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兒園師德與禮儀徵文
禮儀在現代社會中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重要潤滑劑,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和內涵,逐漸成為社會思想道德和職業道德建設的基礎。嬰幼兒的可塑性極強,能夠敏銳地接受外界的各種信息,是良好行為形成的關鍵時期,禮儀作為國際社交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幼兒期進行教育培養,對幼兒今後的學習和整個人生的發展將產生積極的影響,尤其是...對幼兒的個性、社會性及道德品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2007年我園向中央教科所提出關於《幼兒園如何進行幼兒禮儀教育》的課題申請,立項後,我們根據《幼兒禮儀》教材和幼兒特點進行了綜合分析,分別將其融入環境熏陶、教育活動、主題活動、情景活動、親子活動中進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積極利用環境熏陶教育的自然性作用,習得禮儀 幼兒園是幼兒主要的社交場所,我們首先培訓教師懂得禮儀,並要求教師一言一行符合禮儀規范,為幼兒以及家長做出示範和表率,積極為幼兒創設養成良好行為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力求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禮儀教育。幼兒園專門開辟了「小朋友八榮八恥」專欄、「我是文明小市民」展示區、「教職工禮儀規范准則」、「學前兒童道德行為規范」等,在幼兒園的每個設施旁和各個場所均有溫馨提示,如:沿樓梯拾級而上, 小朋友會看到圖文並茂、易學易懂的話語:「不學螃蟹橫沖撞,不學小猴亂蹦跳,要學小貓輕輕走,靠右相讓好寶寶」;在每個盥洗間都會看見「不要讓水龍頭流眼淚」、「節約用水好寶寶」等以兒童化的語言進行教育提示,在操場上有:「我對花草點頭笑」、「我給垃圾找到家」、「人人齊動手,家園更美好」等,這些話語更像小朋友的一面鏡子,時刻督促著、提醒著他們從小就要做一個「講文明、懂禮儀」的人。 「環境育人」在兒童禮儀教育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使我園全體師幼和家長置身於濃厚的禮儀教育氛圍之中。 二、積極利用教育教學活動的主渠道作用,滲透禮儀 日常生活的每個環節,都能成為也都應該成為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的機會。 早來園時,老師帶領孩子們一起關心今天不高興、不開心的小朋友,「關愛」在這里升騰;進餐點時,「孔融讓梨」的故事讓孩子們明白了謙讓是快樂的享受;集體給小朋友過生日時,暖暖的溫情和愛意使孩子們感受到了分享快樂時,快樂就會重復;游戲活動時,孩子們學會了等待和輪流,文明和規則使孩子們懂得了自律是一種美德;自由活動時,孩子們難免違反規則,及時組織大家討論「事件」,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法,這樣使孩子們摒棄了原有的不良行為習慣,體驗到了良好禮儀行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例如:大一班的許婭茹總是搶在小朋友前第一個來園,有一天,當我看到她拉著媽媽喘著氣跑到教室時,臉上顯出了不快之情,我把她攬在懷里,在她耳邊悄悄地問「婭茹,怎麼了?今天為啥不高興呀?願意告訴老師嗎?」只見婭茹低下了頭,好像眼裡還噙著淚花,喃喃地說:「我來遲了五分鍾,您把所有的小椅子都擺放好了,我今天沒能幫助您……」聽著孩子感人的話語,我的全身一股暖流涌過,好可愛的孩子啊!她每天搶先來園,就是為了幫老師擺放小椅子,就是為了表達對小朋友和老師的「愛」,她這種「愛勞動」、「尊師長」、「愛同伴」的良好行為正是我們開展禮儀教育的結果。在這個愛的氛圍中,孩子們的良好禮儀行為逐步養成。他們互相「攀比」著誰幫助別人多,誰關心別人細,誰的行為好,大家都爭著做「禮儀小標兵」,幼兒園里一片「其樂融融」的和諧景象。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寓禮儀教育於健康、社會、語言、科學、藝術五大領域的游戲之中,變理性說教為感性的趣味活動。孩子們理解了《小熊請客》中的朋友之情,理解了《小豬變干凈了》朋友之間的不離不棄,懂得了《小羊過橋》中的文明謙讓,了解了《保護資源》的重要性等等,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堅持把培養幼兒文明禮儀行為習慣標准放在重要位置,關注指導幼兒的學習、生活、交往的方式和習慣。