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中學校歌
Ⅰ 銅仁學院的辦學規模
截止2014年6月,學校有教職工771人,其中專任教師526人,兼職教師71人。專任教師中有博士、碩士學位333人、高級職稱302人。教師中有貴州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帶頭人2人,省內外高校專、兼職碩士生導師24人,市管專家10人,校級教學名師8人、中青年教學骨幹15人、專業帶頭人31人、學術帶頭人31人、中青年學術骨幹32人、校級教學團隊13個、省高校科研創新團隊3個。
省高校科研創新團隊(3個):梵凈山特色動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創新團隊 、錳礦深加工及其下游產品開發應用科研創新團隊 等 雙高人才 侯長林、羅紅芳、洪頵、田興斌、宋謀勝、劉利華 市管專家 侯長林、崔德虎、羅靜、梁正海、宋謀勝、羅中璽、田興斌 截止2014年6月,學校有省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卓越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教學成果獎7項。
省級特色專業(2個):應用物理學、農村區域發展
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3個):旅遊管理、數學與應用數學等
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計算機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卓越經管人才教育培養計劃(1個):農村區域發展
校級精品課程一覽表 序號 所屬系部 課程名稱 課程負責人 1 生物與化學工程系 動物學 冉輝 2 生物與化學工程系 物理化學 舒華 3 外語系 商務交際英語 劉利華 4 體育系 體育概論 張學飛 5 教育科學系 學前教育學 洪頵 6 經濟與管理科學系 農產品營銷 吳玉寶 7 音樂系 聲樂教學與演唱 鄔小中 8 物理與應用工程系 力學 樊麗娟 9 法律與政史系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皮坤乾 10 美術系 中小學美術教學理論 李潔 教學成果 貴州省第八屆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獲獎名單 推薦成果名稱成果主要完成人姓名獲獎情況文化視閾下加強高校古代漢語、古代文學課程「德教」「智教」「能教」的思考與實踐蕭黎明 賈文鳳 田黎星 水 紋 陳明霞等二等獎近代物理學教學思考及改革實踐祝婭 秦偉三等獎教育學教學團隊建設與實踐洪頵三等獎基於Moodle平台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田興斌 魏艷 張鳳祥 吳曉玲三等獎藝術設計專業旅遊商品設計與策劃方向產學研合作教育改革創新與實踐龍慶華 譚世剛 孫飛三等獎銅仁學院歷史學本科教學改革與實踐楊興英 高應達 李錦偉 李怡靜 黃尚文三等獎西部民族地區農村區域發展專業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張景春三等獎 截止2014年6月,學校有省級重點學科1個、重點支持學科2個。
省級重點學科(1個):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
省級重點支持學科(2個):凝聚態物理、民族文化遺產學 截止2014年6月,學校設有省高校重點特色實驗室2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2個、省高校工程中心1個、省高校產學研基地4個;貴州省2011協同創新項目(培育)1個、貴州省人文社科基地1個、貴州省民族傳統體育訓練基地1個。
省高校特色重點實驗室(2個):梵凈山特色動植物資源省高校特色重點實驗室、材料制備新技術與應用省高校特色重點實驗室
省級工程(技術)中心(2個):貴州省錳資源高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微納米材料及器件應用工程中心
省高校工程中心(1個):水產養殖省高校工程中心
省高校產學研基地(4個):錳礦資源利用產學研基地、武陵山野菜引種繁殖產學研基地、梵凈山自然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利用產學研基地 、梵凈山特色苗葯資源保護與開發產學研基地
貴州省2011協同創新項目(培育)(1個):武陵民族文化生態保護與旅遊開發協同創新中心
省級人文社科基地(1個):武陵民族文化研究中心
校級科研機構
梵凈山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中心、佛教文化研究院、烏江文化產業研究院、武陵山區農村問題研究中心、黔東地緣與語言研究中心、銅仁地區民族獸葯研究所、銅仁地區民族醫葯研究所、銅仁地區民族文化研究所、銅仁地區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所等 2012年,學院科研立項171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項,經費15萬;省部級項目48項,經費292.3萬元,較2011年的10項增加了38項,增幅達380%,省級項目經費較2011年的47.3萬元增加了245萬元,增幅高達517.97%。
