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師生互語

師生互語

發布時間: 2021-02-07 20:15:11

㈠ 形容老師講課師生互動的語句

「跨區」是用來形容一個老師教很多學生,在全國范圍內,「桃花」的代稱學回生。

春秋,魏部長品質孩子學答富五車,見多識廣。因為他得罪溫厚,老熟鏈搜瞎人去了北逃的房子。朋友的家境並不富裕棚空,生活質量的孩子不想要添加到朋友的負擔,他想開個學校禮堂,關閉一些學生教讀,為了糊口。朋友們都很支持他,釋放兩個可用的教室作為學生的貧富收獲的質量,兒子,只要肯學能拜他為師,一視同仁。

這個科學博物館里有一個桃子,李子樹。這些誰到學校來的學生跪在先生桃樹認識。子質量的結果,指著兩棵樹已經教過的學生說:。 「你要好好學習,像這樣的兩棲成果只有知識是高一棵樹,為了使一個大企業,為國家

為了教育學生成為有用人才,子女優質教育嚴重。在他的嚴格管教,學生們刻苦學習,學到了很多新的技能。後來漏畢,這些學生都成才,成為國家的棟梁。他們為了當先生感謝品質教導自己的居住地栽桃的兒子, 。梅樹

高質量的兒童前往不同國家,會見官員學生的國家,看到同學們種了兩棵樹,他自豪地說:「我的學生真的跨越啊!還有為一體! 「從那時起,當先生(老師)的」桃「代表李學生的,並且許多學生為」跨越「了。

㈡ 師生之間的相互溝通有什麼重要意義請你簡要回答

師生之間需要有溝通.溝通是交流內心的一種好的方法,作為學生應主動溝通.古人言道:「親其師,信其道.」親近老師,才能更好地學習知識.如何親近,當然是用溝通的方法,好的溝通會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此時此刻,師生之間,已超越時空,身份已不再重要,是朋友,抑或是親人;師生之間已架起溝通的橋梁.
師生之間不管發生什麼矛盾,並沒有多大的矛盾,老師對我們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天地君親師」,可見教師在古代地位亦非常重要.暮年之際,回想昔日之師,你就會感慨良多!
我願師生之間的關系能更加和諧、融洽,建立「既尊師重教又尊生愛生」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考生以師生關系為線索,寫出師生之間需要尊重、平等、理解和溝通,師生關系只有
建立在這些基礎上才會變得和諧.文章脈絡清晰,事理相融;思路開闊,引用得當,感情真摯.每段以「師生之間需要有……」開頭,寫出了對師生之間關系的理解.引用了多句古語和名人名言,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為文章增添了文采.

