:對某中學初二(1)班43名同學進行了調查,收回有效答卷42份。

三、調查結果
表1. 某中學初二(1)班同學消費情況的調查統計42人
調查內容 調查結果
1、你每月的零花錢是:A50元以下 B 50—100元 C 100—150元 D150元以上
A:18,42.9% B:16,38.1% C:3,7.1% D:5,11.9%
2、你每月零花錢的來源 (可多項選擇)
A勤工儉學 B父母 C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D其他親戚 E其他來源
A:6,14.3% B:34,81.0% C:7,16.7% D:3,7.1% E:4,9.6%
3、你的零用錢主要用途是(可多項選擇)
A買書籍 B 儲存起來 C買零食 D打游戲 E體育運動 F買衣服 G朋友聚會 H其他
A:21,50.0% B:23,54.8% C:20,47.6% D:2,4.8% E:5,11.9%
F:12,28.6% G:7,16.7% H:12,28.6%
4、購買一種商品,你首先考慮的因素是
A商品的用途B價格C款式及包D是否符合時尚潮流
A:11,26.2% B:2252.4% C2:4.8% D:10,23.8%
5、你對中學生吃零食、穿名牌的看法是
A 不會因價格貴而放棄 B 在經濟條件允許下,可以考慮 C沒什麼看法 D不應該
A:1,2.4% B:28,66.7% C:5,11.9% D:8,19.0%
6、你的消費理念或消費風格來自
A父母,因為他們是過來人 B兄弟姐妹,因為他們比父母更了解我需要什麼
C同學或同齡的朋友們,因為他們知道什麼不讓我落伍 D沒有人,我相信自己的眼光
A:10,23.8% B:10,23.8% C:6,14.3% D:16,38.1%
7、你對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看法是
A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該大力提倡 B無所謂
C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沒必要 D反對
A:34,81.0% B:3,7.1% C:3,7.1% D:2,4.8%
8、如果當月零花錢不夠,如何解決?
A. 向父母要 B. 借 C. 不正當方式 D. 自己賺
A:22,52.4% B:5,11.9% C:4,9.5% D:11,26.2%
9、如果每月零花錢多了100元,你會如何處置?
A. 用於學習 B. 用於娛樂 C. 人際交往 D. 儲蓄 E. 其他
A:6,14.3% B:6,14.3% C:20,47.6% D:9,21.4%

四、調查結果分析
1.每月的零花錢
學生每個月的零花錢在50以下的佔42.9%,在50元-100元的佔38.1%,也有少部分學生的零花錢很多。順德區的生活水平、消費水平都比較高,家長給子女的零花錢也比較多。
2、每月零花錢的來源
學生的零花錢主要來源是父母,佔81.0%。初中生學業重,課程緊,基本上沒什麼時間參加勤工儉學。學生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年事已高,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是父母,因此零花錢的主要來源是父母。
3、零用錢主要用途是
選擇儲存起來的的佔54.8%,買書的佔50.0%,買零食的41.6%,還有少部分同學選擇買衣服。初二(1)班是外宿班,一些生活用品之類的東西不用自己打理,因此平時的零花錢都是自己處理。平時學業忙,沒時間逛街,於是很多選擇儲存起來。學生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要每天看一篇文章的意識很強,因此選擇買書。初中生正長身體,容易餓,加上嘴饞,因此總在課余時間去買零食。在學校都是穿校服,因此花在買衣服的錢比較少。
4、購買一種商品首先考慮的因素
考慮價格的佔52.4%,考慮商品的用途的佔26.2%,考慮是否符合時尚潮流的是23.8%。買商品時,首先考慮它的價格,只要喜歡、買得起,不管實不實用,都會買下。有些學生考慮的是它的用途,注重物盡其用,認為沒必要買沒用的東西回來擺,浪費金錢。中學階段的這個年齡正是對時尚有敏銳觀察力的時候,對時尚感興趣,追求時尚正逐漸影響學生的消費理念。
5、對中學生吃零食、穿名牌的看法
認為可以考慮的佔66.7%,認為不應該的佔19.0%。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不再滿足於吃得飽,穿得暖,而是追求更舒適的生活,因此經濟條件允許下,可以考慮吃零食穿名牌。而有些學生認為不應該,他們認為沒必要把錢浪費在吃零食,穿名牌上,只要吃飽飯,穿著舒適就行了,沒必要追求名牌。
6、消費理念或消費風格來源
學生的消費理念和消費風格來源很廣,既有父母佔23.8%,也又兄弟姐妹佔23.8%,更多是自己佔38.1%。在家裡,平時跟父母,兄弟姐妹出去消費,或多或少收到他們的影響,久而久之也形成了自己的消費理念,不再收他們想想,而是相信自己的眼光。
7、你對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看法是
學生認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該大力提倡的佔81.0%,雖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學生勤儉節約的意識還是很強。
8、如果當月零花錢不夠,如何解決?
當零花錢不夠時,很多學生選擇向父母要,佔52.4%,也又少部分選擇自己賺,佔26.2%。初中生還是消費者,沒有賺錢能力,所以零花錢不夠時,首先想到的還是向父母要。
9、如果每月零花錢多了100元,會如何處置?
很多學生選擇儲存起來佔41.6%。這個月零花錢多了,或許下個月就不夠,為了以防萬一,很多學生就選擇存儲一起來。

