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德育工作
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少年兒童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教育和培養好他們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奠基工程。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期望與心願。今後二十來培養出來的學生,他們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如何,將直接關繫到新世紀中國的精神面貌,關繫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能否實現,關繫到能否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因而幼兒園的道德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在當今社會,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再加上現在大多數又是獨生子女家庭,優越的物質待遇和生活方式都會在幼兒成長過程中造成不好的後果。針對這一現象和根據我多年總結的經驗,我認為幼兒園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教學活動中的德育工作
在教學活動中藉助文學作品向幼兒進行德育教育。 例如:我根據幼兒喜歡聽故事和愛看圖畫冊等心理特點,安排有德育內容的閱讀圖冊和聽故事活動,讓幼兒在閱讀圖冊活動中和聽故事活動中,熟悉圖冊和故事中的人和事後,在經過教師的引導下,幼兒運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對其做出道德評價,教師再通過游戲活動等方式,帶領幼兒把所獲得的道德認識經驗用於各種情景之中。久而久之幼兒在待人接物時培養起自己的道德水準。
二、交往中的德育工作
教師在一日活動中應給幼兒創造交往的條件,讓幼兒在與同伴或成人交往的過程中感受共同生活中可能發生的是與非,體驗合作快樂,分享樂趣和學習關心幫助他人的道德情感。知道為了集體利益應該控制自己的情感行為。
三、運用循序漸進發展規律的德育工作
「集體」這個概念,對幼兒來說是抽象枯燥和生疏的,而集體中的人和事對幼兒來說卻是具體的、生動的和熟悉的。所以要萌發幼兒愛集體的情感應遵循從簡單到復雜,由已知到未知,從具體到抽象的發展規律。決不可以急於求成,教師要經過有意識地組織多種多樣的活動,反復滲透和強化德育,寓教育於一日生活之中,這樣可以產生「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情感中的德育工作
經過幾年多層次,多角度和多方面的德育工作中積累經驗獲得,幼兒園德育工作應從情感入手,正象一位家長所說:「萌發幼兒愛集體情感教育實踐研究很重要,孩子進入小學以後仍然一如既往的關心班集體,關心同學和關心老師,為孩子從小懂得怎樣做人打下良好的基礎」。
幼兒園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幼兒聽到的是同伴的歡笑聲,看到的是五顏六色的玩具,接觸到的是老師像媽媽一樣的愛撫,他們在集體中自然會體驗集體生活的愉快,同時也在集體中感受和培養中形成規范的品德行為。
㈡ 簡述學前德育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幼兒園的德育教育活動可通過主題升旗儀式活動萌發幼兒的愛家鄉、愛祖國情感。幼兒園專開展的主題屬升旗儀式活動,主題升旗儀式的內容。
教師可以本月幼兒主題學習活動為重點,以升旗儀式為載體,通過班級幼兒的不同表演形式,加深對主題活動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更多提倡是孩子主動參與,通過各種感官的參與獲得知識。在升旗儀式過程中,萌發幼兒的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利用中國傳統節日主題活動的開展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開展中國傳統節日的慶祝活動,培養幼兒的道德情感及幼兒良好品德的形成。
(2)幼兒教師德育工作擴展閱讀
新時期德育應該包含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即學會做人,具有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學會勞動,具有動手操作和應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以及認識社會問題的能力;學會創造;學會生活;學會適應社會;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
具有集體主義精神和合作意識。幫助學生主動關注自我、關注他人、關注現實社會以及自然、環境和人類未來,從而成為一個有獨立人格、有神聖尊嚴、有豐富情感,更有不可遏止的創造力量的人。
㈢ 幼兒教師如何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
