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暑期法制教育活動
『壹』 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動,法律知識競賽試題
青少年法律知識競賽試題和答案(第二輪)
· 第二輪第 1 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是憲法對我國(A )的 規定。 A 國體 B 政體 C 國家結構形式 D 國家體系 · 第二輪第 2 題: (A)的中國公民不具有選舉權。 A 未滿十八周歲 B 被勞動教養 C 患精神病 D 被判刑 · 第二輪第 3 題: 劉某和王某是中學同學。一日兩人因一點小糾紛吵了起來,進而王某動手打了劉某一頓,打完後,王某轉身就走了, 劉某十分憤怒,順手抄起一把鐵鍬朝著王某的後背拍了下去,致使王某當場死亡。本案中劉某的行為如何定性(BCD)。 A 正當防衛 B 防衛過當 C 過失殺人 D 故意殺人 · 第二輪第 4 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權利義務中,既是權利又是義務的是(C)。 A 納稅 B 勞動 C 受教育 D 服兵役 · 第二輪第 5 題: 王某是師范專業的中專畢業生,他可取得(AC)資格。 A 小學教師 B 初級中學教師 C 幼兒園教師 D 中專教師 · 第二輪第 6 題: 某學校初三班主任為了使同學們集中精力學習,在班上宣布了一條規定:本班同學的個人信件均應向班長報告主要內 容,否則,班長或班主任有權暫扣或開拆,違者將受到點名批評。請問,該規定侵犯了(A)權利。 A 隱私 B 人格尊嚴 C 名譽 D 榮譽 · 第二輪第 7 題: 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C)。 A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制度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B 公有制為主體,非公有制經濟為補充的基本經濟制度 C 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 D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 · 第二輪第 8 題: 李某在自家菜地非法種植罌栗 450 株,其所在地公安機關對其進行處罰,正確的有(BCD)。 A 刑事拘留 B 對所種 450 株罌栗強制鏟除 C 行政拘留 10 天 D 處 2000 元罰款 · 第二輪第 9 題: 社會青年唐某於 2003 年 2 月 1 日斗毆,違反了治安管理,在以下哪個期限之後,公安機關若沒發現,可不再處罰 (D )。
A 2003 年 2 月 15 日 B 2003 年 3 月 1 日 C 2003 年 5 月 1 日 D 2003 年 8 月 1 日
· 第二輪第 10 題: 下列情形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可以不承擔責任的是(ABC)。 A 浙江沿海某地突發台風,造成五名初中生死亡 B 學生甲在家中模仿電視中的江湖義氣,自斷一根手指 C 某中學上體育課,學生甲從單杠上摔下導致大腿骨折 D 暑假期間,兩名學生結伴遊玩,遇車禍造成輕傷 · 第二輪第 11 題: 小學生劉某在課間休息時突發急病,班主任張某以為是中暑,囑他伏案休息一會就行了。十五分鍾後劉某昏迷,送 醫院搶救無效死亡。對劉某的死(B)。 A1 學校不應
『貳』 青少年為什麼要進行法制教育活動
你好:因為青少年代表國家的未來,他們的健康成長,直接關繫到國家的前途版和民族權的命運。
有些青少年法律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薄,如果不對其加強法律意識的培養,很可能步入歧途,所以對青少年進行法律意識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
『叄』 學校組織開展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活動的實施方案
孫克明小學依法治校規劃及實施方案
一、目標:
增強學校管理者和全體教師、學生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的能力,提高學校依法決策、民主管理和高效監督的水平,運用法律手段調整、規范和解決教育改革和發展中出現的新關系、新情況和新問題,維護校園穩定,維護學生、教師和學校的合法權益,保障教育方針的貫徹落實。
二、法律文書依據
1、《教育法》。
2、《義務教育法》。
3、《教師法》。
4、《未成年人保護法》。
5、教育部:《關於加強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見》。
三、建立組織,明確職責
為提高我校依法決策、民主管理和高效監督的水平,維護校園穩定,維護學生、教師和學校的合法權益,保證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實施,決定建立依法治校工作領導小組,同時下設三個工作小組。
四、各組工作職責
1、依法治校工作領導小組。
(1)依法制定學校《章程》、《學校管理制度》,學校黨政協同,會同學校工會共同討論制定,教代會通過,報教育局審定後執行,合法、公正、公開。
(2)制定《依法治校實施方案》。
(3)全面負責學校依法治校實施工作,每周研究工作一次。
(4)聘請學校法制副校長。
(5)宣傳、落實、保護師生的合法權益。
2、法制教育工作小組。
(1)結合教育系統普法教育活動,落實計劃教材、師資、課時。
(2)負責社區、家庭的協調、聯系,定期聽取意見,保證法制教育的普及。
(3)學法用法的工作總結。
3、師生校內申訴處理小組。
(1)宣傳、保護師生的合法權益。
(2)受理、處理師生校內申訴案件。
(3)以書面形式宣布處理決定。
4、學生傷害事故調解小組。
(1)制定《學校安全工作制度》,並負責組織實施。
(2)安全教育工作常抓不懈,警鍾長鳴,制度化、規范化。
(3)建立應對突發事件預案預警制度,努力預防和減少學生傷害事故的發生。
(4)做好應急處理,負責向上級報告。
依法治校是當今提高學校辦學水平的迫切要求,我校已經把依法治校作為辦學理念,全方位、深層次地開展依法治校工作,相信,經過大家的不懈努力,我校的依法治校工作會搞得更好。
『肆』 為什麼要開展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講座活動
加強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培養,是貫徹依法治國方略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是培養新世紀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戰略任務。當前的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培養,已初步形成了普法主管部門綜合協調、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統籌規劃實施的工作格局,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本人以為,我國目前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培養尚不能完全適應當前法制教育形勢的需要,仍有待進一步加強。
