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師生師德 » 語文暑期研學

語文暑期研學

發布時間: 2021-02-21 04:44:17

㈠ 求一篇語文研學的感受,研學題目為《古典文學與流行歌曲》。400字左右。在線等。 好的話外加30分

古典文學營養豐富,裡面有好多是歷代文人智慧的結晶。
現代流行歌曲是古典文學的回現代呈現方式,好答的流行歌曲可以將古典文學更好的呈現出來!也可以更好的發揚古典文學。
古典文學是現代文學的基礎,沒有古典文學的現代文學就像沒有堅強的底座的城堡,是不堅固的。
所以古典文學和流行歌曲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

不好意思,就寫這么多了,時間有限,希望有幫助。關鍵點就這些,你自己看著寫吧!
加油!

㈡ 晉級教育2020年暑期什麼研學行營是什麼

目前推出了三大研學營,為晉鷹匯,好習慣特訓營,快樂學習動力營。

㈢ 語文研究性學習小報告

在中華五千年的的歷史長河中,有一個朝代,它憑借著優越的政治形式,繁榮的工商業經濟,開明的外交政策,以及平等的民族觀念;將我國古代的文化推向了頂峰。這個朝代,便是文化的黃金時期——唐朝。如今,以唐朝所命名的唐裝更是做為中華的民族精神,登上世界舞台,開始融入世界。
唐裝是由清代常服演變而來,清代康熙年間產生的對襟馬褂,以其穿著簡易快捷而備受官員與百姓歡迎,成為古裝流傳至今傳統服裝的基本元素,具有中國民族傳統特色的服飾,服飾的歷史、藝術、文化!一粒盤扣,一截袖口,一段滾邊,一抹印花為服飾增添華貴的氣質,稱自為「衣冠王國」!
早在以前,易書上就這樣寫:「黃帝堯舜垂衣裳治天下,蓋取乾坤」!中國人非常重視自己的服裝形式,從商代開始,漢人的服裝形式就確定了:大襟、右衽、上襦下裳;到周代出現了「深衣」,就是後來我們稱為「長衫的那種形式的衣服」。這兩種衣服形式在幾千年中並存。中國的服裝以絲綢、麻及棉為主,唐裝是中國人充滿文化的自信的審美,他們欲借自己的身體和內在民族語言講述了自身文化的魅力!身著唐裝,神彩飄逸、氣度非凡、一派儒雅;旗袍加身,雍容華貴、端莊典雅、嬌媚玲瓏,更顯現了溫婉含蓄的東方神韻!

㈣ 研學算語文活動嗎

召開來了2019年春語文組第三次研自學活動。

會上,教研組長蒲泆屹做了《如何制定有效的語文教學目標》的專題講座。講座從認識教學目標、制定教學目標、駕馭教學目標三個方面帶領教師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了反思,提出了「好課要善於做減法」的觀念。本講座後,對後續專題講座的人員和內容進行了安排。

㈤ 語文研究性學習方案

2007暑假語文學習活動方案 (類似格式,僅供參考)

親愛的同學們:

暑假就要開始了,為了讓大家度過一個愉快而充實的暑假,老師特地為你們設計如下的語文學習活動,就由此開始我們的暑假語文學習之旅吧……

一、制訂暑假語文學習活動計劃

同學們,漫漫假日,我們不妨先為自己制訂一份《暑假語文學習活動計劃》,然後有計劃、有步驟的實施,在玩中學習,在學習中玩,做到勞逸結合,如何?在制訂計劃時同學們要注意安排好漫長暑假的整體計劃、目標和每周、每日的短時計劃。另外在計劃中同學要明確暑假語文學習的方向和目標。

二、在閱讀中學習和生活

古人雲:「開卷有益」,閱讀可以讓我們更好的了解社會、世界、宇宙。或許翻開每一頁的書卷,聞著書香,我們的心靈會得到一次次的升華和凈化,老師為同學們推薦了以下的書目和報刊雜志,希望能伴隨著同學們快樂的度過暑假的每一天。請同學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做好讀書筆記。