以平時的儀表、言語為切入點,通過強化訓練,把《幼兒文明禮儀行為規范》落到實際生活中,真正地使禮儀教育行之有效。 三、積極利用主題活動教育的參與性作用,理解禮儀 我園多年來堅持以主題活動形式貫穿教育目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2006年全國第二次貫徹《綱要》經驗交流會上進行了交流,2007年我園關於《幼兒園如何進行禮儀教育》的課題在中央教科所立項後,將禮儀教育納入了主題活動的范疇,主題活動就是通過預設與生成有機結合,幼兒園與家庭有機結合,來激發和幫助幼兒對禮儀的理解和落實。 如:小班有「我愛幼兒園」、「親親熱熱一家人」、「我會整理玩具」、「我們講衛生」等主題活動;中班有「同伴同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爭做文明好寶寶」、「爸爸媽媽真能幹」、「誇誇好寶寶」等;大班有:「學會合作和交往」、「我已長大」、「不同職業的人」、「了不起的中國人」等等這些主題活動時,幼兒、家長、教師積極參與、積極互動,使禮儀教育進入幼兒園、進入家庭,進入每個孩子和家長、老師的心田。幼兒在參與主題活動的實踐中,「獨斷、霸道、無禮、自私」等缺點改掉了,變成了一個個講文明、懂禮貌、守信譽、敬長輩、善交往的好寶寶。 四、積極利用情景模式游戲的實踐性作用,踐行禮儀 禮儀教育的過程不僅是一個認識的過程,也是一個實踐的過程,根據教育目標以主題活動的形式進行,每周有計劃地組織一節專門的文明禮儀活動,如:《在家在園一個樣》、《做客和待客》、《參加聚會》等豐富的教育教學形式,使幼兒在豐富多彩的情景表演活動中,全身心地投入,在比一比、看一看、議一議、想一想、做一做的實踐中,真正地理解了禮儀,幼兒的文明禮儀行為在不知不覺中趨於規范化。 五、積極利用親子活動方式的長期性作用,強化禮儀 幼兒禮儀是幼兒在幼兒園、家庭、社會活動中所必須遵守的一些簡單的行為規范。幫助幼兒了解禮儀知識、學習禮儀言行、增長禮儀經驗,通過多種形式讓幼兒與禮儀親密接觸,是幫助它們建立禮儀習慣的有效手段。幼兒禮儀不只是幼兒園的責任,還要家長和社會共同參與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為此,我園組織課題組成員創編了《親子禮儀操》,家長和孩子跟著音樂一邊做,一邊說,每天早來園和回家後都可以跟著做,這樣禮儀教育走進了千家萬戶,為社會禮儀教育起到了作用。 我園不僅注重在園禮儀教育,還和家長共同研究在遇到禮儀問題時的處理辦法,如:「孩子見人不懂問候」首先,在見面前,一定要先告訴孩子「待會兒會見到什麼人」、「要如何稱呼」,以及「該說什麼」,讓他有心理准備,甚至可先練習一下。見了面,要給孩子留時間,而不是大人忙著說話,突然間,發現孩子還沒和對方打招呼,就急著催孩子,結果愈催愈糟。家長應該做的是鼓勵他把先前練習過的說出來,如果真是害羞,一時怯場,讓孩子點點頭,笑一下也可以。回家後,則要極力贊賞孩子今天所做的事。例如,「你今天和隔壁爺爺奶奶打招呼了,做得很好。」其實孩子都很精明,當他發現「嘴甜」可讓大家都開心,又可得到獎賞時,他會很樂意去做這件事。類似的還有:「孩子在公共場所吵鬧不休怎麼辦?」「如何帶孩子參加宴會」「大人講話時孩子應該做什麼」等等。 總之,禮儀教育蘊藏於幼兒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於幼兒學習的時時刻刻,在幼兒園開展禮儀教育,可以重塑中華民族「文明禮儀」的新形象,形成良好的禮儀氛圍,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促進和培養幼兒全面和諧均衡發展。 古人雲:「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⑵ 結合實際談談教師職業道德禮儀的意義
教師適當的形象設計,優雅的舉止,瀟灑的風度,是影響教育活動和教育效果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其主要意義表現在:
第一,對形成學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有重要作用:
很多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都很強,他們第一次接觸教師時,會特別注意教師的儀表裝束,言談舉止,從而在心理上為教師定位,為自己與教師的關系劃上距離,是可親可信還是反感討厭?這就是第一印象。當然,在以後的接觸中,教師的德才學識會讓學生逐步了解,但教師良好的內在素養與外在形象的有機結合,會給學生留下美好深刻的第一印象,對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大有益處。調查表明,很多學生偏愛某一學科、喜歡某一老師,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第一堂課的影響。要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教師就必須有良好的禮儀修養,一舉一動,讓學生感到可親可敬。
