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師生的成語
1. 描寫師生情誼的成語
盡職盡責 提心吊膽 受寵若驚 尊師愛生
諄諄善誘
為人師表 承前啟後 耳濡目染 言傳身教
奉為楷模
循循善誘 百讀不厭 一曝十寒 苦口婆心
滾瓜爛熟
切蹉琢磨 博採眾長 取長補短 去偽存真
百年樹人
去粗取精 青出於藍 良師益友 溫故知新
一脈相傳
以身作則 旁徵博引 喋喋不休 出口成章
促膝談心
引經據典 嘔心瀝血 伏案疾書 勤勤懇懇
滿面春風
良師益友 潛移默化 必恭必敬 洗耳恭聽
聆聽教誨
膽戰心驚 語重心長 熱情洋溢 不慌不忙
心平氣和
繪聲繪色 口若懸河 金玉良言 諄諄教誨
要言不煩
2. 關於師生情的成語
關於師生情的成語有:良師益友、程門立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尊師重道、良師諍友
1、良師益友
讀音:liáng shī yì yǒu
解釋:使人得到教益和幫助的好老師和好朋友,用於形容和自己亦師亦友的朋友。
出處:《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譯文: 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品德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為借鑒,改掉自己的缺點。
近義詞:情同手足、莫逆之交
反義詞:一丘之貉、狐群狗黨
用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例句:在人生的道路上,我遇到許多良師益友。
2、程門立雪
讀音:chéng mén lì xuě
解釋:舊指學生恭敬受教,現指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
出處:元末脫脫和阿魯圖先修撰《宋史·楊時傳》:」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譯文:有一天去見程頤,程頤偶然閉目休息而坐,楊時侍立門外一直沒有離開,程頤醒來後,就發現門外下雪已深至一尺了。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比喻非常尊敬老師。
近義詞:尊師重教、程門度(ó)雪、立雪求道
例句:這位青年學者求學堅持不懈、程門立雪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3、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讀音:yī rì wéi shī,zhōng shēn wéi fù
解釋:哪怕只教過自己一天的老師,也要一輩子當做父親看待。比喻對待老師要像對待父親一樣敬重。
出處:清代詩人羅振玉《鳴沙石室佚書-太公家教》:「弟子事師,敬同於父,習其道也,學其言語。……忠臣無境外之交,弟子有柬修之好。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譯文:學生侍奉老師,應當像對待父親一樣恭敬,要學習老師的文化知識和道德為人,還要學習老師說話的方式和技巧……忠臣不應該有境外的私交,學生應該有主動給老師柬修的好意。哪怕只當了你一天的老師,也要終身作為父親那樣敬重。
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用於書面語。
例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可見這師弟的情分也不是可以薄得的。
4、尊師重道
讀音:zūn shī zhòng dào
解釋:指尊敬師長,重視自己的教育事業。道:指教師指引的應該遵循的道理。
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孔僖傳》:「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敬道。」
譯文:臣聽說聖明的君王,沒有不尊敬師長,重視自己的教育事業的。
用法 :聯合式;作定語;含褒義。
同義詞:尊師重教
例句: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
5、良師諍友
讀音:liáng shī zhèng yǒu
解釋:是指很好的老師,可以夠直言相勸的朋友。諍:敢於直言。
用法:聯合式,褒義詞,一般作賓語。
近義詞: 良師益友、莫逆之交、情同手足
反義詞: 狐群狗黨、一丘之貉
例句: 坦率無私的工人師傅,不就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嗎!