1、推薦的書目:

《紅樓夢》曹雪芹、《聊齋志異》蒲松齡、《朝花夕拾》魯迅、《一千零一夜》納訓譯、《昆蟲的故事》法布爾、《堂?吉訶德》塞萬提斯、《三國演義》羅貫中、《吶喊》魯迅、《子夜》矛盾、《家》巴金、《雷雨》曹禺、《圍城》錢鍾書、《老人與海》海明威、《巴黎聖母院》雨果、《魯濱孫這漂流記》笛福、《名人傳》羅曼?羅蘭、《科學的歷程》吳國盛、《安徒生童話全集》安徒生、《愛的教育》亞米契斯。

2、推薦的報刊雜志:

《中國青年報》、《溫州日報》、《溫州晚報》、《青年文摘》、《演講與口才》、《微型小說選刊》、《小小說選刊》、《讀者》、《散文百家》、《知識文庫》、《男生女生》、《奧秘》、《科幻世界》、《意林》。

二、感悟生活,我手寫我心

寫作使我們的生活更美麗。請同學們在暑假裡完成以下幾篇作文。

1、寫一篇讀書心得;

2、寫一篇影視評論;

3、自由作文二篇。

(1)內容寬泛,天文地理、時事政治、軍事體育、自然環保、動物風景、社會現象、家庭生活、友情藝術、心靈感受……皆可入文。

(2)體裁不限,詩歌除外;

(3)自擬題目;

(4)字數不少於500字。

三、研究性學習

學習的關鍵在於學會合作,學會探究;在探究中學習和超越。老師為同學准備了以下幾個研究性學習課題,請同學們自行組合小組,任選一個課題,完成資料的收集和內容的探究。

課題參考:

課題一:金庸武俠小說與中國傳統文化探究。

課題二:唐詩宋詞中有關「月」的意象的研究。。

課題三:有關蒼南鄉土文化的調查及研究。

課題四:有關碗窯歷史的調查研究。

四、收看電視,打開我們的另一扇視野

炎炎夏日,在家中收看電視是同學們不可缺少的節目,有節制的收看電視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增長我們的見識,老師為同學們推薦以下的電視節目,但是請同學們有所選擇觀看電視節目,注意保護視力。

推薦欄目:

中央一台:《新聞聯播》、《新聞30分》、《新聞調查》、《三星智力快車》(周日9:20)、《今日說法》、《開心辭典》、《實話實說》、《國際時訊》、《金蘋果》(周六16:10);

中央二台:《幸運52》、《對話》、《第二起跑線》;

中央三台:《同一首歌》(周五19:35)、《藝術人生》(周五21點30分);

中央五台:《體育世界》、《NBA賽場》(周五7:30)、《電子競技場》(周六12:00);

中央六台:電影頻道的相關電影

中央十台:《科技博覽》、《探索?發現》;

地方台:

(1) 黑龍江台:《新聞夜航》、《小天鵝》、《開心擂台》;

(2) 湖南衛士:《娛樂無極限》、《快樂大本營》(周六8:30)、《音樂不斷》(周一至周日中午12:30);

(4)東南電視台:《開心100》

五、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鍛煉自我

學習離不開實踐,沒有實踐的學習是脫離實際的學習,是蒼白的學習。為此,老師為同學們設計了以下暑假社會實踐活動,請同學們踴躍參與,並寫下相關的報告和調查。

1、設計一次采訪活動;

2、有條件外出旅遊一次(在父母帶領下);

3、參加一次公益活動;

4、邀請同學或朋友到家做客;

5、進行一次社會調查,完成調查報告(參考題目:有關我班級學生家庭藏書情況調查;中學生出入網吧情況調查;中學生日常消費情況調查等等)

六、學做家務,學會勞動

你會做家務嗎?利用暑假,學著做家務,給父母一個驚喜。以下是老師為同學們設計的家務活動,請同學們動手試一試。

1、學做一種烹調;

