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師生們和諧

師生們和諧

發布時間: 2021-01-29 19:28:19

『壹』 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學生難教,教師難做,師生之間缺乏親密合作的和諧關系,教學活動得不到有效的開展,這是當前我們學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問題。教學活動是一個師生之間互動的過程,師生之間和諧合作,是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 首先,「民主、平等」的原則,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重要前提。長期以來由於傳統「師道尊嚴」的影響,強調老師在教學活動中權威與尊嚴,以教師為中心,抹殺學生的個性,導致師生之間缺乏平等的溝通對話,師生關系必然存在隔閡。在現代社會,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關系應該是「民主、平等」的,不僅僅需要學生尊重教師,同時教師也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與人格尊重,使師生之間形成一個互相尊重、互相關愛的和諧關系。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認為,師生之間應該確立朋友一樣的和諧關系,他說:「無論是聰明的、愚蠢的、干凈的、骯臟的,我們都應該稱他們為小朋友。我要做學生的朋友,我要學生做我的朋友。」如果教師能夠把學生當作朋友一樣對待,尊重學生的個性與人格尊嚴,多給學生一份關愛,多給學生一份溫暖,那麼師生關系肯定會多一份的融洽和諧。因此,在教育界有一句流行的名言:「把學生看作天使,教師便生活在天堂;把學生看作魔鬼,教師便生活在地獄。」 其次,創造寬松的教學環境,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重要條件。在傳統的應試教育體制等弊病的影響下,強調學校的升學率,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學生的校園生活除了讀書,還是讀書,學生淪落為考試的機器人,學生的個性與愛好被殘酷抹殺,從而導致學生的個性走向叛逆,與家長、教師的教育唱反調;在另一方面,升學率是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學校對教師教學業績考核的重要指標,無論社會、家長、學校都給予老師極大的壓力,「升學率」的高低與教師的評先進、職稱晉升、福利待遇等息息相關,教師如果完成不了上級部門下達的「升學率」指標,就可能保不了「飯碗」,於是「升學率」成了教師教學的主要任務,素質教育流於形式,沒有休止的題海訓練、考試以及殘酷的排名次,讓學生承受過重學業負擔。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我不想學」,但在升學率的壓力下,教師對學生只能「要你學」,於是出現了師生之間關系緊張的不和諧關系。當前在中小學校中,教師體罰學生的現象屢禁不止,這不僅僅與教師的師德問題有關,也與中小學教師過大的工作壓力有關。為什麼在中國的大學里基本上沒有體罰學生的現象呢?這是因為大學有比較寬松自由的教學環境。 第三、建立完善的教學管理體制,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重要保障。教師也是普通的人,也有五情六欲,教師也會出現不良行為,如果僅僅靠師德修養來維護師生關系,那麼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就無從談起。例如,針對教師體罰學生比較嚴重的問題,近年來不少地方都制定出反校園體罰的法律,體罰學生的教師必須承擔嚴厲的法律責任,在法律效力的震攝下,結果校園體罰學生問題大大減少,這就說了制度建設的重要性。在另一方面,一些學生故意擾亂課堂紀律,對教師的教育屢教不聽,甚至漫罵、毆打教師的現象屢見不鮮,但是當前在校園中並沒有制定出對問題學生進行教育懲罰的完善與健全的法律制度,導致一些學生肆意侵犯教師的權益,這也反映了校園法制建設的存在問題。

『貳』 怎樣的師生關系才是和諧的

教育界有一句名言:「把學生看作天使,教師便生活在天堂,把學生看作魔鬼,教師便生活在地獄。」所以我個人認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必須對學生有信心。 處處相信學生具有發展的潛力、發展的遠景。相信學生有能力自我發展,自我完善。這樣,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樹立起重視學生的意願、情感、需要、價值觀的教育理念,能夠設身處地從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學生、寬容學生,不把自己的要求強加到學生的身上。讓教師與學生心與心相通,情與情相融,急學生所急,憂學生所憂,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尊嚴,給學生一份關愛,給學生一點溫暖,有了這樣的師生關系,學生學習環境才會形成平等、尊重、交融、協作的和諧氛圍,才會取得學習上的收獲、情感上的升華,才會具有努力拚搏、積極向上的態度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才會使學習者人格得到充分尊重,潛能得到充分發揮,時時處處體現人文情懷。

