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學校園 » 扎囊縣中學

扎囊縣中學

發布時間: 2021-08-15 02:28:26

㈠ 扎囊縣的地理環境

工業以民族手工業為主。有輕紡、制陶、金銀銅器加工和制香業等。
2008年至2014年,累計投入資金2600餘萬元用於園區廠房及附屬工程建設。重點扶持了盛世藏絨、陽光氆氌廠、扎其虱雕等企業集產品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實現了產業化發展。充分開發了以藏香、氆氌、卡墊、虱雕為主具有一定優勢的特色產業,鼓勵企業不斷用新理念、新工藝、新技術提升傳統手工業,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擴大產品市場份額。 扎囊縣規定的老人健康補貼享受范圍是從80歲開始,具體標准為80歲至89歲每人每年300元;90歲至99歲每人每年在500元;100歲以上每人每年800元。
2014年扎囊縣可以享受壽星老人健康補助金的老人共347人,應兌現資金109200元,全部發放到老人手中。
2015年1月18日,扎囊縣吉汝鄉吉汝村行辦駐村工作隊協同扎囊縣水利局、施工方,完成了扎囊縣水利局修建的防洪堤壩民工工資發放工作,兩個村四百多戶村民領到了修建防洪堤壩工資75.8萬余元。 截止2015年,扎囊縣共有7家醫療機構。
2015年,扎囊舉辦扎囊縣第一期鄉村醫生培訓班,參加培訓的人員有鄉村醫生60名。縣衛生局同時通報了62個村衛生室的考核情況。 2014年扎囊縣共有1處中學和9處小學。
扎囊縣中學的教學質量在西藏山南地區排名前三,2006年、2008年、2010年的山南中考狀元出自這里。

㈡ 最美教師一汪桓粱

由中央電視台和光明日報聯合主辦的2015「尋找最美教師」大型公益活動今天正式揭曉。今年的內「最美教師」容的評獎范圍從鄉村教師拓展到了全社會的教育工作者,有十人榮獲「最美教師」榮譽稱號。
經過兩個月時間的尋找和推選,西藏扎囊縣扎其鄉民主教學點加措、廣西河池市都安高中莫振高、武漢盲童學校張龍、中國人民大學陳先達、清華大學錢易、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中學葉德元、湖南省郴州市宜章縣天塘鄉學校譚蘭霞、甘肅鋼鐵職業技術學院呂傑、浙江大學蘇德礦、貴州省貴陽市中心實驗幼兒園徐鞠萍等十人獲得「最美教師」榮譽稱號,全國特崗教師群體獲得「最美教師團體」榮譽稱號,劉秀清等十人被推選為活動「特別關注教師」。

㈢ 多吉鄧珠含義

應該只是個名字,看看這段歷史!!!

夏扎家族的興衰
聲名遐邇的夏扎家族在原西藏地方政府的貴族階層中,是顯赫的少數大貴族之一。該家族的歷史,在相當程度上與西藏地方政府的歷史相始終,特別是在十九世紀的西藏政教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剖析夏扎家族史,對我們更進一步研究西藏政教史與了解西藏貴族階層的源流、發展和興衰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和價值。現將我們根據去年所調查和收集的有關資料加以整理。

一 為何取名夏扎

夏扎家族全稱"夏扎俄巴",據傳此稱謂最初起源於拉薩市甘丹寺附近一個庄園的名稱。這就是"甘丹夏然俄巴溪卡",此名出現在五世達賴喇嘛傳記和其他十六世紀至十七世紀的竹巴、康昌、噶舉巴等的傳記和歷史材料中。在實地調查中,據夏扎甘丹巴覺講,夏扎家族早在吐蕃贊普時代就出現了,這一傳說需要發現更古老的文獻記載來證實。但是,該家族在宗喀巴(1357-1419年)時代無疑是已產生。據藏文版《五世達賴傳》載:"宗喀巴大師從青海來到拉薩傳揚自己創立的格魯教派時,曾寄居於甘丹寺附近的'夏然霍爾巴朗索溪卡'。該庄園是夏扎家族的"帕溪"溪卡。可見該家族此時不但存在,而且是帕竹王朝的"朗索",朗索意為"內哨",是西藏軍政機構中,在邊境巡邏或守望的小官員。又載:在一次五世達賴喇嘛(1617-1680年)到甘丹寺拜佛時,夏然霍爾巴朗索將宗喀巴大師遺留的一些聖物,如宗喀巴親手製作的佛像、頭發等聖物獻給了五世達賴喇嘛,達賴非常高興地說道:"甘丹夏然霍爾溪卡永遠屬於夏然霍爾巴朗索"。從此,該家族的地位由此而逐漸得到提高。到了八世達賴強白嘉措(1758-1804年)時期,該家族認為"夏然霍爾巴朗索"這個名稱在藏語中沒有多大意義可講,決心更改家族名稱,此時,恰好甘丹寺的講經法台就設在該家族溪卡的上部。於是,將原有的名稱改為"夏扎俄巴溪卡",意為法台下部的溪卡,以後逐漸簡稱夏扎,一直沿襲到現在。

二 家族的基業創立者夏扎·袞噶班覺及其親戚

在十八世紀前半期,即康濟鼐(又稱索南傑布(1721-1727)和頗羅鼐索南多吉(1728-1747年)執政時期,很少提到這個夏扎家族的名。我們懷疑老家族此時是否斷絕。然而,可以讓人們相信這個家族再次復出時期是1751年,七世達賴喇嘛格桑嘉措(1720-1757年)執政時期,那是西藏地方政府進行一次庄園和土地大規模再分配時期,地方政府將溪卡主要分給寺院和喇嘛及其親戚。就在這個時期,夏然霍爾巴的溪卡被授給達賴喇嘛的圖書管理員一個叫龍魯的喇嘛。現在的夏扎家族很有可能出自這個喇嘛的哥哥或外甥。

