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文樂事
Ⅰ 班中樂事600字要記敘文
趣事隨時隨地都會發生,你瞧,新概念英語班補習班趣事
趣事隨時隨地都會發生,你瞧,新概念英語班現在就發生了一些趣事。
上次,我和我的同桌黃銣揚兩個人口乾舌燥,可桌子上沒有水,黃銣揚跟老師說想出去喝水結果被老師給批了一頓,但我和黃銣揚也不是吃素的,絕不善罷甘休,我和黃銣揚軟硬皆施,終於,老師經不住我和黃銣揚的軟磨硬泡大發慈悲的讓我們出去喝水,並警告說:「下不為例。」
今天,我剛推開教室的門就呆住了,只見每個同學的桌子上都放了幾杯水,少則兩三杯,多則五六杯,原來是為了避免我和黃銣揚的悲劇再次上映,所以大家都准備了很多水以防萬一。這時,黃銣揚也來了她臉上的表情和我剛進來的時候一模一樣,當黃銣揚也明白了的時候說:「要不我們也像他們一樣?」「好.」我和黃如洋朝飲水機走去,過了一會兒,我一隻手拿著一杯裝滿水回到位子上,我剛坐下來沒多久,黃銣揚也進來了,只見她兩手各拿著一杯水,嘴上叼著一杯水,搞不清楚狀況的人還以為是小丑在表演呢!過了一會兒,老師進來了,看到這幅情景,臉頓時黑了下來,可以和黑板相提並論了,只見老師轉身走了出去,回來是手上多了一個大水桶。咦?老師拿著一個大鐵桶幹嘛呢?老師先把第一排同學的水倒進了鐵桶里,哦原來老師是要把水倒在鐵桶里呀。前面的同學似乎也知道老師的意思了,連忙把桌子上的水放進抽屜里,老師走到黃銣揚的面前把我和黃銣揚的水倒進水桶,老師轉身就走,居然沒發現,正當前面兩位同學暗喜時,黃銣揚突然站起來說:「老師,他們兩個把水藏在抽屜里。」說著還指了指前面兩位同學的抽屜,老師馬上走過來,把抽屜里的水倒了個一滴不剩。那兩位同學狠狠地瞪著黃銣揚,如果眼神能殺人的話,黃銣揚恐怕已經碎屍萬段了。
Ⅱ 把"校園樂事"為作文題目的素材寫出來300字作文
「滴滴滴」QQ上又有誰發消息過來了?哦!是同學啊!我看
著同學們的聊天記錄,我突發奇想,信手寫下此文。
首記
本校子民雲:民以食為天,衣食住行「食」為先。食乃人生第
一大事。於是乎打飯場面乃我校第一奇觀。
午末課將過,眾學子靜坐於桌前,只聽手錶「滴答」以及老師
講課聲。老師十分感慨:暴風雨前的寧靜。
「Five,four,three,two,one"教室
內傳出倒數聲。鈴聲響起,霎時如萬箭齊發,如千軍萬馬,如滔滔
江水湧入浩瀚海洋,頓時各班門被同時撞開,雙方如敵人相見,分
外眼紅,樓內隱雷聲聲,腳步雜沓,你推我擠,人聲鼎沸。有的躍
而翻山跨海,有的奔而左沖右突者,不下百人,其似閃點急漰,如
霹靂弘驚。男生平日翩翩君子之度不在,淑女日常溫文爾雅之態盡
失。
雖然男生們運動神經發達,跑起來似箭,但在隨便起來的淑女
面前可是不值一提。實乃男女平等,巾幗不讓須眉啊!
頷記
本班偽君語:上課說話,下課搗亂。說話搗亂「話」為先,「
話」乃上課唯一樂趣,於是乎上課說話被抓乃我班一大笑料。
這不,老師還沒來,大家都在講著悄悄話,看那位仁兄正和同
桌講一部新的動漫,他用三言兩語挑起同桌的興趣,在同桌的追問
下,他慢慢地津津有味的講了起來。
一會兒,老師來了,說話聲降了下去,卻還是聽到仁兄那大嗓
門在壓低聲音說話。「咳咳」老師走到仁兄身後咳了兩聲,仁兄不
知情,還在眉飛色舞地講,他的同桌一直在用眼神示意他,可他忽
略了。「咳咳咳」老師又咳了三聲,還是無果。就在我們快要笑噴
時,仁兄終於發現教室里太過於安靜,心中一驚,飛快掃視教室,
不見老師蹤影,低下頭,想繼續講,我終於忍不住笑了出來,一下
子有了連鎖反應,全班人狂笑不已,他的同桌指著他的身後狂笑道
:「仁兄,別找了,老……老師在你身後!」仁兄驚奇地看向身後
,老師正笑眯眯地看著他,他突然感覺冬天來了!