3. 描寫老師的成語
孜孜不倦 盡職盡責 才高八斗 誨人不倦 廢寢忘食 埋頭苦幹 兢兢業業 盡心盡力內
一絲不苟 文思敏捷容 聰明過人 青出於藍 一鳴驚人
桃李爭妍 後繼有人 默默無聞 孜孜不倦 德才兼備
春風化雨 潤物無聲 循循善誘 潛移默化 和藹可親
無微不至 勤勤懇懇 良師益友 桃李芬芳 教導有方
辛勤勞碌 教無常師 能者為師 青出於藍 師道尊嚴
研桑心計 一字之師 尊師重道 春風化雨 嘔心瀝血
蠟炬成灰淚始干
循循善誘
誨人不倦
桃李滿天下
桃李滿門
先聖先師
良工心苦
門牆桃李
良師出高徒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桃李天下、師恩似海、
教無常師 良師益友 能者為師 青出於藍 師道尊嚴
研桑心計 一字之師 尊師重道 春風化雨 嘔心瀝血
蠟炬成灰淚始干 循循善誘 誨人不倦 桃李滿天下
桃李滿門 先聖先師 良工心苦 門牆桃李 良師出高徒
鞠躬盡瘁 誨人不倦 良師益友 師道尊嚴 教導有方
默默無聞 孜孜不倦 德才兼備 辛勤勞碌
4. 形容師生情的成語
【苜蓿盤空】比喻小官吏或私塾教師生活清貧。
【三節兩壽】舊俗對於塾師,逢端午版節、中秋節、年節及孔子權誕辰,塾師生日,均各加送束修一月,稱為三節兩壽。亦用以泛指節日和生辰。
【薪燼火傳】薪:木材。柴雖燒盡,火種仍留傳。比喻師生傳授,學問一代代地流傳下去。
因材施教
因勢利導
言傳身教
促膝談心
和顏悅色
苦口婆心
金玉良言
談笑風聲
諄諄教誨
誨人不倦
滔滔不絕
出口成章
推心置腹
眉開眼笑
眉飛色舞
循循善誘
神采飛揚
一身正氣
平易近人
滿面春風
滿面笑容
關懷備至
體貼入微
無微不至
溫文爾雅
喜形於色
耐心細致
盡心盡力
盡職盡責
尊師愛生
良師益友
語重心長
潛移默化
春風化雨
心平氣和
繪聲繪色
為人師表
引經據典
治學嚴謹
深入淺出
兢兢業業
旁徵博引
桃李芬芳
春蠶吐絲
洗耳恭聽
嘔心瀝血
勤勤懇懇
5. 關於贊美老師的成語
關於老師的成語如下:
兢兢業業:形容謹慎勤懇,認真負責。
誨人不倦:版教導別人權不知疲倦。形容教導特別耐心。
文思敏捷:形容人文采出眾,思維開闊,下筆就能成文。
春風化雨:比喻普遍深入的良好教育。也用以稱頌師長潛移默化的教導。
循循善誘:指善於有步驟地引導、教育。
勤勤懇懇:形容勤勞踏實。也形容勤懇的樣子。
嘔心瀝血:形容費盡心思。
鞠躬盡瘁:小心謹慎,不辭辛勞地貢獻出全部力量。
教導有方:形容謹慎勤懇,認真負責。
良師益友:使人得到教益和幫助的好老師、好朋友。
師道尊嚴:指老師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知識才能得到尊重。
6. 形容老師老師的成語
百年樹人
百世之師
春風化雨
聰明過人
德才兼備
德高望重
耳提面命
廢寢忘食
和藹可親
後繼有人
誨人不倦
誨人不倦,良師益友
教導有方
教無常師
盡心盡力
兢兢業業
鞠躬盡瘁
恪盡職守
蠟炬成灰淚始干
良工心苦
良師出高徒
良師益友
良師諍友
埋頭苦幹
門牆桃李
默默無聞
能者為師
嘔心瀝血
披星戴月
潛移默化
勤勤懇懇
青出於藍
潤物無聲
師道尊嚴
師恩似海
十年樹木
桃李芬芳
桃李滿門
桃李滿天下
桃李天下
桃李爭妍
為人師表
文思敏捷
無私奉獻
無微不至
先聖先師
辛勤勞碌
循循善誘
言傳身教
研桑心計
一鳴驚人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一絲不苟
一字之師
因材施教
有教無類
諄諄教導
孜孜不倦
7. 描寫老師的成語。
教無常師
良師益友
能者為師
青出於藍
師道尊嚴
研桑心計
一字之師
尊師重道
春風化雨
嘔心瀝血
蠟炬成灰淚始干
循循善誘
誨人不倦
桃李滿天下
桃李滿門
先聖先師
良工心苦
門牆桃李
良師出高徒
鞠躬盡瘁
誨人不倦
良師益友
師道尊嚴
教導有方
默默無聞
孜孜不倦
德才兼備
辛勤勞碌
德高望重
為人師表
因材施教
良師益友
言傳身教
誨人不倦
良師益友
桃李滿天下
春風化雨
潤物無聲
循循善誘
潛移默化
和藹可親
無微不至
8. 形容老師的成語50個
形容老師的成語50個:
孜孜不倦、盡職盡責、才高八斗、誨人不倦、廢寢忘食、一絲不苟、文思敏捷、聰明過人、青出於藍、一鳴驚人、桃李爭妍、後繼有人、默默無聞、亦步亦趨、孜孜不倦、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循循善誘、潛移默化、和藹可親、無微不至、學無常師、良師益友、桃李芬芳。
教導有方、辛勤勞碌、教無常師、能者為師、青出於藍、師道尊嚴、研桑心計、一字之師、尊師重道、春風化雨、嘔心瀝血、為人師表、百年樹人、鞠躬盡瘁、德高望重、有教無類。
桃李滿天下、因材施教、先聖先師、桃李滿門、兢兢業業、百世之師、勤勤懇懇、德才兼備、青藍冰水、嚴師畏友。
(8)描寫師生的成語擴展閱讀