2、學做家務;

3、構思並實施「給父母一個驚喜」的活動;

七、為暑假語文學習之旅畫上句號

漫長的暑假即將結束,同學們應該為我們的暑假語文學習之旅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了。開學後,請大家交一份「暑假學習活動」的實施報告。需將有關內容裝訂成冊,要有封面和目錄,內容包括《暑假語文學習活動計劃》一份、作文四篇、讀書筆記十篇、游記一篇、采訪稿一份、研究性學習總結一份、社會調查報告一份。開學後將在班級里進行優秀「暑假學習活動實施報告」成果展示。

希望同學們積極參與活動中來,祝同學們暑假愉快,多有收獲。

暑假作業應怎樣布置,已經越來越多的引起有關人士的關注。我想,暑假語文作業不應該僅僅只是書面作業,應該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動手,參與實踐能力,應該更多的讓學走出書本,走向生活、走向社會,在生活、社會中學習語文,從實踐中學習語文。應該引導學生由課內知識向課外延伸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被動接受向自由探究轉變。應該讓作業不再僅僅是作業,應該使學生感到這是自己的一份成果,讓他們體驗自己成功的喜悅

㈥ 關於語文研究性學習報告範文

所謂「莊子思想的當代性」,是指莊子思想在每個時代的意義、作用和價值,而不僅僅是指 它在我們這個時代的意義。莊子的思想,正如一切偉大先哲的思想一樣,具有深刻的當代性 ,在每個時代都激起思考,引起共鳴,激發出思想的火花。其所以如此,在於莊子所提出的 問題是人生最根本的問題,這些問題是每個時代的人都會遇到、都無法迴避的終極性的問 題;而莊子所提供的獨特答案令人深思。它在每個時代都引燃了思想的火炬,因 而活在每一個時代之中。 關鍵詞 莊子 當代性 莊子問題的當代意義 他者的魅力 1.關於思想的當代性 所謂「莊子思想的當代性」,是指莊子思想在每個時代的意義、作用和價值,而不僅僅是指它在我們這個時代的意義。莊子的思想,正如一切偉大先哲的思想一樣,具有深刻的當代性,在每個時代都激起人們的思考,引起人們的共鳴,激發出思想的火花。其所以如此,在於莊子所提出的問題是人生最根本的問題,這些問題是每個時代的人都會遇到、都無法迴避的,換句話說,這些問題是終極性的問題;而莊子所提供的獨特答案則無法不令《莊子》的讀者深思。崔宜明有句話說得好:「真正屬於智慧的東西,其實根本沒有陳舊之虞,它必然歷久而彌新,永遠投射出照亮這個世界的理性之光

㈦ 求一篇語文研究性學習的文章1500字

研究性學習設計方案

研究課題名稱: 中國傳統節日的民俗文化
設計者姓名 所在學校
所教年級 高二 研究學科 語文
聯系電話 電子郵件
課題組參與成員 指導老師
一、課題背景、意義及介紹
1、 背景說明(怎麼會想到本課題的):
我國歷史源遠流長,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各個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同時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習俗和文化。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程度的提高,國外的一些節日也逐步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如聖誕節、情人節、愚人節等。對於許多學生來說,他們對中國的傳統的節日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膚淺的含義上,對它反應冷淡,相反,對於外國的聖誕節,反應強烈,以多種形式來慶賀,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我們通過探尋,力圖在生活中全面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學習中國的傳統知識,在教學中向學生滲透傳統文化流失的危機感,讓學生傳承民族文化,從而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2、課題的意義(為什麼要進行本課題的研究):
通過對我國傳統民風民俗的了解和認識,可以使學生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同時可以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團結意識,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3、課題介紹
中國傳統節日有很多,如:春節(農歷一月一日) 、元宵節(農歷一月十五日)、清明節(4月5日)、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歷九月九日) 、 除夕(農歷十二月三十日)等。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一個傳統節日入手,探究它的來源、各個地方的習俗、蘊含中國那些文化以及如何傳承這種文化等。也可以指導學生從一個切入點探究我國主要傳統節日的民俗文化。