這個家族的真正基業創立者是夏扎俄巴袞噶班覺。他的生平及父母姓名無法得知。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他於1775年出任了雪甘宗的宗本,這是應經師益西加措的邀請而任其職的,也是第一次進入西藏地方政府機構的夏扎袞噶班覺為展示自己的聰明智慧才能和發展其家族創造了有利條件。他在雪堪宗任本期間出色地治理了該宗,使之得到八世達賴喇嘛強白嘉措(1762-1804年)和攝政王阿旺楚臣(1777-1791年)的賞識。1788年他被調到首城拉薩出任噶仲之職。此時,正是西藏與廓爾喀之間發生嚴重的邊境糾紛的時期,一七八八年(清乾隆五十三年),由於後藏邊境聶拉木地方的西藏所派稅官,增加了對廓爾喀商人的課稅數目,廓爾喀派頭目蘇爾巴爾達布出兵西藏,佔領了濟嚨、聶拉木、宗喀等三個地方,當時駐藏大臣慶麟(1786.10.10-1788.12.30)上奏:"衛藏兵力不敷,咨請四川總督調兵一千名,由成德帶往協剿"。乾隆帝即派理藩院侍郎巴忠"馳驛趕藏查辦";又派成都將軍鄂輝、副都統佛營、四川提督成德、總兵官穆克登阿等人率滿漢土屯各營官兵三千人,由打箭爐出口,就在這個非常時期,剛上任不久的夏扎袞噶班覺被喇嘛噶倫派去見隆多喇嘛,咨請他做廓爾喀入侵者中學者的工作。

是年冬,清軍集中拉薩,廓爾喀通過沙瑪爾巴(系紅帽喇嘛)請求講和,巴忠派總兵官穆克登阿,噶廈派噶倫丹津班珠爾同往邊境談判,廓爾喀方面答允退還所佔地方,駐藏大臣和噶廈代表答允給廓爾喀方面每年元寶三百錠(合九千六百兩)作為賠償,為期三年,並寫了一張字據。此事八世達賴和噶廈並不同意,但巴忠等人為?quot;將就了事,貪功邀賞"。《西藏圖考》評語為"巴忠等人調停賄和,未交一兵而糜餉百萬"。巴忠當時向乾隆帝報告:"已將聶拉木、宗喀、濟嚨等地方次第收復"並報擬將聶拉木第巴發往煙瘴地區充軍,宗喀、濟嚨詘透骷蝦乓輝攏?quot;奏凱班師"。

後來,廓爾喀方面派人到西藏討要賠償銀,達賴和噶廈不給。一七九一年(清乾隆五十六年)七月,廓爾喀人二次又侵入西藏,占據了聶拉木,捉走了噶倫丹津班珠爾。八月,廓爾喀另一般人占據了濟嚨宗。駐藏大臣報告上去後,乾隆帝查出以前賄和情況及賠償等事,巴忠聞訊畏罪自殺。

廓爾喀入侵西藏的借口有二點:一是西藏沒有付給賠償,二是原先六世班禪巴旦益喜(1738—1780年)於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趕京,乾隆帝和王公大臣給班禪饋送金銀不少。六世班禪有弟兄二人,一是仲巴呼圖克圖,代覺扎寺寺政,當年六世班禪圓寂在北京西黃寺,班禪在京所得的銀錢,倶歸仲巴呼圖克圖掌管攫為私有。另一個弟弟,是紅帽派的活佛(既沙瑪爾巴,意為紅帽者;系噶瑪噶舉派之一派),因教派不同,未能分到財物,因爾懷恨在心,潛趕廓爾喀,勾結廓王,慫恿廓王趁藏內兵力空虛,毫無防範之際,入侵西藏,搶掠扎寺金銀財寶。

廓爾喀入佔領聶拉木、濟嚨以後,直奔扎什倫布寺,遂將所有財物、金銀、糧食大掠飽載而去,退到藏尼邊境之聶拉木、濟嚨一帶,將掠奪來的東西送往國內,軍隊仍駐扎在邊境不退。

駐藏大臣保泰等把此事上奏乾隆帝後,皇帝立即命令四川督鄂輝、成都將軍成德,帶川軍四千人,由打箭爐出口進藏。然而,這兩個人接到命令後"按程緩進口"。乾隆崇帝"知二不足恃"將辦事不力之鄂輝、成德二人均給革職處分,仍命"軍前效力"。又於公元一七九一年(清乾隆皇帝五十六年)冬,派嘉勇公福康安為大將軍,超勇公海察為參贊大臣,帶了從滿州調來的驍勇善戰的索倫兵二千,從西寧出口進藏。

1792年3月福康安到藏後,達賴最初派西藏地方政府首席噶倫兼藏軍司令的霍康與福康安來合作,然而,遺憾的是霍康不久就去世了。故此,達賴喇嘛再次派了夏白夏扎袞噶班覺替代霍康的職位並與眾多的官員一起作為福康安的(助手)侍從,很顯然,他替代霍爾康薩巴即配合清軍的西藏政府特派專員和作為西藏援軍的統帥是成功的。他與福康安一道,收復了被廓爾喀佔領的所有地方,並一直逼近到廓爾喀首都,廓王拉納·巴哈都爾於七月初八日派大頭人軍前乞降,並送回從前西藏與廓爾喀訂立之條約(即西藏允給廓爾喀三年內賠償白銀九百錠的文據),送回了從前在扎寺搶掠的貴重東西,內有康熙帝冊封五世班禪的金冊十二頁,還送來沙瑪子巴的屍骨,福康安仍不答應。七月十四日,廓王又將沙瑪爾巴的妻子策旺拉冒及女策旺產珠獻給清軍,又寫信要求投訴,並提?quot;此後永遠不敢侵犯邊界,不敢如上次投誠又有反復,……茲特派辦事噶箕第烏達特塔巴進京……恭賚表文,代躬叩覲大皇帝天顏,並虔備樂工及訓象、番馬、並方物等件,嗣後仍請五年一貢,每次派噶箕一名,恭賚進京"。

公元一七九二年(清乾隆五十七年)八月二十八日,福康安接受了廓爾喀國王的投降,停止進兵。廓王即派大臣攜大批牛、羊、豬、米、酒、果,前來慰勞。九月初四日,清軍全部由廓爾喀境內撤出,退回濟嚨。

福康安班師回藏後,首先懲辦禍首,廢止沙瑪爾巴(即紅帽活佛)轉世,其金銀、田莊、牛羊、百姓完全充公,每年收入作為藏軍兵餉,寺院房屋賞給掌辦商業事物的濟嚨呼圖克圖,寺內原有紅帽喇嘛一百零三人,一律強迫改奉黃教,撥給三大寺管制。廓爾喀大功至扎寺時,六世班禪之兄仲巴呼圖克圖不思率兵保護廟宇,輒收給細軟物件,先期逃遁?quot;其罪甚重",乾隆皇帝下令將仲巴呼圖克圖解趕北京治罪。至於廓爾喀人攻至扎寺時濟仲喇嘛托詞占卜,不可抵抗,"致眾喇嘛紛紛逃散,賊匪始敢肆行搶掠,即令將為首之濟仲拿至前藏,對眾剝黃正法"。