雖然同學們上課說話的「功夫」一次比一次高,但卻遇上了「
孤獨求敗」的大神級老師,實乃不幸也
Ⅲ 師生之間的文章
關於作文,想到的內容太多了。有個從事語文教育的朋友說,這樣的內容,有些語文教師會拿去參考,那就不如也談談怎樣教。這個善意,以及或者會拿去參考的語文教師的善意,我不敢辜負。可是想到談,卻感到困難不少。我昔年也當過語文教師,深知道語文教師的苦處,上課,要把未必好的文章說成天衣無縫,下課,要把不很通的作文改得體無完膚,精力比其他學科的教師費得多且不說,最頭疼的是常常事倍而功半。當年我上學時期,不少人有個偏見:教數理化不能湊合,教語文(那時候名「國文」)可以湊合,比如有那麼一位先生,教數理化等學科能力不夠,而有後門,不能不照顧,那就只好讓他教語文,因為他識漢字。到如今,這樣看的人大概很少了吧?但也不見得沒有。如果真有,那我就不得不以曾經是語文教師的資格,代今日的語文教師(也為自己)發幾句牢騷,一吐不平之氣。說氣,氣不足以服人,要講理。其實,這理很簡單,就是事實是,教語文課,特別累且不說,最要命的是特別難。比如家長送來幾個學生,保證,甚至經過檢驗,資質都是中人以上,懇切地希望(這自然是人之常情),經過一段時間(比如五年或六年),老師把他們教「會」了。再比如我是歷史教師,或者出於惻隱之心,或者出於愛面子,也許敢於這樣回答:「請您放心,我一定辦到。」這樣回答,是想到,經過幾年的教和學,背清楚中國的朝代統系,說清楚歷朝的大事,至少不把秦始皇和秦瓊攪在一起,總不會有問題。如果我是語文教師,即使同樣有惻隱之心,同樣愛面子,答話就不敢這樣乾脆;經過幾年,作文能夠清楚地表情達意,至少是不寫錯別字,行嗎?我多年不教語文課,也許還是舊框框,過於保守,那就請現在仍在教課的諸位去答吧。我的想法,直到現在,我們還沒有找到向家長打保票的可靠的有效的辦法。不錯,都在想,而且想出的道道很不少,雨後春筍、汗牛充棟的語文教學報刊就是明證。但這證據同時可以看作反證,是葯方多,可見都不是特效的。話像是扯得太遠了,其實意思卻是簡單明確的,是教會作文非常難。善意的讀者或者會說:「因為難,所以想聽聽你的意見。」我呢,自知拿不出什麼好辦法,可是這篇韓非子《說難》卻非作不可,怎麼辦?不得已,只好細題粗作,或正題歪作,辦法少說(原因之一是難於細說,之二是膠柱鼓瑟未必有用),只說說我想到的應當注意之點。總之,仍同以前各節一樣,近於無用的空話。打算分作四個題目談,這一節談「師生之間」。 師,一位,生,相當多,40上下。教師,有學識、經驗、性情等方面的差異,都會影響教學,留到下一節談。這里說學生,雖然年齡差不多,程度、興趣等卻也必致有差異。舊時代學塾教學,是合屋而不合班,比如有的學生念《千字文》,有的學生卻念《詩經》,在一間房子里背誦吟唱,各不相擾。就學習語文說,這個辦法不無好處,可是現在引用有困難,直截了當地說,那是小農經濟,不足為訓。既然不能考慮,也就可以暫且放過,留待有用的時候參考。 另一個必須考慮的是語文課的性質的特殊。怎麼特殊?不久前有人告訴我,說王力先生在上海說,語文可以無師自通。這是經驗之談,很對,語文的性質就特殊在這里。數理化就不然,初步的,無師自學不容易,高深的更難。語文是學語言,可講的理不多,至少是用處不大。學是學的「習慣」,比如同樣的疑問句,漢語說「你是小王嗎?」,「你是」的次序與直陳句相同,英語就不然,要說「Are&you」,顛倒一下。理何在?沒有理,只是「習慣」。學而能成習慣,靠「熟」。熟,要靠自己動口,自己動手,「勤」。勤就能學會,學好,不勤就不成。這個意思已經說過多少次,因為總有人看作老生常談,不重視,所以想再嘮叨一次,舉兩種性質的例,鄭重地證實一下。一種是很多人的經驗,比如看《聊齋志異》,文言,典故多,難懂,但又喜歡鬼狐故事,愛不忍釋,只好硬著頭皮看,這樣看多了,看慣了,也就懂了。