2013年,學院獲國家人文社科項目3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
截止2014年6月,學校承擔課題89項,獲省地科技進步獎、人文社科獎、教學成果獎58項,獲國家專利5項;發表論文518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235篇;專著35部,主、參編教材96本。教師出版教材和著作54部,科研立項數339項(國家級10項)。 校訓 明德 致用「 明德 致用」作為學院全體師生員工的行為准則和奮斗目標,突出了學院人才培養方向,概括了學院的辦學理念,反映了師生的共同願望。
明德:
銅仁學院的前身可追溯至1920年美國人創辦的明德中學,「明德」體現了學院的辦學歷史淵源。「明德」語出《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即大的學問,在於弘揚大的德行。德育為教育之靈魂,「明德」二字強調德育為先,以德立學,以德立身,以德立行。凸顯知識之道,重在人文,為人之道,重在人品。學院秉承「明德」精髓,倡導「先做人、再做事」的德才兼備的人才培養理念,注重引導師生員工完善人格,修己立人,把「明德」作為一種崇高的道德追求。
致用:
致用是一種重要的治學態度,強調了學院師生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腳踏實地,注重實效,注重運用,學用結合。
校訓「明德 致用」, 既傳承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大學之道」的精神,體現了學院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與投身社會實踐相統一的素質教育理念,又符合當今國家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先進理念。彰顯了學院培養地方性、應用型人才的辦學特色。 校徽 解讀:
校徽以萬卷書堆積而成銅仁梵凈山蘑菇石為主體造型,一方面突出了銅仁學院所處的地域特徵——武陵山主峰梵凈山腳下,另一方面凸顯了銅仁學院努力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素質、高能力優秀人才的辦學理念。
「1920年」字樣說明銅仁學院的歷史可追溯到1920年美國人創辦的教會學校——明德中學;字樣置於代表階梯線條之下,不僅凸顯學院悠久的辦學歷史和濃厚的文化積淀,也寓意了學院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科學發展的辦學之路。
選擇藍色為院標的主色調,體現了學院博大精深的人文歷史積淀。藍色具有包容性和綜合性的特徵。 校歌 歌詞:
武陵深處鳥語花香,十里錦江碧波盪漾,百年學府源遠流長,辛勤耕耘孕育棟梁。傳承明德薪火,書寫春秋詩行,弘揚時代精神,追求遠大理想。啊!銅仁學院,夢開始的地方,我們風華正茂,激情飛揚。啊!銅仁學院,我們成長的地方,我們在這里奮發圖強,展翅翱翔,展翅翱翔。 黨委書記李樹新黨委副書記、校長侯長林黨委副書記饒小華黨委委員,副校長周金勇、田永國、戴亮、羅紅芳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彭吉黔(信息來源:2014年官網信息顯示 )
Ⅱ 誰有越華中學的資料和背景
越華中學的教學樓原是伍氏胥山紀念堂,建胥山紀念堂時,公益已是潭江名埠,公益埠由著名僑商伍於政在20世紀初創辦,短短幾年時間,公益埠從一個荒涼之地變成商業繁盛的鬧市,新寧鐵路推動了公益埠商貿的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伍於政等人為了讓伍氏子孫受到良好教育,准備在公益埠鬧市區建造學校。1926年,伍於政、伍於翕、伍理周等開始籌建胥山紀念堂,是伍氏宗親為紀念伍子胥而建,當時伍於翕、伍理周等奔赴美洲、南洋、港澳等地捐款,共籌集建校白銀24萬元,於1928年春奠基,1930年竣工,1931年6月6日揭幕開始辦學,1943年由於抗日戰爭被迫停辦,1946年胥山紀念堂被租借給廣東越華中學辦學。
廣東越華中學建於1939年7月,當時廣東省教育廳為收容由廣州淪陷於日寇而流亡港澳的廣州各中學的學生,在中山縣灣仔鄉設立「廣東省中區臨時中學」,當時沒有校舍,搭蓋葵棚為校舍,用竹木搭制架床,購置一些粗製的桌凳,設備非常簡陋。不久,中山縣淪陷,該校遂於1940年2月遷至澳門,由於敵偽特務嚴密監視,環境惡劣,同年5月又遷至香港,借香港明德中學校舍臨時使用,同年8月再遷至恩平縣城,借當地學社和梁、鄭兩姓的大祠宇為校舍。1946年,學校又搬遷至台山縣公益埠,租借胥山紀念堂和中華酒店為校舍繼續辦學。從1942年到2003年,越華中學幾經易名,但最終校名恢復為「台山市越華中學」。
