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家訪都聊什麼
一般只是老師對新生孩子做個初步的了解而已,有必要想得那麼復雜么 除非你家孩子問題很多,你要避重就輕地把該講的講不出來,不該講的藏起來,否則,不用准備什麼吧,都是了解一下孩子而已啦 當然,如果孩子有些特殊的地方,比如有些飲食或者睡眠的習慣比較特別,希望老師能關注下的,這時候告訴老師就比較適合了。
㈡ 老師家訪要說些什麼內容好呢
1、學生在校自實際情況匯報(學生在校表現如何)。
2、學生在家實際情況詢問(學生在家表現如何)。
3、了解學生家庭的結構、經濟狀況、環境、教育等情況。
4、與家長協商共同教育學生的措施、方法、手段。
5、協調學生與家長的關系。
6、聯絡教師與學生、學生家長的感情。
(2)支教家訪都聊什麼擴展閱讀
老師家訪家長說些什麼
1、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況。家長對於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大部分都不是很了解,但是又很少有時間上學校問老師。因而,家訪便為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況提供了便利條件,所以,家長應該充分利用家訪,詢問老師孩子在校的狀況,讓自己更了解孩子。
2、向老師介紹孩子在家的狀況。老師來家裡家訪的目的,無非是想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通過多方面的了解,使老師在學校能夠抓住孩子的特點,更好的教育孩子。因此,在老師來家裡家訪的時候,家長應該提前想一想孩子在家的情況,在老師詢問的時候,全面地介紹給老師。
㈢ 家訪都在聊些什麼話題
你最近學習怎麼樣,表現如何,問問家裡的情況,以後該怎麼辦
㈣ 老師要來家訪應該和老師說什麼
學正小學一位班主任劉老師,已經開始對全班37名學生進行家訪。每天下午,劉老師會去約好的家庭家訪,一天走三四戶,到晚上9點半結束。
「我去家訪時,這位媽媽也剛進家門。她對我說,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可以請爺爺奶奶帶,她一周回來看望一次;上小學了,就要自己多花些時間陪,多給孩子灌輸正確的思想,培養好的習慣。」李老師說。
家訪對於老師了解一個學生的情況是有好處的,但是卻不能改變一個學生的環境。
㈤ 小學家訪,兩人對話,說一下談話內容。大概5分鍾左右。比如 老師說: 家長說:
老師:xx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您好!,我是xx的老師姓x,今天我過來主要是來和您聊一聊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家長:老師您好,請坐,請問我家孩子在學校怎麼樣?有沒有闖禍,在學校學習怎麼樣?
老師:您多慮了,您家孩子很好,沒有你說的那樣,您孩子在學校很懂事很聽話,從來沒有惹過麻煩,是個文靜懂事的孩子給老師們的影響都不錯,這您不需要擔心
家長:那就好,希望老師在學校多關照一下我孩子,給老師添麻煩了
老師:沒有沒有,我們老師對每個孩子都是一樣的,都會關照他們,這您不用擔心。我今天來家訪呢主要是想和您反應一些問題,就是我想知道孩子放學回家後的一些情況,因為我們發現孩子的家庭作業完成情況有些不太理想,我問他他也不說,所以想知道他回家後在干什麼,是什麼原因?
家長:怎麼會這樣,他每次回家之後我們督促他寫作業,他都說他在學校已經完成了,然後就看電視去了,我們看他已經寫了,覺得孩子很自覺,所以就沒有管他了,原來他騙了我
老師:這個年紀的孩子喜歡看電視很正常,在學校的時候我們老師會進行引導和管理,在家裡的工作還是要家長的配合,而且這個年紀的孩子就需要引導他們,您可以和他好好聊一聊,不要動怒,在學校,我們老師也會好好和他聊聊
家長:好的老師,我會的
老師:那今天的家訪就結束了,打擾你們了
㈥ 老師家訪一般問什麼
1、問學習興趣,不問學習程度
老師可以有意識地了解一下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這樣做,可以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從而在今後的教育中對其予以特別的關注。
老師不宜直接詢問孩子的學習程度或類似於「學習情況怎麼樣」等話題,以免對孩子產生「先入為主」的偏見,或者讓那些原來學習不那麼優秀的孩子產生失落感。
2、問優點,不問不足
老師可以多詢問孩子有哪些優點,這樣可以讓自己對孩子的認識更全面、更立體、更生動,也會讓孩子更加喜愛你,因為孩子明白——老師知道我有哪些優點。
老師不宜直接詢問孩子有哪些不足或缺點。這樣的問題容易引發家長和孩子的緊張情緒,甚至懷疑老師是不是會對自己或孩子產生偏見。孩子有沒有缺點,有什麼缺點,應該留待老師在今後的工作中仔細觀察了解,慢慢幫助孩子改正。
3、問家庭概況,不問個人隱私
老師可以問問孩子的家庭情況,比如家裡有哪些成員,家長從事何種工作,平時孩子更聽誰的話等。這樣做可以真實全面地了解孩子所處的生活環境,思考今後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幫助。
老師不要去窺探孩子家庭的隱私問題,比如家長的職務、社交圈等。這樣很容易引起家長反感,認為老師帶有其他目的。
4、問平時接送,不問作業監管
老師可以問問孩子平常上下學一般由誰負責接送,特別是對小學低段的孩子,可以記錄一下負責接送家長的聯系方式。對於自己上下學的孩子,老師要了解其出行方式,並做好安全提醒。這樣做能夠加深家校之間的了解,也可避免將來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
老師不太合適詢問孩子回家後作業由誰監管,因為會讓一些家長誤會老師是在推卸或轉移責任。現在網路上類似的報道比較多,難免會讓有些家長「想岔了」,反而影響了家校關系。要知道,孩子的成長應該是老師、家長、孩子共同努力的結果。
5、問愛看的書,不問報的興趣班
家訪時問一問孩子「喜歡看什麼書」,不僅可以了解孩子的閱讀習慣、閱讀興趣,還可以明確給孩子以及家長傳遞這樣的信息:老師非常關注孩子的閱讀。
如果有能力的話,還可以對家長指導孩子閱讀提一些好的建議,給親子共讀布置一些「任務」,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但是,像「報了什麼興趣班」這樣的問題,老師就不適宜去問。可能會讓家長或孩子產生這樣的感覺——老師鼓勵、支持學生參加課外補習,這顯然有違科學的教育觀。
㈦ 老師家訪都聊些什麼
一般1-2小時。如果沒什麼好談的,半小時就結束了。
其實並不是很可怕,
應該是先爭對你的表現,成績,各方面的講一講。
也會聊些家常話。
不要太擔心