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師生有如

師生有如

發布時間: 2021-01-14 18:59:24

如何老師保持一種正常的師生關系

1、尊重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見到老師禮貌地打聲招呼。尊重這個是必須的,作為學生如果你連老師都不尊重,甚至是在老師背後謾罵的話,你覺的老師聽到後,心裡就會不舒服,因此嚴重影響師生關系。所以一定要記得,尊重老師。

2、勤學好問,虛心求教。除班主任外,任課老師並沒有多少時間和學生直接交往,常向老師請教學習上的問題會加深師生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良好的師生關系還是學生處理各種人際關系的榜樣,對學生性格、品質的培養和長遠發展意義重大。它還會影響教師教學水平的發揮和教育目的的順利達成,和學生關系疏遠會影響教學質量,錯失許多教育契機。

Ⅱ 中國人有句俗語說「師生如父子」,這句話的真正內涵是( )

指的是教師對學生既有像父母一樣的關愛,卻沒有像父母對自己孩子一樣的偏愛。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尊師重教的國家。早在先秦時,古人便把師與天、地、父並列,國家還按照名位、官階品級,劃分了一整套禮儀等級制度,用「法度」即法統、條律來加以貫徹。

並對教師的地位、職責、作用作了詳細而具體的規定,對於尊師形成了一整套嚴格的禮數法度,對後世的教育制度的發展、沿革、衍變產生了深遠影響。

故無論今時往昔,尊師重教,不僅關乎個人的發展前途,也關乎一個民族與國家的盛衰興亡,這也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得以源遠流長的最重要傳承。

(2)師生有如擴展閱讀:

教師和學生,本是一對親密的矛盾體。清華大學原校長梅貽琦說過,「師生猶魚,行動猶游泳,大魚前導,小魚尾隨,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不求而至,不為而成」。這種「從游」關系,描述出教學活動中美妙的互動。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亦是唯一延續至今且不曾中斷的文明,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師者肩負傳道授業解惑之神聖使命,始終載舟而行,故不曾有停泊之虞。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傳統極為重要的價值觀念取向。

Ⅲ 中國人有句俗語說, 師生如父子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就好像父親與兒子一樣。教師對學生有教育、管教的責任,學生也要對教師像尊敬自己的父親一樣尊敬。
中國也有一句俗語道「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您!

Ⅳ 誰有師生關系的比喻句如老師是大樹我是小草

老師是風,我們是帆
老師是燈,我們是路
老師是燈塔,我們是航船
老師是天空,我們是小鳥

Ⅳ 與師生有關的成語有哪些

與師生有關的成語:盡職盡責 , 提心吊膽, 尊師愛生, 諄諄善誘,去粗取精 , 青出於藍 , 良師益友, 溫故知新 , 一脈相傳,語重心長, 熱情洋溢, 不慌不忙 , 心平氣和 ,繪聲繪色, 金玉良言 ,諄諄教誨,諄諄善誘 為人師表 耳濡目染 言傳身教, 口若懸河 ,要言不煩, 良師益友, 尊師重教 ,師恩難忘,尊師愛生 諄諄教誨, 舐犢之愛……


Ⅵ 師生有矛盾必先處罰教師,你認為合理么

現在的社會中,新時代的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從小就在孩子學習上面投入了大量的心血,為了就是能夠讓孩子有一個好成績,培養一個好習慣,畢竟未來的時代里,各種行業競爭壓力這么大,如果沒有學歷或者一技之長很難能夠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速度,但是孩子在和老師的相處中,肯定有一些學生不聽老師的話,和老師發生矛盾,但是學校卻不分青紅皂白就處罰老師,這一行為顯然十分不合理,老師本來就是一個神聖的職業,教書育人,這種行為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

會讓孩子更加自以為是

首先當孩子和老師發生矛盾的時候,我相信肯定大部分原因是因為孩子不聽話,但是學校卻先處罰老師,這樣一來就會讓學生認為自己做的沒錯,是老師的做法有問題,並且現在連老師惹我都要被處罰,這樣一來,孩子會產生自以為是的心理,即使是在後面的生活中也會出先同樣的事情,不過那個時候就沒人能夠照顧他了。


