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偶像學校校園暴力

偶像學校校園暴力

發布時間: 2021-08-14 20:27:38

1. 引發校園暴力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一、學校方面的原因
學校是培育新生代使其進入社會角色的重要力量和場所,校園暴力首先直面學校.從宏觀角度而
言,當前教育體制和教師管理體制存在的諸多弊端是校園暴力得以產生的根本原因.
1 、教育模式的明顯功利性傾向是引發校園暴力的關鍵
雖然我國已逐步開始強調素質教育,但一種教育觀念的轉變並不是朝夕之間即能完成的,事實上,
我們現在實行的依然是一種無情的淘汰式教育,分數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決定學生及教師的前途.學生從踏進校門的第一天起,就像進了戰場,一路沖鋒陷陣,學生「為教而學」,教師「為教而教」.許多教師還慣於用制度和規則來約束學生,用成績和分數來評價學生.這種做法帶來了嚴重的後果:
一是學生和教師均面臨巨大的壓力,以致於情緒緊張,容易誘發暴力性事件.
世界兒童發展組織曾在調查了75 個國家的教育環境後,針對各種各樣的校園事件,發布了一個備忘錄,明確列出學校生活帶給青少年的20 個不良壓力,其中包括學習壓力、作業壓力、考試壓力、升學壓力、同學競爭壓力、教師言辭壓力等,[2 ]這些壓力顯然都是由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育模式導致的.壓力太大,一旦達到個體無法承受的程度,其極端的宣洩方式就是暴力.
二是成績較差者由於得不到教師的肯定,很容易產生自卑感、挫折感.
從心理學的挫折攻擊理論來看,當人類受到挫折時,即會產生攻擊行為,而暴力行為正是攻擊行為的主要方式.教育失敗和學校對這種失敗的反應結合起來,決定了反社會的後果.[3 ]由此,我們便不難理解,為什麼有的差生自暴自棄,在盲從和厭惡中產生逆反心理,對優等生、對教師懷有強烈的敵意以致無事生非、濫施暴行.這實際上是由於他們不能接受現行教育體制下學校強加給他們的「失敗角色」,而意圖通過這種「特殊方式」來獲取教師關注與同學「承認」的結果.
三是學生的道德觀念淡薄,不能明辨是非.
一方面少數學生動輒以武力解決問題,甚至違法犯罪尚不自知,另一方面受害的學生大多乖乖就範,不懂得尋求保護自己的途徑.由於各類學校都把及格率、升學率、考試通過率作為評價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好壞的主要標准,因此在教育的內容上有所偏失,重視智育,輕視德育,法制教育也沒有真正開展起來.另外,性教育作為一個諱莫如深的話題,也遲遲難登大雅之堂,正因為如此,才會出現小學女生把同學遭受「性暴力」當作挨打的無知局面.[ 4 ] 這種無知,無疑給了諸多校園施暴者以可乘之機,以致其一再恣意妄為.
2 、教師權威的傳統在相當程度上阻礙了師生間良好的人際互動,為師生間的暴力沖突埋下了隱患;
而矯枉過正又助長了學生的囂張氣焰,致使校園暴力不斷升級良好的師生關系猶如「潤滑劑」,能夠很好地抑制雙方暴力心理的沖動.但是師生關系是相當復雜而微妙的,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繫到目前為止還只能說停留在口號階段.而之所以導致這一局面,則不能不談到教師權威的傳統.在以往的社會中,教師擁有社會所賦予的絕對權威,能夠行使包括體罰學生在內的各種權力,以傳達一種主導的社會價值觀念與行為模式.學生則被要求尊師重道,不折不扣地聽從教導.不難發現,權威時代是極度漠視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個體權益的.