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樓師德

樓師德

發布時間: 2021-01-22 10:39:29

A. 婁師德唾面自乾的典故 婁師德是怎樣的一個人

婁師德,生於公元前630年,卒於公元前699年,是鄭州原武也就是現在的河南原陽人,是唐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將軍,曾經官至宰相,是不可多得的文武雙全的大臣。因為他為唐朝所作出的突出事跡和貢獻,而被唐德宗列入三十七個宰臣上等之一,與房玄齡和杜如晦等名臣齊名。
婁師德在二十歲的年紀便考取了進士,隨後被任命為江都(即現今江蘇揚州)縣尉,因為政績突出隨後便升任監察御史職位。婁師德是文臣出身,但是他也曾經隨軍征戰過。那是在678年,唐高宗命令當時的宰相李敬玄為統領,率軍討伐吐蕃,並在河南、河北一帶招募兵士。婁師德挺身而出,前去應募。高宗十分高興,便任命他為散朝大夫,跟隨宰相出征。沒想到宰相李敬玄對戰事一竅不通,結果導致大敗,手下的大將劉審禮也被俘。婁師德在這種危急關頭,整備殘存兵力,他陳說利害關系,以自己的雄辯之才說服了吐蕃將領論贊婆,解救了這次危機。他隨後便被任命為中侍御史和河源君司馬職位,主持屯田工作。後來在吐蕃侵犯河源軍時率軍迎戰,八次作戰無一敗績,完全展示了他作為將領的雄才大略的一面。
因為他突出的功績,他曾經先後兩次擔任宰相的職位,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足以看出皇帝對他的信任和器重。他在699年九月病逝於現在的甘肅靖遠,享年七十歲,也算是壽終正寢。
縱觀婁師德的一生,不管是擔任文臣還是武將,他都勤勉奮進,有所作為,而且他生性寬厚仁愛,對人親切友好,始終保持一顆謙卑謹慎的心。他的這種高貴品質和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崇敬。
婁師德唾面自乾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個成語叫「唾面自乾」,意思是如果別人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能還擊,也不能把唾沫擦掉,而是應該讓唾沫被自然吹乾。這個成語形容的是那種受了巨大的侮辱卻仍然能夠忍耐,不會反抗的人。這個成語並不是憑空捏造出來的,它的來歷跟我國古代一個著名的大臣有關,這個人就是唐代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宰相和將軍之位的婁師德。
婁師德,是生活在唐代初期的一位具有過人謀略和智慧的大臣。他字宗仁,出生在鄭州原武即現在的河南原陽。他二十歲的時候便考取了進士,起先擔任江都縣尉的官職,隨後因為政績突出而升遷至監察御史。此後又以文官的身份應征從軍,跟隨軍隊遠征吐蕃,建立了一番戰功,之後便被任命為殿中侍御史和河源軍司馬等職位。之後便是兩次拜相,直到公元699年病逝,此後皇帝為了表彰他做出的卓越功績,追贈他為涼州都督,謚號為貞。
婁師德能夠在官場上一路高升除了他自己確實是有才能之外,跟他的容忍和寬厚的性格是分不開的。有一次,他的弟弟被朝廷派去做代州刺史,在臨別之際,婁師的說道:「我現在是宰相,你也做了高官,我們這一家的身份現在是很高貴了,但是如此一來肯定斛招來有心之人的嫉恨,那麼我們一個怎麼辦呢?」他的弟弟回答:「如果今後有人朝我吐口水,我也決不會反抗,把口水擦去就行了。」但是婁師德卻不以為然:「這還不夠,人家朝你吐口水是生氣的表現,你把口水擦掉,會使別人更加憤怒。你應該欣然接受,讓口水慢慢變干。」這就是成語「唾面自乾」的來歷。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婁師德博大的胸懷和強大的忍耐力,這也正是幫助他在朝堂之上與人和平相處的重要品質~

B. 樓師德文言文翻譯

是婁師德嗎?
http://..com/link?url=-ieBtejERV4krkw-
(武後)以夏官侍郎婁師德同平章事。師德寬厚清慎,犯而不校。與李昭德俱入朝,師德體肥行緩,昭德屢待之不至,怒罵曰:「田舍夫!」師德徐笑曰:「師德不為田舍夫,誰當為之!」其弟除代州刺史,將行,師德謂曰:「吾備位宰相,汝復為州牧,榮寵過盛,人所疾也,將何以自免?」弟長跪曰:「自今雖有人唾某面,某拭而已,庶不為兄憂。」師德愀然曰:「此所以為吾憂也!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夫唾,不拭自干,當笑而受之。」

