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石排暑期培訓班

石排暑期培訓班

發布時間: 2025-07-23 09:47:50

A. 東莞教育網的基本概況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的發展是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堅實基礎。東莞市委、市政府充分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意義,歷來高度重視教育,把教育作為戰略發展重點,確定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採取重大舉措,創造良好條件,確保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先導性、全局性、基礎性的地位和作用,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經過多年不懈努力,東莞市教育事業取得較大發展,成為廣東省教育強市,至2007年底,全市32個鎮(街)全部創建為廣東省教育強鎮。 (一)幼兒教育。
2008年,全市有幼兒園599所,其中公立集體辦園163所,民辦園436所,省、市一級幼兒園92所。3~6周歲在園(班)幼兒共156362人,入園(班)率達 95.02 %。基本普及三年學前教育,取消了學前班,實行六周歲入小學。全市幼兒園教師學歷達標率為94.9%,其中大專以上學歷的佔47.1%,幼教師資隊伍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
(二)義務教育。
2008年,全市小學共有349所,在校生528644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戶籍畢業生升學率達100%。全市有初中164所,初中在校生184480人,戶籍適齡少年初中入學率為99.15%,畢業率為99.78%。全市殘疾兒童少年在校生437人,適齡殘疾兒童和殘疾少年入學率分別為98.75%和98.1%。以上各項指標均達到或超過國家和省的要求。全市小學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9.87%、大專以上率為93.66%;初中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9.63%、本科率為77.64%。
(三)高中教育。
2008年,全市高中階段學校有67所,在校生109689人,其中普通高中(含完中)41所,在校生63962人,中等職業學校26所(含技工學校1所),在校生45727人。本市戶籍初中畢業生有34393人,升入各類高中階段學校就讀的學生有33215人,其中普通高中19792人,中等職業學校13423人。戶籍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96.6%。普通高中在校生與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在校生的比例約為6:4。全市普通高中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8.57%、研究生率為3.55%;中職學校教師學歷合格率為90.96%、研究生率為3.94%。東莞中學、東莞實驗中學、東莞一中、東莞高級中學、厚街中學、常平中學和塘廈中學等7所高中被評為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四)中等職業教育。
全市有重點中等職業學校11所,其中國家級重點10所,省級重點1所,重點中職學校在校生2萬多人,占整個中職教育在校生人數的66.1%以上。開設的專業有電子、計算機、會計、金融、服裝、傢具、模具、數控技術、汽車維修、美術裝潢、機械、商貿、旅遊服務與管理等40多個,其中有省級重點專業9個。全市有2個中職實訓中心,即東莞理工學校的「東莞市中等職業教育實訓中心」和虎門威遠職中的「廣東省中等職業學校服裝專業實訓中心」。我們根據我市產業發展情況及其對中等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結合我市中職學校布局調整規劃,制訂出《全市中等職業學校骨幹專業設置方案》,規劃各中職學校主要骨幹專業設置。我們積極推進小規模職業學校聯合辦學,自2002年10月實施以來,共組織了七期聯合辦學,共有3317名中職學校學生參加了聯合辦學。支持和鼓勵省級以上重點職業學校與我省東西兩翼和山區市縣職業學校開展「2+1」等形式的聯合辦學,積極鼓勵中職學校與企業聯合辦班,以半工半讀的形式對企業員工進行培養和培訓。積極推行校企合作,積極鼓勵學校根據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擴大「訂單式」對口培養,將企業的生產車間引進校園,選派專業教師到企業車間參加實踐。目前,我市中職學校普遍與企業、行業簽訂了合作協議,建立起長期、穩定的人才供求關系。同時,我們認真做好中職學生國家助學金的發放,會同財政部門制定了中職學生國家助學金的發放方案,2008年,共對28098名中職學生進行了資格審核,共發放了國家助學金3638.4萬元。