五、分析後的思考
一個人的很多習慣都養成於青少年時期,從一個學生對待零用錢的態度,就能折射出將來當家理財的點點滴滴:一個從小克勤克儉的孩子,長大後花錢自不會大手大腳:小時候「要風得風,要雨有雨」,讓他感到錢來得很容易,長大後一不留神,就會犯下難以彌補的錯誤。通過這一次的研究性學習,我們深刻地理解了學生理財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己也得到了這方面的許多知識。觀念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在人們的行為中慢慢改變,而行為又會反過來影響人們的觀念。消費正是這樣的,它既受內在因素的影響,也受外來事物的影響,我們應該用一種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勤儉節約和儲蓄行為是個良好現象,家長應對此加以鼓勵和正確引導,使孩子從小養成善理財的好習慣。

⑶ 教育調查報告

中學教育科研現狀的調查報告

蒲江縣教育局教研室 呂德雄

一、調查目的

教育科研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熱門話題。順利開展群眾性教育科研活動,是我們教研管理部門需要研究的工作策略。

我們開展中學教育科研現狀的調查活動,旨在了解目前我縣中學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態度、教育科研知識掌握的程度、參與教育科研的情況、對教育科研的困惑、期望等;了解中學開展教育科研的認識、組織、管理以及教育科研中所存在的主要問題等方面。通過調查求得第一手原始資料,再對原始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從而對問題進行歸因分析研究,尋求解決問題的路徑,提出工作建議,為我縣「十五」期間中學教育科研的深化發展提供指導、服務、管理決策等方面的參考。

二、調查內容及方式

開展中學教育科研現狀的調查活動,主要是對我縣中學教師對教育科研的認識觀點和參與行為,以及學校倡導教育科研,推行教育科研的情況作調查了解。因此,調查主要圍繞下面幾個方面設計內容和方式。

(一)、調查的內容

1、教師對教育科研意義的基本認識

調查教師對科研意義的基本認識,其目的是要了解中學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態度和認識水平。態度決定行為,認識決定動力。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態度和認識水平是開展教育科研的基礎,是教師需求與教研管理部門服務有機結合的前提條件。

2、教師對教育科研常識的掌握程度

教育科學研究有其自身的規律性。認識教育科研的規律、按照教育科研的規律開展活動,教師必須要有一定的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識。了解多少教育科研常識,明白多少教育科研原理,直接影響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信度和效度。教師具備的教育科研知識達到什麼程度,是教研管理部門普及教育科研活動必須掌握的基本情況。

3、學校開展教育科研的組織和管理方式

教師開展教研科研活動除了教師自覺的行動外,更需要學校對教育科研的倡導、對教育科研活動的肯定、對教育科研成果的獎勵。否則,教師的積極性得不到保護,追求價值得不到承認,教育科研活動就會偃旗息鼓、半途而廢。這就涉及到學校開展教育科研的組織和管理機制。了解目前學校在這方面的關注程度、存在什麼樣的問題,教研部門才能更好地開展指導和管理工作。