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或布魯姆目標分類法)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目和方法的闡述)
1、知識與技能:
(1)增進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2)學會收集、整理、分析資料的方法。
(3)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創造思維能力和組織交際能力。
(4)提高學生學習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分組探究,確立主題。
(2)協作分工,利用各種渠道收集相關資料。
(3)小組探討,對資料進行整合。
(4)形成總結論文,製作課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傳承我國傳統節日的民俗文化,不讓它流失。
(2)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團結意識。
(3)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4)培養團結合作、創新精神。
三、參與者特徵分析(重點分析學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異,尤其對開展研究性學習有影響的因素。)
1、學生對研究問題有著濃厚的興趣。
2、學生對於傳統節日的風俗習慣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
3、學生具備較強的寫作能力。
4、學生對問卷調查、采訪等活動比較熟悉。
5、學生的上進心較強,好奇心也強,思維活躍,善於與人交流。
6、大多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比較好。
7、每個學生都具備不同的特長。
四、研究的目標與內容(課題研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什麼,通過哪些內容的研究來達成這一目標)
1、知道獨特的民風民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在了解中國民風民俗來歷的基礎上,體會其對人們生活的影響,積極參與並設計有特色的民俗活動,增強民族自豪感。
3通過走進「研究中華民族傳統的民俗文化」社會實踐課程設計,增強學生與社會的聯系、與民族文化的聯系,培養思考、探究的能力。
五、研究的預期成果及其表現形式(研究的最終成果以什麼樣的形式展現出來,是論文、實驗報告、實物、網站、多媒體還是其他形式)
研究的最終成果是:做好查找資料的內容記錄、采訪人物的記錄、寫好活動體會心得、製作相應宣傳小冊子和攝影作品、完成「中國傳統節日的民俗文化」習作文章。
六、資源准備
1、提供學校計算機室、圖書室、多媒體電教室設備。
2、學生自製調查采訪表。
3、學生自行准備數碼相機。
七、研究性學習的階段設計
研究性學習的階段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起止時間
第一階段:動員和培訓(初步認識研究性學習、理解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方法)
1、讓學生初步接觸和討論「中國傳統節日的民俗文化」課題的有關問題。
2、了解本課題的學習目的。
3、學習了解本次活動的步驟、方法、各項要求和要注意的地方。
4、制定研究計劃表。
5、了解相關技術的要求,商議解決技術問題的方法。
1、出示一組關於民風民俗的照片(包括節日、娛樂活動、食物)
2、介紹中國傳統節日民風民俗,激發學生參與本次活動的積極性和興趣。
3、組織學生對研究課作提問和談想法。
4、讓學生了解本次活動的目的、要求和上步驟。 2個課時
第二階段 課題准備階段 提出和選擇課題 1、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
2、中國各個地方的傳統節日有什麼傳統的習慣?處理過程是什麼樣的?