一、兢兢業業
【解釋】:兢兢:形容小心謹慎;業業:畏懼的樣子。形容做事謹慎、勤懇。
【出自】:於是寧府中人才知鳳姐厲害,自此都兢兢業業,不敢偷懶。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四回
【語法】:聯合式;作賓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敬小慎微、臨深履薄、謹小慎微、埋頭苦幹、業業兢兢、小心翼翼、戰戰兢兢、廢寢忘食、腳踏實地
【反義詞】紙上談兵、馬馬虎虎、玩忽職守、敷衍了事、草草了事、敷衍塞責、醉生夢死、玩世不恭
二、嘔心瀝血
【解釋】:嘔:吐;瀝:一滴一滴。比喻用盡心思。多形容為事業、工作、文藝創作等用心的艱苦。
【出自】:嘔心瀝血,謳歌社會主義,受到群眾的歡迎。 臧克家《老舍永在》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鞠躬盡瘁、用盡心思、挖空心思、煞費苦心、嘔盡心血、忠心耿耿、處心積慮、搜索枯腸、費盡心血、全心全意、殫精竭慮、赤膽忠心、醉生夢死
【反義詞】粗製濫造、敷衍塞責、敷衍了事、無所用心
三、鞠躬盡瘁
【解釋】:竭盡勞苦地貢獻一切,到死為止。諸葛亮在《後出師表》中表示為了國家,決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深刻地表現了諸葛亮對國家的忠心耿耿。
【出自】: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釋義:臣只有小心謹慎,貢獻出全部精力。
【示例】:臣只有一片愚忠,鞠躬盡瘁。 歐陽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三幕
【語法】:補充式;作謂語;含褒義
【近義詞】死而後已、忠心耿耿、積勞成疾、鞠躬盡力、全心全意、嘔心瀝血、赤膽忠心
四、百年樹人
【解釋】:樹:種植,栽培。比喻培養人才是長期而艱巨的事。
【出自】:王淼《樹人》古人都知道百年樹人的道理,我們更應該把培養人才這件大事抓好。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用於表達人才造就不易,要有長遠計劃
【近義詞】百載樹人
【反義詞】君子之澤
五、一絲不苟
【解釋】:苟:苟且,馬虎。指做事認真細致,一點兒不馬虎。
【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訪知府,看見世叔一絲不苟,世叔升遷就在指日。」
【示例】:我們在學習上,應有一絲不苟的精神。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褒義
【近義詞】謹小慎微、不苟言笑、盡心竭力、精打細算、小心謹慎、小心翼翼、鄭重其事、一板一眼、獅子搏兔、矜持不苟、一毫不苟、精益求精
【反義詞】丟三忘四、粗枝大葉、得過且過、馬馬虎虎、東塗西抹、丟三落四、敷衍了事、草草了事、掠影浮光、偷工減料、浮光掠影、粗心大意
9. 形容師生關系良好的成語有
衣缽相傳、不立文字、志同道合、良師益友、口傳心授。
一、衣缽相傳
白話釋義:中國禪宗師徒間道法傳授,常常舉行授與衣缽的儀式。比喻技術、學術的師徒相傳,師生關系良好。
出處:《舊唐書·神秀傳》:「有衣缽為記,世相付授。」
朝代:宋
作者:宋祁、歐陽修
譯文:有衣缽作為記錄,世世代代相傳。
二、不立文字
白話釋義:佛家語,指禪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經卷,唯以師徒理解契合,傳法授受。
出處:·《五燈會元》卷七:「峰曰:『兼不立文字語句。』」
朝代:宋
作者:釋普濟
譯文:峰說道:都不涉文字不依經卷,唯以師徒心心相印
三、志同道合
白話釋義:可形容師生。形容彼此理想、志趣相合。
出處:《題仕履重光冊》:「志同道合,其稱許之固宜。」
朝代:明
作者:歸有光
譯文:志向相同,道路一致,他稱贊他是個優秀的人。
四、良師益友
白話釋義:使人得到教益和幫助的好老師、好朋友,師生關系良好。
出處:《黑籍冤魂》:「雖然有那良師益友,苦口婆心的規勸。」
朝代:清
作者:彭養鷗
五、口傳心授
白話釋義:指師徒間口頭傳授,內心領會,足以證明師生關系良好。
出處:《春雨雜述·評書》:「學書之法,非口傳心授,不得其精。」
朝代:明
作者:解縉
翻譯:學習的方法,沒有師徒間口傳心授的話,是不會精通的。
10. 描寫師生的成語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良師益友 尊師重教 師恩難忘 舐犢之愛 恩重如山 師恩難忘 師命難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