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師徒罰跪
① 用戒尺打學生手掌,在這時代發生您有何感想
對學生體罰現象的歸因分析
李樹軍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第22條規定: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應當適應全體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學校和教師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它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第42條又規定,對體罰學生情節嚴重的,應視其情況給予處罰。法律頒布了,教師體罰學生的情況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回答是否定的。像擰掉學生耳垂,一巴掌打聾學生等教師體罰學生的事例還常見於報端。有些教師對學生輕則訓斥、謾罵,重則罰站、罰跪、打耳光、打屁股、打手掌,名目繁多,無奇不有。僅罰站,就有面壁站、四角站、定時站、站太陽、站風雨,更有甚者罰學生裸體站。有些教師體罰學生不以為錯,反而振振有辭,說什麼「鞭子本姓竹,不打書不讀」,「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數來」。有的教師打了學生,還不準學生聲張,更有一些老師竟以對學生體罰的狠而出名,使學生畏師如虎。
據一項中小學調查統計結果表明,竟有54%的學生受過體罰和變相體罰,且小學生體罰現象尤為嚴重。對此,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重視和深思。對於「體罰」,人們從不同的角度下了很多定義。《教育學辭典》解釋說:「體罰是不民主、不科學的有害的懲戒兒童的方法」。《教育大辭典》注釋:「體罰是以損傷人體,侮辱人格為手段的處罰方法」。也有人將體罰定義為:「由某一權威代理人使用某種手段,使某人身體受到疼痛」。……這些關於體罰的定義,都存有一些缺憾。很明顯,體罰者不是為體罰而體罰。在中小學,教師體罰學生,也不單純是為了損傷學生的人體、人格,更不單純是為了使學生身體痛苦。
體罰者使用體罰,往往是為了改變一定的他所以為錯誤的行為和事實。因此我們認為:所謂體罰,是一種試圖以使某人身體疼痛從而影響其心理,改變其行為的懲戒方法。在教育界,體罰是一種爭議頗多的管教措施。一種觀點認為,體罰是減少不良行為的一種方法,在某些情況下,體罰可能是唯一可以產生積極行為的一種方法。他們往往舉出蘇聯大教育家馬卡連柯在教育生涯中曾利用體罰獲得成功的事例,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在美國有一項調查表明,約有三分之二的人認為對小學生體罰是對的,約有55%的中學教師也贊成以這種懲罰形式管教學生。從調查結果看,男教師比女教師更願意使用體罰。
英國在1948年通過取消多少世紀以來一直奉為神聖的體罰制度的決議時,就有部分教師在會議上聲稱:「鞭打的威脅,是唯一制止學生搗亂的基幢。另一種觀點認為,對學生採用體罰,是沒有把學生當作人,而是當作物看待,是完全錯誤的。他們認為,體罰不能使兒童將體罰與其受罰行為聯系起來,體罰時,成人的憤怒成為主要因素,這會使兒童認為執行紀律是痛苦的,而不是過錯行為是痛苦的,體罰是無效的,體罰者變得愈加令人厭惡,逐漸失去作為積極變化動因的有效性。
懲罰兒童的攻擊性往往會導致其更具有攻擊性的行為。教師是學生潛在的有力的榜樣,倘若教師使用體罰解決大多數管理問題,學生就有可能以同樣的方式解決自己的問題,即使已告訴他不應該這樣做。體罰能引起受罰者的抵觸和粗暴的報復,而且也會在其他學生中引發消極行為。體罰還會損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給孩子造成生理傷害,嚴重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也有一種人承認體罰是錯誤的,是不應該使用的方法,但又認為其是有效的,自覺或不自覺地在教育過程中大量運用,其實這也是一種支持體罰的行為。在現實條件下,在中小學教育過程中,我們怎樣看待教師體罰學生這一現象呢?我們認為,在特定的環境、特定的條件下,應承認體罰的有效性。體罰作為一種懲戒方式,在某些條件下,如已沒有其它方法發布禁令,以制止兒童從事某一可導致害人害己的行為,這時使用體罰可以使兒童知道該行為是錯的,從而避免有害行為的發生。但它畢竟是一種短視行為,因為你並沒有告訴他為什麼,也沒有教他做什麼,怎樣做。受罰者行為的停止或改變,只是一種表面的現象,而沒有形成真正的內部動機,沒有自主性。因此,在兒童能夠懂得行為准則後,就應當盡可能少地使用或不用體罰。小學生一般7歲入學,這時兒童的認知、思維、想像、道德判斷、內部語言等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發展。可以說這時的兒童已到了懂事的年齡,可以通過說服、批評、教育等方法使其明白什麼行為是錯誤的,是被禁止的,而什麼行為才是對的,應該提倡的,從而使之自覺改變其行為,而不應該再迷戀體罰。因為,體罰存在著極大的不科學性和危害性。
從學生方面看:
首先,體罰會對學生造成生理傷害。中小學生正處在身體發育時期,很容易受到傷害,而傷害一旦產生,便容易給學生造成終生的影響。在中小學教育中,這樣的事情絕非杜撰:狂怒的老師一巴掌掄向學生,於是學生再也聽不到了大自然美好的聲音和父母親切的呼喚;暴怒的老師擰起學生的耳朵,試圖將他拉出教室,用力之下,他手裡捏的只是學生嬌嫩的耳垂;一頓拳腳過後學生再也抬不起手臂……所有這些,難道還不夠我們驚心嗎?教育者為社會培養的是全面發展的人,而不是廢人!其次,體罰壓抑了學生的聰明才智。學生畏於教師的體罰,只得囿於教師規定的框框之中,學生的智慧難以萌發出來,學生的聰明才智不敢發揮,久而久之,學生自甘於平庸聽話,我們的教育便很難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得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瓦特、牛頓、愛迪生們如整天處於教鞭的威懾之下,他們的聰明才智怎樣去發揮?又怎能發揮?