(五)成人教育。
2008年,全市有成人高等教育機構5所、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32所。全市32個鎮街成校都建設成為市級以上示範性成校,31個鎮(街)的成校分別與北京大學等37所高校聯合舉辦成人本科、大專班,在學人數達到21000人,經教育行政部門審批開辦的民辦成人教育培訓機構有294個,各鎮(街)成校和各民辦成人培訓機構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成人教育培訓和新莞人培訓,舉辦各類崗位培訓班和講座,全年共培訓各類在職在崗人員62萬人次。全市共有27135人報名參加成人高考,報考人數在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中排列第三位。被成人高校錄取共20248人;共有53295人報名參加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報考規模居全省第三位。
(六)民辦教育。
至2008年底,全市經批准開辦的民辦幼兒園有436所,民辦中小學有237所,其中,辦學層次為小學的有115所,初級中學9所,九年一貫制學校94所,完全中學2所,高級中學2所,多層次學校8所,中職學校7所。全市中小學非戶籍學生有49.15萬,其中小學生39.18萬,初中生7.96萬人,普通高中生0.65萬,中職學生1.36萬,民辦中小學接收了大部分非戶籍學生。義務教育階段非戶籍學生在民辦學校就讀的有34.65萬人,佔全市義務教育階段非戶籍學生的73.5%。 近年來,東莞市始終堅持教育發展「六個優先」,不斷深化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圍繞「優質、均衡、提高」的目標,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取得了比較突出的成績。目前,東莞教育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教育整體水平和綜合實力處於全省前列。東莞加快教育事業發展的主要做法和措施有:
(一)實行「三轉二」辦學管理體制改革
為貫徹落實國家 「以縣為主」的教育辦學體制,整合優化教育資源,統籌城鄉發展,使市鎮兩級財權和事權劃分更加合理,村級不再承擔辦學的責任,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高整體辦學效益,東莞市委、市政府決定,從2007年1月起,中小學辦學管理體制由市、鎮、村三級辦學管理轉為市鎮統籌辦學、二級管理。改革的主要內容有:全市高中階段學校收歸市政府統籌辦學,由市教育局統一管理,所需經費全部由市財政預算安排;初中由市、鎮(街)共管,以鎮(街)為主,小學由鎮(街)統一管理,村(社區)不再負責學校辦學和管理,鎮(街)初中經常性辦學經費由市財政按經市核定的學生人數和年生均教育成本的90%撥付,餘下10%及超出市核定成本以外的經費由鎮(街)負擔,鎮(街)小學所需辦學經費由鎮(街)財政承擔。實行辦學管理體制改革後,市級財政增加教育經常性經費投入8.4億元。
(二)實施高中階段學校布局調整
為提高高中階段學校辦學質量和效益,全面整合現有高中階段教育資源,根據辦學管理體制改革的決定,東莞市在2007年7月頒發了《東莞市高中階段學校布局調整方案》,決定從2007年起,用5年時間基本完成高中階段學校布局調整,按照省一級學校、國家級示範性高中及省、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省示範性中職學校的標准,新建高中階段學校15所,擴建12所,全面整合高中階段教育資源,實行規模化、集約式辦學,大力推進高中階段學校優質化。爭取在2011年前,將全部公辦高中階段學校都建成優質學校,將東莞打造成全省高中教育高地。截至2008年底,已有麻涌中學等6所學校的新建、擴建工程的選址和擴建規模已獲市政府批復同意,7所學校的建設項目已經上報市政府。停止了清溪、鳳崗、橋頭、橫瀝4鎮普通高中階段學校招生,由塘廈中學和常平中學面向以上4鎮招收高一新生。