3、了解地區的傳統節日活動有哪些?這此活動表現了什麼意義?
4、隨機采訪百姓對這些傳統風俗持怎樣的態度?從中反映了什麼?我們應不應該保護這些歷史文化遺產?如何保護這些歷史文化遺產?談談自己的體會。
5、查閱資料和調查訪問,收集各項中國各項民風民俗,並從收集了解到的民間風俗資料中,談談自己產生的一些想法,對中國風俗的繼承與發揚有什麼好建議?
1、組織學生研究、討論各個問題。
2、與學生一起分析問題,並協助學生選好研究內容與課題。 3個課時
成立課題組 1、學生分組,根據自己的專長和喜好確定自己的選題,每7人組成一個課題小組,選出組長,填寫小組分工合作表。
2、各小組成立後,學習討論小組合作學習評價量規。
3.根據自己的選題,進行小組分工。 1、合理調配各組成員,以利於能力強弱搭配,力求使每一個學生工作到位。
2、制訂合作學習評價量規提供給每一位學生。
3、組織、指導學生的小組討論、小組成員分工合作。
形成小組實施方案 1、各小組根據分工制定研究計劃
2、合理分配研究時間和研究內容。
3、製作調查采訪表,預定成果等。 1、設計本次「研究方案」模版,為學生制訂研究方案提供指引等。
2、設計「調查采訪表」為學生調查記錄提供指引。
3、設計成果展示模版,為學生展示研究結果提供指引。
第三階段:課題實施階段 1、收集有關中國各地民風民俗資料活動。
初步收集相關資料。本活動採取的形式多樣,例如:到圖書室查閱、到計算機室上網搜索資料、網上采訪各地少數民族。
活動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採取小組分小隊的分散方式。讓一部分同學上網搜索資料,其餘的同學到圖書室查閱廣泛搜集各類相關書籍資料。第二階段課外活動。組織學生到少數民族地區采訪有關群眾,特別是采訪一些老一輩老人家。了解當地的風俗習慣。收集有代表性的相片。
2、討論活動心得體會。
各小組扼要匯報研究情況,重點是各小組向其它小組提出意見和建議。在收集的資料內容中進行分類處理,並做好記錄工作。討論活動過程的心得和體會。
3、匯編研究活動作品。
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各組員將研究活動中的各項材料整理成宣傳小冊子、攝影作品、完成「中國傳統節日的民俗文化」習作文章。 1、通過與學生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活動情況和幫助學生解決困難。
2、聯系少數民族地區的有關人員和采訪人員。
3、給學生一些明確的走訪線路。
4、給小組長發放「活動記錄表」,以用作每次小組活動後收集整理信息。
5、及時跟蹤了解各小組活動進行情況,為學生出謀劃策,當好參謀指導作用,讓學生隨著活動的開展,不斷修改活動方案,調整活動方式,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
6、提供有關作品材料模板。例如:宣傳小冊子製作向導、攝影作品製作向導、「中國傳統節日的民俗文化」習作文章寫作指南等。 2個月
八、總結與反思(實踐後總結、反思整個研究性學習過程,提出改進意見)
在2個多月的「中國傳統節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學生們走進了社會、走進了少數民族的生活,了解了很多關於當地人民的傳統文化與傳統習俗,與很多本地民眾交流、學習。學生們以全新的視野來重新審視他們日常生活中的民風民俗,以及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的觀念與做法。並從中溶合了語文教學之中,以生活實際體現語文。學生的參與面廣,積極性高,提高了調查、訪問、合作、分析、評價等能力;同時,經過了一系列的展示、製作活動和寫作活動,學生們懂得了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用語文的方法與意義,使學生有了更大的提高。
在「中國傳統節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活動中,還有待提高評價方面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待提加強對較被動的學生作好指引,以及團隊合作協調能力。