唐代婁師德的弟弟即將出任一個州的州長,赴任之前,來向兄長辭行,並向兄長討教做人和做官的經驗。
婁師德告誡弟弟說:「現在,我做宰相,你做州長,你知道別人會怎麼樣呢?」
弟弟說:「我猜想他們准會妒嫉咱們。」
「那你准備怎麼對付呢?」
弟弟認真地說:「哥,我雖然不聰明,但頗有忍耐之心,從今以後,如果有人把唾沫吐在我的臉上,我會悄悄地把它擦乾。人家的妒嫉和挑釁,我不會計較,我裝著不知道,不去管它,這樣就可以平息他們的妒火,不至於結下冤家,惹事生非。因此,你可以不必為我擔憂了。」
婁師德聽了,搖搖頭說:「你所做的,正是我所擔憂的:你想想,人家為什麼向你吐口水?還不是為了侮辱你。你如果把口水擦乾,雖然並沒有對他表示抗議和不滿,但還是違背了人家的意願,掃了他的興。人家沒有達到目的,自然不會罷休,下次可能還要吐到你的臉上。因此你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唾沫留著,讓它自己幹掉,沒有人時再把它洗去。」
弟弟聽了,越發佩服兄長的寬容大方。

C. 婁師德與狄仁傑 婁師德是怎樣的一個人

sorry,I don't know.

D. 婁師德與狄仁傑 全文翻譯

一、譯文:狄梁公與婁師德一同擔任國相。狄仁傑排斥婁師德不是一天了,武則天問他說:「朕重用你,你知道原因嗎?」回答說:「我因為文章出色和品行端正而受到重用,並不是無所作為依靠別人的。武則天對他說:「我曾經不了解你,你受重用,其實是婁師德的功勞。」於是令侍從拿來文件箱,拿了十幾篇推薦狄仁傑的奏摺給狄仁傑。狄仁傑讀了之後,羞愧得自我責備,武則天沒有指責他。狄仁傑走出去後說:「我沒想到竟一直被婁大人包容!然而婁公從來沒有自誇的神色。」

二、原文:宋·王讜《唐語林》

狄梁公與婁師德同為相。狄公排斥師德非一日。則天問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以乎?」對曰:「臣以文章直道進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則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實師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篋,得十許通薦表,以賜梁公。梁公閱之,恐懼引咎,則天不責。出於外,曰:「吾不意為婁公所涵,而婁公未嘗有矜色。」

(4)樓師德擴展閱讀

人物介紹

一、狄仁傑(630~700年),字懷英,並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人。唐朝武周時期政治家。

出身太原狄氏 ,早年以明經及第,歷任汴州判佐、並州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江南巡撫使、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等職,以不畏權貴著稱。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升任宰相,擔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四個月後,為酷吏來俊臣誣以謀反,奪職下獄,貶為彭澤縣令。營州之亂時,得到起復。神功元年(697年),再度拜相,擔任鸞台侍郎、同平章事,遷納言。用於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復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培植舉薦忠於唐朝的勢力,成為大唐社稷得以延續的重要支柱。

久視元年(700年),拜內史令。同年九月,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謚號文惠。唐中宗復位後,追贈司空、梁國公,累贈太師,配享中宗廟廷

二、婁師德(630年-699年),字宗仁,鄭州原武(今河南原陽)人,唐朝宰相、名將。

婁師德進士出身,由江都縣尉累遷至監察御史。後以文官應募從軍,西征吐蕃,立有戰功,被任命為殿中侍御史兼河源軍司馬,主持屯田。又升任左金吾將軍、檢校豐州都督。

長壽元年(692年),婁師德回朝,任夏官侍郎,次年拜相,不久又任河源等軍檢校營田大使,內遷秋官尚書。後因征討吐蕃兵敗,被貶為原州員外司馬。

萬歲通天二年(697年),婁師德再次拜相,改任納言,次年出任隴右諸軍大使。699年(聖歷二年),婁師德病逝,追贈涼州都督,謚號貞。

E. 婁師德傳 翻譯

婁師德身長八尺,方口博唇,為人寬厚,深沉有度量,即使冒犯他也不計較。一次他與李昭德一同入朝,婁師德因身體肥胖而行動緩慢,李昭德久等他也不來,便怒罵他:「為田舍子所留。」婁師德卻笑著說:「吾不田舍,復在何人?」
婁師德的忍讓在歷史上也是非常出名的。後來其弟授任代州(治雁門,今山西代縣)刺史,將要赴任時,婁師德問他他:「吾備位宰相,汝復為州牧,榮寵過盛,人所疾也,將何以自免?」其弟跪下說:「自今雖有人唾某面,某拭之而已,庶不為兄憂。」婁師德神色憂慮地說:「此所以為吾憂也!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夫唾,不拭自干,當笑而受之。」 這就是成語受唾自乾的來歷。正因如此,婁師德才在武則天執政時,始終受到武則天的信任。
婁師德除了上述的優點外,還善於舉諫人才。狄仁傑當宰相之前,婁師德曾在武則天面前竭力推薦他,但狄仁傑對此事卻一無所知。他認為婁師德不過是個普通武將,很瞧不起他,一再排擠他到外地。武則天察覺此事後,便問狄仁傑:「師德賢乎?」狄仁傑說:「為將謹守,賢則不知也。」武則天又問:「知人乎?」狄仁傑說:「臣嘗同僚,未聞其知人也。」武則天笑著說:「朕用卿,師德薦也,誠知人矣。」並隨手拿出以往婁師德推薦狄仁傑的奏章,讓狄仁傑觀看。狄仁傑看後,十分慚愧,嘆息道:「婁公盛德,我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遠矣!」(《新唐書·婁師德傳》)後來,狄仁傑也努力物色人才,隨時向武則天推薦。

