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正誼中學

正誼中學

發布時間: 2021-08-14 02:10:48

① 貴陽高中前十名有哪些學校

貴陽市第一中學、貴陽市花溪清華中學、貴陽市清鎮市第一中學、貴州師大附中、貴陽市第八中學、貴陽市第九中學、貴陽市興農中學、貴陽市烏當中學、貴陽市第三實驗中學、貴陽市第二十五中學。

1、貴陽市第一中學

簡稱「貴陽一中」,位於貴州省貴陽市,是貴州省優秀科研學校、省一級學校、貴州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是貴州省第一所省級一類示範性高中。

學校創辦於1906年,前身是由清前禮部尚書李端棻、清末大臣陳夔龍與華之鴻等貴州名仕在貴陽府中學堂的基礎上創辦的貴州通省公立中學堂,時稱「貴州通省公立中學堂」。

2、貴陽市清華中學

貴陽市清華中學(Tsinghua high school),簡稱清華中學,創辦於抗日戰爭初期1938年5月1日,是貴州省重點中學,省級二類示範性高中,學校坐落在貴陽市花溪區。

3、清鎮市第一中學

簡稱清鎮一中。是貴州省省級示範性高中。該校創辦於1939年,其前身為當時教育部第四教師服務團為南下流亡師生創辦的「中山中學班」。2005年5月,經省教育廳評估,該校成為省級示範性高中。

4、貴州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位於貴州省貴陽市雲岩區,是貴州省首批省級示範性高中。學校創建於1901年,前期歷經達德學堂、正誼中學和南明中學,1950年9月,更名為貴州省立貴陽第二中學,1964年,更名為貴陽師范學院附屬中學,1985年,正式更名為貴州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並沿用至今,2001年,被貴州省教育廳評為首批省級示範性高中。

5、貴陽市第八中學

貴陽市第八中學成立於1954年,是貴陽市境內的一所由貴陽市教育局主管的一所全日制高級中學,是貴州省二類示範性高中、貴州省重點中學、貴州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貴陽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貴陽市化學學科基地。