這是偏於感性的。還有偏於理性的,比如讀多了,文白都熟悉,看到「未之有也」與「未有之也」並存,知道後一種說法是錯的,並能講出一番大道理;看見「把他請」、「把他請來」、「把他坐上車」並存,知道前後兩種說法都不對,也能講出一番大道理。不管是久而自通還是能夠講出一番大道理,基礎都是「熟」,不是先記清知識和原則,然後用知識去分辨,用原則去衡量,判定是非。 因為語文具有如此特殊的性質,教師想要教會、教好,就必須適應這個特殊的性質。怎樣適應?可一言以蔽之,要以學生的活動或說主動為主,教師的教導為輔;或者換句話說,要讓學生自己走,教師在前後左右關照關照。有人也許會想,這是不是啟發式?我說不是,因為啟發式是先引起興趣後開講,以學生為主是盡量讓學生去讀、去寫,教師少講。我有時想,教語文(包括作文),教師無妨退居顧問的地位(自然要在識字階段以後),比如課本上收的是範文,其中也許有難點,有就講講,不難的地方就少講甚至不講,讓他們自己去讀,自己體會。用這種辦法教,效果就一定不如滿堂分析課文的思想意義、寫法特點,以及語句的語法結構嗎?我看不見得,因為少講或不講,學生活動多,主動性大,熟的機會就多得多。課本之內是這樣,課本之外(課外讀物)當然更是這樣。 說嚴重一點,有的教法(自然完全出於教師的責任心和積極性)是正好反過來,以教師為主,學生為從,無論課上課下,學生都隨著教師的責任心和積極性團團轉。比如教一篇課文,講前要布置作業:解釋生詞,體會文意,等等。上課了,問詞意,問文意,然後小張念了小王念。再然後是開講,重點是分析:思想意義,篇章結構,寫法特點,甚至某些語句的語法結構,等等。再其後,比如講完了,還要布置作業,由發揮教育意義之深刻起,直到把某幾個句子(多是長句)畫為圖解止,等等。我沒有多調查研究,可是偶爾有大小孩子來訴苦,說累得要死,總是夜十時以前不能睡,卻始終不知道畫這樣麻煩的圖解有什麼用,拿起筆來怎麼樣能夠寫通順了。我同情這些累得要死的孩子。但是更同情那些使孩子累得要死的教師,因為他們不只要在堂上分析,還要在堂下寫教案或變相的教案。——有個時期,教案甚至被抬舉到同於演出的劇本,你上台演《游園驚夢》,就一定得唱「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一個字不許錯。如果說孩子是累得要死,教師就可以說是幾乎死去了。我常常想,什麼事都要問問效果,這種學生和教師都累得要死的辦法,有什麼效果呢?我看,最值得重視的效果是學生沒有時間讀,沒有時間寫,因而沒有熟的機會,並永遠不能培養成為熟和通之基礎的讀寫興趣。要熟,要通,至少我個人想,辦法要反過來,讓學生自己去活動,多讀,多寫。有的人也許要擔心,就拿讀說吧,學生自己讀,不懂,體會不深,甚至理解錯了,怎麼辦?我的想法,這毫無關系,讀多了自然就懂了,體會深了;退一步說,理解錯了又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教師又何嘗不可以理解錯了?語文專家又何嘗不可以理解錯了?何況錯誤總會隨著讀得多而逐漸減少,這就好。總之,原則是,如果「多」和「確」不能兩全,那就寧可抓緊「多」,把「確」放鬆一些。這種辦法的附帶收獲是:學生有了自由甚至興趣,在讀寫方面可以自己調節,不至累得要死;教師呢,也可以活動一些,不至於長年背誦「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自然,最重大的收獲還是熟能生巧,雖「有」師而「自」通。 有的人也許會想,我的設想是讓學生走放任的路,教師睡大覺。其實不然。專就教師說,他的工作只是變機械為靈活,擔子並沒有減輕,甚至更重了。為什麼?因為有些重要而不容易的事,他必須做。 (1)要引路。