㈢ 師生互動包括哪些方面

思維互動,問答互動,情感互動,行為互動等。

㈣ .如何進行師生互動

師生互動」這一課堂教學理念並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無論是中國古代孔子與弟子的座談還是古羅馬教育家昆體良提出的「教是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的在形式和內容上成為「師生互動」的先導。要使「師生互動」這一理念真正內化到課堂教學方式中,我們必須明白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就不能是單純的給與者,而應該是獲取方法的引導者。 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這就決定了學習數學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課堂教學中開發學生大腦智力因數、引導學生數學思維更要求師生間有充分的交流與合作,因而,師生互動也表現得更加突出。據我所知,多數數學老師在實踐中的互動形式主要有:1. 多提問,一堂課不間斷的提問,力求照顧到全體學生;2. .多討論,老師講完一個問題後,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後再指派或讓學生推舉代表發言。這兩種形式確實具有易掌控、易操作、有利於按時完成教學任務等優點。但我認為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互動」。真正的「互動」應具備下列幾個要件: 一、師生互動, 首先要強調師生的平等。 師生平等,老師不是居高臨下的「說教者」,而是作為引導者,引導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我們知道,教育作為人類重要的社會活動,其本質是人與人的交往。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既體現了一般的人際之間的關系,又在教育的情景中「生產」著教育,推動教育的發展。根據交往理論,交往是主體間的對話,主體間對話是在自主的基礎上進行的,而自主的前提是平等的參與。因為只有平等參與,交往雙方才可能向對方敞開精神,彼此接納,無拘無束地交流互動。因此,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師生互動,首先應是師生完全平等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應該說,通過各種學習,尤其是課改理論的學習,我們的許多教師都逐步地樹立起了這種平等的意識。但是在實際問題當中,師生之間不平等的情況仍然存在。教師聞道在先,術業專攻,是先知先覺,很容易在學生面前就有一種優越感。年齡比學生大,見識比學生多,認識比學生深刻,有時就很難傾聽學生那些還不那麼成熟、幼稚,甚至錯誤的意見。尤其是遇到一些不那麼馴服聽話的孩子,師道的尊嚴就很難不表現出來。因此,師生平等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其實是比較難於做到的。 怎樣才有師生間真正的平等,這當然需要教師們繼續學習,深切領悟,努力實踐。但師生間的平等並不是說到就可以做到的。如果我們的教師仍然是傳統的角色,採用傳統的方式教學,學生們仍然是知識的容器,那麼,把師生平等的要求提千百遍,恐怕也是實現不了的。很難設想,一個高高在上的、充滿師道尊嚴意識的教師,會同學生一道,平等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要知道,歷史上師道尊嚴並不是憑空產生的,它其實是維持傳統教學的客觀需要。這里必須指出的是,平等的地位,只能產生於平等的角色。只有當教師的角色轉變了,才有可能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做到師生平等地參與。轉變教育觀念,改變學習方式,師生平等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實現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是這次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要完成的主要任務,這也正是綱要中提出師生積極互動的深切含義。為什麼我們要強調綱要提出的師生互動絕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方式或方法,其理由就在於此。 二、 師生互動,還應該徹底改變師生的課堂角色,變「教」為「導」,變「接受」為「自學」。 課堂教學應該是師生間共同協作的過程,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也是師生互動的直接體現,要求教師從已經習慣了的傳統角色中走出來,從傳統教學中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現代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並不能簡單地由教師或其他人傳授給學生,而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同時,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論及自己的思想,與同學進行充分的交流,學會如何去聆聽別人的意見並作出適當的評價,有利於促進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我反省。從而,數學素質教育中教師的作用就不應被看成「知識的授予者」,而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啟發者、質疑者和示範者,充分發揮「導向」作用,真正體現「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教育思想。所以課堂教學過程的師生合作主要體現在如何充分發揮教師的「導學」和學生的「自學」上。 