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暑期支教志願者2016

暑期支教志願者2016

發布時間: 2021-01-09 18:34:32

『壹』 貧困地區支教志願者

參與的方式

一)官方組織:共青團、學校等機構組織。
1、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
中國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是由團中央、教育部聯合組織實施的青年志願服者扶貧接力計劃全國示範項目。它採取公開招募的方式,每年在全國部分重點高校中招募一定數量具備保送研究生資格,以志願服務的方式到國家中西部貧困地區中學開展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同時開展力所能及的扶貧志願服務。服務期滿後,由下一批志願者接替其工作,形成"志願加接力"的長效工作機制。
由此衍生有:碩師計劃、研究生支教團

2、高校社團組織的暑期支教
利用暑假休息時間,到貧困地區開展支教助學互動活動,詳請參與各高校社團活動表。

參與方式:詳情關注團委、學校官方網站。

二)企業組織
企業為體現社會責任,或公益營銷開展的支教互動活動,具體開展時間和方式,因企業不同,而方式有所不同,一般為送教,送硬體等,如:雪佛蘭紅粉筆計劃、愛普生愛心課堂計劃等。
參與方式:關注網路宣傳,一般在新浪、天涯等主流媒體會有專題活動頁面。

三)支教組織
參與方式:關注該支教組織網站。

四)個人行為:自行去到支教學校。
參與方式:關注網路需支教老師學校,通過自行聯系協商,約定支教時間和方式。

---------
樓主可以登錄到網路支教吧查詢置頂的6月支教信息貼。

『貳』 有什麼適合大學生假期去支教的志願者組織

有知道的也告訴下我,

『叄』 我們是,一個大學的青年志願者協會的。我們有一個暑期支教隊。我們沒有公費。都是青協自費的。

青求隊,藍翔這個名字其實多好的,不過現在不怎麼好用了,哈哈,
青植隊,藍志隊,國足隊。

『肆』 暑假想去支教 親們 成都附近有組織支教的機構嗎 想成為一名教育志願者

你好,據我了解,暑期教育志願者一般都是高校自己組織進行的,時間一般為半個月,大多數都已經開始的。

『伍』 我是一名大學生,暑假想去干點有意義的事,支教,志願者都行,有經驗的給點建議吧,謝謝大家了.

去實習和你專業相關的

『陸』 支教志願者最短多久

你說的西部計劃還是社會上自發組織的支教活動?
西部計劃志願者很少有支教的,多數在機關。

『柒』 大學生暑期15天的支教,意義在哪裡

1、公益和志願者精神是讓大學生涯得以完整的一劑「良葯」。公益和志願者精神,只能通專過實屬踐去習得。在公益行動中,大學生將更加懂得愛與被愛、懂得現實與理想、懂得純真與感動、懂得責任與堅守、懂得團隊與寬容。

2、改善農村兒童的教育狀況,通過輸送年輕優質的師資,實踐創新的教育方法,幫助農村兒童接受更適合的教育,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培養未來社會所需的優秀人才,持續推動教育公平。

(7)暑期支教志願者2016擴展閱讀:

支教的環境

我國基本國情是「地大物博、人口眾多」,這是高中地理課文中的一句,但如果算起整體,前句話需改為「地小物稀」,又因各地自然和社會條件不一,及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等政策原因,讓物質分配極為不均衡,貧富差距較之以前擴大許多,部分地區「富顯闊,貧求生」,這就需要教育和政策性引導。

作為去到異地支教的志願者,首先需要具備生存自理和溝通能力,其次具備教學能力,能長期忍受在艱苦、孤獨的條件下從事教育的毅力和能力,切忌盲目沖動和缺乏理智。

『捌』 大學生暑期支教都幹些什麼呢如何才能更有意義

活動?活動很多呀,比如向學校捐贈象徵愛心和希望的衣物、書籍、文具、書包等生活和學慣用品;針對當今學校教育的一些問題與當地教師進行座談討論;為他們介紹了前沿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講解了當前素質教育和學生心理教育等相關知識;慰問特困農戶,了解他們的日常生產生活情況,認真聽取並明晰的記錄了當地群眾對於當前生活狀況和農村發展的一些想法及認識;開展「一幫一助學活動」——由一個團支部對應捐助一位困難小學生.
夠多了吧,用真心去做,用心去想,還會有很多有意義的活動的呵呵