『叄』 如何建立和諧師生關系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而我認為:師生和,教育興。 「親其師信其道」,中國人歷來把和諧的師生關系,作為教育的美好境界來追求。在實踐中,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既是教育的關鍵,也是工作的難點。師生關系和諧則班級興,學業成,發展快,人格全。 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共同探討的問題。我在平時的工作中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讓幽默搭起溝通的橋梁 教育是一種特殊的交往,師生間的關系首先是交往關系。有效的溝通能直接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溝通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而幽默感則是溝通的潤滑劑。幽默感可以使溝通氣氛融洽,信息的互動更流暢。恩格斯說:「幽默是具有智慧、教養和品德的表現。」列寧也說:「幽默是一種優美健康的品質。」教育家米·斯維特洛夫說得直接:「我一直認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心理學家調查發現,學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老師語言生動形象、風趣、有幽默感;而最不喜歡的就是沒有幽默感的老師。 有幽默感的老師是隨和又理性的,不會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以損人自尊的傷人話語來逗趣取樂。有幽默感的老師會自我解嘲,會轉移沖突不硬碰硬,會運用智慧巧妙教化學生,所以幽默的老師通常是受歡迎的。但是,幽默也並非是師生溝通乃至化解師生沖突的萬靈丹,正本清源之道,仍應知已知彼,做好情緒管理工作。運用幽默時,有許多方面還需考慮到: 首先,老師平日就要培養開放豁達的胸襟。 其次,接納學生情緒,講理而不專制。 最後,事後澄清與表白不可省略。 二、用寬容之心悅納學生 寬容是一種美德,而對孩子們寬容,則不僅是美德,還是一種藝術。教育家蒙台涅說:「只有高尚和堅強的心靈才能對兒童的愛好取寬容態度,才具有指導他們的能力。」 要想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就一定要有寬容之心。 在復雜多變的信息社會,教育寬容顯得異常重要。教育的成效在某種意義上取決於教師對學生的寬容程度,大寬容大成效,小寬容小成效,無寬容無成效。身在第一線的教師應該明顯地感到,現在的學生難管了,現在的學生問題多了,現在的學生挑剔多了。以前容易做到的要求,現在三令五申仍然無濟於事;同樣的問題用同樣的方法難以奏效,甚至出錯;教育的度難以把握:鬆了,學生就亂;嚴了,學生就怨。特別是現在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極為強烈,在他們的內心深處蘊藏著最為敏感的自尊心。有些學生在犯錯誤時,總是把人格與尊嚴看得比錯誤重。這時我們憤怒於學生的任性,震驚於孩子的言行矛盾,我們覺得有必要對學生狠狠地教訓一番。可事實證明,這種盛氣凌人,居高臨下的苛刻訓話最是失敗,結果往往適得其反的。蘇霍姆林斯基說:「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當你在處理兒童思想上、感情上、認識上的差錯時,一刻也不能忘記每個孩子都有善良的志向和良好的願望。任何呵斥、任何威脅、任何想損傷兒童心靈的意圖都是不容許的。」相反,我們惟有以寬容之心悅納現狀,方見成效。 教育家莫里斯·比格說:「為了有效地對待學生,教師必須考慮:『如果我在這個學生的年齡並有他的心理環境和有同他相似的頓悟和價值的體系,那麼,我將做些什麼?我為什麼這樣做?』」要學會寬容,就要冷靜客觀地看待學生的錯誤或過失,這樣才會真正理解學生,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有理解才有教育,尊重學生,了解個性差異,順其自然,因勢利導,往往可以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而且不留後遺症,師生雙方還會由「冤家路窄」轉為「不打不相識」,甚至成為至交。寬容學生缺點,愉快接納學生,幫助他們長善救失,才會讓所有學生感受到陽光般溫暖,如沐春風。用寬容的心悅納學生,我們就會感受每一個鮮活的生命,看到每一種獨特的美麗。 三、以生為鏡,教學相長 師生關系,歷來是教育家關注的焦點。前蘇聯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是學生的朋友和同志。」我國革命前輩徐特立同志也說:「教師和學生,一切都是相互的平等的關系。」現代教學論認為,教育是師生雙方心靈的交流,生命的互動。在教育活動中,師生雙方都用各自的言行、情感和品性影響對方;教育不再是教師對學生的單向傳輸。現在的教育提倡平等對話,呼喚民主互動。正如教育家加里寧所說的那樣:「當教師的人不僅是教師,他同時也是學生。」 「以生為鏡」,這是我在探索師生和諧關系時感到的最好的一種方法。徐特立告誡大家:「在教學中不要不受學生的批評,要好好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 「以生為鏡」,就是把自己交給學生,讓學生「面刺」老師。這需要老師有相當的勇氣、膽量和自信。與其背後被學生說,與其畢業後讓學生議,不如今天就聽聽學生的意見,長善救失,益於雙方。所謂長痛不如短痛,何況學生畢竟還是自己人;即使是「敵人」,也能化敵為友。我們在提倡教師做學生「良師益友」的同時,應大力倡導學生做老師的「良生益友」。 既能為學生服務,又能向學生學習,師生互動,教學相長。我們相信,這樣的新教育一定是和諧的,一定是成功的。因為在這里,師生共同創造壯美的人生,共同經歷生命的體驗。這難道不是教育的本質嗎? 所以,我認為和諧是一種極致,和諧是一種力量,和諧是一種境界。(經濟管理學院 孟琪)