除了懲辦禍首之外,福康安還遵照乾隆皇帝的指示,會同達賴方面掌辦商業事物的濟嚨呼圖克圖、噶倫,班禪方面的扎薩喇嘛等人,共同議定了二十九條《鐵定章程》,這對清朝政府鞏固駐藏大臣在西藏的地方政權,起到了重要作用(見《水牛年文書》)。

在這次廓爾喀戰役中,夏丕夏扎·袞噶班覺沒有辜負達賴喇嘛和噶廈政府的厚望,再次展示出他精乾的智慧才能,博得達賴、西藏地方政府和福康安的賞識。他從夏丕這個職務(其職僅次於噶倫之職),升任正式噶倫從而使夏扎俄巴家族,在西藏貴族階層和西藏政府機構中的地位得到提高。成為西藏眾所皆知的大貴族之一。1787年以他為主,進行了一次很大的阿彌陀佛(即無量光佛)的塑像工作。1798年,他負責主持了一些重要典禮。1799年,他去麥卓迎接乾隆皇帝的葬禮前來拉薩的清朝代表團。

有關夏扎·袞噶班覺參政後的情況,在藏漢史料中記載的很少,為此,有關他的更多的情況我門知之甚少,無法再作更詳細地敘述。但是,我們從上述可以了解到,原西藏大貴族夏扎家族,最初並非豪門之族,只是一個西藏地方政府的軍政中普普通通的朗索而已,然而最嶄謀浼易宓牡匚皇?751年夏扎·袞噶班覺出任噶倫後,才達到了顯赫的貴族之地位,為此,我們可以斷言夏扎家族的基業創始者是夏扎·袞噶班覺。

當時夏扎家族譜系情況,見圖表


a△=〇d
↗ |
b〇=△e △f

g〇 △j 〇h

註:△表示男性; ○表示女性;═表示姻聯關系; —表示兄弟或兄妹、姐妹等關系。(圖1)

圖中a和d是夏扎·袞噶班覺自己和他妻子。
e是他的老大鄧珠多吉,他在1794年3月13日被任命為西藏地方政府中的噶仲之職。1801年3月,他作為一個雪崩即檢察長(或審判官),負責去半路迎接班禪所派到拉薩的勒協即聯絡員的工作。1806年夏扎·袞噶班覺不幸去世,就在這一年底,他接替了父親的噶倫之職,1808年(嘉慶十三年)4月15日,夏扎陪同駐藏大臣玉寧(1805.12.3-1808.11.30)去藏地察訪,9月返回後,在22日,他又參加了九世達賴隆朵嘉措(1805-1815)在布達拉宮舉行的坐床典禮。1808年底,西藏地方政府需要選擇一位噶倫陪同駐藏大臣玉寧回京都(北京),順便去處理芒康、工覺和昌都等地所發生的一些關於阿彌陀佛(漢譯無量光佛)問題。很顯然,噶廈成員中無一人樂意接受這個任務,因此,當時的攝政王濟嚨呼圖克呼(1791-1811,藏名為土登貢布,即功德林)和西藏地方政府只好請求年幼的九世達賴隆朵嘉措(1805-1815)向拉姆神祈禱明示派誰為宜。其結果選派的是夏扎鄧珠多吉,他於1月24日離開拉薩。1809年,他回到拉薩,他的工作受到高度的贊揚。如果說1813年他在粗朗新塑一些心的佛像,並於同年將它捐獻給九世達賴是他人生的新機,那麼真正轉變他人生的決定性之事就是他指揮和作為主要施主復修位於山南扎囊縣的桑耶寺。

1816年他承擔這個任務,他在那裡的工作使他再次學裔了與朱欽的聯系。七年之後,他順利完成了這項工作,並於1822年回到拉薩,受到清朝政府的嘉獎是孔雀頂翎,並賜於兩個大小不同的,四邊由六條黃色長龍精製構成的匾額,匾內用漢、藏、滿三種文字提寫的匾幅。然而,遺憾的是這些很有價值的文物,在文革時期,被銷毀了。他在桑耶寺的七年期間,班禪來拉薩的途中與他相見。嗣後,他又參加了他的老朋友粗欽的追悼會。1823年,他作為政府特派員派去芒康和薩艾等地巡視,年底回到拉薩。1824年,他陪同駐藏大臣松延(1823-1827)前往後藏地區巡視。1825年,他曾先後兩次派往措色、索地出差。

三年後他受託處理外交問題,事情的起因是科獎家族的後裔流亡到科卡朵後,企圖收回祖先的領工噶薩格拉德(Hashagria),其家族的一些夥伴建議他避難於拉達克,但此事被駐藏大臣和攝政王知道了,並於1828年3月派得力的噶倫夏扎鄧珠多傑去拉達克處理其事。拉達克郡王頓珠朗吉按西藏地方政府的指示,將流亡的犯人送回西藏地方政府處理,如此,夏扎勝利完成任務後於同年10月返回拉薩,作為嘉獎,西藏地方政府授予他二等珊瑚紐扣獎。

1829年,他再次陪同駐藏大臣松延視察藏地。1830年的莫朗欽布大法會期間,他向全體喇嘛提供了大量布施。1830年1月20日,他接受了一次特殊的任務,即由他與孜本頗拉娃和他自己的管家格桑昂旺組成清查小組,為政府實施清查全藏稅收和糧銀的計劃。他自任總管,這就是眾所周知的著名的鐵虎1830年土地清查。到這年的10月為止,這個稅收小組在夏扎鄧珠多吉的親自領導下,共為西藏地方政府徵收50000兩藏銀,為此,清朝政府再次授予他為二等台吉爵位,並於1831年11月28日在拉薩舉行了受職儀式。

