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校園里的不文明現象

校園里的不文明現象

發布時間: 2021-08-14 13:35:31

1. 校園中的不文明現象及原因剖析

校園中的不文明現象太多了,100字限制不能詳盡細節 .

2. 校園十大不文明行為是什麼

以武漢一高校為例子:

該校列出的校園十大不文明行為包括:

1、課堂上使用手機或手機鈴響;

2、上課嬉戲打鬧、吃食物、大聲喧嘩、看與當次課無關的書籍;

3、隨地亂吐,隨手亂扔;亂寫亂畫亂張貼;

4、衣冠不整,包括衣著暴露、穿拖鞋進出公共場所;

5、在公共場所抽煙;

6、在校園公共場所行為過分親密;

7、語言粗俗,講粗話臟話;

8、帶食物進入教室、圖書館等公共場合;

9、在網上發布虛假信息;

10、攻擊、造謠、騷擾、誹謗他人或集體。

(2)校園里的不文明現象擴展閱讀

對於師生出現不文明行為,該校制定了詳細的考核方案,違反規定的學生將扣除思想品德素質學分和課程平時成績分,違反規定的教職工將在年終考核中扣分或降檔甚至一票否決。

例如,課堂上學生使用手機或手機鈴響,任課教師和班級值日生現場查實,由值日生據實上報給任課教師,由任課教師按一次違規行為扣除平時成績5分處理,素質導師期末按0.2個/次扣除學生思品素質學分;學生出現違規行為,教師不制止的,期末考核扣任課教師1分/次,並扣教學副院長0.2分/次。

「文明行為是中華傳統禮儀的重要組成成分,作為當代大學生更應該自覺遵守校園文明承諾,共建美好校園。」該校城市建設學院大二學生劉鑠麟說,「文明才配大學生稱號,文明才能擔任大學教師,文明才是大學校園」。

3. 十大校園不文明現象

十大校園不文明現象及原因分析和措施如下:

一、表現:踐踏草坪
原因:想走近路,不想走遠路
措施:立下標語,提醒大家愛護小草,不要親腳扼殺它

二、表現:亂丟垃圾
原因:吃完東西後不想帶走,垃圾桶離得太遠
措施:多建垃圾桶,還有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表現:食堂佔座
原因:擔心打好飯之後沒位置了
措施:學校應該多設一個食堂,滿足大家的需求

四、表現:食堂餐後浪費嚴重
原因:飯菜不合胃口,飯菜太多
措施:食堂把飯菜做好吃一點,所打的飯要根據每個人的飯量打

五、表現:上課玩手機
原因:上課不能專心聽講,覺得老師講的不重要,老師也不管
措施:老師上課盡量讓學生感興趣,學校規定上課不能玩手機

六、表現:牆上貼畫
原因:喜歡一些明星,然後就貼在牆上了
措施:自己放在桌上欣賞,規定不能貼在牆上

七、表現:書桌凌亂
原因:覺得是在寢室,這會兒又不檢查,不必時時刻刻弄得整潔
措施:寢室人互相提醒,監督,宿舍長也做相關規定

八、表現:隨意貼宣傳單在門上
原因:以便更多人看見,吸引更多人
措施:在合適的地方貼,或採用網路的方式宣傳

九、表現:課桌筆記
原因:上課時隨手亂寫,出於好玩心理
措施:加大監管,一經發現,嚴懲;提高學生愛護公物的意識

十、表現:就餐後不端盤子
原因:覺得麻煩,沒必要,有人會收拾
措施:提倡文明就餐,互相監督,提醒

4. 校園不文明現象

人文學院 岳麗穎:
主要從學生自身來說,有的學生自身這種公眾意識比較差,以自我為中心,較容易忽視周圍人的感覺,看不到自身行為對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這都很容易影響周圍人的行為習慣,從而造成一個整體素質相對較低的局面,即不文明現象的日趨增多。學生應從身邊小事做起,樹立起學校主人公的形象,嚴格約束自己的日常行為,同時勇於制止種種不文明現象;學校應加大精神文明的宣傳力度,建立學生之間的相互監督機制,從根本上杜絕不文明現象的產生。