打個比方,學生是外地的甚至外國的旅遊者,想用有限的時間飽看北京的風光;教師是導游者,就必須能夠說清楚,都有什麼可看,看某個地方,可以利用什麼交通工具,順著什麼方向走,看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等等。教語文也一樣,學生起初都是不辨東西南北的,身上背著家長的希望(變不通為通)來求學,幾乎是每邁一步都要教師來指點:學語文是學什麼,怎樣學,怎樣向前走,哪條路平坦,哪條路崎嶇,最終要走到哪裡,等等。再說具體一點,比如學生拿到語文課本,或者什麼課外讀物,翻翻,通常會提出種種問題:這個字怎麼講?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這段話的大意是……,對嗎?我不喜歡這一篇,是怎麼回事?某一本我看完了,再看什麼好?你的意見,我不同意,可以說說嗎?等等。教師要有問必答,雖然不必擔保都正確,卻要言之成理,使學生心服;更重要的是要有助於學生順利地前進。有時候,有的學生默默然,那表示他還沒有走到能夠提出問題的地點,是問題更大,這就要用到啟發式,牽著他向前走,或推著他向前走。 (2)還要適當地因材施教。上面提到舊時代學塾中合屋不合班的教法,現在全套引進不容易,似乎也沒有必要,但適當地採用一些還是可以的,或說應該的。以讀為例,不同的學生,資質不同,興趣不同,學力也有高下之分,那就不能求畫一,要讀什麼都讀什麼,要讀多少都讀多少;而最好是,應該吃酸的就供山楂,應該吃辣的就供青椒,只要能夠吃飽了養壯了就成,食單卻不要求一律,而常常是故意不一律。 (3)還要嚴格要求。上面多次說到自由,說到主動,這不是放任,因為它有明確的目的,是學好語文,能寫通。就這目的說又沒有自由,絕不放任。再說簡單明快一些,是只有前進、求快求好的自由,沒有踏步不進、不快不好的自由。學,未必是本能所具,因而培養興趣並不容易。這有如上路的馬,如果不好好往前跑,就不能不打幾鞭子。鞭子是比喻,意思是要嚴格要求。這包括大大小小的許多事,只舉兩個例:a.限定半個月讀完一本課外書,交讀書筆記,某一學生到期沒讀完,不交筆記,決不通融,扣分不算,還要補上。b.作文,字寫得既不清楚,又不整齊,或者標點馬馬虎虎,也決不通融,扣分不算,退回,重寫。 (4)還有更根本的任務要爭取完成,是引導學生,使他們逐漸培養成學語文的興趣,也就是讀寫的興趣。有了這種興趣,鞭子用不著了,「多」和「熟」沒有問題了,也就是一切都可以水到渠成。其實,所謂興趣,同上面談到的以學生為主、以教師為輔正是同一事物的兩面或不同階段,它的形貌的表現是師生在一起讀,在一起寫,在一起研討,在一起體會,總之是在一起前進。師,也許有些白發了吧?同孩子們攜手前進,是忘年交,我以為,語文課的師生關系最好是這樣。 有問必答,因材施教,培養興趣,攜手並進,這比寫教案、背教案究竟容易多少呢?——難易是小事,效果是大事,所以凡是與語文教育有關的人都應該平心靜氣地想一想。
參考資料:雜談三六
Ⅳ 閱讀訓練:童年樂事 林海音的
您好!我來認為閱讀源應該自己寫,首先你如果搜到了答案,就會產生依賴感,自己的閱讀能力也得不到提高。所以我建議您盡量自己寫!
加油↖(^ω^)↗,總會有成功的那一天!!👊👊👊
但是我也可以幫您一下:
1· 記得小時候在北平的夏天晚上,搬個小板凳擠在大人群里聽鬼故事;在我七八歲的時候,北平有一種穿街繞巷的「唱話匣子的;帶我們小孩兒到「城南遊藝園」去。
2·這表現出孩子好奇的心理。
3·本句生動形象的描寫出了聽戲的樂趣。妙處在於描寫細膩,給人以真實感。
4·說明了現在孩子失去了真正快樂的童年。表達了作者對當代兒童的同情。
Ⅳ 作文範文初中三年樂事多
作為一名學生毫無疑問學習很重要但是有時會覺得學習中有那麼一點小小的枯燥,但是與自己在學習中最親近的人——同桌,卻調和了這份枯燥,給我的學習增添了無盡的樂趣.
