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師生安全
1. 我是怎樣保護學生安全的
1. 需要進行安全意識教育。
2. 需要了解學生交往的人群,盡可能讓品德好的人交往。
3. 掌握學生的內活動,如果外出,一定要容知道到哪裡,回來的時間,有可能帶上通訊工具。如果夜裡回來較晚,家長最好接學生。超過預定時間沒有回來,一定要聯系,問明原因;或者親自到學生去的地點接學生。
4. 留足路途時間,不能讓學生為趕時間,不注意交通安全。
5. 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
2. 有關保護學生安全的法律有哪些
更多請去:教育大論文下載中心
1.《教育法》
第四十四條:教育、體育、衛生行政部門和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完善體育、衛生保健設施,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
第七十三條: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學設施有危險,而不採取措施,造成人員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七條:教師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教育行政部門進行行政處分或者解聘;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十五條: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應當尊重末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末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第十六條:學校不得使末成年學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學設施中活動。
第十七條:學校和幼兒園安排末成年學生和兒童參加集會、文化娛樂、社會實踐等集體活動,應當有利於末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防止發生人身安全事故。
第四十八條: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對末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或者變相體罰,情節嚴重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3、《預防末成年人犯罪法》第七條: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將預防犯罪的教育作為法制教育的內容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結合常見多發的末成年人犯罪,對不同年齡的末成年人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犯罪教育。
4、《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五條:學校應當對在校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護自救教育;應當按照規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防止消除教育教學環境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當發生傷害事故時,應當及時採取措施救助受傷害學生。
5、《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第十條:學校體育場地和器材應當符合衛生和安全要求,運動項目和運動強度應當適合學生的生理承受能力和體質健康狀況,防止發生傷害事故。
6、《刑法》第十七條: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3. 守住校園這片凈土保護師生生命安全這句話體現了保障師生的什麼權利
保障了生命健康權。
生命健康權為自然人享有維持生命、維護生命安全利益、生版理機能正常權、維護健康利益的權利。生命是自然人的最高人格利益,是其他人格權和人格利益的基礎。健康以身體為物質載體,破壞身體完整性,通常會導致對健康的損害。侵害生命健康權的應給予受害人或其家屬以財產和精神賠償。
侵害公民身體造成死亡的,應當賠償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並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扶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該規定侵害生命權應賠償財產損失和間接受害人的扶養損害賠償是正確的,但其缺乏賠償精神撫慰金是不妥當的。
(3)保護師生安全擴展閱讀:
保護師生生命安全的相關要求規定:
1、全面停止全市各中小學、幼兒園及校外培訓機構的各類線下教學、培訓、外出研學等聚集性活動。各學校利用寒假開展了首輪校園環境清潔消毒,嚴防疫情進入校園。市、區縣教育行政部門嚴格進行督導檢查,確保措施落實到位。
