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熱是什麼病
⑴ 為什麼這個暑假很熱~
溫室效應
概論
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就是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短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層厚厚的玻璃,使地球變成了一個大暖房。據估計,如果沒有大氣,地表平均溫度就會下降到——23℃,而實際地表平均溫度為15℃,這就是說溫室效應使地表溫度提高38℃。
除二氧化碳以外,對產生溫室效應有重要作用的氣體還有甲烷、臭氧、氯氟烴以及水氣等。隨著人口的急劇增加,工業的迅速發展,排入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相應增多;又由於森林被大量砍伐,大氣中應被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沒有被吸收,由於二氧化碳逐漸增加,溫室效應也不斷增強。據分析,在過去二百年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25%,地球平均氣溫上升0.5℃。估計到下個世紀中葉,地球表面平均溫度將上升1.5——4.5℃,而在中高緯度地區溫度上升更多。
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中,含量基本上保持恆定。這是由於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始終處於「邊增長、邊消耗」 的動態平衡狀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80%來自人和動、植物的呼吸,20%來自燃料的燃燒。散布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於水中。還有5%的二氧化碳通過植物光合作用,轉化為有機物質貯藏起來。這就是多年來二氧化碳占空氣成分0.03%(體積分數)始終保持不變的原因。
但是近幾十年來,由於人口急劇增加,工業迅猛發展,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氣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遠遠超過了過去的水平。而另一方面,由於對森林亂砍亂伐,大量農田建成城市和工廠,破壞了植被,減少了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的條件。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漸縮小,降水量大大降低,減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條件,破壞了二氧化碳生成與轉化的動態平衡,就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長,就使地球氣溫發生了改變。
在空氣中,氮和氧所佔的比例是最高的,它們都可以透過可見光與紅外輻射。但是二氧化碳就不行,它不能透過紅外輻射。所以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熱量輻射到太空中,具有調節地球氣溫的功能。如果沒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氣溫會比目前降低20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過高,就會使地球彷彿捂在一口鍋里,溫度逐漸升高,就形成「溫室效應」。 形成溫室效應的氣體,除二氧化碳外,還有其他氣體。其中二氧化碳約佔75%、氯氟代烷約佔15%~20%,此外還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種。
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現在增加一倍,全球氣溫將升高3 ℃~5 ℃,兩極地區可能升高10 ℃,氣候將明顯變暖。氣溫升高,將導致某些地區雨量增加,某些地區出現乾旱,颶風力量增強,出現頻率也將提高,自然災害加劇。更令人擔憂的是,由於氣溫升高,將使兩極地區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許多沿海城市、島嶼或低窪地區將面臨海水上漲的威脅,甚至被海水吞沒。20世紀60年代末,非洲下撒哈拉牧區曾發生持續6年的乾旱。由於缺少糧食和牧草,牲畜被宰殺,飢餓致死者超過150萬人。
這是「溫室效應」 給人類帶來災害的典型事例。因此,必須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控制人口增長,科學使用燃料,加強植樹造林,綠化大地,防止溫室效應給全球帶來的巨大災難。
科學家預測,今後大氣中二氧化碳每增加1倍,全球平均氣溫將上升1.5~4.5℃,而兩極地區的氣溫升幅要比平均值高3倍左右。因此,氣溫升高不可避免地使極地冰層部分融解,引起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十分嚴重的。如果海平面升高1 m,直接受影響的土地約5×106 km2,人口約10億,耕地約佔世界耕地總量的1/3。如果考慮到特大風暴潮和鹽水侵入,沿海海拔5 m以下地區都將受到影響,這些地區的人口和糧食產量約佔世界的1/2。一部分沿海城市可能要遷入內地,大部分沿海平原將發生鹽漬化或沼澤化,不適於糧食生產。同時,對江河中下游地帶也將造成災害。當海水入侵後,會造成江水水位抬高,泥沙淤積加速,洪水威脅加劇,使江河下游的環境急劇惡化。溫室效應和全球氣候變暖已經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目前正在推進制訂國際氣候變化公約,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科學家預測,如果我現在開始有節制的對樹木進行採伐,到2050年,全球暖化會降低5%。
影響