舉個例子,在初中幾何中,講圓柱、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時,教師的「導學」可以從實驗入手,實際操作或演示就可很快得出結論:圓錐側面展開圖是扇形,此扇形的弧長是圓錐的底面圓周長,扇形的半徑是圓錐的母線長。這種演示「導學」既直觀又能引起學生注意,學生非常容易接受這個知識點。在上述老師提示後,學生自己閱讀,找出本節的重點,新知點和難點,先自己利用已學知識嘗試解決,攻克疑難問題。這是學生「自學」的過程,在老師做了演示之後,再讓學生閱讀,自行解決課本中的例題和練習。有了「導學」的認識,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點就相當明確,「自學」的過程實際上是在運用舊知識進行求證的過程,也是學生數學思維得以進一步鍛煉的過程。所以,改變課堂教學的「傳遞式」課型,還課堂為學生的自主學習陣地是師生雙邊活動得以體現,師生互動能否充分實現的關鍵。 總之,教師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平等地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必然導致新的、平等的師生關系的確立。我們教師要有充分的、清醒的認識,從而自覺地、主動地、積極地去實現這種轉變。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看到,這次課改,從課程的設置,教材的編寫,教學要求等許多方面,都為我們教師這種角色轉變,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條件(其實不轉變角色已不能適應新課程實施的要求了)。我們應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在課改實驗中,盡快完成這種轉變,以適應新課程實施的要求。 三、 創設問題情景,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師生的合作與交流是「師生互動」的直接表現 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交流應是「隨機」發生,而不一定要人為地設計出某個時間段老師講,某個時間段學生討論,也不一定是老師問學生答。即在課堂教學中,盡量創設寬松平等的教學環境,在教學語言上盡量用「激勵式」、「誘導式」語言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盡量創設問題,引導學生回答,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及培養學生創設思維能力 在學習新內容時,如果都能誘導分析,讓學生開動腦筋,那麼學生不但對知識理解深入,而且有利於他們創造思維的培養。。 古人常說,功夫在詩外。教學也是如此,為了提高學術功底,我們必須在課外大量地讀書,認真地思考;為了改善教學技巧,我們必須在備課的時候仔細推敲、精益求精;為了在課堂上達到「師生互動」的效果,我們在課外就應該花更多的時間和學生交流,放下架子和學生真正成為朋友。學術功底是根基,必須扎實牢靠,並不斷更新;教學技巧是手段,必須生動活潑,直觀形象;師生互動是平台,必須師生雙方融洽和諧,平等對話。如果我們把學術功底、教學技巧和師生互動三者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逐步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那麼我們的教學就是完美的,我們的教育就是成功的。 四、師生互動,還應該建立在師生間相互理解的基礎上。 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看到的是一種雙邊(或多邊)交往活動,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指點,學生思考;學生提問,教師回答;共同探討問題,互相交流,互相傾聽、感悟、期待。這些活動的實質,是師生間相互的溝通,實現這種溝通,理解是基礎。 有人把理解稱為交往溝通的「生態條件」,這是不無道理的,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都是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上實現的。研究表明,學習活動中,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是同時發生、交互作用的。它們共同組成學生學習心理的兩個不同方面,從不同角度對學習活動施以重大影響。如果沒有情感因素的參與,學習活動既不能發生也難以持久。情感因素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在許多情況下超過智力因素的作用。因此,新課程實施中,情感因素和過程被提到一個新的高度來認識。發展學生豐富的情感,是這次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可以這么說,增進相互理解的過程,其實也是豐富、發展交往雙方情感因素的過程。 教學實踐顯示,教學活動中最活躍的因素是師生間的關糸。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友好關系是建立在互相切磋、相互幫助的基礎之上的。在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應有意識地提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並有一定深度的課題,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在師生互相切磋、共同研究中來增進師生、同學之間的情誼,培養積極的情感。我們看到,許多優秀的教師,他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與學生建立起了一種非常融洽的關系,相互理解,彼此信任,情感相通,配合默契。教學活動中,通過師生、生生、個體與群體的互動,合作學習,真誠溝通。老師的一言一行,甚至一個眼神,一絲微笑,學生都心領神會。而學生的一舉一動,甚至面部表情的些許變化,老師也能心明如鏡,知之甚深,真可謂心有靈犀一點通。