總的來說,矛盾需要化解,問題需要調查清楚。

Ⅶ 什麼是師生關系師生關系的基本要求有那些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對待的態度等,它是教育教學過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關系。師生關系不僅是知識賴以傳授的重要條件,而且是學生人生初期人際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的師生關系,可以使學生獲得積極的生活體驗和生活態度,並且遷移到他的同伴關系,使他與社會與他人形成積極的交往關系,從而影響他整個的人生。處於社會轉型時期的教師,面對當代社會知識信息傳播媒介日益擴大增多、傳播速度加快的現實,應不斷地思考自身職能,使學生們在富於教育性的師生關系中不僅獲得知識與智能的發展,而且體驗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同時受到激勵、鼓舞、指導、忠告和建議。

那麼,在當前教育形勢下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以及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何積極意義?本文試圖從這些方面作初步的思考。

一、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可行性策略

(一)、確立科學的學生觀,與學生平等對話。老師要蹲下身來和學生交流,與學生處於平等地位,讓學生真正感到老師是他們的朋友,是合作的夥伴。只有拉近師生間的「心靈距離」,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

(二)、信任學生,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如果說民主是架在教師和學生心靈之間的橋梁,那麼信任便是這座橋的橋墩。只有相信學生擁有的能力及潛能,才會給學生真正的民主權。教師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尊嚴。對每一個學生都要以誠相待,即使學生有這樣那樣的錯誤缺點,教師也應以理服人,給予真誠的幫助。同時,作為教師應該明確信任也是一種教育力量,它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會激勵他們克服困難,勇於爭先。學生往往能夠從教師的信任和期待中體驗到自己的尊嚴,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從而激發自己要不斷進取。

(三)、放寬視野,鼓勵學生批判。只知道盲目服從,一味接受的學生永遠只能生活在權威、老師的陰影里,成為知識的奴隸,老師應放遠目光,從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出發,鼓勵學生向書本、向教師、向權威挑戰,促進學生的獨立思維、批判思維、創新思維。

(四)、嚴於律己,為人師表。教師的教學過程,實則是一個言傳身教的過程,教師的言行舉止,思想道德,都是學生模仿的榜樣,它將直接影響學生對道德品質和審美修養的培養,同時他還通過學生作用於家庭和社會。他不僅影響著學生學習期間的成長,也影響著他們的一生。為此教師必須嚴於律己,作好表率作用。

此外,教師要更好地肩負起「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還必須不斷充電,完善自我。教師只有不斷吸收新知識、新信息,補充新鮮血液,才能正確地給學生以指點,順利地和學生合作,學生才會因教師無形的人格魅力、知識魅力而樂於與老師交往,並在老師的身教影響下樂於求知,積極探索。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的積極意義

(一)、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促進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人際關系是對人的心理發展最具影響力的心理環境,大量事實表明,師生關系、同學關系適應良好的學生,其心理則會健康發展;

反之,師生關系、同學關系適應不良的學生則會有敵對思想、自卑感,從而對其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大量的調查結果也表明,師生關系適應良好是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

(二)、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活動有效進行的重要保證。師生關系在教育活動與教育效果之間起著一種潛在的「中介」作用,假如師生感情好,老師的表揚,學生認為是鼓勵;老師的批評,學生認為是愛護,表揚和批評在融洽的師生感情中能成為學生前進的動力。如果師生關系緊張,表揚,學生認為是哄人;批評,學生認為是懲人,表揚和批評就成了教育的障礙。同樣,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中,學生會深深地喜愛教師,進而由愛老師轉變為愛他所上的課,進而愛他所教的學科,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

(三)、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於發展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促進學生早日適應社會。可以說,一個人的發展取決於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展,學生正是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實現個體的社會化。學生往往有意無意地模仿成人的態度或行為榜樣,通過他們去了解社會的期望和規范,教師在「有意無意」中就充當了這樣的「榜樣」角色。學生通過師生關系這扇窗戶,透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斷擴大和深化人際關系網,發展社交技能,學會友好合作,學會公平競爭,學會選擇發展,學會適應生存,從而有效加速社會化進程。