正因為如此,隨後的教育改革便提出了師生關系等、要給學生尊嚴的主張「, 學生主體」思想也開始被廣泛倡導.然而實際生活中,卻有一部分教師始終抱著「教師中心」、「教師權威」的錯誤觀念不放.他們要求學生無條件地服從教師,對教師的話言聽計從,不允許任何反叛.本來處於成長過程中的學生就有較強的反抗權威的傾向,尤其是在這種「教師權威」已然式微的背景之下,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大不如前,學生及其家長更是擁有了諸如《未成年人權益保護法》、《義務教育法》之類的堅強後盾來向教師叫板,如果少數教師
仍以其自身於權威時代受教育的經驗加諸今天的學生身上,無形之中,就會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築起一堵厚牆,隔絕師生之間的交流渠道,使得學生對教師的不滿與日俱增.這種沖突日益增加,發生教師為了表現權威而效仿權威時代的做法體罰學生的事件,以及學生為了反抗權威、證明自身存在而攻擊教師的事件,也就不足為奇了.實踐中也有教師權威矯枉過正的現象,這種情況同樣是校園暴力愈演愈烈的原因.事實上,我們只是主張教師權威弱化,並不是說師道尊嚴也要丟掉,而且教師還有憑借專業知識和人生閱歷而形成的另一種威信,教書的同時還要育人,因此有的教師在學生犯錯時一味遷就忍讓,害怕因為反擊而被說成是虐待體罰學生,這是極不正確的,結果只會使施暴者更加有恃無恐.
3 、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漏洞也是引發校園暴力的重要因素
首先,從教師培訓過程來看,過分注重專業知識的完善,而忽略了執業技巧,尤其是人際關系處理的
學習,以致有的教師在工作崗位上,雖然教學成績突出,卻基本不懂如何與學生溝通,引起學生的普遍反感.假如教師除了舊式教育體制下的嚴厲苛責、打罵等方法外,對師生間沖突的解決完全一籌莫展,那麼在雙方情緒失控的情況下,就很有可能使沖突升級,演化成暴力事件.
其次,從教師任職過程看,雖然一般要進行考核,取得教育局和學校發的教師執業資格證、教師聘
任證、上崗證、技術專業證等才能任教,但這種考核並不十分嚴格.如某禽獸教師案的犯罪人,便是由校醫當上教師,作案後才拿到資格證書的.正是這種教師管理上的漏洞,讓一部分缺乏教師特質或具有暴力傾向的人混進了師資隊伍,直接損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第三,從師德建設過程看,一直以來都是正面宣傳多,而嚴肅批評少.事實上,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
學生的行為,倘若教師以暴力為表率,則學生亦必形成暴力傾向.由於實踐中忽視師德教育,故教師對學生濫施暴行的現象時有發生,也間接促進了學生攻擊性人格的形成.另外,對待教師通常是表彰獎勵重而依法處罰輕.如有的教師毆打學生之後,只支付了部分醫葯費和住院費,仍在學校上課,學校和城區教育局也沒有做出任何處理.[ 5 ]如果學校包庇袒護教師的暴行,則容易引發學生及其家長針對教師的新一輪校園暴行.
二、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是個人社會化過程的開始,家庭對個人的影響構成個人社會化的重要一環,因此,校園暴力,
主要是學生的暴行,與家庭環境的影響密不可分.歸納而言,促成校園暴行的家庭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
1 、家庭教育的失敗
在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教養態度對子女人格形成的影響尤為重大.有人曾把父母對子女的