㈤ 師生共同進步的名言

1、友情為人生之酒。——楊格

2、人心齊,泰山移。——中國諺語

3、團結就是力量。——諺語

4、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俗語

5、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俗語

6、事成於和睦,力生於團結。

7、親之割之不斷,疏者屬之不堅。——韓愈

8、人不能孤獨地生活,他需要社會。——歌德

9、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薛宣

10、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秦·孟子

11、如果說,友誼能夠調劑人的感情的話,那麼友誼的又一種作用則是能增進人的智慧。——培根

12、一致是強有力的,而紛爭易於被征服。——伊索

13、篝火能把嚴寒驅散,團結能把困難趕跑。

14、朋友之間感情真誠,敵人就會無隙可乘。——薩迪

15、最偉大的力量,就是同心合力。

16、朋友間的不和,就是敵人進攻的機會。——伊索

17、每個人應該遵守生之法則,把個人的命運聯系在民族的命運上,將個人的生存放在群體的生存里。——巴金

18、百根柳條能扎笤帚,五個指頭能握拳頭。

19、若不團結,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

20、團結的`可貴,在敵人面前才會深知。

21、金銀財寶不算真富,團結和睦才是幸福。

22、兩個協調的力量,可以分十個人的力量。

23、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我們的團結是堅強的。——約·迪金森

24、聰明人與朋友同行,步調總是齊一的。——法國諺語

25、刀鞘保護刀的鋒利,它自己則滿足於它的遲鈍。——泰戈爾

26、誰若與集體脫離,誰的命運就要悲哀。——奧斯特洛夫斯基

27、勞動會給明天帶來歡樂,團結會給明天帶來勝利。

28、習與正人居之,不能無正也;猶生長於齊,不能不齊語也。——賈誼

29、所謂友情,是平等的人們之間離開了利益關系的交易。——哥爾斯

30、五人團結一隻虎,十人團結一條龍,百人團結像泰山。——鄧中夏

31、熬不過艱辛,就難得安樂;離開了和睦,就別想幸福。

32、三人省力,四人更輕松,眾人團結緊,百事能成功。

33、一朵鮮花打扮不出美麗的春天,眾人先進才能移山填海。——雷鋒

34、我們結交朋友的方法,應該是給他人好處,而不是向他人索取。這種友誼最為可靠。——修昔底斯

35、惟有具備強烈的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創造文明。——泰戈爾

36、能用眾力,則無敵於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於聖人矣。——三國孫權

37、一切使人團結的是善與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惡與丑。——列夫·托爾斯泰

38、我們知道個人是微弱的,但是我們也知道整體就是力量。——馬克思

39、撇開友誼,無法談青春,因為友誼是點綴青春的最美的花朵。——池田大作

40、凡是經過考驗的朋友,就應該把他們緊緊地團結在你的周圍。——英莎士比亞

41、受惠的人,必須把那恩惠常藏心底,但是施恩的人則不可記住它。——西塞羅

42、當一個人受到公眾信任時,他就應該把自己看作為公眾的財產。——傑弗遜

㈥ 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有效師生互動

1.學習目標合理的學習目標是師生互動與合作的基礎。學習目標要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讓大多數學生「跳一跳夠得著」,從而保持興奮的持久性,學生為了達到學習目標增強了探索新知識的求知慾,學生有能力實現有效的互動。這樣師生雙方為完成共同的學習目標就會同心協力,彼此主動協調,採取策略,努力實現目標,從而發生師生雙向的良性互動。
2. 教學情境
教學情境是影響師生互動的重要外部因素,它是一種精神的、文化的、心理的氛圍。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為了達到既定的目的,從教學需要出發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場景或氛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搞高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良好的教學情境是以和諧的人際關系為基礎的,只有師生之間關系和諧、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才能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才能為師生的良性互動奠定基礎。
3. 角色定位
教師與學生對自己的角色定位越准確越有利於互動。現代教學的特徵之一是「以育人為目的,把課堂還給學生,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使每個學生各得其所地得到發展,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而這時的教師就不應該是單純的知識的講授者,而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幫助者。教師必須變「師本教育」為「生本教育」,使學生成為合作者、競爭者和學習者。師生只有通過不斷調整自己的角色定位,使其相互匹配,才能形成良性互動和和諧的師生關系。
4. 了解與適應
教師不僅要備課,而且要備學生。首先,教師對班級中每名學生的個性特徵與學識能力要有充分的認識與了解,根據學生的特點「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也就是教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為了使雙方的交流與溝通能夠有效進行,學生也必須了解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策略等,即學生也要適應教師的教。
5. 期待與關注
皮革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期待是一種力量,教育者對教育對象的尊重、信任、熱愛和對其更高的人際期待,會使教育對象發生符合教育者期望的轉變。教師對學生寄予厚望,就會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和肯定,給予他更多的關注,通過各種方式向他傳達「你很優秀」的信息,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因而產生一種激勵作用。這種期待應該是恰當、適合的,是學生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一旦學生達到了教師期待的目標,學生的學習成就又會進一步影響教師,使之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和更高的期待,從而形成師生互動的良性循環。
二、促進師生互動的教學策略
1. 相互尊重,和諧互通
教學效果不僅取決於教師的業務能力,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師生關系所處狀況。教師要贏得學生的信任與熱愛,首先要關心尊重每一個學生,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創建良好教學情境的前提。只有師生在互相尊重、和諧的環境中,學生才能敢於發表見解,學生只有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才有可能將個性的主體力量充分釋放。
教師尊重學生,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這也是師德的基本要求。我們必須把學生作為一個有思想、有看法、有需求的「人」來看待,要正視他們的存在,理解他們的願望,看到他們的努力,贊賞他們的成就。其次,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把「愛」奉獻給每一個學生。「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教師必須承認並重視這種差異,使各種類型的學生都得到關注和尊重,使學生主體作用充分發展。教學中尊重學生,還要圍繞學生的興趣點設計課堂,尊重學生的創造。內在的興趣與動機,是學生創造力和主動性的源泉,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鼓勵學生能夠提出與我們看法不同的意見。
2. 情感交融,心靈共鳴
首先,教師可以用語言來營造師生情感交流的氣氛。例如,使用「很好! 」「你真聰明! 」等鼓勵性語言激勵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勇氣和慾望,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切忌用刻薄、挖苦的語言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使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產生障礙。其次教師也可用正確的體態性語言來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流。體態性語言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目光、舉動、表情等。教師要充滿熱情用信任的目光、贊許的微笑、激勵的動作等體態性語言,表示對學生的關心和熱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融洽師生關系。
3. 啟發探究、教學民主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師要珍視學生提出的任何一個問題,因為任何一位學生的任何一個提問都是有價值的,其價值就是思考的力量。教師通過創設特定情境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或誘導,恰當的誘發性的問題情境,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創造愉快的樂學氣氛,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探求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具有民主意識和平等觀念,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使其擁有自主選擇和參與的權力;要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其自主學習與探索,鼓勵學生向教師質疑問難。只有這樣,才能營造一種民主的教學氛圍,發生教與學的和諧「共振」,才能出現真正意義上的師生互動。
4. 激勵參與,體驗成功
首先要通過實施激勵性

