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是上課時老師為增加課堂氣氛常用的一種方式,通常是老師先發起,之後老師邀請同學與自己合作做出某種東西,做出哪一道題,或是幫老師完成某個事情,這樣一來,所有的同學就會爭先恐後的舉手參加互動,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Ⅱ 課堂上師生互動怎麼動
一、 創設和藹民主的教學情境
為了使學生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在課堂上要創設和藹、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感,回答問題不論是對還是錯,都不會影響教師和同學對自己的看法.溫馨而有鼓勵的課堂氣氛,能夠使學生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感,學生即使回答問題沒有把握,也會爭先恐後地參與.
創設問題情境要貼近學生實際生活,要有利於學生獲得體驗,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有利於學生做深入的思考,有利於學生進行假設與猜想,有利於教學目標的實現.例如:講圓的概念時,教師引入:同學們都見過許多圓的東西,如初升的太陽,十五的月亮,生日蛋糕和中秋月餅,硬幣,汽車輪等.這時,教師可以提問:什麼是圓?圓有什麼特點?車輪為什麼做成圓的而不做成鴨蛋型的?這樣,把教學問題和學生熟知的實際生活掛鉤起來,把學生引入有趣的教學情境中去,使學生在愉快的教學情境中去探究新的知識,然後再引導學生研究圓的概念和特點.這樣,能把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變得妙趣橫生.
二、 動腦思考,動口交流
創設情境後,學生就會有解決問題的期待.這種情況下老師要提出引發學生做深入思考的問題.問題提出以後,一定要留給學生思考和判斷的時間和空間.還要善於運用課堂激勵的語言,如:開動你的腦筋想一想,說錯了也沒關系,老師喜歡愛動腦筋的同學等等.對於說錯的學生,教師不要急著去否定,而是要提供思考、對話、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討論式的對話中主動學習.
整個課堂教學過程,要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點拔,討論,學生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師生互動,合作交流來實現教學目標.體現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真正地把課堂還給學生.
三、 文化撞擊,是師生互動的動力
課本知識是師生互動的文化載體.師生互動的過程,就是對課程知識進行價值選擇,理解,運用的過程,也是對文化交流,文化撞擊的過程.這種交流和撞擊是導致蘊藏在師生生命潛能中的創新火花迸發、創新思維涌動的催化劑.它的價值不僅在於記憶在交流過程中自己所說的內容,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在互動中認知,在交流中完善,在合作中進步,在創新中提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到了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中生成的知識,真正豐富了學生的生命色彩,使學生的生命能在寬松的學習環境中快樂成長.
師生互動不是一個新的話題,卻又是一個新的話題.在新一輪課程改革背景下的今天,重新提倡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人本互動,合作交流,並賦予新的內涵,意義就更加重要了.
Ⅲ 師生互動的介紹
師生互動是上課時老師為增加課堂氣氛常用的一種方式,通常是老師先發起,之後老師邀請同學與自己合作實現某一教學目的,做出某種東西,解出哪一道題,或是協助老師完成某個事情。
Ⅳ 上課時,師生互動有什麼好處
提高課堂活躍度
Ⅳ 教學模式下師生互動有哪些問題
師生「互動式」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反思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高中政治的教學方式正在發生具有歷史意義的轉變,「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正在沖擊傳統教學模式的課堂教學方式。但在教學實踐的過程,還有諸多問題,只有不斷反思,才能不斷完善,從而提高課堂效益。
1 師生互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高中政治教學中師生互動教學有了較大的發展。教學中,師生通過創設各種情境,運用各種手段,真正互動起來了。然而,在本人的教學實踐以及和同事互相聽課的過程中,總覺得師生互動還有許多地方不盡人意,存在著一些誤區和偏差。
一是師生互動教學成形式主義。有的教師為滿足新課標的要求而設計師生互動活動,效果如何沒考慮,師生間互動交流成為「走過場」,「做秀」、「裝點門面」的作用,從而失去真正的教學意義。
二是師生互動教學設計出偏差。本人在聽課學習中,有時發現教師布置學生學習任務後就在教室里兜圈子,學生則冥思苦想,教師似乎成了旁觀者,僅僅是看看哪些學生回答的答案與教師的一致。還有的教師設計的問題較為簡單,師生一問一答,也稱為師生互動教學,使互動教學淪為機械重復。學生學之無味,造成不良的教學氛圍和效果。
三是師生互動教學形式出偏差。目前的高中政治教學公開課一堂課經常的形式是同桌討論、小小組討論、大組討論,似乎缺了哪一個討論這堂課就不完善。過分追求完美的環節,唯恐漏掉任何一種討論形式。最後是形式是面面俱到,教學效果卻是相形見絀。
四是師生互動教學定位出偏差。聽課中我經常看到是大組討論,大組討論究竟有多少成效?學生聽了些什麼,說了些什麼?是真正的互動教學的典範嗎?課後進行學生訪談,他們大都是一臉茫然。這種討論值得讓人深思。
Ⅵ 師生互動。
你把數字往進帶就行了啊這么簡單的
Ⅶ 師生互動
