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家訪開支
這在於學校的有關規定,如果有這樣的閑錢,發誤餐費比較好,用不多的錢調動教師的積極性。
B. 教師下班家訪,要不要加班費
其實基本上是不用什麼准備的如果你確實是想做好這個工作,先對孩子的家長的工作,家庭狀況做了大概了解,當然孩子的表現自己心裡要有個評價對孩子最好還是表揚為主
C. 老師來家訪要准備什麼
可以提前把房間收拾整潔,准備好自己對孩子學習方面的問題,具體准備如下:回
1、把房間收拾干凈,家庭成員答不要穿著睡衣接待老師,顯得不夠莊重和禮貌。
2、和孩子一起把老師迎進門入座,給老師倒杯水。讓孩子在老師面前安靜坐下,表現得大方自然,禮貌地和老師對話,不要東跑西跑只顧自己玩耍。孩子可以自我介紹,也可以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問。
3、老師若有興趣,可以讓孩子帶領老師參觀下自己的小書房、書架上讀過的繪本、繪畫的作品以及DIY小製作等等。
4、家長可以適當向老師介紹自己的教育理念,表示願意配合老師的工作,並留下手機、微信等聯絡方式。老師離開時,和孩子一起送老師到門口,並禮貌道別。
注意事項:
1、家訪時家庭成員需做到熱情、不卑不亢、善於交流,表現出最真實的一面即可,切勿扭捏做作,反倒給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
2、家長和孩子可以以輕松的心態來迎接「家訪」這件事,表現出最自然的狀態、最大的誠意就好,這也是孩子學習生活中的必經之路。
D. 關於教師家訪的做法 教師怎樣做家訪
關於教師家訪的做法 教師怎樣做家訪?做好家訪還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要有備而訪。班主任家訪前要確定家訪的目標,討論的問題,同時要對被家訪學生在校的表現,各科學習情況,興趣愛好,優點,缺點等都了如指掌.這樣即可以在家訪時信手拈來,提高家訪的時效,又可以讓家長感到老師很關心學生,從而拉進家長與教師間的距離,便於更深入的交談.
2、要提前預約。家訪前,必須與學生家長提前約定好家訪的時間.現在許多家長都忙於工作,常常不在家,如盲目家訪,不僅會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也會大大影響教師自己的情緒.事先約好時間,也有利於學生家長安排好家庭事務,防止尷尬的場面出現.
3、要選擇時間。家訪時最好選擇在放學後,雙休日,這樣學生也可以在場,不僅能聆聽到老師與家長談話的內容,又能讓學生當著家長與老師的面說說心裡話,從而增強家訪效果.家訪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延誤家長的工作.
4、要注意觀察。教師進學生家裡前,要注意觀察學生家庭周圍的社會環境;進學生家裡後,通過觀察學生與父母的交談,家庭的環境布置等,以此來了解社會環境與家庭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因素.
5、態度要謙和。教師和家長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師與家長不是敵人,共同的目標都是為了教育好孩子,所以我們要相信大多數家長是通情達理的,要主動地與家長溝通。
6、要講究技巧。班主任在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情況時要掌握分寸.對於表現好的學生既要肯定優點又要指出不足,要求家長不要放鬆要求;對於某些方面較差的學生,不要一味指其缺點,要善於發現閃光點.
7、改變觀念,「家訪」不是向家長告狀。傳統的教育方法,使「家訪」這個詞等同於「做壞事」、「沒事不家訪」、「家訪沒好事」。
8、改變「家訪」的方式,家訪不應是主角缺席的「審判」。很多「家訪」的場合,老師或家長會讓學生暫避,這樣的做法往往會讓學生產生猜疑情緒,對家訪產生懷疑,容易產生誤會。
E. 學校教師家訪需要交通費嗎
學校教師家訪應該是不需要交通費的這個但是應該學校可以給進行報銷,但是,這個應該是不
F. 特殊教育每生6000元的經費可以用於開支送教上門教師的補助嗎
第161次常務會議修訂通過的《殘疾人教育條例》將於2017年5月1日施行。為貫徹落實該條例,、中國殘聯近日印發了《關於做好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根據《通知》,各地要按照「全覆蓋、零拒絕」的要求,以區縣為單位,根據殘疾兒童的實際制訂教育安置方案,逐一做好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的入學安置工作。
◎ 優先安排殘疾兒童少年就近或者到指定的具備條件的普通學校接受義務教育,對於學習和生活上需要特別支持的殘疾學生,要提供專業支持。
◎ 統籌規劃特殊教育資源教室建設,配好資源教師,為普通學校招收殘疾兒童少年創造條件。
◎ 殘疾兒童少年入學年齡與當地義務教育入學年齡相同,必要時可適當提高。
◎ 要在「兩免一補」的基礎上,提高補助水平,確保每一名家庭經濟困難的殘疾兒童少年都能入學。
一、高度重視,統籌安排