再次,體罰嚴重傷害了學生自尊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傷害,往往是學生走下坡路的開始。有些學生經常受到粗暴的訓斥、體罰,自尊心、自信心喪失,自暴自棄,變成了破罐子破摔的「老油條」。一首「挨打歌」說得好:「首次挨打戰兢兢,兩次挨打哭不停,十次挨打眉頭緊,百次挨打骨頭硬,千次挨打功夫到,不疼不癢不吭聲」。過度體罰的結果,只能使孩子消極適應環境,產生逆反心理,結果事與願違。有些學生遭體罰後覺得無臉見人,乾脆不再到校學習,有的甚至為此逃學離家,以至在一些不良外因的引誘下走上犯罪道路,有的甚至過早地為自己年輕的生命劃上了句號。
最後,體罰影響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形成冷漠孤僻、敵視和心理閉鎖等畸形變態心理。經常受到打罵的學生,平時謹小慎微,提心吊膽,唯恐被教師體罰。長此以往,就會形成自卑膽孝撒謊的性格。
這正如馬卡連柯所說:「打罵和過分的嚴厲只能讓兒童說謊,變成怯懦的人,同時養成兒童的殘忍性。」從教師方面看:體罰不僅降低了教師的威信,而且當教師實施體罰之時,正好表明了他的失助與無能。一個教師,簡單地以體罰管教學生,是把教育過程、教育手段簡單化,它往往鑄成一種錯誤的行為模式,其消極影響是難以消除的。庫寧等人的研究表明,使用體罰大大降低了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從師生關系看:體罰造成了師生間的隔閡,擴大了師生間的感情距離,不但很難形成向師性,反而造成學生對老師的反感和對抗情緒,不利於施教。有的學生就說:「老師當眾體罰我,是出我洋相,是看我不順眼,叫我丟人。」學生當面不敢說,背後則不服。這樣,實現教育目的也就落空了。體罰使學生精神壓抑,負擔沉重,嚴重影響了教育教學效果。有些學生受到體罰,感到非常委屈、恐懼,教師講什麼一句也聽不進去,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成績。體罰還影響著教師與家長、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很多家長往往「授權」教師:「孩子在學校不聽話,盡管打」。但教師真的體罰學生時,誰的家長又願意自己的孩子挨打呢?家長往往譴責老師,有的甚至拉著孩子找到學校或對簿公堂,造成很多社會問題。既然體罰有如此多的危害,那麼在中小學體罰現象還比較嚴重的原因在哪裡呢?
首先,是受封建傳統思想的潛在影響。在漫長的封建社會,形成了一整套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並成了所謂的「三綱五常」的封建倫理道德,子女被看成父母的私有財產,幾乎擁有生殺予奪的大權。在學校內部,教師則獲得了父母所「授予」的權力:「師徒如父子」。老師於是擁有了教育、懲罰學生的權力。在中國早期的學校里,弟子的行為是受到嚴格控制的,《弟子職》一篇給我們作了很好的描述,老師控制學生行為的手段之一,便是體罰。如《學記》中說:「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在整個漫長的封建社會里,體罰被當作了老師的法寶。所謂「嚴師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封建教育思想淵源流長,至今仍影響著我們的部分教師。
第二,教師素質差,教育手段貧乏。有些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工作有熱情,事業心強,想把孩子教好,但由於經驗不足,缺少辦法,見學生違紀,情緒便急躁,因而體罰學生。有些教師則因為在家庭或社會交往中受氣,無處發泄,將學生作了出氣筒。特別在目前情況下,教師地位不高,待遇較低,社會分配不公,腦體倒掛,實際問題得不到解決,心中有怒氣,遇事易動氣發火,感情用事。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壓力下,對不爭氣的學生,教師便使用強制措施體罰學生,而這,卻常能得到人們的理解。另外,學校領導對教師體罰學生的危害性重視不夠,一旦因為教師體罰學生而出現問題時,學校領導袒護教師,也是導致體罰增多的一個原因。