青少年是早晨初升的太陽,是蓬勃挺拔的小樹,是含苞綻放的花蕾。對於他們,祖國和人民寄予了無限的期望和關愛,因為,他們代表著社會主義中國的未來,寄託著中華民族復興的希望,他們的健康成長,直接關繫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青少年學生生活在一個充滿夢想的花季,他們激情洋溢,活力四射。但是,在這個如金似夢的好年華里,如果不對其加強法律意識的培養,如果其沒有把握住人生的航程,那麼接踵而來的就是人生的一個個急流險灘;如果不能遵規守法、擇良從善,那麼就有可能犯科作奸,成為罪人。目前,青少年犯罪日益成為全球化的社會問題,在校學生的犯罪率也佔了很大的比重。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結構的變化,我國的青少年犯罪特別是在校學生犯罪,呈現出了低齡化、團伙型、暴力型、智能化的趨勢,已成為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據公檢法司提供的數據和大量案例資料分析,青少年犯罪大多出於法律認知水平低下,法律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薄。在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今天,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培養顯得十分緊迫和重要。
『伍』 學校為什麼要開展"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講座"活動
為了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增強遵紀守法意識,有效地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回進一步推動青少答年學生學法、用法的熱潮。
通過開展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在全社會營造關注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關心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幫助青少年掌握與自己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知識,增強青少年自護意識和防範能力,使青少年養成學法、知法、守法的良好習慣,達到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目的,將青少年教育成為維護社會穩定的積極力量,為打造平安德化、構建和諧德化作出新的貢獻。
『陸』 青少年法制教育有那些內容
小學低年級(1-2年級):認知國家象徵及標志。初步建立國家、國籍、公民的概念,初步建立對家庭關系的法律認識。初步建立規則意識,初步理解遵守規則、公平競爭、規則公平的意義與要求。初步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了解消防安全知識、基本交通規則,知曉常用公共服務電話。
小學高年級(3-6年級):建立對憲法的法律地位和權威的初步認知。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初步認知主要國家機構,國家主權與領土,認知國防的意義,增強民族團結意識。
初中階段(7-9年級):進一步深化憲法教育。了解國家基本制度,強化國家認同。初步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則,了解重要國家機構的職權。認知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意義。加深對公民基本權利和義務的認識。
(6)青少年暑期法制教育活動擴展閱讀
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律的基礎知識來教育年輕後代,使他們從小就受到民主的訓練和守法的教育,懂得和善於履行社會主義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增強法制觀念,養成自覺遵守法律的行為習慣。是德育的內容之一。
社會主義國家根據社會主義民主的原則,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系和個人與社會之間的正確關系;而社會主義民主的建設,又必須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相結合。
對學生,通過小學的思想品德課、中學和大學的法律常識課和憲法講座、少先隊和共青團的班級活動,以及課外、校外活動等進行民主與法制的教育。
『柒』 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如何抓住關鍵環節
青少年法治教育關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敗。開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動,抓住重點,完善機制,創新形式,鞏固陣地。
穩步的的開展企業對青少年普法活動,把法治宣傳教育與安全生產、產品質量、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結合起來,培養懂法律、懂企業技能的職工,實現職工與企業和諧共處。扎實開展青少年普法活動,堅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開辟專門的學習場所,指定專人負責。
『捌』 在青少年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有什麼意義
法制宣傳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質,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一項基礎性工作。胡錦濤總書記強調指出:「要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傳播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覺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前不久,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了全國「五五」普法規劃,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了關於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在第六次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會議上,中央政治局常委羅干同志作了重要講話,對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隨後省、市也相繼召開了會議,對「五五」普法作出了統一部署。各街道、部門一定要認真學習領會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講話精神,充分認識開展「五五」普法的重要意義。