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是義務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全面普及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各省(區、市)要高度重視,認真貫徹執行新修訂《殘疾人教育條例》的要求,針對殘疾兒童少年的類別和程度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與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整體工作進行統一部署和要求。
二、認真組織入學前登記
區縣教育行政部門應在當地領導下會同衛生、民政、殘聯等部門,設立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建立殘疾兒童少年信息交流和共享機制。
殘聯要以全國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動態更新信息數據為基礎,做好未入學適齡殘疾兒童少年調查登記、統計錄入、建檔造冊,及時向教育行政部門通報相關數據和情況,並協助做好家訪和入學動員工作。
區縣要根據新生兒疾病篩查、學齡前兒童殘疾篩查和殘疾人統計等信息,對義務教育適齡殘疾兒童少年進行入學前登記,全面掌握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的數量和殘疾情況。殘疾兒童少年入學年齡與當地義務教育入學年齡相同,必要時可適當提高。
三、「一人一案」落實教育安置
各地要按照「全覆蓋、零拒絕」的要求,以區縣為單位,根據殘疾兒童的實際制訂教育安置方案,逐一做好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的入學安置工作。
優先安排殘疾兒童少年就近或者到指定的具備條件的普通學校接受義務教育,對於學習和生活上需要特別支持的殘疾學生,要提供專業支持。
對於不能接受普通教育的殘疾兒童少年,安置到特殊教育學校入學,沒有特教學校的區縣由地市教育行政部門統籌。
對於需專人護理、不能到校就讀的殘疾兒童少年,通過提供送教上門或遠程教育等方式實施義務教育,並納入學籍管理。
必要時,委託區縣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對殘疾兒童少年適應學校學習生活和教育的能力進行評估,提出入學安置建議。
四、加強條件保障
以區縣為單位統籌規劃特殊教育資源教室建設,配好資源教師,為普通學校招收殘疾兒童少年創造條件。
按特教學校標准足額撥付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的殘疾學生生均公用經費,落實普通學校的特教教師和承擔隨班就讀工作教師的待遇,提高學校招收殘疾兒童少年的積極性。
在「兩免一補」的基礎上,提高補助水平,確保每一名家庭經濟困難的殘疾兒童少年都能入學。
五、加大社會宣傳力度
各地要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路等宣傳媒體,大力宣傳殘疾學生接受義務教育的重要意義,並就招生入學的政策、流程以及群眾關心的問題做好答疑解惑。
要積極動員殘疾兒童少年家長送孩子入學,依法保障殘疾兒童接受義務教育。
要倡導扶殘助殘精神,廣泛動員富有愛心的企事業單位和人士幫扶殘疾學生。
G. 教師如何進行家訪
一、家訪要有計劃
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意思是說,不論做什麼事情,如果事先有個打算,就會達到預期的目的,家訪也一樣,也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計劃,制定計劃要具體詳細,如本期家訪人數、次數、時間、目的、內容等,並按計劃行事。這樣做不僅能使家訪避免盲目性,而且也可防止想起來了,去訪一訪;忘了,就擱在一邊的現象發生(即所謂的家訪冷熱症);這樣做有利於家訪工作的持久性和穩定性。
二、家訪的形式和內容
家訪通常有三種基本形式:普訪、隨訪和定訪。
隨防,顧名思義就是隨時進行家訪。根據隨訪目的和時機的不同,可以有以下方式:
1 、串門式家訪。利用一些順便機會到學生家中走走,與家長做禮節性交談,順便了解一下學生的情況,有利於增加彼此間的感情。這種家訪方式自然,耗時少,省精力。
2 、祝賀式家訪。當學生取得進步或成績時。及時抓住時機,前往學生家中報喜,家長和學生都會受到鼓舞,感到高興。在這種友好氣氛中,借機指出學生的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議,成效會大不一樣。
4 、間接式家訪。當自己與家長之間產生某種誤解時,應及時讓其他教師去做間接家訪,當誤解消除後,再去進行正面家訪。
5 、探望式家訪。當學生染上某種疾病,不要忘了探望,並把希望帶給他們,激發學生與病魔作斗爭的勇氣,這樣還會感化家長更好地配合學校工作。
6、鼓勵式家訪。當學生犯了錯誤,有了認識並有了一點改正時進行家訪,目的是及時表揚,鼓足他的後勁。
適時地隨訪,極易於老師走入學生內心,觸動學生、家長對教師的真情,喚起他們對班級工作的參與熱情,從而達到促進班風建設穩步發展的目的。是教育工作中比較可行的方法,這種形式也得到了學生與家長的認可。
定訪,是教師與家長採用合同式的方法,定期聯系的一種家訪。它適用於重點教育對象。需要注意的是要合理安排它的使用時間:組班的初始階段不宜,待老師、學生、家長互相了解之後,方可再廣泛應用。如我校的幫扶結對工作中教師對自己結對的學生就有必要進行定訪。實踐證明:它的教育效果也是不錯的。