② 咸陽那幾個學校人多

秦都區古渡中學 陝西二棉有限責任公司職工子弟學校 陝西省咸陽陶瓷廠陶瓷廠子弟學校 陝西天王興業集團有限公司職工子弟中學 西北二棉有限責任公司子校 西北輕工業學院附中 咸陽博亞學校 咸陽市百靈中學 咸陽市秦都區南郊綜合高級中學 咸陽市秦都中學 咸陽市實驗中學 咸陽育才中學 陝西咸陽彩虹高中 秦都區渭濱鎮中學 秦都區平陵中學 秦都區古愚中學 秦都區馬庄中學 咸陽華斌文武學校 秦都區灃東中學 秦都區釣台中學 秦都區灃西中學 秦都區高新一中 咸陽市技工學校 秦寶中學 陝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附屬中學 陝西咸陽風輪中學 陝西咸陽中學渭城區塔爾坡學校 西安鐵路分局咸陽職工子弟中學 西藏民族學院附屬中學 咸陽八方學校 咸陽市渭城區渭城中學 咸陽周陵中學 咸陽市渭城區底張晉公廟中學 咸陽市渭城區底張鎮順陵中學 渭城區正陽鎮白廟中學 咸陽市渭城區正陽中學 渭城區渭城鎮石橋中學 西藏民族學院附中 陝西渭河發電有限公司英才學校 咸陽華星中學 咸陽師范附屬中學 三原縣北城中學 三原縣城關鎮龍橋中學 三原縣東郊高級中學 三原縣高渠中學 三原縣教師進修學校 三原縣南郊中學 三原縣鐵建中學 西安鐵路分局三原職工子弟中學 三原縣嵯峨中學 三原縣魯橋正誼中學 三原縣新興柏社中學 三原縣新興中學 三原縣張家坳中學 三原縣馬額鎮中學 三原縣西陽高級中學 三原縣大程中學 三原縣徐木中學 三原縣陂西廟張中學 三原縣陂西中學 三原縣獨李中學 三原縣安樂中學 涇陽縣蔣劉中學 涇陽縣涇干鎮中學 涇陽縣涇干中學 涇陽縣樹人高級中學 涇陽縣燕王鄉燕王中學 涇陽縣姚坊中學 涇陽縣姚家巷中學 涇陽縣中張鎮中張中學 涇陽縣崇文鄉文塔寺中學 涇陽縣高庄鎮高庄中學 涇陽縣永樂鎮中學 涇陽縣永樂中學 涇陽縣蔣路鄉蔣路中學 涇陽縣龍泉鄉龍泉中學 涇陽縣雲陽鎮中學 涇陽縣雲陽中學 涇陽縣口鎮中學 涇陽縣白王鎮白王中學 涇陽縣橋底鎮北趙中學 涇陽縣橋底鎮中學 涇陽縣石橋中學 涇陽縣興隆鎮興隆中學 涇陽縣陽光學校涇陽縣太平鎮太平中學 涇陽縣三渠鎮三渠中學 涇陽縣三渠鎮雪河中學 乾縣長義中學 乾縣晨光中學 乾縣城關鎮晨光中學 乾縣第二中學 乾縣第一中學 乾縣馬連大乙私立學校 乾縣孝義平安學校 乾縣薛錄中學 乾縣楊漢中學 乾縣正大學校 乾縣臨平鎮奧林中學 乾縣臨平鎮馬里中學 乾縣臨平中學 乾縣第三中學 禮泉奧星學校 禮泉城關皇甫中學 禮泉第二中學 禮泉東關中學 禮泉龍池文體學校 禮泉強華中學 禮泉縣第一中學 禮泉縣新時王尚學校 禮泉維華學校禮 泉縣烽火劉家學校 禮泉縣阡東武術學校 禮泉縣阡東中學 禮泉縣建陵學校 禮泉縣史德中學 禮泉縣叱干王橋學校 咸陽市禮泉縣趙鎮高中 陝西秦嶺公司中學 陝西省第十一建築工程公司興平子女學校 興平市博華中學 興平市南郊高級中學 興平市南位完全中學 興平市西郊高級中學 興平市西吳高級中學 興平市趙村高級中學 陝柴中學 陝西華興機輪公司中學 興平市興化學校 興平市華興中學 武功縣長寧崗子中學 武功縣長寧高中 武功縣代家中學 武功縣鳳安高中武功縣羅古中學武功縣南照中學 武功縣普集高中武功縣普集街鄉中學 武功縣薛固高中武功縣逸夫中學 武功縣貞元二中 西安飛機製造公司渭源公司學校 四達機械製造公司子弟中學 武功縣綠野高中5702子女中學 武功縣綜合高中 淳化縣淳化中學 淳化縣潤鎮中學 淳化縣馬家鎮中學 淳化縣官莊中學 淳縣方里中學 淳化縣十里塬中學 長武縣長武中學 長武縣昭仁中學 彬縣城關中學 陝西省彬縣中學 彬縣曹家店中學 彬縣新民中學 彬縣北極中學
其中市區內把你較好的和人數比較多的學校有咸陽市彩虹中學,咸陽市實驗中學,咸陽市渭城中學以及二中等。
本人就是咸陽市彩虹中學畢業的。呵呵,咸陽市2007年的狀元就是我們班級的,還有我們班級很多同學都是好學校的。

③ 三原縣正誼中學中周科技館觀後感500字作文

例文

剛剛進入了科技館,展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個巨大的球體,這是四維影院。整個影院是鋼結構的,四周都是玻璃,讓人感到它很有氣派。我和我的爸爸媽媽乘著電梯來到二樓,剛一進門就像走進了機器人的世界。平時只能在雜志、電視里看到的機器人,現在終於目睹了它們的風采。在我眼前的是修理機器人,它們都是單臂組成,手裡分別拿著螺絲刀、鑽子和扳手。它們的前方有一台電腦,這台電腦是用於控制機器人的。而且還是觸摸屏,只要用手指輕輕點擊,它們就會做出各種的動作,比如讓它們跳舞或工作都可以。讓我感覺正在修理東西或在找生活上的樂趣。真有趣啊!隨後,我們來到機器人表演館,這里還有很多修理機器人,它們有得手裡哪著綉花傘;有的手裡拿著一支玫瑰;還有的手裡拿著鈴鐺。隨時准備為人們表演精彩的節目。它們的表演栩栩如生,真令人難以忘懷。還有,有一個機器人還在和游覽的人走棋呢。
我們隨著人流又來到宇航天地。展廳中間豎立著一艘又高又大的火箭,外表呈銀白色,頂端有一面五星紅旗。火箭的右側有一個模擬失重的空間,人們坐在裡面,可以浮在球里,不著地,猶如身臨其境。我還看到了真正的宇航服:他亦是銀白色的,由許多氣管組成。宇航服很厚實,宇航員穿上他,在太空中風無阻。我還目睹了宇航員的食品,都是些罐頭。從而想像到宇航員生活的艱苦。
當我們走出科技館,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為祖國的迅猛發展而驕傲,作為一民小學生,我更應努力了。