第二,有利於提高教師的威信:
教師威信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它的形成不僅與教師的知識、能力等密切相關,也同時受教師外在形象的影響。舉止文雅、穿著樸素、儀態端莊、作風正派的教師形象,有助於在學生中建立起威信,甚至成為學生爭相模仿和崇拜的偶像;反之,不注意個人儀表風度,衣衫不整、蓬頭垢面、濃妝艷抹、行為不檢等形象欠佳的教師,往往會成為學生背後議論的對象,從而使教師威信的樹立大打折扣,會影響學生對該學科的印象。
第三,有利於樹立學生的形象: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師自身形象能直接影響學生形象的塑造。教師在施教的同時,學生通過對教師形象的觀察和模仿,形成對自己形象的定位。在年齡越小的學生意識中,教師越是值得尊敬和學習的人,這就是家長常說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話」的原因。即使到了高年級,學生視野開闊了,與教師的關系也變的復雜了,但教師仍然是學生生活世界中的重要人物,教師形象仍然是許多學生模仿的榜樣,從而繼續對學生的形象設計起著不容忽視的引導規范作用。
第四,直接關繫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師教育效果的好壞:
目前教師完成職業任務的主要途徑仍然是言傳身教。如果教師不僅口說而且能真正身體力行,必然能留給學生良好的師者形象,獲得學生的尊重。這樣,學生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便於教師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提高工作效率和教育實效。
⑶ 幼兒園培訓心得團結,師德,禮儀,技能
幼兒園師德培訓心得體會3篇
師德師風對一個教師來說特別的重要,因為,教師是孩子行動的標桿,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下面是幼兒園師德培訓心得體會,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篇一:幼兒園師德培訓心得體會
教師首先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這些話是千真萬確的真理。學生有著天然的向師性,特別是幼兒園老師,把教師的言行視為典範,據好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開口就是"這是我們老師說的",閉口就是"這是老師叫我們做的"。在孩子眼中,我們老師是真理的化身,我們的一言一行就成了孩子效仿的對象。記得有一次,看到我班中的一個小朋友在走獨木橋,她好像從來沒走過,只見他走一步又掉下來了,走一步又掉下來了,當時,我就樂了,不禁脫口而出:"胡曉好笨啊,獨木橋都走不好,"有一天早鍛,那天活動也是走獨木橋,胡曉連蹦帶跳地來到我身邊,得意洋洋地說:"老師,我會走獨木橋了,你看我都可以迅速騰快跑了。"
我連忙表揚了他,可沒想到他接下來的一句話讓我大吃一驚:"老師,邱鈺寧不會走獨木橋,她是個膽小鬼,笨死了。說著,就咯咯咯地笑了起來。我的心著實咯噔了一下,沒想到我無意中的這么一句話語卻在孩子心中留下那麼深眾多創造的陰影,而且現學現賣,馬上用來形容別的小朋友,這真的讓我始料未及。看來,教師的言行盡管只出現微小空間的偏離,但在眼睛像"錄象機"、耳朵像"錄音機"、腦子像"電子計算機"的孩子面前,就會成倍地放大,並加以迅速地模仿。在以後的接觸中,我經常聽見孩子們說你是笨蛋,你好笨之類的話,雖然對於我們來說是這么的不經意,也沒關系,可看來,我們教師要特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這樣才能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
⑷ 師德禮儀文明用語
尊師重教,那應該是非常人們熟悉的。要文明禮貌的話,那肯定要寫一些老師好,老師辛苦了。這類的詞語同時呢作為老師來說,也應該對於孩子們的問候呢表示一些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