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十大高校師德標兵匯總
⑴ 萊蕪職業技術學院的師資力量
學院先後獲得山東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山東省職教師資隊伍建設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院、山東省高校校園綠化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文明單位和全國職業院校魅力校園等榮譽稱號。連續兩年被評為「萊蕪市工作實績考核先進單位」。建院以來,累計為社會培養輸送合格畢業生2.8萬人。學院是山東省高等教育技能型特色名校首批立項建設單位。
學院現佔地839畝,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固定資產6.2億元,儀器設備總值8223萬元,館藏圖書80.45萬冊。在職教職工66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0人,博士、碩士297人。設有8個系,3個二級學院,16個研究所;建有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山東省粉末冶金先進製造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研究院(山東江河濕地生態研究院)、1個省級機械基礎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58個校內專業實驗實訓室和197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學院建有山東省高職高專示範專業和特色專業8個,省級教學團隊4個,國家級和省級精品課程29門。現有招生專業36個,面向16個省(自治區)招生,全日制在校生9500人。
學院全力加強內涵建設。通過專題培訓、進修學習、頂崗鍛煉、教學設計能力達標考核等措施,專任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顯著提高。先後培養出專業帶頭人35人、骨幹教師65人。涌現出省級教學名師2人,山東省優秀教師8人、山東省勞動模範1人、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獲得者2人、山東高校十大師德標兵1人,全國、全省先進工作者10人,萊蕪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人,萊蕪市勞動模範4人,榮登「全國好人榜」1人。
⑵ 山東師范大學化學化工與材料科學學院的師資構成
本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108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和副高級職稱46人,版具有博士學位權教師22人,博導4人,外聘院士1 人。擁有一批專業基礎堅實、學術思維活躍、勇於開拓創新,在各自研究領域和教學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中青年學術、教學骨幹。有多名教師獲得省十佳中青年科技專家、 省突出貢獻專家、省高校十大優秀教師、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省師德標兵、省十大傑出青年、省優秀專業技術人員、省十大傑出留學歸國科技專家、省政府留學回國創業獎等光榮稱號。學院已經形成一支職稱、學歷、年齡結構合理、愛崗敬業、團結合作的師資隊伍。
⑶ 山東省高校十大師德標兵每年評選多少人
一般是從各高校推薦的候選人中評選出十名師德標兵和優秀師德標兵提名獎若干名。
⑷ 我是萊蕪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大三。沒交半工半讀申請
後果復就是不能順利畢業制以及拿到畢業證,並且你還不能進行專升本考試報名。
解決方法:
1、補齊相關的費用。
2、如果你實在沒有錢交相關的學費,建議你跟相關的領導(如輔導員,校長)說明情況,請求延長繳費時間。
3、放棄專升本考試,先在萊蕪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後再去進行專升本考試。
4、跟家裡人說明情況,請求家人幫助。
萊蕪職業技術學院介紹
萊蕪職業技術學院是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是山東省首批技能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教育部第三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
學院的前身是始建於1952年的萊蕪師范學校,2000年10月,由原萊蕪師范學校、萊蕪市第二職業中專、萊蕪廣播電視大學和萊蕪市衛生職工中等專業學校4所學校合並組建萊蕪職業技術學院。
師資力量
截至2017年12月,學院有山東省教學團隊5個、山東省教學名師4人、山東省青年技能名師1人、山東省優秀教師7人、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獲得者2人、山東高校十大師德標兵1人,全國、全省先進工作者10人,萊蕪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人,萊蕪市勞動模範3人,1人登「全國好人榜」,1人獲得「山東省最美勞動者」榮譽稱號。
⑸ 有哪些比較好的專科大學
在山西省好的大專學校分為兩類:一類是公辦本科院校自有的專科學院,這類學校主要回是以山西八答所本科學校自有的專科院校為主,即山西大學,太原理工大學,中北大學,太原科技大學,山西財經大學,山西醫科大學,山西師范大學,山西農業大學這八所本科院校自有的專科學院,由於校本部的專科學院是利用的本科教學資源進行專科教育,所以校本部的專科相對於其他分院專科要好;
另一類是公辦純專科學校,這類學院目前在山西本人認為只有兩所,即山西省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和太原電力高等專科學校,由於這兩個學校在各自領域有悠久的教學歷史和教學質量,所以在專科類院校里也是相當不錯的。
提示:選學校要結合個人的愛好、文理專業、社會就業狀況來選擇學習專業,而且所選專業也要跟專科學校的強項專業相對應,這樣才能達到一個好的效果。
⑹ 萊蕪職業技術學院怎麼樣啊
萊蕪職業技術學院,就是一所很普通的地方公辦大專,水平還可以
⑺ 萊蕪職業技術學院是職業院校嗎
萊蕪職業技術學院是職業院校。
萊蕪職業技術學院是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的內全日制普通高等容職業院校,是山東省首批技能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教育部第三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
學院的前身是始建於1952年的萊蕪師范學校,2000年10月,由原萊蕪師范學校、萊蕪市第二職業中專、萊蕪廣播電視大學和萊蕪市衛生職工中等專業學校4所學校合並組建萊蕪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有山東省教學團隊5個、山東省教學名師4人、山東省青年技能名師1人、山東省優秀教師7人、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獲得者2人、山東高校十大師德標兵1人,全國、全省先進工作者10人,萊蕪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人,萊蕪市勞動模範3人,1人登「全國好人榜」,1人獲得「山東省最美勞動者」榮譽稱號。
⑻ 萊蕪職業技術學院是教育廳備案的學校嗎
萊蕪職業技術學院是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職回業院校,是山東省首批技能型人答才培養特色名校、教育部第三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
學院的前身是始建於1952年的萊蕪師范學校,2000年10月,由原萊蕪師范學校、萊蕪市第二職業中專、萊蕪廣播電視大學和萊蕪市衛生職工中等專業學校4所學校合並組建萊蕪職業技術學院。
截至2017年12月,學院有山東省教學團隊5個、山東省教學名師4人、山東省青年技能名師1人、山東省優秀教師7人、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獲得者2人、山東高校十大師德標兵1人。
學院有全國、全省先進工作者10人,萊蕪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人,萊蕪市勞動模範3人,1人登「全國好人榜」,1人獲得「山東省最美勞動者」榮譽稱號。