電氣學院 張波:

我校有著令人羨慕的住宿環境和網路條件。我認為我們優越的網路條件也是學風下降的一個原因。部分同學把大部分的課余時間用於游戲和網上沖浪,有的同學甚至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類子。長此以往,學風下降是必然的結果。所以在號召大家健康上網的同時,學校作為管理部門不妨採取一些具體的措施,比如限制學生宿舍平時的通網時間,提倡低年級同學不要自己配電腦等等。

機械學院 劉同學:

現在手機普及得很快,在自習教室、圖書館等公共場所的手機鈴聲最讓人討厭,還有隨意接打手機的現象也屢見不鮮。我們學校已經把老師上課接聽手機定性為「教學事故」了,足見學校對此類現象的重視。當然,還有比較隱蔽的一個方面就是用手機簡訊傳播不健康、不文明簡訊的現象也存在,我就收到過。很明顯,這些都非常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和學生的身心健康。我覺得,大學是一個厚重、聖潔、寧靜的所在,叮叮當當的手機鈴聲是對這種氣氛最大的褻瀆。而亂七八糟的簡訊,更是給人很浮躁的感覺。這樣叮叮當當浮躁的氣氛,怎麼學習?怎麼做學問?記得去年,浙江有一所大學就制定了《手機禮儀》,對公共場所手機的使用做了具體規范,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挺具體。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啊。

電信學院 邊江:

改進的方法,自然是通過「教化」讓大家都認識到不文明之壞和文明之好。但是由於我們現在所追求的目標和現實的情況差距太大,所以「教化」幾乎是徒勞的,但是關鍵在於我們即使面對這種情況,也不能放棄「教化」,畢竟整個文明體系的建立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是沒有量變的積累是不會有質變的出現的。認識到道路的曲折和前途的光明,然後堅持地努力是最重要的。我們說的「文明」中的「不亂刻亂畫」,我覺得其實是西方文明的舶來品,要知道中國文人墨客到處題詩寫詞可是由來已久了的。所以我們現在等於是要打破我們傳統的道德文明的准則,效仿西方的文明。且不考慮西方的現代文明經過了多長時間才建立,而建立的經濟基礎有是多麼的「厚實」(相對我們來說),單是考慮「西方文明適合我們么」這樣的問題,就可以知道其實整個「不文明行為」本身就是很復雜,根源也是很深的。

外語部 孫明月:

大學生代表著未來,代表著主流。作為一個當代大學生,杜絕不文明行為是我們的責任。只有大學校園這塊土地成為文明的地方,我們的社會才能得到凈化。減少不文明現象,大學生本身的努力是最重要的。增強社會責任感,多一些對別人的關心,是我們要做的。學校作為大學生的管理者,應該致力於建設良好的校園風氣。「究竟什麼是酷,什麼是維護自己的權利,怎樣做能既利於自己又利於別人。」在觀念的改變中,大學生需要正確的引導。學校已經在青青的草坪邊,設了一些親切的標語牌;宿舍的樓道里,也掛了清新可愛的提示。我們不妨在水籠頭邊掛上牌子,告訴大家現在全球的水資源狀況;在食堂掛上富有人情味的牌子,提醒大家自覺排隊……我覺得嚴厲的規章制度和懲罰措施對叛逆的大學生來說,只會緣木求魚。從人性關懷的角度去引導,反而是長遠又有效的途徑。

檔案館館長 霍有光:

當前學校裡面的不文明現象可歸納為三種:行為不文明、語言不文明和環境不文明。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從三個方面努力。第一,校園大環境建設,也就是學校的相關政策措施的制定與實施問題。現在,規章制度不少,《學生食堂文明公約》、《宿舍文明條例》、《教室文明規范》等等。但是具體執行得怎麼樣?要打個問號。第二,自律。儒家的經典人生道路自古就被描繪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對任何有抱負、有理想的人在任何時候都是必要的。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談何 「治國平天下」?第三,積極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現在班內有班組織、團組織、黨組織;校內也有百餘家社團。如果社團能把校園文明建設自覺地滲透到自己的各種活動中,主動開展公益性社會活動,對樹立校園文明新風會起到示範作用。如果大家對不文明現象熟視無睹,無形中將縱容不文明行為;如果大家都講文明,關心和愛護校園文明,那麼不文明的行為就會很突出、很孤立,難以自容。所以,我們應該共同努力,營造交大文明的校園環境。

人文學院黨委書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專家 盧黎歌:

這次不文明現象調查很有意義,這種調查是學生自我教育的一種方式,比老師在課堂上講道理好得多。我們學校提出「建文明校園,做文明學生」這個口號已經12年了,但成效並不是很理想。其實大家要明白,文明不只是一種習慣,一種理念,而且是一種素質,一種光榮。文明素質是評價現代大學生很重要的一個標志。校園內為什麼會出現這么多的不文明現象?我認為,首先是因為大學生沒有把對文明禮貌的認識提高到一定高度。中央4台有個「海峽兩岸」的節目,台灣一位學者說:「西方是『以法治國』,中國是『以德治國,要是去掉『以德治國』中的人治的部分,還是『以德治國』好些。」可是當代大學生把文明禮貌當成一種被迫的要求,並沒有形成一種文明的理念,認識到一種道德的高度。其次,大學生的自控能力差。現在有的大學生可能從小養成了不文明的習慣,並習以為常。最後,校園里並沒有完善的文明約束機制。不久前我參加了一個「中美論壇」,發現美國的大學里有對大學生的道德文明的養成與培養。並且台灣來的學生總是很文雅,這與他們大學里的道德文明的教育與培養是分不開的。我建議同學們從身邊小事做起,例如離開教室隨手關燈。我們可以用「人文之光」網站做一個不文明現象的照片展覽,並從黨員開始「文明自律公約」。從人文學院、「人文之光」開始推廣人文精神,從此推動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文明習慣。希望大家真正從道德觀念上養成文明禮貌的習慣,做一個名副其實的禮儀之邦的大國國民。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丘進:

校園的不文明現象還是比較嚴重的。大學生來到學校不只是接受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接受道德教育並養成良好的習慣。大學四年是為道德觀,世界觀打好基礎的時候。為什麼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在社會上擁有較高的地位和較好的發展環境呢?因為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普遍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看當代一些成功人士,他們的專業知識只是在他們的發展規律過程中起了輔助作用,而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良好的品德習慣。大學生要將先進文化和優秀傳統道德兼收並蓄,才有能力有資格推動文明的發展。現在我們要求老師全方位育人,同時也希望同學們不斷吸收豐富完善自己。

中國人的的文明習慣有待加強。香港新開的迪士尼樂園,有中國遊客在光腳坐在凳子上。還有,在歐美的許多地方,很多標牌,提示,警告都用中文寫成。去國外的機場登機時,不用看哪個通道的飛機是飛往中國的,只要看哪個地方最吵,順著那找,就是了。其實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國民都有非常良好的習慣,不僅是歐美發達國家,就連我們周變的一些國家,諸如馬來西亞,俄羅斯的國民都有非常良好的習慣。他們坐在公車上,說話非常小聲,只要對方聽得見就行。

我們大學生,作為優秀文化的承載者與創造者,要全方位地與國際接軌,我們要把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好,這樣素質、環境、體制就會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可以發動多種貼近大學生的方式宣傳公民道德教育,諸如文明演講會、黨團生活等。只有我們「小題大做」地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才能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身邊的環境及整個國民的素質。

5. 校園不文明現象的原因和解決辦法

校園是教書育人的場所,不文明的現象是因為那些不文明的人本不該來到這里,但是享受教育的權利每個人都是有的,我們的教育者能做的就是嚴加管教,但是實際上又很難做的,很難的。