④ 民國時期貴陽有哪些中學。

1 . 師大附中(1901--清末)
貴州師范大學附屬中學(The Middle School attached to the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位於貴州省貴陽市雲岩區,貴州省首批省級示範性高中。
創建於1901年,100多年來,貴州師大附中經過達德學堂、正誼中學和南明中學、省立貴陽二中(1950)、貴陽師院附中(1964)、貴州師大附中(1985)等幾個薪火傳承的階段,成為了享譽貴州並在全國有一定影響的百年名校。

2 . 貴陽一中(1906--清末)
貴陽市第一中學(The No.1 High School in Guiyang)
貴陽市第一中學創辦於1906年,前身是由清前禮部尚書李端棻、清末大臣陳夔龍與華之鴻等貴州名仕在貴陽府中學堂的基礎上創辦的貴州通省公立中學堂,是貴州第一所省級一類示範性高中。

3 . 貴陽五中(1930--民國)
貴陽市第五中學(Guiyang No.5 Middle School)
創建於1930年,前身為「貴陽縣立中學」,是一所歷史悠久、具有光榮傳統的老學校。學校擁有貴陽市文物保護單位棠蔭亭,環貴陽市第二中學創建於1931年,毗鄰貴陽勝跡文昌閣、貴山書院、中共地下黨貴州省工委舊址,是一所省級重點中學,學校前身是貴州省立貴陽女子中學,1969年更名為貴陽市第二中學。

4 . 清華中學(1938--民國)
貴陽市清華中學(Guiyang Tsinghua Academy)
貴陽市清華中學是一所公立中學,學校坐落在貴州省著名的高原明珠-花溪。
創辦於1938年5月1日,創辦人均系清華大學畢業生。前身是為教育青年抗戰救國而誕生的貴陽私立清華中學,在十分艱難困苦的環境中,幾年時間就辦成貴州省中學中聲譽遠播的上乘學校。這除了有一支以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生為主體的教師隊伍外,還與當時許多熱心教育事業的專家學者、社會賢達、民國政要的關心、支持分不開。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教育學家任可澄任名譽董事長。第一任校長是王萬福。1951年8月清華中學由國家接辦為公辦學校。

5 . 修文中學(1939--民國 1508--明)
貴州貴陽修文縣修文中學(Xiuwen High School)
建於1508年,坐落於修文縣最高的山上,公元1508年,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王守仁(陽明先生)在修文「龍場」悟道,創建龍岡書院,為修文中學的誕生奠定了深厚的歷史淵源。公元1785年,修文縣令秦睿復建龍岡書院再興文教。1939年,貴州省立高級中學(今貴陽一中前身)遷至修文,協助修文籌建初級中學,命名為"貴州省立貴陽高級中學附屬修文初中部",次年更名為"修文縣立初級中學"。1956年,學校發展為完全中學,並改名為"貴州省修文中學"是當時貴州省8所重點中學之一。校內環境古色古香,書香氣十足,每棟樓都有雅緻的命名,傳承著陽明智慧。

