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泥計劃暑期活動
㈠ 春泥計劃,春泥代表誰
代表的就是關心青少年的成年人,借用「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典故,起名春泥計劃的意義就是關懷愛護青少年
㈡ 春泥計劃的計劃落實
各行政村根據春泥活動題材庫的項目,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在本村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動。一是圍繞道德建設,大力開展感恩系列和志願服務等道德社會實踐活動,引導農村未成年人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和大自然中,通過身體力行,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二是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為契機,在清明、端午等傳統節日和重大紀念日來臨之際,採用徵文、演講、知識競賽等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團隊活動,增強農村青少年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三是圍繞德清縣「中國和美家園」建設,組織一群「和美家園建設宣傳員」,廣泛開展以「保護環境,美化家園」為主題,以生態文化宣傳活動為載體,組織未成人廣泛開展生態環保實踐與美化家園工程、新村面貌建設工程的參與;四是結合我縣農村交通安全「村道文明線」工程建設,開展「小手牽大手」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活動,培養一批「春泥交通安全宣傳員」。五是藉助村校合作,開展「春泥暑期樂園」活動。利用湖州師范學院56名大學生來我縣進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契機,組織他們到11個鄉鎮14個行政村開展為期一周「春泥暑期樂園」活動。大學生們通過與村委的溝通協作,為農村未成人開設課業輔導、技能培訓、體育競賽、參觀社會實踐基地和舉辦文藝匯演等活動項目,極大豐富了農村未成年人的暑期生活。
㈢ 什麼是春泥計劃
浙江省委省政府在江全省浙推廣開展的一項工作。是以農村行政村(含版撤村建居的社區)權為單位,依託現有各類場所,集聚整合社會力量和資源,在中小學寒暑假、傳統節日和雙休日等校外時間,組織引導農村未成年人開展實踐體驗活動。是浙江省加強和改進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載體。「春泥計劃」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推進文化大省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為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促進農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而舉辦或者設立的各項文化活動。全國各試點單位都有不同的行動辦法。例如:春泥書屋、春泥講堂等等。
㈣ 大學生暑期15天的支教,意義在哪裡
1、公益和志願者精神是讓大學生涯得以完整的一劑「良葯」。公益和志願者精神,只能通專過實屬踐去習得。在公益行動中,大學生將更加懂得愛與被愛、懂得現實與理想、懂得純真與感動、懂得責任與堅守、懂得團隊與寬容。
2、改善農村兒童的教育狀況,通過輸送年輕優質的師資,實踐創新的教育方法,幫助農村兒童接受更適合的教育,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與能力;培養未來社會所需的優秀人才,持續推動教育公平。
(4)春泥計劃暑期活動擴展閱讀:
支教的環境
我國基本國情是「地大物博、人口眾多」,這是高中地理課文中的一句,但如果算起整體,前句話需改為「地小物稀」,又因各地自然和社會條件不一,及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等政策原因,讓物質分配極為不均衡,貧富差距較之以前擴大許多,部分地區「富顯闊,貧求生」,這就需要教育和政策性引導。
作為去到異地支教的志願者,首先需要具備生存自理和溝通能力,其次具備教學能力,能長期忍受在艱苦、孤獨的條件下從事教育的毅力和能力,切忌盲目沖動和缺乏理智。
㈤ 關於追憶革命足跡的故事
為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豐富孩子的暑期生活,銘記中華名族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緬懷革命先烈豐功偉績,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黃宅鎮曹街村未成年人、村幹部和前陳中小教師穿越大半個浦江,來到養元坑紅色教育基地 ,開展了一次主題為「尋訪革命舊址,追憶紅色足跡」的「春泥計劃」活動。
我的爸爸是一名轉業軍人,一名共產黨員,他讓我積極報名參加此次活動,目的就是想通過參觀革命舊址,了解當時革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奉獻自己的革命情懷,也希望自已好好學習,將來也能夠成為可用之才。報效祖國,為國爭光。
為此我積極參與其中,當天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終於到達了目的地。同學們排著整齊的隊形,懷著沉重的心情在烈士墓前默哀悼念。前陳黃悅標副校長和吳老師向孩子們講解了家鄉革命英雄事跡,在這里,此刻孩子們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捨身為國的革命精神是多麼崇高偉大,也得知了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我的心裡感受到很大沖擊!想想自己生活在這個年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是多麼的幸福啊!
