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訪要准備什麼
家訪是家校溝!通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是家長全面了解自己孩子在回校各方面表現最重要的途徑答。同時,面對面的交流,也是老師了解學生在家表現的重要途徑,這種交流細致、全面、深入,對雙方矯正教育方向、方法十分重要,同時,老師也可把學生的涉及個人隱私不良的表現當面告訴家長,雙方共同探討解決的方案,而不是直面家長群,讓個人隱私公開。周此,家訪是十分重要的,個別重視孩子、清楚教育的家長,因為平時忙,都會強烈要求老師一學期家訪兩三次。回到正題,老師家訪,會事先通知學生傳話,告之什麼時間家訪。其實家長什麼都不用准備,如果家長知道抽空等待老師來臨就可以了。老師家訪的目的是,一,,告之學校教育的目標與方案(與家長會相同),二,了解學生在家學習生活表現,以作今後教育教學參考,三,告之學生在校表現,期待家長與學校共同配合,同步共同促進與孩子的進步。
② 如何做好家訪以及在家訪中要注意些什麼
家訪是學校德育工作者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部分。教師與家長密切配合,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是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因此,班主任和教師要主動聯系家庭,共同研究對學生的教育,以取得家長的配合和支持。家訪如果運用得好,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許多老師都不能很好的利用這個教育手段把工作做好,近幾年來,我發現有這樣的情況:有些老師家訪時與家長交流了學生的一些情況,過後家長在學校或再見到這位老師,懇求老師以後別家訪了,因為每次家訪後,家長都受到孩子的責難,有的學生也給老師臭臉看,甚至在同學中罵老師,這樣的家訪,顯然失去了它應該有的意義和效果,我認為,一些教師在家訪上存在以下問題:1、有些老師平時不輕易家訪,只有學生犯錯之後才家訪,這樣家訪即「告狀」這種做法令學生不安,家長難堪。2、有些老師家訪時不講究方式方法,每每次家訪時,總是在家長面前數落學生的不足,把學生的缺點毫不保留的端出來,這令父母十分狼狽,他們往往一怒之下責罵孩子,甚至棍棒相加。3、有些老師抓住部分學生害怕家長的特點,學生稍有差錯,便用家訪來威脅學生,把家訪當作管理學生的唯一的「尚方寶劍」。這種做法很令學生反感。4、有些老師家訪時,不是與家長共同商討如何教育學生,而是把教育孩子的困難推給家長,從而推卸自己的責任,這一消極的做法,令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失去信心,使教育更加困難。家訪是提高教育效率的有效手段,它的目的是讓家長了解子女在學校的表現,從而爭取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把孩子教育好,教育一旦得到家長的支持,教育的效果就會明顯。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在這里談談應注意的問題。1、要勤家訪。家訪是班主任密切與學生家長的聯系,熟悉學生的一種最常用的方式,勤於家訪,善於家訪,是班主任帶好班、教育好學生的訣竅之一,接到一個新班級以後,就應該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學生的家庭進行家訪,老師經常性的進行家訪,把子女在學校的表現及時地告訴家長,讓老師和家長在學生出問題前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這樣使學生覺得老師不是上門「告狀」而是關心他的成長,對老師便有感激之情,學生就能聽老師和家長的教導。從而取得好的教育效果。2、家訪要及時。學生如出現不良現象或問題,就要及時家訪,與家長共同教育好學生,把不良現象消滅在萌芽狀態,不要等問題累積成堆後才匆忙去找家長解決,如我班有學生李XX個性要強好勝,重江湖義氣,有一次參加打架事件,我就在事發當晚進行家訪,向該生及其父母具體了解事件的起因,分析過程及後果,引導其思考,指出他在事件中所犯錯誤,幫助他提出改正錯誤的措施,自此以後,其有良好的表現。3、家訪時盡量避免直言學生存在的問題,從其閃光點談起。4、家訪要盡量讓學生在場。家長、教師、學生,在一種溫和平等輕松的氣氛中進行對話,使學生接受教育,這樣既可以增強師生之間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顧慮,同時,可以相互聽取意見,提出改正意見,鼓勵其進步,保證意見的准確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實性。