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 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戰略高度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我國正處於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在當前和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矛盾和問題可能更復雜、更突出。從我區情況看,當前正處於發展機遇期和矛盾凸顯期,因征地拆遷、環境保護、收入分配等引發的不穩定因素時有發生,各種刑事犯罪、經濟犯罪等犯罪呈多發態勢,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任務十分艱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是要調節好各種利益關系,正確處理好各種社會矛盾,保證社會有序運轉。只有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才能不斷提高廣大公民的法制觀念和法律素質,依法表達利益訴求,自覺履行義務,依法維護權益;才能不斷提高公務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運用法律手段協調利益關系、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本領;才能不斷提高執法人員的法律素養,嚴格執法、公正執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 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客觀要求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是我們黨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依法執政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執政的基本方式,是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提高黨的依法執政能力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不斷增強各級黨委、政府法治化管理水平,尤其是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法律素質,不斷推進我區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法制化、規范化。堅持不懈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使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依法行使權力,依法履行職責,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促進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和依法執政的必然要求。 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 是建設「法治江東」的基礎工程 區委六屆九次全會上作出了建設「法治江東」的決定,這是區委從完善我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總體布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在江東的具體實踐。建設「法治江東」,關鍵在人。沒有廣大幹部群眾法律素質的普遍提高,法治建設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經過20年的普法教育,我區廣大幹部群眾的法制觀念和法律素質不斷增強,各項事業和法治化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但普法不夠的問題依然存在,幹部群眾的法律素質與建設「法治江東」的要求還有不小的差距,法律還沒有真正得到全社會的普遍認同和遵守。開展「五五」普法,對建設「法治江東」具有全局性、先導性、基礎性的作用。只有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才能在全社會牢固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維護法律權威的觀念、嚴格依法辦事的觀念,才能使公民懂法、守法、用法、護法,自覺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經濟社會事務,推動社會管理走上法治化的軌道。 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 是順利實施我區「十一五」規劃的重要保障 「十一五」期間,我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建成現代化新中心城區。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靠科學發展觀來統領,同時也要靠完備的法制來保障。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推進依法治理,有利於促進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機制的形成,推動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有利於提高政府部門依法行政、依法監管市場的能力,提高企業依法經營、依法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進一步營造維護公平競爭、促進自主創新的市場環境,推進市場經濟快速健康有序發展;有利於弘揚法治文化,把法治精神滲透到人們的價值觀念和行為准則中去,提高全社會的道德水準和文明程度。 總之,各街道、部門一定要把思想進一步統一到省委、市委和區委的決策部署上來,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深刻認識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開拓創新,真抓實干,努力推動我區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階,為促進我區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 「五五」普法正當時 今年是「五五」普法啟動年,最近,區委、區政府轉發了《區委宣傳部、區司法局關於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五個五年規劃》(以下簡稱「五五」普法),成為我區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的一件大事。 