「1945年9月28日對於越華中學而言,是一個值得永遠銘記的歷史時刻」,越華中學副校長蔡典民說,「當時越華中學(當時稱胥山中學)見證了在江會日軍的投降,投降儀式就在教學樓二樓會議室舉行。」越華中學是抗戰時期成立的學校,而又親自見證了日軍的投降,也是歷史的一個巧合。
Ⅲ 銅仁學院附中校歌叫什麼名字
並沒有特殊名字
歌詞:
武陵深處鳥語花香,十里錦江碧波盪漾,百年學府源遠流長,辛勤耕耘孕育棟梁。傳承明德薪火,書寫春秋詩行,弘揚時代精神,追求遠大理想。啊!銅仁學院,夢開始的地方,我們風華正茂,激情飛揚。啊!銅仁學院,我們成長的地方,我們在這里奮發圖強,展翅翱翔,展翅翱翔。
校歌解讀:
第一層,地域特色鮮明,表明了銅仁學院的優越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位於武陵山腳下,瀕臨錦江河畔。校園依山傍水,環境幽靜,美麗典雅,如詩如畫,巍峨梵凈山鑄造了銅仁學院的堅韌不拔的性格;秀美錦江河蘊育了銅仁學院上善若水的修養;百年學府訴說了銅仁學院擁有九十多載的悠久辦學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傳承明德薪火」,指我院由1920年美國人創辦的明德中學發展而來。
第二層,意在言志,前後互相照應,指出我院是培育人才的搖籃,始終秉承培養素質高、能力強、有知識、有理想,適應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應用型優秀人才的育人宗旨,堅持與時俱進,弘揚時代精神,讓銅仁學院成為大學生茁壯成長、夢開始的地方。
整首歌詞,簡潔大氣,立意高,彰顯遠,意境美,歌詞畫面感極強,詩情畫意,怡情醉人,極易被廣大學子喜愛並傳唱。該校歌2012年參加全省校歌大賽榮獲三等獎。
Ⅳ 該怎麼自學布魯斯口琴
我學習口琴超過1000小時,我不喜歡按學了多少年多少天來計算,三種琴都有學,半音階為主。我認為首要的是練耳,就是聽各種大師的作品,這些在貼吧里有很多了,必須聽大師或者是名家的錄音,上網看視屏,日積月累,提高鑒賞力。必須聽得出吹琴能力的優劣以及吹奏瑕疵才能學好口琴。自己早期的錄音現在聽起來就是狗屁不如。然後就不要去管什麼技巧什麼玩意兒的,專注單音,技巧都是裝飾以後再談,氣息基本功才是根本。很多技巧都是在練習的過程中天成的,比如壓音,氣息到了一定的水平自然就會了。譜子什麼的,等你的耳朵分辨力夠了,也不需要譜子了,當然有的古典快曲子確實不容易聽出來(多聽幾遍還是聽得出來),能看譜子最好。捨得花錢買優質的琴,用過日貨德貨的,都知道。國貨,想愛都愛不動。琴保養很重要,我擁有十來把琴,從來沒有吹壞過任何一把(拆壞過一把,手殘了),有的琴用了兩年多了沒發覺有什麼異常。最後,最關鍵的,堅持。什麼系統不系統,都是量變引起質變,不能堅持還是別學的好。
Ⅳ 長沙市明德中學好不好
長沙市明德中學是一所很好的學校,因為學校教學質量優秀,環境優美。版
湖南省長沙市明權德中學由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胡元倓先生創辦於1903年,是湖南省最早的新式中學堂。解放後,明德中學一直是湖南省重點中學,2004年被評為湖南省首批示範性高級中學。
學校本部位於長沙市天心區書香路,截至2020年6月,佔地近10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86492平方米,在校高中學生近4000人,在職教師380餘人。
(5)明德中學校歌擴展閱讀
學校的辦學核心:
學校以「明德樹人」為辦學核心,以「為孩子的終身發展與幸福奠基」為辦學理念,以「文化立校、特色辦學」為辦學方略,以「明明德,憂天下;知格物,顯人文;鑄思想,揚個性」為人才培養目標,踐行「品牌化、集團化、創新型、幸福型」的教育理想。
學校構建了「生命化課堂、生活化課堂、生態化課堂」的「三生」課堂體系,涌現了長沙市英語首席名師朱泌太、長沙市語文首席名師蔣雁鳴、長沙市首席德育名師陳立軍等一批在省市頗有聲譽的名師。
Ⅵ 明德中學校歌的名字
明德校歌
衡岳峩峩湘流浩浩,神秀啟文明;蓮溪通書,船山思問,湘學內夙揚名。法前賢兮迪後容進,厥任在諸生;貫中西兮窮術業,遺粕而咀精。願毋忘堅苦真誠,期相與修齊治平。願毋忘堅苦真誠,期相與修齊治平,淪靈明兮新教化,崇令德兮蜚英聲,繼自今騰實恢宏,振緒滋榮!
Ⅶ 怎樣在校歌弄出花樣
1) 統一著裝,吸引眼球
2) 領唱+ 小組唱+ 動作
3) 二重唱+ 合唱
Ⅷ 《月滿軒尼詩》張學友媽媽結婚照相的背景音樂
我很驚奇的發現這是我們長沙市明德中學(三中)的校歌 而且還是流傳了100多年了 我們學校建校都107年了
我連歌詞都有
衡岳峩峩湘流浩浩,神秀啟文明;蓮溪通書,船山思問,湘學夙揚名。法前賢兮迪後進,厥任在諸生;貫中西兮窮術業,遺粕而咀精。願毋忘堅苦真誠,期相與修齊治平。願毋忘堅苦真誠,期相與修齊治平,淪靈明兮新教化,崇令德兮蜚英聲,繼自今騰實恢宏,振緒滋榮!
Ⅸ 長沙明德中學校歌歌詞
明德校歌
衡岳峩峩湘流浩浩,神秀啟文明;蓮溪通書,船山思問,湘學夙揚名。法前賢兮迪後進,厥任在諸生;貫中西兮窮術業,遺粕而咀精。願毋忘堅苦真誠,期相與修齊治平。願毋忘堅苦真誠,期相與修齊治平,淪靈明兮新教化,崇令德兮蜚英聲,繼自今騰實恢宏,振緒滋榮!
你是新生嗎?不是都會發一個本子嗎?你沒有?
你不會也是明德的吧,很悲類,唉,我也是!
記得哦,看我打得那麼辛苦,加點分給我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