F. 婁師德授智廚人是出自哪裡

唐朝大臣婁師德,字宗仁,鄭州原武(今河南原陽)人。進士出身。唐朝高宗上元初年,為監察御史。時吐蕃勢力東進,威脅關中,乃自請從軍,屢有戰功,遷殿中侍御史,兼河源軍司馬,並知營田事。後官累至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聖歷二年(699),突厥入寇,轉檢校並州長史,天兵軍大總督。一次他出使至陝,地方官接待他,廚人進肉食。當時武則天時令嚴禁屠宰,婁師德問廚人:「敕禁屠殺,何為有此肉?」廚人說:「豺咬殺羊。」婁師德便放心地食肉。廚人又為他進魚。婁師德又問:「敕禁屠殺,何為有此魚?」廚人說:「豺咬殺魚。」婁師德大聲呵斥道:「智短漢,何不言獺咬殺魚!」於是,廚人改口說是獺咬殺魚。婁師德才又放心地吃魚。

G. 婁師德,字宗仁

是這篇嗎?

婁師德,字宗仁,是鄭州原武人。考中進士科,調任江都尉。揚州長史盧承業認為他(與眾不同)才能出眾,說:「你,宰相之器,我應該把子孫託付給你,怎能以下屬官吏來對待你呢?」
上元初年,任監察御史。恰逢吐蕃侵略邊境,劉審禮戰敗而死,婁師德接受使命到洮河招收敗亡之人,於是出使吐蕃。吐蕃首領論贊婆等人在赤嶺准備了牛酒迎接慰勞,婁師德宣論唐朝國威和信義,說明利害關系,敵虜害怕並心悅誠服。後來朝廷招募猛士討伐吐蕃,他就自告奮勇,戴紅抹額前來應招,高宗暫且受任他為朝散大夫,讓他隨軍出征。立功,升任殿中侍御史,兼任河源軍司馬,並主持營田事物。與敵虜在白水澗交戰,八戰八勝。
天授初年,擔任左金吾將軍,撿校豐州都督。他穿著皮褲,帶領士兵屯田,積蓄糧谷數百萬,軍隊因此供給充足,沒有轉運購買的損費。武後頒降詔書慰勞他。長壽元年,詔入朝廷授任夏官侍郎,主管尚書事,進職同鳳閣鸞台平章事。武後曾對婁師德說:「軍隊在邊疆,必須依賴經營屯田,公不可因辛勞而畏縮。」於是又任命他為河源、積石、懷遠軍及河、蘭、鄯、廓州撿校營田大使。召入朝廷升任秋官尚書、豐原武縣男,改任左肅正御史大夫,並主持政事。證聖年間,和王孝傑在洮州抵抗吐蕃,戰於素羅汗山,大敗,貶官任原州員外司馬。萬歲通天二年,召入朝廷任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後來和武懿宗、狄仁傑分道安撫平定河北,晉升納言,改封譙縣子、隴右諸軍大使,又統領營田。
聖歷三年,突厥入侵,朝廷下詔任命婁師德為檢校並州長史、天兵軍大總管。九月,在會州去世,享年七十歲。朝廷追授他幽州都督,謚號是貞,安葬時朝廷給予往還的儀仗禮遇。
婁師德身高八尺,方口唇厚。為人深沉寬宏大量,有人冒犯自己,就遜讓來自免,不露神色。曾和李昭德同行,婁師德素來體胖,行走不快,李昭德怪他走得太慢,生氣地說:「我被鄉巴佬耽誤了。」婁師德笑著說:「我不是鄉巴佬,又是何人?」他的弟弟人代州刺史,向他辭行將要赴任,婁師德教他遇事要忍耐。弟弟說:「有人將唾沫吐到臉上,我擦掉就是了。」婁師德說:「不對。擦掉唾沫,是沒有順從他的怒氣,應讓唾沫自然幹掉。」任夏官侍郎注擬選官時,候補官員擠到桌案前查看名單。婁師德說:「讓我來選擇好嗎?」候補官員仍不離開,他於是掄起筆說:「墨水要弄污你們了!」
狄仁傑沒有輔政時,婁師德薦舉他,等二人同列(平級)後,狄仁傑幾次排擠他任外使。武後發覺了,問狄仁傑道:「婁師德賢明嗎?」狄仁傑回答說:「做將帥謹於職守,是否賢明我卻不知道。」武後又問:「他知人嗎?」狄仁傑答道:「臣曾和他同僚,沒聽說他知人。」武後說:「朕任用卿,是由於婁師德的推薦,他確實知人。」拿出婁師德的奏章,狄仁傑感到慚愧,事後感嘆道:「婁公大德,我被他寬容卻不知道,我不及他遠了!」負責邊地要塞、擔任將相三十年,恭謹勤懇質朴忠誠,不偏不倚,當時酷吏殘忍,很多人不能倖免,只有他能以功名善始善終,與郝處俊不相上下,世人談論忠厚長者,並稱婁、郝。