4、學校和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迫切希望

開展教育科研活動,學校是主陣地,教師是生力軍。了解學校和教師對教育科研的希望,滿足他們的需求,充分發揮學校和教師實施教育科研的潛力,教育科研活動才會蓬勃興旺、充滿生機。教研部門開展教育科研的服務和管理,這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調查的方式

1、調查形式

從調查的廣泛性和調查操作的人力物力和時間考慮,擬定本次調查主要以問卷調查的形式開展工作。問卷題項除充分考慮其合理的內涵和外延外,主要根據一般經驗和預測來設計所選問題及數量。題項語句的設計盡量簡單明確、具體實在,避免含混不清或隱含某種誘導。行文盡可能.注意語氣委婉,避免引發反感而影響調查的客觀性。問卷的題目設置包含限制性和開放性兩個方面。限制性題目共設置十九個,每個題目四個選項,要求做單項選擇。開放性題目只設置一個,要求被調查者按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認識提出兩個方面的希望和建議。

2、調查的范圍和對象

本次調查從學校和教師的區域和層次的代表性、以及調查者本身工作的職責考慮,調查的范圍擬定為全縣所有初中(含九年制學校)、高中(含職中)課程的學校。調查對象為各學校隨機確定的領導及任課教師。

3、調查樣本的確定

本次調查共印製問卷三百份。擬定樣本為完中共一百一十份、初中共一百四十份、九年一貫制學校共五十份,總計取樣三百份。問卷投放根據各個學校教職工人數的大致比例分發,請各學校教導主任主持答卷和回收問卷。經過統計整理,回收到有效問卷共二百六十九份。問卷樣本為教師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參加工作1-5年的教師為84人,佔31.23%;參加工作6-10.年的教師為60人,佔22.3%;參加工作11-15年的教師為63人,佔23.4%;參加工作16以上的教師為62人,佔23.05%;教師群體類別比達到科學調查要求的基本規范,樣本信度比較可靠。

三、調查結果分析

(一)、教師對教育科研與常規教學工作的關系認識

這部分的內容包含在問卷中第2-6題中。其涉及的內容有責任、態度、觀念、認識、興趣等方面。這些方面的內容主要反映的是教師的理念和開展教育科研的內動力情況。從統計來看,比例較大的選項有

1、認為「開展教育科研是每位教師都應該嘗試的事情」佔83.46%;

2、對教育科研「願意參與的」佔36.4%,「覺得太難」的佔29.37%,「確定不了課題」的佔25.65%,「缺乏信心」的佔14.87;

3、認為教師搞教育科研「主要是為了提高自己理論水平」的佔79.63;

4、認為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最主要的問題是「缺乏專項經費」的佔29.7,「不懂教育科研方法」的佔23.05%,「時間安排不過來」的佔35.96%;

5、認為開展教育科研首先應該考慮的是「鑽研科研知識」的佔33.8%,「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的佔22.3%,「參觀學習」的佔26.39%。

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的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意義認識是比較深刻的,對教育科研是比較感興趣的。這比較充分地證實了我縣各中學開展教研科研濃厚氛圍已經形成,教研科研已成為當前大家相當關心的熱門話題。廣大教師不僅僅有了教育科研的意識,而且在開始琢磨教育科研的切入點了。教育科研對廣大教師來說還是新鮮事,對新鮮事總免不了這樣那樣的疑慮。教師們集中反映出的「覺得太難」、「確定不了課題」、「缺乏信心」、「不懂教育科研方法」「時間安排不過來」等等,說明教師們還對教育科研抱有神秘感。因為神秘,就難以涉入,未曾涉入其事,當然就難以知道該具體從那下手。這使我們教研部門應該注意,在提倡導教育科研的具體工作中,要研究怎麼來引導教師鑽研教育科研知識、怎麼從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來確定教育科研的切入點。

(二)、教師對教育科研本身的理解程度

這部分的內容主要是要了解教師對教育科研本質的初步認識和理解程度。其內容在問卷中第7-9、15-17題中反映。各題統計比例較為突出的選項如下。

1、認為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方向應該是「教學實踐研究」的佔72.4%;