首
先由我先簡單的介紹一下我的同桌,我的同桌是個男孩,說實話他的長相真的有點難登大雅之堂,但我的同桌卻堅決反對,他的理由是:教室是一個傳授知識的地
方,是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因此教室是一個大雅的地方,所以我坐在教室就可以轉化為我坐在大雅之堂.對此我很無語,無奈呀!他經常說自己擁有周傑倫的眼
睛,謝霆鋒的眼神,刀郎獨特的嗓音,我還真不敢恭維,就他那眼睛,每次上課老師都以為他在睡覺,高度近視總是找不到聚焦,一副迷離的樣子,那副嗓子,我寧
願去聽破鑼.而他卻自我陶醉的對我說:「和一個有這么多明星氣質的人做同桌你是多麼的榮幸呀!」我掩痛哭呀,他說:「見我這么具有明星氣質的人不用這么激
動.」我差一點當場來一個360度的大吐血,我說:「你長得太不像地球人了,也許火星更適合你,我是很幸運的,和你坐同桌,每次看到你那張獨特的並且有一
群痘痘粉絲圍攻的臉時,我就節省了一頓飯錢,並且不用打針不用吃葯更不用鍛煉就保持了苗條身材.」
我同桌最大的一個不能稱之為優點的優點可能就是
你不論怎麼開玩笑他都不會和你生氣.那次,他突然收到一個紙條上面寫著:「中午十二點整到學校旗桿下,不見不散.——崇拜你的人」把他給激動的,我懷疑可
能這是他收到的處女紙條,一直炫耀,我們只是在偷偷的笑.他十一點就在旗桿那裡等,那天老天很給力呀,驕陽似火,他的心情恐怕和天氣差不多,他等呀等一直
等到日落西山,那個「她」依然難識真面目呀.但我的同桌回去後一臉的興奮我們問他怎麼樣,他說很好,兩個人一起去轉了半天,我們狂笑不止,他一臉納悶,我
們就說「今天是愚人節」,他拍案而起,說了一句「能給你們帶來快樂,我很高興.」到晚上的時候我們把他拉到了一個地方,那裡有一群人,還有一個蛋糕,因為
今天也是他的生日,他一臉詫異,以為又是愚人的,我們說你怎麼連自己的生日都忘了,他才恍然,我們只是想讓他知道,我們會開善意的玩笑,但我們也是你最好
的朋友,因為朋友才會這樣認真的開玩笑.
快樂而又匆匆的學期就要結束了,雖然我的同桌的長相沒多大的改觀還是如此的對不起大眾,但是還是會想起我們在一起度過的快樂的時光.
Ⅵ 誰能提供一下林海音《童年樂事》的全文
童年樂事 林海音的
我的生活興趣很廣泛,也很平凡。我喜歡熱鬧,怕寂寞,從小就愛往人群里鑽。
記得小時候在北平的夏天晚上,搬個小板凳擠在大人群里聽鬼故事,越聽越怕,越怕越要聽。猛一回頭,看見黑黝黝的夾竹桃花盆裡,小貓正在捉壁虎,不禁嚇得呀呀亂叫。但是把板凳往前挪挪,仍然慫恿著大人講下去。
在我七八歲的時候,北平有一種穿街繞巷的「唱話匣子的」,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也是在夏季,每天晚飯後,抹抹嘴,急忙跑到大門外去張望。先是賣晚香玉的來了。用晚香玉串成美麗的大花籃,一根長竹竿上掛著五六隻,婦女們喜歡買來掛在卧室里,晚上滿室生香。再過一會兒,「換電燈泡兒的」又過來了。他背著一個匣子,裡面是新新舊舊的電燈泡。拿家裡斷了絲的舊燈泡,貼幾個錢,跟他換新的。我一直不明白,他拿了舊燈泡去做什麼用。然後,我最盼望的「唱話匣子的」來了!他背著「話匣子」(後來改叫留聲機,現在要叫電唱機了),提著大喇叭。我看見了,就飛跑進家,一定要求母親叫他進來。母親攪不過我,總會依了我。只要母親一答應,我又拔腳飛跑出去,還沒跑出大門就喊:「唱話匣子的!別走!別走!」
其實那個「唱話匣子的」,看見我跑進家去,當然就會在門口等著,不得到結果,他是不會走掉的。講價錢的時候,門口圍上一群鄰居小朋友,他們都用羨慕的眼光看著。講好價錢進來,圍著的人,就會挨挨蹭蹭地跟進來,北平的土話叫做「聽蹭兒」,就是不花錢聽戲的意思。