教養態度分為四個類型,即專制型、溺愛型、放任型和民主型,[6 ]其中前三種態度已被大量事實證明是失敗的家庭教育方式,它們均不利於子女正常人格的形成.在專制家庭中,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值一般較高,且傾向於採取「棍棒式的強制」,來督促子女成材.結果子女耳濡目染的是父母的暴力行為,不知不覺中沾染了「暴習」,遇事即想到用暴力解決.在此,家長的反面「熏陶」增強了子女在校實施暴行的可能.在溺愛型家庭中,父母往往對子女有著過分的保護慾望,對其百依百順,袒護放縱.曾經有一個調查,當問及一些小學生遇到被同學打時作何反應,有45 %的孩子毫不猶豫地回答「打他」,因為他們從上幼兒園起家長就向他們灌輸不能吃虧,以牙還牙、以暴制暴的觀念.[7 ] 因此,家庭過分的溺愛也容易養成子女的暴力傾向,進而發展為實施校園暴行.而在放任型家庭中,父母的期望值一般較低,或者期望雖高而子女無法達到,令其喪失了管教的信心,於是在強迫命令的同時,多對子女放任自流.這種態度極易使子女變得自暴自棄、放盪不羈,形成攻擊性人格.另外,父母本身有暴力犯罪行為劣跡的,子女實施校園暴力行為的幾率更大.
2 、家庭結構的缺陷
家庭結構上的缺陷,通常是指婚姻關系不完整,血緣關系不完整,如喪偶、離婚、夫妻分居、父母雙亡等情況.在這種失衡的家庭中,父母與子女間的親密度是較低的,而父母之間或者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矛盾度則較高.由此,一方面子女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易情緒不穩,缺少同情心,具有反社會傾向;另一方面,因家庭關系緊張,父母的感情危機、家庭暴力等常常表露出來,子女的人格和行為易發生扭曲.
三、社會方面的原因
我國目前正處於社會急劇變動時期,整個社會顯得脫序而迷亂,一系列社會問題凸顯出來.其中
有的對校園暴行的發生,亦起著重要影響.
1 、暴力文化的泛濫
改革開放後,隨著西方文化的沖擊,原有的道德價值觀不斷被解構,不僅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盛行,侵蝕未成年人原本純潔的心靈,而且暴力文化肆虐橫行.大量暴力案件的發生讓人們對血腥的場面習
以為常乃至麻木不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當前社會或全人類的精神價值取向———對生命的極端漠視,而這正是暴力的基礎.正值青春發育期的廣大學生,為了求得社會的認同,亦必吸收這種暴力文化的不良暗示.於是在校園中經常出現以暴力解決問題的行為模式.許多學生盲目模仿不良書刊、影視作品、游戲中所渲染的暴力手段,在其行為中不知不覺地表現出日益增多的挑釁性.不少學生更將影視作品和虛擬網路世界中的大俠、英雄視為自己的偶像,在模仿其實施的「英雄行徑」中,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自我實現的滿足感.教師的暴力行為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這
種暴力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
2 、大眾傳媒的影響