『玖』 大學生暑期支教都幹些什麼,去支教需要准備什麼

溝通能力,場面掌控能力,還有吃苦耐勞的能力。支教是需要和當地學生打交道的,還需要適應當地的環境,更需要自己獨立生活,安排生活的能力。

『拾』 大學生假期支教志願者

關於組織天津高校學子假期支教西部的策劃書
天津理工大學光電系 樂圖強
http://daxue.youth.cn/activity/socialevents/200610/t20061011_426395.htm
對西部教育狀況的分析報告

西部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聚居區,這里既有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的自然優勢,同時又由於受地理以及人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文化教育相對落後。當然,這種落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西部經濟的制約造成的。經濟制約教育,教育又反過來影響經濟。西部地區,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形成了典型的具有共同症狀的「貧困綜合症」——越是貧困的地區,生產力水平越低下,對現代科學技術需求不迫切,吸收不了科技人才,越不重視人口素質的提高,有限的資金只能顧及生存,無法投資教育以求發展;反過來教育落後,人口素質低下,科技不發達,生產力水平低下導致貧困。西部要走出貧困,治理「貧困綜合症」是一個歷史話題。西部地區「貧困綜合症」的治理,不僅影響著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而且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制約著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充分認識西部教育發展的現狀,分析西部教育存在的問題,對治理西部的「貧困綜合症」,促進西部經濟社會的發展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據1989年統計數據反映,我國貧困人口有45.7%在西部,從貧國發生率來看,東部地區為5%,中部地區為7.8%,西部地區則高達16.8%,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確定的592個國家重點貧困縣中,有307個在西部地區,約佔全國貧困縣總數的51.9%。西部寧、雲、川、陝、甘等地財政補貼縣分別占本省總縣數的90%、81%、51%、76%、69%。1993年,全國人均純收入前10名的省市中,東部佔9名,平均收入水平比西部高出近1倍。同年,中西部農民人均純收入為746.04元,比東部的1398.68元低46.6%,比全國低25%。諸多的數字都向我們訴說著同一個問題:西部=貧困。因為貧困,投射到教育又會出現一組令人心酸的數據。

從各省區的情況看,升學率的差距也較大。2002年海南、雲南、貴州等省區的初中畢業生升學率不到45%,而北京、上海已超過98%。根據過去發展的經驗,當升學率較低時,年均增長輻度會較大;反之,升學率愈高,增幅就愈小。具體情況基本符合以下規律:當年初中畢業生升學率在60%以下,下一年度增加3.5個百分點左右;當年在60%-75%之間,下一年度增加3個百分點左右;當年在75%-90%之間,下一年度增加1.5個百分點左右;當年在90%以上,下一年度增加不超過1個百分點。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信息.我國有一億六千萬農村中小學生,量大面廣。目前,雖然我國農村教育已取得很大成績,在發展中國家遙遙領先,但農村教育和城市教育之間還存在很大差距,而且差距還在不斷擴大。因此國家已經把農村教育擺在整個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

國家實行的「兩免一補」政策確實給農村的教育帶來了活力,但還有一些問題沒有解決.在寧夏吳忠市紅寺堡開發區太陽山鎮紅寺堡教體局張付榮副局長說,學校師資嚴重不足。據寧夏海原縣海城鎮中心學校田進虎校長介紹,因長期缺乏師資,學校不得不聘請了37名代課教師,其中小學教師34名,月工資為200元,初中教師3名,每人每月工資300元。隨著「兩免一補」政策的推行,學校無力供養這些教師,師資缺乏問題將更加突出。

據海原縣教育部門反映,目前海原縣臨時代課教師575人,他們月工資350元左右,大多為各中心學校自己聘用的,他們承擔了相當繁重的教學任務。由於「兩免一補」政策的實施,學校聘請的代課老師的工資沒有來源,大部分學校都不得不放棄自聘代課教師。部分學校本身教師就很緊缺,再加上放棄自聘代課教師,教師出現了嚴重的不足,正常的教學秩序都難以維持。

學生數的突然增加的確給當地的教育帶來了困難,紅寺堡開發區目前只有再增加500多名教師,才能保證教學工作正常運轉。紅寺堡教體局副局長張付榮說,現在要解決的辦法就是要增加教室和師資,然而貧困地區沒有辦法。可如果不改變這種狀況,那麼教學質量肯定會受到影響。而且每年開學後,學生人數會更多,教室和教師短缺的問題將更加突出。