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5、家訪要做好充分的准備,實事求是,應以誠相待,做到客觀、公正、全面,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有重點,並堅持以表揚、鼓勵為主,讓學生感到幸福降臨,而不是災難臨頭。以上是在家訪實踐中的做法和體會,在工作中我們要注意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做到因材施教,方法不能千篇一律,才能收到家訪的預期效果。
③ 老師要來家訪,需要做哪些准備
可以提前把房間收拾整潔,准備好自己對孩子學習方面的問題,具體准備如專下:
1、把房間收拾屬干凈,家庭成員不要穿著睡衣接待老師,顯得不夠莊重和禮貌。
2、和孩子一起把老師迎進門入座,給老師倒杯水。讓孩子在老師面前安靜坐下,表現得大方自然,禮貌地和老師對話,不要東跑西跑只顧自己玩耍。孩子可以自我介紹,也可以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問。
3、老師若有興趣,可以讓孩子帶領老師參觀下自己的小書房、書架上讀過的繪本、繪畫的作品以及DIY小製作等等。
4、家長可以適當向老師介紹自己的教育理念,表示願意配合老師的工作,並留下手機、微信等聯絡方式。老師離開時,和孩子一起送老師到門口,並禮貌道別。
注意事項:
1、家訪時家庭成員需做到熱情、不卑不亢、善於交流,表現出最真實的一面即可,切勿扭捏做作,反倒給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
2、家長和孩子可以以輕松的心態來迎接「家訪」這件事,表現出最自然的狀態、最大的誠意就好,這也是孩子學習生活中的必經之路。
④ 我們老師到家裡來家訪,應該准備什麼東西提議最好的採納
家訪的話首先要把家裡打掃干凈,這是最起碼的,要給老師留一個好的印象。一定要內在家裡容穿著得體,但是又不要太刻意,T恤加牛仔褲最佳。男生的話不用做太多,給老師拿拖鞋倒水,剩下的交給你的爸爸媽媽就可以了。如果是女孩子的話做的事就會比較多,除了做到接待客人最基本的禮儀之外,最好在家裡表現得乖巧懂事一點,主動做家務之類的。還有就是,如果家裡有擺放的水果,要擺到老師的面前,然後對老師說 老師您吃水果吧 ,不要把水果遞給老師,這樣的話如果老師拒絕了,你和老師都會比較尷尬。最後一點就是,如果不知道說什麼的話就不用主動說,但是如果老師問你事情的話你一定要比較積極地回答,這是一個人有教養的表現。總之就是大方,得體,自然,一切就都OK啦。
⑤ 家訪前做什麼准備家訪前需要和家長
1、去誰家做家訪呢
班主任的工作時間有限,需要有選擇、有重點地做家訪。家訪的對象通常瞄準班裡 「有情況」 學生的家庭,這些學生往往紀律、表現差,或出現了特殊的情況,需要班主任去聯絡家長,以求得問題得到家校合力的解決。決定去哪個學生家做家訪,只單獨讓相關的學生和家長知道,不必要讓其他學生和家長知道。
2、家訪前做什麼准備?
家訪前需要和家長訂好方便家訪的時間和時長,並讓學生也知道這件事,到時候還請學生帶路。要明確家訪的目的,擬好將和家長交流的主題、基本內容和想了解的情況,以及要討論的對策等。最好約好一位科任教師做伴,到時可以協助工作。要帶一本筆記本,方便做記錄。
3、家訪時講什麼話?
家訪時主要和家長溝通,但是也應該邀請學生參加交流。班主任要先簡要介紹本學期來班裡的基本情況,然後較詳細地介紹目標學生(家長的孩子)的在校表現。要講出這個學生的優點,還要報出他/她的缺點或問題。接著請家長談孩子在家裡的表現和對他/她的看法和期待。還要聽聽學生本人的想法,也請同行的科任發表看法。最後班主任做小結和提出建議。
4、溝通時忌諱什麼話?
家訪的重點是和家長溝通、交流學生方面的情況,以便往後採取合適的措施來教育學生,而不是要在家訪的時候立竿見影地解決問題。因此,談話時要謹慎,不可以講出令家長絕望的話,也不能說出讓學生無地自容的話或者傷害其自尊心的話。例如,不要說「我實在是管不了你的孩子了,真是糟糕透了」,而要說「這孩子暫時有這些不足之處,但是有家長的配合,我們相信孩子會通過自身的努力克服這些缺點的」。這樣說,有對家長的善意提醒,也有對學生寄予的希望,同時也是對學生的教育。
5、家訪結束時對學生說什麼?
家訪結束臨走的時候,除了對家長表示感謝外,還要單獨對學生講幾句話溫馨的話。例如,可以這樣講:看得出你父親對你的在校表現很重視,他期待你做一個遵守校紀班規,發奮向上的學生;老師也很希望你從今天開始,不怕困難,去努力,去爭取,做一個出色的好學生,讓同學們對你刮目相看,讓你父親、家人為你高興,也讓老師為你驕傲。
6、家訪注意事項是什麼?