(三)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
我們一手抓規范管理,一手抓扶持引導,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2008年,召開清理整頓無證辦學工作會議,制定清理整頓工作方案,全年共清理整頓無證中小學(幼兒園)146所,全市基本消除了無證辦學行為。制訂並實施《東莞市民辦中小學督導評估管理辦法(試行)》,共評定7所民辦中小學為「東莞市三星級民辦學校」。發揮民辦學校獎勵專項資金作用,開展先進民辦學校評比,對20所以招收新莞人子女為主、規范辦學、成績突出的民辦學校進行表彰獎勵。
(四)實現省教育強鎮全覆蓋
2005年底,東莞順利通過省督導驗收,成功創建為省教育強市,成為繼深圳、佛山、中山之後的第四個省教育強市。成功創建省教育強市後,根據東莞市委、市政府《關於創建教育強市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的決定》,東莞重點扶持經濟欠發達鎮創建省教育強鎮,在財政資金、政策、經驗上給予支持,2006年和2007年市財政共投入4.5億元,對創建省教育強鎮的鎮進行補助。2006年,沙田、茶山、中堂、洪梅等4鎮順利建成省教育強鎮,2007年,石排、麻涌、企石、謝崗、望牛墩等5鎮也通過了省教育強鎮督導驗收,實現省教育強鎮全覆蓋。
(五)統發全市公辦中小學教職工工資
長期以來,東莞不同鎮街之間、不同學校之間教職工工資收入存在較大差距,影響了部分鎮街教師隊伍的穩定性和工作積極性,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東莞市委、市政府決定,從2006年9月起,由市財政委託銀行統一按市屬學校標准發放全市公辦學校在編在職教職工及離退休人員的工資、津貼和獎金,市財政為此增加對鎮(街)經常性教育經費撥款1.09億元。為使教師福利待遇得到進一步保障,東莞市委、市政府又決定從2007年9月起,將教師住房津貼納入市財政統發,使全市教師工資統發機制更為完善,進一步調動了教師工作積極性。這兩項改革政策,從根本上保障了鎮(街)教職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使一些鎮(街)教職工工資水平得到提高,穩定了全市教師隊伍,促進了城鄉教育、區域教育的協調均衡發展。
(六)實施完全免費義務教育
為貫徹落實《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推進農村免費義務教育的決定》,切實減輕人民群眾的負擔,進一步提高義務教育的整體水平和質量,加快教育現代化和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東莞市委、市政府決定從2006年9月1日起,免除本市戶籍(包括城鎮戶籍和農村戶籍)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雜費,從2007年9月1日起,免收本市戶籍學生義務教育階段書本費,從2008年9月1日其,免收義務教育階段本市戶籍借讀生雜費差額,實現完全免費義務教育。
(七)積極探索解決新莞人讀書的有效辦法
東莞市按照「以流入地區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的精神,並根據省的有關規定,結合本市的實際,採取在公辦學校借讀和舉辦民辦學校的辦法解決新莞人子女(即流動人口子女)讀書問題。各鎮(街)都充分挖掘公辦學校潛力,利用剩餘學位盡量招收新莞人子女入學。為了減輕新莞人的經濟負擔,還規定經鎮(街)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批准入學,並到指定公辦學校借讀的農業戶口新莞人子女,其父母在同一招生學區所在地有固定住址,且連續暫住5年以上,並有合法就業經營證明和計劃生育證明的,按本市普通生書雜費標准收費。同時,積極鼓勵和扶持社會團體及公民個人舉辦專門招收新莞人子女就讀的民辦學校,並加大管理力度,著力提高民辦學校的質量,使之成為解決新莞人子女教育問題的重要渠道。至2008年底,東莞全市經批准開辦的民辦中小學有237所(含民辦中職學校7所),全市中小學非戶籍學生49.15萬人中,在民辦中小學就讀的有36.21萬人,佔全市非戶籍中小學生的73.8%。
(八)實現普及高等教育