隨後大家步行兩公里,同學們觀看視頻了解家鄉紅色事跡並冒雨參觀了雞鳴社、電台室,進一步了解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讓同學們了解黨史、國史和英模的光輝事跡,從小樹立童心向黨的意識,也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如此豐富的歷史人物和革命事跡,所見所聞也讓大家感觸頗深,當年的革命場景,那些感人的故事,那些英勇的人物,彷彿再一次展現在了同學們眼前。
活動結束後,大家在回程的途中,感慨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通過這次參觀,讓我們這些孩子們開拓了視野,學習了解了家鄉的革命歷史和先烈事跡,使得我們更加堅定了理想信念!
㈥ 春泥計劃工作計劃
7月14日晚,永嘉縣的省「春泥計劃」試點工作在張溪鄉小長坑民族村啟動,啟動儀式在一場由當地的小朋友和少數民族村民與到該村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支教活動的大學生一起精心編排的《走進畲鄉,共享奧運精神》聯歡會中拉開序幕。
今年,根據省里關於「春泥計劃」試點工作相關要求,通過全面調研,永嘉縣最終確定張溪鄉小長坑民族村為「春泥計劃」試點村。該村位於永嘉北部山區,座落在永嘉縣四海山森林公園腳下,全村共102戶,408人,其中畲族人口121人,未成年人47人,留守兒童17人,2007年被縣政府命名為小長坑民族村,是永嘉縣目前唯一的少數民族村。
為改善當地未成年人的成長環境,豐富他們的業餘生活,永嘉縣文明辦當晚為該村圖書室捐贈了200多冊適合青少年閱覽的優秀圖書,引導未成年人努力形成「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的良好風尚,並幫助其改善圖書閱覽室的硬體設施。溫州醫學院的學生志願者也到該村開展主題為「讓山鄉孩子離奧運更近」的暑期社會實踐支教,為他們普及奧運知識,傳播奧運精神;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游戲及趣味體育運動,讓山鄉孩子們過上一個快樂的、離奧運更近的暑假。
12月3日至4日,浙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龔吟怡一行到江山調研「春泥計劃」試點工作。
為加強江山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促進農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江山市選擇20個行政村開展「春泥計劃」試點工作。按照「理念品牌化、載體特色化、操作項目化、機制長效化」的要求,江山市堅持邊試點邊完善邊推進,先後開展了「春泥三結對」、「春泥四送」、「春泥五進」、「春泥六賽 」等四大主體活動,實施了「春泥講堂」、「春泥樂園」、「春泥書屋」、「春泥長廊」、「春泥基地」等五個一批項目建設。通過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試點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整個活動呈現「立足本土重教育、物教並重抓基礎、部門聯動強合力」等特點,全市上下關心關愛農村未成年人成長的氛圍進一步濃厚、陣地進一步夯實,環境進一步優化。
龔吟怡一行先後前往鳳林鎮白沙村、石門鎮清漾村、清湖鎮和睦村等地實地考察調研,並召開相關部門和試點村鎮代表座談會,詳細了解「春泥計劃」試點工作進展成效、基層幹部群眾意見建議等。
龔吟怡指出,「春泥計劃」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推進文化大省建設的重要內容。為農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是各級黨委的重要職責,各級各部門都要把「春泥計劃」作為一項政治工程、未來工程和民心工程,持之以恆實施好。下一步,要制訂規劃,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擴大試點村的范圍;要堅持邊試點邊完善,健全學校、家長、社會三結合機制,努力實現「有陣地、有人、有錢」和「全日制、全覆蓋」目標;要強化制度建設,進一步完善工作、考核、獎懲和經費保障機制,以制度確保「春泥計劃」工作的長效運行;要拓展「春泥計劃」的內涵,遵循未成年人成長規律和心理特點,以道德教育為主,拓展傳統教育、才藝教育和社會實踐等內容,使這項工作更有吸引力,更具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