⑤ 三原正誼中學教師屈麗萍

三原正誼中學教師屈麗萍相關信息,
可問學校教務處或辦公室。
學校的解釋是最權威的。
你若喜歡,
便是晴天。

⑥ 有關三原縣魯橋鎮正誼中學建築的作文

三原縣位於陝西省關中平原中部。總面積569平方千米(《簡冊》)/576.9平方千米,縣城面積10平方公里,總人口40萬人,其中非農人口近10萬(2004年)。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郵政編碼:713800。代碼:610422。電話區號:029。拼音:Sanyuan Xian。2006年,三原縣轄10個鎮、4個鄉:城關鎮、安樂鎮、陂西鎮、獨李鎮、大程鎮、西陽鎮、魯橋鎮、陵前鎮、馬額鎮、新興鎮、高渠鄉、渠岸鄉、徐木鄉、嵯峨鄉。三原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古稱池陽,自北魏太武帝真君7年(公元446年)置縣,已有1556年歷史,因境內有孟侯原、豐原、白鹿原而得名。原內有清峪河、濁峪河、趙氏河三大水系,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修,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地勢北高南低,以四十里原坡為界,北部為黃土台原區,南部為涇渭沖積平原區。按水利條件分為大灌區(涇惠灌區)、小灌區(清惠灌區)和原區(前咀子、玉皇閣灌區)。三原區位優勢明顯,是省會西安的北大門、西南距咸陽、北距白鹿原銅川均約30餘公里。交通比較發達,西銅一級三原縣文化積淀深厚、名人輩出,唐衛國公李靖,明吏部尚書王恕、工部尚書溫純,清代「天下第一長聯」的作者孫髯,近代的國民黨元老、書法大師於右任以及當代書法名家劉自櫝、謝德萍等古今名人都出生於三原。三原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文物薈萃,境內有文物景點114處,其中城隍廟、唐高祖李淵陵、唐武宗李炎陵、唐敬宗李湛陵屬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城隍廟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群之一。目前,一個以城隍廟為龍頭,以於右任紀念館、於右任故居、孟店民宅、李靖故居、文峰木塔為支撐的旅遊景點體系初步形成。公路、西韓公路縱貫南北,咸宋公路、咸銅鐵路橫穿東西。縣干公路18條總長220公里。三原縣歷史悠久,自北魏太武帝真君七年(公元446年)置縣至今,已有1556年歷史,古時稱池陽,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陵寢所在地,因境內有孟侯原、豐原、白鹿原而得名。三原是傳統的農業大縣,先後被國家和省上確定為糧食、蔬菜、雜果、肉牛、生豬、奶山羊、籠養雞、烤煙8大商品生產基地縣,並被確定為國家級高效農業發展示範區和全國秸稈養牛、節水灌溉示範縣,建有全省唯一的國家財政支持農業科技推廣示範園。農業總產值列全省第9位、全市第3位。工業在三原縣域經濟中所佔份額較大,工農業產值比為74:26,規模內工業總產值居全市首位,是全國食品工業強縣。現有各類企業8000多戶,涉及30多個產業門類,形成了食品、機械、醫葯、建材、皮革5大主導產業。涌現出宴友思集團、白鹿制葯、秦威水泥、三秦麥芽、宏達、兵馬俑公司等一批年納稅過百萬元的骨幹企業,為縣域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工業立縣的重心逐步轉移到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上,非公有制經濟在全縣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上升到46%。北魏太武帝真君七年(公元446年)置縣,因境內有孟侯原、豐原、白鹿原而得名。年,三原縣轄:城關鎮、魯橋鎮、西陽鎮、大程鎮、陵前鄉、徐木鄉、張家坳鄉、新莊鄉、嵯峨鄉、洪水鄉、獨李鄉、新興鄉、陂西鄉、高渠鄉、安樂鄉、渠岸鄉、馬額鄉。2000年,三原縣轄10個鎮、7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88842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城關鎮 60418 安樂鎮 17766 陂西鎮 27206 獨立鎮 24200 大程鎮 26848 西陽鎮 23466 魯橋鎮 25715 陵前鎮 29827 馬額鎮 17532 新興鎮 19420 高渠鄉 19692 渠岸鄉 24356 新莊鄉 19864 徐木鄉 15299 張家坳鄉 10464 嵯峨鄉 17995 洪水鄉 8770。