受到溫室效應和周期性潮漲的雙重影響,西太平洋島國吐瓦魯的大部分地方,即將被海水淹沒,包括首都的機場及部分住宅和辦公室。
由於溫室效應會導致南北極冰雪融化,水平線上升,直接威脅吐瓦魯,所以該國在國際環保會議上一向十分敢言。前總理佩魯曾聲稱吐瓦魯是「地球暖化的第一個受害者」。
特點
溫室有兩個特點:溫度較室外高,不散熱。 生活中我們可以見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溫室。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來做溫室,是讓太陽光能夠直接照射進溫室,加熱室內空氣,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讓室內的熱空氣向外散發,使室內的溫度保持高於外界的狀態,以提供有利於植物快速生長的條件。
後果
1) 地球上的病蟲害增加;
2) 海平面上升;
3) 氣候反常,海洋風暴增多;
4) 土地乾旱,沙漠化面積增大。
科學家預測:如果地球表面溫度的升高按現在的速度繼續發展,到2050年全球溫度將上升2-4攝氏度,南北極地冰山將大幅度融化,導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島嶼國家和沿海城市將淹於水中,其中包括幾個著名的國際大城市:紐約,上海,東京和悉尼。
⑵ 什麼時候放暑假啊 好熱
地方不同,放假的時間也不同,比如成都的學校一般是7月1日放假,而杭州則要到7月10號前後,但全國學校開學的時間一般固定為9月1日。你可以到地方的學校官網去看看具體的放假時間。
⑶ 暑期熱旅遊時間什麼時候結束
應該是8月28日左右吧
⑷ 暑假去成都旅遊,7月熱還是8月熱
麗江古城(雲南省麗江市)
三亞 (海南省)
西塘古鎮 (浙江省嘉善縣)
鳳凰古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陽朔 (廣西自治區桂林市)
馬爾地夫,全球頂級的海島度假聖地
巴厘島以典型的海濱自然風光和獨特的風土人情而聞名
瑞士采爾馬特,阿爾卑斯山中的環保小鎮
⑸ 暑假天氣很熱,該怎麼充實地度過假期
暑假是你提高英語能力、學英語的好機會。在學好英語的情況下,也可以去學第二門外語,比如法語、德語等。這對你以後的生活與發展都是非常有好處的。學習完了,減肥、健身也很重要。
⑹ 暑期什麼興趣班比較好,天氣比較熱
暑假天氣炎熱,最好是室內的興趣班
游泳班比較不錯,既能學會一門技能,還可以順便避暑
如果喜歡樂器,可以報個二胡或者小提琴班等等
當然最重要的要看孩子的興趣,只有他喜歡的才最適合
⑺ 暑假去泰國旅遊會很熱嗎,什麼季節數和去泰國旅遊
泰國中南部全年可明顯分為三季:2月-5月氣溫最高,平均32℃~38℃,稱為「熱季」,空內氣乾燥容;6月至10月下旬,此為「雨季」,全年有85%的雨量集中在雨季,月平均溫度維持在28℃左右;雨季過後迎來一年之中最佳的季節——「涼季」,此為11月至次年1月,平均氣溫為19℃-26℃。雖稱「涼季」,但對中國遊客來說不能算冷,感覺非常舒適。
⑻ 天柱山暑期很熱嗎
如果你體質正常的話,應該是不會中暑的(體虛的朋友就要考慮清楚了),內我上次上去的時候也容是暑假,太陽挺大的,爬上去也挺累的,不過上山的時候山間還是挺陰涼的(流汗那些是肯定會的,大夏天走個路都會就別說上山了),而且到了一定高度就會有山風,空氣也是沒的說,而且上山風光也是挺好,有時候爬上去一身汗,山風一吹很容易感冒,建議女孩子帶個加涼de外衣,最後要務必帶水上去,食物上面也有,不過有點貴,土豪可以不用考慮,但水還是乖乖背上去吧,不然你還沒爬上去就渴的半死了,代表天柱山的人民歡迎你,祝你旅途愉快。
⑼ 暑假為什麼會這么熱啊
從地理角度來講 由於地球饒太陽轉 一圈時間為一年 太陽的直接照射位置就把 地球分成了四個季節 南北回歸線 是太陽光直接照射的往返限制 每年 3月23日左右 太陽光直接照射到赤道 這時候是 春分 太陽開始向北半球移動 6月22日左右所謂的夏至 太陽光直接照射到北回歸線 這是太陽光在北半球照射地點最遠的 而北極正好出現極晝 南極正好出現極夜現象 至於極晝極夜就是 24小時都是白天和24小時都是夜晚 言歸正傳 6月開始北半球由於太陽光照射 開始氣候變熱 按照道理來說 應該在6月是最熱的時候 那為什麼 7 8月才是最熱呢 這是因為 之中有個地球溫度 在7 8月地球自身熱量也開始 散發出來 加上太陽照射 所以成最熱的時候 所以夏天就成了最熱的時候 這時候 是南半球 最冷的時候 由於太陽光沒直接照射到那裡 9月23日左右所謂的秋分 也就是太陽光從北邊開始往南邊運動 太陽光再次照射到赤道 而被半球開始氣溫邊冷 12月22日左右冬至 那就是太陽光直接照射到南回歸線 南北極極晝極夜交換 南半球 開始變熱 被半球開始邊冷 道理與上面基本相同 當再過一年3月23日那就是第2年春分
太陽從南半球開始向北半球移動 南半球開始邊冷北半球開始邊熱。因為我們身處在北半球 所以冬天是最冷的時候 夏天是最熱的時候 如果我們身處在南半球那麼就是夏天最冷 冬天最熱 還有一個特殊情況 你生活在 南北極線內 那麼 一年四季你都會冷 如果你生活在南北回歸線之內 赤道附近 你一年四季都會熱。
⑽ 中國家長為何會點燃暑期「報班熱」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假期不能休息,要用來反超」……雖然直呼「半年工資,養不起一個暑假裡的孩子」,但在教育焦慮推波助瀾下,家長們依舊堅持把文化補習班、興趣拓展課等「搶跑式培訓」作為孩子暑期「標配」。
對於中國家長的教育焦慮,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社會心理學教授馬廣海分析說,在當前優質教學資源的競爭壓力和以成績定優劣的教育模式限制下,中國家長普遍存在教育焦慮,利用一切時間拚命為孩子「加碼」。「各種壓力下,父母要做到不焦慮,真的很難。」
中國家長教育孩子呈現出盡早、盡多、盡全的特點,在孩子年齡尚幼時就讓他們獲取知識,涉獵內容多而雜,這都緣於父母的教育焦慮。山東師范大學青年教師崔勇表示,傳統教育觀念在中國人心中根深蒂固,看重勤學、苦學、勸學,在某種程度上忽略了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個體特點。「建議家長讓孩子從眾多涉獵的知識門類中選擇最喜歡的加以發展,正面引導和鼓勵孩子,培養他們持之以恆的精神,才能把興趣變成特長。」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