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泥灣中學
Ⅰ 湖北襄陽市公交50路城區的站台在哪
50路公交線全長37公里,全程26個站點。據悉,這是襄陽市將要開通的最長里程的一條公交線路。
線路具體站點為:賈窪、柿鋪西站、竹條、趙庄、牛首、王營、黃龍堰路口、楊崗、王莊、四清橋、莫崗、莫崗一組、朱坡街、徐堤村、宋閘村、八里廟、小龍洲、蔡崗、水廠路口、太平店、青泥灣中學、幸福社區、田山三組、富康花園、郭家莊、湖北化纖廠。
線路為折返運行。湖北化纖廠至賈窪首班車發班時間為5:30,末班車收班時間為18:20;賈窪至湖北化纖廠首班車發班時間為6:00,末班車收班時間為18:40。市公交總公司自籌資金2000萬元,購買了25台11米大容量公交車投入50路運行。車輛全部安裝有GPS智能調度系統,可全天候實時視頻監控。
票價上,經物價部門批准,50路實行全程一票制,單人單次票價2元,刷卡1.8元。老年人、中小學生暫不享受免費或半價乘車優惠。
Ⅱ 襄陽市樊城區青泥灣中學在哪裡
原太平店 二中
Ⅲ 大連灣初中補習哪家好
濱城即海濱城市之意。至於大連的由來,說法不一。光緒五年(公元一八七九年)十月二十八日,直隸總督李鴻章奏稱;「即留鎮北、鎮南、鎮東、鎮西四船在津沽,……並令時常出洋赴東、奉交界之大連灣與沿海口岸駐泊逡巡,以壯聲威。」這是較早見之於我國官方文字里的「大連灣」稱呼。從那以後,個別奏摺或史籍中雖還有「大連灣」、「搭連灣」等不同寫法,但後來便都趨於寫成「大連灣」了。 但據日人淺野虎三郎編寫的《大連市史》記載:「大連灣稱呼,見之於文獻的,是以一八六零年英人約翰·瓦特測量的《英國海圖》為最早。」一八六零年,英國沙普琳號商船船長哈恩特到這里測量海灣時,據當地群眾說,這一帶叫做「大連灣」。該書還提到,約翰·瓦特在制海圖時,還參考了二百多年前(明萬曆年間)到中國來傳教的柴伊斯脫的古地圖,說明萬曆時中國人中間就已有「大連灣」的稱呼。總之,「大連灣」的稱呼,民間稱之於前,官方用之於後,是有根據的說法。至於民間的稱呼最早是否起於明萬曆年間,尚有待於考證。 關於為什麼叫「大連灣」?說法較多,諸如:因形似褡褳,故名之;山東往東北銷售褡褳多路經此地,因而得名;原名「大蠣灣」因其不雅而改稱大連灣;滿語「達連」(海的意思)的譯音;連諸小灣為一大灣,等等。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以前,已有「三山海口」、「金州海口」、「青泥窪口」等稱呼。早已流行於民間的「大連灣」稱呼,所以能取代以前長期流傳的三種稱呼,就是因為這個稱呼更准確。 大連市得名於大連灣;也是不容置疑的。大連市最早興建大連灣鎮一帶,後來才逐漸移築於東、西青泥窪漁村。 一八九八年,沙俄強行租借旅大。次年七月三十一日,沙皇把清泥窪一帶命名為「達里泥」(意距離彼得堡「遙遠的」地方)。「達里尼」,正是利用「大連」的諧音與俄語的,「遙遠的」一詞相符。日俄戰爭後日本遼東守備軍司令命令廢除「達里尼」,自一九零五年二月十一起改稱「大連市」。
Ⅳ 從襄陽火車站到太平店鎮要達幾路車會經歷哪幾個地方
去太平的是50路,你先坐26路去賈窪:
50路公交線路全長37公里,全程26個站點,具體為:賈窪、柿鋪西站、竹條、趙庄、牛首、王營、黃龍堰路口、楊崗、王莊、四清橋、莫崗、莫崗一組、朱坡街、徐堤村、宋閘村、八里廟、小龍洲、蔡崗、水廠路口、太平店、青泥灣中學、幸福社區、田山三組、富康花園、郭家莊、湖北化纖廠。
公交線路:26路,全程約7.6公里
1、從襄陽火車站步行約280米,到達火車站
2、乘坐26路,經過13站, 到達賈窪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