東莞市堅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增強普通高考競爭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007年,東莞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60.9%,實現普及高等教育。在此基礎上,2008年高考再上新台階,全市參加高考總人數23632人,其中普通類19803人,高職類3829人。在普通類考生中,本科以上上線總數7035人,比2007年增564人,增幅8.7%;第三批B線以上上線(總上線)人數15047人,比2007年增1772人,增幅13.3%。在普通類考生中,共錄取16702人,錄取率為84.3%,比全省平均錄取率高13個百分點。本科層次錄取8080人,專科層次錄取8622人。高職類考生錄取1414人,比2007年增408人,增幅40.6%,佔全省錄取總數的1/11。今年我市每萬戶籍人口升大學為92人,升本科為43人,在全省21個地級市中分別排列第一、第二位。全市戶籍人口普通高等院校本專科在校生53535人,每萬戶籍人口普通高等院校本專科在校生312人。 (一)積極擴充優質教育資源。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導向,以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為原則,大力推進等級學校建設、國家級示範性高中建設、特色學校建設以及薄弱學校改造等工程。通過進一步探索建設優質學校的有效途徑,強化優質學校建設的保障措施,加強民辦學校辦學管理,加強對優質學校建設成效的評估和對薄弱學校的整體改造,推進學前教育優質化,提高省、市一級中小學比例,促進民辦學校規范化。
(二)大力推進高中階段學校布局調整。根據《東莞市高中階段學校布局調整方案》的要求,緊緊圍繞提高高中階段學校辦學質量和效益這個中心,著眼長遠,全面統籌,因地制宜,合理布點,整合原有高中階段教育資源,實行規模化、集約式辦學,大力推進高中階段學校優質化建設,打造全省高中教育高地。按照全盤考慮、分步實施的原則,全市計劃新建、擴建高中階段公辦學校27所,用5年時間基本完成校舍及其設施建設。
(三)加快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不斷推進國家和省級重點中職學校建設,加強重點專業建設,深化職校招生、學籍、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改革,加強產教合作和校企合作,加強職業教育辦學創新,為職業教育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規模化、特色化、多元化發展,切實增強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現代化建設的能力。
(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推進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嚴格按照教師編制標准配足、配齊、配好教師,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學歷和業務水平,積極培養「名師」、「名校長」,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確保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研究意識和能力較強、適應現代學校教育改革和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徹底解決代課教師問題,實現教師待遇「兩相當」。
(五)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積極轉變教育觀念,樹立科學的現代教育理念,建立健全體現素質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學和管理體系,不斷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轉變教學與學習方式,繼續改革考試與招生制度,完善教育評價,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舉措,不斷創新學校體衛藝工作方法,提高教育裝備使用效益,提升教育信息化應用水平,整體推進素質教育實施水平。
(六)加強教育交流與合作。適應全球化趨勢,加強泛珠三角地區乃至國際性教育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市教育和人才的國際對話能力,培養具有全球視野、適應國際競爭的開放性人才。不斷促進教育的地區交流與合作,擴大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范圍。