此後,他被安排負責裝修布達拉宮的工作,這項工作始於1830年╳月15日,1832年他陪同駐藏大臣隆文(1830.12—1835. 9.23)視察藏地。至此以後有關他的情況,我們知之甚少,但想必一直是一個功臣。其理由是1835年4月16日,清朝政府授權其兒子繼承台吉爵位兩代。1835年7月10日,攝政派他帶兵去波窩地區,使那裡的統治者得巴噶朗服從,向西藏地方政府納貢。1836年他在波窩戰役中獲得極高的稱領,這並非是因他戰績輝煌,而是他在此次戰役中為藏軍組織後勤供應有方,為此,清朝政府再次任長其台吉爵位的享受時間為兩代。

f是夏扎·袞噶班覺的次子袞噶登真,他曾任西藏地方政府的四品管家和小噶倫等職務,後過早去世。
b是鄧珠多吉的妻子,至於她的名字和她與鄧珠多吉結婚的年代,無法得知,但我們估計鄧珠多吉任噶仲之前結婚的。
g 是鄧珠多吉的大女兒,格桑卓嘎曾出家為尼,後又還俗與尼麥旺修聯姻,生有兩女,未子故又與普本協卡朗傑旺堆結婚,此人據說系唐東傑布的後裔。
j是鄧珠多吉唯一的男孩,多吉繞登,對於他當時出現了一場嚴肅的爭論即這個兒子是否是老噶倫袞噶班覺的兒子?因為其外貌不象父親,他過早離開人世。
h是鄧珠多吉的小女兒,她與壁喜旺曲傑布結婚,只生有一個女兒。

三、壁喜旺曲傑布入贅夏扎家族

夏扎家族在西藏地方政府中最活躍的有力人物是來自外家族的壁喜旺曲傑布。他幼年時代就出家到扎寺倫布寺為僧,他在那兒學到了宗教和管理知識。30歲時,他定居拉薩,在西藏地方政府中當一名孜仲僧官。然而不幸的是,壁喜家族因破產,欠桑耶寺的債務,而陷入了困境,是夏扎鄧珠多吉解救了他,並任命壁喜旺曲傑布為他的秘書。後來他還俗娶了鄧珠多吉小女為妻子。他入贅夏扎家族作為女婿不久,該家族唯一合法骨系繼承者━多吉繞登過早離世。此時噶倫夏扎鄧珠多吉也年已古稀,不可能再育兒子。這樣一來,該家族的骨系繼承已成為問題。為了使其家族骨系不斷,噶倫夏扎鄧珠多吉毅然宣布入贅不久的壁喜旺曲傑布為「色俄瑪」 意為真正的兒子,即養子。如此決定使夏扎家族後繼有人,再也不用為家族的骨系繼承問題而發愁。他的養父鄧珠多吉去世後,他名正言順地繼承了夏扎這一家族稱號。1827年噶仲壁喜曾對夏扎庄園作過依次短暫的巡視,在他從庄園回到拉薩後,他得到了噶雪老師的頭銜,這是一個掌管噶廈秘書事物中擔任教師的僧官銜。1830年他又被封為一個很難准確定義的官銜。這象徵著他開始從僧官轉向俗官的歷程。1832年他作為噶倫夏扎的秘書,一起陪同駐藏大臣隆文到「藏」地巡視。1835年他繼承了台吉爵位。並在這年他便開始從軍,西藏地方政府任命他為「衛地區的代本」之職。1836年他帶兵參加了由波窩地區的統治者得巴·噶朗拒絕向西藏地方政府納貢而引起的戰爭。他首次帶兵與養父鄧珠多吉一道參戰取得了輝煌的勝利。西藏地方政府授予他孔雀花翎征徽,並提名補缺空的噶倫職位,然而在1839年他再次帶兵到波窩遠征時,他沒能保住所得的榮譽,升任噶倫席位的機會也一時破滅。1841年道格拉大君派兵入侵西藏阿里地區,噶廈再次派他去遠征,這為他再度獲得功勛和榮譽創造了有利的時機。

此次戰爭的主要起因是查謨的道格拉大君經常擾亂拉達克的邊界,拉達克的一家早期王室的後裔,被迫逃到西藏來。1834年喀什米爾的大君古拉辛派瓦希爾索拉瓦辛帶兵到拉達克,支持道格拉的軍隊,經過一些較為激烈的戰斗後,拉達克的大臣俄珠丹津向索拉瓦辛投降。他把國王拉喇廢了,而把俄珠擺在他的位子上。拉達克同意每年向喀什米爾進貢五千盧比,但是他沒有履行自己的諾言,六年後索拉瓦辛帶著六千兵來,把俄珠丹津免職,又把原先拉喇扶上寶座。1841年索拉瓦辛和拉喇帶著錫克和拉達克進兵侵入西藏。拉喇死在西藏的巴爾提地方。他的位置由他的表弟繼承,他當時正在隨軍,戰爭阿里三國的地方爆發。索拉瓦辛的部隊主要是錫克人組成的打敗裝備很差的西藏人,他門乘機大舉侵入阿里;佔領了如妥、噶達克、達巴、補仁、雜仁等五個宗,阿里地區全部失陷。

然而,這時的清朝政府集中全力於沿海的鴉片戰爭,已無力西顧。唯有在駐藏大臣陣保(1839.12.4━1842.12.4)和海朴(1842.12.4━1843.4.22)的督促下,由前後藏派出三千餘藏軍,分別由代本索康、噶倫惹噶廈和壁喜代本率領,馳援阿里。這支藏軍的先遣部隊封鎖了阿里與後藏之間的馬攸木山口。以堵截敵人,不使東竄,而後派遣增緩部隊,分抄小路,專殲小股敵軍。到1841年12月,藏軍全軍齊集,於是展開全面反攻,大批西藏援兵,在噶倫巴龍的指揮下被派到西部西藏。戰爭繼續了好幾個月,到冬天來臨時,噶倫巴龍加強進攻,終於把索拉瓦辛部隊趕出塔克拉噶,這一仗打了五天。天下了大雪,凍得半死的錫克人,不習慣這樣的氣候,無法抵禦西藏人撲向他們。結果發生了白刃戰,當索拉瓦辛正要上馬時,讓一個藏軍中隊指揮官米瑪認出來了,他揮起長矛向錫克頭目刺去使他馬上摔下來,然後他就割下索拉瓦辛的頭,回到自己的營地。此次戰爭藏軍取得了輝煌的勝利,藏軍一直追到西藏與拉達克邊境,阿里失地全部收復。這對壁喜旺曲傑布在噶廈中取得一席之地有了希望。他又受命駐扎在達瓦卡、雜仁、日土三地。1842年春,古拉辛大君又派了八千錫克兵在提丸哈利強德和瓦西爾拉東的指揮下來到拉達克。戰斗在道格拉的軍隊像潮水般地淹沒了藏軍營地後停止了。代本壁喜(即夏扎旺曲傑布)和代本索康還有五十多名藏兵,被俘虜並送到拉達克的首府列城。