6. 怎樣治理校園不文明現象

校園不文明現象的治理解決方法可從以下兩方面來說:
一、學校方面:
第一,注重思想道德教育,轉變大學生的認知錯誤。從根本上抓好學生的道德教育工作: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一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的道德教育,以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嚴厲的規章制度和懲罰措施只會起到「緣木求魚」的作用。從人性關懷的角度去引導學生,反而是長遠又有效的途徑。高校在重視知識教育、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同時,更應加強大學生基礎文明素質的教育。要讓他們知道「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通過教育和引導,提高大學生分析問題、明辨是非的能力,促進大學生的自覺文明意識,增強抵制不文明思想行為侵蝕的能力;通過教育和引導,使大學生從思想上重視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將自覺文明意識轉化為自覺的文明行為。在教育過程中,要從大學生的實際出發,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同時,在教育、灌輸的基礎上,重視集體的影響、約束作用,先進典型的示範、激勵作用,正確輿論的導向、監督作用等,並隨時注意糾正不良思想和行為。 第二,強化校規校紀的嚴肅性,做到全方位育人校規校紀是學校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制定的具體管理制度,也是規范大學生言行和道德標準的手段。校規校紀教育既是紀律教育的具體化,又是約束大學生言行、提高大學生文明素質的重要環節。加強校規校紀教育,目的是培養大學生的紀律意識,使大學生自覺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為形成良好的校風、學風創造條件。學校作為大學生的管理者,應該致力於建設良好的校園風氣。大力加強校園大環境建設,也就是學校的相關政策措施的制定與實施問題。現在,規章制度不少,《學生食堂文明公約》、《宿舍文明條例》、《教室文明規范》等等。但是規章制度出來以後,應該還要看其實行的結果如何,注意調整。 同時在實施這些規章制度的同時,對大學生的行為進行正確的引導。同時加大精神文明的宣傳力度,建立學生之間的相互監督機制,從根本上杜絕不文明現象的產生。

二、學生自身方面:
第一,要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和自身素質。只有以較高的素質才能更好地成長成才,更好地為社會,為人民服務。縱觀古今中外成功有名之士,無不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他們堅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嚴於律已,為他人、為集體、為社會、為自然做出應做的事。堅持「五講四美三熱愛」,按照社會主義的「四有新人」目標,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不斷提高自己的個人道德修養。
第二,要有較強的紀律性和原則性。 由於有的學生自身公眾意識比較差,以自我為中心,較容易忽視周圍人的感覺,看不到自身行為對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這都很容易影響周圍人的行為習慣,從而造成一個整體素質相對較低的局面,即不文明現象的日趨增多。大學生代表著未來,代表著主流。作為一個當代大學生,杜絕不文明行為。

7. 校園里有哪些不文明現象

1.亂丟垃圾。2.口吐臟話。3.漫罵同學。4.亂起外號。5.罰抄作業。6.毀壞公物。

8. 校園里有哪些不文明的現象

一曰「圈地運動」——「霸位」。常見於課室、圖書館、以及講座。筆者所見到的最不可思議的一次是:某女生在專業課上為其室友和「鄰居」共霸佔了前後兩排10個位置,其「標志」物從書包到課本、作業本、發夾、鑰匙,仍不夠用便將鋼筆分成筆桿和筆帽分別霸了兩個位置。更令人氣憤的是,其所霸佔的其他9個位置的同學居然全體遲到。

二曰「張牙舞齒」——在課室、圖書館等公眾場所吃早餐。這是一種自私的行為和不雅表現,不言自明。嶺南學院在這方面就做得比較好,其課室大樓入口處明文規定:「謝絕衣冠不整及帶食物者進入」,我認為全校課室都應貼上這樣的警示。

三曰「聲動擊西」——在一些規定要保持安靜的公共場所不關手機鈴聲。在手機已經不再是奢侈品不足炫耀的今天,為何不在進入該場所時即將手機調為震動提示呢?