一、採用游戲、促使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的全部生活內容只有一項:游戲。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之一,他們通過游戲認識世界,認識生活准則,形成道德規范。教師將幼兒日常品德行為習慣的培養融入游戲之中,使幼兒在玩中不知不覺的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並利用游戲對孩子進行品德教育。首先教師要選擇健康、有趣、有吸引力的游戲內容。游戲中的主人翁應是好人,即正直的人,善良的人,助人為樂的人。如果游戲中有壞人,最後一定要讓這些壞人受到處罰。例如,「醫生看病」游戲,「醫生」一定要是個關心病人,時時為病人著想,醫術高明的好醫生。「警察抓壞蛋」游戲,一定要「民警叔叔」獲勝。「媽媽和孩子」游戲,應讓「孩子」在「媽媽」面前說實話,不撒謊……。其次,教師應在一日生活利用游戲、促使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剛入小班的幼兒不懂得歸放玩具,我就教他們玩「我把玩具寶寶送回家」的游戲,幼兒通過反復玩游戲,知道了把不同種類的玩具送到相應的「家」中,這樣幼兒逐漸養成了玩完玩具後把玩具擺回原處的習慣。小班幼兒經常將玩具、積木掉在地上自己卻渾然不知,這時我們就會玩「誰在哭?」的游戲,當我一問:「我們聽聽誰在哭呀?」他們就會安靜下來,用眼睛找,找到後將積木送回家。又如玩「找我們的國旗」的游戲來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感。
二、利用故事、兒歌達到教育目的
幼兒愛聽故事,針對幼兒的某些不良行為自編故事講給他們聽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有的孩子經常把饅頭、油條扔掉,經過多次批評仍然改不了,這時我利用故事。《簸箕里的哭泣》,這個故事的大意是被扔在簸箕里的饅頭、油條向他的主人哭訴自己的出生是多麼的艱難:先由農民伯伯把麥種種在地里,然後施肥除草。麥粒成熟後,經過割麥揚場、去皮,再經電磨磨成粉。最後將麵粉加工,製作成饅頭、油條等。它們多麼希望被人珍惜啊,可是現在卻只能在垃圾堆里哭泣。通過這個小故事,讓孩子懂得愛惜糧食,並改掉浪費的壞習慣。當我發現幼兒在戶外活動時為爭搶一個比較新的皮球而大打出手時,我為幼兒講述故事《孔融讓梨》,讓幼兒說一說孔融為什麼不挑大梨,並以這個故事教育幼兒
對人要謙讓。從分享食物、玩具到分享愛、分享快樂。讓每個幼兒懂得在集體
活動中與其他幼兒建立平等親密的關系,這直接影響幼兒的分享行為。並開展「大家一起玩」「好書大家看」「分享玩具」等活動,讓幼兒輪流分享,體驗與別人分享的快樂。
也可提出問題:「我想玩的玩具被別的小朋友拿走了,怎麼辦?」「兩個小朋友想玩同一個玩具,怎麼辦?」 等等,讓幼兒充分討論,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漸達成共識。
在一日生活中我經常利用兒歌對幼兒進行教育,兒歌讀起來朗朗上口,幼兒也非常喜歡它,我利用這一特點,將一些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編成兒歌,幼兒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兒歌念完了一些自理的事情也同時做完了。如:兒歌:
「疊衣服」關關小門,拉拉小手,點點頭,彎彎腰。 「開火車」小小褲子兩山洞,嗚——一列火車鑽進去;嗚——兩列火車鑽進去,露出腳丫笑呵呵。
三、開展情景表演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
幼兒喜歡看錶演,也喜歡參加表演,因此,在情景表演中對幼兒進行德育滲透,也是一種有效的途徑,如通過故事表演《李小多分果果》教育幼兒互相謙讓,通過歌表演《我的好媽媽》,教育幼兒尊敬家人,通過舞蹈《拾豆豆》教育幼兒愛勞動等。,再如通過即興表演「我扶小弟弟爬起來」讓幼兒學會關心人,
幫助人,看到別人跌跤,不應不理不睬,而應該把他扶起來,這是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在獲得別人幫助和幫
助別人的時候學會說「謝謝」「不客氣」等。同時,利用表演「學做小客人」,讓幼兒學說「請」「你
好」「再見」等禮貌用語,並在生活中體驗禮貌用語的作用。此外,還可根據季節變化和社會性節日,為孩子創造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的機會,培養幼兒的同情心,通過這些有針對性教育活動,具體落實到幼兒品德教育的實踐中,讓幼兒心智得到發展,良好品德逐漸養成。
四、隨機教育
隨機教育就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種教育契機,有意識地對幼兒進行適當的、正確的引導。實踐證明:只在有限的上課時間里對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遠遠不夠的,只有隨機進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幼兒園的一天里,小班幼兒上課時間僅佔15—20分鍾,絕大部分時間是屬於游戲、體育鍛煉、戶外活動、睡眠、進餐等等,一日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都是向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機。因此,我們除了有目的、有計劃地在一日活動各個環節中加強對幼兒思想品德教育外,日常中,進行隨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上完美工課,廢紙扔了一地,看到滿地的廢紙,沒有一個小朋友主動說要把課室撿干凈,怎麼辦?這時,我就有意識地用自己的行動去感化他們,悄悄俯下身來去撿丟在地下的廢紙。