在列城,噶倫巴龍的代表和提丸哈利強德舉行談判議和,並將侵佔之拉達克地方完成退出,仍交給拉達克部長管治。此次戰爭結束後,代本夏扎旺曲傑布和索康進了噶廈當了噶倫,割下索拉瓦辛首級的米瑪受到提升,並得到一個小庄園。1843年1月15日,他又被授予二品台吉銜,這年年底他受命去康區巡視。1844年他陪同幫辦大臣鍾方(1842年.12.8 ━1844.7.8)一道去往日喀則、江孜、定日等地巡視駐扎的藏軍武器裝備等方面的情況。同年7月他作為特派員前往芒康、三岸地區。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剛就職的駐藏大臣奇(1843.12.2━1847.2.4)和原攝政王策墨林失和,駐藏大臣向道光帝參奏攝政「貪黷營私,奉旨剝遣,發往黃龍江(即黑龍江)安置,所有財產查抄變價,賠修各廟宇」。琦善又向道光帝建議:由七世班禪丹白尼瑪(1781 ━1854年)掌辦商上事務。7月29日,琦善奉旨召班禪七世到拉薩,參加對攝政王策墨林的審判。8月6日又奉旨商上事務著照議准令班禪額爾德尼暫行兼管。當時七世班禪業已六十二歲,不願任攝政一職。經過駐藏大臣再三勸說,才答應就攝政之位。如此看來,夏扎旺曲傑布由於外出巡視之因,在這關鍵的幾個月里都不在首城拉薩。

1845年元月,駐藏幫辦大臣瑞元(1844.7.8—1846.5.20)前往後藏一帶地方「巡邊」途徑扎什倫布寺時,扎寺的僧俗代表向幫辦大臣遞了公稟,要求七世班禪仍回扎什倫布寺主持教務。駐藏幫辦大臣返回拉薩後,即向清宣宗帝上了一道「奏摺」內稱班禪久住拉薩,引起後藏增俗人民的心境不安,可否即讓班禪仍回扎寺,所任攝政一職,擬熱振阿齊圖諾門汗(1846—1862年)接替。不久就接到清宣宗帝批準的「回旨」。三月二十六日,七世班禪和新任攝政熱振阿奇圖諾門漢同趕布達拉宮見了十一世達賴,七世班禪即將大印當面交給了熱振阿奇土諾門漢,辭去了攝政職務。七世班禪從任攝政到辭去其職,前後不到八月。熱振任攝政期間,噶夏的成員是噶倫巴龍、噶倫夏扎旺曲傑布和噶倫齊康恰仲巴。噶倫扎喜康沙被指定代替去世不久的索康。這次統治階層的變化中,年近50歲的夏紮成了顯赫人物,其權勢僅次於熱振。1846年4月他在自己府中舉行了一次盛大的宴會,邀請了噶廈中的頭面人物,駐藏大臣和三大寺院的寺主及堪布。在這以後不久,就在5月4日,他被授予珊瑚鈕扣和孔雀頂翎。1847年,他組織了西藏一年一度的傳召大法會節日。隨後,在2月15日噶廈委任他為特使前往西藏東部的察雅地區,但他5月18日才離開拉薩,前去處理昌都地區的帕巴拉轉世與察雅寺活佛轉世上的沖突。處理結果察雅寺的轉世活佛的地位提高到僅次昌都帕巴拉活佛的地位了。這樣,其事件才告一段落。此次事件夏扎如此出色地處理,得到駐藏大臣及西藏地方政府極高的賞識,清政府封賜他台吉銜再次繼承一代。1848年3月他返回拉薩後,主要負責羅布林卡的建築工程。1850年接替了剛去世的噶倫沙迥瓦負責圍修桑耶寺工程。同年8月他參加了道光皇帝追悼儀式。1852年到1853年他作為西藏地方政府的特使,前往達旺全權處理1844年與廓爾喀(印度政府)簽定的協議,所付給當地頭人的5000兩藏銀而發生的爭執。當時,達旺寺喇嘛依仗錯那行政的力量和他們輪流充當哲蚌寺寺主的機會也介入了這次爭執。此次事件更為嚴重的是從達旺派了一支部隊前往印藏邊境,這對西藏地方政府就是非常頭痛的事,他們不希望與英國發生糾紛。為此,特別命令當地頭人終止這種行動,但喇嘛門拒絕執行。在這種情況下,精力充沛的噶倫夏扎用他的智慧和才能,成功地解決了這次爭執,使清朝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極為贊賞,清朝政府為他繼續二品台銜繼承一代。1854年在他的督促下桑耶寺工程圓滿結束。為了嘉獎,清朝政府授予他護國公和寶石鈕扣一枚。這種頭銜只有達賴和班禪的親屬才能獲得。然而清政府同樣授予了勞苦功高的夏扎旺曲傑布,這在西藏貴族階層是第一次,夏扎旺曲傑布是唯一獲得此爵位的人。