那麼我們如何走出體罰的誤區呢?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轉變落後的教育思想。教育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響是構成教育這一實踐活動的基本要素。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居於領導學生認識的地位;學生是教師施教的對象,其認識和發展必須在不同程度上服從於教師的領導;學生作為教學認識的主體,教學目標的最終實現必須取決於其積極主動的認識。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認識和發展。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在教師主導作用下,充分發揚教育民主,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應成為我國師生關系的特徵,應當拋棄「師道尊嚴」,教師對學生擁有無上權威的封建家長制觀點。在現時期,我國教育的培養目標就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既包括生理的發展,也包括心理的發展。對學生實行體罰,危害直接作用於學生身體,它不但使學生肉體受到疼痛,嚴重的直接損傷學生的身體,影響學生機體正常發育,更重要的是它必然影響著學生心理的發展,影響學生認知發展和個性品德的成熟。那種企圖靠體罰學生身體取得暫時效果的做法是無效的、錯誤的,也是沒有前途的。
其次,提高教師素質,綜合利用多種教育手段。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每一個教師必須具有扎實淵博的知識、高尚的思想道德、豐富的教育教學手段和靈活多樣的技巧。老師必須善於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能以體罰學生來發泄自己的感情。同時,一個合格教師,必須具有靈活的教育機智,善於處理各種偶發事件和教育過程中的其它問題。教師對學生既要尊重信任,又要嚴格要求,防微杜漸,既一視同仁,面向全體,又區別對待,因材施教,既適時適度,又持之以恆,既重視學習,又注意品德、體質的發展。
第三,學校領導要重視體罰學生的現象,要明確認識體罰給學生造成的危害,它不但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不但是肉體的,也是精神的;不但是現時的,也是未來的。學校領導要經常組織教師和學生學習《教育法》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首先在思想上引起教師的重視,轉變落後教育思想,自覺禁止使用體罰。其次,學校領導應嚴格要求,把禁止教師簡單地以體罰對待學生作為一項制度。學校領導要注意確立良好的輿論導向,把教師體罰同教師職業道德、教師的水平相聯系。一旦因體罰出現問題,學校領導也應從事實出發,嚴肅處理,不能一味袒護,並引導教師吸取教訓,從而在中小學從根本上避免體罰現象的發生,使中小學教育更加健康地發展。
② 罰跪的方法
除了跪榴槤、跪鍵盤、跪方便麵以外,還有跪酒瓶蓋,跪搓衣板,跪遙控器,跪薯片,都是比較有意思的懲罰方式。
一、跪搓衣板這個應該是罰跪系列裡面最傳統最經典的一個,搓衣板就算沒有用過,應該也都見過搓衣板上面是一排一排的凸起、褶皺,來洗衣服非常有效果,不過現在都用洗衣機了,搓衣板用的也比較少。跪搓衣板這個操作應該是好多年之前就有,在網路流行之前,可能很多人家裡就會有這種的懲罰措施。
我覺得這個絕對是所有罰跪方式當中最殘忍的一種,榴槤太大了,突刺太明顯,跪下去太難受。搓衣板可能又不夠疼,但酒瓶蓋絕對足夠了。啤酒瓶蓋上是一圈密密麻麻的尖牙突起,把酒瓶蓋放在地上改成滿滿的一堆,然後再跪上去,啤酒蓋就會陷入到腿肉當中,非常難受。
③ 找師徒訓誡文
戀優靈
《家園》《考驗》沙漠王子-A的《紅與黑的碰撞》《記得那時正年少》臨風回回首
《新答家法》《新天地》經典紅塵紫陌
《代人受過》《天下風雷》瓏盈玉揚的《黑幫的家法》黑幫文剎那風影的《翻身的日子》惋秋的《星夜蒼茫》《隱瞞》兄弟歸雲燕
《逆風千里》
父子+兄弟翊涯《龍之家訓》兄弟約瑟芬
《我們這樣成長》掠水驚鴻
《長安古意
》
連載中《今生無悔(我的黑幫大哥)》作者:夢里的稻草《深宮怨》
作者:拿鶴
《支離》
作者:陸離流離
《YY國紀事》
作者:夜凝紫《寵物情人》
作者:洛紫言
《訓子》
作者:大赦天下
《王氏家族》
作者:之城
《盛世奇英》
作者:心悅
《化清風》
作者:一夢蕭瑟
《絢爛英豪》作者:醉雨傾城
《錦瑟煙雨
韶華如夢》BY:奇舞
④ 推薦好看的師徒文,仙俠文!!!