城關鎮 轄8個社區居委會、41個村委會:東關社區、車站社區、南大街社區、水津社區、北大街社區、南郊社區、北城社區、豐原社區、胡家巷村、西關西村、西關東村、大巷村、南道村、水津村、西社西村、太平村、龍東村、龍北村、油坊道村、龍中村、東渠岸村、長巷村、西社東村、南關村、南大街村、新莊村、全安灘村、半個城村、西劉村、薊家村、小李村、線馬村、上馬村、屯王村、大陽村、崇仁村、三里店村、起駕村、曹家村、寇家村、上王村、麥劉村、十里鋪村、土官村、八里店村、南窯村、解李村、大李村、新立村。安樂鎮 轄20個村委會:安樂中村、安樂東村、薛家村、南屯村、仁和村、東毛村、西毛村、雁北村、北堯村、山西庄村、上朱村、楊家莊村、趙家莊村、閆家灘村、崔家村、新莊王村、蔡家村、中王村、桃李村、余渭村。陂西鎮 轄25個村委會:陂西村、西賈村、廟王村、新民村、三橋村、下灘村、西鄧村、海石村、東堯村、灘李村、大門村、王化村、灣趙村、邱家村、木趙村、廟東村、廟南村、廟北村、南李村、清涼寺村、佛張村、街至孫村、大華村、張二冊村、渠家村。獨李鎮 轄17個村委會:劉官村、吳家莊村、南羅村、老莊村、仁里村、南仵村、雙橋村、張劉村、趙渠村、王店孫村、黃李村、蘇化村、蔣楊村、小村郭村、王馬村、北李村、曹渠村。大程鎮 轄16個村委會:大程村、義和村、屈家村、太和村、西王村、荊中村、金堯村、小王村、東劉村、東周村、南周村、西張村、王店村、等橋村、吳家村、屯王村。西陽鎮 轄28個村委會:西北村、西南村、大梁村、陳窯村、劉村、西趙村、北范村、賈李村、南馮村、北馮村、康馬村、城南村、劉李溝村、賈家坡村、蘇家坡村、孫家坡村、高賀村、王家坡村、河北堡村、東寨中村、孫家堡村、老城村、北張村、馬張村、李家坡村、東寨南村、青楊村、新城村。魯橋鎮 轄29個村委會:孟店村、南權村、棗李村、北權村、東里村、東里東村、東里西村、武家村、樓底村、北坡村、前河村、東溝村、北街村、西街村、南街村、東街村、第伍村、峪口村、鹽店街村、貟家巷村、坊南村、吳家道村、蔡王村、姚家村、惜字村、高渠村、南蟠村、賀家村、王莊村。陵前鎮 轄22個村委會:陵前村、肖家村、朱家村、甘澇村、周西村、石馬道村、雙勝村、焦村、三店村、上河村、長坳村、口外村、柴堯村、鐵家村、郭堯村、墩台村、雙槐樹村、大寨村、三勝村、曹師村、廉家村馬額鎮 轄15個村委會:馬東村、郝家村、馬西村、邵村、新安村、南王村、鄧家村、文龍村、楊村、蒙家村、高家村、康家村、鄭家村、瓦子寨村、魏回村。新興鎮 轄35個村委會:新興村、岩堯村、田堯村、柏社村、柏南村、郝家村、潘家村、南社村、牛安村、龍王村、魏家壕村、秦家村、塔南村、馬連灘村、馬坳村、東段村、西段村、雷蒲村、曹惠村、東惠村、塔北村、張坳村、寅王村、焦家村、五愛村、柿樹巷村、霍家村、新城村、里寨村、官道村、豐王村、安家村、王家莊村、白家坡村。高渠鄉 轄22個村委會:弓王村、西鑒村、西秦村、申家村、張白村、新建村、新興寨村、丁留村、腰寨村、曹渠村、棉張村、高渠王村、高渠趙村、羅李村、新安寨村、斗陽村、八里焦村、周肖村、同義村、河槽村、湯東村、湯西村。渠岸鄉 轄1個社區、28個村委會:興隆社區、雷呂村、渠岸張村、宋家村、南高村、路家村、惠家村、師家申村、何家村、支家村、康吳村、大吉村、河南堯村、吳村蓋村、大村王村、桃園李村、溫家村、南灘村、黃毛村、董家堯村、新義村、對里村、早陽村、焦馬村、秋陽村、高李村、鐵王村、名林村、興隆村。 徐木鄉 轄15個村委會:永合村、畢家溝村、惠家坡村、馬塬村、太平塬村、桃溝村、馮家塬村、瓦渣溝村、興武村、福音村、唐村、徐木村、老廟村、苟家村、朱家灣村。嵯峨鄉 轄24個村委會:楊杜村、張岳村、奕家河村、馮村、河西村、三社村、狼溝村、天井岸村、槐樹坡村、麻惠村、杏書鹼村、唐陵村、洪水村、趙家村、岳村村、屈家村、寨子村、官莊村、旱陽坡村、大盤村、楊家山村、埝凹村、小盤村、三聯村。始稱甘泉、雲陽。秦孝公時始設雲陽縣,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置縣之一。三國魏改稱撫夷護軍,西晉時並入池陽縣,北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在梨園鎮立縣,以其年號賜名淳化。 淳化縣位於陝西省中部偏西、咸陽市北部,三秦之腹,涇水之陽,山圍水繞,盆抱而聚,地處東經108°18′—50′,北緯34°43′—35°03′。