如果進一步探究暴力文化這一社會背景形成的因素,則應看到大眾傳媒的負面作用.姑且不論改革開放後,一些單位和個人置法律法規、倫理道德和社會責任於不顧,將充斥兇殺、色情及腐朽沒落思想的不良影視書刊推向文化市場,由此使自製力較差的青少年因羨慕而模仿,從而增加其實施暴力犯罪的潛在危險,即便是那些通常反映社會生活的一些所謂健康的影視書刊也有可能造成負面後果.眾所周知,對暴力犯罪新聞的報道已是媒體活動的重要內容.為迎合觀眾與讀者追求感官刺激的口味以賺取商業利潤,許多媒體過分頻繁地報道暴力、色情新聞.由新聞本身簡明扼要的取材原則所決定,這些報道一般很難避免主觀片面的流弊,因此,暴力犯罪的報道內容究竟是否與現實相符尚不無疑問.如果這種報道過度渲染、誇大事實,對暴力的細節作詳細描述,則對於成長中的學生而言更易激發其慾望,導致校園暴行的產生.一項心理實驗曾證明:「電視節目中的暴力行為可以解除青少年和成年人熱衷攻擊、尋釁的抑制力,使他們由此學會種種攻擊的動作,得到相機攻擊他人的方法.他們視攻擊行為是解決人與人之間沖突的有效手段.電視實際上是在傳授這類攻擊行為.經常觀看電視中的暴力節目將使更多的觀眾因自身的某種原因而使他們的舉止行為變得好攻擊、尋釁.」[8 ]其他傳媒途徑對校園暴力的影響方式也大致如此.
3 、校園周邊環境的惡化
校園周邊環境的惡化也是將學生引上暴力犯罪歧途的重要誘因.我國目前尤其是城市各小學、中
學、大學附近,隨處可見電子游戲機室、網吧、黃色錄像廳,不少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於是有為了游戲機費而搶劫、勒索同學的;有因為整天逃學上網,精神頹廢,對教師的教育粗暴反擊的;有禁不住黃色錄像的誘惑強奸同學的.可見,校園周邊環境不加以整頓,必然成為校園暴力滋生的土壤.
四、主體自身的原因
學校、家庭、社會對於校園暴力的發生雖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一般而言只是為暴力案件的發
生提供了外在契機,其不良影響必須內化為主體自身的行為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因此,主體自身的生理、心理素質,對於決定其能否抵禦外界各種不良影響,從而實施暴行具有根本意義.其中未成年學生因具有以下生理、心理特徵而特別容易成為校園暴力的主體:
1 、好奇心強,缺乏獨立評價能力,行為方式具有模仿性,極易接受外界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由未成年人認知結構的不完整性所決定,許多學生認識水平和能力低下,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社會環境的感染,接受不良因素的暗示.同時由於他們道德觀念和法制意識嚴重缺乏,不能正確評價自己和他人的行為性質,因而行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喜歡模仿別人,常常錯誤地將一些影視作品中的暴力行為視為英雄行為.
2 、情緒不穩,自控力差,極易為外界誘因的驅使而激發沖動
青少年時期是情緒、情感處於急劇變化的時期,因而在校學生一般情緒易於激動,性格急躁,重友誼,講義氣,好感情用事,在受到環境刺激時,容易因沖動而使用暴力手段,走上違法犯罪道路.事實上,當他們冷靜下來,大多都會為自己逞一時之快的行為感到後怕和悔恨.
3 、體力充沛,精力旺盛,爭強好勝,崇尚武力
處於生長發育階段的青少年,一方面精力充沛,喜好追求刺激,另一方面年輕氣盛,愛走極端,因此
一遇矛盾沖突,即任性而為,採用暴力手段,完全不顧後果的嚴重性.
4 、叛逆心強,反抗權威意識濃烈
由於心理發育不夠成熟,一些學生在行為的選擇上表現出明顯的偏執性,妄圖用與眾不同的方式顯示個體存在.因此在受到父母、老師的約束,尤其是其採取的教育方式不當時,內心即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行為即失去常態.學生針對教師的暴力報復便是這種心理嚴重失衡的典型表現.