評價表1 學生自評
自評內容 方式
(1)你是否一直積極主動參與主題活動? 每一個主題活動結束後,填寫「綜合實踐活動記錄與評價表」或用描述性語言的方法對以上內容進行一次自評,完成後經指導教師審閱後收入檔案袋中。
(2)你是否對過活動主題進行認真思考、精心甄別篩選?
(3)你通過哪些途徑收集信息、資料?
(4)你在活動中遇到的最大障礙是什麼?
(5)本次活動中你最感興趣的是什麼?
(6)你對活動成果是否滿意?
(7)本次活動中,你做的最大貢獻是什麼?
(8)本次活動中,你最大的收獲是什麼?

評價表2 同學互評
互評內容 方式
(1)小組成員合作是否愉快? 每一個主題活動結束後,小組成員集體討論,組長執筆用描述性評價方法對以上內容進行評價,完成後經指導教師審閱後收入檔案袋中。
(2)你們在活動中遇到哪些障礙?
(3)你們是如何克服障礙的?
(4)你們認為下次活動還應從哪些方面加以改進、突破?
評價表3 教師評價
評價內容 評價指標 等次
(星級評定)
1、活動態度方面 A、態度是否積極,是否主動組織或參與活動。B、與小組同學合作是否良好。C、活動是否勇於創新。D、是否勇於克服障礙。
2、知識技能方面 A、查閱資料技能。B、采訪記錄能力。C、研究能力。D、整理材料能力。
3、完成活動任務綜合情況方面 A、運用工具能力。B、交往與表達能力。C、報告寫作能力。。D、分析總結能力
4、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方面 A、選題新穎、獨特性。B、研究問題方法的積極性、多樣性。C、活動方法的靈活性。D、獨立設計活動、開展活動能力。

評價表4 綜合評價
《中國傳統節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學習成果評價量規
評價指標 評價內容 得 分
自 評 互 評 教師評價
一、提出研究主題 研究主題有新穎性、創造性。2分。
為提出主題查閱了資料,有比較多的資料。2分。
找到了合適的協作者。2分
確立主題前與協作者充分協商。2分
設計了初步研究計劃。2分
二、完成研究階段 收集相關資料,使用手段的多樣性。2分
是否較多地、有效地了解了相關資料。2分
是否針對主題進行反復研討。2分。
是否根據研討內容對研究的方向進行過合理的修改。2分
形成了研究成果或者新的觀點。2分
與協作者分工合理,承擔了主要任務,合作愉快。2分
三、主題成果交流 完成了對主題研究成果的交流活動。2分
在媒體、班板報、校報發表與展示。3分
有完整的研究總結報告。4分
有繼續研究計劃。2分
總 計
註:90~100為非常優秀,80~89為優秀,60~79為良,60分以下為尚需努力。本表以定量評價為主,重在對研究性學習過程的評價。

㈧ 語文研究性學習(文章)

不知道是什麼研究的啊 就說化學的把
一.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和特徵

素質教育是要培養人的創造能力和創造意識,而培養創造能力的關鍵是對信息的加工、處理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於科學研究的情景和途徑,讓學生通過主動地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對大量信息的收渠、分析和處理,從而增進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即研究性的學習。研究性學習是在素質教育和創新思維觀念下出現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有效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觀念、教師的教學方式。

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研究性學習以學生發展為本,更有效地突出學生學的方式,形成一種讓學生主動探求知識並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的教學方式。同樣傳統的高效學習十分重視學習方法的學習,但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習的效率。而研究性學習重過程、重應用、重體驗、重全員參與,它把學生置於一個動態、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是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具體的講,研究性學習有以下幾個特徵:

探究性

探究性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基本方式,這種探究性表現在研究課題的結淪是未知的、非預定的,結論的獲得也不是由教師傳授或從書本上直接得到,而是學生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查資料,做實驗,通過假設、求證,最終解決問題來得出自己的結論。

開放性

研究性學習過程是一個開放的教學空間。首先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心態是開放的、自由的:其次教學內容不拘泥於教材,也不拘泥於教師的知識視野,更接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實際。第三許多課題沒有唯一正確的答案,只能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需要去權衡利弊,進行評價,這就為學生的創新思維提供了廣闊的天地。第四時空的開放性,學生走出書本和課堂,走向社會,利用圖書館、網路、調查訪問等方式收集資料,把課內與課外、學校與社會有機地聯系起來。

實踐性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以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這同時也有利於學主從目前中學教學中的死記硬背中解放出來,到社會中學習,增強面向社會的能力,並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自己提出問題和研究問題,來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最後解決問題。

過程性

研究性學習更注重學習的過程,更關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方式、個人體驗及對信息、資料的整理與綜合。它通過學生的主動深究過程來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增強了研究意識、問題意識,學會了如何學習、如何去解決問題。

二、化學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

研究性學習課程是一種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展示成果的教學模式。具體地講,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一般有以下幾個階段:

1.了解研究性學習課程

適當地使學生了解研究性學習課程開設的背景、目的、意義是很有必要的。在學生選題之前介紹當今我國教育改革動向及開設研究性學習的重大意義;介紹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一股步驟。具體如下:

常用於社會科學的研究步驟:確定研究課題→制定研究計劃→收集資料→分析加工所收集的資料→提出淪點或假說→撰寫研究報告

常用於自然科學的研究步驟:確定研究課題→制定研究計劃→做出假設→設計實驗以驗正假設→實驗並記錄數據和現象→處理和分析數據並得出結論→撰寫研究報告

2.研究性課題的選擇

指導學生選好研究性課題是成功的一半。可結合化學學科教學的實際,也可結合學生的特點、興趣或本地區和學校的具體情況,根據課題選擇的價值性原則、經濟性原則、創造性原則和可行性原則選擇適宜的課題。例如學到氯氣的實驗室製法,可以結合氯氣的性質,讓學生研究新的氯氣發生裝置,防止氯氣污染實驗室環境;學到化學平衡時,可以向學生介紹生活、生產、社會中的有關平衡的知識,以及如何應用勒沙特列原理來解釋、調節這些平衡。學科知識結合生活、生產、社會問題展開,增強學生問題意識、深究意識和研究慾望。教材中合成氨工業,硫酸、硝酸工業,硅酸鹽工業,塑料、纖維素等都是很好的結合材料。還可以從簡易實驗入手,如從鮮花中提取代用酸鹼指示劑、改變花的顏色,以興趣引導學生開拓視野,活躍思維,掌握研究的程序和要求。根據高二學生特點以及我校實際情況,擬出以下課題供學生選擇。

(1)酒精可燃與不可燃的臨界濃度的研究

(2)無污染氯氣裝置的研究

(3)關於含碘食鹽的日常保存的研究

(4)無磷洗衣粉為何難以推廣的探究

(5)溪美城區生活垃圾處理狀況的調查

(6)廚房生活垃圾能再利用嗎

(7)處處可見的動態平衡

(8)用植物色素製取代用酸鹼指示劑及其變色范圍的測試

(9)綠色能源離我們多遠

3.組織課題小組,制定研究方案

每個課題小組一般3人~5人,小組成員在性別、興趣、個性特點,家庭和社會經濟背景、化學成績、能力水平等方面有明顯差異,使每個小組都成為整個班級的縮影。建組之後,每一個課題小組要明確地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方案一般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研究的主要問題,研究的步驟和程序,以及對調查問卷、提綱、實驗方案的編制等,使研究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

4.實施方案、信息處理、得出結論和課題評價

學生走出課堂,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做實驗、搞調查、實地考察記錄、體驗學習、上網等方式收集有關信息。教師與學生共同研究,定期檢查課題研究的情況,及時總結,使課題逐步深入,落到實處。然後把收集到的原始資料進行整理、歸納、分析與概括,以小論文、圖表、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等形式得出自己的結論,提出個人的建議。同時學生通過參與對話比較各自的研究結果,或把他們的結果與教師或教材提出的結果相比較來評價各種可能的解釋。

總之,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大突破。隨著教育工作者深入的理論研究和實踐,隨著研究性學習的實施和推廣,將給我們的教育改革帶來活力和生機。
楓之桓 !

熱點內容
晉商歷史 發布:2025-07-19 00:08:49 瀏覽:421
安大歷史考研 發布:2025-07-19 00:02:57 瀏覽:382
教師幫扶學生記錄 發布:2025-07-18 20:01:06 瀏覽:677
運動鞋哪些好 發布:2025-07-18 18:41:48 瀏覽:456
師生迷情八 發布:2025-07-18 11:58:43 瀏覽:478
三字經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8 11:46:47 瀏覽:45
希臘的歷史 發布:2025-07-18 10:33:00 瀏覽:654
人體中的數學 發布:2025-07-18 07:53:58 瀏覽:951
一級建造師機電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18 07:50:21 瀏覽:528
班主任工作計劃小學四年級 發布:2025-07-18 05:17:52 瀏覽: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