2、對自己承擔課題研究所擔心的是「理論知識欠缺」的佔47.21%,「不知怎麼提煉成果」的佔28.62%,「影響教學」的佔20.82%;

3、認為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成果價值在於「教學成績有較大提高」的佔34.2%,「學會了怎麼去研究問題」的佔28.25%, 「有了教育科研的體會和感受」的佔26.77%;

4、對教育科研的知識「了解一些」的佔65.43,「比較熟悉」的佔12.64,「很陌生」的佔14.5%;

5、認為常規教研活動和教育科研活動是「有一定聯系」的佔44.61,「各有側重的」的佔27.51%,「一回事」的佔13.88%。

6、認為教育科研課題應該是「改進教學方法的問題」的佔51.67%,「解決工作問題的策略」的佔24.54%,「有關大綱教材的認識問題」的佔17.84%;

從這部分數據作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本質認識和理解,反映出了中小學教育科研應該立足於教育實踐研究的特點,這表明了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最感興趣的選題類別,是與教學工作密切相關的課題。教師對教育科研的價值評判不僅僅是在於教學成績提高,更在於教育科研的感受和體會、學會怎麼去研究問題。這表明教師開展教育科研,不是單純著眼於課題本身的成果大小,而是更看重於開展教育科研活動帶來的觀念、思維方式的進步。這種結果,正是普教科研的根本意義所在。

(三)、目前學校開展教育科研的狀況

這部分內容主要通過問卷中的第10-14題來了解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主要結症反映。各題統計選項比例較大的情況如下。

1、 認為學校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會使「教師深入學習教育理論」的佔70.26%;

2、認為學校開展教育科研的關鍵是「教師的自覺行為」佔33.46%,「學校的組織管理」的佔27.88%,「上級的指導」的佔15.61%;

3、認為要使學校的科研工作得到深化應該「完善激勵機制」的佔55.76%,「領導帶頭」的佔26.02%,「注重物質獎勵」的佔14.5%;

4、認為學校開展教育科研活動的主要問題是「沒有合適的問題」的佔35.32%,「沒有上級的支持和指導」的佔33.83%,「教師沒興趣」的佔21.19%;

這部分數據間接反映出,目前學校已將教育科研納入議事日程,教師們有了嘗試教育科研的沖動,意識到了教育理論學習與解決問題之間的關系。但是,學校的教育科研的管理還不能滿足教師的需要。教師對教育科研的價值取向需要學校引導、教育科研的熱情和過程操作需要學校的肯定、怎樣將自己工作中的問題上升為課題研究更需要有人點撥和指導。忽視這三方面的問題,就不容易讓教師將課題研究與自己的教學工作緊密結合,就不容易使教師注重過程研究,教師就不容易保持持久的動力。建立完善的激勵評價機制是學校目前開展群眾性教科研的突出問題。

(四)、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期望

這部分內容安排在問卷第18-20題,主要了解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迫切需求。其統計反映如下。

1、認為教研部門指導幫助學校開展教育科研工作應該側重「學校實際問題的剖析」的佔50.19%,「理論知識講座」的佔22.68%,「案例分析」的佔15.99%,「監督考核」的佔11.15%;

2、認為我縣對於教育科研的工作應該「設立單項基金」的佔39.03%,「列入對學校的綜合考評」的佔23.42%,「著重成果獎勵」的佔17.1%,「加強宣傳」的佔16.73%;

3、對開展教育科研工作傾向性的希望和建議如下。

(1)希望:傾向性的是「教科研培訓、教育理論專題講座、專家指導、參觀學習的機會、案例分析、提供資料、參與課題組研究活動」等。

(2)建議:傾向性的是「設立相關獎勵政策、學校設單項考核、改善環境條件」等等。

從統計分析來看,教師對這一部分的總體反應是希望從自己身邊做起,希望找到自己科研的切入點,希望獲得教育科研的體驗。對於看中成果獎勵的教師並不多,這與前面「教師開展教育科研,不是單純著眼於課題本身的成果大小,而是更看重於開展教育科研活動帶來的觀念、思維方式的進步」相互印證