B. 惠州市博羅縣園洲鎮簡介

這個問題直接到網路搜就出來了,我把網路的解釋復制如下:(另外園州政府官方網站也可查詢)
園洲鎮地處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的西部,坐落在珠江三角洲東部,東江之濱,跟東莞市石排鎮、企石鎮隔江相望,西與東莞石龍鎮接壤,東與惠州市博羅縣龍溪鎮相連。全園洲人民廣場鎮面積達110.68平方里,截止至2008年底,該鎮下轄27個村民委員會和2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達20萬多,其中戶籍人口6萬多(非農村居民為6089人,農村居民為55729人),外來人口13萬多,是廣東省著名的僑鄉,港、澳、台和海外僑胞近5萬人。 園洲鎮是博羅縣的經濟強鎮,被評為「惠州市六好示範鎮」、「惠州市中心鎮」、「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廣東省(制衣)技術創新專業鎮」、「廣東省衛生鎮」、「廣東省教育強鎮」、「廣東省宜居城鎮試點」、「中國休閑服裝名鎮」。[1]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園洲四面環水,北有沙河,南有東江,因而得名「園洲」。 公元1629年(明崇禎二年)為東莞縣轄地。 1950年,東莞縣劃分區人民政府。石排、園洲、民主、豐樂、大同共六個鄉組成東莞縣第七區。首任區長魏達(兼區委書記),期時,和平鄉鄉長香兆彬,雲山鄉鄉長王設。 1952年12月,珠江專區撤銷,設立粵中行政區,東莞劃歸粵中行政區管轄。 1953年,第七區改稱為第六區,至1956年,第六區又改稱為企石區,與此同時,劃分石排、園洲、企石三個大鄉。 1956年1月4日,因行政區劃變遷,東莞縣劃歸惠陽專區管轄。 1957年,東莞縣開展撤區並大鄉的工作,並於當年12月26日完成,成立了37個大鄉。 1958年9月14日,東莞縣第一個人民公社在園洲鄉(現屬博羅)成立,命名為「五一人民公社」。9月20日,廢除大鄉制,建立人民公社制,全縣成立13個人民公社。10月1日,各鄉群眾集會,慶祝全縣實現人民公社化。11月13日,莞城人民公社成立。 1959年3月20日,撤銷惠陽專區,東莞劃歸佛山專區管轄。 1963年7月3日,恢復惠陽專區,東莞縣又劃歸惠陽專區管轄。 1959年,東莞縣把園洲割給了博羅,從此園洲就劃分到博羅管轄之內。 1983年改為園洲區,1986年建鎮。鎮政府駐下南圩。 2005年12月31日,撤銷原九潭鎮並入園洲鎮,分為河南片區(轄園洲居委會、馬嘶、田頭、桔龍、廖尾、禾山、土瓜墟、深瀝、沙頭、陣村、上南、劉屋、下南、江頭、白耀前、高頭、李屋、寮仔、白馬圍)和河北片區(轄九潭居委會、上村、水口、鳳山、馬石崗、義合、佛嶺、瀝東、瀝西、新村)。
[編輯本段]經濟狀況
工業
2007年,全鎮實現GDP總量44.73億元,完成財政稅收13677萬元(國稅8119萬元,地稅5558萬元),年末金融存款為17.91億元人民幣。村級集體經濟純收入達5070.6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010元。進一步優化了三大產業結構,比例為8.9:50.6:40.5。 2008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5.6億元,其中實現工業總產值52.0億元,農業總產值3.6億元。全鎮完成財政稅收19598萬元,其中,國稅11098萬元,地稅8500萬元。全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27億元;其中工業企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含設備和土地購置費)2.41億元;重點項目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24萬元;城市建設竣工面積81056平方米,投資金額達5673.9萬元。全鎮年末金融存款為24.08億元人民幣。村級集體經濟純收入(村民小組集體經濟純收入不計在內)達5316.9萬元,其中,集體經濟純收入超500萬元的有3個村委會;集體經濟純收入100萬元以上500萬元以下的有7個村委會。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7570元,同比增長8.0%。全鎮總供電量6.83億度;總供水量3548.13萬噸,平均日供水量10萬噸。該鎮工業企業在冊登記個數累計達1775家,累計投資總額達83億元。全鎮工業企業中500萬元產值以上的規模企業45家,產值超1000萬元的44家,產值超5000萬元的19家,產值超億元的6家,規模企業全年工業產值達29.72億元,佔全鎮工業總產值的57.2%。