1854年,權臣容巴哈杜爾拉納掌權的時候,廓爾喀人借口違反商務協定,開始侵略西藏邊境,西藏地方政府從拉薩派出軍隊和喀木的民兵,在噶倫扎喜康沙的指揮下前往。但是未能阻止廓爾喀人的入侵,廓爾喀軍隊占據了聶拉木、絨轄、宗喀和布讓等地。為了趕出侵略軍,在1855年4月16日,西藏地方政府再次決定派夏扎前往後藏定日一帶,阻止和協議廓爾喀入侵。夏扎率軍一度克復聶拉木要隘,切斷敵軍後路,迫使尼泊爾政府不得不為此動員全國的人力物力來維持給養,造成農村缺乏勞力,物價上漲,食鹽來源缺絀,軍費消耗估計已達到二百六十餘盧比之譜。此次戰爭時,清政府為了集中全力來撲滅太平天國的革命烈火,急於息事寧人結束戰爭,就命令駐藏大臣出面調節,與尼泊爾議和。在這種情況下,於1886年1月在邊境上開始談判。2月夏扎親自前往加德滿都磋商協議,3月24日,在駐藏大臣赫特賀(1853.6.20—1857.7.6)的主持下,西藏地方政府同廓爾喀達成了包括議和條件十款的一個地方性協議。按協議,西藏地方政府同意每年交一萬尼泊爾盧比與廓爾喀政府,停止廓爾喀商人和商務人員稅收,戰爭中俘虜中的錫克人和廓爾喀人以及他們的武器一律退回。廓爾喀政府也同意將所有侵佔的濟隆、聶拉木、宗喀、布讓等地歸還給西藏地方政府,並明確提到西藏遇到外來侵略時,廓爾喀將全力給予援助。達成這些協議後,夏扎於同年6月21日動身返回拉薩的路途中,在普錯林受到額曲央欽的接待。同年月他抵達拉薩,目睹了八世班禪轉世靈童的金瓶掣鑒儀式。 夏紮成為西藏地方政府中的顯赫人物時,因比較專橫權力,許多貴族都很不滿,特別是在1853年將第穆活佛阿旺尼麥加稱流放到宗喀,後於1855年2月6日去世,色拉寺的喇嘛一直認為第穆事件是夏扎所起,1857年4月駐藏大臣將其事件發生之日起,給夏扎帶來了不祥之兆,西藏貴族和僧侶階層中反對夏扎的情緒日益高漲。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858年,夏扎和一些西藏地方政府的要員討論認為攝政熱振利用他的權力,濫加封賜官銜和庄園給他所親近的人。為此他們都同意在噶廈的正式會上提出來並請示攝政,建議設立一位「掌印官」就象達賴喇嘛已經有的一樣,此事攝政同意。噶廈商議,由於夏扎是首席噶倫,他就被封為「掌印」,為此噶廈寫了一份公文呈交攝政批准,文件在晚上送交攝政,當時他正和他的顧問基巧堪布會見。基巧堪布警告攝政說:「噶廈的計劃是一個詭計,要奪去他的權利,應當找出誰在背後搞這套把戲。通過扎喜康沙,攝政發現是夏扎在鼓動這件事,夏扎被召到攝政的辦公室,他認為會得到攝政的印,但情況正相反,他被攝政加了許多莫須有的罪名,免去了他的官銜職位,連家府都不讓他回,就把他放逐到聶莫甲科庄園上去了,要他在這里老老實實的呆著。夏扎雖然已結婚,但和另外一個女人有勾塔,他的妻子對此深有反感。正想找機會發作一下,夏扎任噶倫時,他和泥泊爾的大臣拉納經常有通信往來。在一封信中夏扎將自己免職,強迫居住庄園之事,告訴這位朋友的信落入他的妻子手中,後又轉到一個反對他的貴族手中,這位

㈣ 扎囊縣教育局局長是誰

扎囊縣教育局局長:
貢布

㈤ 藏佛教與其他佛教不同嗎

藏傳佛教、喇嘛教都是印度佛教的分支。
佛教和印度教有區別

佛教和印度教,同屬於古老的東方宗教,同源於印度,而佛教在世界各地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印度教,乃印度的婆羅門教。佛陀在未出家以前,曾是婆羅門教的遵行者,有深入的學習和領會。然而佛陀並非毫無選擇的全盤接受,而是以批評的態度,透過個人的修證體驗,對於婆羅門教的主張,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例如:印度教說有「我」,佛教則說「無我」;印度教說「梵」為宇宙之體,佛教則說諸法因緣生滅的本體是空;印度教嚴格區分階級制度,佛教則提倡一切眾生平等;後期印度教的派別中出現以苦行或樂行的修持,佛教則主張「中道」為修行原則等。

盡管在學說上彼此各成體系,但兩千五百多年來,佛教與印度教在印度本土相互消融,也豐富了印度的哲學思想。尤其是當古印度中的四姓階級轉信佛教,悟道證果,乃至在印度中期,印度教藉佛教壯大自宗,都顯而易見佛教的出現為印度教的過去提供了深刻的反省,也為印度教的未來指出了寬闊的走向。

印度教的簡介

西元前十六世紀,雅利安人進入印度,開始了印度本土的古老文明。就像其他原始部落對自然山川的敬畏與崇拜,雅利安人為了保障自己的生存,也必須膜拜、禮贊、歌頌一切自然神只,且將贊歌編為聖典,相互傳頌。到了後期,與人們生活關系較為密切的神只,受到最多的崇拜,雅利安人便由「多神信仰」逐漸轉向「主神信仰」的模式。

為了與神溝通,祭祀便成為一件大事,司祭者擁有無上權威,能為自己祭祀、為他人祭祀及教授聖典。於是,在階級制度嚴格劃分的社會里,司祭者被尊為最高階級的婆羅門,他們依著「祭祀萬能」的神聖職權,開啟了神權色彩濃厚的婆羅門思想。

婆羅門教主張:「梵」是宇宙現象的本體,人的生命現象為「我」,宇宙萬物皆因「我」而生,故「梵、我」本來不二,凡人不解此理,只好輪回受苦,唯有體證梵我合一,才能得到解脫。此思想彌漫在當時的印度社會,直到西元前六世紀,出現了反婆羅門教的思想家,他們反對祭祀,主張透過禪定、苦行或享樂來完成解脫。鑒於當時修苦、修樂思想的充斥,佛陀提出了不偏於苦,不偏於樂的中道觀,做為修行的根本原則。

阿育王及迦膩色迦王時期,佛教成為印度的主要宗教,婆羅門教便相形式微;公元四世紀時,婆羅門教受到笈多王朝的大力支持,又進一步雜糅了佛教及其他學派的思想,於是發生了較大的轉變,而以「新婆羅門教」自居,企圖恢復舊有地位,這就是今日所說的「印度教」。在印度教的許多流派中,又以毗濕奴派、濕婆派及性力派為主。八世紀以後,印度教的主要思想家商羯羅,依據婆羅門教的根本教義,又吸取耆那教及佛教的優點,使印度教宗教實踐的成份加大,原有繁瑣的理論淡化,印度教遂一躍而成為當時思想界的主流。直到伊斯蘭教入侵印度以後,佛教遭受嚴重迫害,印度教卻因為與伊斯蘭教的思想有所交融,而在某些區域仍舊保持著很大的勢力。

到了近代,隨著西方殖民主義的入侵和西方文化的傳入,印度教掀起了廣泛的宗教改革,反對古印度教中存在的種姓制度、偶像崇拜、繁瑣宗教儀式、寡婦殉葬等愚昧現象。但至目前,印度教仍是印度最有影響力的宗教,大多數人多信奉此教,其種族階級的不平等待遇及寡婦殉葬等諸多民間陋習仍然未能完全被革除。

佛教與印度教思想的差異

佛教與印度教同樣都產生於以婆羅門階級為中心的印度,因此,許多人誤以為印度教就是佛教。事實上,印度教以吠陀天啟、祭祀萬能、婆羅門至上為三大綱領,夾帶著濃厚的神權色彩;佛教卻否認印度教原有的萬能之說,主張四姓平等,人人皆有佛性,以現實人生的考察,著重實際的修持與體證。於是,兩教不同的訴求方式,形成各自獨特的思想體系。

