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學校師德建設論文

學校師德建設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1-30 10:30:07

『壹』 求關於師德建設論文,從比較教育,淺談某國的師德建設對我國師德建設的啟示。提供論文素材的也行!

當前,新課程改革正在積極廣泛地開展之中.新課程改革的成功與否,我認為關鍵在於是否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因為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高質量教育的一個基本條件.而教師的良好師德正是高素質的教師的重要表現.
大家都知道,師德建設是一個古老而永恆的教育主題.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我今天主要從學校和教師這兩大方面來與大家老師共同探討怎樣加強老師的師德師風建設:
一、學校
學校是加強教師師德修養學習的主要陣地,學校應把師德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加強對新世紀教師的師德培養:

(二)行動落實上:加強教育法規學習、規范教師師德行為.
1.學校應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學習《教育法》、《教師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法律法規,提高教師師德認識,規范教師師德行為.
2.深入開展「講師德,做師表,樹正氣」活動,使每個教師做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敬業愛生,甘於奉獻.
3.樹立典型,培養教師愛生情感.
4.樹立有效的學習制度,提高教師素質.樹立教師終生學習觀
5.建立獎懲制度,提高師德水平.
二、教師
一個教師良好的師德修養對學生的影響、發展作用極大.教師若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講求自己的職業道德修養,必須時刻謹記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
第一,要為人師表。唐代詩人韓愈在《師說》中寫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里是說我們教師的第一要務就是「傳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識技能。我國春秋時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也就是說,當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縱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的。所以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風和學校的校風,教師的形象直接關系著學生素質的培養。「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用自身的榜樣作用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這樣合格的教師才能塑造出合格的學生。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作為人民教師,首先要做到為人師表,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教師良好的思想品行將是教師最偉大人格力量的體現。古今中外無數事例證明,育人單憑熱情和干勁是不夠的,還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其次,要規範文明行為。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以和藹的態度對待學生,以豐富的學識引導學生,以博大的胸懷愛護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第二,要有敬業精神。教師要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能夠為學生的成才成長嘔心瀝血,對工作一絲不苟,即使碰到困難和曲折也能頑強地克服。始終把「一切為了學生」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強調無私奉獻,無論何時何地何種情況,始終能以積極的心態和飽滿的熱情對待工作。
學高為師,要培養高水平的學生,必須有高水平的教師,教師要學會學習,深入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方法;深入學習和恰當有效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大膽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模式;積極開展教育和教學研究,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只有具有了這種敬業精神和學習態度,才能真正地做到與時俱進,使思想和學識跟上時代的步伐。
第三、建立合作意識。不是有這么一句古話嗎?「眾人拾柴火焰高,」團結就是力量,團隊合作的力量是無窮盡的,這種力量一旦被開發,將創造出不可思議的奇跡。小溪只能泛起破碎的浪花,百川納海才能激發驚濤駭浪,個人與團隊關系就如小溪與大海。每個人都要將自已融入集體,才能充分發揮個人的作用。例如在備課中就應該資源共享,形成全力,讓教案與教學生發出更大的魅力;而不應相互封鎖,互相嫉妒,各自為戰,以致影響效力。
合作能激發潛力,集體協作干出的成果往往能超過成員個人業績的總和。正所謂「同心山成玉,協力土變金。」一個團體,如果組織渙散,人心浮動,人人自行其是,甚至相互拆台,就會失去生機與活力,就很難干出成效。在一個缺乏凝聚力的環境里,個人再有雄心壯志,再有聰明才智,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發揮,只有懂得團結協作克服重重困難的人,才能幹出一番事業,甚至創造奇跡。
第四、良好的教學心態。教師在教學中的服務心態,不應只是少數優等生,而應該平等對待所有學生,因為所有學生都是教育教學對象,都是中華文化的承接者。老師要善於捕捉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把他們培養成為合格且具有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只有當我們具備了這種心態,才會在日益激烈的行業竟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並使「太陽下最光輝的事業」更加煥發

『貳』 求一篇師德師風的論文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之中包含著豐富的辯證思維。從「學」與「行」的關系看,二者不可偏廢,相輔相成。崇高德行的養成要靠學問修養,高潔的品行又為「學」提供保障。「學為人師」與「行為世范」二者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突出強調了個人與社會的統一,理想與實踐的統一,知與行的統一。「學為人師,行為世范」要求全體師生將治學與為人、認識與實踐、知與行在高標准上統一起來。莘莘學子不管是在校學習時,還是步入社會參加工作後,都要不斷學習進步、求真創新、敬業樂群、為人師表。 
「學為人師」與「行為師范」二者的統一,應當體現在一個人一生不懈地求知和實踐的過程之中。在「學」與「行」的關繫上,「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等格言也在某種程度上揭示了其內涵,但它們偏重於對一種事實的靜態指認,而「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則強調一種追求卓越人生的狀態,它將「學」與「行」統一在一個動態的實踐過程中,更突出了人生有為的強烈進取心。「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每個人都會在人生中遇到各種困惑,有了困惑就要多方學習、多方探求,這樣才能使認識水平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提高。路漫漫其修遠,學問無止境,人生探索的道路亦無止境。「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正體現了中國文化傳統中上下求索、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校訓概括了北京師范大學對全體師生的期望和要求,集中地反映了學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和理想。同時,由於它恰當地表明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薪火相傳的教師教育理念,因此也成為新時期中國教師教育普遍追求的目標。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多次引用「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勉勵廣大人民教師加強自身修養,勇於承擔起教書育人的社會責任。「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也展現了豐富高遠的人生追求,總是能夠給每個接觸它的人以深深的震撼和啟示。因此,在一定意義上說,它超越了學校教育的范疇,成為人們砥礪人生的座右銘。多年來,社會各界眾多人士廣泛地引用北京師范大學校訓,稱贊這一校訓。可以說,「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所折射出的文化精神既是大學精神的重要內容,也是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弘揚,更體現了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

熱點內容
劉家昌老師 發布:2025-08-06 13:44:24 瀏覽:667
教育以人為本 發布:2025-08-06 12:16:11 瀏覽:607
小念頭教學 發布:2025-08-06 10:05:27 瀏覽:990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儀 發布:2025-08-06 09:07:31 瀏覽:828
0833是哪裡的區號 發布:2025-08-06 08:37:48 瀏覽:63
人教版六年級英語上冊下載 發布:2025-08-06 06:52:47 瀏覽:429
翰林教育培訓 發布:2025-08-06 05:49:27 瀏覽:266
北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發布:2025-08-06 04:37:28 瀏覽:380
如何申請發明專利 發布:2025-08-06 01:19:17 瀏覽:370
司法教育 發布:2025-08-06 00:13:59 瀏覽: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