是西咸一體化經濟圈輻射區和綠色生活地基,也是陝西新興旅遊城市之一。北接旬邑、南連涇陽、禮泉,東與三原、耀縣毗鄰,西隔涇河與永壽、彬縣相望。距咸陽市75公里、西安市85公里。 行政區劃:全縣轄5鎮10鄉,370個行政村,676個自然村。縣城設在城關鎮,郵政編碼:712200,電話區號:029. 人口狀況:2002年末,全縣總人口19.0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6.83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2人 。淳化歷史悠久,古跡眾多。既是周、秦、漢、唐的京都要地,素有「三鋪名邑」之美譽;又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老區縣。目前境內存有原始社會晚期遺址30多處,商周遺址10餘處,古墓葬百餘處,石窟景觀6處,革命遺址和紀念處6處,出土館藏文物2800多件,其中以淳化大鼎(西周時期)、金代大鐵鍾最為著名。國家重點保護單位1,省級4個。淳化山川秀美,生態資源豐富。現有蘋果40萬畝,雜果12萬畝,刺槐林30萬畝,各種農作物40多萬畝,天然草場17萬畝,大小水庫10多座,森林覆蓋率大34%,是世界三大優質蘋果適合區之一,淳華牌蘋果榮獲中華名果稱號,2007年11月,又榮獲「中國優質果品基地重點縣」稱號。榮獲全國造林綠化模範縣、生態建設示範縣和中國蘋果之鄉等榮譽。聯合國糧農考察團和許多國際友人稱贊淳化是:「懸掛在空中的花籃,渭北黃土高原上的綠色明珠」。近年來,淳化縣開展農家樂,一下子把自己推倒了西咸一體化的前沿。民俗村、山民樂園、農家樂發展迅速,迎接著越來越多的人到這里觀光、採摘、避暑、購物,體驗一下渭北獨特的生態環境,從關中平原過度到黃土高原……淳化縣地處北溫帶,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9.8℃,太陽年輻射總量120.462千米/平方厘米,全年日照2249.1小時,無霜期183天。年平均降水量610.7毫米,多集中於7、8、9三個月。[編輯本段]水利資源水資源主要由河川徑流和地下水組成,年平均總量為9890萬立方米。地表水化學類型屬HCO3——Na型水,離子總量小於1000mg/h,總硬度 8.4—16.8德國度,PH值7.8—8.5(弱鹼性水)。冶峪河是本縣主要河流,流徑縣城。地下水無色、無味、無臭、透明,水溫14—24℃,各項指標符合飲用水衛生標准。礦泉水資源,境內有多處。主要有御泉、甘泉和馬路泉等,而以漢御泉最為馳名,可謂千年流飲。此泉是漢高祖劉邦御封之泉水,位於縣西胡家廟鄉黃甫鎮御泉堡附近。御泉屬含重碳酸納鎂型淡味泉水,含有鍶、鋰、鋅、碘等27種有益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此水最大日流量為156立方米,水量穩定,水質甘甜純正。御泉礦泉水已通過省級鑒定,被定為含鍶的重碳酸鈉鎂型淡味礦泉水,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長遠的發展前景。[編輯本段]物產資源土地資源。全縣總土地面積147.57萬畝,其中耕地面積53.5萬畝,土壤具有明顯的由褐土帶向黑土帶過渡性質,95%的土壤有效土層厚度在100 厘米以上。林草資源。全縣總林地面積44.5萬畝,其中天然草場32.6萬畝,人工草場10萬畝。全縣荒山、荒坡面積11.5萬畝,川台地2萬畝,林草覆蓋率達 80%以上,被譽為「渭北黃土高塬上的綠色明珠」。礦產資源,該縣地處渭北「黑腰帶」,已探明的礦藏主要有煤、石灰石、陶土、礦泉水、伊利石、油頁岩、白雲石、鐵礦粉、紅砂岩、石英砂岩、磚瓦粘土等12種,其中石灰石儲量超過1億噸,煤炭儲量4361萬噸,陶瓷粘土儲量500萬噸,腐殖酸煤肥儲量 48.45萬噸,高嶺石硬質粘土岩儲量30萬噸。[編輯本段]交通優勢211國道穿境而過,境內有縣道4條,全長120.35公里,鄉道10條,156.78公里。方(里)胡(家廟)路、鐵(王)十(里塬)路橫貫縣內8 鄉,鄉村公路貫通全縣。建成了安(子哇)照(金)路、固(賢)小(丘)路、官(庄)黃(甫)龍(高)路,打開了該縣的四大門,實現了縣鄉公路網路化,通外公路聯網化,鄉村公路砂石化的目標。[編輯本段]城鎮建設按照「縣城建設城市化、集鎮建設現代化、新村建設標准化」的思路,完成了縣城和集鎮建設規劃修編,開展了縣城正街、南新街及背街改造,建成了商業大廈、商貿綜合市場、外貿綜合市場、大治洞農貿市場等一批商品流通專業市場,新設立了官莊、馬家、潤鎮、方里四個建制鎮,建成了一批規劃合理、設施完善的新村。