Ⅷ 理想的師生關系有哪些表現如何建立理想的師生關系

一、 教師自我了解和了解學生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前提條件。
教師的自我了解是自我教育的依據,了解學生則是對學生因材施教的依據。因此,教師首先需要了解自己,要有自知之明,嚴於解剖自己,正確評價自己,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並據此進行自我修養、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正如19世紀德國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只有當他自己致力於他自己的教育和教養時,他才能實在地培養和教育別人。」其次,教師又要深入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個性差異等。教師既要理解學生,將心比心,關懷備至,又要對他們循循善誘,嚴格要求。教師只有在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進行自我教育和教育學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二、 師愛生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本要求。
師生關系是社會制度和人際關系在學校生活中的具體體現。封建社會的師生關系是師道尊嚴,教師有絕對的權威,甚至對學生進行嚴厲體罰,學生也必須絕對服從。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關的關系是金錢關系,師生關系也受到這種金錢關系的污染影響。社會主義社會的師生關系則是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師生關系,尊師愛生是建立這種新型師生關系的基本要求。一個班,關起門來就是一個大家庭。如果,這個大家庭中的每一個同學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關心著、幫助著、照顧著、鼓舞著,那麼他便是溫馨的,溫暖的。尊師和愛生是密不可分、互相聯系又互相促進的。教師受到學生的尊重,就會產生光榮感,從而更加熱愛學生和熱愛教育事業,更加自勵自勉,處處身教言教都給學生以良好的榜樣影響。而學生受到教師的關懷愛護,又會更加尊重和熱愛教師並聽從教師的教誨。
三、 正確的學生觀和教師觀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因素。
正確的學生觀是教師愛生的基礎,而正確的教師觀則是學生尊師的基礎。教師的學生觀大致可分為兩類:有的教師卻片面地認為學生中調皮搗亂者多,愚蠢不可教育者多,因而他們處處與學生相悖而行,造成師生關系緊張,或者對學生失去信心,放棄教育。與之相反,有些教師認為不管是聰明的還是笨拙的,聽話的還是頑皮的學生,都是可愛的,可以教育好的,因而他們總是以滿腔熱情、堅強的意志、高明的教育教學藝術把學生教育好。可見,教師的學生觀影響教師的工作態度,也影響到教育的效果。教師不僅應有正確的學生觀,而且要深入了解學生的教師觀。學生的教師觀往往是教師的學生觀的反映。學生尊敬教師,是向師性的反映,不能代表學生的教師觀。學生的教師觀比較復雜,不能簡單地看成只是兩個極端:尊師心理和輕師心理。師生雙方都要遵循認識的一般規律,從感性到理性,從現象到本質,冷靜、客觀、全面地考察分析對方,才能樹立比較正確的學生觀和教師觀,從而促進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四、 教師的民主作風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主因素。
教師的民主作風對生關系的影響極大。有些教師不學習和研究心理學、教育學和教學法,不從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上努力,而只是盲目地追求個人權威,他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管自己的要求和做法是否全合乎教育規律和原則,是否有利於學生的身心發展,而一味要學生言聽計從。他們還任意懲處學生,使學生受到心理壓抑卻不敢發表意見,這種獨斷 專行的教師作風是造成最壞的師生關系的主要原因。據有關心理調查表明,學生最喜歡的是和藹可親、具有民主作風的教師;學生最討厭甚至內心怨恨的則是那些專制型的教師。因此,教師應該尊重學生,平等與學生相處,教育教學中發揚民主作風,才能促進師生雙方互相信任,把師生關系推向和藹。要相信,師生之間是心相通、情相連的,學生的心靈永遠向他們的教師敞開著。

熱點內容
保護環境英語 發布:2025-08-28 03:15:54 瀏覽:899
蕭愚家庭教育網校 發布:2025-08-28 03:09:25 瀏覽:238
歷史朝代皇帝順序表 發布:2025-08-28 02:00:58 瀏覽:699
馬雲哪裡人 發布:2025-08-27 23:35:16 瀏覽:467
如何看微信聊天記錄 發布:2025-08-27 23:24:53 瀏覽:719
小學師德考試試題 發布:2025-08-27 21:13:38 瀏覽:956
四年級數學期中考試試卷 發布:2025-08-27 21:03:57 瀏覽:751
武當道教學院 發布:2025-08-27 17:31:23 瀏覽:744
女圍棋老師 發布:2025-08-27 16:48:45 瀏覽:218
精銳教育地理 發布:2025-08-27 14:01:34 瀏覽: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