『肆』 如何構建師生和諧關系

師生關系是學校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師生關系無時無刻都影響著教育的過程和結果,感情的接近,心靈的共鳴,知識的啟發,能力的培養。師生之間只有建立融洽和諧的關系,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師生感情好時,老師表揚,學生認為是鼓勵;老師批評,學生認為是愛護。表揚和批評在融洽的師生感情中能成為學生前進的動力。如果師生關系緊張,表揚則被學生認為是哄人;批評則被認為是整人。在這里表揚和批評就成了教育的障礙。所以,只有注入了愛生之情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全面地關心學生。當然,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光有教師的努力是不夠的,除了學生之間的關系外,師生關系可說是構成了學生人際關系的重要方面。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關系。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應當是尊師愛生,教學相長的關系,應當是一種民主、平等、互尊、互愛的和諧而親密的關系。在師生關系的相互作用中,作為老師應該是學生的良師益友,關心、尊重、愛護學生;作為學生也應該有積極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那麼作為我們老師本身,應當如何去做呢?
一、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新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它的核心是師生心理相容,心靈的互相接納,形成師生至愛的、真摯的情感關系,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它的宗旨是本著學生自主性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展。它應該體現在學生與教師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展自己,獲得成就感與生命價值的體驗,獲得人際關系的積極實踐,逐步完成自由個性和健康人格的確立;教師通過教育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教學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嚴,體驗和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因此,我們每一位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從師道尊嚴的權威中解脫出來,俯下身子,去聆聽孩子們的心聲,從教學的指揮者轉變為參與者,從決定學生應該做學什麼,怎樣學的主宰者轉變為與學生合作學習的夥伴。學生雖然是未成年人,但他們同樣是獨立的,有潛力的,有人格的,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我們要克服過去那種把成人對教學的認識方式強加給小學生的做法,去研究學生,幫助學生,保持與學生平等的姿態,做學生的合作者。教師與學生只是教學活動中地位的不同,並沒有人格上的高低貴賤之分,教師必須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他們的個性差異,教師尊重學生就等於尊重自己,尊重教育。可見,只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建立起新型的師生關系,才能夠在教學中形成和諧、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
二、要轉變教學觀念,在改進教學方法上下功夫。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因此,用運學生容易接受的教學方法,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關鍵。這就要求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從思想上去重視學生,從行動上去研究學生。不研究,不探索,不利教學方法的改進,不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利於提高教學質量,與學生實際不符的教學方法肯定在教學中是失敗的教學方法。新課標指出,要注意發揮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指導作用的同時,特別強調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的體現,以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要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中盡量營造有利於學生學習和參與的各種學習氛圍,使每一位學生和教師一起參與到學習中去,形成一種在自學,自練的基礎上相互幫助、相互矯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學習的環境。打破以往每節課都是教師先教而後練的教學方法,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在他們去感受,體驗,總結的基礎上教師再去指導,這樣不僅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能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興趣是學習的基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教學的最佳狀態。我們要在教學中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把他們的學習成果及時地反饋給他們,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點撥和鼓勵,甚至善意的批評都將激勵他們,強化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享受到和諧氛圍下學習的樂趣。教學方法的改變是教育觀念改變的具體體現,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的關鍵。
三、要關愛學生,以情動人。
感人心者,莫過乎情。寓情於教,以情動人是教學中教師經常採用的教學方法之一。教學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雙向活動,也是師生之間通過活動進行情感、興趣、能力的心理交流。愛是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的橋梁,只有師生關系處在關愛,平等的和諧氛圍之中,學生才能直言面對教師,大膽地投入到學習之中 ,去體驗、去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中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就必須採用多種方法進行交流,比如在教學中善於運用表揚和批評的手段,經常和學生談心,體貼和關愛學生。同時,要充分發揮教學中直觀情感的優勢,比如合理運用形體語言,形體語言在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中有著潤物無聲的效果,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眼神的運用可以使師生在無聲的交流中達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境界,它是建立和維持和諧的師生關系的橋梁和紐帶。而手勢既可以傳遞思想,又可以表達感情,可以增加教師有聲語言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在教學中我尤為推崇大拇指贊揚法和擊掌鼓勵法。面部表情表達著教師的情感和意圖,小學生最會跟眼色行事,教師只有情緒飽滿,和藹可親,才會給學生一種自然、明朗的感覺,有助於形成學生積極、愉快的心情,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於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形成。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多些微笑,多些表揚,表現出教師愛的真情,就會克服過去學生怕老師是因為老師凶的現象,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學生。只要建立起一種新型的、相互尊重、平等的師生關系,就一定會在師生的心靈深處碰撞出和諧而愉快的火花,建立起一種長久而和諧的體育情感,只有在這種和諧的氛圍之下,學生才能夠自覺而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才能夠激起學生自覺學習、樂於學習的願望,從而達到使他們熱愛學習、追求目標,全面健身發展的目的。
四、要建立一種合理、公平、有利於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機制。
小學體育教學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朝著以人為本,健康第一,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中全面、自由、和諧地發展。這就要求在教學中必須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但評價機制的滯後和操作性問題,使教學的評價對教學中師生關系的和諧發展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大部分學生因為對評價機制的不滿而對教師產生誤解,甚至產生對立情緒,從而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對考核評價應堅持多元標准,通過評價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因此在評價中教師不能把評價看成是簡單的分等排序,而應該在評價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促進全體學生 的健康發展為目標,把評價的重點放在縱向評價上,強調個體學生的進步與現在作比較,我認為有時為了呵護童心,建立自信,降低標准,沖破限制有何不可?同時還可把同學與同學的相互評價納入到評價中,雖然學生的相互評價不夠准確,但也體現了師生之間的相互信任,也表現了他們的評價水平和他們之間的情感等諸多因素,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的一種必要手段。多元、合理、公平、公開的評價不僅可以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改變對學生的優劣的評價標准,對培養學生健康而向上的人格,體驗自己的進步,樹立自信心,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教學水平有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總之,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自己角色的內涵,才能營造出良好的氛圍,協調好師生關系,創設和諧的教學環境,靈活的運用教學方法,合理的運用評價方式最終取得教育教學的成功。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正確認識這種客觀存在的關系,積極地認識它、研究它、改善它,其意義是不可忽視的。