⑦ 濟南市都有哪些高中

1,濟南藝術中學

濟南藝術中學位於濟南市市中區舜耕路68號,總佔地面積104畝,學校設有高中部、職專部、中專部。是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濟南市公辦藝校,其前身為濟南正誼中學,創建於1913年,是一所辦學歷史悠久的齊魯名校。

2,濟南回民中學

山東省濟南回民中學創建於1951年9月,1960年更名為濟南第六中學,1981年12月復名為山東省濟南回民中學,1983年7月省教育廳批准濟南回民中學為山東省重點中學。是山東省唯一一所民族完全省重點中學。全國民族教育示範校,山東省規范化學校。

3,濟南育英中學

濟南育英中學(原名:濟南第十六中學)1913年6月19日,育英中學在愛國之熾風熱潮中誕生。本著「教育救國」之宗旨和「堅苦勤勞」的精神,願「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首任校長系孔子七十五代孔祥柯。

4,濟南十一中

濟南第十一中學創建於1955年, 位於濟南市堤口路131號,佔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近半個世紀以來,學校共培養初、高中畢業生23000多人。為祖國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學校變化日新月異,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成為濟南市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幅度最大的學校之一。

5,歷城一中

濟南市歷城第一中學建立於1956年,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南山區仲宮鎮,為寄宿制高中學校。截至2014年7月,學校佔地300餘畝,建築面積超過13萬平方米。學校有8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700餘人。

⑧ 貴陽有多少所重點中學(高中)

截止2020年有17所。

包括貴陽市第一中學、貴陽市第三實驗中學、貴州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貴陽市第八中學、貴陽市第二中學、貴州教育學院實驗中學、貴陽市烏當中學、貴陽市花溪清華中學、貴陽市開陽縣第一中學、白雲興農中學、貴陽市第二十五中學、貴陽市民族中學、貴陽市清鎮市第一中學、貴州修文中學、貴陽市白雲區第二中學、貴陽市第九中學、貴陽市第六中學。

1、貴陽市第一中學

貴陽市第一中學(Guiyang No.1 High School),簡稱「貴陽一中」,位於貴州省貴陽市,是貴州省優秀科研學校、省一級學校、貴州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是貴州省第一所省級一類示範性高中。

學校創辦於1906年,前身是由清前禮部尚書李端棻、清末大臣陳夔龍與華之鴻等貴州名仕在貴陽府中學堂的基礎上創辦的貴州通省公立中學堂,時稱「貴州通省公立中學堂」。之後依次易名為私立南明中學、省立第二中學、省立高級中學、省立貴陽高級中學,1950年稱貴陽市第一中學。

2、貴陽市第三實驗中學

貴陽市第三實驗中學是一所由貴陽市教育局主管的公辦完全中學,是貴州省一類示範性學校。

學校建立於2004年。

據2020年3月貴陽市第三實驗中學官網顯示,該校佔地面積112畝(二期在建面積29畝),校園建築面積105000平方米。共有46個教學班,學生總人數約2400人,有教職工201人。

3、貴州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貴州師范大學附屬中學(The Middle School attached to the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位於貴州省貴陽市雲岩區,是貴州省首批省級示範性高中。

學校創建於1901年,前期歷經達德學堂、正誼中學和南明中學,1950年9月,更名為貴州省立貴陽第二中學,1964年,更名為貴陽師范學院附屬中學,1985年,正式更名為貴州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並沿用至今,2001年,被貴州省教育廳評為首批省級示範性高中。

4、貴陽市第八中學

貴陽市第八中學成立於1954年,是貴陽市境內的一所由貴陽市教育局主管的一所全日制高級中學,是貴州省二類示範性高中、貴州省重點中學、貴州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貴陽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貴陽市化學學科基地。