㈦ 師生互相學習的成語

【成語】: 薪燼火傳
【拼音】: xīn jìn huǒ chuán

【解釋】: 薪:木材。柴雖燒盡,火種仍留傳。比喻師生傳授,學問一代代地流傳下去。

【出處】: 梁啟超《管子傳·自序》:「雖不能至,而或具體而微焉,或有其一體焉,則薪燼火傳,猶旦莫也,國於是乎有與立。」

【成語】: 苜蓿盤空
【拼音】: mù xū pán kōng

【解釋】: 比喻小官吏或私塾教師生活清貧。

【出處】: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閩中進士》:「時開元東宮官僚清貧淡,令之以詩自悼,復紀於公署曰:『朝旭上團團,照見先生盤。盤中何所有?苜蓿長闌干。』」

良師益友_成語解釋
【拼音】:liáng shī yì yǒu

【釋義】:良:好;益:有幫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幫助的好老師和好朋友。

【出處】:《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季氏》:「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㈧ 形容師生互動的詞語

教學相長,應該算是吧

㈨ 形容師生互動的詞語

教學相長,愛生尊師,尊師重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熱點內容
如何去痘坑 發布:2025-07-28 16:00:56 瀏覽:102
海峰教育 發布:2025-07-28 15:38:20 瀏覽:540
湘君文言文 發布:2025-07-28 13:53:17 瀏覽:32
清華數學系 發布:2025-07-28 12:09:19 瀏覽:628
九年級語文期中 發布:2025-07-28 11:01:39 瀏覽:995
小學義務教育教科書 發布:2025-07-28 11:01:03 瀏覽:202
地理學博士點 發布:2025-07-28 04:05:20 瀏覽:110
什麼是網路地址 發布:2025-07-28 02:48:59 瀏覽:217
a了什麼意思 發布:2025-07-28 02:40:42 瀏覽:398
2012考研數學二答案 發布:2025-07-27 23:12:08 瀏覽: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