琉璃般若花 推薦指數:★★★★ 師徒文 也是花千骨的作者寫的
銷魂殿 推薦指數:★★★★★ 喜歡師徒文的不可錯過
重紫 推薦指數:★★★★★ 和花千骨很像,但是我比較愛花千骨
無良師父 推薦指數:★★★★ 師徒文 女主是僵屍
仙家有田 推薦指數∶★★★★ 師徒文 黛色霜青 推薦指數:★★★★★ 師徒文 師父是女的 虐心
仙俠問的話建議你看 百里長安 推薦指數:★★★★ 還行吧,文風模仿三生
三千鴉殺 推薦指數:★★★★★ 這是一個關於痴情妖媚男主的故事
夢落芳華 推薦指數:★★★★★★ 非常喜歡這篇 心目中的經典
香蜜沉沉燼如霜 推薦指數:★★★★★★ 經典 越看後面越好看
神仙也有江湖 推薦指數:★★★★★ 灰常長 但是很出名的文
天庭剩女 推薦指數:★★★ 模仿三生文筆
向左轉,一座山 推薦指數:★★★★ 披著仙俠外衣的小言
百里長安 推薦指數:★★★★ 還行吧,文風模仿三生
半開蓮塘寄浮生 推薦指數∶★★★★★ 有點像三生三世
仙情 推薦指數:★★★★★ 三生糾纏啊
步步生蓮 推薦指數:★★★★★ 女主是蓮花精,為了幫男主得到成神,最後犧牲了自己 結局是HE
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 推薦指數:★★★★★★ 經典
⑤ 師徒父子下跪罰跪的電視劇電影
大宅門,很不錯的國產電視劇
⑥ 麻煩各位兄長告訴我一些關於教師體罰學生的事例,謝謝
對學生體罰現象的歸因分析
李樹軍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第22條規定:實施義務教育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應當適應全體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學校和教師不得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它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第42條又規定,對體罰學生情節嚴重的,應視其情況給予處罰。法律頒布了,教師體罰學生的情況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回答是否定的。像擰掉學生耳垂,一巴掌打聾學生等教師體罰學生的事例還常見於報端。有些教師對學生輕則訓斥、謾罵,重則罰站、罰跪、打耳光、打屁股、打手掌,名目繁多,無奇不有。僅罰站,就有面壁站、四角站、定時站、站太陽、站風雨,更有甚者罰學生裸體站。有些教師體罰學生不以為錯,反而振振有辭,說什麼「鞭子本姓竹,不打書不讀」,「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數來」。有的教師打了學生,還不準學生聲張,更有一些老師竟以對學生體罰的狠而出名,使學生畏師如虎。
據一項中小學調查統計結果表明,竟有54%的學生受過體罰和變相體罰,且小學生體罰現象尤為嚴重。對此,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重視和深思。對於「體罰」,人們從不同的角度下了很多定義。《教育學辭典》解釋說:「體罰是不民主、不科學的有害的懲戒兒童的方法」。《教育大辭典》注釋:「體罰是以損傷人體,侮辱人格為手段的處罰方法」。也有人將體罰定義為:「由某一權威代理人使用某種手段,使某人身體受到疼痛」。……這些關於體罰的定義,都存有一些缺憾。很明顯,體罰者不是為體罰而體罰。在中小學,教師體罰學生,也不單純是為了損傷學生的人體、人格,更不單純是為了使學生身體痛苦。
體罰者使用體罰,往往是為了改變一定的他所以為錯誤的行為和事實。因此我們認為:所謂體罰,是一種試圖以使某人身體疼痛從而影響其心理,改變其行為的懲戒方法。在教育界,體罰是一種爭議頗多的管教措施。一種觀點認為,體罰是減少不良行為的一種方法,在某些情況下,體罰可能是唯一可以產生積極行為的一種方法。他們往往舉出蘇聯大教育家馬卡連柯在教育生涯中曾利用體罰獲得成功的事例,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在美國有一項調查表明,約有三分之二的人認為對小學生體罰是對的,約有55%的中學教師也贊成以這種懲罰形式管教學生。從調查結果看,男教師比女教師更願意使用體罰。
英國在1948年通過取消多少世紀以來一直奉為神聖的體罰制度的決議時,就有部分教師在會議上聲稱:「鞭打的威脅,是唯一制止學生搗亂的基幢。另一種觀點認為,對學生採用體罰,是沒有把學生當作人,而是當作物看待,是完全錯誤的。他們認為,體罰不能使兒童將體罰與其受罰行為聯系起來,體罰時,成人的憤怒成為主要因素,這會使兒童認為執行紀律是痛苦的,而不是過錯行為是痛苦的,體罰是無效的,體罰者變得愈加令人厭惡,逐漸失去作為積極變化動因的有效性。
懲罰兒童的攻擊性往往會導致其更具有攻擊性的行為。教師是學生潛在的有力的榜樣,倘若教師使用體罰解決大多數管理問題,學生就有可能以同樣的方式解決自己的問題,即使已告訴他不應該這樣做。體罰能引起受罰者的抵觸和粗暴的報復,而且也會在其他學生中引發消極行為。體罰還會損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給孩子造成生理傷害,嚴重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也有一種人承認體罰是錯誤的,是不應該使用的方法,但又認為其是有效的,自覺或不自覺地在教育過程中大量運用,其實這也是一種支持體罰的行為。在現實條件下,在中小學教育過程中,我們怎樣看待教師體罰學生這一現象呢?我們認為,在特定的環境、特定的條件下,應承認體罰的有效性。體罰作為一種懲戒方式,在某些條件下,如已沒有其它方法發布禁令,以制止兒童從事某一可導致害人害己的行為,這時使用體罰可以使兒童知道該行為是錯的,從而避免有害行為的發生。但它畢竟是一種短視行為,因為你並沒有告訴他為什麼,也沒有教他做什麼,怎樣做。受罰者行為的停止或改變,只是一種表面的現象,而沒有形成真正的內部動機,沒有自主性。因此,在兒童能夠懂得行為准則後,就應當盡可能少地使用或不用體罰。小學生一般7歲入學,這時兒童的認知、思維、想像、道德判斷、內部語言等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發展。可以說這時的兒童已到了懂事的年齡,可以通過說服、批評、教育等方法使其明白什麼行為是錯誤的,是被禁止的,而什麼行為才是對的,應該提倡的,從而使之自覺改變其行為,而不應該再迷戀體罰。因為,體罰存在著極大的不科學性和危害性。
從學生方面看:
首先,體罰會對學生造成生理傷害。中小學生正處在身體發育時期,很容易受到傷害,而傷害一旦產生,便容易給學生造成終生的影響。在中小學教育中,這樣的事情絕非杜撰:狂怒的老師一巴掌掄向學生,於是學生再也聽不到了大自然美好的聲音和父母親切的呼喚;暴怒的老師擰起學生的耳朵,試圖將他拉出教室,用力之下,他手裡捏的只是學生嬌嫩的耳垂;一頓拳腳過後學生再也抬不起手臂……所有這些,難道還不夠我們驚心嗎?教育者為社會培養的是全面發展的人,而不是廢人!其次,體罰壓抑了學生的聰明才智。學生畏於教師的體罰,只得囿於教師規定的框框之中,學生的智慧難以萌發出來,學生的聰明才智不敢發揮,久而久之,學生自甘於平庸聽話,我們的教育便很難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得好:「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瓦特、牛頓、愛迪生們如整天處於教鞭的威懾之下,他們的聰明才智怎樣去發揮?又怎能發揮?