(1-1/10×1)÷(1/8+1/10)+1
=9/10÷9/40+1
=4+1
=5天
Ⅷ 教學互動的常用形式有哪些
有效互動不是任由教師控制、單向影響的活動。從師生互動的信息傳遞方式來看,有效的教學互動有以下三種形式:
1.雙向型
在這種互動方式中,師生之間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饋。在課堂上主要表現為師問生答或生問師答等的師生對話形式。
2.多向型
這種互動形式與雙向型互動不同的是,互動過程中除了師生之間有相互作用之外,學生之間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雙向流通。它強調信息的多向傳遞反饋。在課堂上的常見形式是:同桌討論、小組合作學習、小組競賽等。
3.網狀型
在這種互動中,學生和教師構成一張緊密聯結的網,每位學生、每個老師都是這張網的一個結點。能夠牽一點而動全網,互動的輻射范圍非常廣。這種互動強調師生平等參與學習活動,信息全面開放,教師不再是唯一的學習源。這種互動的載體往往是大型的數學游戲或藉助現代信息技術的網上互動活動。
(8)什麼是師生互動擴展閱讀:
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是用來解決問題的,這個問題就是預期目標,有了預期目標,師生互動就不會只流於形式,它能使互動過程有序化。在此基礎上的師生互動,才能產生效果。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師生能超越預期目標,產生新的問題,對問題的理解就更加深入、全面,更能體現師生互動的有效性。
總之,有效的師生互動能使師生在互相學習中相互尊重,共同發展。教師美好的師德是這種關系建立的基礎。
因為學生的心扉總是向那些他們認為值得敬重,品德高尚的教師敞開。所以,我們既為人師,就應把學生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居高臨下俯視學生,這樣,我們才能通過師生互動這座橋梁,進入素質教育的新境界。
第一、師生互教互學,形成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師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民主的,整個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開發、探討、豐富課程的過程。在互動中,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和創造能力。
第二、師生間的交流信息面十分廣泛,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都得到充分的交流,通過這些交流,師生間能夠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教學過程也就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第三、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能夠創造性地實現教學目標。師生形成合力,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提高課堂效率,達成教學的最優化。
Ⅸ 課堂上為什麼要強調師生互動
課堂師生互動溝通,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教育有法、教無定法」,教師只有在教法上加以創新、富於探索,實現課堂上的良好互動和溝通,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其親其師、信其道,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一、創造民主平等、易於溝通交流的課堂環境教師首先要在情感上給學生一種親近感,消除心理上的畏懼。學生每天來到學校,並不是以純粹的學生面貌出現的,他們是以形形色色的個性展現在我們面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明白老師給予的表達機會和慾望,暗示他們在討論問題時是平等的關系,沒有權威和非權威之分,要大膽鼓勵學生提出新問題、新見解。良好的班級文化是課堂教學中人際溝通的積極背景,要重視班級的文化營造。對於每一位學生來說,在教室所處的位置如何對他們的影響也很大。在如何給學生安排座位、營造良好課堂氛圍上,教師要多動腦筋,想辦法,盡量徵求學生的想法和意見,給學生創設好的學習環境,創造一個易於學生個性表達和師生互動的良好環境。
二、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人格魅力教師必須重視專業知識的學習,重視自我知識的完善,更要重視自身健全人格的建構,因為溝通者之間溝通的行為表現是一個人內在世界的一種外部展示。要在學生心目中樹立一種知識權威和道德權威形象,除了本學科的一些專業理論知識外,還要包括學科以外的相關知識以及關於人生、理想、道德、信念方面的非專業文化素養,大到老師的教學氣質、處事方式,小到老師的語言談吐和衣著舉止。要加強師生溝通心理交往中人與人之間的吸引力。
三、要學會傾聽和包容,善於換位思考和處理問題教師傾聽是對學生的尊重和愛護,他們有著靈動的思維、豐富的感情,正處於內心敏感而細膩的青少年階段。如果教師不能傾聽他們內心的話語,而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思維去理解他們,他們就會感到孤立無援、感到困惑。他們需要的是一種溫暖的支持,即使在他們犯錯誤的時候,老師也要有一顆包容的心去面對。總之,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溝通體現在很多方面,只有合理溝通、善於溝通,才能使老師與學生之間架起心靈的橋梁,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實現教學成績的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