㈣ 幼兒教師利用哪些方面對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您好~好品質讓人終身受益。品德教育不僅能提高幼兒的道德認識,使之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而且是一切活動正常進行的保證。幼兒期是可塑性較強的時期,抓好幼兒期品德教育,能為幼兒今後的成長打好堅實的基礎。 一、以早教入手,培養健全的人格品德。 二、以德育入手,培養良好的道德行為。 三、以情感入手,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感。 四、以感化入手,提高師愛的教育作用。 五、以榜樣入手,成為教育的有效方法。 六、以故事入手,達到品德的教育目的 七、以自理入手,培養良好的生活技能。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我是畫啦啦的糖果老師~ 畫啦啦少兒美術課堂——最懂兒童的互聯網藝術課堂, 關注「畫啦啦藝術創想」公眾號,給孩子一份美術的禮物。
㈤ 簡述幼兒園應如何開展德育教育
當今幼兒園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例如,幼兒主體地位未明確、很多幼兒園沒有重視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也沒有開展相應的德育活動,不利於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對此,本文主要對幼兒園如何開展德育教育等幾方面內容展開分析,引起幼兒園以及教師對幼兒德育教育的關注,不斷提升幼兒德育教育水平。
1幼兒園在德育教育方面的問題
1.1幼兒主體地位未明確
在素質教育下,對幼兒園的德育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可以增強幼兒對社會的認識,對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更有著重大的作用[1]。由於幼兒的主體地位未明確,使得幼兒園在開展德育教育中幼兒的主體地位沒有發揮出來,對幼兒的德育教育工作主要以灌輸的方式進行,所有的道德知識以及道德行為等幼兒只能被動去接受,未能從真正意義上去理解相關知識,而且,幼兒在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下,幼兒的興趣不高、熱情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幼兒德育教育效果。
1.2缺乏對幼兒德育教育的重視
德育教育從幼兒抓起,在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潛移默化的對幼兒進行德育的滲透,使幼兒自覺自律,健康成長。但當前幼兒園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師對幼兒的德育教育工作並不重視,很多幼兒德育教育工作依舊停留在表面,未能更深入地對幼兒展開德育教育工作,從而影響到幼兒的德育教育工作效果[2]。另外,很多幼兒園為了能夠讓幼兒學習到更多的知識,甚至取消德育教育課程。我國擁有五千年文化歷史的文明古國,倫理道德教育也更受到重視,尤其是思想品德方面的知識是一種隱性化的形態,這也是導致對幼兒德育教育不重視的主要原因,德育教育缺乏成績考核,使得幼兒園和教師不重視,不利於幼兒園德育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1.3忽視與家庭之間的合作
對幼兒的德育教育工作不僅僅是幼兒園的工作,更是每位家長的工作。很多家長認為將孩子送到幼兒園就可以不用管了,如果是抱著這樣的心態那就失去了一名合格家長該有的責任[3]。幼兒德育教育應由幼兒園和家庭共同進行,雙管齊下才能全面提升幼兒的道德水平。而很多幼兒園沒有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更談不上合作對幼兒展開德育教育工作了,使得幼兒德育教育工作效率降低,而且,在幼兒德育教育工作中缺乏家庭的因素,會導致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一定的缺失,從而影響到幼兒的德育教育質量。
1.4缺乏有效的德育教育實踐活動
幼兒的德育教育很多都是通過實踐活動來完成的,而且在實踐活動中,會調動幼兒的熱情,更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德育教育的活動中[4]。目的,很多幼兒園忽視了幼兒德育活動的開展,沒有實踐活動的支撐,對幼兒的德育教育只不過是一個空架子,即使幼兒記住了相關的知識,但卻不懂得如何運用,更不懂得在生活中該如何體現出一個具有高尚道德品格的孩子,使得幼兒德育教育工作質量不高。
2幼兒園開展德育工作的方法
結合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在幼兒園德育教育中,應根據實際的情況,如幼兒身心發展情況等,對其採取有效的德育教育,才能將德育教育的育人的作用發揮出來,以下主要對以上不足之處提出針對性德育教育策略。
2.1突出幼兒主體地位,調動幼兒的主動性
實踐研究表明,對幼兒的德育教育如果忽視幼兒主體地位的話,幼兒所接收的德育教育只是被動去接收知識,主動性沒有得到發揮,導致幼兒在德育方面存在問題,影響到幼兒的健康成長[5]。因此,在幼兒園發展中,應通過有效的方式將幼兒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出來,才能有效調動幼兒的主動性。對幼兒的德育教育工作不能採取傳統的被動灌輸方式,應結合實際情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如何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如何與同伴相處、如何講文明、懂禮貌等等,實現幼兒的健康成長。
例如,可以通過開展游戲的方式突出幼兒德育教育的主體地位。如,在滑滑梯的游戲中,每位幼兒都想玩滑滑梯,但要讓幼兒知道滑滑梯是大家的,在玩的時候也不能自己獨自佔有滑滑梯,要嚴格遵守滑滑梯完了的規范制度,如,「排隊滑滑梯,上下注意安全」使得幼兒養成遵守秩序的好習慣,這樣就自己也能玩到滑滑梯,同時也不會影響到他人玩,更有利於培養幼兒守秩序的好行為。