信仰不同

印度教信奉吠陀思想,與婆羅門的無限權威——透過祭祀,使人和神可以直接溝通;人們崇尚自然、歌詠自然,尤其崇拜神格化的自然神:梵天、毗濕奴和濕婆神。人們之所以崇拜他們,是因為三大主神各司其職,共同主宰宇宙的一切,梵天創造宇宙,主宰人類的命運;毗濕奴維護宇宙間的和平,展現賞善罰惡的大無畏精神,故最得人們敬仰;濕婆神不但能毀壞宇宙,同時能降伏妖魔,繁衍(生殖)世間的活動。所以人們只能服從神的權力,崇拜主神賜給人們的生活,而嚴格遵循既有之不平等的種姓制度,受限於神權宗教的思想底下。

佛教並不否認神的存在,但神非主宰者、非創世者、非唯一者,神雖積集福德,有神通大勢力,若無通達緣起性空的般若智慧,仍為六道輪回轉世的眾生之一。佛是一位圓滿覺悟者,不論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或首陀羅,只要依循戒、定、慧,次第進修,同樣可以成就阿羅漢、菩薩或佛的果位。佛性即悟性,人人都具有覺悟緣起的性能,都有可能成佛,和印度教所謂的梵天創世神權之說是迥然相異的。

業報輪回思想

印度教以為,生死輪回的根源,來自於業。業,是行為善惡的造作,產生於人們無限的「愛欲」與無始以來的「無明」。於是「以無明為始,依欲而成意志,由意志而有業,由業而受果」的輪迴圈子於焉形成。此外,印度教以為,「我」是生命輪回中的主角,人的身體因「我」而生,人的活動也由「我」而起,所以「我」是恆常存在的,現世人生的苦,由前世行為招感而來,今生行為的善惡,同樣也會連帶前世的業緣,影響到下一世的人生。由此可知,婆羅門教的輪回觀和業力說是恆貫三世,建立在「實有」我思想上,與真我論相結合。

佛教否認「恆常有我」的理論,認為業力並非依附在固定的「我」上,而是一種生命繼起的動力。也就是說,輪回中的「我」,是眾緣和合而生,由外在具有形體的身軀,與受想行識等內在精神的作用組合而成,而且每一因緣又是其他眾緣的和合所得,所以在緣起性空中不斷地剎那轉變、聚滅,無法令人隨心所欲,故無永恆不變的「實我」存在。如同燃燒中的薪火,盡管一個個的火焰剎那竄起,又剎那熄滅,火的本身仍以一種焚燒的狀態繼續蔓延。而這個由眾緣和合,假名為我的生命,也以「無明為父,貪愛為母」,承受自己過去的業報,流轉於六道之中。所以佛教的輪回觀,是在無限時空循環中的三世因果里,建立「自業自得」的業報思想。

修行解脫思想

就形式而言,佛教與印度教主張透過修證的方式,完成身心的苦惱束縛解脫;但在內容上,印度教主張「梵我一如」即是解脫。解脫的方法,除了要學習吠陀、祭祀、布施、苦行之外,更須舍棄名利、妻兒親朋,出家修習瑜伽禪定,使心寂靜;由此認識自我,才能得到「梵我一如」的正智,體悟「梵我一如」的真解脫境界。佛教的看法則不同,在修持實踐上,強調自我覺照的工夫,認為解脫必須經由四聖諦的親身體悟,在緣起思想的前導下,依八正道行持,證入「無我」自在的究竟空性中。

就持戒而言,印度教實行人生的四個行期:梵行期、家居期、林棲期與雲游期;按照每個階段規定的義務,致力履行祭祀、祈禱、持戒及禁慾等,以求解脫。佛教除了在家信徒之外,更有戒律嚴謹的僧團組織為圭臬。二者雖同樣奉行「五戒」,但佛教著重生活的實踐,令人容易遵行。

相較於印度教的苦行、祭拜的種種苛刻條件來說,佛教認為諸法是互相依賴,互為條件的,因此採取不偏於苦,不偏於樂的中道修持,與慈世濟物的利他行。

佛教對印度教的影響

在婆羅門教的聖典中,記載種姓制度中的婆羅門是由梵天的口生出,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分別由梵天的雙臂、兩腿及足下生出。種族之間不能通婚,而且只有前三種姓才有資格加入婆羅門教。這種在種姓制度下形成的種族歧視,直到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提出「四姓平等」的主張,才給數千年來被奴役的印度人民帶來光明。

佛陀處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中,並不贊成婆羅門教的種族制度。雖然他本身是剎帝利的王族,但他並不想用剎帝利的權威去統治人民,壓迫人民。相反的,佛陀用慈悲平等的真理,毅然的向階級森嚴的社會宣戰。所以他在菩提樹下成道時,宣說了「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的平等主張,告知當時受到種族制度壓迫的人民:命非天定,即使上天也沒有辦法使我們成為販夫走卒,今天我們之所以會有這些差異,都是由於自己往昔身口意的造作,沒有誰能夠主宰我們,能主宰我們的,還是我們自己。既然是由我們自己種種的造作,成為種種不同的遭遇,也就明白的告訴我們,宇宙萬法沒有所謂「固定的」、「不能改變的」,或是「永恆存在的」因素,一切事物皆在剎那剎那中變化。因此,其本質是「空性」的,不可能永遠是同一種族,四姓人民皆是平等的。

所以,首陀羅不可能永遠是首陀羅,婆羅門也不可能永遠是婆羅門。例如:優婆離本是一個首陀羅族中的剃頭匠,後來在佛陀的弟子中被尊為是十大弟子中的持戒第一。摩登伽女是首陀羅族中的一名賤民,她為了愛戀阿難的美貌,受佛陀的感化出家,而後證得阿羅漢。尼提原是首陀羅族中的一名糞夫,出家後精進,證得羅漢果。佛陀的十大弟子中分別是智慧第一和神通第一的舍利弗和目犍連,原是婆羅門教的領袖,因聽聞佛陀所說法:「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皈依佛陀的座下,並證得大阿羅漢的果位。
此外,印度教吸收了許多佛教的習慣和信仰,如果沒有佛教,印度教永遠不會有當前的狀態,誠如聖雄甘地所說,佛教給予印度教新的生命、新的意義、新的解釋。譬如印度教過去認為殺羊宰馬,甚至殺人做為祭神供養的犧牲品,自己便可以獲得幸福,後來由於佛教業力思想的主張,使他們以不殺生為第一美德;又德拉維達地區的寺院組織和僧侶戒律以及在商羯羅的哲學中,和在純宗教範圍以外的印度邏輯學的發展中,也都同樣可以發現到佛教對印度教的影響。