總體上說,西部中小學的教師數量是不足的。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責任就辦不好教育。中國的一個基本國情就是有13億人口,這樣一個人口,素質低就是沉重的人口負擔,素質高就是豐富的人力資源。從沉重的人口負擔轉變為豐富的人力資源,這個轉化的條件就是教育。所以必須深切的認識教育的使命崇高、責任重。既然問題已經發現,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為我們的教育,為我們的國家,也為我們的社會做點貢獻。

對各高校學子的調查報告

中國社會調查事務所(SSIC)就高校學子假期活動分別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等四個城市的一些高校中進行此次專項問卷調查。共獲得有效樣本1625個。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以上四個城市的高校學生都相應地存在著暑期打工或進行社會實踐的現象。其中北京有21%的大學生在暑期工作;天津的比例為19%;上海的比例為26%;廣州為28%。

打工學生所選擇的打工種類是:22%的大學生選擇網路公司;4%的大學生選擇暑期教師;19%的大學生選擇市場調研員;13%的大學生選擇營銷策劃員;16%的大學生選擇做志願者;9%的大學生選擇做促銷;5%的大學生選擇到快餐廳做鍾點工;12%的大學生選擇其它。

合理支配暑假時間,充分利用把握機遇,通過調查了解到當代大學生暑期生活分為四類:一、參加社會實踐兼職打工。二、埋頭苦學,參加各類培訓班。三、出行旅遊度假觀光。四、在家「無聊」一族。

還有一點,大學生在離校以後大多數都是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去了,但實際上這種團聚只不過可能是他們回家的理由其中一個很好的"代名詞"罷了。因為對於基本上都出生在八十年代的我們來說,打心底里想我們的確和父母溝通的太少了,兩代人之間似乎存在一種無形的鴻溝。由此這就引發出了一部分人整天過著中午睡到12點、晚上看到12點、吃到12分飽的無聊生活……

同時我們也統計一下我們天津各高校的基本情況:

南開大學:現有各類學生35692人,其中本科生12707人,碩士研究生7112人,博士研究生2530人,留學生1085人
天津大學:本科生 15507人(其中第二學士學位生64人),碩士生7400餘人,博士生 2300餘人
天津醫科大學:本科以上在校生7500多人。其中,研究生1600人,留學生780餘人
天津商學院:在校生 15000 餘人。
天津外國語學院:在校生8000(8107)餘人,其中本科生7691餘人,研究生328人
天津財經大學:在校生16454人,其中全日制學生13632人(本科生11299人、研究生1341人,專科生992人),另有留學生334人
天津師范大學:現有各類學生近3萬人。 其中本專科學生11300餘人;研究生3000餘人(博士研究生48人、碩士研究生380人、教育碩士321人、研究生課程班2400餘人);外國留學生400餘人
天津科技大學:在校生18000餘人
天津工業大學:全日制在校生25000餘人
天津中醫葯大學:在校生近8000人。
天津理工大學: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餘人

按照16%的比例算就有400到600的在校學子是願意做志願者的(事實上,只要能把活動搞得紅火,參加人將不止這個數目)。筆者就所在的理工大學主校區也做過這樣的調查,共調查了231名在校生,其中就17人(佔7.3%)毫不猶豫地選擇做志願者,有69人(佔29.87%)在同學的影響下選擇做自願者。這說明什麼呢?

在天津有豐富的教育資源,每年的假期,這些資源將是閑置的。

活動開展計劃書

主題:組織高校學子假期支教西部
目的:培養當代大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和社會公益心,為西部教育,為社會和諧,為平衡東西發展作貢獻。協助西部,支援西部教育,暫時緩解西部教師短缺造成的壓力。同時也把各種新的有用的信息傳播到偏遠農村。
活動對象:西部各貧困偏遠農村,重點是教師不足的地區
參加人員:各高校在校學子,重點是我們的天津的高校的學子
活動經費:經費來源主要來自學校、政府的專用款,社會熱心人士的捐助,高校師生的募捐。主要用於捐助西部貧困家庭。志願者培訓由更高學歷的志願者提供。