四、工作建議

(一)、領導應從辦學理念和學校的發展來研究課題

領導是學校各項工作的關鍵。領導對教科研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課題研究的發展。領導應當關注課題研究的工作。但是一年四季領導頭緒繁多,不可能只考慮教育科研的事情,也不可能花多少精力專門來做課題。但是,領導不能迴避教育科研,要從推動學校發展和教師隊伍建設來考慮新的工作方式。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發展,這是當前教育改革的新理念。領導搞科研,重在研究課題與辦學理念的關系、課題與學校的發展的關系、課題目標內容與教學改革的直接和間接的關系。考慮這些問題實質上就是課題研究的一部分,研究這些問題也就是把握學校課題研究發展方向的關鍵所在。

(二)、做課題的過程中培養教育科研骨幹

目前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在沒有專設教科室的情況下,一般是教導主任來擔當。教導主任對教育科研方面的認識相對普通教師來說要充實得多,看到的問題和對問題的本質分析也要深刻得多。但是,教導主任不可能自己一個人來解決問題,必須要依靠骨幹教師帶動廣大教師一道來解決問題。學校要培養科研骨幹,只有讓骨幹教師承擔課題,在做課題的過程中學習教育科研的方法,在做課題的過程中提高理論修養、提高研究水平。我們常常聽到很多主任感嘆教師不會教育科研,學校沒法開展課題研究工作,什麼時候讓我們的教師學一學教育科研。其實,與其說「學」教育科研,不如說「做」教育科研。學的目的是會做,但學的時候是不可能做的。不做,學的東西就有距離。做就會遇見問題,有問題就得去學,這時候的學就沒有距離感,就學得實在、適用。學會了再做,和在做的過程中學,那一種更適合學校的需要,這自然是很明白不過的了。

(三)、足現實條件搞課題

教師在做或者是准備要做課題的時候,往往是抱怨學校條件和環境差,沒有現成的資料。學校對於教師的不滿有很多苦衷,本來就是經費不足,條件差,資料設備欠缺是不足為怪的。對於教師的要求,學校往往很棘手,不回答不行,回答也不行。教師的不滿和學校的棘手,都在於潛意識里將教育科研與高科技聯在了一塊,將教育科研神秘化了,認為科研就是高設備高條件的產物。其實,學校教育科研主要是解決教學工作中所產生的困惑和問題。這些困惑和問題是常規教學工作方式下的產物。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一般是轉變觀念、改進方法、增添措施等。這些途徑完全是可以在現有條件下存在的,或者是不難提供的。明確了這一點,我們選題更多的考慮就是自己實際工作中的問題,搞研究考慮更多的就是怎麼充分挖掘潛力。這樣一來,我們就會完全立足於現實條件搞課題,搞課題也就有了生命力。

以上三個方面的建議,主要側重於教育科研 「做」的認識觀念。對於怎樣保證「做」,使「做」更有動力,這是學校和教育部門常規管理能夠解決的問題,這里不再贅言。

⑷ 什麼是教育調查報告

一、調查概況
我於2005年9月份,對我實習的一所省重點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為准確地把握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六中學進行,共發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三、調查結果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中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大學,16%的中學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青年人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高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初中畢業生掙錢多。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占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初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4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學到較多的、實用的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生活工作有所幫助。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高中畢業後的打算,99%的學生有讀大學願望。
(二)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系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中學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中學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畢業後准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准備考高職或藝術類院校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89%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的艱難性。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群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 37%准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熱點內容
2017年四川數學卷 發布:2025-05-18 00:16:14 瀏覽:719
中國社會科學院暑期 發布:2025-05-17 23:31:35 瀏覽:687
簡單廣場舞教學 發布:2025-05-17 20:37:48 瀏覽:13
二級學科博士點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125
永興教師招聘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664
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 發布:2025-05-17 16:29:17 瀏覽:52
小學教師的條件 發布:2025-05-17 16:21:01 瀏覽:419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題庫 發布:2025-05-17 16:14:16 瀏覽:819
夏威夷群島地理位置 發布:2025-05-17 16:10:46 瀏覽:949
奴隸老師漫畫全集 發布:2025-05-17 16:01:34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