農業
園洲鎮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雨水充足,土地肥沃,盛產荔枝、蔬菜、甜玉米、塘 、豬、雞、鴨、鵝等農產品,優質荔枝面積1萬多畝,水產養殖面積1萬多畝,高產蔬菜種植基地1萬5千多畝。 通過實施科技興農的戰略,園洲實現了由傳統農業向商業的轉變。鎮政府積極引導農民種植優質瓜菜出口港澳地區及國外,建成無公害蔬菜基地,樹立農業品牌,進一步提高農民的經營效益。2008年該鎮擁有多家綠色大型菜場和養植場,並建有一個8000畝的高標准、規模化、現代化的農業生產基地。另外,為鼓勵外商投資發展「三高」農業,政府在用地和稅收方面給予特別的優惠。[1]
房地產
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該鎮房地產開發與經營、餐飲住宿業、交通運輸業、批發零售貿易業、休閑娛樂業、金融保險業、物流倉儲業、信息咨詢中介業及廣告業等第三產業在2008年都邁出了新步伐。相繼開發建設並發售的名澤天下、東江華庭、園洲花園、御景豪庭、東洲花園、中心花園、盛園華府、明豐東江府、水岸香洲等房地產項目,提升了該鎮的城市品位,打響了鎮宜居好環境的招牌。繼2007年「肯德基」落戶該鎮之後,2008年又迎來了另一巨頭「麥當勞」落戶該鎮,強有力地拉動餐飲的發展。
特色產業
該鎮作為惠州市的制衣名鎮,當地的制衣行業當仁不讓地佔據了園洲經濟的半壁江山。2008年,全鎮共有制衣企業1000多家,其中印花、紡織、染整等配套企業200多家,佔全鎮工業企業總數的60%,年產各類服裝近2億套,銷售總額達50億元,從業人員近10萬人,產品遠銷美國和加拿大等地。當地政府也積極努力,為促進當地制衣行業的快速發展,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2006年全鎮已建成了園洲民營工業園上南制衣區、豐平鄉工業園、東莞茶山商會園洲制衣基地等三個專業制衣工業園區。2006年11月23日,政府組織成立了園洲紡織服裝協會,加強了企業之間的聯系、互助和合作。在學習實踐活動中,該鎮為制衣產業提供培訓、技術合作等服務。為培養制衣技術人才,該鎮與樺陽技工學校聯合舉辦制衣培訓班,為當地制衣企業輸送技術骨幹。同時,與東莞市虎門富民集團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打造技術創新制衣專業名鎮。 該鎮制衣行業得到了虎門服裝技術創新中心的信息資訊互動平台、設計生產技術平台、人才培訓交流平台、企業管理咨詢平台、市場營銷拓展平台等5大平台支持,使該鎮制衣行業逐步向高效率、現代化轉變。此外,規劃建設佔地面積20萬平方米、總投資近3億元,集布匹、服裝輔料、配料於一體的商貿中心—中大輕紡城,填補了該鎮缺乏大規模、上檔次的面和輔料供應專業市場的空白。
[編輯本段]城鎮建設
園洲鎮堅持「以城鎮建設促進經濟發展、以經濟發展推進城鎮建設」的發展戰略圍繞「五年再造一個園洲」的總體目標,致力於城鎮基礎設施和配套建設,全面優化投資和生活環境,吸引更多投資、置業者。 園洲鎮污水處理廠按照「立足長遠,科學規劃」的要求,於2006年重新修編了《園洲鎮總體規劃》,對全鎮未來15年的經濟發展戰略、城性質與規模、鎮域功能分區及空間布局規劃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規劃,把沙頭、陣村、崗頭、高頭四個村委會納入河南片中心區范圍進行規劃,把新村、瀝西、瀝東、佛嶺、義合五個村委會納入河北片中心區范圍進行規劃,有效地拓展了該鎮南北中心區的發展空間,帶動中心區周邊村的發展。 2006年以來,該鎮努力加大道路交通設施、市政配套設施、農村飲用水設施等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的投入,主要包括:投入了1200萬元鋪設第二自來水廠至河北區水廠總長度為7.5公里的自來水管道,於2006年5月實現通水;投入了1000萬元完善了新世紀工業園的東坡大道主車道,於2006年11月通車;投入了740萬元建成了政法大樓,於2007年2月投入使用;投入了3300多萬元建成了廣惠高速公路園洲互通口,於2007年11月通車;投入了850萬元對縣道X193線進行改造,於2007年11月完成;投入了700萬元完成了河北振興大道首期工程,於2007年11月通車;投入了400多萬元建成了園洲鎮機關便民服務中心,於2007年11月落成並投入運作。自2006年以來,該鎮還先後投入了近3000萬元,對全鎮的主要道路、排水管道、綠化配套、路燈設施等進行了改造和完善,使全鎮的城鎮檔次和品位得到了不斷的提高,有效地推進了城鎮化進程。除了完成以上工程外,該鎮還先後規劃並啟動了中心運河美化亮化工程、河北商貿市場以及包括東坡大橋、和安大橋、振興大橋、龍江東江大橋和東坡大道、和安大道、振興大道、環城北路的「四橋四路」的建設。[2]