⑼ 山東政法大學是幾本大學,高考大概需要多少分
沒有山東政法大學,山東政法學院是二本學校。不同省份分數不一樣,文理科分數也不一樣,不同專業分數也不一樣。根據2018年的分數線,山東政法學院的山東省文科的錄取分平均在530分,理科錄取分平均在500分。
山東政法學院(Shandong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簡稱山政,坐落在中國山東省會城市濟南,是一所以法學為主體,文學、經濟學、管理學、工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高等院校。為全國政法大學「立格聯盟」成員高校。
山東政法學院肇始於1955年7月山東省人民委員會建立的山東省政法幹部學校。1959年2月,山東省政法幹部學校、山東省公安幹部學校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二師合並成立山東政法學院;1961年8月,學校被撤銷。
1979年12月,學校恢復重建,定名為山東省政法幹部學校;1983年7月,更名為山東省司法管理幹部學院;1987年10月,更名為山東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2007年再次成立為山東政法學院;2011年10月,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9)山東十大高校師德標兵匯總擴展閱讀:
山東政法學院的師資力量
截至2015年1月,學校有校內專任教師500餘人、其他師資和外聘教師180餘人。專任教師中教授和副教授200餘人,占教師總數的39.5%;博士和碩士學位教師占教師總數的81.3%,其中博士學位教師117人,占教師總數的23%。
具備專業(行業)職業資格和任職經歷的教師184人,占教師總數的36.1%;有碩士研究生導師50餘人;省級教學團隊3個;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級優秀教師4人;省級教學名師3人;省級重點學科首席專家2人;山東省十大優秀中青年法學家3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山東省社科理論界「百人工程」高層次人才3人『』;山東省高校師德標兵2人。
⑽ 聊城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院系簡介
聊城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前身為歷史系,始建於1984年,2002年改建為歷史文化學院,2013年5月更名為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學院師資力量雄厚,辦學成就卓著,在省內外享有盛譽。現有教職工47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4人,擁有博士學位者33人。教師中有曾憲梓教師獎獲得者、「齊魯文化英才」、山東省教學名師、山東省高校重點學科首席專家、山東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等省部級以上專家,多人獲得山東高校十大師德標兵、校教學名師、師德標兵和教學新星等榮譽稱號,13名教師入選聊城大學優秀人才「百人計劃」,4人在全校中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比賽中榮獲一等獎。2014年,學院榮獲聊城大學「師德建設先進集體」稱號。
學院設有歷史學(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旅遊管理(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名校工程省級重點建設專業)和外國語言與外國歷史(教育部特設新型跨學科專業)3個本科專業,擁有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世界史」,招收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課程與教學論(歷史學方向)5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全日制在校生1070人。「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現代史」、「中國古代史」和「中國近現代史」為山東省高校精品課程,「太平洋島國研究中心」為教育部重點支持建設的國別和區域研究基地,「運河學研究院」為山東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國近現代史」為山東省「十一五」、「十二五」重點學科。
近年來,學院在導讀式教學法、完全學分制、一元化多層面課程體系等傳統教學改革的基礎上,充分吸收中國傳統的學徒制培養方式,實施本科生導師制,舉辦師生讀書會,全方位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形成了創新性的人才培養模式。學院教師共計主持山東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項目5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4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3項、二等獎5項;先後主持各級各類科研課題50餘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4項、省部級項目26項,在《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歷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歷史》等權威專業雜志發表論文300餘篇,在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等社出版學術專著近40部;獲得各級各類科研獎勵近百餘項,其中教育部中國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獎1項、山東省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5項,全國百部(篇)優秀社科普及作品獎1項。
雄厚的教學和科研實力確保了人才培養質量。學生大學英語四級過關率達99%、六級過關率為47%。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歷史學專業學生考研錄取率在35%以上,最高超過50%。在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研製的《中國大學評價》高校專業排名中,歷史學專業列山東省高校同類專業第二位;旅遊管理專業強調理論與實踐並重,學生在全國大賽中屢獲佳績,其中在2012年5月舉行的微軟辦公軟體核心技能大賽(中國賽區)中獲得兩項團體冠軍、兩人獲單項冠軍,2人應邀赴美參加了世界總決賽,2013、2014年再創佳績,獲得了多項一等獎。
學院重視校外智力資源的引進,與北京大學、台灣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山東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名牌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密切的學術聯系。張豈之、劉家和、馬克垚、張廣智、於洪君、劉新成、王子今、郭小凌、侯建新、陳志強、魏堅、虞和平、郭世佑、李紹先、高毅、羅志田、桑兵、歐陽哲生、張士閃、汪詩明、張玉法、艾愷、夫馬進、泰萊尼等數十位國內外著名學者受聘為學院名譽教授或兼職教授。他們定期前來講學,指導學科建設和教學科研工作,在學科建設、教學改革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指導作用。
今後,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仍將緊緊圍繞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建設工程,堅持「讓學生滿意、使家長放心」的人才培養理念、「有所不為、有所必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專業學科發展思路,繼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打造特色鮮明、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的學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