2.2加強對幼兒德育教育的重視
幼兒是祖國的幼苗、國家的花朵,德育教育應從幼兒做起,培養幼兒成為一個講文明講禮貌守秩序的人。雖然德育教育無法用試卷的方式來評分,但幼兒園和教師也應依舊將幼兒德育教育工作重視起來。首先,學校應適當調整德育教育課程,保證每天都要有一節幼兒德育教育課程,而德育教育的形式要以實際情況為主。其次,教師應將幼兒德育教育工作重視起來,在德育教育中,應引導學生積極去學習和發展生活中有關德育的知識。如,公交車排隊上車、超市排隊結賬、尊老愛幼等。幼兒道德水平的提升會讓家長欣慰,認可幼兒園的教育水平,使得幼兒園的聲譽不斷擴大,更有利於幼兒園的發展。
2.3重視家園合作,共同完成幼兒德育教育
幼兒德育教育工作不僅需要幼兒園重視,同時每位家長也應重視起來,幼兒德育教育工作中很多都是由家長來擔任,家長不能將德育教育的工作完全交給幼兒園,需要建立良好的雙方合作關系,才能大幅度提升幼兒德育教育效果。家庭是幼兒成長中最為重要的環境,而家長也可以說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在幼兒的教育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幼兒德育教育中應密切聯系家長,尤其是在信息化技術、通信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的信息時代下,與家長質檢的交流、溝通、合作可以採用多種形式,例如,通過微信、電話、QQ等方式建立相互的聯系。另外,應積極開展家園合作教育活動,如,「家長園地」、「親子活動」等,也讓每位家長在百忙之中抽出更多的時間到幼兒園陪自己的孩子做游戲,一方面可以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促進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交流,而且更便於家長了解幼兒的身心發展,並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指導教育引導,通過家園合作的方式全面提升幼兒德育教育效果,有效提升幼兒德育教育質量。
2.4開展德育教育實踐活動,強化德育教育效果
對幼兒的德育教育工作不能僅僅依靠傳統的理論教育方式,應結合幼兒的實際學習情況不斷開展實踐活動,以此來強化幼兒的德育教育效果。而且,通過開展德育教育實踐活動,可以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融入到實踐活動中,學習到更多的德育教育知識,有效提升幼兒的品德水平。
例如,可以通過節日的方式開展幼兒德育教育活動。如,植樹節、五一勞動節、三八婦女節、教師節等,並為幼兒營造不同節日的氛圍,利用這些特殊的節日會對幼兒的德育教育產生很大的效果,而且,在這些活動開展過後,每位幼兒在這些節日中也都會將相關知識深刻記憶在心中,使幼兒德育水平不斷的提高。另外,可以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通過講故事或實踐活動的方式來對幼兒展開教育,使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德育教育,提高幼兒的德育水平。當然,要考慮到幼兒的生活經驗有限,因此,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要簡化故事情境,利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講述生活中的場景。 總之,這些故事雖小,卻具備極高的藝術性、教育性,促進了教師與幼兒思想深度交流,從而引發幼兒潛在的道德共鳴,使幼兒從故事的啟迪中逐漸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
總結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在開展幼兒教育的過程中,應不斷的重視對幼兒的德育教育工作,提高德育教育的水平,不斷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做一個講文明講禮貌守秩序的好孩子。而從本文的分析中發現,當前的幼兒園德育教育中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影響到幼兒德育水平的提高,筆者主要簡單剖析下當前幼兒園德育教育中主要的不足之處,同時也提出針對性改進策略,為提升幼兒園德育教育工作水平提供一定的幫助。
㈥ 簡述幼兒德育的意義
1、學前兒童德育是全球化時代的需要。
2、學前兒童德育是實施各育的方向和動力保證。
3、學前兒童德育是獨生子女健康成長的特殊需求。
學前兒童德育的原則:1、熱愛、尊重和嚴格要求兒童的原則。
2、堅持正面教育的原則。 3、教育影響的一貫性和一致性原則。
4、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學前兒童品德教育的內容與任務包括發展學前兒童的社會性的教育與發展學前兒童個性的教育兩方面。
實施德育的途徑:1、日常生活是實施學前兒童德育最基本的途徑。
2、專門的德育活動是實施學前兒童德育的有效手段。
3、游戲活動是實施學前兒童德育的有力措施。
㈦ 老師幼兒教師招聘也是考這兩科嗎《教育學與教學法基礎知識》和《教育心理學與德育工作基礎》
教師招聘筆試考試科目主要是《教育學與教學法基礎知識》和《教育心理學與德育工作內基礎》兩容門科目
考試時兩門科目的考試時間分上午和下午,一般是上午考《教育學與教學法基礎知識》,下午考《教育心理學與德育工作基礎》,這兩科的考試分值都是100分。
如果想要考教師公招考試,那麼得趕緊准備學習了,一般每年的考試時間在5月中旬,還有幾個月的時間准備,加油哦!
建議多做題,通過做題來歸納總結一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