據2020年6月中國高校之窗網站顯示,學校佔地面積23280平方米,建築面積19331平方米,有39個班級,1610名學生,有教職工171人。

5、貴陽市第二中學

貴陽市第二中學創建於1931年,毗鄰貴陽勝跡文昌閣、貴山書院、中共地下黨貴州省工委舊址,是一所省級重點中學,學校前身是貴州省立貴陽女子中學,1969年更名為貴陽市第二中學,

1980年被確定為首批省級重點中學,2002年被省教育廳批准為貴州省級二類示範高中,2010年被省教育廳授予貴州省首批高中課改樣本校,2011年獲得貴陽市科技特色學校稱號。

⑨ 貴陽市示範性高中分別是哪些中學

截至2018年,有貴陽市第一中學、貴陽市第三實驗中學、貴州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貴陽市第八中學、貴陽市第二中學、貴州教育學院實驗中學、貴陽市烏當中學、貴陽市花溪清華中學;

貴陽市開陽縣第一中學、白雲興農中學、貴陽市第二十五中學、貴陽市民族中學、貴陽市清鎮市第一中學 、貴州修文中學、貴陽市白雲區第二中學、貴陽市第九中學、貴陽市第六中學。

1、貴陽市第一中學

貴陽市第一中學(Guiyang No.1 High School)位於貴州省貴陽市,是貴州省優秀科研學校、省一級學校、貴州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是貴州省第一所省級一類示範性高中。

學校創辦於1906年,前身是由清前禮部尚書李端棻、清末大臣陳夔龍與華之鴻等貴州名仕在貴陽府中學堂的基礎上創辦的貴州通省公立中學堂,時稱「貴州通省公立中學堂」。

之後依次易名為私立南明中學、省立第二中學、省立高級中學、省立貴陽高級中學,1950年稱貴陽市第一中學。

截至2012年9月,學校佔地面積465.47畝,建築面積161524平方米,有105個教學班,學生5400餘人,教職工400人。2017年11月,榮獲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稱號。

2、貴陽市第三實驗中學

貴陽實驗三中是貴州省一類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是貴陽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為滿足貴陽市民對優質高中教育資源的需求,建立的一所全封閉寄宿制獨立高中。

2004年9月正式開學,學校辦學規模為48個教學班。2015年4月,在校學生2365名,在校教職工198名。

3、貴州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貴州師范大學附屬中學(The Middle School attached to the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位於貴州省貴陽市雲岩區,是貴州省首批省級示範性高中。

學校創建於1901年,前期歷經達德學堂、正誼中學和南明中學,1950年9月,更名為貴州省立貴陽第二中學,1964年,更名為貴陽師范學院附屬中學,1985年,正式更名為貴州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並沿用至今,2001年,被貴州省教育廳評為首批省級示範性高中。

根據2015年12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有三個校區,佔地約43614.53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4547 平方米,開設54個教學班,有學生近3000人,在職教職工285人。

4、貴陽市第八中學

貴陽市第八中學,簡稱貴陽八中,創建於1956年,先後被評定為省級重點中學、貴州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貴陽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和貴陽市化學學科基地。

2003年,學校通過審核,被確立為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二類)。

5、貴陽市第二中學

貴陽市第二中學創建於1931年,毗鄰貴陽勝跡文昌閣、貴山書院、中共地下黨貴州省工委舊址,是一所省級重點中學,學校前身是貴州省立貴陽女子中學,1969年更名為貴陽市第二中學;

1980年被確定為首批省級重點中學,2002年被省教育廳批准為貴州省級二類示範高中,2010年被省教育廳授予貴州省首批高中課改樣本校,2011年獲得貴陽市科技特色學校稱號。

截至2015年6月,學校佔地13318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23900平方米;有專、兼職教師188人,40餘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300餘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貴陽

熱點內容
2017年四川數學卷 發布:2025-05-18 00:16:14 瀏覽:719
中國社會科學院暑期 發布:2025-05-17 23:31:35 瀏覽:687
簡單廣場舞教學 發布:2025-05-17 20:37:48 瀏覽:13
二級學科博士點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125
永興教師招聘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664
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 發布:2025-05-17 16:29:17 瀏覽:52
小學教師的條件 發布:2025-05-17 16:21:01 瀏覽:419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題庫 發布:2025-05-17 16:14:16 瀏覽:819
夏威夷群島地理位置 發布:2025-05-17 16:10:46 瀏覽:949
奴隸老師漫畫全集 發布:2025-05-17 16:01:34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