「五五」普法的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踐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圍繞「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充分發揮法制宣傳教育的全局性、先導性、基礎性作用,把法制教育與道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為深入實施「四區戰略」,加快建設現代化新中心城區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五五」普法的主要目標 實現「三增強、三提高」,即:通過深入扎實的法制宣傳教育和法制實踐,進一步增強公民法律意識,提高公民法律素質;進一步增強公務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的能力與水平;進一步增強各街道、部門和社會組織依法治理的觀念,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務社會的水平。 「五五」普法的主要任務 主要為七項任務:一是深入學習宣傳憲法;二是深入學習宣傳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相關法律法規;三是深入學習宣傳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四是深入學習宣傳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法律法規;五是深入學習宣傳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相關法律法規;六是深入學習宣傳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七是集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主題活動。通過以上七塊任務促進在全區牢固樹立憲法和法律權威;促進全區法治化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促進社會法治氛圍和環境的全面形成。 「五五」普法的對象 普法期間法制宣傳教育的對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其中重點要加強對公務員、青少年、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被征地人員和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法制宣傳教育,領導幹部、司法和行政執法部門公務員是重中之重。之所以把這幾類對象作為重點對象,是因為:公務員是國家法律法規的主要執行主體,提高公務員隊伍法律素質不僅能切實使國家的法律法規得到貫徹落實,而且更是建設法治政府的客觀要求。特別是領導幹部率先垂範、帶頭學法用法,既是對領導者自身建設的要求,同時也為推動群眾廣泛開展學法用法活動起到示範的作用;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宣傳教育,使其從小接受法制教育,樹立法制觀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事關國家未來;企業是市場經濟的重要主體,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加強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法制宣傳教育,增強企業經營者的法制意識,提高企業參與市場競爭能力尤為迫切。被征地人員、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平時所接受教育包括法制宣傳教育機會相對較少,他們的素質直接關繫到社會的穩定。通過不斷加大對被征地人員、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法制宣傳教育,引導他們樹立遵紀守法觀念、依法開展生產和依法維權的觀念;著力培養和增強參與居民自治活動和其它社會管理的能力;了解和掌握解決矛盾糾紛、維護合法權益的法律途徑。 「五五」普法的組織領導和保障 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實離不開一套完善的組織領導機制和運行有序的工作機制。「五五」普法期間更加註重這兩套機制的建設,要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實施、政協支持的領導機制。各級黨委、黨工委、黨組要切實加強對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領導,健全各級普法依法治理領導機構,明確工作職責,完善領導小組定期會議制度、年度工作匯報制度、工作督查制度;要把法制宣傳教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同時要建立健全分工負責、協調配合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機制。明確黨委宣傳部門、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是普法主管機關,負責規劃的組織實施,指導、協調、檢查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國家機關各部門、各行業、各社會團體是普法主管部門,承擔著本部門、本行業、本系統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職責,並運用各種手段和途徑面向全社會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五五」普法的基本特點 和「四五」普法相比,「五五」普法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堅持繼承與創新結合,在創新中不斷發展。普法規劃具體內容的安排,從增強實際效果出發,注意繼承「四五」普法工作中的成功經驗,在繼承中不斷創新。「五五」普法規劃中就提出了普法工作要「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並重,並把領導幹部學習法律知識、考試結果及學法用法情況,作為其年度考核和任前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還把被征地人員和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列為法制宣傳教育重點對象,同時提出法律進機關、法律進社區、法律進學校、法律進企業、法律進單位的「五進」活動,開通「法治江東網」,加強宣傳陣地建設。 堅持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突出量化。與「四五」普法規劃相比,「五五」規劃更加註重定量。在對重點對象的法制宣傳教育的要求上,都提出了明確的量化要求,如區管以上領導幹部每年參加中心組學法或法制報告會不少於4次;公務員學法每年不少於40個小時;青少年學法每年不少於10個小時等。這既有利於在實際工作中具體操作,又有利於在考核中評估。 普法工作機制更加明確。規劃對建立健全分工負責、協調配合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機製作了詳細規定,明確了普法主管機關和普法主管部門,明確了主要部門的普法職能和責任,使普法工作形成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實施,政協支持,部門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普法工作機制,保障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