從以上的論說,我們不難發現:佛教的教義是超越其他宗教的。印度教傳統以來的天神信仰,終究無法解決人類身心的苦惱束縛,獲得究竟解脫,反而在恪守嚴格的種姓制度中,泯滅了眾生既有的平等尊嚴。而佛教則著重開發自我內心的覺性,這個「覺性」窮究至極,即是佛性的完成。所以佛教主張: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能成佛。這種平等的對待,來自於佛陀覺悟到:宇宙萬法都在緣起之中,彼此互為因緣,就像因陀羅網,一一網珠映現無量光彩,無量光彩又同時攝於一網珠中,彼此互相交攝,重重無盡。所以,沒有一法能單獨生起,法與法之間是同體而共生的。此緣起無自性的道理,與印度教「梵我」為永恆的主張,是截然不同的。

了解緣起無我之理,則知萬物一體,我即眾生,眾生即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人人若能彼此尊重、包容,便能進一步發展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大乘菩薩思想,是為佛教真精神所在。

喇嘛教就是藏傳佛教,是指傳入西藏的佛教分支。藏傳佛教和密宗或金剛乘並非完全一樣的名詞:藏傳佛教可以包括密宗及其他大乘佛教的分支,但密宗卻是源自金剛乘的佛教分支。

藏傳佛教始於松贊干布時期,自蓮華生大師來到西藏,制服了外道(苯教),逐漸建立了藏傳密教的基礎。之後經過寧瑪、噶舉、噶當、薩迦、格魯、覺囊等各派的傳承,在西藏出現了政教合一的特殊局面。

近現代,藏傳佛教逐漸流傳到世界各地。

藏傳佛教,苯教,喇嘛教
藏傳佛教常被人以為是一種具神秘及原始民族色彩的宗教,一般人把它稱為「密宗」或「喇嘛教」,這些稱呼和藏傳佛教的內涵有些許的不同。藏傳佛教是佛教各宗派中的一部份。佛教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由本師釋迦牟尼佛弘揚,傳至今天,主要分為南傳(即緬甸、泰國及斯里蘭卡一帶之佛教)、北傳(中國、韓國、越南及日本等地盛行)及藏傳(西藏、尼泊爾、不丹等地盛行)。佛法在傳入各地以後,或多或少都因為風俗文化而演變成為具地方色彩之宗派,但其教義與本師所弘傳的並無分別,只是在表達上及儀式上有所不同。

藏傳佛教主要分為四大主流派別,分別為:格魯派、薩迦派、寧瑪派及噶舉派。在中文中,這四主流派別因其服飾及建物之特色而常被稱為「黃派」、「花派」、「紅派」及「白派」。

一般稱呼的「黑教」是藏族的苯教之俗稱,是一種佛法未傳入西藏以前的本土信仰,與「密宗」及佛法毫無關系。本教是一種祭祀大地山河的泛靈信仰,其中部分教士吸收了一些佛法名詞及教義,在佛法傳入西藏之後,苯術已不如佛教盛行。苯教在川北一帶有不少的信徒及法師。

「喇嘛」一字解作「無上」,被用作任何一位法師之尊稱,等同遇到德高望重的僧人時會尊稱為「師父」一般。時至今天,我們把任何西藏僧人都稱作「喇嘛」;乃至在印度,有些人把任何西藏人不論老少僧俗男女都稱作「喇嘛」,甚至有人以「喇嘛」為姓氏的,這些都是後期之文義衍變,與原來意義定有所差異。「喇嘛」並非西藏法師的獨有稱號,西藏的人把漢地法師稱作「漢喇嘛」(Gyalama)。而藏地習俗,對於普通僧人,稱作「扎巴」。

藏傳佛教包含了完整之小乘及大乘戒律及教義,故此也包含了密宗的教義在內,但並不是說藏傳佛教就等於「密宗」。密法只是藏傳佛教的一部份而已。一位西藏的僧人未必就一定學過密宗,所以把藏傳佛教各派統稱作「密宗」並不確切。

㈥ 扎囊縣中學 有多少扎囊縣中學,扎囊縣中學同名同姓

扎囊縣中學只有一所。

扎囊縣中學坐落在雅魯藏布江畔,澤貢公路南側,學校總佔地面積為360684.7m2。學校前身為「扎唐公辦小學」,1973年擴建為「扎囊縣戴帽中學」,1983年12月3日正式改為初級中學。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和完善,學校的辦學規模逐年擴大。現擁有教職工108人,其中專任教師103人(在讀研究生5人,本科生45人),學歷合格率達到100%;高級教師2人,中級教師34人。在校生1943人(全部住校),其中三包生1727人,分為30個教學班,設初中和高中;學校每年的畢業率和升學率均達到100%,教育教學成績十多年一直保持地區前列。

學校建有學生宿舍6棟、教工宿舍6棟,有明亮寬敞的學生食堂、大禮堂、太陽能洗澡堂和擁有3萬多冊藏書的圖書閱覽室,有微機室、語音室、遠程教育IP資料庫、多媒體功能的學術室、德育室、校展室、廣播室和設備齊全的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

2000年學校列為自治區第二批農村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學校;2002年率先通過了「普九」驗收;2004年順利通過了「普九」復查。同時,近年來先後獲得了「全國傳統體育項目學校」、「自治區合格學校」、「樣板學校」、「自治區文明學校」、「自治區綠色學校」、「自治區農教改革先進單位」、「全區民族團結先進集體」、「山南地區示範學校」等榮譽稱號。

熱點內容
2017年四川數學卷 發布:2025-05-18 00:16:14 瀏覽:719
中國社會科學院暑期 發布:2025-05-17 23:31:35 瀏覽:687
簡單廣場舞教學 發布:2025-05-17 20:37:48 瀏覽:13
二級學科博士點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125
永興教師招聘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664
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 發布:2025-05-17 16:29:17 瀏覽:52
小學教師的條件 發布:2025-05-17 16:21:01 瀏覽:419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題庫 發布:2025-05-17 16:14:16 瀏覽:819
夏威夷群島地理位置 發布:2025-05-17 16:10:46 瀏覽:949
奴隸老師漫畫全集 發布:2025-05-17 16:01:34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