志願者社團建設

在各高校內,始終都有一批來自農村,關注農村、關心農民的熱血青年,希望為農村做些事情。他們當中有部分同學根據學校和專業特點和優勢,建立了涉農社團,開展了各式各樣的極有意義的活動,例如寒暑假、「五一」、「十一」下鄉支農調研、支教扶貧活動,日常的三農方面知識講座和培訓。但相當一部分同學還處在游離狀態,學校團委或領導應幫助同學組織或建立各種志願者社團,並對其發展和支農活動給予大力支持。

有條件的學校應該成立「大學生支農調研項目」,為這些社團的成立發展提供指導,支持一些社團活動的開展,並且組織各地社團參與我們策劃的活動,召開支農調研經驗交流會,定期組織大型的培訓會,對各社團進行支農調研培訓,同時給予必要的資金支持。

同時,學校和社會應指導和幫助各社團,使他們能團結健康持續地發展。

倡議、募捐活動

學校團委、社團聯合董事會發起倡議,並積極組織和引導全體師生,在全校范圍內掀起一股良好的風氣。

志願者培訓

各志願者社團在每次行動時組織志願者進行相關的培訓,學校或團委組織應該幫助這些志願者組織開展各種支教、支農培訓。
支農活動:

根據各地農村的實際情況,每次下鄉前准備好要開展的各式的支農活動:給農村貧困戶募捐衣物,為孩子們帶去同學捐贈的文具,組織當地文藝活動和村民聯歡、協助建立鄉村文藝演出團體,幫助村民組建政策法規學習小組,成立「老年協會」、「婦女協會」,建立適合當地農村發展需要的合作社。

為形成高校和農村的互動,在一些比較成熟的農村地區,建議建立大學生與農村的共建基地,與當地農村簽訂長期合作的共建協議,和村民保持長期往來和協作關系,推動當地農村的多方面發展,同時也為大學生找到一個社會實踐、鍛煉才智的基地。
支教活動:

支教是大學生支農調研活動很重要的一項內容。大學生到農村支教,對農村的孩子不僅僅進行書本上的教學,更重要的是通過組織安排一些活動,寓教於樂,希望對他們未來生活和學習有所啟發引導,給孩子們放映一些最新的、有意義的影片,和孩子們一起做游戲唱歌,這些都是我們支教活動的內容。同時,還應將發現的新的觀念和思想要推廣到農村,比如環保意識,孩子們是很好的切入點。

重視支教活動的可持續性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在村裡呆上幾天後就一走了之,讓孩子們又回到原來的狀態。大學生志願者還應幫助一些鄉村學校建立了圖書館、手抄板報、廣播台等,讓孩子們學會自己去組織、管理,開辟一種文化氛圍,創造一個學習的空間。

信息站建設

部分研究表明農民最需要的往往不是物質和金錢,而是政策法律和農業科技以及教育等方面的信息。

信息渠道不暢、信息匱乏是農村發展的一大難題,限制了農民在致富和精神建設方面的改進能力,農民有時為了獲得一點信息,如中央政策、法律知識、教育知識或者實用技術資料,付出非常大的代價。而另一邊,這些信息被大量地堆積在城市的科研所的資料庫和網路中,沒能惠及農村發展,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

大學生志願者在支教活動中到農村也宣傳黨中央的政策法規,傳播農業科學技術,參與農村建設,促進農村的發展。事實上,大學生們也很願意參與到這項活動。

將活動具體到我們天津理工大學主校區,筆者認為先把各志願者統一起來成立一個志願者組織,並且與同盟學校的相對應的同性質的社團或組織聯系起來,在對外行動上爭取行動一致並且爭取得到政府和社會的支持。同時與中國志願者協會、志願者之家、中青社等組織保持密切的聯系,在信息收集和處理方面作長期的合作。

熱點內容
高考數學北京卷 發布:2025-09-02 19:27:08 瀏覽:353
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實施方案 發布:2025-09-02 18:27:11 瀏覽:10
師德師風的內容 發布:2025-09-02 17:21:54 瀏覽:531
永嘉教師考試 發布:2025-09-02 14:38:54 瀏覽:678
公眾微信怎麼申請 發布:2025-09-02 12:56:22 瀏覽:500
老師和家長溝通的語言 發布:2025-09-02 12:55:35 瀏覽:20
保定教師進修學校 發布:2025-09-02 07:26:44 瀏覽:743
性感班主任 發布:2025-09-02 05:14:58 瀏覽:611
高校師德總結 發布:2025-09-02 05:12:08 瀏覽:71
五年級教師家訪記錄 發布:2025-09-02 03:44:10 瀏覽: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