[編輯本段]交通網路
園洲鎮被稱為博羅縣的西南「門戶」,距深圳、香港、廣州、惠州均70公里,南與東莞市企石、石排兩鎮隔江相望,西與東莞市的石龍鎮相連接,堪稱進入東莞的「橋頭堡」,園洲得天獨厚的區位易接納港澳、東莞、深圳、廣州等發達地區的發展輻射,是拓展外向型經濟的良好區域。 園洲鎮對外交通極為便利、南經東江石洲大橋可直達東莞、深圳、西經園洲大道到東莞石龍火車不到9公里,北經沙河大橋直達廣汕公路,經廣惠高速到廣州火車站僅50分鍾車程。 連接東莞企石鎮、總投資額近1.9億元的龍江東江大橋以及和安大橋;東坡大橋、振興大橋;廣惠高速公路園洲互通口等工程已投入使用,園洲鎮逐步形成以橋北路、福園路、東坡大道為三軸,以廣惠高速園洲互通口、振興大道、園洲大堤、沿江路為絲線、以河南區、河北區為雙中心的「三軸四線——雙中心」城鎮結構。 到2010年,園洲成功打造河南區5分鍾、河北區10分鍾到達鎮中心區生活圈。
[編輯本段]水電通訊
園洲鎮水電供應充足,日供水可達34萬立方;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量可達5萬立方米;2008年已建有220KV、 110KV和35KV輸變電站各一座,可確保全鎮生活、生產所需。 全鎮通訊發達,鎮內建有先進的微波發射網,城鎮電話普及率及光纖電視網覆蓋率均達100%。
[編輯本段]民風習俗
按照當地的傳統習俗,每年的端午過後的幾天,在該鎮的部分村都舉行龍舟比賽,來自附近地區的宗氏兄弟都會聚首一堂,派出龍舟參加比賽,促進交流,共敘情誼。
[編輯本段]文教衛生
園洲鎮具有完善的從幼兒學前教育,基礎教育到成人中等教育的完善教學體系,尊師管教蔚然成風。2008年擁有完全小學26間,中學2間。該鎮中小學教師以發展園洲的教育事業,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己任,勤教善導,使該鎮的教育教學質量長盛不衰,長期穩居博羅縣的前列。 博羅縣園洲中學新校區坐落在園洲鎮田頭村東北面的「鵝嶺崗」上。該校佔地面積17.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2000平方米,可容納學生5500多人。園洲中學 園洲中學新校區按省一級學校的標准設計建設。硬體建設有:①六層高綜合大樓一幢;②五層高教學樓3幢;③五層高實驗(功能)樓3幢;④五層高圖書館1幢;⑤五層高學生宿舍樓8幢;⑥五層高孝師宿舍5幢;⑦學生食堂2座;⑧教師食堂1座;⑨風雨操場(室內體育館)1座;⑩標准運動場1個,籃球場12個。 園洲中學新校區建設成為環境寬闊優雅、設備齊全、管理完善、教育教學質量過硬的現代化鎮級中學。[3] 園洲鎮人民醫院採用園林式設計,環境優雅秀麗,是一所集醫療、急救、預防、保健、康復、教學於一體的國營綜合性一級甲等醫院,為了更好地服務於人民群眾,目前醫院正按二甲醫院標准建設和裝修。現有職工118人,專業技術人員108人,其中副主任醫師3人,主治醫師6人。設有病床152張,醫院設有門診部、住院部、醫技科和預防保健科,全院實行電腦信息網路系統管理。院內設急診室、內科、兒科、外科、婦產科、骨傷科、痔瘡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膚科、泌尿科、激光科、碎石室、心電圖、B超、放射、檢驗等二十多個科室。[3]

熱點內容
嬰兒體溫多少 發布:2025-07-23 16:31:17 瀏覽:853
4的語文寫 發布:2025-07-23 16:27:51 瀏覽:358
小學數學師徒結對記錄 發布:2025-07-23 16:03:00 瀏覽:667
如何查看qq加密相冊 發布:2025-07-23 14:48:51 瀏覽:339
累並快樂著師德師風演講 發布:2025-07-23 10:39:15 瀏覽:192
安徽大學歷史學考研 發布:2025-07-23 10:38:31 瀏覽:24
鼓浪嶼的歷史 發布:2025-07-23 10:06:32 瀏覽:379
石排暑期培訓班 發布:2025-07-23 09:47:50 瀏覽:383
五年級英語練習題 發布:2025-07-23 09:06:22 瀏覽:751
2017會考歷史題 發布:2025-07-23 08:39:57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