「唱話匣子的」,把那大喇叭裝在話匣子上,然後擺上百代公司的唱片,把弦搖緊,唱片轉動了,先是那句開場白:「百代公司特請梅蘭芳老闆唱《宇宙鋒》。」金剛鑽的針頭在該退休的唱片上,磨擦出吱吱扭扭的聲音,刺刺啦啦地唱起來了,有時像貓叫,有時像破鑼。如果碰到新到的唱片,還要加價呢!因為是熟主顧,最後總會饒上一張《洋人大笑》的唱片,還沒開轉呢,大家就笑了,等到真正洋人大笑時,大夥兒笑得更凶了,亂哄哄的,唱片里,唱片外,笑成一片了。
母親時代的兒童教育和我們現在不同,媽媽那時候交給張媽一塊錢,叫她帶我們小孩兒到「城南遊藝園」去,游藝園裡面什麼娛樂都有,你可以聽文明戲,你可以聽京戲,也可以去看穿著燕尾服的魔術師「變戲法兒」,看扎著長辮子的大姑娘唱大鼓,看露天電影。大戲場里是男女分座的,有時觀眾忽然叫「好」,原來「扔手巾把兒的」,正把一束熱騰騰的濕毛巾扔到樓上去,扔得美,接得准,難怪要叫「好」了。大戲總是最後散場,已經夜半,才雇洋車回家。
我所記憶的童年生活,都是熱鬧而幸福的,是真正的快樂,無憂無慮,不折不扣的快樂。
Ⅶ 《樂》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歡樂,本題要求把你看到或親身經歷的樂事,寫一篇記敘文,要求不少於500字!
你可以寫我家是三國你是劉備光桿司令,爸爸是曹操,媽媽是孫權,經常發生孫劉連軍對抗曹操的事,我寫過
Ⅷ 暑假樂事作文400字小學升初的做文
暑假是一個變化多端的萬花筒。五彩繽紛的它給了我們無窮無盡的樂趣。漫長的暑假生活為同學們提供了廣闊的展示自我的舞台。而計劃運用暑假時間,成了我們當前首先該做的事 。
一、科學合理地制定暑假活動計劃
假期中任務繁多,想做的事情也很多。要把這些事情逐一篩選、調整,根據暑期時間合理安排,制定一份「暑假活動表」。一切活動應該嚴格按照「計劃表」進行,但還是要注意勞逸結合。
二、認真復習,迎接初一開學考試
這個測試是暑假後初一開學前的摸底,暑假中,要把六年級學習的所有內容認真復習一遍,還要制定一個「復習計劃表」。爭取測出好成績。
三、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發展自己的特長
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興趣小組,如:繪畫、書法、音樂、英語、信息技術,掌握一技之長,為將來的發展打下基礎。
四、勤奮讀書,注意積累,善於寫作,靈活運用
利用暑假充足的時間多閱讀一些好書。如:世界名著、歷史典故、優秀書(報)刊、寓言、童話故事等等,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陶冶情操。
此外,暑假中還可以積極進行體育鍛煉,幫助家長多幹些家務,參見社會實踐活動體驗生活……只有抓住機會,不斷展示自我,拓展視野,才會健康成長。
Ⅸ 樂事寫一篇記敘文,要有真情實感,不少於400字。
三毛說「人生最深,最平和的快樂,就是靜觀天地與人生,慢慢品味出它的和諧與美.」靜下心來,翻開書本,那些沉積的墨香一點點溢滿空間,那些塵封的快樂一點點打開.學習,其實很快樂…… 曾經覺得,被太多的學習和作業堆積起的生活是不快樂的,曾經覺得,生活中的快樂隨著一張張草稿紙扔進了廢紙簍.彷徨中,想起了張愛玲的話:「給我一個理由,我可以再相信一次塵世,可以義無反顧地擁抱這座荒涼的城市.」 我在認真地尋找一個理由,讓生活快樂的理由.於是,不再苦惱,不再埋怨,我靜靜地翻開書本,每一頁都用心寫得工工整整,每一道題都分析得透徹清晰,每一個筆畫的痕跡都整潔清秀.休息時,才驚奇地發現衣袖已經沾濕,額上的一滴滴汗珠不再讓我覺得莫名的燥熱,而是那一絲絲清風,讓我一點點沉浸在彷彿虛無的世界中,那種因平靜而覺得充實的心情,原來才是生活快樂的所在.