1)不能造成家訪等於告狀而令人反感;
2)避免家長誤會家訪是班主任推辭責任;
3)要使家長意識到家訪是為了教育孩子;
4)要讓學生明白家訪是為了教育好他/她;
5)家訪前應把時間地點人物報告政教處;
6)家訪時長通常控制在一個小時左右;
7)家訪時不宜接受家長的宴請或禮品。
⑥ 簡述家訪前應該做哪些准備。
家訪前需要和家長訂好方便家訪的時間和時長,並讓學生也知道這件事,到時候還請學生帶路。要明確家訪的目的,擬好將和家長交流的主題、基本內容和想了解的情況,以及要討論的對策等。最好約好一位科任教師做伴,到時可以協助工作。要帶一本筆記本,方便做記錄。
⑦ 家訪,我們要注意什麼
隨著手機、電腦、網路信息的發展,使現代人越來越喜歡利用現代技術進行交流了。但是家訪作為一種必要的溝通形式,應該有它所特有的效果的,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校合作,教師都在進行「課外訪萬家」活動。為了活動的時效性,有利於家長的參與,有利於學生的成長,我們家訪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忌向家長告狀,報憂不報喜,將學生說的一無事處 教師家訪是為了溝通信息,交換意見,了解孩子的情況,更重要的是探究醫治方法,對受教育者進行更好地教育,提高教育效果。如果提前在家長面前一味地大談學生的不是,容易造成家長對孩子進行蠻橫的指責或粗暴的痛打,這樣教育的效果不但達不到,反而容易引起學生對老師的厭惡或產生敵對情緒。認為老師借家長壓服自己,無意中就在師生之間設下一道隙溝, 老師事事教育, 學生處處設防, 這樣就會出現——「你有關門法,我有跳牆計 」感情的溝豁越來越難以縫合。 二、忌在家長面前用分數壓學生,使家長和學生都喪失信心 教師家訪一個重要的內容是要談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於成績差的學生若談及他在班裡及年級的分數名次,容易使家長感到失望,學生失面子,傷自尊,喪失信心,往往會使學生厭惡或者棄學習。對於學習差的學生,家訪時應該著重弄清楚學生在家裡的學習態度,完成作業狀況及有無外界因素干擾等情況,再把學生在校的表現告訴家長,讓家長明白原因。然後,與家長商議對策而不應該一味用分數去衡量學生,要想方設法提高差生上進的信心。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忌家訪的短期行為 家訪的短期行為是指對學生身上的某種毛病有覺察也深知需家長配合,而不去家訪,等到矛盾激化了,才去找家長,反映情況。這種家訪對學生不利:一是沒有達到重病預防,有病早治的目的;二是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造成了一定影響;三是很可能失去了教育學生的許多有利時機。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家訪,雖能治表,但卻不能根治。所以,發現問題,及時與家長聯系,建立長期的家訪制度。有利於把受教育者身上出現的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 四、忌對學生的隱秘性心理在家長面前誇誇其談 由於孩子們的年齡限制,對人生世界的看法不同,內心世界感情豐富多采,我們老師通過學生作文、日記等閱讀和談話、觀察可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一旦發現了他們的隱秘性心理,也不要大驚小怪,大張旗鼓的宣傳,更不要透露給家長。可以採取適當的方法,旁敲側擊的點出,有的可通過父母和風細雨的正確引導,且不可火上加油、怒發沖冠,認為大不了的是,對其進行捕風捉影到處宣傳。這樣的話,好心常會辦壞事,教育不當反成禍。 只有這樣,才能與家長溝通,才能達到溝通的效果!也只有這樣,孩子們才能健康的成長!
⑧ 老師要來家訪了,要准備什麼嗎和老師說什麼
1、推辭責任類的話不要說
例一:孩子以後就交給您了,您該說說、該罵罵,我們都交給你了。
例二:孩子平時都是爺爺奶奶帶的,我們不太了解!
孩子畢竟是自己的,有你和老師一起配合教育,那才會有更好的效果。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教育上這件事情上更是如此。
正確做法:孩子教育方面的事情,家長要積極配合老師。
2、懇求特別照顧類的話不要說
例一:麻煩老師把我們孩子座位排的靠前些。
例二:希望老師可以多多關照一下我們孩子。
一個班有30多人,老師精力有限,如果大家都要求特殊照顧,老師會崩潰的。而且,特殊照顧會讓孩子也感到不自然。
正確做法:不要希望孩子受到特殊照顧,如果受到特殊照顧,說明你的孩子讓人不省心。
3、過度稱頌或批駁不要說
例一:我們家孩子比擬懂事、聰慧,多少歲就會識字了!