再次,體罰嚴重傷害了學生自尊心。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傷害,往往是學生走下坡路的開始。有些學生經常受到粗暴的訓斥、體罰,自尊心、自信心喪失,自暴自棄,變成了破罐子破摔的「老油條」。一首「挨打歌」說得好:「首次挨打戰兢兢,兩次挨打哭不停,十次挨打眉頭緊,百次挨打骨頭硬,千次挨打功夫到,不疼不癢不吭聲」。過度體罰的結果,只能使孩子消極適應環境,產生逆反心理,結果事與願違。有些學生遭體罰後覺得無臉見人,乾脆不再到校學習,有的甚至為此逃學離家,以至在一些不良外因的引誘下走上犯罪道路,有的甚至過早地為自己年輕的生命劃上了句號。
最後,體罰影響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形成冷漠孤僻、敵視和心理閉鎖等畸形變態心理。經常受到打罵的學生,平時謹小慎微,提心吊膽,唯恐被教師體罰。長此以往,就會形成自卑膽孝撒謊的性格。
這正如馬卡連柯所說:「打罵和過分的嚴厲只能讓兒童說謊,變成怯懦的人,同時養成兒童的殘忍性。」從教師方面看:體罰不僅降低了教師的威信,而且當教師實施體罰之時,正好表明了他的失助與無能。一個教師,簡單地以體罰管教學生,是把教育過程、教育手段簡單化,它往往鑄成一種錯誤的行為模式,其消極影響是難以消除的。庫寧等人的研究表明,使用體罰大大降低了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從師生關系看:體罰造成了師生間的隔閡,擴大了師生間的感情距離,不但很難形成向師性,反而造成學生對老師的反感和對抗情緒,不利於施教。有的學生就說:「老師當眾體罰我,是出我洋相,是看我不順眼,叫我丟人。」學生當面不敢說,背後則不服。這樣,實現教育目的也就落空了。體罰使學生精神壓抑,負擔沉重,嚴重影響了教育教學效果。有些學生受到體罰,感到非常委屈、恐懼,教師講什麼一句也聽不進去,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成績。體罰還影響著教師與家長、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很多家長往往「授權」教師:「孩子在學校不聽話,盡管打」。但教師真的體罰學生時,誰的家長又願意自己的孩子挨打呢?家長往往譴責老師,有的甚至拉著孩子找到學校或對簿公堂,造成很多社會問題。既然體罰有如此多的危害,那麼在中小學體罰現象還比較嚴重的原因在哪裡呢?
首先,是受封建傳統思想的潛在影響。在漫長的封建社會,形成了一整套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並成了所謂的「三綱五常」的封建倫理道德,子女被看成父母的私有財產,幾乎擁有生殺予奪的大權。在學校內部,教師則獲得了父母所「授予」的權力:「師徒如父子」。老師於是擁有了教育、懲罰學生的權力。在中國早期的學校里,弟子的行為是受到嚴格控制的,《弟子職》一篇給我們作了很好的描述,老師控制學生行為的手段之一,便是體罰。如《學記》中說:「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在整個漫長的封建社會里,體罰被當作了老師的法寶。所謂「嚴師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封建教育思想淵源流長,至今仍影響著我們的部分教師。
第二,教師素質差,教育手段貧乏。有些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工作有熱情,事業心強,想把孩子教好,但由於經驗不足,缺少辦法,見學生違紀,情緒便急躁,因而體罰學生。有些教師則因為在家庭或社會交往中受氣,無處發泄,將學生作了出氣筒。特別在目前情況下,教師地位不高,待遇較低,社會分配不公,腦體倒掛,實際問題得不到解決,心中有怒氣,遇事易動氣發火,感情用事。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壓力下,對不爭氣的學生,教師便使用強制措施體罰學生,而這,卻常能得到人們的理解。另外,學校領導對教師體罰學生的危害性重視不夠,一旦因為教師體罰學生而出現問題時,學校領導袒護教師,也是導致體罰增多的一個原因。