2、市教育局分別在疫情爆發伊始、春節休假結束和原定開學日期3個節點,先後向全市發出3封「致學生和家長信」,持續提醒做好居家防控、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工作。
4. 近兩年以來,校園安全事故屢有發生。建設平安和諧校園,維護師生安全越來越為社會所關注。 【新聞回放】
(1)①學校保護。②例答:有利於保護青少年的生命健康;有利於營造安全回的校園環境等答。 (2)生命健康權;財產所有權。 (3)我選擇:生命健康權(或場景一) 做法:具有開放性,答案不唯一。 我選擇:財產所有權(或場景二) 做法:具有開放性,答案不唯一。 (4)①監督權(或批評建議權、建議權)。②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正確行使。應當實事求是,以事實為依據,如實反映情況,必要時出示證據和各種證明材料。 |
5. 「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屬於師德范疇嗎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要求教師關愛學生,即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6. 如何提高師生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
保障學校安全是開展一切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學生的健康成長是落實以人為本、構建和諧校園的基石。在學校體育日漸受到重視的同時,人們對安全措施也有了進一步的要求。課堂常規的建立以及一些運動項目的教學都有相應的保護、幫助措施和方法,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些細節問題往往被忽視,然而就是這些細小的問題卻往往有著安全隱患。體育課中經常會發生扭傷、搓傷、拉傷、碰傷等運
動損傷,偶爾也會發生一些重大的安全事故,輕者影響學習,重者可能造成殘疾,甚至及生命,對學校、學生、家庭帶來不應有的損失,廣大體育教師應高度重視安全教育,落實安全措施使青少年健康快樂地成長。以下就一些方面與大家談談我膚淺的看法。
一、充分認識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強安全責任感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識,同時也有責任和義務教育學生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有的學生上課調皮,站隊時相互推撞認為好玩,他們根本也不知掌握力度和分寸,另外加上有的孩子本身平衡協調能力就差,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體損傷等安全事故,為此教師就應在迅速制止的同時給予適當的批評教育不僅僅讓學生明白這是錯誤的行為及其可能發生的不良的後果,同時要使每個學生都意識到這是不安全的行為,杜絕同類事件再次的發生。這樣通過一些事件及時的教育和隨時的提醒使學生思想上引起認識和重視,才能時時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識,不做有危險的事。促使學生高度的安全意識得以形成,防止安全事故發生。
二、加大安全教育力度,提高師生安全意識和防範能力
1、課堂常規的建立,強化紀律教育
體育教師要以身做則,為人師表,要求學生穿運動服上課,身上不能帶有小刀等鋒利硬物,不要佩帶胸針等飾品,不要留長指甲等上課要聽指揮、遵守紀律,嚴禁學生有嬉戲取鬧、任性蠻干、動作粗野,違反運動規則的行為。另外,准備活動要充分,跳前多活動,易傷部位早預防。實踐課上良好的課堂紀律是保證一堂課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如未經允許不擅自離開隊伍。尤其是投擲類和接力項目。在投擲項目的教學中,教師要嚴格按照教學程序、原則進行教學,對學生的位置要嚴格限制,讓學生遠離危險區,嚴禁對擲,要告訴學生等同組同學都投擲完以後在統一撿回器材,或者安排見習生幫助,隊伍中其他的人不可亂跑,搶擲。對某些意外傷害事故的苗頭應及時制止。
此外,上課要聽從指揮,遵守紀律,嚴禁學生有嬉戲取鬧、任意蠻干、動作粗野,違反運動規則的行為。
2、場地的設置,加強安全預防
場地器材的准備是最基本的安全預防,也是引發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見的,也是可預防的。在上課前我們教師必須仔細做好場地和器材的安全檢查,如有安全隱患應及時排除後,再進行組織教學。例如,在教學和組織比賽時要特別注意場地是否平整,及時清除小石塊,防止絆腳引起不必要的傷害事故的發生。又如,跳遠時沙坑沒有平整好或沙子過少或者沙坑中有同學玩耍時留下的磚頭和石塊等都有可能造成損傷。
3、對體育器材的識別
器材的放置有必要考究。跑的項目中最好不用球作標志物,尤其往返跑和蛇形跑等,若用球作標志物一旦學生無意觸及它,它容易滾動而離開原有位置,可能讓學生絆腳,更甚者腳踩球造成嚴重的傷害事故的發生。
(1)、學校的單杠、雙杠、爬竿、爬繩等,受日曬雨淋,天長日久就會生銹、腐爛,沒有及時保養和修理更換,學生在活動時器材發生斷裂,致使學生摔傷。所以在鍛煉的時候,一定要先檢查器械,排除安全隱患。