2. 有沒有好看的校園暴力偶像劇

極道鮮師1、2、3 life 真假校園
熱血高校12 大逃殺
不良仔與眼鏡妹 人間失格
希望對你有幫助~

3. 曝男星參與校園暴力,這種明星應該被譴出娛樂圈嗎

應該。校園暴力問題從來都不是個小問題,在青春時期,不僅是孩子身體發展的時期,還有心理的發展,而校園暴力對孩子的心理傷害是十分大的,就像《少年的我》中胡小蝶因為受不了校園暴力,而選擇了自殺,女主角因為校園暴力而陷入恐慌和無盡的擔憂。校園暴力就像一根刺一樣,狠狠地扎著那些受害者,讓他們痛苦難受,得不到解脫。

而在娛樂圈這樣的公共平台,更是要完全的貫徹,因為這些公眾人物活躍在電視屏幕上,那些曾經受害者看到將會怎麼想?甚至因為這些施暴者的明星效應,會產生不好的影響,引起越來越多的人效仿,就像八九十年代《古惑仔》火熱的時候,很多的年輕人便開始將這些看上去很酷,充滿兄弟情義的人當作偶像,甚至這種風氣到現在依舊到處可見。因此,對於參與過校園暴力的明星應該是堅決抵制。

4. 為什麼說《少年的你》陳念經歷的,是每個遭受校園暴力事件的縮影

因為現在校園暴力事件越來越多,呈現在人們的眼前。

5. 為何校園暴力事件頻發

這種問題還是由90後親自說比較好吧。
1.逆反心理。嚴重嚴重太嚴重了。學校管不了,自然會出事。
2.缺乏管教。嬌生慣養的,家庭富裕的,社會背景的,太多了。他們拿那為資本。且家庭一般為離異家庭。父母不管了。
3.非主流的部分殘害。這我不說也知道。

回答完畢。但是90後還是有好的。暴力事件是家長,學校,學生共同造成的。

6. 球校園暴力偶像劇

極道鮮師(1,2,3部)
my hero,my boss
池袋西口公園
熱血高校

7. 校園暴力包括哪些產生的原因

校園暴力主要有三類:
語言暴力:指學生經常用污言穢語對其他學生進行攻擊版,從而權產生矛盾;
身體暴力:指藉助身體的優勢打擊比較弱小的同學;
心理暴力:指不斷地用語言、行為等給其他同學造成精神或心理上的壓力,使其出現不良表現。
如果遇到了校園暴力,學生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如遇事不要忍氣吞聲,要及時告訴家長或著老師;身上盡量不攜帶太多的錢物;受到暴力侵害時,立即採取靈活的應急措施,不刺激對方,以減少被侵害程度,事後立即報案。
二、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如交友要謹慎,少與行為不端的人聯系,不要上網交友,更不要網戀或私自會見網友;出外辦事不單獨行動,要與同學結伴而行,以免發生意外。
三、養成謹言慎行習慣。在學校日常生活中,不要說刺激、傷害別人的話;在公共場合遇到可疑者時,設法避開;化妝、服飾要得體,不要過分暴露;不要貪圖小便宜,不要對陌生人交付現金以及物品;與他人發生矛盾或沖突時,盡量用和緩的語言和手段加以處理等等。

8. 青你2選手被爆校園暴力:恐嚇同學群扇耳光,偶像門檻無下限,你怎麼看

對於明星來說,成名之前一般是不允許黑歷史的。一旦你的黑歷史被網友挖出來,也許整個演藝生涯就毀了。到現在為止,《青春有你2》里大部分受歡迎的選手都是用黑料挖出來的。雖然節目很精彩,但比節目更精彩的是隱藏在這些光鮮亮麗的plmm背後的黑色歷史。退出舞台上的燈光,可能沒有觀眾看到的那麼純粹善良。

雖然三人都沒有對校園暴力史做出回應,但這些爆料在節目結束後還是會影響到他們的發展,他們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真正表現良好。

9. 金志洙承認曾參與校園暴力,粉絲們對此有什麼評價

金志洙承認曾參與校園暴力,粉絲們對此有什麼評價?粉絲留言表示“這也太恐怖太誇張了吧”“還有性暴力,真該死啊”等等。

3月4號,韓男星金志洙在社交軟體發布手寫信道歉,承認曾參與校園暴力,他表示向因為自己而受到同框的人們真心謝罪“我對過去的惡劣行徑無言辯駁,一直存在負罪感” 。據悉,近段時間韓娛圈掀起一股“校園霸凌”的爆料風,Gidle成員徐穗珍,金泫雅等多名藝人相繼被曝曾參與校園暴力,但都被所屬社和本人否認。而昨天,又有一篇關於“演員金志洙是校園暴力加害者”的文章曝光,文章中爆料金志洙不僅校園霸凌,還性暴力。

熱點內容
2017年四川數學卷 發布:2025-05-18 00:16:14 瀏覽:719
中國社會科學院暑期 發布:2025-05-17 23:31:35 瀏覽:687
簡單廣場舞教學 發布:2025-05-17 20:37:48 瀏覽:13
二級學科博士點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125
永興教師招聘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664
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 發布:2025-05-17 16:29:17 瀏覽:52
小學教師的條件 發布:2025-05-17 16:21:01 瀏覽:419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題庫 發布:2025-05-17 16:14:16 瀏覽:819
夏威夷群島地理位置 發布:2025-05-17 16:10:46 瀏覽:949
奴隸老師漫畫全集 發布:2025-05-17 16:01:34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