那麼我們如何走出體罰的誤區呢?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轉變落後的教育思想。教育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響是構成教育這一實踐活動的基本要素。在教育過程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居於領導學生認識的地位;學生是教師施教的對象,其認識和發展必須在不同程度上服從於教師的領導;學生作為教學認識的主體,教學目標的最終實現必須取決於其積極主動的認識。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認識和發展。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在教師主導作用下,充分發揚教育民主,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應成為我國師生關系的特徵,應當拋棄「師道尊嚴」,教師對學生擁有無上權威的封建家長制觀點。在現時期,我國教育的培養目標就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既包括生理的發展,也包括心理的發展。對學生實行體罰,危害直接作用於學生身體,它不但使學生肉體受到疼痛,嚴重的直接損傷學生的身體,影響學生機體正常發育,更重要的是它必然影響著學生心理的發展,影響學生認知發展和個性品德的成熟。那種企圖靠體罰學生身體取得暫時效果的做法是無效的、錯誤的,也是沒有前途的。
其次,提高教師素質,綜合利用多種教育手段。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每一個教師必須具有扎實淵博的知識、高尚的思想道德、豐富的教育教學手段和靈活多樣的技巧。老師必須善於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能以體罰學生來發泄自己的感情。同時,一個合格教師,必須具有靈活的教育機智,善於處理各種偶發事件和教育過程中的其它問題。教師對學生既要尊重信任,又要嚴格要求,防微杜漸,既一視同仁,面向全體,又區別對待,因材施教,既適時適度,又持之以恆,既重視學習,又注意品德、體質的發展。
第三,學校領導要重視體罰學生的現象,要明確認識體罰給學生造成的危害,它不但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不但是肉體的,也是精神的;不但是現時的,也是未來的。學校領導要經常組織教師和學生學習《教育法》以及《未成年人保護法》,首先在思想上引起教師的重視,轉變落後教育思想,自覺禁止使用體罰。其次,學校領導應嚴格要求,把禁止教師簡單地以體罰對待學生作為一項制度。學校領導要注意確立良好的輿論導向,把教師體罰同教師職業道德、教師的水平相聯系。一旦因體罰出現問題,學校領導也應從事實出發,嚴肅處理,不能一味袒護,並引導教師吸取教訓,從而在中小學從根本上避免體罰現象的發生,使中小學教育更加健康地發展。
⑦ 被班主任打了手心
看了人民網12月12日「各方聲音:教師體罰學生到底妥,還是不妥?」這個網上調查,作過幾年老師的筆者,打算談一下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該調查中提供的幾個事實中,幾位老師的做法確實有些過火,如罰跪、讓學生吃帶碳渣的飯菜等,這些沒有討論的必要,一句話,不應該。如果說這些老師師德淪喪或者教育無能,也許不一定都合適,但至少說明老師這個行業中,也有像某些任意妄為的行政官員一樣的人,也存在濫用權力的現象。《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有明確規定,教師不得體罰學生,也不得變相體罰,或實施其他侮辱學生人格尊嚴的行為。罰跪不僅是體罰,而且也是明顯是侮辱學生的人格。讓學生吃碳渣則更是會直接損害學生的身體健康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這些行為不僅是違反法律規定,同時也違反一般社會道德的要求。
雖然依據義務教育法,老師對學生的任何體罰都是違法的,然而從道德角度來看,對老師某些懲戒學生的行為,如較輕的體罰形式,即類似家長通常所說打兩巴掌沒關系,我不會到學校來鬧事的,這還不是為了孩子好等,各個方面還有不同的認識。在近兩年時斷時續的爭論中,有人持認可與贊同的觀點,有人持反對觀點。持贊同觀點的人一般認為,有些孩子不聽話,教育不聽,苦口婆心難以打動,用巴掌則比較容易打動,為了讓孩子學好,為了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所以只要不打得太重,一打二嚇唬,有何不可?就我做老師的時候,也有不少家長向我表示過這層意思。持反對觀點的一般認為,打孩子就是體罰,是違法的;不是每個老師在體罰孩子的時候都有分寸,老師一般在體罰孩子的時候也難以控制其程度,經常有過火的事發生;體罰孩子有時還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不利影響等。爭來爭去,還是沒有形成一個比較一致的意見。
就我而言,我不贊同對孩子進行體罰,即應排在持前述第二種觀點的行列中。之所以反對體罰,筆者主要有以下理由:
一、體罰違反法律規定,即便較輕亦然。父母對孩子有懲戒權。懲戒是否包含部分體罰,應該說包括,諸如打屁股、揪耳朵之類。但法律禁止虐待家庭成員。法律之所以賦予父母懲戒權是因為相信父母不會實施傷害孩子的行為,即便是帶有暴力性質的體罰,也會特別小心,會特別注意保持一個度,父母無論怎麼做都不會是從內心裡恨孩子,都是出於對孩子的愛。當然也有過火的,但屬極為個別現象,非法律這種規范性調整方式之力所能及,故無法考慮在內。老師不享有這種權利。學校可以對違紀學生依據學校規定進行懲戒,如給予處分等,但這種懲戒權不包括體罰,且非老師所擁有。
二、並不是所有體罰都有著「為了學生前途著想」這個堂堂正正的理由。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里的「教師」僅是指一種職業,而非指某一位教師,更非全體教師。我們也經常把孩子比作祖國的未來,這里的孩子也不是指所有孩子。如果我們非得把部分等同於全部,則會讓我們很尷尬。我們發現有教師實施了令人發指的獸行,也有學生殺害了才華橫溢而又善良的老師,理由只是見誰殺誰。「祖國的未來」與「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發生沖突,我們無所適從。這兩句革命口號式的稱呼,還使得在雙方發生沖突時,在某一方面有著優勢的一方利用這個口號,發動輿論攻勢,從而謀取不當利益,損害另一方的合法權益。今天我們應該把個體概念與集體概念做一下區分了,即任何一個教師個體不等於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並且教師並不全部是高尚的;任何一個學生個體也不等於祖國的未來,並且學生也不全部是天使。
根據我作教師的經驗,大部分教師一般還是能充分照顧學生利益的,但前提是在滿足學校教學要求的前提下。也有個別教師在向學生收取資料費等費用的時候,撈個三毛五毛的小便宜,每個學生三毛五毛,每班六十個學生左右,也有二、三十元,當時也大約可以買到十斤豬肉了。這種情況為數極少。我做教師的後幾年,審查比較嚴了,這種情況基本絕跡了。現在的情況不甚清楚,想來多收一些錢也應該落在了學校賬上,教師一般應該是留不下了。就大部分正直的教師說,也不見得都使用正直的方法。當時初中還是有升學任務的,我們的年終獎金就是根據學生成績來計算的。為了佔用學生時間不擇手段的還是很多的,如拚命給學生布置作業、利用拖堂佔用其他老師時間等。我竟遇到過幾次,該我上課了,上課鈴已經響了,前面的老師還未下課,但我脾氣較隨和,雖心裡頗有不快,畢竟也未起什麼爭執。學生完不成作業,就有老師罰站、打耳光等。不是每個學生都會挨打,但這事是經常見到的。老師願意打學生嗎?未必,但為了獎金,又沒有別的辦法,只好出此下策。上有是求,下有是應,教育局要成績,校長依據成績發獎金,這是根源。我在學校做老師接近十年,倒是也沒聽說有學生被打傷的,畢竟還是以嚇唬為主。說了這么多當時的情況,我想全國大部分學校應當大致也是這種情況,學校不重視升學任務的除外。除了追求成績之外,老師對課堂上不聽話的學生也會進行體罰。無論什麼原因,如果說這些全是出自為了學生前途著想,恐怕是說不過去。當然老師中心胸坦盪,不追求獎金,不追求考試成績,只為盡到教師職責,只為傳道授業解惑的也不乏其人,但若與整個教師隊伍比起來,只怕所佔比例不大。老師也是人,不是神,也不應過於苛責。如果教師體罰學生更多是從自己利益出發,那麼這個體罰更不應支持,甚至是在道德也不應得到諒解。
三、體罰學生不僅不一定出於「為了學生利益」的目的,而且客觀上也起不到「為了學生利益」的作用。被重任害的學生不說,就是僅因嚇唬或人格侮辱而給學生造成心理上的負面影響就不小。這種情況因人而異。像本人這種膽子較大,臉皮較健康的,做學生時雖然沒有被罰跪過,但被清除出課堂或在黑板前當著全班同學的而罰站還是導出不窮的,然而既沒有害怕也沒感覺到怎麼沒面子。我那時的同學遭受此等待遇就有一直記恨到現在的。老師也不是全明白因材施教的道理,況且學生又多,也不全了解學生性格,如果在道德上默許體罰學生,就難免惹出亂子。大部分老師都明白,學生不能真打,只能嚇唬嚇唬,但一般被體罰的學生都是調皮鬼,不怕嚇唬的,就算當時老實了,過後依然如此,因此體罰這種方式效果甚微。家長之所以請老師嚴加管教,也是存在一些誤解。因為孩子很小的時候不懂事,人小膽子一般也小,一打就怕,長大了膽子也大了,再嚇唬就不怕了,這也應當是青少年心理學中應當研究的一個規律。
四、一般老師實施較輕的體罰,以前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因為那時師徒如父子的觀念還有一定影響,學生平時在家也經常挨父母打罵,學生也沒什麼法律觀念,所以很少和老師產生對立情緒。再說那時老師中勢利觀念影響也幾乎沒有。喜歡哪個學生,討厭哪個學生多是因為性格脾氣是否相投,而不會受學生家庭地位及財產的影響,所以同學們不會普遍對老師產生反感,有一兩個對老師反感的學生,也會被其他學生對老師的尊敬同化或消減一部分,不致產生尖銳的對立。而現在環境變化了,情況與以前大不相同,學生不僅了解相關法律規定,且有很強的叛逆心理,甚至有不少學生以批評老師為樂、為能,這種現實使老師走入學生的心靈深處本來就困難,如果再採用簡單粗暴的體罰方式,無疑更容易激化師生矛盾。