(2)、還有在搬運器材過程中打鬧,致使器材不慎跌落,體育課後將鉛球、鐵餅、標槍等危險器材隨便擺放在操場上,又無人看管,學生因好玩致使人身傷害。造成一些不別要的安全事故,所以,一定要引起體育老師的注意,課前、課後搬運器材要對學生講清楚,千萬不能在搬運過程中打鬧嬉戲。特別是具有危險性的器材課後不能長時間擺放在操場上,如鉛球、鐵餅、標槍等課後要及時送還保管室。
此外,體育課後不宜將危險器材如鉛球、鐵餅、標槍等隨意擺放在操場上以方便下節課使用,以免在無人看管的情況下,學生因好玩致使人身傷害。
三、高度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1、心理障礙的消除
在體育教學中,我們要善於觀察和發現學生中存在的一些異常的情形。如有的孩子因在家生氣或心情不好就發脾氣、情緒表現極不穩定,甚至產生攻擊性行為。對這樣的孩子我們既要合理的批評,同時
也要善於引導,及時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給予表揚和鼓勵;再如在體育課中有些孩子由於對身體的認識不足或缺乏言語表達等因素,有時身體不適他也不知告訴老師,如果教師不留心往往就容易錯發生事故。所以在體育課的課前、課中、課後,教師都應留心觀察他們是否有身體不適的異常表現,以便早發現早處理,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如心情不好、情緒低落或急噪、缺乏鍛煉的積極性或急於求成、膽怯憂郁等。因此,體驗教師要善於觀察學生,常與學生溝通,做好體育鍛煉的宣傳工作,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愉快健康地進行體驗鍛煉。
2、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現在大部分學生是獨生子女,抗挫折能力比較差,自我保護意識薄落,因此體育課加強自我保護意識的教育必不可少,如身體失去平衡應立即向前或向後或向左向右跨出一大步,以保持平衡;從高處跳下時要用前腳掌先著地,同時屈膝緩沖。另外,要教會學生互相保護幫助的方法,真正做到預防安全事故。
7. 如何解決師生的安全問題
對於安全問題,學校抄可是一個需要重點保護的地方,因為在這裡面全都是祖國未來的花朵,我們常以為管好人員出入就可以了,但是卻忽略了在校的老師也有可能是不安全的。
陝西一所小學的4名學生在他們上課的時候,被老師叫到辦公室,然後就遭到了老師的一頓毒打,最嚴重的一名學生竟被打到顱骨骨折。
對於學生為何被打,現在還沒有結論,但是這次的事件就引起了我們對校園安全的重視。雖然說起校園我們聯想到的是純潔,但是這藏著校園內的安全問題卻一直存在。學生打架、老師體罰,這些校園安全隱患該如何解決?
成都監控安裝告訴我們,對於這些校園安全問題,由於人的能力有限,很多的學校都採用安裝監控設備的方法,例如在校園大門處安裝監控,可以實時地監控到校園內人員的出入,一旦發現可疑人物,校內安保人員可以第一時間作出反應。
成都監控安裝告訴我們,雖然安裝了監控可以對學校的安全保護起到了一個加強的作用,但是這也並不能保證就能萬無一失,因此,對於學校的安全問題,應該從學生的安全防範意識做起。
8. 老師有用生命保護學生安全的法律義務嗎
絕對沒有這樣的法律規定。
9. 保護學生安全是教師的義務是加大教師的責任么
學校有保復護學生安全的義制務
而這項義務的履行是通過與學校有契約的老師來執行的
而且老師與學生存在教育關系
安全是受教育的基礎
老師有義務保證學生安全
所以
不是加大教師責任
對於未成年學生,這既是道德義務,也是法定的義務
只是個人見解
10. 「保護學生安全」可以分為哪三個方面
經過兩個月的意見徵集,教育部修訂完成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在意見徵集階段因「范跑跑」事件引起廣泛關注的「保護學生安全」的內容在正式版本中被採用。另外,在「關愛學生」一條里,還新增加了「關心學生健康」的內容。(9月3日《京華時報》)
保護學生安全,這里既有一般情形下保護學生健康不受影響、人身權利不受侵害,更包括在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發生時對學生生命權的保護。而師德只是對教師職業道德上的一種約束,並不能從制度上明晰其保護學生安全方面的義務與責任;如果保護的手段只是一個無法啟動問責的師德,這在制度的設計上顯然是不對等的。因此,僅僅將保護學生安全作為師德規范遠遠不夠,應啟動修法程序,將「保護學生安全」列入教師法定義務。
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定教師應當履行的五種義務中,沒有明確規定教師應當保護學生安全,只是抽象規定了有義務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
將「保護學生安全」列入教師法定義務應注重三個方面。一是這一特殊義務不是「應當」,而是「必須」。二是將保護學生安全的具體情形加以細化,也就是說,凡是學生受到安全威脅的,教師都有義務採取保護措施,即「需保必保」;凡是教師可能保護的必須全力保護,即「能保盡保」。三是必須明確與違反法定義務的具體情形相對應的法律責任。只有將懈怠、逃避或拒絕保護學生安全從道德范疇上升為違法行為,才能運用法律制度遏制教師遇有緊急情況,扔下學生能跑先跑的醜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