三、家訪要面向全體學生
家訪不應該僅僅局限於出了問題之後,也不要僅僅局限在學困生身上,家訪要面向全班學生。這里著重提出兩類學生。
其一是對各方面都表現不錯的好學生,有必要進行家訪。家訪中對好學生表揚、肯定,增強他們的信心,自不在話下,更為關鍵的是:通過家訪,與家長溝通感情,促使家長協助強化、鞏固學校教育的效果,使好學生不是安於現狀,而是在自己已有的基礎之上,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其二是對中等學生進行家訪更有必要。因為在班級里,中等學生是最易被班主任忽視的群體。雖然他們在班裡聽話,在學校里不搗亂,學習成績又不拖後腿,比較安全,但許多問題往往就出在這部分學生身上。中等生沒有優等生那樣自信和優越感:也不會像差等生那樣敢於放開自己:一般比較刻苦,但也正因如此,他們往往在心理上存在一些健康問題。班主任可以在家訪中對他們進行仔細的觀察與研究,找到對他們進行教育的突破口。從而有效地完成對學生的教育。
四、談話講究藝術,力求做到三忌三宜
家訪時的談話時最講究技巧方式的,談話是指通過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親切交談以進行說明的方法,是了解學生的重要方法,通過談話可以更有意識地、主動地探索學生的情況及其內心活動,談話要有目的、有準備、更要講究技巧。其一、宜多鼓勵,忌多批評。鼓勵是一種有效的談話方式,通過鼓勵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克服困難,增強學生奮發進取的信心,當然鼓勵也要適可而止,避免使學生產生驕傲自滿,沾沾自喜的情緒.同樣,批評對於有錯誤的同學也使應該的,更具有針對性,對於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則更應注意分寸,以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產生逆反心理,適得其反.這主要要求教育者應善於發掘學生的每一個閃光點,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正確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其二、宜全面忌片面,教育是雙向的,談話同樣也是雙向的活動,要注意彼此間的相互聯系。這要求談話時,雙方都要正視問題,特別是教育者不要單純職責學生的過錯,甚至借機告狀,推卸責任。對於談話的內容更應一分為二,抓住問題的關鍵,做到曉知以禮,方可使學生信服.對於學生家長,應聽取他們的意見,與他們達成共識,切忌各執一詞,互相指責。其三、宜多啟發,忌武斷妄下結論。談話就是要通過親切的交談,使雙方在和睦的氣氛中充分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為此教育者應該加以正確引導,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啟發他們說出心理話,對症下葯,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切實解決學生存在問題。
三、首次家訪要注意的事項
1、要選擇適當的時間,家訪要事先預約。現在學校設計的新生報名表上填的內容比較詳細,家家戶戶都有電話有手機,這也給家訪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家訪前,最好先電話預約,可避免跑空腿。因而家訪前需事先預約。才能收到了訪必見,見必果的良好效果。
3、家長談話要開誠布公、直率坦誠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雙方都是從關心學生的目的出發的,開誠布公、直率坦誠就成了雙方談話的語言特色。
4、首次家訪,是了解性家訪。這是一般性家訪,適用於多數學生家庭。內容包括:
①家長基本情況,包括學歷情況,職業情況等;
②家庭基本情況,包括居住條件,家庭成員構成,學生父母感情情況,家長對學生的要求等;
③學生的情況,諸如學習環境,學習時間,看電視時間,交往情況,家務勞動情況等。
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還要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長、生活自理能力。我們這是寄宿制學校,還要了解學生是否偏食、夜裡是否要叫起小便等等。新生家長還會問到許多具體的細節上的問題,如,夜裡,小孩踢被子著涼怎麼辦?我們要做好准備,進行耐心地解說,消除家長的顧慮。在以後與家長的交談問題時,也要做到不告狀、不誇大學生的缺點和錯誤。因為告狀的結果會激化學生與家長的矛盾,事後家長必要懲罰孩子,師生結怨;談成績時,不溢美、不誇張,不要空洞贊揚學生的優點,要言之有物,具體到事。
5、首次家訪,還有一個任務,是要向家長和學生介紹自己。讓家長與學生了解老師。了解老師的
6 、要把握時間,不要冗長拖沓。在摸清情況,弄清問題以後,班主任要果斷地結束談話,適時告辭。不要講得忘了時間,忘了場合,既耽誤別人休息,又浪費自己的時間。
總之,家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