想起畢淑敏說過:「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但你必須賦予她一個意義.」她面對著昆侖山上蒼茫而厚重的皚皚白雪,得到了人生的真諦,那種空曠飄渺的世界會讓人的思緒久遠.而我在每天平凡而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生活快樂的所在:心無旁騖,扎扎實實地完成自己的任務,在充實平靜中下來,這種沉靜空曠的心境會讓人的心靈感到和諧.生活如畫,凝望著窗外漆黑的夜幕,那潔白的月亮彷彿是黑夜中盛開的一朵絢麗的花,皎潔的月光下,我生活中的花也在一朵朵綻放,它慢慢地化作一盞黃暈的光,伴著燈下伏案學習的我.我抬起頭,用水一點點浸潤干澀的眼睛,即使累,卻不再覺得孤獨.因為我面對的,不再是指燈孤影,還有心靈的滿足,那種對於學習的喜愛,一點點填滿了心中原本的空虛,一點點照亮了心中呵護已久的夢想.那些書本與試卷化作一條結實而堅固的路,這條路,愈加寬廣,也愈加平坦.書中的每一個字,彷彿都是筆下綻開的花,不再是幻想中的世界,而是開在人生道路上的花,永不凋零!生活如花,生活像花的笑靨一般美好,生活散發的芳香,彌漫著我的心靈,也彌漫著我的世界.我彷彿看見,心中塵封已久的夢想,綻開在花靨的深處.我知道我在走一條很美的路,但無論是哪條路,都要踏實地走下去…… 學習,使我更加快樂!
Ⅹ 人生四大樂事,是指那四大樂事
人生四大喜: 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出處:
1、《神童詩·四喜》,作者汪洙,字德溫,北宋晚期人。汪洙九歲時即賦詩,有「神童」之佳稱。汪洙詩才橫溢,他先後寫了不少言絕句詩,都是一些便於孩童記誦的短詩。就有當時的塾師門將汪洙所賦的三十多首五言絕句匯編詮補成集,題為《汪神童詩》。
《神童詩》文詞通俗易懂,非常適合兒童記誦,它與《三字經》等同譽為「古今奇書」,成為訓蒙兒童的主要教材,流傳極廣,影響至為深遠。
2、一說出自南宋·洪邁《容齋隨筆·四筆·卷八·得意失意詩》:「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也有野史記載是杜甫所寫。 明初江西才子解縉以四喜詩中的四大喜事為依據,創作了「四喜同局」的「四喜娃娃」。但是具體並沒寫是誰所作。)
(10)師生文樂事擴展閱讀:
中國自古就是農業大國,古時農民靠天吃飯,民以食為天,久旱無收成,必然有人逃荒要飯,也必有「凍死骨」了,所以,「久旱逢甘霖」被列為人生四大樂事之首。
中國人故土難離的生活方式根深蒂固,又有「父母在不遠游」之說,古時交通十分閉塞,遠游趕考也好,客居他鄉也罷,只要能在他鄉遇到故知,聽到夢牽魂繞的鄉音,豈不是人生一大樂事。
歷史已經跨入了新的世紀,開放的中國人也許不會把「他鄉遇故知」視為人生的一大樂事了,但是,「洞房花燭夜」卻是人類一個永恆的主題,無論古今中外,人們都會把新婚之夜當做是人生最快樂的事。
「中國人經官」,「西方人經商」。這是中國人和西方人在觀念上的最大差異之一。中國封建社會除了皇親國戚、達官顯貴,普通百姓恐怕只有通過「金榜題名」來步入仕途,繼而陞官發財光宗耀祖了。
具說科舉制度是中國「四大發明」以外的第五大發明,所以有「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觀遍長安花」的詩句傳頌至今。當然,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當家做了主人,莘莘學子們已經把「金榜題名」作為能更好地報效祖國的理想追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