鑒於上述原因,筆者強烈反對教師體罰學生,包括變相體罰、其他人格侮辱,甚至是懲戒性的輕打兩下屁股之類。學校應當依據相關法律規定製定紀律規范,對違紀學生按規范處理,對於有體罰現象的教師,不應護短。也許有人會說,不打不行,我們這兒還有學生打老師呢,整天體罰還不行呢,到了周末這些孩子們還經常聚在一起打群架呢。是有這種現象,但我想,既然體罰也不管用,那就更不要體罰了,至於打老師的,老師還擊就不是體罰了,那叫正當防衛。
⑧ 誰能編一個武俠江湖中師父懲罰徒弟的故事不要拍拍拍...鞭打什麼的,稍微有意思一點的。多謝
白衣男子不急不緩的賞完了詩,喝盡了杯中的酒,才瞥了遠遠站著的雲晴一眼,嘴角微微上揚道:「還不過來?」
「徒兒給師父請安。」雲晴走上前去,規矩的跪在地上扣了一個頭。
「起來吧,上次傳授你的流雲劍法已經融會貫通了?」柳曼隨意問道,他抬起手要去拿酒杯,雲晴忙搶先拿過來,小心為他斟了一杯酒。
十年的光陰在柳曼臉上似乎沒有留下多少痕跡,他依舊是美艷動人,只是眉眼中沉澱了歲月的重量,整個人更加沉穩開闊。
「回師父,雲晴已經練習的很熟練,還請師父指教。」一談到劍法,雲晴眼神都亮了不少,多了幾分少年的興奮和風采。
「你舞給我看看。」柳曼不緊不慢的喝著酒,眼中有微微贊許之意,雲晴本來天資過人,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參透流雲劍法,實為難得。
雲晴領命,以樹枝代劍舞了起來。他動作流暢,如同行雲流水,劍所到之處氣如影隨形,這套劍法他打得非常漂亮,細微之處也毫不含糊,時而如龍行雲海,肆意豪邁,時而如水流冰川,生澀凝滯,時而一往無前勢不可擋,時而柔順細膩百轉千回,流雲劍法善變,一般的套路一半的領悟,他耍下來竟無半分猶豫遲疑。
柳曼時而點頭,時而蹙眉,看了許久,眼神漸漸移到了院子里的鮮妍上,不再看他。
雲晴感受到師父的目光移開了,便收了劍法,走到柳曼面前,真摯的眸子期待的盯著柳曼,等待他的評價。
「才短短數月你能有這種造詣已是難能可貴,師父一直教導你,劍在人心,要想領悟劍法的奧妙,不能拘泥於招數,更重要的是變化和劍譜里的精髓,你再多悟悟吧,你耍的已經非常流暢,可是劍招死而沉重,毫無飄渺之感。」柳曼語重心長的評論。
雲晴隱約有點失望,不過他眸子很快又亮起來,含著崇拜道:「謝謝師父教誨。」
柳曼頷首,微微笑道:「沒事就先去吧,劍慢慢練,總會漸登絕頂,做人比學劍更重要。」
雲晴咬著下唇,猶猶豫豫的沒有動,柳曼當他有事,也不催促,只是等他說出來。
「師父……我……我……」雲晴跪在了地上,深深的低著頭,就像個犯了錯的孩子祈求原諒,「我……又把若水教的事情告訴了……告訴了……少爺……」
柳曼捏住杯子,睨了雲晴一眼,微微蹙眉。
「少爺逼我,我實在沒有辦法……師父饒命……」雲晴哀求道。
「告訴了多少?」柳曼沉下臉,心裡責備雲晴不知輕重。
「大概……三成左右……」雲晴低著頭害怕的說道。
柳曼無言,過了很久才冷冷道:「掌嘴。」
雲晴的肩膀抖了一下,不過馬上跪直了身子,抬了頭,揚起手毫不猶豫的朝自己臉上摑去,聲音響亮。一耳光過後,他俊俏的小臉紅腫起來,眼中泛起晶瑩的水汽。
師父沒有喊停,他不敢猶豫,左右開弓的用力掌摑著自己的臉,啪啪的響聲回盪在院子里,凄慘而羞辱。
柳曼有些走神,似乎在思考別的事情,等他回過神來的時候瞥向雲晴,雲晴還在機械性的甩自己耳光。
「多少下了?」柳曼心底嘆息了一下,終於出言阻止。
「回師父……三……三十八下……」雲晴雙頰腫脹的很高,兩邊嘴角都流出了血,他吃力的回話,頭埋的很低,肩膀在極力抑制下還是微微顫抖。
「以後管好你自己的嘴。雲晴,為師知道你與少爺親厚,不過別讓你的慈悲之心害了你們兩個。」柳曼此時毫無飲酒讀詞的興致,他起身拂了袖子,對著跪在地上不敢抬頭的少年道,「去外面反省吧。」
「是。」雲晴起身對著柳曼行禮,然後低著頭走出了院子,跪在了門口鵝卵石鋪成的地上。
所謂的自省,就是罰跪,禁食。
跪在外面的雲晴偷偷撫摸了一下自己的面龐,才剛剛觸碰就疼的他齜牙咧嘴的。
肯定腫的厲害,這幾天怎麼見人呢。他苦惱的想著,同時又責備自己又惹師父生氣了,他很喜歡柳曼,尤其是柳曼的笑。
沒過多久,身後似乎有人走過來,雲晴忙跪直了身子。
柳曼越過雲晴走了出去,他經過雲晴的時候沒有停留一下,也沒有說什麼。
雲晴心裡一陣失落,他怔怔的抬頭小心翼翼的望著師父的背影,眼中滿是愛慕與疼惜。
「少爺覺得我的善良是怯弱,師父覺得我的善良會害死人,那你自己認為呢,雲晴?」跪著的少年老老實實的問了自己一句。
這個問題,他想了很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