例二:我們家孩子比較俏皮,不愛學習,什麼都不會,希望老師多多幫忙!
過分誇張的介紹會誤導老師對你家孩子的印象,對老師的工作和孩子的校園生活都有影響。
正確做法:客觀、擺事實的介紹孩子情況,這樣老師和孩子會更有幫助。/
4、平時工忙類的話不要說
例一:我們平時工作忙,常常難於分言教育好孩子,希望老師多費神!
例二:咱們工作忙,請假也很艱苦,家長會可能要缺席了,望老師多包涵。
家長工作忙,老師工作也忙,況且老師一個人要面對幾十個孩子。
正確做法:再忙,也要重視孩子的學習和教育,分出時間督促孩子。不要當著家訪老師、孩子的面討論其他老師
例一:孩子上幼兒園有個老師,對人不太親熱,不像您這樣和顏悅色。
例二:聽說你們學校有個老師脾氣不太好!
如果不想孩子也有背後說人的行為,自己也別這樣了,會給老師留下好的印象
正確做法:老師並不代表「永遠准確」,面對老師的錯誤,家長可以和孩子探討,引導選擇正確的
⑨ 老師來家訪要准備什麼
可以提前把房間收拾整潔,准備好自己對孩子學習方面的問題,具體准備如下:回
1、把房間收拾干凈,家庭成員答不要穿著睡衣接待老師,顯得不夠莊重和禮貌。
2、和孩子一起把老師迎進門入座,給老師倒杯水。讓孩子在老師面前安靜坐下,表現得大方自然,禮貌地和老師對話,不要東跑西跑只顧自己玩耍。孩子可以自我介紹,也可以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問。
3、老師若有興趣,可以讓孩子帶領老師參觀下自己的小書房、書架上讀過的繪本、繪畫的作品以及DIY小製作等等。
4、家長可以適當向老師介紹自己的教育理念,表示願意配合老師的工作,並留下手機、微信等聯絡方式。老師離開時,和孩子一起送老師到門口,並禮貌道別。
注意事項:
1、家訪時家庭成員需做到熱情、不卑不亢、善於交流,表現出最真實的一面即可,切勿扭捏做作,反倒給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
2、家長和孩子可以以輕松的心態來迎接「家訪」這件事,表現出最自然的狀態、最大的誠意就好,這也是孩子學習生活中的必經之路。
⑩ 老師家訪,家長應該做什麼准備
轉眼又是開學季,一批小朋友即將在九月份進入園和小學,只是他們在接受新生教育之前還必須完成一項「考驗」——迎接老師家訪。一些幼兒園和小學為了迎接新來的學生紛紛派出老師家訪,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和老師先有個初步接觸了解,等到真正上課的時候彼此不陌生。當老師來家訪時,為了讓老師對你家孩子有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你會不會事先做些准備? 接待工作交女兒(皮皮爸 35歲 采購) 那天和同事們吃飯的時候無意間說起,過幾天女兒皮皮的幼兒園老師將來家訪。一個同事問道:「你們家做好准備了嗎?」我一頭霧水,原本覺得家訪是老師的事情,是為了和小朋友們變得更熟絡一點,方便以後的教學。可同事覺得家訪更主要是家長的事情,應該讓老師對孩子以及父母都產生好的印象,這樣孩子上幼兒園才不會吃虧。聽了同事一番話之後,我如醍醐灌頂,一下子覺得應該從戰略和戰術上都要對這個家訪活動有所重視。 回家和老婆商量之後,我們先把家裡里外外地收拾了一遍,再把幾本幼兒教育的書擺在書架顯眼的位置,以顯示我們這對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遺餘力。然後我們開始強化訓練皮皮的待人接物能力,讓她學會禮貌地詢問客人需求,並給客人倒水、上水果。這兩天我們把這一套訓練得很好,皮皮猶如小淑女一般。我們決定,老師來的時候把接待工作交給皮皮,這樣不僅可以顯示出她的禮貌和教養,也可以讓老師迅速和皮皮有話聊,我想老師應該會對她有好印象的。情況到底會如何,還得老師來了之後見分曉。 讓老師吃了兩次閉門羹(roro) 我有一朋友說她碰到了學前家訪的尷尬事。她的女兒今年九月份要上幼兒園啦,但她根本不知道有老師登門家訪這事,害得老師兩次家訪都吃了閉門羹。 如果不是那天同一小區的另一個媽媽打電話來,說起當天要開新生家長會,她估計連寶貝女兒的第一次家長會都錯過了。 