『伍』 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培養和諧的師生關系應該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去分析。
從老師的角度來書,只有版注入了愛權生之情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全面地關心學生。當然,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光有教師的努力是不夠的,除了學生之間的關系外,師生關系可說是構成了學生人際關系的重要方面。師生關系是教育過程中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最重要的關系。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應當是尊師愛生,教學相長的關系,應當是一種民主、平等、互尊、互愛的和諧而親密的關系。在師生關系的相互作用中,作為老師應該是學生的良師益友,關心、尊重、愛護學生;作為學生也應該有積極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建立起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

熱點內容
瀟灑校園風雲 發布:2025-08-06 16:25:41 瀏覽:802
怎麼躺著 發布:2025-08-06 16:14:40 瀏覽:36
我們心中的班主任 發布:2025-08-06 15:51:34 瀏覽:751
高等教育評估 發布:2025-08-06 15:50:07 瀏覽:429
2017數學全國1答案 發布:2025-08-06 15:46:57 瀏覽:597
南昌託管老師 發布:2025-08-06 15:04:41 瀏覽:697
劉家昌老師 發布:2025-08-06 13:44:24 瀏覽:667
教育以人為本 發布:2025-08-06 12:16:11 瀏覽:607
小念頭教學 發布:2025-08-06 10:05:27 瀏覽:990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儀 發布:2025-08-06 09:07:31 瀏覽: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