H. 唐朝宰相婁師德曾教訓弟弟唾面自乾,最後是什麼結局

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彙中定型的詞。大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語。成語是中國語言文學的一大特色,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有的成語豪情萬丈,有的成語引人深思,有的成語平靜安謐……。

今天要說的這則成語,讓人憋氣!足以讓人把肚子憋的鼓鼓的!這則成語就是"唾面自乾"。

下面先看看這則成語的出處。

在唐朝武則天時期,大臣婁師德曾與愛憎分明、鋒芒畢露的宰相李昭德同朝為相。由於婁師德身體肥胖,行動遲緩笨拙,他每天上朝的時候都走得慢慢吞吞的,而且占滿了通道,走路快的李昭德偶爾跟在他後面,被堵著半天過不去,不禁恨恨地罵道:"田舍夫!"

田舍夫的意思就是農民,含義應該是"俗人""鄉下人"等。在唐代,這估計是一句官場的國罵,因為當年太宗李世民被諍臣魏徵氣得夠嗆的時候,也曾經狠狠地罵他田舍夫。如今婁師德無緣無故招來這句國罵,換成其他有火性的人,估計一回頭就跟李昭德干起來,"憑什麼出言不遜罵人?"。可是婁師德卻慢慢地回過頭來,笑容可掬地說:"師德不為田舍夫,誰當為之?"(《資治通鑒》卷二〇五)



武則天最後微笑著告訴狄仁傑:"朕之所以能了解重用你狄卿,正是因為婁師德的引薦。就此而言,他也算是有知人之明吧。"狄仁傑聞言,頓時慚悚不已。過後他時常感嘆,並屢屢對人說:"婁公可謂盛德之人,我被他包容了這么久,竟然從未看出他有如此博大的胸懷!"

《舊唐書》對婁師德有一段非常中肯的評價:"師德頗有學涉,器量寬厚,喜怒不形於色。自專綜邊任,前後三十餘年,恭勤接下,孜孜不怠。雖參知政事,深懷畏避,竟能以功名始終,甚為識者所重。"《資治通鑒》也說:"師德在河隴(今甘肅及青海東部)……恭勤不怠,民夷安之。性沉厚寬恕……是時羅織紛紜,師德久為將相,獨能以功名終,人以是重之。"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文韜武略、智勇雙全之人,卻不得不在武周朝堂上以一副圓滑世故、苟且偷生的模樣自保,足見當時的政治環境之苛酷與恐怖!

這就是"唾面自乾"成語的出處背景,不禁令人唏噓不已啊!

I. 婁師德與狄仁傑的原文

狄梁公與婁師德同為相。狄公排斥師德非一日。則天問狄公曰:「版朕大用卿,卿知權所以乎?」對曰:「臣以文章直道進身,非碌碌因人成事。」則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實師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篋,得十許通薦表,以賜梁公。梁公閱之,恐懼引咎,則天不責。出於外,曰:「吾不意為婁公所涵,而婁公未嘗有矜色。」
(選自宋·王讜《唐語林》)

熱點內容
臨沂教育入學平台 發布:2025-08-20 10:14:22 瀏覽:446
民辦文綺中學 發布:2025-08-18 20:34:33 瀏覽:355
中學師德培訓總結 發布:2025-08-18 18:26:55 瀏覽:634
恥辱2教學 發布:2025-08-18 17:44:56 瀏覽:612
教師德能勤績廉考核內容 發布:2025-08-18 16:13:14 瀏覽:594
哪裡有買床 發布:2025-08-18 13:17:51 瀏覽:388
老師配圖 發布:2025-08-18 13:16:58 瀏覽:748
故宮的地理位置 發布:2025-08-18 12:15:42 瀏覽:435
籃球裁判視頻教學視頻 發布:2025-08-18 11:42:44 瀏覽:660
野外生物起義 發布:2025-08-18 11:26:41 瀏覽: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