朋友去開家長會,在簽到時,老師說:「哦,原來你就是XX的媽媽呀,你們是不是工作很忙啊,連續兩天到你們家都沒人,電話也沒人接」。朋友只好尷尬地向老師解釋其中原因。 雖然我現在是這樣勸慰朋友,但卻暗自下定決心,等我的孩子上學時,不管家訪前夕我有多繁忙,也決不會讓老師撲空。畢竟,第一印象還是很重要的! 好印象和偽裝不是一回事 (月羿) 今年我的孩子就要上小學了,自從放暑假以來,我們就一直期待著老師的到來,可是老師卻至今未來,作為家長,心裡著實忐忑不安。 我們在心裡反復排演老師上門的情景。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把家裡打理得整潔干凈些,至於老師對孩子的印象么,我覺得還是讓孩子在老師面前展現她最自然最真實的一面才好。 雖然第一面印象很重要,但是有些家長在老師家訪前把孩子「武裝」得面目全非,甚至嬌揉造作,我覺得實在不可取。因為老師家訪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孩子真實的一面和他所處的家庭環境,以便能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因勢利導。家長和孩子在此時的一切「偽裝」,不但不會給孩子接下去的學習生活帶來幫助,反而會混淆老師的判斷力,不利於孩子在新環境的成長。 邀上特別嘉賓 (尹女士36歲會計) 兒子的調皮搗蛋有時候讓我抓狂,所以在得知他的小學老師要來家訪時,我很怕他到時候人來瘋,給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 還好兒子有個小剋星,就是我妹妹的女兒,比他小三歲的比比。因為是哥哥,所以兒子在比比的面前總是一副小大人的樣子,耐心地陪她玩,態度好得更是沒話說。所以我早就和妹妹說了,老師家訪的那天把比比送來,算是特別嘉賓。 老師來的那天,兒子和比比安靜地坐在沙發上,不吵也不鬧,當比比說要吃東西的時候,他一個箭步就跑去冰箱拿,甚至還不忘問老師要不要。老師和我們聊了一會,臨走的時候還笑著對我說:「他很懂事。」我真是暗自慶幸,還好把比比請來了,否則就得不到這樣的評語了。 [卓先生]老師來家訪是非常普通的事情,我不會做特別准備,也不會讓孩子特別准備來迎合老師,一切照舊,表現出最真實最自然的狀態就好。 [小強]入托前的第一次家訪很重要,我會列出比較詳細的清單,詢問老師一些我不是很清楚的事宜,還有更為重要的就是告訴老師寶寶的一些習慣,以便老師在幼兒園能給予比較全面的照顧。我會要求老師今後和我們家長及時溝通,彼此能夠更好地掌握寶寶的情況。總之,我覺得第一次家訪,既是我們把寶寶託付給老師的過程,也是使我們更進一步了解老師和幼兒園的過程,對雙方都很重要。 [山抹微雲]每次新生入學前的家訪,我們看的都是比較重要的,畢竟這是老師第一次和小孩子以及家長接觸,希望可以比較全面地了解他們,以方便日後的教學。 做這樣的家訪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每回遇到的都是精心准備過的家長。有的是列出孩子的一些毛病,希望我們在學校能夠幫助督促改正;有的專門讓孩子表現一些才藝,希望能給我們留下好的印象;當然也有塞紅包和卡的,希望我們能夠給予孩子特殊的照顧。其實作為老師,我們對所有孩子都會一視同仁,我們最希望從家長那裡得到的只是他們的積極配合及孩子的一些信息。 [黃偉明may]都說第一印象很重要的,基本上在對一個人的總體感覺上佔了80%,以後在慢慢相處中只能改變20%,所以孩子給老師的第一感覺特別重要。但我不會因此讓一個頑皮的孩子裝成乖孩子,那等老師上課時發現性格差異如此大,豈不感覺被騙,反而印象不好了。所以老師來家訪之前,我會有點准備,但不會為了討好老師,而讓孩子在性格上有所佯裝。 [楊蕾]如果事先的准備只是想給老師一個好的第一印象的話,倒不如平時注重一下對孩子的良好教育。孩子本來就是一個有禮貌的、能給人以良好印象的孩子,又何必在老師家訪時佯裝呢?頑皮、愛玩本來就是孩子的天性,老師應該不會因此而對孩子有不好的印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