四曰「遺臭萬言」——在課室、圖書館的桌面刻畫和留言。這種現象在珠海校區尤其常見,幾乎在每一間大課室的桌面上都可以看到一堆堆、一行行的留言。課桌是公物,大家理應共同來愛護,實不應隨手糟蹋、自損形象。

五曰「現場直播」——在圖書館以及課室、宿舍樓門口等公共場所的過激「親昵」。時下,一些戀人在大學校園里公共場合的放縱「親昵」著實令人尷尬,有損個人形象和威信。令周圍人難堪,當然也就免不了「閑言碎語」和白眼了。

六曰「順手牽羊」——校園竊賊不時在校園盜竊自行車,某些人在課室、圖書館趁機主離開座位時盜竊文曲星、隨身聽、手機、MD等貴重物品。故同學們要提高警惕,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切不可麻痹大意。

七曰「姍姍來遲」——習慣性的遲到現象,特別是早上1、2節以及下午1、2節課。主要是因為早上和中午休息起床太遲造成的。大家切勿養成習慣性遲到的不良行為。

八曰「隨身所欲」——著拖鞋,女生著吊帶、超短裙(褲),男生穿背心進入課室、會議室等正式場所。在大學生活里,我們都應自覺培養自尊自重的意識。除非是特殊狀況,我們都應莊重慎行。

九曰「投欄射門」——在學生公寓的樓層走廊里踢足球,運帶籃球,特別是在休息時間。在珠海校區這種現象最為突出,嚴重影響了宿舍環境和打擾了他人的作息,實為不德。與其在公寓走廊里縮手縮腳惹人非議,何不到運動場上大展拳腳盡興縱橫呢?

9. 如何看待大學校園里的不文明行為

看待大學來校園里的不文明行為:

1.部分源同學對於規則、文明意識相當淡然,抱以無所謂態度。 一些同學對課堂內吃食物、玩手機游戲、打瞌睡等不文明現象,已習以為常,對旁人不加以阻止;對自己,自然也不嚴加要求。與其說不文明、不遵守行為規范與准則,不如說他們根本沒意識到這是對集體、社會不負責任的行為。

從理論上說,每個人都認可各類行為准則制定和存在的意義。可一旦落實到自己身上,或者別人的不文明行為沒影響到自己,就不會認真對待。這一現狀,對社會是隱患,即使屬少部分,但也應及時加以教育、規范,以免讓這種風氣在社會蔓延。

2.一旦形成集體效應,改變這一情況將變得很難。 包括課後抄襲作業、損壞教學設備等,這些行為若不引起足夠重視,在群體中蔓延,將形成不良風氣。

食堂插隊,自行車載人、隨意停放,牆面即興塗鴉等情況,雖然發生頻率相對較低,且有對應的處理方法,但這些不文明之舉多了,從其潛在危害分析,相信每個人都會知道其發展到後期,將會帶來怎樣的後果。

10. 大學校園里的不文明現象

不文明現象指的是不尊重公眾的不文明現象。

範例:

1、在課桌上亂刻劃,「***到此一游」這樣的「課桌文化」有愈演愈烈之勢。

2、在牆壁亂塗鴉,踩腳印。「牆壁文化」(好象還沒有看見這樣的叫法,可能有些不妥)似乎是一種新興的文化。

3、互相抄襲作業;簡單或google一個結果交給老師;考試作弊,手段繁多:扔紙條、DK、交頭接耳等。

10、遲到後從前門大聲推門,橫沖直闖,視老師與同學們正在進行的課堂而不見。

熱點內容
2017年四川數學卷 發布:2025-05-18 00:16:14 瀏覽:719
中國社會科學院暑期 發布:2025-05-17 23:31:35 瀏覽:687
簡單廣場舞教學 發布:2025-05-17 20:37:48 瀏覽:13
二級學科博士點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125
永興教師招聘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664
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 發布:2025-05-17 16:29:17 瀏覽:52
小學教師的條件 發布:2025-05-17 16:21:01 瀏覽:419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題庫 發布:2025-05-17 16:14:16 瀏覽:819
夏威夷群島地理位置 發布:2025-05-17 16:10:46 瀏覽:949
奴隸老師漫畫全集 發布:2025-05-17 16:01:34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